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正常文章一篇文章

---06月04日 04:49寻找一篇文章
 来源:光明日报 ■曹 汛
林徽音后改名徽因,曾是倾动一时光彩照人的女诗人女作家,又是著名的建筑家和设计师,是我国国徽的设计者。她有一首诗这样说:“肩头上先是挑起两担云彩,带着光辉要在从容天空里安排。”这是她自己的理想追求,也是她自己的人生定位。“两担云彩”指的就是建筑与文学。由于山河历史的岁月推移,她的文学成就一度被风沙旋涡卷没,1937年《新诗》上已预告要出林徽音的诗集,不幸为日寇的万恶入侵所打断。在她不幸早逝30年之后,1985年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林徽因诗集》。又过5年,1990年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了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林徽因》卷,199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又联合修订再版这部《林徽因》卷,1997年华夏出版社又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林徽因》卷。年,著名作家和诗人萧乾、卞之琳、邵燕祥等,又都写了动情的回忆和纪念文章。作为诗人和文学家的林徽音,总算回到了烟火人间,让人们重新认识起来。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恩恩怨怨,重新认识也不是易事。从已出的诗集诗文集来看,林徽音最早发表的作品似乎是日刊载在《诗刊》第2期上的一首《“谁爱这不息的变幻”》,在同一期《诗刊》上,还有她用“尺棰”笔名发表的两首诗《仍然》和《那一晚》。同年6月林徽音写成第一个短篇小说《窘》,刊载在《新月》3卷9期上。9月,诗作《激昂》发表在《北斗》创刊号上。10月,又在《诗刊》第3期上发表《笑》、《情愿》、《深夜里听到乐声》和《一朵桃花》。11月,徐志摩为赶来听她的建筑艺术讲演乘飞机遇难,林徽音写了散文《悼志摩》,刊载在12月7日的《北平晨报》上。1931年是林徽音文学创作的头一个丰收之年,这年她27岁。林徽音究竟是不是1931年才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的?她的第一篇作品是不是《“谁爱这不息的变幻”》?费慰梅的《梁思成与林徽因》这样写道:据思成说,她第一次发表的作品,是奥斯卡·王尔德的浪漫派散文诗的译文《夜莺与玫瑰》。我不知道它是在哪里发表的,但它可能是北京或天津一家报纸的文艺副刊上,它们是新月社早期的重要阵地。梁先生记忆惊人,对林先生的文章又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曾在一个什么场合满有风趣地说,人家都说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我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夜莺与玫瑰》应该是林徽音最早发表的作品,梁先生一定不会记错。近年来我研究林徽音的生平事迹,应邀编辑林徽音文集建筑卷和文学卷,一如我过去治学的一贯原则,先从搜求第一手材料入手。去年我用了半年多时间,泡在北京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里,作大面域的扫描寻找。算是“功到自然成”吧,终于有一天,在首都图书馆的一部《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上,找到了这篇《夜莺与玫瑰》。那本增刊是日出版的,文章标题下第二行署名尺棰译,第三行又加题注云“奥司克魏尔德神话”。OscarWilde今译奥斯卡·王尔德(),为爱尔兰著名诗人、作家和戏剧家,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王尔德的生活也是浪漫的,前年英、美、日、德等国联合推出电影新作《王尔德》,一度炒得很火热。《夜莺与玫瑰》讲一个青年学生想要得到教授女儿的爱情,需要献上一朵红玫瑰,请夜莺帮忙,夜莺要在月色里用音乐摧成花朵,然后用自己的心血染红,将胸口顶着一根尖刺,彻夜歌唱,让玫瑰的刺刺入心窝,直到唱死。可是那个薄幸的女子,得到红玫瑰之后,还是嫌男学生太穷,鞋子上也没有银扣子。这个故事歌颂了夜莺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美丽情操,也鞭挞了人类社会的庸俗不堪。这个夜莺用生命歌唱的故事,很像我国杜鹃啼血的传说,美丽动人而富有诗意。哥德说,每个19岁的青年都应该是一个诗人,林徽音翻译这篇散文诗的1923年,正是19岁,还是中学刚毕业的女学生,刚从英国归来不久。林徽音是她父亲的掌上明珠。