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吴晗简介的观点。

答案:解析:
  (1)目的:宣扬国威,显示中国富强。
  (2)特点: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时间早,和平交往。
  (3)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增进了我国同东南亚、西亚和非洲各国与地区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1.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上述材料的名称叫什么?公布于何年?
(2)我国对农业的改造是通过什么道路?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和方式是什么?
(4)“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2年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上4.20抗日战争的胜利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
(1)这里的“台湾及澎湖列岛”是什么时候从中国版图上被割让出去的?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2)这段话是在什么时候发表的?意味着什么?
(3)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还知道哪些与之相关的信息?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6.12亚非拉的奋起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非洲共有45个国家获得独立,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独立的3个国家——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和埃及,以及1951年独立的利比亚、日独立的津巴布韦(罗得西亚),非洲独立国家达到50个。——摘自王春良《世界现代史》
回答问题:
(1)为什么20世纪后半期,非洲国家普遍获得独立?
(2)非洲独立运动有何伟大意义?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同步题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 &&请完成:(1)这里的“台湾及澎湖列岛”是什么时候从中国版图上被割让出去的?当时发生了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段话是在什么时候发表的?意味着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还知道哪些与之相关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 从1840年到1919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探寻着希望之路……
&& ——摘编自《历史·政治文明历程》
(1)在材料提及的历史阶段中,把中国推向“深渊”的侵略战争有哪些?
(2)志士仁人一次次地“奋起”,包括了哪四次重要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3)今天我们在感念先贤的同时,还应传承他们的哪些精神?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河北省邢台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本文档属于精品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河北省邢台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高一历史阶段检测 81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高一历史阶段检测 81
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③④高一阶段检;7.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第I卷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8.日,台湾工党主席、台湾两岸;镇郑成功宗
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
④“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A.①②③④
D.③④ 高一阶段检测(历史)
7.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第I卷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 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习俗
8.日,台湾工党主席、台湾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理事长郑昭明一行到福建省大田县桃源注意事项:
镇郑成功宗祠――郑氏荥阳祠祭祖。郑昭明的郑氏荥阳祠祭祖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代码、准考
D.君主立宪制
证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姓名代码。 9.(2012?沈阳模拟)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的说法,这表明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各个方
面。对于宗法制理解正确的是(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A.是维系西周等级制度的有效工具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B.与分封制一起退出了历史舞台 ........
C.表现了传统政治中较高理性成分 1.《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D.按照地域远近来区别亲疏关系 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2011?潍坊模拟)所谓嫡长子继承制,就是指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家族地位的制度。《公羊传?隐A.郡县制
公元年》将其概括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对嫡长子继承制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C.王位世袭制
A.正妻为嫡,其子为嫡子;其他妻子为庶,其子为庶子 2.中世纪的西欧政治上是封建制度,即国王把土地分封赏赐给贵族,贵族再分封给自己的附庸,层
B.如果嫡妻无子,就立庶妻中级别最高的妾之子,即“立子以贵” 层分封,形成不同的等级。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的这一封建制度类似于中国古代的(
C.在该制度下被立者与其贤或不贤无关 A.中央集权制度
B.宗法制度
D.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王(皇)位的家族性 C.分封制度
11.下面秦朝中央官制图反映的正确信息有(
3.《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r衣冕,诸侯玄r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
相关的制度是(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封建礼制
4.下边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这可能与哪项制度有关(
①以皇权为中心 ②“三公”共议国家大事,彼此牵制 ③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 ④“三公”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A.君主专制
B.郡县制 12.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于全国,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C.宗法制
D.分封制 可达四十郡之多。对郡县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 5.史载,“(周)成王与(弟弟)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你)。’史佚因请择①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②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③元代所设行省与秦始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尔。’史佚曰:‘天子无戏言??。’于是遂封叔虞于唐。”这则故事讲皇所设郡的数量一致 ④废分封、行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③④ 的
B.君主专制
6.分封制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下列现象中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趋于崩溃的是:
13.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道:“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① “周郑交质,射王中肩”
②“烽火戏诸侯”
③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
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
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
D.宗法制与郡县制
