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相对论正确吗的吗?

是正确的吗?_百度知道
是正确的吗?
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a498ad8ab/fc1fe2ae337b7d4c8a786c8175cbd.hiphotos.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h.hiphotos.baidu://h./zhidao/wh%3D450%2C600/sign=76cda828b619ebc4c02d7e9db716e3ca/fc1fe2ae337b7d4c8a786c8175cbd&<a href="/zhidao/pic/item/fc1fe2ae337b7d4c8a786c8175cbd.jpg" esrc="http
我有更好的答案
第二个是T吧
还有什么地方错吗
别的应该没问题
他想在电台工作
who are them?
应该都对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前一段时间看过大家关于“伪科学”的一系列争论,由于我学识有限,不敢妄加评论,可是作为看客的我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科学的就是正确的吗?科学是衡量其他事物好坏的标准吗?最近看到无锡太湖水污染的报道,这个疑问就更大了,由此而产生了另外一个疑问:人是过得舒服好呢,还是活着比舒服更重要?    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减轻了劳动强度,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舒适等等好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好的方面,比如环境污染,比如居心叵测的人利用科学害人等等,以前,我们常常只看重科学带给我们的好处,忽略了科学带来的负面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带给我们的问题越来越显眼、越来越严重,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这个问题,至少我们得承认我们以前只看一点不计其余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是不全面的,当然不考虑时间的因素,在某个时点也许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不得不加上时间的因素,就要考虑累加和累减的问题,只看重一点就一定会很偏颇。  科学带给我们的好处,不用我表述,大家都很清楚,我只是就我认识的科学带来的负面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也许很片面,和大家一起讨论,毕竟人的思维定势一旦形成,自己很难发现。  科学是以满足人们对物质享受的欲望、改善我们的生活为基点发展起来的。它首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进而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和观念,我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发现和意识到我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对自然的影响。比如说,农民使用化肥,既方便、干净又实惠,可使用后,土壤里留下了化学残渣,使土壤的结构发生了一些改变,而种子也因为化肥的使用产生了变化,到了第二年,如果不继续使用化肥,农作物的收成就不好,年复一年的使用,土壤的结构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有农药,农药的毒素不仅残留在农作物里面,同样也残留在土壤里面;还有生活垃圾中的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对土壤的破坏也是惊人的,这一系列的行为使土壤自身恢复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人们污染的速度。当然不止土壤受到污染,水、空气、海洋受污染的程度也不能让我们忽视,我们在享受科学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在同环境的破坏带给我们各种各样棘手的病症和各种灾难抗争,科学使我们与自然由和谐统一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对立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对立不止表现在环境污染方面,最主要表现在对自然无度的索取。科学的发展在满足人们欲望的同时,也刺激了人的欲望,使之变得更加强烈,为了持续地满足人们的欲望,就要生产、生产、再生产……而加大生产规模对资源的需索就不会止步,资源是有限的,你争我夺也就不可避免,资源的争夺中激烈点的是战争,一般情况下是社会分配的矛盾。   记得曾看过这么一篇报道,有这么一个县,原来覆盖着大片的森林,当地农民以打猎为生,并辅以简单的农业生产,生活过得满滋润。后来县政府做出砍伐森林的决定,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农民失去了生活来源,就以耕种为生,开始造梯田,梯田刚成型,又发现耕种带来的土壤流失等环境问题太严重了,又开始退耕还林,在这个资源使用、分配的过程中,农民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这样的故事很多,资源的争夺中处处展现了不平等的影子。  