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清华大学是什么字体附小五六年级教材,是什么版本,哪有卖?

清华附小毕业课纳入必修课 校长亲自上毕业第一课 日15:07 来源:搜狐教育网|&&&&【】还记得你小学毕业是怎样的吗?一场毕业典礼还是一纸毕业证书?从今年新学期开始,清华附小正式将毕业课纳入课表,开始长达一个学期的毕业课程,帮助学生适应即将到来的人生新阶段。据悉,目前北京的小学中开设毕业课程尚属首次。
&&&&校长亲自上毕业第一课
&&&&3月13日,清华附小六年级的学生们共同上了毕业课程的第一课――修远课。毕业第一课的任课老师便是校长窦桂梅。
&&&&所谓修远,出自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当天,窦桂梅先通过短片《行走的玫瑰》与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窦桂梅出生在吉林省的一个小山村,15岁进入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她做了5年“替补队员”,教过音乐、数学、美术、思想品德……最终才教上了心爱的语文课。她在短片中说,因为喜欢,自己每次备课要写三份备课笔记。最终,窦桂梅创设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成为当地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并来到了北京,担任了清华附小校长。在她的带领下,学校进行课程整合,1+X课程体系得以创建。
&&&&不同于毕业典礼上一个人的演讲,也不同于一台毕业演出,校长窦桂梅的毕业第一课采取了学生提问她回答的方式,她站在学生中间,人人都是校长的小记者。面对学生成长的困惑,窦桂梅通过自己及身边的小故事表达了对学生的期望。
&&&&首次将毕业课课程化
&&&&清华附小相关负责人介绍,毕业课是学校的传统,但是将其课程化尚属首次。以往六年级学生毕业多是以一场毕业演出,及一次毕业典礼进行。很多进入初中的学生反馈说,一下子从小学生变成中学生有很多不适应,首当其冲的就是所学科目增多,令学生们很有压力。
&&&&学生们表示,小学老师是叮嘱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照顾得面面俱到,但是进入中学,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律性。因此,为了帮助毕业生适应中学生活,清华附小从本学期开始设置毕业课,且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
&&&&据介绍,清华附小毕业课程,首先以日常教学为主,帮助学生在小学的基础上逐步培养中学所需各项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同时补充修远课程。修远课程主要包含:中华文明启蒙、国际视野启蒙、走进中学、名师有约等。这些课程中,既有为中学做的充足知识储备,又有亲临中学的体验式学习,还有学校校长、特级教师等与学生进行的人生经历分享。这些课程的内容共同指向学生身心健康、成志于学、天下情怀、审美旨趣、学会改变等核心素养。毕业课由包括校长及校领导在内的18位老师共同任课。
&&&&学生可提前进中学体验
&&&&据介绍,除了小学与中学的课程衔接过渡外,小学在毕业课程上也会偏重体验。负责老师说,小学老师将带领毕业生第一次走进中学大门,第一次听中学课,第一次由初中生讲中学的生活。此外,毕业时,还将有最后一次铃声,最后一次上课及最后一次升旗仪式,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毕业教育。
&&&&除了课程、环境的衔接,小学也做好了孩子们的心理调试。据介绍,学校将针对六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女生课、男生课及如何管理压力,帮助学生疏解进入新环境的压力。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全面做好进入中学的准备。
&&&&□对话窦桂梅
&&&&帮助学生期待新人生
&&&&京华教育:学校为什么要设立毕业课程?
&&&&窦桂梅:学校的毕业课很早就有了,大致开了10年。每次毕业典礼上都有一节毕业课。过去总是当成一次大队活动做,在那一天演一场节目、发证书就结束了。但是这三年我们尝试把毕业课变成课程。变成课程后,就如同一个拉开的跑道,变成了一个系列过程。
&&&&京华教育:毕业课都安排在什么时候?
