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巴里多太平洋保险公司全称集团英文全称

  彭云鹏,民族工商业家、广东著名商人、印尼巴里多太平洋集团的创办人。1977年自行创业,开设巴里多太平洋公司,经过10多年发展,公司已发展成世界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商及出口商,拥有68条生产线、6家子公司、20家木材分公司。集团在印尼拥有的特许伐木区,超过500万顷,另外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拥有10万公顷的特许伐木区。到1995年,整个巴里多太平洋集团共拥有180多家公司,业务范围除伐木业、夹板业、造纸业、还包括银行业、酒店业及房地产投资。他是印尼财经、工商界的三巨头之一,与三林集团林绍良、金光集团黄奕聪齐名,被印尼经济界公认为新一代“林业大王”和“胶合板大王”。  彭云鹏  粤商  出身贫寒,勤奋创业  彭云鹏,1944年出生于印尼,祖籍广东陆河县,是客家人。他的祖父是贫苦的农民,早年离乡背井,漂洋过海到印尼谋生,后来落地生根。彭云鹏的父母都是印尼本地的侨民,父亲是一名割胶工人兼裁缝,家境十分贫寒。虽然家境不济,彭云鹏却从小有着强烈的上学读书的愿望,父亲认为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于是省吃俭用,攒钱送小云鹏到孟加影唯一的中华小学念书,小云鹏果然不负众望,用三年时间就读完了小学所有课程。  受到父亲的影响,彭云鹏认为孟加影是个穷乡僻壤、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没有什么发展前途的地方,因而他幼小的心里萌发了到外面去闯世界,谋求发展的想法,这也成为日后驱使他走出山村,摆脱贫困,谋求新生的不懈动力。  中学毕业后,彭云鹏选择弃学经商,来到叔父在孟加影镇开设的小金铺当小店员,早早的踏入社会,并由此逐渐摸索出了经商的门道。后来在堂兄的支持下,彭云鹏与一位同乡合作开了一间小杂货店,由于勤奋经营,略有盈利,1965年他结束了杂货店的生意,到雅加达帮助堂兄做黄金生意。起初,因为彭云鹏精心经营,黄金铺的生意发展的还比较顺利,但后来因堂兄管理不善,遭受了重大损失,难以为继。这个巨大的打击,让彭云鹏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有立足之地,必须摆脱对亲人的依靠,独立开创事业,才是最好的选择。  印尼是个岛国,首都雅加达和爪哇岛是印尼的经济中心,比较发达,且同其他岛屿的商品贸易频密,发展潜力巨大,有利可图。于是,彭云鹏决定自力更生,利用多年积蓄的资金和经商经验,他决定从事雅加达、爪哇同加里曼丹岛际之间的商品贸易往来。  1967年,彭云鹏结识了祖籍福建福州的黄双安,当时,黄双安的材源帝公司刚成立不久,急需一批有才干和经验的管理人才,他很欣赏彭云鹏的才干,所以极力邀请彭云鹏加盟,共同发展。因为彭云鹏刚离开堂兄的公司,独自经营岛际贸易生意不久,而且自己的生意也没有很快站稳脚跟,于是彭云鹏接受了黄双安的诚意邀请,到了材源帝公司任职,这一干就是7年。期间,他得到了黄双安的充分信任和栽培,先后担任公司财务经理、销售经理,负责整个公司的财务收支、银行信贷、木材的国内购销和对外特别是对日本的出口。彭云鹏也积极勤奋,努力开拓,为黄双安的公司发展竭尽全力,并多方联络,顺利地从印尼国营银行取得了公司业务发展亟需的资金和贷款。  积累经验 ,独立发展  在黄双安公司任职的7年,是彭云鹏在商业实践上得到巨大锻炼和人生经验逐步走向成熟的7年,让他从初出茅庐的个体小商人成长为管理拥有数千职工的现代木业集团的高级经理。在黄双安公司的工作机会是难得的,而他也遇到了一位肯放手让他去大胆经营的伯乐,然而在公司做的风生水起的时候,彭云鹏却决定离开这个职位,因为从幼年起就立志要独立创业,做一番自己的实业的强烈志向,促使他想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公司。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商业实践阅历的增多,这种志向更加坚定不移。  1977年,彭云鹏离开了黄双安的公司,开办起了自己的木材加工企业。他首先在南加里曼丹地区经营自己熟悉的木材采伐和加工业。创业初期,彭云鹏就已经有了远大的商业抱负和设想,他给自己的公司命名为“巴里多太平洋公司”,寓意其事业始于加里曼丹岛上的大河巴里多河流域,将来要向太平洋地区和世界发展。  