14. “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 15.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
C.敏锐的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本质区别 16.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
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 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为基本准则
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同意
17.“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 A.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19.有学者将西汉对地方上的管制称之为“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制度是刘邦对前代的哪两种制度的综合
A.刺史制度
B.中外朝制度 刺史制度 C.郡国并行制 分封制
D.分封制 郡县制
20.汉代一位皇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皇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用提升其子孙的爵位来削弱封国实力
C.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迅速发展
21.下面是高三文科某学生在一轮复习时归纳出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
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 B.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 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D.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22.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还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B.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 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
23.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说:“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 (
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C.元代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 24.《汉书?刘辅传》中提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由此可见,中朝(
A.创立于西汉
B.由皇帝亲信近臣构成 C.参与政事的决策
D.长官亦为宰相
25.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26.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
) 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下 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
27.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28.古代中国的选官、用官制度的实施和发展,促进和保证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与下图选官制度相对应的时期是(
B.汉朝 C.魏晋
29.下面材料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汉、宋、明
C.秦、元、清
秦、唐、明 30.下表中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B.隋唐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度渐渐解体 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宋朝以文治国,重视科举取士
31.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C.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32.为了解决唐朝后期五代十国以来国家的分裂割据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是(
①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A.①②③④
D.①②③ 3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相似的职能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3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传》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35.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御史大夫
B.①②③④
D.②③ 36.易中天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的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错
C.丙丁对,甲乙错
D.丙丁错,甲乙对 37.一学生为写论文,认真研究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代的宰相制、明代的内阁制,还从图书馆借来《百年“文字狱”》等书。该学生要研究的主题是
)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中央集权的形成与发展
C.中央监察制度的演变
D.文臣地位的变化
38.明清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39.“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
40.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 ②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 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④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第Ⅱ卷(2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柳宗元《封建论》
(4)明清时,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处为宰相。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1分)为什么?(2分)
高一阶段检测 历史答案
1.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秦朝为了避免“为诸侯所丧”,不实行分封制而实行了郡县制。因此,“周制”应是指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答案:B
2.解析:本题考查迁移理解能力。关键是理解材料中描绘的制度的形式和实质。形式是层层分封的,实质是维护当时的等级制度。这和中国古代的分封制类似。答案:C
3.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子穿戴赤色画龙的衮衣和冠冕,诸侯穿戴黑中带红的衮衣和冠冕,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穿戴裨衣礼冠,位次低于大夫的士则穿皮弁之衣。材料体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不同的等级序列,反映了分封制的特点,故选A项。
4.解析: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之右方称“穆”。以周代天子七庙为例,自始祖之后,父为昭,子为穆。排列时,大祖居中,三昭位于大祖的左(北)方;三穆位于大祖的右(南)方,以此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次序、亲疏远近,体现了宗法制的思想观念,因此C项符合题意。答案:C 5.C
8.解析:上述题干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寻根祭祖,而这一现象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强调的是封邦建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排除A;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制度,不强调血缘关系,排除C;君主立宪制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政体,与我国的祭祖活动无关,排除D。故答案为B。
9.解析:结合题干,C项的理解更为准确。家国一体,宗法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皇位继承方面的政治动荡,发挥了维护政治稳定的功能。表现了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较高理性成分。答案:C
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嫡长子继承制。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的内涵可知,A、B两项说法正确。该制度下的主要原则是“嫡或贵”,与被立者的贤或不贤无关,因此C项正确。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息争”,即减少因争夺王(皇)位而发生的政治斗争,故D项说法错误。 答案:D