&&&&窦桂梅:安排在每周五下午,一共90分钟。
&&&&京华教育:设立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窦桂梅:毕业课程怎么教其实争议很大,围绕生命的主题,还是围绕课程主题走?我们是希望通过课程,帮助学生建立人生的信念,找准人生的兴趣,确定人生的目标,寻找生活的榜样。
&&&&京华教育:毕业课程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窦桂梅:课程中的修远课主要围绕成长、感恩、诚信、兴趣、专一等主题展开,体现主题性。我们希望从校长、老师、学生、家长、名人名家,比如文学家、科学家等多个立体纬度开展。除此之外,我们希望是一种从内而外的交流,除了将请进来,学生还要走出去。走到清华附中、清华大学等多种方式,通过采访体验,升华学生的期待。
&&&&京华教育:你是毕业第一课的主讲老师,你是怎么设计课程的?
&&&&窦桂梅:今后修远课的第一课都会由我来讲。我不能光讲自己的故事,所以把学生们自己故事也糅进去。通过我来说他们的故事,吸引学生们去思考。
&&&&□毕业课堂现场&&谈老师
&&&&“你们”令老师累并快乐着
&&&&Q:这么多年来做了那么多事儿,我就想问,您觉得累吗?
&&&&A:因为你们呀,亲爱的孩子们。是你们让我精神饱满,有你们,虽然累,但是值得。
&&&&面对学生们的提问,窦桂梅用一个个与学生的小故事来回答学生的疑问。她或是拍拍他们的肩膀,或是举起大拇指。窦桂梅说,自己的很多学生都考入了清华、北大。学生们相约来看她时,曾经的小学生已经高过她一个头,有的学生会亲昵地拍拍她的肩说:“你的文字比过去进步很大啊。”有时学生们彼此讨论专业知识她已经没办法参与了,她就那么静静地欣赏他们。陶行知说,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出自己崇拜的学生。窦桂梅说,她创造出了令自己崇拜的学生。正因为如此,她才富有激情。
&&&&窦桂梅还分享了清华附小学生的25美分的故事。自己的学生赴美国交流演出,虽然在美国发烧、呕吐,但每到一处,他都用零用钱买矿泉水。原来,他希望通过美国之旅集齐每一个州的硬币。他的愿望得到了老师和导游的帮助。离开美国前,他在机场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警察的帮助,收集齐了最后两枚硬币。窦桂梅说,她鼓励孩子们做好玩、有趣、有意义的事。她为这个学生写了长长的“校长奖”,鼓励孩子坚持、执着的精神。窦桂梅说,学生给老师带来快乐和启发,看见学生成长,“是你们让老师快乐,虽然累,但是值得”。&&谈学习
&&&&等待花开的时候
&&&&Q:有没有遇到怎么教都教不会的学生?
&&&&A:总有教不会的学生。上一页1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您可能还会关注的
? ? ? ? ? ? ?
供应商服务:
采购商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实验室变得越来越普及。而语言实验室的技术也越来越高端。
 慧聪教育装备网记者与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战略部总经理谢恩伟进行了关于教育信息化的交流。
 深圳海亚科技在本届评选中亮相并获得十大奖项。深圳海亚科技谌志华接受慧聪教育装备网专访。
? ? ? ? ? ?
| | | 市场分析| | 信息化|
| | | | | |
官方微信开通
慧聪教育微商城
慧聪教育今日资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有这样一所百年老校,典雅、素朴、温润,坐落于清华大学西南角,她的名字叫做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这座大学里的后花园始建于1915年,冯友兰、朱自清、叶企孙、马约翰、潘光旦等著名教授都曾先后担任过附小的校董或校长。走出了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奥运冠军何姿等知名校友。外文名TSINGHUA UNIVERSITY&PRIMARY SCHOO简&&&&称清华附小创办时间1915年类&&&&别公立小学
有这样一所百年老校,典雅、素朴、温润,坐落于清华大学西南角,她的名字叫做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这座大学里的后花园始建于1915年,冯友兰、朱自清、叶企孙、马约翰、潘光旦等著名教授都曾先后担任过附小的校董或校长。走出了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奥运冠军何姿等知名校友。百年附小,儿童站在正中央,是我们一贯的坚守,并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立于课程改革的潮头。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引领全国的“五四学制”改革实验项目校。本世纪初在人民大会堂宣讲了“为生命奠基:语文课改的‘三个超越’”的教学理念,随后提出语文主题教学,指向儿童语文素养和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引发系统地构建了“1+X 课程”体系,用主题教育夯实基础,整合课程,创新教育,提出了“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从学生层面而言,让所有学生在清华文化的润泽中,在附小六年的时光里,实现“健康、阳光、乐学”的生命样态。从教师层面来讲,附小正努力锻造追求卓越的教师团队,教师“敬业、博爱、儒雅”。
在整体课程体系下凸显了三大特色:
一、亲近母语。附小是全国最“宜读”的学校之一,全体师生坚信“改变,从阅读经典开始”,“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主题阅读书目”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打破了儿童语文学习单篇碎片化的困境,改变着广大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态。书香的种子散满附小的每一个角落,已成为校园的一张名片。
二、体育健康。基于“有趣、出汗、安全、技能”的原则,附小提出了“每天体育‘三个一’,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倡议,既锻炼了儿童一身的健康体魄,又传承了马约翰的体育精神。
三、实践与创新。附小与清华附中、清华大学血脉相连,秉承共同的文化理念,开发“一条龙创新人才培养”育人模式的新型课程,关注有特殊才能潜质的学生,呵护好奇心,培植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
