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 克 棋 牌 游 戏

软件等级:
,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记者林建杨 郭信峰)由于今年全国两会与春节在时间上接近,因此七天假期刚过,中国就进入到“两会时间”。 今年两会不涉及换届,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平年例会”,但节后上班第一天,中国主流媒体就展开了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的解读讨论,为将于下周开幕的两会带来不平常的信息。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评论员文章,论述“四个全面”战略—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意义,称其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观察者认为,今年的两会,既是深入研读认识“四个全面”的重要场合,也是凝聚力量推动落实“四个全面”的宽广平台。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认为,“四个全面”战略预料将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他说,“四个全面”实际上概括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现代化、推动改革开放的四个关键问题,抓住了中国发展的“牛鼻子”。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认为,为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关键一步”,预计2015年中国将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上采取更大力度,形成整体协调推进。 中共领导层将2015年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 十二五 规划收官之年”。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今年之后,中国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剩5年时间。这些都在“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中进入了哲学和实践的双重层面。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画卷,会从这一年更加波澜壮阔地展开。 两会的一系列热点,包括政府工作的整体部署,从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双中高”到全面深改和扩大开放,从简政放权到结构优化,从创新创业到社会民生,乃至国防和外交,都将在“四个全面”中得到统一。 匡贤明说,今年两会的重要性,与2015年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有直接关系。这一年,中国处在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之中,增长、转型、改革等融合在一起,短期、中期和长期问题交织在一起。这就决定相当多的重大问题需要在今年加以讨论、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他认为,三个“之年”的提法,本身反映2015年中国有很多重大而艰巨任务需要完成。中国的改革发展,在过去两年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但还有相当多的领域面临攻坚挑战,有的需要克服较大困难。 全面依法治国是2014年提出的重大命题,2015年是开局之年,人代会将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如何做实依法治国,各方极为关注。2015年也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以什么态势收官,为“十三五”奠定一个什么样的基础,同样备受瞩目。2014年见证中共“打虎拍蝇”力度不断升级,如何进一步推进从严治党是百姓的强烈期待。 “无论是增长、转型还是改革、发展,2015年都是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匡贤明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称,在“四个全面”中,全面深化改革十分重要,经济建设是中共全党工作的重心,要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要靠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精神。 郑新立表示,中国去年人均GDP不到7500美元,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一些机制体制的束缚,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释放增长潜力。 作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新常态”无疑将贯穿2015年。其不仅意味着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还蕴含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那么,新常态在2015年会有哪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体现?“降息”又“降准”后,GDP增速目标是否会有变化?就业目标如何设定?这都使今年两会成为全球聚焦点。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0%,海外市场和舆论对中国的重大经济决策十分关注。过去数月,全球金融机构、经济学家和媒体都在研判中国政府如何设定201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监事梅兴保认为,如今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与原来的含金量不同。前些年经济一个百分点增长涉及100万人的就业,但如今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占GDP将近一半,超过第二产业,加上电子商务、互联网经营等,在家就可以创业或就业,因此就业弹性发生了变化。 “中国怎么变,两会内外见。”在这个解读13亿人口大国走向的“北京时间”和“政策窗口”,很多悬念会水落石出,很多变化将眼见为实。 2124 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记者林建杨郭信峰)由于今年全国两会与春节在时间上接近,因此七天假期刚过,中国就进入到“两会时间”。今年两会不涉及换届,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 题: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诞生记 新华社记者秦杰、徐京跃、霍小光、华春雨 这是8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用使命和担当作出的战略抉择。 这是13亿中国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写就的改革宣言。 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 下午3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闭幕会,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经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当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宣布《决定》通过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言书,对中国走什么路、向何处去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旗帜鲜明的回答: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这是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蓝图,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在理论上有一系列重大创新,在实践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勾勒出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共和国的改革开放航船,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正确航道,又一次扬帆起航。 肩负伟大使命回应时代要求——确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坚定意志 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处,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中国共产党,引领着拥有伟大复兴梦想的中华民族,继往开来,接力奋斗,开启了一个新的伟大征程。 “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真正把全会精神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沉着雄浑的话语,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 整整一年之前,也是深秋初冬的季节。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人民、向世界庄严承诺—— “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5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搏击风浪,创造出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立足于“三步走”战略,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前人孜孜以求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7年!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5年,今天距离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也大致还有35年! 时不我待。今天,中国航船领航者肩负的使命,重大而紧迫。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重大课题,党内外、国内外都极为关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 当代中国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当今世界处于格局演变的重要阶段。 放眼世界,国际体系酝酿深刻变革,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 审视自我,重要战略机遇期稍纵即逝,机遇和挑战并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其复杂性、艰巨性、敏感性前所未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经受现实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激发更大活力。 