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居民户口簿模板填写打印模板

【导语】:对于户口,中国的户口管理法规具体有哪些,沈阳本地宝为你解答,更多信息请关注沈阳本地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政策及法规  我国户口管理政策及法规  一、户口登记含义及登记项目  户口登记也叫户籍登记,是以依法记载的方式认定和反映住户与居民的基本社会性态及其变化的户口管理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当履行户口登记。公安派出所或乡、镇人民政府的管辖区即为户口管理区,公安派出所或乡、镇人民政府为户口登记机关。  我国户口登记的项目,在不同时期略有变化,但都围绕确认公民身份、亲属关系和法定住址等方面设定,以全面完整地反映住户与居民的基本社会性态。目前登记的项目主要有:户口类别、姓名、民族、性别、户主或与户主的关系、出生日期、出生地址、籍贯、 民族、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兵役状况、住址、职业及服务处所;实行居民身份证制证制度后,逐步以《常住人口登记表》代替原来的《户口登记簿》,又增加了监护人、身高、血型、本人期标准相片和公民身份号码等项目。  户口登记是国家对居民基本社会性态的确认,依法具有证明公民身份及其相关事项的效力,是其他社会管理经常引用的依据。  二、我国户口登记的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当依法履行户口登记”。对于这一原则范围,具体实施中有几点应当注意:(1)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是中国领土,由于历史的原因,尚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行政管辖之内,所以暂不进行户口登记,但以上地区居民仍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由于军人居住行止具有相当保密性,因此,我国规定“现役军人的户口登记,由军事机关按照管理现役军人的有关规定办理”,这就是说,现役军人同样有户口登记管理,只是其主管机构和管理方式与普通居民不同。(3)除定居国外的华侨接受驻在国侨民管理外,我国驻外机构人员和其他因公因私出国半年以上者,仍应履行户口登记,但具体管理由我外交、外事机构负责;半年以内短期出国者,户口仍由公安机关主管。(4)正在依法被劳改、劳教者也应履行户口登记,但具体工作由劳改、劳教单位依法进行,并在户口统计等业务上向地方公安机关负责。  三、户口登记原则  1、中国公民和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都要履行户口登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现役军人和居留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都应履行户口登记。”  2、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公民的身份记载是以户为单位,实行一户一簿的登记制度。户口簿记载全户常住人口的户籍项目,标明户籍性质。户口簿登记的事项,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效力。立户的原则: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处的立为一户,以主管人为户主。单身居住的自立一户,以本人为户主。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共立一户或者分别立户。  3、公民应在常住地登记户口。为了户口登记准确,不重复、不遗漏,规定一个公民只能登记一个常住人口,决不允许在两个地方都登记为常住人口。  4、户口登记簿册统一设置。我国现行的户口登记簿册,是按照户政管理的要求和任务设置的,户口簿册的式样,由公安部统一制定。四、户口登记的主要表册  户口登记的表册主要有《常住人口登记表》和户口簿。  (1)常住人口登记表、居民户口簿的作用。  常住人口登记表是证明公民身份状况以及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文书,是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管理的基础性资料。表中登记的事项,由申报人如实申报,经户口登记机关审核登记,承办人签章并加盖户口专用章后,具有证明公民身份和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法律效力。居民户口簿是公民依法履行常住户口登记义务的凭证,也是户口登记机关以户为单位管理常住人口和进行户籍调查、核对的主要依据。其登记内容与常住人口登记表的主要登记内容一致,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状况以及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法律效力。  (2)常住人口登记表、居民户口簿的建立的发放范围  公民在申报登记常住户口时,户口登记机关应为其建立常住人口登记表。其中对新生婴儿,在申报出生登记时,要建立常住人口登记表;对未满16周岁的公民要补建常住人口登记表。  城乡居民户口以户为单位进行管理,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凡以家庭关系为主的公民,户口登记机关应以家庭户为单位发给居民户口簿。相互之间不存在家庭关系的居住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寺庙等单位集体宿舍的公民户口,户口登记机关按集体户口进行登记管理,可以共立一户或几户,由所属单位确定专人负责管理。  (3)常住人口登记表、居民户口簿的式样和项目设置常住人口登记表为一人一表式,共设置34个登记项目。我省居民户口簿采用插页式,集体户的居民户口簿采用多页装订式。居民户口簿共设置28个登记项目。  (4)常住人口登记表、居民户口簿的管理  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居民户口簿的登记管理权属于户口登记机关,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上面作任何记载或更改。户口登记机关应将常住人口登记表以户为单位按照街巷门牌号码的顺序进行编排管理。常住人口登记表一经建立,应永久保存,妥善管理,防止丢失和损坏,不得擅自涂改。填写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居民户口簿时,承办人均应签章,并加盖户口登记机关印章,同时申报人还要在常住人口登记表上签章。泠民被注销常住户口的,户口登记机关应将其常住人口登记表另册保存,并在居民主户口簿上予以注明;全户被注销常驻住户口的,应由户口登记机关收回并销毁居民户口簿。  公民迁移户口的,迁出地户口登记机关应将其常住人口登记表另册保存,迁入地户口登记机关应新建常住人口登记表。全户迁移的,迁出地户口登记机关应收回并销毁其居民户口簿。  个人迁移的,迁出地户口登记机关应在居民户口簿上予以注明,迁入地户口登记机关应为其填写新的居民户口簿内页。居民户口簿因污损、残缺不能辨认或丢失或用完的,应予以换发或者补发。年满16周岁的公民在办理申领、换领居民身份证手续时,应交本人居民身份证标准相片,贴于常住人口登记表上。  五、户口登记的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7条规定,我国现行户口登记制度有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更正等七项登记制度。常住人口登记,主要是掌握常住人口的基本情况。其他变动登记,主要是为了掌握人口的增减变化情况。这些基本登记制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掌握人口的全貌。  (一)常住人口登记。常住人口是指公民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由户口登记机关注册  登记的户口。根据我国城镇和乡村的现有状况,常住人口分为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  常住人口登记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姓名、别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籍贯、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服务处所、兵役状况、公民身份号码、住址变动状况、现住址以及户主与户主关系等等。常住人口登记,是最基础的户口登记。因此,要认真搞好常住人口登记。其基本要求:一要登记项目准确,防止重漏差错;二是及时进行常住人口变动登记,切实将人口的增变动情况掌握起来;三是做到常住人口底数清楚,保证人口登记的基础资料完整、准确。  (二)出生登记。出生登记是指公民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新生婴儿户口的一项登记制度。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婚生婴儿、非婚生婴儿、弃婴、父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所生婴儿,都同样受国家法律保护,应同样申报出生和给予登记,不得歧视、刁难。婴儿出生后在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持《出生医学证明书》,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因故在一个月内未办理出生登记的,查明情况,准予申报登记。弃婴,由收养人或者育婴机关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弃婴的姓名、民族、出生日期,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认定,并以其收养地为出生地。对非婚生婴儿的出生登记,可根据其母或收养人的申报,办理出生登记。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婴儿,户口登记机关同样应给予办理出生登记,并将有关情况及时通知当地计划生育部门(见湖南省政府湘政发〔1999〕7号)。婴儿出生后,在申报出生登记前死亡的,应当同时申报出生、死亡两项登记,但登记时手段从简,不再填发户口簿。  凡在日以后出生的婴儿,既可在父亲也可在母亲常住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登记常住户口。在此以前出生的未成年人和未超过20周岁的在校学生,已随母亲登记常住户口的,申请随父亲落户的,逐步予以解决。  办理出生登记时,应注意提醒申报人为婴儿起好正式姓名再申报,以免反复改名。婴儿的民族登记应从父母双方民族成分中选择,弃婴则可以依据收养机关或收养人意见登记。  (三)死亡登记。是指公民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注销死亡人口户口的一项登记制度。  死亡登记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8条的规定:“公民死亡,城镇在葬前,农村在一个月以内,户口登记机关根据死者的户主、家属、抚养人或邻居的申报,办理死亡登记。”篠亡登记的制度。①申报死亡,要持户口簿、医院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出具的死亡证明,经常住地公安派出所验证无误后注销户口。②公民被宣告死亡,由利害关系人持人民法院宣告死亡判决书向被宣告死亡公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死亡。户口登记机关在受理死亡申报的同时,注销被宣告死亡公民的常住户口。③公民在暂住地死亡的,暂住地户口登记机关根据死亡人暂住地的户主、旅店管理人员或者户内其他人员的申报,及时通知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死亡登记,注销户口。④对于非正常死亡和死因不明的人,当地公安派出所或乡、镇人民政府,经过核查,注销户口。  