百年的轮回,百年的荣光。“1+X 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使师生享受在校生活的每一天,使清华附小成为一所人文家园、书香校园、儿童乐园,一所有角落、有故事,令人难忘的、温润的小学。办学使命: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
育人理念: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
校 训:立人为本,成志于学
学生誓词:
我是清华少年,努力成为健康、阳光、乐学,拥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现代人!
教师誓词:
我是清华人,努力用敬业、博爱、儒雅成就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当作我们的最高荣誉!
办学愿景:
我们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充满向上的精神与教育的智慧;
我们努力,让学生的每一个时刻都能享受学习的收获与成长的乐趣;
我们努力,让教师的每一天工作都能体会职场的幸福与专业的尊严。清华附小的前身是“成志学校”。成立于1915年,专为清华教职员工子弟求学而设,清华大学冯友兰、朱自清、叶企孙、马约翰、潘光旦等著名教授都曾在成志学校先后被委任校董事会成员。著名核物理学家邓稼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等都是附小知名校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大学被迫南迁,成志学校随之南迁,在西南联大度过了艰苦的岁月。1946年秋,清华大学由昆明迁回清华园内,日成志学校复校开学。1952年8月,成志学校中学部和小学部分离,成志学校小学部则更名为清华大学附设小学。1960年,正式更名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在一代又一代校长、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附小得到了长足发展。2010年11月,窦桂梅担任清华附小校长,党总支书记。清华附小步入全面开放、快速发展时期,学校逐步迈向卓越。
2011年,清华附小首次走出清华园,走进CBD与朝阳区合作办学,成立了清华附小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 2014年,附小应昌平政府邀请,再次走出清华校园,与昌平区合作办学,成立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昌平分校。
2014年,在北京市教委、石景山区政府的支持下,清华附小与石景山区金顶街二小结成项目协作校。清华附小一直引领全国课程改革,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引领全国的“五四学制”改革实验项目校。本世纪初在人民大会堂宣讲了‘三个超越’”的教学理念,随后提出语文主题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发系统地构建了“1+X 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重要的生产力。什么样的课程,决定学校什么样的品质。清华附小“1+X课程”体系的构建经历了一段不断完善的过程。而培养完整的人的办学理念,在课程的改革与探索中一以贯之。
2002年,学校提出了“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校训,确定了“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使命。在教学改革方面,推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时任学校副校长窦桂梅提出的为生命奠基的教学理念,并提倡“三个超越”:即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在校长窦桂梅的引领下,学校初步建立了师德高、教艺精、底蕴厚、发展快的研究型教师团队。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学校正进行“1+X课程”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开创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新时期。先后获得“北京市课程教材改革一等奖”,“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项目学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海淀区科研先进校”,“海淀区小学课程建设先进校”。
日,清华附小召开的“1+X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阶段汇报会为例,教育部、清华大学等部分高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科院、海淀区政府的专家、领导,以及来自全国部分省市、北京市部分区县的领导和骨干教师,近千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专家们盛赞清华附小具有清华大学的气质和追求。教育部领导评价“清华附小是北京市,是海淀区,也是我国教育界的一面旗帜”。
日,海淀区在我校召开“超越·主题·整合,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窦桂梅教育教学实践研讨会”,窦桂梅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附小办学质量获得教育部领导、北京市教委领导、专家以及国内著名高等院校教授、学者的高度赞誉与肯定。
日,我校荣获了“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与此同时,“1+X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也获得了“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奖”。
日,清华附小举办“1+X课程”体育课程展示活动。附小的体育课程设置得到教育部、北京市教委、海淀区教委等相关领导和专家们的高度肯定与评价。该活动也受到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体育报、新浪网、新华网、人民网、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各方媒体高度关注。
日至4月25日,清华附小“艺术的童年之书画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5月18日清华附小儿童专场音乐会在新清华学堂举办。清华附小的艺术与审美教育围绕乐舞书画“‘四个一’,每人一项好才艺”展开,为附小的学生在艺术的殿堂办儿童自己的书画展、合唱音乐会。