当我们选择了科学这种生活方式的时候,科学就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对科学越来越依赖,对科学越来越依赖也就越来越离不开科学。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科学抚摩与洗礼,上学后就要接受科学的教育,学科学用科学,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一生都离不开科学,生活中已经不存在没有科学身影的环境(当然极个别的情况例外)。孩子从小就受到来自家长、老师自我实现的教育,要好、更好、更更好,人们崇尚更高、更强,较低的、较弱的就要饱受人们的白眼和排挤,每个人都不想当弱者,弱就意味着受欺负,人们就要追求更好更强,人们为了自己可以活得舒坦些,竞争、争夺、争斗等等成了人们必须的功课,争斗中,除去权利这个因素外,另一个利器就是科学,科学学得好的人就是强者,就能找到好工作,过舒适的生活;而且有些时候,一句不科学,就可以把被评论人打倒在地,在这种环境中,是否科学都要披上科学的外衣,谁都不愿意因为不科学而被批倒,在生活中抬不起头来。科学也就被人们作为评判事物是否正确的标准。  然而把科学作为评判标准是否就恰当呢?我们又用什么来衡量科学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呢?到了今天我们还能说这些影响我们可以忽略不计吗?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曾经想过这么一个假设:如果有一天,我们没有了能源、没有了电,面对这空前的浩劫,我们所有的发展都变为零,尤其是城市,电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没有了电我们该如何生活?现在我觉得这个假设不是最可怕的,没有电我们还可以从头再来,如果我们把环境污染到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存的地步,那就太可怕了,如果不改变,我们就会灭绝人类自己。当然乐观的人也会说,我们的明天是光明的,我知道我很悲观,可是我觉得我的假设也不是没有道理,我更觉得,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科学,希望我们现在能走正,希望我的假设不要成为现实。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你要搞清楚研究核反应的跟用原子弹炸人的不是一拨
  再试一次,看看还能不能回帖?
  谢谢xiaohai1977,战战兢兢发上这篇文章,只有先生给了我回应,没有别的,只有感谢.  您说的是,&研究核反应的跟用原子弹炸人的不是一拨&,一个是&为民&的,一个是&害人&的,可是如果仔细思考起来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问题呢?  1.无论任何环境下都有&为民&的和&害人&的人,而科学的产物可以被居心叵测的人加以利用,就说明科学的产物也有其不完善的地方,这不也说明了科学的两面性吗?  2.给您讲一件事,因为我相信说这件事的人是不会撒谎的,可是我也找不到出处,也只能请您自己判断真假了.  据说现在研究&微粒子&的科学家发现一件事情,他们在分解原子(或更小粒子)的时候,这个被分解的粒子可以连带其他的粒子分解,如果不制止的话,这个世界就象女人拆毛衣一样被拆了.  其实有时候,无心之过更可怕.  2.我觉得先生对科学太崇尚了,突然遇见我这样的想法有些不能接受,这也许就是思维定势的问题,我也可能有这样的问题,希望我们在讨论中,都开阔自己,能给自己一个答案吧.
  这个世界,只有疯子才认为有完全正确的东西
  想想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就知道科学的重要性了
   作者:牛头甲 回复日期: 10:50:36 
    想想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就知道科学的重要性了  ===============================================  对啊,恐龙不懂科学,所以灭绝掉了。不懂科学的动物99%都灭绝了。      作者:浪子啊读 回复日期: 10:11:48 
    谢谢xiaohai1977,战战兢兢发上这篇文章,只有先生给了我回应,没有别的,只有感谢.    您说的是,&研究核反应的跟用原子弹炸人的不是一拨&,一个是&为民&的,一个是&害人&的,可是如果仔细思考起来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问题呢?    1.无论任何环境下都有&为民&的和&害人&的人,而科学的产物可以被居心叵测的人加以利用,就说明科学的产物也有其不完善的地方,这不也说明了科学的两面性吗?  ======================================  愚昧害人更多啊。      2.给您讲一件事,因为我相信说这件事的人是不会撒谎的,可是我也找不到出处,也只能请您自己判断真假了.    据说现在研究&微粒子&的科学家发现一件事情,他们在分解原子(或更小粒子)的时候,这个被分解的粒子可以连带其他的粒子分解,如果不制止的话,这个世界就象女人拆毛衣一样被拆了.    其实有时候,无心之过更可怕.  ============================  因为你不懂科学,所以才会相信这种胡话。      2.我觉得先生对科学太崇尚了,突然遇见我这样的想法有些不能接受,这也许就是思维定势的问题,我也可能有这样的问题,希望我们在讨论中,都开阔自己,能给自己一个答案吧.  ==========================================  你最好先学点科学再来“思考”不迟。  
  呵呵,大家都是科学忠实的信徒.我承认我对科学懂得不多,我和真正懂科学的人比起来相差十万八千里,可是我觉得大家基本上懂得都差不多,也就是五十和百步的区别.说句笑话,如谁把苏杭曲子讴  所说&这个世界,只有疯子才认为有完全正确的东西&,那么把科学认为是完全正确的人是不是就是疯子呢?当然我们都不是疯子,这也只是句玩笑话.  
