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八上语文短文两篇老师怎样教学生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这样的题,有这样的教学案例吗

欢迎访问北大语文课程网
&“小学语文阅读习题设计”教学设计及意图案例——《假如没有灰尘》
浏览 4,411 次
12* 假如没有灰尘
浙江省杭州市景成实验学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新词,理解“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的意思,知道“做引用”的说明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以表格对比学习的方式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领悟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3.拓展阅读《灰尘的旅行》,能够根据两个材料,并结合学习和平时的体验,选择一、两个方面辩证地来介绍灰尘,写出利弊,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课件、练习纸、资料链接《灰尘的旅行》。
练习设计重点:
自学课文,运用猜说、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的意思;通过语段的对比,学生发现重点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体会科普文的准确性、科学性;以表格对比学习的方式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拓展阅读《灰尘的旅行》,能够根据两个材料,并结合学习和平时的体验,选择一、两个方面辩证地来介绍灰尘,写出利弊。
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趣谈灰尘
教师语: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灰尘可谓无处不在。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灰尘?灰尘,你喜欢吗?
2.自由表达
教师语:同学们,请你们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走进课文《假如没有灰尘》。继续板书:假如没有
二、初读课文
1.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字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学习需要有侧重点地进行学习,提升字词学习的能力。
2.学习字词。
(1)学习第一组词语: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齐读词语,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①“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建议学生采用猜读的方法来理解。
告知此句的出处,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意思。
引导学生思考:从中明白了灰尘了什么特点?这里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1.“猜读”是学生经常运用的一种阅读方法,阅读中学生往往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给出自认为合理的解释。在班级授课制中运用猜读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不同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将阅读理解中产生的问题如解读偏差充分暴露出来,然后通过分析、综合等方法解答疑惑。因为问题来自学生,疑惑的解答通过学生的努力,所以学生的学习是主动。2.让学生知晓“作引用”的说明方法,拓展学生对说明方法的了解。)
② “日晕”
请学生欣赏“日晕”图片,直观感知词义,了解日晕这一自然现象。
(2)学习第二组词语:庞然大物
学生朗读词语,说说不懂得地方。同学讨论理解。
①指名朗读,注意多音字词语中的读音。
②比较“削”的两个不同读音,学生自由说说。
③查字典,理解“削”不同读音时的意思,然后组词。
(设计意图:在反馈学生自学词语效果中,教师以词语归类的形式呈现四字词语和多音字词语,旨在让学生在比较中识记、辨析、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主朗读第三段。
教师语:我们刚才读了课文后,你觉得灰尘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一个词来概括。
2.谈学习理解。
教师语:你从哪里可以看出灰尘的细小?这里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3.语段比较,体会科普文的语言准确性。
出示对比与段,请学生阅读,说说阅读。
“灰尘颗粒的直径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在电子显微镜下能看见。陆地上空灰尘的来源是工业排放物、燃烧烟尘、土壤扬尘等。”
教师语: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 (引导学生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再次朗读,注意体会和表达语言的准确性。
(设计意图:运用语段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探求关键语词在特定语境中所起到的特定作用,让学生在发现中比较,在发现中品味,从而体会关键语词怎样使句意表达得更准确、更严谨、更科学。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掌握科普文的语言特点。)
(二)学习第四到第六自然段
1.引导学习。
教师语:除了“很小”这个特点外,灰尘哪些特点,请同学自学4-6段,答案便会一一揭晓。
2.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自学4—6自然段,自主选择一个段落作重点研究,填写下表。有时间,可以选择另一个段落,明白灰尘的特点、用途。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3.同桌交流,检查和修正表格内容。
4.组织全班交流,清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指名学生说,补充不同意见,不断修正表格中的内容。
5.概括段落结构,明确写作特点。
教师语:除了明白灰尘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你是否发现这3个自然段在表达方式上,段落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6.学习小结。
教师语:文章中这样的段落还有吗?第3段是怎么写的?
教师语:从文章中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到现在使阳光变柔和,使填空呈现蔚蓝,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色,你对灰尘有了什么新的看法呢?