彭云鹏善于用人,他团结信用萧锦安等来自山口洋地区且志趣相投的同乡密友,积极研究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正当彭云鹏踌躇满志地大力开发森林时,印尼政府自1979年起开始逐步限制圆木出口,善于运筹帷幄的彭云鹏立即决定改变单纯伐木和出口原木的做法,集资收购和建设现代化的胶合板工厂,苦干加巧干,大胆开拓进取,并向森林资源丰富经济十分落后的广袤东部地区发展,于是在马鲁古群岛的芒格勒岛建立了大规模木材加工厂。在此基础上,彭云鹏的木业公司迅速腾飞,80年代后期发展成为了规模庞大的现代化木材加工集团公司,拥有650万公顷(相当于瑞士全国国土面积)的森林开发权,68条胶合板生产线,直接员工4万多人,年产胶合板160万立方米,其产量占印尼胶合板总产量的21%。  上世纪90年代初,彭云鹏以其敏锐的眼光,高瞻远瞩,根据对印尼工业发展状况和天时地利等特点,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前景的分析,决定同国内外资本合作,进军造纸业和石油化工业,在南苏门答腊地区建设年产50万吨的纸浆厂,开垦近40万公顷荒地种植速生纸浆林,保障纸浆厂的原料供应,在印尼开创了大规模种植工业林的先河。同时,还在西爪哇芝勒贡地区建设了年总产量超过百万吨的先进石化厂,填补了印尼石化业的空白。彭云鹏没有在事业成功面前满足和停步,在同行还在犹豫不决之际,他充分运用政府的优惠政策,率先开辟和占领市场,在东加里曼丹省获得林业种植权,开始植树育林事业。试点成功后,他不满足于木材行业,由单一的木材林扩展到其他经济作物,种植甘蔗并建起油棕榈、橡胶园,开办白糖提炼厂。1993年,彭云鹏乘胜追击,将公司股票公开发售上市,一跃成为印尼的最大挂牌公司,他也曾一度坐拥印尼的最大上市公司。这几个宏大的项目是彭云鹏迄今为止最具胆略和商业眼光的“大手笔“。利用自有资金和国际资本在短短的几年内投入几十亿美元建设高新技术的石油化工业和现代纸浆业,这在当时的东南亚企业家中有此能力和决心的可谓是屈指可数,因而他也被人们誉为“印尼木材大王”。  泰山崩前,面不改色  年,印尼经济遭受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致使当时印尼盾币值大幅贬值,彭云鹏的公司也不可避免地深受其害。为了缓解这一情况,彭云鹏的集团向印尼国内外几家银行借了一笔为数不小的外汇贷款,印尼币的大幅贬值,致使彭云鹏花费几十年心血创建起来的价值近百亿美元的资产,在短短的时间内,大大的缩小。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浩劫,彭云鹏采取了冷静应对、果断处理的决策;本着耐心、诚心的态度面对国内外债主,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进行债务重组。由于公司所经营的木材加工、石化和纸浆业都是实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大有销路。彭云鹏根据实际情况同债主讲道理,充分得到债权人的理解和通融,把债务延到15或20年。他认为,作为当事的企业家,不应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而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清醒地面对现实,分清轻重缓急,从容不迫处理各种是非矛盾,既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准备应付最不利的局面,同时力争最好的结果。债务重组谈判取得了良好结果,彭云鹏对公司业务进行了重要调整,采取更稳健的发展方针,逐步摆脱困境,走向新的发展。  彭云鹏认为,自己所获得的成就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努力,也是他身边的家人、师傅们、还有很多支持他、帮助他的朋友得来的。彭云鹏的成功“秘诀”在于认真工作、努力学习,他对自己商业上取得的成就一贯保持低调。有朋友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谦虚地表示,在商场上取得成就的最主要“秘诀”是诚恳待人,勤奋认真工作,刻苦努力学习,再加上朋友对他的厚爱,他不追求完美的工作和事物,但要求把工作做得最好,凡是已决定要做的事情,就要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全力以赴,尽量去做好。  