  作者:荒川 回复日期: 10:57:23   2.给您讲一件事,因为我相信说这件事的人是不会撒谎的,可是我也找不到出处,也只能请您自己判断真假了.      据说现在研究&微粒子&的科学家发现一件事情,他们在分解原子(或更小粒子)的时候,这个被分解的粒子可以连带其他的粒子分解,如果不制止的话,这个世界就象女人拆毛衣一样被拆了.      其实有时候,无心之过更可怕.    ============================    因为你不懂科学,所以才会相信这种胡话。  =========  您认为是胡话,我不能反驳您,是因为我找不到出处,或许这件事本身就被掩盖了,但是您是否考虑过,您是不是很害怕这个结果,本能的认为这是胡话呢?是否认为否认这件事情的存在这件事就不存在了呢?当年多少科学发现都被前人认为是不可能的被批判的呢?说这么多就是请您别举起科学的棒子,把不同的声音一棒子打死.
      又来一个  
  2.给您讲一件事,因为我相信说这件事的人是不会撒谎的,可是我也找不到出处,也只能请您自己判断真假了.    据说现在研究&微粒子&的科学家发现一件事情,他们在分解原子(或更小粒子)的时候,这个被分解的粒子可以连带其他的粒子分解,如果不制止的话,这个世界就象女人拆毛衣一样被拆了.    其实有时候,无心之过更可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脑子进水了
  还是马克思说的好呀,“无知从来就没有帮助过任何人。”
  兄弟,我认为科学就是基督教描绘的撒旦  我已经决定要跟科学开战了
    有点小思想,但是看书太少太浅薄  
  自然科学从来都不说自己是正确,只说自己是现在看来可以视为正确。  如果您听不懂这句话我也没法解释了。
  科学强调的经验检验,从来不会说自己是正确的。倒是自由或权利某些人认为必然是正确的。
  科学不是万能药!什么问题都可以用科学来解决。  如果真是这样,就成了机械唯物主义者了。  不错的反思!科学是理性的,可理性的未必都合理的。
  哲学家康德曾言: 知识是人自己给自己创立起来的,而不是外在的存在恩赐于人的;科学并不能解决人面临的一切问题。人要成为一个人,还需要道德生活(信仰或信念)。
  自然科学求真,并非求善,科学研究本质上是把握世界的本相,科学有对和错,没有善和恶。也许科学家有善和恶,但那跟科学没关系,那是科学家属于人的那部分,不是属于科学研究的那部分。
  科学未必正确,但科学有用,有用的东西必然有限。无用的东西才可能绝对正确,才可能没有限制的。
  谢谢大家的批评和关注。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如果它的优点太强大、太令我们关注,常常会使我们只看它的优点而不去看它的另一面。  就科学而言,当它刚发展的时候,它本身的负面影响我们有些没有发现,有些认为可以忽略不计,其他的不谈,只谈它对环境的污染,我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在讲化学的时候,讲到某些化学成分对环境影响的时候,认为那只是个小问题,对于地球这个大环境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不是老师一个人的看法,应该是当时大家普遍的认识,直到后来环境污染问题让人们不得不关注的时候,我们才重视环境的问题,就象northk 网友所说:“科学强调的经验检验”,出现问题了才去研究它解决它,假如将来出现了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科学是没有标榜过自己是正确的,而是崇尚它的人认为它是不可冒犯的,对冒犯它的人大棒拿下。其实出现的很多负面问题,也可以说是把科学用在了不好的方面,可是这些都统一在科学的大旗下的,大错虽然是使用者,科学也得是个小帮凶。我认为这些都是小问题,科学最大的问题是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刺激了人们对资源的掠夺和对环境的破坏。这一点科学是不能回避的。
