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右下图中甲足球直播、乙两个小岛的日出时间进行专项研究。求详细解释。

& é<<~?,-
& 2010年高三模拟试题
2010年高三模拟试题
[导读]高三地理模拟题(一) 命题人:蒋月华 审题:郭永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5题,50分) 副高的强弱、进退几乎决定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分布以及水旱灾害的发生。结合"我国某月份副高脊线位置图"回答1-3题: 1.若此...
高三地理模拟题(一)
命题人:蒋月华
审题:郭永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5题,50分)
  副高的强弱、进退几乎决定着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分布以及水旱灾害的发生。结合"我国某月份副高脊线位置图"回答1-3题:
1.若此时①地处于雨季,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①地频繁出现扬沙天气
B.塔里木河处于汛期
C.洛杉矶阴雨连绵     
D.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2.此时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梅雨"天气
B.受气旋影响
C.受冷气团控制
D.天气炎热干燥
3.在我国,雨带移动最快的季节是:
  读某地等温线图,回答4-5题。
4.影响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海陆位置 ④地形 ⑤洋流
5.形成C岛东侧气候的因素有:
 ①纬度较低
②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
③受东南季风影响
④受东南信风影响
⑤受暖流影响
⑥受寒流影响
⑦位于迎风坡
  A.①②
B.①③⑤⑦
C.①④⑤⑦
  读右图,回答6--7题。
6.若图中a、b两地属同一时区,同一时刻,但日期不同,则图中经线x的度数为
  A.20°W
7.一架飞机由a沿某一纬线向b飞,在a地为12月31日10时正,达b地上空花了2分钟时间,则b地时刻为
  A.12月31日10时02分
B.12月30日10时02分
  C.12月30日10时正
D.第二年1月1日10时02分
  图5为中国人口变化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回答8~9题:
8.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②时期,人口增长暂时处于 "低-低-低"模式
  C.③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D.④时期,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平稳
9.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出生率高
C.新增就业岗位有限 D.城市化进程快
  图9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10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回答10~l1题。
10.在图9中,字母E-F反映的是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城乡差距扩大
11.图10中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乙最可能处在图9中的
  A.D时段
12.候鸟迁徙时间遵循一定的季节规律:越冬时,由温度较低的地区迁往温度较高的地区;繁殖时,由温度较高的地区迁往温度较低的地区。其迁徙时间一般在3月份前后和9月份前后。图中箭头表示候鸟9月份迁徙路线的是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13-15题。地区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商品率投入劳动力数量①86%14%20%多②45%55%90%少③8%92%89%少13.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14.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15.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水平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读下列四幅图,回答第16题。  16.四幅图中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廉租房是指政府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并非高档住宅,一般为一梯四户。读下图完成都市17-18题。
17.综合地价高低、交通便乘等因素,此城市廉租房的位置,首先选建在左图中的
18.影响廉租房主轴线与经线斜交成一定角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A.采光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下图中甲、乙两个小岛的日出时间进行专项研究。他们发现一年当中有时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乙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同时看到日出。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读图回答19-21题。
19.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大约是
 A.3月21日-4月20日
 B.12月7日-1月7日
 C.6月7日-7月7日
 D.8月23日-9月22日
20.影响不同地区日出时刻差异的因素不包括
 A.经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太阳直射点
D.地势高低
21.关于甲、乙两岛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某地一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H)的比较,正确的是
 A.△H甲>△H乙
B.△H甲<△H乙
C.△H甲=△H乙
D.夏半年△H甲&△H乙,冬半年△H甲<△H乙
读等高线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23.图中MN、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中是(
  下图表示北半球某区域。①线为晨昏线,①线中的B点纬度值最大,②为纬线。A地地方时数比C中小6小时,B地经度为45°E。回答24~25题。
24.此天D点的夜长为
25.此时刻,新的一天范围占全球的比例大约为
二.综合题
26.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对"区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3分)
  材料:阶段Ⅱ成果:
  ①我国某区域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内侧是广阔的平原,其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区气候以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主;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总之,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该区域的基本特征。
  ②该区域某平原在历史上曾是一片荒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对该平原进行大规模开垦,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现在国家已决定停止开发该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友情帮助: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研究。
(1)依据阶段Ⅱ研究成果,推断该区域为我国的
地区。(2分)
(2)比较该区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特征的差异性,完成下表。(4分)
比较要素该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典型土壤水稻土工业特征
重工业为主
农业发展最有利的自然条件
(3)该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荒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该区域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请为该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5分)      27.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以色列国土面积2/3为沙漠和山地,年均降水量约200毫米。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明了滴灌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灌溉的效率,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从80年代开始,农业实现产业化。从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向发展高质量花卉、畜牧业、蔬菜水果等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和技术,用高科技、现代管理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的特色。