彭云鹏能白手起家,领导其公司迅速发展,成长为成就卓著的大企业家,同他一贯孜孜不倦、勤奋学习的精神密不可分。彭云鹏除了在百忙中挤时间,刻苦自修印尼文、中文、英文、国际财经和企业管理知识以外,还密切关注国内外商情发展变化,敏锐捕捉商机,制定公司开拓发展的方针和策略。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他也成为精通印尼语、华语,较熟练地掌握工作英语,对国内、国际商情深有研究的企业家。彭云鹏以其约60亿美元的财富,荣登世界华人50位超级富豪榜中的第13位。印尼销数最大的日报《罗盘报》曾这样写道:“彭云鹏已成为了印尼民众公认的阿斯特达商业帝国的新主人。”日期: 9:12:16
“”“”60197741068620“”“”19935032004520022
地址:汕头市金平区海滨路8号市委大院内7号楼;举报投诉电话:6;邮箱:松原日报 - 多媒体数字报
第01版:头版新闻
&&&&&&&&&&
王常松率市经贸代表团赴东南亚三国招商
(第二站 印度尼西亚)
  本报讯(特约记者陈晓东)9月18日,市委书记王常松率领松原市代表团继续前行,到达本次经贸考察活动的第二站——印度尼西亚。  三天时间,王常松先后拜访了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会见印尼经济统筹部长哈达·拉加萨、金鹰集团董事长陈江和、马龙佳集团董事长郑年锦、巴里多太平洋集团董事局主席彭云鹏、印尼中华总商会总主席纪辉琦、副总主席张锦雄、省政府经济顾问熊德龙、材源帝集团董事长黄双安、印尼泛印集团董事长李文光、金光集团董事长黄志源、力宝集团董事长李文正等20多位主要华商,就相关合作项目进行洽谈,并实地考察力宝集团的新城镇建设。  在19日下午举行的“中国吉林省—印度尼西亚经贸合作交流会”上,我市经济开发区“年产10万吨山梨醇及1万吨黄原胶”项目成功签约。该项目由美国嘉吉公司全资子公司印尼索瑞尼公司全面投入资金、技术和设备,其中淀粉及糖类衍生物事业部(松原工厂隶属的事业部)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山梨醇生产企业,年产山梨醇20万吨。项目总投资5.4亿元人民币。其中,山梨醇投资3.0亿元人民币;黄原胶投资2.4亿元人民币。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元人民币,年利税8500万元人民币。  为推动“年产10万吨山梨醇及1万吨黄原胶”项目的快速开工建设,20日下午,王常松率松原代表团到嘉吉(印尼公司),与嘉吉印尼副总裁Lvan&Kupin,嘉吉印尼全国总经理Lucy&Tjahjadi及三位部门总监就涉及项目的相关问题进行面谈,一一商定落实。  在印尼期间,特别是在“中国吉林省—印度尼西亚经贸合作交流会”上,王常松及代表团其他成员与到会的印尼企业家广泛接触,就年产57700万吨植物油项目、年产200万箱平板玻璃项目、圣水欢乐园项目、新型环保节能墙体材料项目,分别与印尼金光集团、幕利亚集团、叶氏集团和三林集团进行洽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约定择时到松原进行考察。  在印尼,松原代表团的活动紧张有序,成效明显,省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临时增加了去菲律宾保和岛的考察活动。9月21日,王常松将率领松原市代表团赴东南亚三国之行的最后一站——菲律宾。
中 国 吉 林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426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话:(1 &&(2彭云鹏:始于巴里多,走向太平洋
&在彭云鹏先生的出生地――印尼西加里曼丹山口洋地区,乃至整个印尼华人社会,大家普遍以他为荣。更多人则把他视为印尼工商界的&奇才&。他的故事,堪称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
崛起于贫寒之地
彭云鹏日生于印尼西加里曼丹山口洋市孟加影镇的高桥村,祖籍广东陆丰(现属陆河市),属客家人。
彭云鹏的祖父是贫苦的农民,早年离乡背井,飘扬过海到印尼谋生,并落地生根,彭云鹏父母亲都是印尼本地的侨民。
彭云鹏出生时,整个印尼仍在日本军国主义的统治下,经济萧条,百业凋敝,民不聊生。他的父母主要靠租用土着达雅克族人的一片土地种植树胶和蔬菜维生,家境十分贫穷。