  科学只是一种工具,没有善恶之分,没有是非的说法,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使用它的人,用于善则善,用于恶则恶。楼主有点思维混乱。
  人是过得舒服好呢,还是活着比舒服更重要?  ————————————————————  你的这个疑问太奇怪了。      谁说过科学就是绝对正确的呢?  在目前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层面上,科学的解释相对来说最合理罢了。这也是通过归纳法得出的结论而已。
  楼主摆明了就是个糊涂蛋,所以楼主的疑问就没有什么奇怪的.类似的疑问还有&正确的就是好的吗?&,只不过楼主没有写出来就是了.    楼主比较适合去当&中国式&的&环保人士&.    作者:要命一条 回复日期: 17:08:05   
    人是过得舒服好呢,还是活着比舒服更重要?    ————————————————————    你的这个疑问太奇怪了。            谁说过科学就是绝对正确的呢?    在目前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层面上,科学的解释相对来说最合理罢了。这也是通过归纳法得出的结论而已。
  科学的发展观是永远正确的
  对,科学从来都不是绝对完备的,随着人类知识的进步,每一门学科也都在进步,可能现在我们对某些东西的认识在将来的某个时刻被认为是绝对谬误的,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又会是正确的,但这并不能阻碍人类探索科学的热情,科学研究毕竟给人类进步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科学只是一种方法。不是真理。你也可以用玄学去弄,这是你的自由。用科学也是自由。有些东西科学可能不好解释,也许别的方法能研究出成果。科学不是神,只是一个中性词,方法途径。在很多门类可以使用。不需要崇拜,也不需要贬低。      
科学本身是人类的探究,但用的如何还得看人是否用得对自己有利,很显然很多时候用得不利,所以必得有全局观念,有时候这时看来是科学,但那时看来就变荒缪了,人类就是在多种悖论当中俳徊!这也证明人类离真理还远得很!
  超越浮士德的智慧从哪里来?救赎浮士德的悲悯的上苍是不是也为现世的人们施以援手?这是个问题。
  精品!!!
  写的不错,科学要是只为满足人的欲望,不顾自然的话,就很糟糕了。
  科学是好东西,这一点比较明确.但是科学也有他的局限性,在感性领域,它的力量就不如宗教大.比如人可能有时候会觉得他的所有科学知识都帮不上忙,这个时候,信仰就登场了.  比如得了绝症,医生宣布没办法治.也就是说科学知识只能给出&死亡&这个解决方案.这时候,信仰等感性的力量可能比科学给人带来的更有价值.
  科学只是众多学科中的一种。  “唯科学论”/唯物论和唯心论一样都是狭隘的迷信。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这才是正确的手机充电方法,你做对了吗?