  材料二:见图32。
  材料三:吐鲁番盆地高温少雨,年均降雨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古代人民修建特殊的灌溉工程-坎儿井,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良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等。
近年由于水资源十分短缺,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使"坎儿井"流量减少,甚至干涸。
  材料四:见图33。材料五:见图34。
(1)两地都是在沙漠上发展农业生产,但两地沙漠成因差异大,分别说明两地沙漠的形成原因。(4分)
(2)分析两地发展农业共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3分)
(3)坎儿井是吐鲁番特殊的农业灌溉工程,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项字母)。(3分)
  A.暗渠里的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天山的冰雪融水B.吐鲁番位于山地南侧,西南风带来丰沛降水,成为坎儿井的主要补给来源 C.坎儿井的特殊构造主要是防止水分蒸发
D.暗渠里的水通过蓄水池,漫灌农田,会产生土壤盐碱化现象
E.近年坎儿井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
F.坎儿井对于绿洲的存在起到了重要作用
28.(16分)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西气东输二期工程2008年开工。该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南至广州,东达上海,途经14个省区市,项目计划2009年底西段建成投产、2011年前全线贯通。
材料二   见图17 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中国风能历年装机容量图和2004年风能装机容量比较图(图18)。        
材料四 见表5 2007年部分省区单位GDP能源消耗统计表。省区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辽宁1.山西2.广东0.)广州将成为西气东输的重要输入地之一,原因是(
)(3分)
  A.广州本地能源缺乏,需要从外地调入
  B. 广州为重要的出口通道,有利于天然气出口
  C.广州人口密集,需要优质能源
  D.广州工农业发达,需要更多的能源
E.广州经济实力雄厚,可以消费昂贵的天然气
(2)据材料二分析该种生产模式与单纯输出煤炭相比,主要的优势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风能利用的特点。(4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广东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低的原因。(5分)
29.(20分)日7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率领的协商代表团应邀访问台湾。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图20      材料二
台湾省1993年和2003年部分出口产品所占比重的统计图                (1)下为台湾三种主要农作物分布图,甲、乙、丙代表的农作物依次为(
)(2分)                             A.茶、稻米、甘蔗
B.稻米、茶、甘蔗
   C.甘蔗、茶、稻米
D.稻米、甘蔗、茶
(2)台湾每年的水资源总量约641亿立方米,而能利用到的总水量约只有207亿立方米,仅占总水资源的三分之一。试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水资源可利用率低的原因。(3分)      (3)根据图示信息归纳台湾工业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原因。(9分)    (4) 1993年--2003年十年间台湾出口产品结构有何变化?简述其原因。(6分)题号11213答案题号答案高三地理模拟(一)参考答案题号11213答案BDCCCDDDCCBAA题号答案DCABACBABCCB
26.(13分)
(1)东北(2分)
(2)见表格(4分)
比较要素该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典型土壤黑土工业特征
轻重工业并重,综合性强
农业发展最有利的自然条件
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
(3)商品谷物农业(2分)
(4)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量;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改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培肥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湿地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促进珍贵树种更新。(5分)
27.(1)以色列: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
吐鲁番:深居内陆,各大洋水汽难以到达(4分)
(2)有利因素:光热充足
不利因素:①气候干旱;②沙漠广布(耕地少);③水源缺乏(3分)
(3)A C F
28.(16分)
(3分,选1项正确答案给1分,选3项正确答案给3分,其余均不给分)
(2)减轻了运输压力;促进能源的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相关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4分,每点1分,答对4个给满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3)风能装机量上升,风能利用增多(2分);与发达国家相比,风能利用比重较小(2分)
(4)广东常规能源缺乏(1分),能源的利用效率较高(1分),工业结构轻型化(1分),所以单位GDP能耗低。广东工业增加值主要来自于高新技术产业,所以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低。(2分)
29.(20分)
  (2)台湾岛属季风气候,流量季节变化大,(1分);岛屿面积小,中间高、四周低,河流流程短(1分);地形坡度大,河流流速快(1分)。
  (3)特点: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工业)发展迅速;"进口-加工-出口"型(外向型)经济(共4分,每知识点2分,答对2项即给满分)
原因:西部平原比重大(1分),人口、城市集中(1分);台湾岛内资源有限(1分),市场狭小(1分);海运便利(1分)。
  (4)变化: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品比重下降,(2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品比重上升(2分)
原因:经济发展,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2分)
2010年高三模拟试题
品德与社会
Copyright& 北京学而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号-1)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C解析根据图可知甲岛要比乙岛先日出,晨线介于L1到L2之间。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地理
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课题结论。
&&&& 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以下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
课题研究思路:
(一)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发生的原因研究
&&& (二)提出设想: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 (三)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日下午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图17)
&结论:(1)说出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表环境特点。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及其影响区域的变化所起的作用。
科目:高中地理
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下面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12分)