党的十八大结束不到一个月,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外地调研,就来到了广东深圳。8日上午,莲花山公园,习近平总书记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表示,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奋勇前进。 时代的课题,摆在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解决中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期待,保持党和国家生机活力,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4月,新一届国家机构换届选举刚刚完成。中共中央政治局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作出了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 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 中共中央政治局同时批准成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首次担任全会文件起草组负责人,彰显了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重视。 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坚定意志。这种坚定来自对35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来自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形势变化的清醒认识,来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4月20日,中共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解放军和各人民团体发出通知,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118份意见和建议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北京。从上到下、自下而上,成千上万条关于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和建议反映上来。 广东、河北、甘肃、海南、天津、四川、湖北、辽宁、湖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调研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遍及社区、乡村、企业、学校。他以深邃的洞察力和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调查研究的6个重大问题—— 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这6个重要课题,直指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 今天的改革,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敏感程度,丝毫不亚于35年前。 “我们在研究和思考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时对此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告诫全党。 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随着认识的逐步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逐渐清晰了起来。 ——必须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与时俱进、攻坚克难。 ——必须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增强战略定力,创新具体方法,坚持核心立场,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的建议中开好改革药方。 ——必须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找出最大公约数,在深化改革上形成聚焦点。对一些领域的改革通过试点先行,逐步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差异。 ——必须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在进行战略全局的思考中,对完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作出科学的顶层设计,提出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必须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
35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平地惊雷,打破坚冰,开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航程。 今天,宏伟壮丽的改革事业又一次到了关键时刻,决定着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圆梦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充分发扬民主 深入调查研究——《决定》起草工作,始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在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寻找答案 起草一份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措施明确的改革文件,成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否顺利召开、全面深化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 从4月24日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到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稿起草工作历经了整整200个日夜。 逐条、逐句、逐字,习近平总书记对文件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都认真审阅,提出许多重要修改意见,倾注了大量心血。 全会召开前的6个多月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2次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主持文件起草组全体会议,研究部署起草工作,讨论审议《决定》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其他同志也十分关心《决定》稿起草工作,分赴全国各地开展调查研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决定》稿起草提出了重要意见。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承前继往和启后开来相统一。 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充分认识新时期改革的历史特点、现实条件、具体任务,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新期待、新要求,对今后一段时期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 文件起草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学习、提高水平,深入调研、深入思考,发扬民主、充分讨论,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的要求,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 夜以继日、连续奋战,驻地的灯火彻夜长明。60多位文件起草组成员对《决定》稿框架反复进行集中讨论研究。 4月底到7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文件起草组全体会议,就《决定》稿涉及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逐一分析研究,发表重要指导性意见。 《决定》稿要经得起人民的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把握全党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回答各方面问题和关切,研究提出改革总体设计和针对性举措,明确改革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 《决定》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重大改革举措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出现偏差纠正很难,必须反复论证,使之行之有效、行之久远,不能随意“翻烧饼”,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改革重大举措多听各方意见,最后是政治决断。 《决定》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自觉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改革举措要慎重,但不能什么都不敢干,没有风险的改革是不存在的。不改革,发展难度更大。 深入思考、重点研究,不断深化、不断细化、不断系统化 《决定》稿在多次讨论和修改中渐具雏形。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越是重要的改革举措,越要深入研究,力求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 7月22日,农历大暑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调研。在交易所大厅,他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涉农产权交易尤其是土地流转交易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一个积极探索。如何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的前提下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既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又通过合乎规范的流转增加农民收入?一系列问题在下一步改革中要好好研究。 为了深入弄清情况,文件起草组立即成立专题调研小组,并委托有关单位,进农村,访农民,开展有关农村土地问题专题调研。 不能刻舟求剑、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异想天开。 制定深化改革思路,出台重大改革举措,必须沉下来、钻进去,全面调研,在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寻找答案。 文件起草组直接调研、委托部门和机构调研、听取专家意见、旁听政协会议 一个个重大改革命题,正是在这样的调研过程中不断得出答案。 7月25日,中南海勤政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决定》送审稿摆在了每一位常委同志面前。 会议充分肯定文件起草组工作,要求继续深入研究,对重大改革举措反复论证,增强可操作性,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紧迫问题。 在调研中把握方向,在修改中不断完善。《决定》稿的起草是反复锤炼、不断升华的过程。 讨论、研究、起草; 再讨论、再研究、再修改