来源:作者:天真哥哥责编:远洋
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充电的说法众说纷纭,一些充电误区经常弄得人们一头雾水。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充电,既保证安全,又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呢?一、关于手机充电的常见误区有哪些1、新电池需要几次完全充放电来激活?不同电池产品需要不同方法来充电,一定要按产品说明使用。早期的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需要类似的“激活”。这些电池会产生“记忆效应”,在不完全放电的状态下充电,易使电池过度充电,时间长了会让使用者觉得电很快就用完了。正解:现在的和上所用的电池,大都是锂离子电池。它的初始化过程已在制造时完成,因此开始使用时不需要激活。2、减少充电次数能延长电池寿命?一般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可达到几百次充放电循环,这里的充放电循环指将电量用光后再充满的过程,而不是插上充电器再拔掉就算1次。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可以随时充电,为了减少充电次数而刻意将电池用光后再充满,并不能延长电池寿命,反而对电池的寿命有负面影响。正解:其实,锂电池充电讲究“少吃多餐”,频繁的浅度充放电更有助于延长其的寿命。3、过度充电会引起电池爆炸?有传言说手机充电时接电话会引起爆炸。专家表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危险,产品就会设置充电时不接入电话的程序了。正解:锂电池一般会有安全保护电路及多种安全装置,保证在过度充放电和短路时自动切断电池的电路。因此,除非有质量问题,否则电池不会因为长时间插着充电而发生爆炸。但是,充满电后不拔掉电源,会让电池一直保持满电状态,虽然不会爆炸,但是会加快电池容量的损失速度。另外,从安全角度考虑,充电时电池上面不要覆盖任何东西,也不要放在床上,以免发生火灾。二、怎样给手机充电才是正确的方法1、充电时间3-4个小时充电时间不可以太长,充满即可,时间长了会严重影响电池寿命和发生危险。2、第一次充电不需要过长第一次充电不需要充满什么12个小时,这是老式的镍氢电池才需要做的事,现在的电池都是锂电池或聚合物锂电池,第一次只需要和平时充电一样即可。3、不可以完全用光电完全用光手机的电量,对电池寿命有严重影响。4、最好不要用万能充万能充电流不稳定且质量参差不齐,尽量使用原配充电器。
相关文章|||||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国内顶级IT科技门户网站。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经验都是正确的吗?
中午,在一个小店吃饺子,邻桌的客人谈起腊八蒜。只听其中一人说:“这腊八蒜是有讲究的,就得腊八这天泡,否则蒜不会变绿,并且会烂掉。”其他人纷纷称是。
  听完这些话,禁不住微微一笑。上一辈或者上一辈的上一辈传下来的经验,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农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材料很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密封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温度较低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如同翡翠碧玉。故腊八蒜也有翡翠碧玉腊八蒜之称。
  除腊八这一天外,其他时间泡制会如何呢?爱好吃蒜的老公就做过一次实验。去年12月初,他将一些剥好皮的蒜放到两个大罐头瓶里倒上醋密封好,然后放到冰箱冷藏。元旦前,这些蒜瓣个个变得玲珑剔透,色泽诱人。衔一枚放入口中,有些微微的辣,有些微微的酸。也许里面融进了老公的辛苦,咀嚼着这些蒜,竟比我以前吃的纯正的腊八蒜还过瘾。
  看来,只要温度适宜,只要材料差不多,不管是不是腊八这天泡的蒜,最终都会变成“翡翠碧玉”,送给你满口爽脆。
  腊八蒜只有腊八这天泡才会变颜色才好吃,这是一辈辈人传下来的经验。有的人并未在生活中加以验证,便始终相信这一经验是正确无误的,便继续将这一经验往下一代传……
  泡腊八蒜的经验如此,其他做人做事的经验呢?
  “我过的桥都比你走的路多。”这是教育人的常见话语,言外之意就是“我经历的事多,经验比你丰富得多,听我的不会有错”。
  凭经验行事,难道真的就不会有错吗?
  其实,并非所有的经验都是正确的,也并非所有的经验都是适用的。它会因时因地而异,它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以前的好经验、好做法,拿到今天就不一定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时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一个企业的经验之谈,别的企业照搬照抄却不一定能有人家的成就。如同海尔,多年来,许许多多的企业到海尔取经,却都无法拥有海尔的辉煌。
  在经验面前,我们不能一味追捧或一味照搬,我们要有所认识有所甄别:错误的、不适用的,我们或远离或从中吸取教训;正确的、适用的我们积极借鉴、采纳,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实践之。倘若一味守着经验睡大觉,抱着固有的经验死死不放,并以此教育人引导人,长此以往,那将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冷喝酒御寒正确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