课题研究思路:→→→→
(一)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的原因研究。
(二)提出设想:沙尘暴多发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
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三)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1:某日下午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
材料2:华北地区某地多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风力&8级的日数
平均气温(℃)
降水量(mm)
结论:(1)说明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所起的作用。
(3)指出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辽宁省部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下图中甲、乙两个小岛的日出时间进行专项研究。他们发现一年当中有时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乙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同时看到日出。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读图回答问题。
1.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大约是
A.3月21日—4月20日
B.12月7日—1月7日
C.6月7日—7月7日
D.8月23日—9月22日
2.影响不同地区日出时刻差异的因素不包括
A.经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C.太阳直射点&&&& D.地势高低
3.关于甲、乙两岛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某地一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H)的比较,正确的是
A.△H甲>△H乙
B.△H甲<△H乙
C.△H甲=△H乙&&& &&&&&
D.夏半年△H甲&△H乙,冬半年△H甲<△H乙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河南信阳市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课题结论。
&&&& 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以下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
课题研究思路:
(一)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发生的原因研究
&&& (二)提出设想: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 (三)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日下午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图17)
&结论:(1)说出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表环境特点。(3分)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及其影响区域的变化所起的作用。(7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河南省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地理
题型:综合题
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下面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
课题研究思路:
(一)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发生的原因研究
(二)提出设想:
●沙尘暴多发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
●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三)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一:日下午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
(1)说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华北地区某地多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3)指出华北地Ⅸ沙尘暴多发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名校联盟]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高中地理.doc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名校联盟]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高中地理.doc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3:48:42|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名校联盟]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
官方公共微信二、综合题
科目:高中地理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下中甲、乙两个小岛的日出时间进行专项研究。他们发现一年当中有时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乙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同时看到日出。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读图回答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大约是&&&&&&& A.3月21日一4月20日& &&&&&&&&&&&&&&&& B.12月7日一1月7日C.6月7日一7月7日&& &&&&&&&&&&&&&&&& &D.8月23日一9月22日
科目:高中地理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下图中甲、乙两个小岛的日出时间进行专项研究。他们发现一年当中有时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乙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同时看到日出。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读图回答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大约是A.3月21日一4月20日& &&&&&&&&&&&&&&& B.12月7日一1月7日C.6月7日一7月7日&& &&&&&&&&&&&&&&&& D.8月23日一9月22日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下图中甲、乙两个小岛的日出时间进行专项研究。他们发现一年当中有时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乙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同时看到日出。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大约是A.3月21日—4月20日B.12月7日—1月7日C.6月7日—7月7日D.8月23日—9月22日【小题2】影响不同地区日出时刻差异的因素不包括A.经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太阳直射点D.地势高低【小题3】关于甲、乙两岛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某地一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H)的比较,正确的是A.△H甲>△H乙B.△H甲<△H乙C.△H甲=△H乙D.夏半年△H甲&△H乙,冬半年△H甲<△H乙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辽宁省部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下图中甲、乙两个小岛的日出时间进行专项研究。他们发现一年当中有时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乙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同时看到日出。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读图回答问题。
1.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大约是
A.3月21日—4月20日
B.12月7日—1月7日
C.6月7日—7月7日
D.8月23日—9月22日
2.影响不同地区日出时刻差异的因素不包括