半年多时间,80余次分组会议。文件起草组对《决定》稿反复修改,从重大表述、重大举措,到文字表述、遣词用句,一一认真推敲、细致打磨,力争每句话都论据充分、精益求精。 改革的文件,要坚持改革的性质;改革的文件,要突出改革的举措。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不 十全大补 、不面面俱到”的要求,文件起草组坚持“三不写”:一般性的举措不写;重复性的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的举措不写。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决定》的形成过程集中了全党全社会智慧,是充分发扬民主的典范。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9月4日,《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中央党政军机关和地方100多个单位,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从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也对《决定》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9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决定》稿的意见和建议。 坦诚直言,各抒己见 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党外人士,表示对全会充满信心和期待,并对《决定》稿提出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认真记录,不时插话,同大家一起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党外人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为深化改革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强大力量,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 从9月初《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起,不到一个月,文件起草组共收到总计2564条意见和建议。 选其要者,择其大端。文件起草组形成提交全会审议的文件稿,充分吸收了关注度高,对全面深化改革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意见和建议。 反馈意见的吸收率超过40%;增写、改写、文字精简等修改共539处;覆盖114个单位,8个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1120多条意见和建议
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了《决定》稿在党内外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赞成文件起草组根据各方面意见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对《决定》稿所作的修改,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 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出席全会的204名中央委员、169名候补中央委员,对《决定》讨论稿进行了充分讨论。会场内,审议认真热烈;会场外,整理意见工作同步进行—— 文件起草组召开全体会议,对全会各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对《决定》稿作出修改。 11日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全会各组意见和文件起草组修改建议,对修改后的《决定》稿进行审议。形成的修改稿于12日上午再次提交全会分组征求意见。 12日上午,根据全会分组讨论的意见和建议,《决定》稿再次作出修改。 12日下午3时,散发着墨香的《决定(草案)》摆在每一位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的座席上。几上几下、反复修改的《决定(草案)》,对历史和实践进行了科学总结,凝聚着集体智慧,获得全会一致通过。 切中时代脉搏 引领时代前进——《决定》体现了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思路、大战略、大举措、大突破,是指导我国改革发展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献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11月12日16时40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落下帷幕。《国际歌》声响彻人民大会堂。 世界从这激昂的歌声中可以感到:中国共产党人正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奋勇前进。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决定》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成就和重要经验,鲜明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任务、重大举措。 这是我国发展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是一篇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历史性文献。 改革,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 《决定》共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 ——《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勇气: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变,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和国家事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效能。 ——《决定》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超智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词之别,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这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党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现在,主客观条件具备,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 ——《决定》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必胜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决定》强调三个“进一步解放”,目的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生产力解放、有利于一切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 ——《决定》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决心: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同时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之所以如此,主要考虑是,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根本上说还是发展问题。 ——《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面对人民群众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和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我们的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决定》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不竭力量: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 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改革涉及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才能让改革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机遇和挑战,总在复杂的形势中交织; 勇气和担当,总在伟大的变革中彰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宽广眼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我们的事业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自觉适应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把握住、利用好发展机遇,看得到、应对好风险挑战,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效的举措推进改革开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是因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不断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样的立场始终不能动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辩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 ——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放眼当下,《决定》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决心和魄力。 新思想、新论断、新表述、新举措,《决定》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坚实的实践基础、广泛的社会基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问题的高度自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萌发于改革开放,形成于改革开放,也将更加成熟于改革开放。 再回眸,伟大民族,百年沧桑; 共憧憬,复兴梦圆,辉煌在望。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历史节点上,面对到2020年的改革时间表,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亿万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不懈奋斗,沿着伟大的中国道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必将成就人类文明进步新的伟大传奇。