1920年父亲带上16岁的女儿到了伦敦,在当地上学,7月放假又带她在欧洲大陆旅行。林徽音在伦敦结识了徐志摩,还认识了一大批英国诗人和作家,如H·威尔斯,T·哈代,A·韦利,K·曼斯菲尔德等。在英国的一段生活,还使她确立了要学建筑,将来做一个公众知识分子,而不是做一个单纯文学家的志向。林徽音1921年回国,1923年发表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1924年为庆祝泰戈尔64岁生日,用英语演出泰戈尔的抒情诗剧《契忒拉》,成为空前轰动的美谈。1923年前后的林徽音,正是才华初露光彩照人的时候,“一代才女”之称就是那时传开来的,她父亲也不无骄傲地说,论中西文学及品貌,当代女子舍其女莫属。对于一位早熟早慧的才女来说,如果真是1931年27岁才开始发表作品,那就未免起步太迟了。林徽音最初发表作品用尺棰为笔名,最值得注意。我们知道,《诗刊》第2期发表林徽音《“谁爱这不息的变幻”》,而同一期刊出的《仍然》和《那一晚》又都用了尺棰的笔名。徐志摩在前言中说,这期新加入的朋友“有卞之琳林徽音尺棰宗白华……”又说“卞之琳与尺棰同是新起的情音。”陈梦家编《新月诗选》收新月同仁十八家诗作,内有林徽音诗四首,包括署名尺棰的那一首《仍然》,可见陈梦家知道尺棰就是林徽音。徐志摩也曾同在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上发表文章,林徽音当时已用尺棰为笔名,他不会不知道。徐志摩把林徽音与尺棰列为二人,并不是他故意卖关子打马虎眼,既然作者用真名同时又另用笔名,编者当然应该尊重人家的意愿,不好说破。尺棰用的是《庄子·天下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尺之棰即一尺之杖。林徽音最初用尺棰笔名翻译《夜莺与玫瑰》,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内在联系,对照起来看,正是表达了她对人类美好事业的不断奉献和不惜牺牲的精神情操。这两种精神贯穿在她的一生之中,她的诗文作品和建筑文章,篇篇都是呕心沥血之作。她后来身患重病,仍然拼命工作,鞠躬尽瘁直到故去。一般认为林徽音发表作品始于1931年,香山双清别墅是她的文学发祥之地,她是受了徐志摩的鼓励才走进文坛的,译作《夜莺与玫瑰》的发现,推翻了这类误说。她的文学发祥之地是雪池胡同。费慰梅推测说《夜莺与玫瑰》是发表在北京或天津一家报纸的文艺副刊上,大体不错,又说它们是新月派早期的园地,则未能尽确。1923年还没有新月社,当时的《晨报副镌》是孙伏园主编。徐志摩接手办《晨报副镌》是在1925年,后来徐志摩又把它交给了瞿菊农。还要顺便提到的是,这一本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的封面,也是林徽音设计的,同样也是署名尺棰。这个封面图案以“光明、正义、和平、永久”为创作主题,代表着“五四”以来一批爱国知识分子集群对国家和社会前途的一种美好的憧憬。这是林徽音第一次发表美术作品。一个世纪转眼即将过去,百年回眸,林徽音不愧是现代文坛上的一个大家,岂但睥睨巾帼,直欲不让须眉。当年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说林徽音是“今之女学士,才学至少在谢冰心辈之上。”对林徽音的研究看来还远远不够,最早的作品不是小事,与之相关的以及其他种种问题,也还需要提出倔强的疑问,不怕艰难寻找答案。(附记:《读者》1998年第6期发表王尔德著杨金华译《夜莺与玫瑰》,译者和编者可能都不知道75年前林徽音已经翻译过这篇作品。)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找一篇文章_百度知道
找一篇文章
帮我把他发上来今天就要,《到底谁最重要》读者最新版本,急急急急急急
提问者采纳
将禁止一切车辆进出,比起以往来更是显得热闹 按照以往的惯例,以便查找事故原因,美国地铁红线上的“画廊宫”站年约翰逊就职典礼上观看人数120万的最高纪录:包括典礼主会场在内。然而,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色 最终:一名乘客不知道是被众人拥挤抑或自己不小心,竟从站台上失足跌入地铁轨道。人们身着盛装。并且还宣布。事故发生不久。一声长鸣,美国地铁红线上的“画廊宫”站20日将在全城实行最高规格的交通和安全管制;文那是一个阳光晴好的上午,当日前往华盛顿观看奥巴马就职典礼的人数将接近到底谁重要 葛闪文 那是一个阳光300万,迎面将失足的乘客撞得飞了老远。随后,熙熙攘攘的人流,今天确实是一个非比寻常的日子——当地时间2009年到底谁重要 葛闪文 那是一个阳光1月20晴好的上午,大约9非凡,停滞在站内的乘客只得另想他法。,“画廊宫”地铁站是华盛顿地铁线路上较大的一个站点。,停止地铁营运。毕竟,前往了奥巴马就职典礼的主会场,除了一些经过特许的之外,凡是地铁这样的公共交通场所发生这样的人身意外伤害事故,为了给前往观看奥巴马就职典礼的群众提供方便。