11.解析:①③的表述与史实相符,是正确的。“三公”都对皇帝负责,但各有分工,彼此相互牵制,故②正确。“三公”是中央官员,不直接管理地方事务,排除④。故答案为C。
12.解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郡县制打破了分封制下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而不是实行了郡县制。故①错误,②④正确,③与史实不符。答案:D
13.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中秦始皇认为他自己是始皇帝,反映了皇帝制度;后世传二世、三世到无穷,体现了世袭制。分封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B、D三项。答案:C
14.解析:关键句“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皇帝制度,皇帝地位独尊、权力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而材料只体现了皇帝制度中的皇帝地位独尊,并未体现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家天下,故排除A、C、D三项。答案:B
请回答:(请注意把Ⅱ卷答案写在另附的答题纸上)
(1)根据材料一归纳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是什么?(3分)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6分)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二,分析说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你怎样理解黄宗羲的观点?(2分)
17.B 18.解析:材料所说的“封建政治”为分封制,“郡县政治”为中央集权制,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C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D项错误。答案:B 19.D
21.解析:学生解答本题一要注意总体把握表格材料的意思,二要准确领会命题意图。表格中的历史实例充分说明了要想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A、D两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虽然正确,但并不是“教训”。答案:B
22.解析:从汉到宋,反映了中国古政治体制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集权不断地加强,因此B项错误。C项是从军事角度而言,与材料不符。D项,从镇压地方而言,三者没有本质差别。到宋时,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经验教训,分化事权,地方所有大权集中于中央,这样体制弊端致使出现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答案为A。
23.解析:元代推行的行省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A
24.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错误,可排除。题干材料的内容注重讨论的是中朝的构成,而A、C皆非讨论中朝构成的史实,B项符合题干讨论内容,且正确,故选之。答案:B
25.解析:注意材料信息“隋唐”“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是指三省之间的分权与牵制,可知C正确。答案:C
26.解析:提取材料信息,“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由此可见,该部门负责政令的封驳,应该属于门下省的职责。答案:A
27.解析:“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说明这种制度是指察举制,这种制度后来出现了很多问题,于是把“察举”之权收归中央,很多人只好去京城参加推选。易错选B,原因在于阅读材料信息不仔细,看到“隋”“唐玄宗”字样误以为是隋唐实行的科举制。答案:D
28.解析:本题切入点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从“官品”和“中正品第”可知该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与其相对应的时期是魏晋时期,故选C。 29.D
30. 解析:魏晋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门阀制度盛行,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确立,门阀制度渐渐解体,到了北宋时期科举制得到完善和发展,排除A、B、D三项,故C项符合题意。 31.B
38.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制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A、B、C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
39.解析:从“洪武皇帝??独自处理国家大事”可以判断这指的是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特别的政府部门”指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殿阁大学士,他们不参与决策,也不负责执行政令和监察百官,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答案:A
40. 解析:“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大意是做皇帝要以自己亲历亲为地治理天下,而不是仅仅被天下人所奉养。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第④项“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说法较片面,故排除。答案:B
41.(1)过失:秦朝:严刑峻法,滥用民力(暴政);
汉朝:郡国并行制;唐朝:节度使拥兵自重,导致藩镇割据;
主要观点:秦汉唐的灭亡原因不在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汉武帝:设置中朝为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 唐太宗:规定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宋太祖:设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
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逐渐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3)原因: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专权危及君主的统治
理解:相权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丞相后,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形成绝对的君主专制。 (4)没有实质意义。原因: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
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他们都不具有宰相的决策权,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因此,不具有实质意义。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高一历史阶段检测 81等内容。
  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测试卷 高一历史试卷(1-3 单元)一、选择题(本答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7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  高一历史阶段性检测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一历史阶段性检测一、选择题(30*2 分=60 分) 1.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 没有封...  高一历史阶段测试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一历史阶段测试
姓名: 1 2 3 4 班级: 5 6 7 8 9 10 11 12 一、选择题(12 小题...  高一历史阶段检测试题一、选择题: (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高一历史阶段检测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1.历史...  高一历史阶段性测试题一_高二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阶段性测试题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  高一历史第一阶段检测 1、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 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 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高一历史必修二模块阶段测试卷(人教版必修 2) 第一卷(选择题 班级___ 共 40 分) 姓名___ 学号___ 一、 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阶段质量检测_高一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时间:45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晗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