申报和受理、办理死亡登记,都要注意弄清死者的死亡原因、死亡时间、死亡地点等主要登记项目,并注意户口簿、常住人口登记表两方面内容变动的协调一致。  (四)迁出登记。迁出登记是指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亲属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的户口迁移手续。  迁出登记的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10条规定:“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注销户口”。公民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时,户口登记机关应当认真审查,问明迁往地址、迁出原因,迁出人数等情况,符合迁出规定和手续的,发给迁移证,注销户口。  (五)迁入登记。迁入登记是指本户口管辖区以外的公民,到达迁入地后,户口登记机关依法和迁移政策,履行的迁移落户手续。迁入登记的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13条的规定:“公民迁移,从到达迁入地的时侯起,城市在三日以内,农村在十日以内,由本人或者户主持迁移证件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缴销迁移证件。”  持户口迁移证件人口的登记,户口登记机关问明情况,查验入户证件无误,符合迁移政策规定和手续的,给予登记入户。持有关证件人口的登记,必须严格审核迁入原因和所持有效证件,办理户口迁入登记。  迁入登记的要求。为了严密户政管理,在办理户口迁移登记时,要认真审查户口迁移证件。  对于伪造、涂改、转让、出卖、顶替他人户口和假报户口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处罚。  (六)变更、更正登记。户口登记的内容需要变更或者更正的时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19条的规定:“应由户主或者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经户口登记机关审查属实后,予以变更或者更正。”通过变更、更正的登记制度,去改变原来的登记内容,以便使户口登记项目同公民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有效地证明公民的身份,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变更登记。变更登记是指原登记的内容在过去是正确的,但目前公民情况有了变化,为了使登记内容与变化的实际相一致,就需要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凡经变更登记的项目,都应在户口簿和常住人口登记簿上注销原来的登记项目,填写新的内容,并注明变更登记的日期和原因。  更正登记。更正登记是指原来的户口登记项目因报错或填错所造成的差错,需要进行更正登记。这方面的差错,有无意引起的,也有故意造成的。都查明情况,及时进行更正登记。对于故意隐瞒真实情况假报户口登记或错填户口登记的,应根据情节轻重及造成的后果情况,予以批评教育,直至给以应有的处罚。  六、户口登记一般项目变更  除姓名、民族成分、出生日期之外,“户口类别”的变更同样需要批准,但这主要是批准“农转非”的问题,一般将其归入户口迁移业务中。除此之外经常发生的变更项目还有:户主或户主关系。在分户、并户更换户主及户主迁出或死亡时,变更此项。公民应商定本户另一成年成员作户主,并申报户口登记部门请其变更。要注意将本户全体成员该项都作变更,否则出现称谓笑话甚至造成不愉快。  现住址。在户口管辖区范围内依法改变法定住址,一般无需批准而只办“住址变动”登记。  公民应先向拟落户地户口登记部门说明情况,然后向现住地户口登记部门请求移居;一般是直接在户口本内页“住址变动”作登记,也有专门开具“市内移居证”的;公民凭登记或移居证前往落户,需交近期标准照片并填《常住人口登记表》。婚姻状况。未到法定婚龄(女子20周岁,男22周岁)不填报婚姻状况。公民在结婚(包括再婚)、离婚、丧偶、复婚之后,应当持有关婚姻证件和双方户口本前往户口登记部门申请变更。文化程度、职业及服务处所。这些项目都较为重要,公民应当及时申报变更,但一般以有关证件为据进行。文化程度变更不是指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这种受教育年限的变化,而是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受教育等级的变化。  七、变更姓名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但具体办理时应注意:  (1)不宜频繁变动。姓名是一个人的社会标识,一般而言 ,变动太多既影响社会管理,也妨碍自身生活,学龄前儿童姓名涉及面小,一般可以变更;其他未成年人姓名变更,经审查确有必要又确无不当的,一般也可变更;成年人姓名已广泛运用和传播,因而变更必须经严格申请和审批手续郑重进行;一地区、一方面社会知名人士的姓名,更不宜轻易改动。  (2)有正当理由。一是个人身份特殊变化,不改名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例如,出家由俗名改为法号,还俗由法号改称俗名;二是由于直系亲属关系变化要求改姓更名的,如收养或解除收养关系、被遗弃子女的寻回、父母离异或再婚等原因引起子女姓名变更;三是姓名用字确属不雅,字音字义或通假音义有辱人格、有悖社会公德、有碍社会交往和管理的。  (3)履行相应手续。必须向所在地户口登记部门申请,由工作人员审查并按规定批准后,依法变更,并将原姓名作“曾用名”备查。10周岁以上儿童应征得本人同意,成年人应由自己申请;正式在编职工,应先征得本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并出具证明,知名度较高的还应经相应级别有关单位同意并证明。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正受刑事处罚或劳动教养者,不得变更姓名。  八、更正出生日期  长期以来,更正出生日期是户口登记中经常碰到而又很难处理的问题。