(完) 11688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题: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诞生记新华社记者秦杰、徐京跃、霍小光、华春雨这是8500多万中国,春节假期刚过,全国两会将至。人民日报推出重磅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这是人民日报首次权威定义“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从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后,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在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集体学习中、在春节团拜会上 习近平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强调,让“四个全面”成为备受关注的“新提法”。 人民日报25日起刊发系列评论,到今天发出3篇,我们进行摘编,领略其中的精彩。 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 两年多来,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展现。 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 “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 让全面小康激荡中国梦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它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 这个“全面”,也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全面小康,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抓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瞄准的是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建立规则秩序、推进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锻造领导核心、提供政治支撑,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证。 改革让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 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根本在“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体现在认识论上,就是坚持系统思维,强调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片面理解。体现在方法论上,就是要“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审视,改革既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既是方法路径,也是精神内核。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是贯穿始终的不变逻辑,也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历史实践。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改革是齐头并进的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则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据新华社 1818 春节假期刚过,全国两会将至。人民日报推出重磅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这是人民日报首次权威定义“四个全面”。“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人物素描:郭红松 如何评价2014年的中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2014年,我国全面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比如,根据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实际增长7.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实际控制在2.0%;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实际是1322万人。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良好开局。去年召开的10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共有8次直接涉及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去年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8次会议,非常务实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到目前为止,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共出台370条改革举措。这就为2015年迈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提供了前行的动力。 2014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了新征程。去年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重大决策使2015年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依法治国反映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全面深化改革一起,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将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201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共计24个,实际上有29个可统计、可评估的指标。到2014年底,超额完成的指标有12个,接近的指标有3个,进展良好的指标有11个,三者合计已接近90%。这就为2015年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创造了重要条件,也为编制“十三五”规划提供了更高的台阶。 2014年,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进展。这一年,党中央坚持制度建设与制度落实双管齐下,进一步强化监督,严格执纪,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所支持和赞扬。 在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的背景下,中国能够实现2014年的转变,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的确不易,这也为2015年正式开启“四个全面”时代做了重要准备。今年的全国两会,期待着代表委员们能够围绕“四个全面”展开更为深入的讨论。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完满收官之年,又是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之年。“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既是治国理政的战略方针,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指引。由此,中国将正式进入“四个全面”时代。 (本报记者张雁采访整理) 1407 人物素描:郭红松如何评价2014年的中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2014年,我国全面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比如,根据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201人物素描:郭红松 如何评价2014年的中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2014年,我国全面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比如,根据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实际增长7.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实际控制在2.0%;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实际是1322万人。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良好开局。去年召开的10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共有8次直接涉及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去年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8次会议,非常务实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到目前为止,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共出台370条改革举措。这就为2015年迈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提供了前行的动力。 2014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了新征程。去年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重大决策使2015年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依法治国反映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全面深化改革一起,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将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201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共计24个,实际上有29个可统计、可评估的指标。到2014年底,超额完成的指标有12个,接近的指标有3个,进展良好的指标有11个,三者合计已接近90%。这就为2015年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创造了重要条件,也为编制“十三五”规划提供了更高的台阶。 2014年,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进展。这一年,党中央坚持制度建设与制度落实双管齐下,进一步强化监督,严格执纪,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所支持和赞扬。 