日,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教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联合举办的“首届北京国际儿童阅读论坛”在清华附小学隆重召开。活动中海内外名家大师齐聚一堂,呈现了名作名家名师一体的阅读盛宴。该论坛引进国际先进儿童阅读理念,交流国内外最新儿童阅读经验,总结儿童阅读推广与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构建全国儿童文学阅读教育交流平台。(一)“1+X课程”总体设计
1.“十个一”课程目标
秉承主题教学中“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使命,借鉴语文“三个一”的目标,学校将课程目标描述为“十个一”:
一流好品格,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兴趣,一种好思维;
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项好才艺,一门好外语……。
其中,前五个一是基础目标,后五个一是特色目标,省略号表示允许并鼓励师生创生独有目标。所有目标通过“1+X 课程”落实。“十个一”力求较为全面地涵盖一个优秀人才所具备的发展性素养,体现小学教育培养“完整的生命体”的基础性。
2.课程定义与结构
沿着“十个一”课程目标,学校拟定了课程改革的整体设计思路,即:有效整合国家课程,补充相应的校本课程,形成“1+X 课程”体系。
“1”:指优化整合的国家基础性课程。即优化整合后的学生必修的国家课程,强调回到基础,其内容与形式相对稳定,是基础、是底线。
“X”:指实现个性发展的特色化课程。“X”是在“1”的基础上的补充、延伸与创新。
在“1+X 课程”的结构设置中,一方面强调基础,即优化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要接近总课程的70%;另一方面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这一比例,使“1”与“X”相辅相成,平衡互补,最终实现大写完整的“一”。
(二) “1+X课程”内容
1.“1”:优化整合的国家基础性课程
让学生达成“十个一”的课程目标,根本还要依靠国家课程。怎样保证国家课程的高效,为特色课程提供时间保证?这需要整合的思维,清华附小基于学校课程改革实践,探索了课程整合的三条途径。
① 学科内整合
学科内整合是指在某一学科内,在国家统一标准、地方统一教材的基础上,打破以往只使用一个版本教材的局限,通过引入多版本教材、调整教学内容的重点和进度、重新设定课时长短来实现的一种整合方式。从目前国内教材来看,现在的教材大多是一纲多本,各版本的教材各具特色,适用性各异。通过超越教材,实现各教材的优势互补是学科内整合的有效途径。清华附小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在对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研发了学科目标体系,编制出版了每学年一册的语文、数学、英语的《质量目标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使课程标准清晰化。《指南》梳理了每个年级学生应当达成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师的实施策略,搭建了课程标准与学科教材之间的桥梁。一册在手,教师能够明确每个学年本学科知识、能力的经纬线,以此为依据,能比较清楚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合理确定教学内容,为优质的课堂教学提供保障。
在《指南》的基础上,学校编制了用以实现每一课课堂教学目标的《课堂乐学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使课堂目标操作化,实现了学习过程的自主化。《手册》为每一课精读精学的教材内容设计了“乐学单”,其中都分为三个板块:预学、共学、延学。预学——是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发现不懂的问题,带着准备和疑问走进课堂,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共学——是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师生、生生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在质疑、释疑的循环中获得持续的提高。延学——则是学生带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课后继续思考,鼓励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手册》打通了课前、课中、课后的通道,使课堂上的多方对话有了依凭,明确了学什么、怎么学、怎么练的问题。同时,因为《手册》的设计思路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减轻了负担、提高了兴趣、增加了收获,实现了“健康、阳光、乐学”。
②学科间整合
学科间整合是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打破泾渭分明的学科间的界限,以统一的主题、问题、概念、基本学习内容连接不同学科。学科间整合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
清华附小尝试将国家十几门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课程学科属性,学习规律,及可以迁移的方法,整合为五大领域:品格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教育情境。五大领域的划分,并不是否认学科课程的重要性,而是依据学科属性,体现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的转变,在领域命名中充分体现学科共有的价值取向,从而使彼此教学内容差异性很大的学科走向整合。
在学科间整合的探索中,学校找到了一条跨学科整合的路径:戏剧。每个学期,每个班级选择一个主题,编排校园剧。从选题、剧本创作到节目排练、道具制作、舞台效果设计等则都由学生完成,语文、音乐、体育、舞蹈、美术、书法、数学、科学等多学科教师围绕学生在排演中的需要,共同为学生提供相关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增长了各学科知识,领悟了真善美,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艺术审美等综合能力。
③学科内外整合