户籍民警处理这一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防弄虚作假。出生日期是年龄的起算点,而年龄又对公民的诸多社会活动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一些人总想更改出生日期以获取不当私利。户口登记人员除不得参与作假外,还应摸索规律与之斗争。例如,同是年轻人,急于结婚、生育的,想将年龄改大;正要参加升学考试、应征入伍、招工招干的,却想将年龄改小;  (2)应有充足理由。每个人只有一个不可更改的出生日期,一般是能正确记忆而不至混淆和遗忘的,凡要求更改出生日期者,首先应有让人信服的出错原因,其次应有令人信服的原始凭证。由于其他社会管理都以户口登记为依据,因此不能以劳动人事档案作依据改动户口登记,更不能以单位证明、同事证明、亲属推论等为依据,而只能以原始的户口登记乃至出生证明为据。  (3)必须严明手续。确有充分理由和凭据证实有错的,应当依法办理更正手续。公民要以书面申请如实陈述出错情况,并提供正确凭证,如实注明处理情况。  九、更改民族成分  除确因户口工作人员登记出错外,户口登记部门无权更改居民的民族成分,而只能依据县以上民族工作部门审查批准后出具的证明办理变更更正手续。  根据国家民委规定:恢复或改正民族成分,个人申请者,由县级民族工作部门审核;一村或街道相当数量住户集中申请者,由地(市)级民族工作部门审批;更大范围地区的群众要求者,由省、自治区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本级人民政府审定,报请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  隔代要求恢复或改正民族成分(指孙子女辈要求恢复或改回到祖父母辈民族成分)的,应当首先改变其父或其母的民族成分,再据以改变本人民族成分;如父母亡故,可依生祖父母或生外祖父母一方的民族成分,由本人选定改变;生祖父母和生外祖父母均已亡故的,不再纵向上溯或横向援引改变民族成分。  并非原登记有错,而是不同民族成分者因收养关系或父母婚姻,要求改变子女民族成分的,成年人不改变,未成年人子女可由父母双方协商选定。少数民族自幼收养的汉族子女,成年以后要求恢复为汉族的,如其养父母同意,可以予以恢复,否则应予劝阻。&
····················渭南户口问题是怎么规定的?
一、新生婴儿出生户口登记1、新生婴儿报户。婴儿出生后,按照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原则,应在一年内由其父亲或母亲持本人《居民户口簿》和婴儿《新生婴儿出生医学证明》副页、社区(村委会)介绍信在婴儿父亲或母亲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出生登记。社区(村委会)不出具介绍信的,公安派出所核实后可直接予以报户。为防止双重户口,父母亲不在同一个户口簿上的,婴儿报生时应持父母双方的户口簿或婴儿未落户证明。2、往年出生(非婚生或超生)因各种原因5岁以内未报户口的,按照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原则,由其父亲或母亲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提出书面申请,经公安派出所核准后,凭本人《居民户口簿》和《新生婴儿出生医学证明》副页在婴儿父亲或母亲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出生登记。3、超生或非婚生子女落户,凭本人书面申请、身份证、父母双方《户口簿》、《新生婴儿出生医学证明》到公安派出所办理出生登记。4、5周岁以下的抱养或收养子女报户。抱养人或收养人持本人书面申请、《户口簿》、身份证、收养证(92年以前收养的附《收养公证书》)、收养原因证明(因病需要县以上医院证明)等材料交收养人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核实,由公安派出所报县(市、区)公安局审批。本县(市、区)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常住户口无配偶的男性公民收养女性子女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岁以上。5、本县(市、区)出国未注销户口的公民,为在国外出生婴儿申报出生户口登记的,持母亲或父亲及子女的回国护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国外出生证原件(含翻译件)及婴儿父亲或母亲的户口簿、身份证,到父亲或母亲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妇幼保健院(站),办理更换全国统一的《新生婴儿出生医学证明》后,在公安派出所户籍室办理出生登记。6、因各种原因超过5周岁(含5周岁)的婴儿报生(含抱养),须向其父亲或母亲(含抱养人)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提出补录报生书面申请,经公安派出所调查属实,将申请材料逐级上报市公安局审批后方可予以补录报生。二、迁入户口(一)以下几种由公安派出所直接办理迁入落户手续:7、取消大中专院校毕业学生落户条件的限制。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取消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就业落户限制。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省公安厅文件精神,鼓励大中专学生在我市先落户后择业,放宽就业落户条件。凡与用人单位或持本人、学校、用人单位签订的三方协议书(或人才交流中心托管落户介绍信)的,由本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可在用人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用人单位是指:依法注册并办理税务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用人自主权、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交费的企业(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8、院校新生落户。