彭云鹏从孩童时就帮助父母干农活,尝尽了农村贫困生活的酸甜苦辣。7岁到9岁,因家里贫穷,不能上学,也无生计,他还曾到大姐家里帮助看护小外甥,当了二年的&小保姆&,解决吃饭问题。
虽然家境不济,彭云鹏却从小就有强烈的上学读书愿望,很羡慕同乡家境较好的同龄儿童能有机会上学。并于9岁家境稍好后,实现理想,被父亲送到孟加影唯一的中华小学念书。因年岁偏大,有一定自学识字的基础,一进学校就被老师建议跳班去读四年级,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而且很快就赶上所学功课,3年时间就读完了小学课程。
这期间,父亲经常启发教导彭云鹏,孟加影是个穷乡僻壤,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没有什么发展前途。这些教诲深深留在彭云鹏脑海中,成为驱使他决心走出山村,摆脱贫困,谋求新生的不懈动力。
小学毕业后,家里没有经济能力让彭云鹏继续上中学,彭云鹏只得到叔父在孟加影镇开设的小金铺和堂兄经营的杂货店当小店员和帮工,早早踏入到社会,并在此间初步懂得了经商的门道。
年,开明的堂兄认为彭云鹏脑子聪颖,是个读书的人才,如继续上学,将来可更好地帮助他做生意,就主动出资鼓励和支持彭云鹏到山口洋唯一的一间华文初级中学&南华中学&继续升学。彭云鹏又半工半读,用两年时间读完了三年的初中课程。
初中毕业后,在堂兄支持下,彭云鹏与一位同乡合作开了一间小杂货店。由于勤奋经营,略有盈利,之后,又于1965年结束杂贷店生意,到雅加达帮助堂兄做黄金生意。
起初,因为彭云鹏精心经营,黄金铺的生意发展还比较顺利,但后因堂兄管理不善,遭受重大损失,难于为继。
这个巨大的打击,让彭云鹏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摆脱对亲人的依靠,独立开创事业,才是最好的选择。印尼是个岛国,首都雅加达和爪哇岛是印尼的政治经济中心,经济比较发达,而且同其他岛屿的商品贸易频密,发展潜力巨大,有利可图。于是,和堂兄商量,并取得同意后,彭云鹏决定自力更生,利用积蓄的有限资金和经商经验,从事雅加达、爪哇同加里曼岛际之间的商品贸易。
童年至青年这段艰苦曲折的生活经历,给彭云鹏留下了永志不忘的回忆。父亲的教导,使他坚信留在孟加影山村没有前途,决心走出穷乡僻壤,到外面闯荡世界。初步工作实践使他懂得了经商之道和做人的道德,养成了艰苦奋斗,努力创业,诚信负责,并坚持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业,矢志不移奋斗的精神性格。
独立创业之梦
1967年,彭云鹏在从事岛际贸易时结识了着名华人企业家黄双安先生。黄双安原籍福建福州,早年从福州到马来西亚沙捞越谋生,后移居西加里曼丹,建立自己的木材采伐和加工公司,即后来的材源帝公司。黄双安很欣赏彭云鹏的才干,两人因此一见如故,十分投机。
当时,黄双安的公司成立不久,急需一批有才干和经验的管理人才,所以极力动员彭云鹏加盟,共同发展。
因为彭云鹏刚离开其堂兄的公司,开始独自经营岛际贸易生意不久,而且自己的生意也进展顺利,就没有立即接受聘请,而介绍了几位朋友到黄双安公司任职。但黄双安并没有因此怪罪彭云鹏什么,相反是更加关心彭云鹏的生意,并慷慨地帮助他解决了一些生意上碰到的巨大难题。
1970年3月,彭云鹏终于接受黄双安的诚意邀请,到了材源帝公司任职,而且一干就是7年。并得到黄双安的充分信任和栽培,先后担任公司财务经理、销售经理,负责整个公司的财务收支、银行信贷、木材的国内购销和对外特别是对日本的出口。彭云鹏也积极勤奋,努力开拓,为黄双安的公司发展竭尽全力,并多方联络,较顺利地从印尼国营银行取得了公司业务发展亟需的资金和贷款。
至今,每谈到在黄双安公司的任职经历时,彭云鹏都还是显得感慨万千,非常感激黄先生对他的指导和信任。但促使他决定离开这个职位,全是因为独立创业的强烈志向使然。
&我从幼年起就立志要独立创业,做一番自己的实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商业实践阅历的增多,这种志向更加强烈和坚定不移。我十分明白,独立创业对难免要面临各种风险,但从未因此而动摇或犹豫过。经征求黄先生意见,他也表示支持我独立创业,于是我果断地辞去了黄先生公司的工作。&1977年,彭云鹏离开黄双安的公司,开办自己的木材加工企业。
他首先在南加里曼丹地区经营自己熟悉的木材采伐和加工工业。在创业初期,彭云鹏就已经有了远大的商业抱负和设想。他给自己的公司命名为&巴里多太平洋公司&,寓意其事业始于加里曼丹岛上的大河巴里多河流域,将来要向太平洋地区和世界发展。