学校是缩小的世界,世界是放大的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应禁锢在学校中,而应该参与到广阔的生活世界中。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的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紧密相连,学校的课程设置要把这些密切相关的内容统整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迸发创造的火花。在清华附小的课堂上,教学内容一定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活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经验,通过主题或项目研究,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使学习变得有趣、有用、有意义。
学校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自主实践平台,使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发生联系。每学期,学校组织学科或跨学科开展“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针对生活中某些方面的问题展开实际研究。学生兴趣盎然,全身心投入,用调查报告、PPT 发言、实践作业等多种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也积累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2.“X”:实现个性发展的特色性课程。
关于“X”: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特性性课程,既有必修也有选修。我们这样定义:
一是体现学校个性的课程——如清华风物课程。而这依然沿品格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五大领域展开,为有各方面兴趣和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习途径与资源。除必修外,目前有50多门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课,学校也会根据学生新需求和学校新课程资源调整。
二是体现学生个性的课程——如对卓越学生的扶植:一条龙课程。清华附小与清华附中、清华大学共同研究“一条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从四年级开始,利用每周一次的“分层走班”学习时间,开设数学、人文、艺术三个供学有余力、学又所长的儿童,进行加强学习的创新实验班,清华附中、乃至大学后,仍有与之对应的继续深造的机会,为这部分儿童提供了先行一步的机会。
又如对特殊学生的呵护:种子课程。为有特殊困难的儿童,如自闭、丧亲、离异家庭的儿童提供特殊的课程,有时甚至只为一个学生单独开设课程。
再如学生自创课程,为那些有特殊兴趣爱好的儿童,如车模专家、昆虫爱好者、书法翘楚,甚至家务能手、旅游达人等等提供分享、展示的机会。每周三中午的“水木秀场、名生讲堂”是属于他们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学生就是老师,学生的讲述就是他们自创的课程。
(三)“1+X课程”实施
课程内容的变革必定带来课程实施方式的变革。
比如学习地点的变化。课程整合冲破课堂的空间束缚,学生不仅在“本班教室”学习,还要在“其他学习场所”进行“走班”学习。
“走班”一是指学生离开班级,前往“专业教室”学习;二是指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学习地点。在夯实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并发展其个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学、博物馆、电影院、实践教育基地等,走向国内与国外广阔的天地,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加强学科内外整合的力度,学校每月都会举办至少一次月度活动,通过结合感恩节、复活节、劳动节、儿童节等主题节日,设计相关的读书、文艺汇演等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由学生创意、设计、实施。同时,校园里的晨练、校刊、电视台、广播站、网站都由学生自我管理,志愿者服务岗遍及校园,这一切都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知识、积极展现自我的平台。
恰当的课程内容,需要适宜的课程组织形式。根据教学需要,学校调整了课时结构,采用弹性化的灵活多变的自主排课,适应改革的需要。于是在保证国家规定的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
设置“基础课时35 分钟”;
“大课时60 分钟”;
“创新与实践课时90 分钟”;
“小课时10—20分钟”。
基础课时用于优化整合国家基础性学科的教学,强调落实基础,也强调课堂“精讲精学”。“大课时”用于学生开展学科间整合的研究性学习。比如需较长时间进行情境营造、情感酝酿的“语言与人文”板块,较长时间进行实践探究和动手操作的“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等。目前学生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课程手册”,其内容突出“母语学习”“体育健康”“创新与实践”三大课程特色。跟据学科与教学内容的不同,长短课时交错,张弛有度,时间安排趋于合理,学生学习充满期待与好奇。
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小组化学习”为重要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探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将学生问题转变为课程资源,发挥主体建构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其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课堂评价方式的变革,让主题教学的四个增值点延伸到其他学科:兴趣值(是否促进学习愿望)、方法值(是否从学习中得到启示并迁移)、容量值(是否带动更丰富的学习)、意义值(是否促进生命思维品质及情感发展)。