凡被我市大中专院校(含民办院校)、技工学校录取的新生,入学时可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需办理的,由学校统一持录取通知书、招生花名册、户口迁移证、二代身份证到学校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上学期间不得随意迁转户口。若不愿办理户口的,在校期间按暂住人口造册登记。9、院校毕业生落户。持本人毕业证、报到证(派遣证)、户口迁移证、身份证、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或持本人、学校、用人单位签订的三方协议书或持人才交流中心出具的落户通知书)直接到接收单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县(市、区)公安局指定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挂靠亲属落户的,还需持挂靠亲属户口簿、与亲属关系证明(单位或社区出具)。10、大中专院校(含民办院校)、技工学校毕业以后要求将户口迁回原籍的可凭本人报到证(派遣证)、毕业证、身份证、户口迁移证、父亲或母亲《户口簿》、社区(村委会)证明,直接到父亲或母亲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11、退学、转学落户。本人持学校退学证明或转学证明、户口迁移证、原迁出村(社)证明、其父亲或母亲居民户口簿或接收学校证明,到拟落户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12、复员、转业、退伍军人落户。本人持军人安置办公室落户介绍信、军人身份证号码登记表、复员证(转业证、退伍证)、接收单位行政介绍信、入伍时户口所在地户籍注销证明,即可在拟落户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暂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以持以上相应材料回原籍复户或投靠其父母(配偶、子女)户口。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凭安置部门落户通知书、转业证件、军人身份证号码登记表、入伍时户口所在地户籍注销证明、房产证在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暂时无固定住所(房产证)的,可以持相应材料回原籍复户或投靠其配偶(或父母、子女)户口。13、因出国注销户口公民回国后要求在本县(市、区)恢复落户的,凭原户口注销证明、回国护照、单位证明(社或村证明)到恢复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14、外国人或无国籍人被批准加入中国国籍,并在中国定居的人员,可由本人或亲友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入籍证明书、与定居有关的证明材料向定居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常住户口。15、港、澳、台胞、归侨人员回国定居在我市落户的,凭省、市台办、统战侨务部门接收安置介绍信及省公安厅定居证,到拟落户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16、劳改、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在本县(市、区)家中落户的,凭本人申请,原户口注销派出所证明、劳改劳教单位释放解除证明,到落户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解除少管回本县(市、区)落户的,凭父母亲申请书,少管单位证明、原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户籍注销证明,在拟落户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17、办理本县(市、区)范围内所与所之间的户口迁转。临渭、高新两区的常住户口人员,符合市区内户口迁移条件的,实行户口迁移网上“一站式”办公。凭户口簿、身份证等相关证明材料可直接在拟落户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办理迁户和落户手续。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在办理完迁入手续后应在公民原居住地《户口簿》或户口卡上加盖迁出条章,并打印户口迁移证和常住人口登记表,经申请人审核确认项目无误,分别在户口迁移证和常住人口登记表上签名后整理归档。同时,将迁户信息及时反馈给迁出地公安派出所,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应及时整理迁出人员常住人口登记表和迁出人员《户口迁出通知书》(表附后)等相关资料,并在常住人口登记表上加盖迁出条章后与《迁出通知书》一并归档。公安派出所户籍内勤每天打印前一天迁出人员《迁出通知书》,更新本所相关户口资料,并将相关注销信息及时通知村(社)协管单位。重点人口迁出,户籍内勤及时通知主管民警并与迁入地公安派出所联系,转交档案材料。(1)、三投靠(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子女投靠父母)落户。持双方户口簿、证(或父母与子女亲属关系证明)、身份证即可到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2)、工作调动或劳动制人员落户。持本人调令或劳动合同、户口簿、身份证、单位行政介绍信即可到单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3)、经商(投资、办企业)人员落户。持本人书面申请、工商营业执照、纳税证明、户口簿、身份证、即可在经商(投资、办企业)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4)、购建住房人员落户。