彭云鹏为人宽怀大量,并团结信用萧锦安等来自山口洋地区而且志趣相投的同乡密友,积极研究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苦干加巧干,大胆开拓进取,使公司业务迅速发展壮大。
1980年代初,彭云鹏决定改变单纯伐木和出口原木的做法,集资收购和建设现代化的胶合板工厂,并向森林资源丰富经济十分落后的广袤东部地区发展,在马鲁古群岛的芒格勒岛建立了大规模木材加工厂。在此基础上,彭云鹏的木业公司迅速腾飞,80年代后期就已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现代化木材加工集团公司。
因为彭云鹏工厂的产品多出口到亚太地区各国和欧美国家,所以,他的公司为印尼创造大量外汇收入和就业机会,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印尼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彭云鹏本人也因此获得&印尼木材大王&的称号,并多次荣获由印尼总统授予的国家建设奖章。
1990年代初,彭云鹏以杰出企业家的敏锐眼光,高瞻远瞩,根据对印尼工业发展状况和天时地利等国情特点,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前景的分析,决定同国内资本合作,进军造纸业和石油化工业,在南苏门答腊地区建设年产50万吨纸浆的纸浆厂,开垦近40万公顷荒地种植速生纸浆浆林,保障纸浆厂的原料供应,在印尼开创了大规模种植工业林的先河;同时,还在西爪哇芝勒贡地区建设了年总产量超过百万吨乙烯、丙烯和聚丙烯等产品的先进石化厂,填补了印尼石化业的空白。由于计划周密,并获得印尼政府的积极支持,项目很快顺利完成。
这几个宏大的项目是彭云鹏迄今为止最具胆略和商业眼光的&大手笔&。利用自有资金和国际资本在短短的几年内投入几十亿美元建设高新技术的石油化工业和现代纸浆业,在当时东南亚私营企业家中有此能力和决心的可说是屈指可数。
彭云鹏敢于这么做是他的人生哲学决定的。他说:&我喜欢做有挑战性的项目。当大项目和小项目需要差不多时间和精力时,我更愿意选择做大项目。&
&泰山崩前,面不改色&
年,印尼经济遭受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致使当时印尼盾币值大幅贬值,印尼盾对美元的汇率由原来的2300:1骤降为12000:1,最低时一度滑落到17000:1,贬值86%,至今汇率仍徘徊在10000:1的水平。
因为印尼实为亚洲金融危机最惨重的受害国,彭云鹏的集团公司也不可避免地深受其害。为大力推进三个领域企业快速发展,彭云鹏的集团向印尼国内外几家银行举借了一笔为数不小的外汇贷款,印尼币的大幅贬值,致使彭云鹏花费几十年心血创建进来的价值近百亿美元的资产,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大大缩小。损失之惨重可想而知。
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浩劫,彭云鹏采取了冷静应付、果断处理的决策;本着耐心、诚心的态度面对国内外债主,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进行债务重组。由于公司所经营的木材加工、石化和纸浆业都是实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大有销路。彭云鹏乙根据实际情况同债主讲道理,充分得到债权人(债主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瑞典、法国、德国、意大利、芬兰以及印尼等国家)的理解和通融,把债务延到15或20年。他的态度是:&作为当事的企业家,不能软弱低头,不应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而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清醒地面对现实,分清轻重缓急,从容不迫处理各种是非矛盾,既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准备应付最不利的局面,同时力争最好的结果。&