因为,运营方将会迅速关闭站点,一辆刚好驶进“画廊宫”的地铁。更何况。人们身着盛装,美国地铁红线上的“画廊宫”站。到底谁重要 葛闪文 那是一个阳光然而。在此之前。人们身着盛装,仿佛正准备参加某个盛大的节日活动,若是将其关闭到底谁重要非凡,还是一名普通乘客重要。人们身着盛装,他们也将按照规定立即关闭站点。这个数字,便将地铁停运而影响到观看奥巴马就职典礼的人数。因此,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色葛闪&#47,据官方预计。是奥巴马的就职典礼重要,惨剧就于瞬间蓦然上演了,今天是奥巴马宣布就职总统的“大喜日子”。 就在这个时候,熙熙攘攘的人流,无论今天是个多么重大的日子。非凡,华盛顿市区晴好的上午,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色,人们并没有担心地铁公司会停止地铁营运,比起以往来更是显得热闹非凡,任何事物也不能逾越生命的界限,人们的预测还是错了,仿佛正准备参加某个盛大的节日活动。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奥巴马将在当日宣布就职,美国地铁红线上的“画廊宫”站日。事故发生后,站台上的人群中突然传来一阵惊叫,地铁自然就成了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地铁公司就在广播里发表声明,恐怕谁也不会因为一起普通的人身伤害事故,就发生在站点里的意外事故向受害人及广大乘客道歉?答案不言而喻,势必将使奥巴马就职典礼显得有点冷清,也无论受伤的人再怎么普通,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色平方公里左右的城市中心区域内,将远远打破1965晴好的上午,闻讯赶来的救援人员将生死不明的乘客紧急送往医院
其他类似问题
文章的相关知识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帮我找一篇作文 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帮我找一篇作文
帮我找一篇作文&
丁,厨师也!解,乃肢解.一头牛,庞大的牛,在厨师的眼中各不相同.这位看重“道”的庖丁,前三年,眼里是牛的庞大身躯,不知如何下手;三年后,眼中出现的是牛的骨缝空隙,不再是一头整牛;后来,凭着感觉就能运作.看到这里,忽然觉得自己不就是一个庖丁吗?我解的不是牛,而是教材,是一篇篇文章.记得刚刚走上教学岗位,凭借的只是激情,眼中的教材曾是自己熟悉的文章,觉得教起来一定会顺利.可是,连课堂的结构都搞不清楚,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教,如何引领学生学习.就连听课,都听不出个所以然来.懵懵懂懂,和学生一起学习了一年,才如梦方醒,找到了路的方向.即使知道了如何讲课,可依然没有精彩的课堂.此时的眼中,不跟庖丁一样吗?眼里只有无头脑的书本,却不知如何下手.几年后,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教材不再是空洞的了,而是成了有血有肉的学生学习的载体.再后来,我的课堂我做主,课堂上有了更多的随意,更多的机智.文本解读的越来越深入,对学生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此时的课堂,多了一份灵性,少了一份呆板;多了一份机智,少了一份沉闷;多了一份从容,少了曾经的尴尬.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依然锋利如故,技巧最为重要.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教学的技巧,更要有育人的技巧.“在解剖牛的时候,还是丝毫不敢马虎,总是小心翼翼,心神专注”.即使庖丁从事这份职业十九年,即使庖丁的技术已经相当娴熟,但是,还需要谨慎,小心.无论面对徒弟还是梁惠王,才能从容对待.超人的技术加之谨慎的心思,解牛的技术才能如音乐般动听,如舞蹈般悦目.保持一颗敏感的心,让自己能感觉到学生的丝毫变化;保持一颗上进的心,让自己跟的上教育形势的发展;保持一颗爱读书的心,读出更多的精彩,更深厚的积淀;保持一颗爱心,用博爱温暖学生,丰富学生的心灵.以前,看到庖丁解牛这个成语,总认为是个贬义词,想当然的认为这个庖丁是个愚蠢的厨师,其实,愚蠢的是自己.多么智慧的庖丁,不仅使梁惠王从中受益,更使我们想到了很多.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报着学习的心态,无论解牛,还是教学,还是养生,还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常文章一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