持本人书面申请、有效房产证(购房发票或购房合同或县级自建房批复证明)、户口簿、身份证即可到房产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其它县(市)在本县(市)范围内需要迁转户口的,公民根据具体情况持相关证明材料以及户口簿、身份证先到户口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开据《户口迁移证》,再持《户口迁移证》等相关材料到户口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手续。(二)以下跨县(市、区)户口迁入的均由申请人先到迁入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再到县(市、区)公安局办理准予户口迁入证明。18、凡在全市范围内购买合法商品住宅房(包括合法自建房)、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办理落户手续。所需材料是:本人申请、合法有效房产证(或县级自建房批复证明)、户口簿(或户籍证明)、身份证、村(社)介绍信。19、凡日以后,在全省范围内落户的高中级专门人才到小城镇或者农村工作的,以及到我市以外地区投资兴办实业的人员,可以不迁户口。户口已迁出的,只要在原迁出地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回原迁出地。所需材料:本人申请、户口簿(或户籍证明)、身份证、住房证明、村(社)介绍信。20、凡在全市范围内投资兴办实业(或经商)人员,可以办理落户手续。所需材料:本人申请、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户口簿(或户籍证明)、身份证。21、凡在我市企业单位从事以经营管理、市场开发、技术科研等工作,具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并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书的,可以办理落户手续。所需材料:本人申请及单位行政介绍信,与用人单位签定的劳动合同书,户口簿(或户籍证明)、身份证。22、三投靠(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子女投靠父母)人员落户。持双方户口簿(或户籍证明)、身份证、结婚证(或直系亲属关系证明)。23、军官家属随军办理落户。所需材料:本人申请、师或旅以上政治机关的随军批准通知书及随军审批书、入伍登记表及任职命令书、随军家属居民户口簿(或户籍证明)、身份证。24、工作调动、新招收录用的人员落户。凭调令(或招收录用合同)、调入单位证明、身份证、户口簿(或户籍证明)。三、迁出户口25、凡日以后考取我省普通高等学院、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时可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口迁出手续。若需办理户口迁出手续,可凭录取通知书、户口簿到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迁出户口。26、工作调动、招工招干、投资经商、投靠亲属、购建住房等跨县(市、区)需要迁出户口的,一律凭迁入地县(市、区)局以上公安机关的户口准迁证等相关材料到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27、公民后,离婚当事人可持原《居民户口簿》和法院的判决书或调解书或双方协议书到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分户或迁转手续。如一方当事人不愿交出原《居民户口簿》,经公安出所说服无效的,可按判决或调解书及相关规定办理分户或迁转手续,并在常住人口登记表上注明分户或迁转日期及原因。四、删除注销户口28、因各种原因导致重户需要删除注销户口的,公安派出所须向县(市、区)公安局上报,由县(市、区)公安机关批准。清理一人多户问题。对于工作中发现或群众举报公民有两个以上常住户口的,应当认真调查核实后,依照有关法律政策规定保留其中一个常住户口,注销其它重复户口。其中,对属于当事人弄虚作假非法落户的,按照谁登记、谁撤销,谁审批、谁撤销的原则,由有关公安派出所报县(市、区)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删除撤销相应的户口登记;对属于当事人未办理户口迁出手续而予落户的,户口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应当书面通知其户口迁出地公安派出所注销其原常住户口。29、被国家征集服兵役人员注销户口,凭《入伍通知书》、户口簿在入伍后一个月内到公安派出所户籍室办理销户手续。30、注销死亡人员户口,由亲属到公安派出所办理。凭各级医疗机构开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或公安部门出具的《居民死亡确认书》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出具的《居民死亡推断书》或村(社)委会证明,在三个月内注销户口,收缴死亡居民身份证。对于工作中发现公民死亡,其户口未被及时注销的,公安派出所应当调查核实、履行书面告知和亲属签字的手续后,凭相关证明材料注销死亡公民的户口并收缴其居民身份证;对于查找不到死亡公民亲属的,经当地村(居)委会核实并盖章后,公安派出所凭相关证明材料注销死亡公民的户口。对于公民被法院宣告失踪且已过公告期的,公安派出所应当依法注销其户口。31、自日起,凡我市常住户口人员被判处徒刑,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一律不注销户口,已注销的仍执行原规定。32、自日起,凡我市常住户口人员出国、出境,一律不注销户口(定居的除外)。已经注销户口的,仍执行原规定。33、公民出国定居或移民注销户口。凭出境证件、定居或移民有关证明、身份证、户口簿到公安派出所办理户口注销手续。对于公民在国(境)外定居或者已经取得外国国籍但尚未被注销户口的,经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或我驻外使领馆确认,原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应当注销其户口。