A.经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C.太阳直射点&&&& D.地势高低
3.关于甲、乙两岛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某地一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H)的比较,正确的是
A.△H甲>△H乙
B.△H甲<△H乙
C.△H甲=△H乙&&& &&&&&
D.夏半年△H甲&△H乙,冬半年△H甲<△H乙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单选题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下图中甲、乙两个小岛的日出时间进行专项研究。他们发现一年当中有时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乙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同时看到日出。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读图回答问题。1.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大约是A.3月21日—4月20日B.12月7日—1月7日C.6月7日—7月7日D.8月23日—9月22日2.影响不同地区日出时刻差异的因素不包括A.经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太阳直射点D.地势高低3.关于甲、乙两岛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某地一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H)的比较,正确的是A.△H甲>△H乙B.△H甲<△H乙C.△H甲=△H乙D.夏半年△H甲&△H乙,冬半年△H甲<△H乙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四川省广元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下图中甲、乙两个小岛的日出时间进行专项研究。他们发现一年当中有时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乙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同时看到日出。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读图回答下题。
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大约是
3月21日-4月20日
12月7日-1月7日
6月7日-7月7日
8月23日-9月22日
影响不同地区日出时刻差异的因素不包括
经纬度位置
太阳直射点
关于甲、乙两岛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某地一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ΔH)的比较,正确的是
ΔH甲>ΔH乙
ΔH甲<ΔH乙
ΔH甲=ΔH乙
夏半年ΔH甲>ΔH乙,冬半年ΔH甲<ΔH乙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湖南省浏阳一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下图中甲、乙两个小岛的日出时间进行专项研究。他们发现一年当中有时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乙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同时看到日出。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读图回答下题。
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大约是
3月21日-4月20日
12月7日-1月7日
6月7日-7月7日
8月23日-9月22日
影响不同地区日出时刻差异的因素不包括
经纬度位置
太阳直射点
关丁甲、乙两岛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某地一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ΔH)的比较,正确的是
ΔH甲>ΔH乙
ΔH甲<ΔH乙
ΔH甲=ΔH乙
夏半年ΔH甲>ΔH乙,冬半年ΔH甲<ΔH乙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阅读理解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我国北方城市缺水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研究思路如下:材料一:该地区的部分资料图材料二:该地区大气降水650,人均水资源为500立方米。材料三:我国人均拥有水资源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量 1/4。在工业比较密集的华北和辽宁地区,工业用水量大多已超过了总用水量的10~30%。不少城市当前供水非常紧张,使得工业与农业、城乡生活与工业生产争水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同类工业单位耗水量与较发达国家相比要高得多,浪费很大。如在生产工艺相同的情况下,德国与日本的工厂每生产1吨啤酒仅耗水9~10吨,而国内的工厂却需57~58吨,相差6倍。又如我国炼1吨原油平均耗水量为7吨,而国外仅为0.5吨,我国每生产1吨纸浆的平均用水量为350吨,国外先进技术则不超过100吨。还有,发达国家的工业循环用水率大都在60~80%。如日本为69%,美国为60%。而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很低,全国平均只有25%左右。由于工业用水浪费和其它一些原因,全国缺水的城市达300多个。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图中资料分析甲、乙两地的地貌及成因。(2)说出该区域主要自然地理特征(3)根据以上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该城市(工业、生活)合理用水,解决“水荒”的建议,你认为这些建议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或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阅读理解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我国北方城市缺水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研究思路如下:(12分)
&&& 材料一:该地区的部分资料图
&&& 材料二:该地区大气降水650㎜,人均水资源为500立方米。
&&& 材料三:我国人均拥有水资源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量 1/4。在工业比较密集的华北和辽宁地区,工业用水量大多已超过了总用水量的10~30%。不少城市当前供水非常紧张,使得工业与农业、城乡生活与工业生产争水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同类工业单位耗水量与较发达国家相比要高得多,浪费很大。如在生产工艺相同的情况下,德国与日本的工厂每生产1吨啤酒仅耗水9~10吨,而国内的工厂却需57~58吨,相差6倍。又如我国炼1吨原油平均耗水量为7吨,而国外仅为0.5吨,我国每生产1吨纸浆的平均用水量为350吨,国外先进技术则不超过100吨。还有,发达国家的工业循环用水率大都在60~80%。如日本为69%,美国为60%。而我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很低,全国平均只有25%左右。由于工业用水浪费和其它一些原因,全国缺水的城市达300多个。
&&&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通过图中资料分析甲、乙两地的地貌及成因。
&& (2)说出该区域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 (3)根据以上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了该城市(工业、生活)合理用水,解决“水荒”的建议,你认为这些建议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或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暑假对其所在地区进行野外综合考察,下面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两河中,流速较快的一条的流向为&&&&&&&&&&&&&&&&&&&&
。a、b两地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2)右面两组图分别是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画的地形剖面图。分析M点在①②两图中代表的地形类型:①&&&&&&&&&&&
,②&&&&&&&&&&&
(3)描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征。(4分)
(4)该小组同学在山上玩“躲猫猫”游戏,有两位同学分别站在a、c两地,如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阻挡,请问上述两位同学能否看见站在d处的同学?为什么?(4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甲联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