在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的背景下,中国能够实现2014年的转变,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的确不易,这也为2015年正式开启“四个全面”时代做了重要准备。今年的全国两会,期待着代表委员们能够围绕“四个全面”展开更为深入的讨论。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完满收官之年,又是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之年。“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既是治国理政的战略方针,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指引。由此,中国将正式进入“四个全面”时代。 (本报记者张雁采访整理) 1407 人物素描:郭红松如何评价2014年的中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2014年,我国全面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比如,根据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201“一阳才动,万物生春意。”今天恰逢元宵佳节,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此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也已在京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肩负人民的重托齐聚首都,共谋大计,共商国是。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后召开的首次两会,举世瞩目。我们对两会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今年两会,是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的关键时刻召开的,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和财政预决算报告,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并作出相应决议。同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也将按照既定的议程,听取、审议、讨论和通过相关报告和政治决议。两会议程,事关国计民生,满载人民期望,备受世界关注。 2014年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短短时间内,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0多次阐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丰富内涵、辩证关系以及战略意义,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成为2015年全国两会的新的时代背景,它确立了两会议题的主基调,为代表委员提案议案构建了新的平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我们必须更注重小康社会建设的系统性、协调性,实现各领域的齐头并进,稳中求进,提高质量。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延续去年“深改元年”的良好开局,我们必须着力于“深化”,着眼于“全面”,在协同配合中攻坚克难,使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今年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今年还是从严治党的强化之年,我们要延续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的强劲势头,全力以赴抓好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从严治党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探讨、阐释、规划这些中国发展的核心议题,是两会代表委员的神圣职责;展现两会在中国改革发展上的引领作用、在中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巨大意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对2015年全国两会的共同期待。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有巨大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做好适应经济新常态这篇大文章,任重道远,时不我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将“四个全面”向纵深推进,努力做好“十二五”规划的完美收官,团结一心,协调推进,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 预祝两会取得圆满成功! 1516 “一阳才动,万物生春意。”今天恰逢元宵佳节,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此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也已在京开幕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 大众创业是富民之本。这不仅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调控,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 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给青年人在选择人生线条中多谋一种思维、多担一份责任,多一份人生磨练。“创业”在本质上就是创新精神,激发创造热情。实现小康社会,不但要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要保证经济增长的实惠让百姓分享。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要合理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还要激发全民的内心创富动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一年来,政府以“简政放权”为核心,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让各类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热潮成为了经济的新亮点。 比如,从去年3月1日开始,以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年报公示、“三证合一”等为核心内容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陆续在各地“落地生根”。 民间投资创业热情爆发,新注册市场主体井喷式增加。数据显示,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达到1293万户,平均每天新注册企业由改革前的6900户上升到现在的1.06万户。在推动创业创新方面成果明显,新增企业78%是第三产业,信息技术等创新产业增速达70.32%,这有利地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增长14.26%,解决了2.5亿人的就业问题。 对政府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对创业者而言“法无禁止皆可为”。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下,一份政府的“权力责任清单”、一份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权力的边界在哪里?“权力清单”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去年,国务院首次公开60个部门的权力清单。之后,多个省份纷纷在网上晒出了全省的权力清单。 通过设定“负面清单”解脱创业者的束缚。只要你有想象力、有创新力,就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样一来,人们创新的活力自然就会迸发出来,创新的氛围也会越来越浓。通过确立“权力清单”限制政府的乱作为。把政府的责任贯穿市场运行全过程,比如维护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 在一些部门和地方,政策仍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即便国务院“议”了事,“决”了策,但没有“行”自然也就没有“效”。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下,大力治理基层官员不作为,才能去除政令不出中南海之弊。 去年六月初,国务院就已派出督察组,在各地区、各部门自查基础上,对16个省(区、市)、27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了督查,并在自查和实地督查基础上引入第三方评估。以此打通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同时,国务院严格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政府性楼堂馆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三公”经费得到有效控制。这些措施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曾说,国家层面的繁荣源自民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时代主题下,把全社会每一个细胞都激活,使整个经济肌体充满生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开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之门的“金钥匙”。(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1505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大众创业是富民之本。这不仅是一作者: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心主任、教授 陈秀丽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迈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强国的梦,靠什么来实现中国梦?2014年底,习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思想,为实现这一梦想做了战略总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战略总布局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这一步战略任务完成如何,既关系到我们党的承诺能否兑现和取信于民,也关系到中国梦能否顺利推进和由梦想变为现实。目前,时代的列车已经开进了2015年,距离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只剩短短5年时间。同时,我们现在与建成包括城乡全体人民,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小康社会,在一些指标上差距较大。