34、应销而未销户口的,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到公安派出所注销户口的,社区民警或户籍民警在工作中调查发现,经公安派出所领导核准,公安派出所有权注销其户口,并在常住人口登记表中注明原因。五、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和补录户口。35、对于公民申请纠正姓名、民族、出生日期、性别等户口登记项目差错及补录遗漏户口的,由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受理,并经逐级呈报县级公安机关或市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后办理。对于公民婚姻状况、职业、服务处所、文化程度等户口登记项目内容发生变化的,公安派出所户籍内勤依据公民提供有效证明(件)予以变更。派出所对予曾经处于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或劳教的,或正在服刑,或刑事民事案件未终结等人员的姓名、年龄变更不予受理。(一)变更更正户口登记项目。36、属于公安机关内部管理工作疏忽造成的户口登记项目差错,要在查明有关户籍资料(原件)基础上按规定予以更改。对于本人要求变更和更正户口登记主要项目是非公安机关疏忽造成的,必须有合理的理由,并按要求提供有关证明,审批后予以更改。即由公民提出变更和更正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公安派出所受理核查后逐级上报县(市、区)局或市公安局审批,并依据县(市、区)局或市局出具的变更或更正通知单在公安派出所办理变更或更正手续。姓氏、民族变更由县(市、区)级公安机关审批,出生日期变更、更正由市级公安机关审批。37、姓名变更、更正。为规范人口信息管理,原则不能超过一次变更,特殊情况除外。须提供书面申请,村(居)委会及相关单位证明,经所长签注意见后,由公安派出所直接办理。(1)学龄前儿童要求变更的,须由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2)16岁以下的在校学生须提供本人申请和其所在学校出具的校方同意更改姓名的证明;(3)父母离婚后需要变更子女姓名的。根据公安部(公治〔2000〕74号通知)规定:对于离婚双方未经协商或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而其中一方要求变更子女姓名的,公安机关可以拒绝受理;对一方因向公安机关隐瞒离婚事实,而取得子女姓名变更的,若另一方要求恢复子女原姓名且离婚双方协商不成,公安机关应予以恢复,由恢复人或父母写出书面申请。公民变更姓名之后,应将原身份证交回;(4)其他人员更改姓名须有合理的理由并提供本人申请和工作单位人事部门的证明或村(社)同意更改姓名的证明(另有规定人员除外)。38、性别变更、更正。(1)对在登记或人口信息录入中出现的人为因素造成错误的,由户籍内勤依据申请人本人的真实情况提出更改意见,附原件和复印件等相关材料,由公安派出所所长批准后直接办理。(2)对公民实施变性手术后要求变更户口登记性别项目的,须持本人申请、指定医院为其成功实施变性手术证明、户口簿等相关材料,经公安派出所所长审批后,由公安派出所直接办理。39、民族成份变更和更正。需持本人书面申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准的个人更改民族成份证明书、户口簿等相关材料交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由公安派出所受理后报县(市、区)级公安机关审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提出更改民族成份的申请:(1)年未满18周岁,父母(或养父母)双方民族成份不相同,父母(或养父母)申请要求从原依据父或母改为依据另一方的;(2)年满18周岁未满20周岁,父母(或养父母)双方的民族成份不相同,本人要求从原依据父或母改为依据另一方的。(3)不同民族的公民再婚时,尚系幼儿(1-6岁)的子女,在18周岁以前,其民族成份依母亲和继父,或父亲和继母的,要求从原依据父亲或母亲改为依据母亲和继父或父亲和继母一方的;(4)年满20周岁以上,父母双方的民族成份都是少数民族的,本人的民放成份因特殊原因填为汉族的,现愿意申请更改为父母任意一方的。40、出生日期更正。按照公安部公信传(86)294号传真文件规定,对更改出生日期的,要持慎重态度,原则上不予更改,特殊情况需要更正的,由本人或其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填写《人口信息项目变更更正审批表》(附后),由公安派出所调查原始出生报户档案和户口迁转档案,民警调查核实,必要时要与相关当事人形成谈话笔录,并形成调查报告,经公安派出所所长核查签注意见后,由县(市、区)公安机关核准,形成一人一卷,报市级公安机关审批,并依据市级公安机关出具的《人口信息变更更正通知单》(附后)在公安派出所办理相关更正手续。41、公民身份证号码变更更正。由公安派出所及户政部门依据具体实际情况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变更、更正。42、其余项目的变更、更正由公民持相关证明材料在公安派出所当场办结。43、变更和更正后,要将变更和更正情况按照《公安部关于启用新的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居民户口簿有关规定的通知》(公通字〔1995〕91号)文件要求,分别填写在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居民户口簿上的登记事项和更正记载栏中,并由承办人签字或盖章。(二)补录户口的登记。44、因各种原因公民户口遗漏(或日前市内迁转未落户)的,本人(或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填写《补录遗漏户口调查审批表》(附后),由公安派出所查阅档案材料(原件),民警调查核实,必要时要与相关当事人形成谈话笔录,并形成调查报告,经公安派出所所长签注意见后,由县(市、区)公安机关核准,形成一人一卷,报市级公安机关审批,并依据市级公安机关出具的《补录遗漏户口通知单》(附后)在公安派出所办理补录遗漏户口手续。