(设计意图:在本组第一篇课文《鲸》中采用了表格比较法,通过选择角色,组织比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使轻松学习,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均收到很好的效果。根据能力的形成特点,遵循学习迁移规律,本节课也选择了同样的教学方法,运用表格的形式比较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4-6段,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填写。速度快的同学,可再选内容学习,促使课堂高效。)
四、拓展思维,读写结合
1.自主阅读拓展材料《灰尘的旅行》,完成读写结合训练。
要求:自由阅读读这篇有趣的文章,结合课文、材料、平时的体验,选择一、两个方面辩证地来介绍灰尘,写出利弊。
2.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灰尘的旅行》从另一个新的角度展现了灰尘的特点,与其说拓展,不如说是延续,掀起了一个新的学习高潮。学生通过材料和课文两者之间内容的比较,再结合生活体验,辩证地来写灰尘的利弊,一方面加深对灰尘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重组文章材料的能力。因为融进了自己的感受,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为一体,亲切真实,呈现出原有文章所没有的新鲜味,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和说明方法的能力。)
【资料链接】
灰尘的旅行
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随著空气而漂流,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我们周围的空间,从室内到室外,从城市到野外,从平原到山区,从沙漠到海洋,几乎处处都有灰尘的行踪。真正没有灰尘的空间,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制造出来。
在晴朗的天空下,灰尘是看不见的,只有在太阳的光线射进黑暗的房间的时候,才能够看到无数的灰尘在空中飘舞。大的灰尘肉眼可以看见,小的灰尘比细菌还小,用显微镜也观察不到。
根据检验的结果,在干燥的日子里,田野和高山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只有几十粒灰尘;在海洋上空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一千多粒灰尘;在城市街道上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十万粒以上的灰尘;在住宅区的空气里,灰尘还要多得多。
这样多的灰尘在空中旅行,对气象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原来灰尘还是制造云雾和雨点的小工程师,他们会帮助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云雾和雨点。没有它们,就没有白云,也没有大雨和小雨了;没有它们,在夏天,强烈的日光将直接照射在大地上,使气温无法降低。这是灰尘在自然界中的功用。
如果我们追问一下,灰尘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呢?我们可以得出下面一系列的答案:有的是来自山地岩石的碎末,有的是来自田野的干燥土末,有的是来自海面的由浪花蒸发后生成的食盐粉末,有的是来自火山灰,还有的是来自星际空间的宇宙尘。这些都是天然的灰尘。
还有人为的灰尘,主要来自烟囱的灰尘,此外还有水泥厂、冶金厂、化工厂、陶瓷厂、纺织厂、面粉厂、石灰窑等,这些都是灰尘的制造场所。还有些灰尘来自植物之家,如花粉、棉絮、柳絮、种子等;有的来自动物之家,如粪便、鸟羽、虫卵等。
有许多灰尘对人类的生活是有危害的。它们不但把新鲜空气弄脏,还会弄脏我们的汽车、房屋、墙壁、家具、衣服以及皮肤。灰尘里面还夹杂著病菌和病毒,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灰尘是呼吸道的破坏者,它们会使鼻孔不通、气管发炎、肺部受损而引起伤风、流行性感冒、肺炎等传染病。此外,金属的灰尘特别是铅会使人中毒;石灰和水泥的灰尘,会损害我们的肺,又会腐蚀我们的皮肤。在这些情况下,为了抵抗灰尘的进攻,我们必须戴上面具或口罩。最后,灰尘还会引起爆炸,造成严重事故。
因此,灰尘必须受人类的监督,不能让它们乱飞乱窜。
我们要给马路铺上柏油,让洒水汽车喷洒街道;我们要把城市和工业区变成花园,让每一个工厂都有通风设备和吸尘设备,让处于一切生产过程中的工人都受到严格的保护。现在全人类正在努力控制灰尘的旅行,使它们不再危害人类,而为人类造福。
75.76% (25)24.24% (8)
本文链接:
版权所有: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篇文章需要
才能发表评论.
413 人阅读
,13 条回复
第一期·写作教学专辑第二期·阅读教学专辑第三期·文言文教学专辑第四期·“教学方式”专辑第五期·综合性学习专辑第六期·如何做教...
温教授讲的确实好,“连滚带爬”地读书不仅是略读,浏览,更形象地看出读书的兴趣浓厚,如饥似渴。
“连滚带爬”地读就是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跳过去,猜读,跳读,浏览,
教师多读书是给学生做最好的榜样!
了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教师来讲真的很重要。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做好引...
“治大国,若烹小鲜。”庄子的这句话,对于我们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也是适用的。课改工作的推进,不能搞颠覆...
为何不能把“静悄悄地教育变革”变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
名著阅读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多一些情趣的培养,少一些功利...
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书目。阅读哪些书孩子们需要相对客观全面的引导,同时也要提醒孩子阅读后思考...
北大学习已经是十天前的事了,但是历历在目。蒋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深感觉,古代诗文中文化无处不在,作为...
“用心血做学问,用生命写文章”敬仰!您现在的位置: >>
2012年小学语文教师考试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习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 13:44:30 点击: 【
2012年小学语文教师考试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___________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维度设计。
3、学生只有认识了___________ 的字,并且能够正确___________ ,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___________ ,提高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5、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___________ ,增加___________ ,强调___________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合作学习
2、物本语文课程资源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2、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3、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2、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片断。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
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2、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工具性 人文性 语文素养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一定数量 理解字义 文化科学知识 认识能力
4、发展学生语言 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5、学生的学习空间 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 学生的亲身经历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6、分解式目标 交融式目标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2、物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哪些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语文教材、学校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各类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教学设施、实践基地以及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生活场景等。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饮酒,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每点2分)
2、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有不少语言现象是很难从道理上讲清楚的。掌握语言最好的办法是在反复多次的言语实践中积累经验。(各3分)
3、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6分)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答题要点:
(1)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2分)(2)探究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解放了学生的思维。(3分)(3)接受学习有被动和主动之分,主动的接受学习也发挥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3分)
2、答题要点:
(1)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2分)(2)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2分)(3)"知识和能力"目标在"三维目标"中起着奠基作用,是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基础,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课程并没有否定它的重要性。(2分)(4)新课程的教学应在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目标达成,同时重视其他两个纬度目标的达成。(2分)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教学设计应体现如下要点:
1、重视交际情境的创设;2、有学生多个回合的交际活动,重视学生应对能力的提高;3、关注学生语言的发展;4、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每个要点3分)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答题要点:
(1)本课教学目标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整合;(2)目标表述不够清晰、到位,有的表述语言不够准确;(3)目标具有一定的操作性,部分目标不容易测量。(每点4分)
2、评述要点:
优点:(1)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3)加强了各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各3分)
不足:投影使用时机过早,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3分)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最新更新文章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文武教师招聘网() & 2012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联系QQ:
Powered by《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校本培训作业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校本培训作业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上语文短文两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