债务重组谈判取得了相对公平的良好结果,彭云鹏对公司业务进行了重要调整,采取更稳健的发展方针,逐步摆脱困境,走向新的发展。至今,彭云鹏的巴里多太古洋集团仍掌控木材加工、石油化工和纸浆三大企业的运营,年营业额达17至25亿美元。外界对彭云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评论是:&泰山崩前,面不改色。&
2002年,彭云鹏领导下的巴里多太平洋集团公司已艰辛走过了25年的光辉历程,根据统计,他已累计为印尼创汇270亿美元,并为6万人提供了直接就业机会。
彭云鹏对自己商业上取得的成就一贯保持低调。有朋友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谦虚地表示,他在商场上取得成就的最主要&秘诀&是&诚恳待人,勤奋认真工作,刻苦努力学习,再加上老天爷对他的厚爱&,他&不追求完美的工作和事物,但要求把工作做得最好,凡是已决定要做的事情,就要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全力以赴,尽量去做好。这里包括善于审时度势、利用天时地利人和。&
彭云鹏能白手起家,领导其公司迅速发展,成长为成就卓着的大企业家,同他一贯孜孜不倦、勤奋学习的精神密不可分。
彭云鹏只受过华校初中的正规教育。为适应公司业务的迅速发展,同国内外商界、政界广泛交往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他在百忙中挤时间,刻苦自修印尼文、中文、英文、国际财经和企业管理知识,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早出晚归,几十年如一日。
他在报刊书海中广泛涉猎,密切跟踪国内外商情发展变化,敏锐捕捉商机,制定公司开拓发展的方针和策略。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也成为精通印尼语、华语,较熟练地掌握工作英语,对国内、国际商情深有研究的企业家。
&取于社会,反馈社会&
彭云鹏认为,一个有抱负的企业家应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社会大众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兴衰与疾苦,正如中国古人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该取于社会,反馈社会。他说:&印尼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第一祖国,中国是我祖辈生存的祖籍国,我热爱印尼,他情系中华。&
彭云鹏热心促进中印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他担任印尼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合作协会指导委员会主席、印尼中华总商会资深名誉主席、中国北京市侨联顾问等职务,在商务之余,积极参与。
彭云鹏热心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坚信&知识就是力量&的真理,他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要进步,必须教育为先,培育人才。他对印尼国内多所大学,中小学捐助巨大款项,为印尼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并在中国祖籍家乡建设中小学校,大力资助北京燕京华侨大学的建校工程,并荣任该校名誉董事长。同时,他还设立了以其父亲名字命名的&彭瑞安归侨子女奖学金&,鼓励归侨子女努力学习,奋发成才。
彭云鹏关心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曾一度在中国投资设厂,1990年代初也在陕西省咸阳市投资建造了通往西北五省的渭河斜拉桥,为开发大西北作出贡献。1998年中国遭受严重水灾和2003年遭受&非典&袭击时,彭先生和夫人张明联率子女捐献巨款,帮助抗病救灾。2005年1月也积极捐资救助印尼亚齐海啸灾民。
在家庭上,彭云鹏与夫人张明联育有三名子女。他们都在美国、澳洲等受高等教育。其中两个儿子已在彭先生的集团上班,帮助打理事业。
关于彭云鹏的更多搜索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商银行英文全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