六、特殊情况的处理45、对于持有过期户口迁移证的公民,符合现行户口迁移政策的,应准予落户;不符合现行户口迁移政策的,原迁出地(或学生入学前常住户口所在地)户口登记公安机关应予以恢复常住户口。对于公民持有日以前的户口移证,应告知其回原迁出地公安派出所更换新的户口迁移证。46、丢失《户口迁移证》或《准予迁入证明》的,拟落户公安派出所出具未落户证明,责令其向原签发机关申请,原证件签发地户口登记机关按原证件内容补发新的《户口迁移证》或《准予迁入证明》,并注明补发情况。47、对于公民因长期外出(非出国、出境定居)被注销户口,现回到原户口所在地实际居住的,原户口登记机关根据本人申请及相关材料(原件),按补录户口的相关规定办理。48、人户分离的妥善处理,对于工作中发现的由于市政建设原因导致居民原户口登记地址已消失,或者因集体户口所在单位破产等原因导致该集体户口不具实际意义,涉及的居民或职工在同一城市其他住所居住,但尚未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原户口登记地和现住地公安派出所要加强情况沟通,做好宣传动员,督促有关人员尽快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对于职工属于单位集体户口,所在单位已经搬迁或者和本人随迁家属工作已经调动,但尚未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原单位所在公安派出所应通知该单位或其主管部门动员、督促有关人员及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对于发现辖区内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将户口滞留在原就读院校已超过两年的,公安派出所应当及时通知毕业生原就读高校和公安派出保卫部门,动员其尽快办理户口迁移手续。49、农村地区之间,因通婚引起的婚出、婚入和离婚妇女返娘家的,子女投靠父母或父母投靠子女的,老弱病残人员投靠亲属抚养的,现役军人复员退伍的,职工退职、退休、经批准离职和被除名、开除回乡的,学生退学、休学和被开除、被除名回乡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和留场就业人员回乡的,以及有女无儿户,男到女家落户的等,凡有正当理由的,应一律按相关规定准予落户,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扯皮。50、实行特定人群户籍业务预约服务。公安派出所对老弱病残人员办理居民身份证及有关户籍业务,实行预约或上门服务。51、提供个人户籍证明服务。公民办理户口业务和其它社会事务时,需要出具户籍证明的,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应为公民本人出具个人户籍证明。以前省厅、市局有关不予出具户籍证明的文件停止执行。七、具体要求52、根据《陕西省公安机关户政窗口建设标准》(陕公通字〔号)第十三条规定,公安派出所应在受理群众户口申报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工作,并将公民申报材料及数据规定逐级上报上一级公安机关。县(市、区)公安机关接到上报材料后,对有权作出的审批户口审批事项,应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将审批结果返回派出所;对无权做出审批决定的,按规定签注审批意见并将有关材料上报市级公安机关。市级公安机关应当在4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决定,并将审批结果返回公安派出所。公安派出所在接到上级公安机关的审批决定5个工作日内,将审批结果通知申请人。户口调查材料和审批材料应在公安机关内部传递,不得让群众自己传递材料。对不符合法律、及政策规定的户口申报事项,应当告知群众不能办理的原因,应向群众耐心做好解释工作。53、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县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要组织全体户籍民警及派出所民警认真学习执行省公安厅“户籍管理六条便民利民措施”和《全市公安机关办理户籍实施细则》。使全市户政部门和公安派出所每位民警,熟悉掌握政策,绝不能出现户政部门和公安派出所民警对户籍管理便民利民六条措施不知晓、对《全市公安机关办理户籍实施细则》不熟悉的情况。县(市、区)局户政部门和公安派出所要进行自查,发现工作不力、措施没有落实的要及时纠正。同时,对各县(市、区)局贯彻落实情况纳入09年目标责任考核。54、本规定中所提户口准迁证、户口迁移证及户籍证明均为制式打印件,且必须有公民身份号码,如属特殊情况下不能打印&,可以手写,但必须注明原因,并由经手人签字盖章方为有效。55、本规定中提到的部分材料,如《居民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收养证、房产证、婴儿出生医学证明、调令、劳动合同、工商营业执照、纳税证明、个人更改民族成份证明书等均出示原件,经公安机关核对无误后留存复印件。56、户口迁移证上不再标注户口性质,一律填写居民户口字样,迁往外省市的户口,迁入地公安机关要求注明户口性质的,按“一元化”实施前的户口性质填写。对“一元化”实施后迁入又迁出的人员,按居住地或从事职业填写户口性质。57、实行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区别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统计方法。58、本规定未涉及事项,按现行户籍政策执行。59、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由市公安局负责解释说明。
律师专业解答
可能对您有帮助的:
热门知识推荐
其他人正在看:
诉讼离婚流程
扫描二维码
更多惊喜等着您!
||网站地图|||意见反馈 Copyright&
版权所有&&&&蜀ICP备号-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住人口登记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