在这种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习总书记把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加以强调,并将其视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充分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实现中国梦非常之关键。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战略总布局的动力支撑。习总书记履职初就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创新思维和全局观念,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全面”,关键在“深化”,根本在“改革”。改革是个系统工程,经历30多年的改革发展,目前已经到了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问题复杂、矛盾凸显、任务艰巨,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攻坚克难。因此,新一轮改革要在各个领域统筹规划、全面推进,通过不断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战略总布局的有力保障。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强调法律之外无特权,主张公平正义,彰显法治权威。“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如同“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滚滚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战略总布局的政治保证。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所以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从严”,包括严肃地抓作风建设、严格地反 “四风”,严厉地打“老虎”捉“苍蝇”惩腐败。只有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力量才能不断增强,民族复兴的梦想才能顺利实现。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不仅关系到我们党自身有没有力量,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没有坚强的政治保证,更关系到中国梦的战略总布局是否协调。 1402 作者: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心主任、教授陈秀丽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学习路上”大型网络数据库 点击进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2月3日电(朱书缘) 2月2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仪式上讲话中集中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引发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热议。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许耀桐分析认为,这是习近平首次在正式讲话场合集中阐述四者关系,宣示了“四个全面”已成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 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习近平在开班仪式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他谈到,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习近平在论述四者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首次在正式场合宣示治国理政全新布局 在公开报道中,习近平首次将“四个全面”并提,是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考察期间。他当时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此前“三个全面”基础上,增加了“全面从严治党”。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此次集中阐述“四个全面”更具深意。许耀桐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初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把中央领导和“封疆大吏”召集起来,学习培训达成共识已成惯例。在这样一个非常正式带有部署整体工作性质的场合,习近平第一次集中地阐述了四者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个正式的宣示,宣告 四个全面 成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许耀桐认为,“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趋于成熟。 “全面从严治党”是点睛之笔 许耀桐分析,“四个全面”宣示了“四个全面”已成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整个国家要实现的近期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推进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一个根本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根本保障;习近平去年底考察江苏的时候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是点睛之笔、神来之笔。如果没有这一笔,其他都不能实现,有了这一笔其他就都鲜活起来。 许耀桐说,“四个全面”是习近平任总书记两年多来,经过酝酿、深思熟虑形成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思路,非常鲜明地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比笼统地谈“治国理政”更为具象、接地气。 “全面”二字体现继往开来,利于鼓舞士气 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已为历届中央所重视强调。为何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要特别强调在都冠以“全面”二字,并强调“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许耀桐认为,之所以在这些施政方略前面加上“全面”,一方面是一种延续性,是对以往方向、路线的一脉相承,表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没有另起炉灶,否定过去;另一方面,“全面”并非轻描淡写,可有可无。“全面”就是要覆盖面更广,不可能留有死角、达不到的地方,而且加强了力度深度广度。这两个字非常提气,给人勇气和信心,鼓舞士气。许耀桐说:“这里两个字加得非常必要,表明我们在新的起点上,要开创一个全新的格局”。 2504 “学习路上”大型网络数据库点击进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2月3日电(朱书缘)2月2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善弈者谋势。”战略布局,往往决定了胜负结果。 今年的全国两会,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代表委员讨论发言中,抑或是各种媒体传播报道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无疑最受关注。代表委员围绕建言,社会各界学习热议。这无不说明,这一重大战略布局,正对我国未来发展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并对“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发出动员令。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日渐明晰,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重要战略布局。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就是战略的力量。“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三十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是以苏州发展变化为例证,系统阐述了小康目标的内涵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抢抓机遇推进改革开放,在率先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许多江苏代表委员在讨论中都感言,江苏作为总书记“四个全面”重大战略思想的最先提出地,也要努力成为率先践行者。在践行“四个全面”中走在前列,江苏有基础也有条件。承载着“两个率先”光荣使命的江苏,近年来一直在改革开放、依法治省上孜孜不倦摸索前行,创造了许多特色和经验。但毋庸讳言,要在践行“四个全面”中努力走在前,仅有基础和条件还是远远不够,必须以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来深刻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划时代意义,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内在联系,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使“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践行“四个全面”中走在前,必须把“四个全面”贯穿于“建设新江苏”的全过程,做到全面小康建设不留尾巴,全面深化改革不留例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留空白,全面从严治党不留死角,锲而不舍推进,勇于实践创新。 推动全面小康建设走在前,就是要扎扎实实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水平,使成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就是要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改革举措,鼓励基层敢闯敢试,努力创造出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走在前,就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厉行法治为权力运行立规矩。全面从严治党走在前,就是要强化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务实作风、创新精神和清正风气,凝聚起清正廉洁、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 耿 联 (来源:新华日报) 1360 新华时论·盛会观察“善弈者谋势。”战略布局,往往决定了胜负结果。今年的全国两会,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代表委员讨论发言中,抑或是各种媒体传播报道中,“四个全
·上一软件:·下一软件:
直播斗地主网友
扑克牌 解卦
谁能告诉我
软件若有错误,请打勾通知网站管理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棋牌游戏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