在课程整合中,通过优化课堂,增加实践,使教学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学生能够快乐、自由、主动地发现自我、发展个性,清华附小学生“健康、阳光、乐学”的样态逐渐形成。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知识结构,走出原来左手教材、右手教参、学科本位、各自为战的工作方式,由原来的课程执行者变成课程创生者,增强了专业成长的自觉性,形成了研究、学习的风气。目前清华附小校舍由7座主体建筑组成,是一座树木繁茂、鸟语花香、宜居宜学的园林式建筑。青砖灰瓦、朴素优雅,彰显出宁静美丽、富于书卷气的浓郁文化氛围,曾获五项国内外优秀设计奖,被收入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同时,清华附小是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改革示范基地、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教育实验基地,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育实践研究基地。
2005年,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学校。
2006年7月,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理论的实践及推广研究》被评为试验先进学校。
2007年,清华附小的《小学英语实验教科书》和《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获得海淀区“十五”优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2008年7月,《清华大学、中学、小学“一条龙”英语小学阶段教学研究与实践》获得北京市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8年7月,北京市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优秀成果奖基础教育专项奖。
2009年9月,清华少儿数学教材成果荣获2009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
2009年9月,语文主题作文的实践研究成果(教材)成果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二等奖。
2009年,清华附小获得海淀区“落实督导评价,促进自主发展优秀学校”称号。
2009年,清华附小获得“海淀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2009年,清华附小获得“海淀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2010年12月,《清华附小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2010年12月,清华附小获得“海淀区小学课间操”优秀学校。
2011年6月,荣获“北京市中小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11年10月,清华附小获得了“中国轮滑运动学校示范校”称号,也是北京市唯一所获得此项殊荣的小学。
2011年11月,清华附小少年民族吹打乐团被授“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的称号。
2011年11月,《清华附小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荣获北京市课程教材改革一等奖,是北京市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小学。
2011年11月,清华附小荣获“2011年度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称号。
2011年,获得“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项目学校”。
2012年,清华附小实行“1+X课程”改革。
2012年9月,清华附小荣获“全国轮滑运动先进单位”称号。
2012年10月,清华附小荣获“海淀区小学课间操评比活动”一等奖。
2012年12月,清华附小荣获“北京市节约型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2012年12月,清华附小荣获“基础教育国际化试点研究项目实验学校”荣誉称号。
2012年12月,清华附小荣获“海淀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2012年12月,清华附小荣获“海淀区小学校园环境先进校”。
2012年12月,清华附小荣获“海淀区小学课程建设先进校”。
2013年4月,清华附小荣获“2013年京城百所特色校——校园环境最具教育品味的品牌中小学”称号及“2013年京城百所特色校——办学理念影响北京教育的品牌小学”称号。
2013年7月,清华附小荣获“年海淀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学校”。
2013年10月 清华附小被评为“2013年度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
2013年11月,清华附小获得“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
2014年6月,清华附小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改革示范基地。
2014年9月,清华附小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荣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清华附小,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特聘专家、专题课程主持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小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日,窦桂梅校长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祝贺,并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艺术类:民乐社团、合唱社团、舞蹈社团……
体育类:棒球社团、足球社团、社团……
科技类:社团、天文社团、机器人社团……[2]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大学附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