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力量叫什么作文,一个兵的力量

军训作文800字――我是一个兵_初中生作文_随便看看吧
军训作文800字――我是一个兵
天上没有一丝云彩,火辣辣的太阳把大地烤得滚烫,挥汗如雨的我们像竹柱子一样立在地上。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点动静,仿佛空气也被凝固了。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一是服从,二是完全服从,三是绝对服从!”教官铿锵的话语像铁钉一般把“兵”的第一概念敲进了我的脑海,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开始了当“兵”的生活。
“十分钟军姿,站好了休息,站不好就一直到站好为止!”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过去,汗珠拼命地从额前渗出来,挂在眼帘上,眼睛向睫毛那儿看,好像是宝石在晶莹发亮,片刻之后汗珠倏地流进嘴里,好涩啊。“这可是第一天啊,教官太严厉了!”我心里愤愤的想。但我知道,如果我动一下,全班同学就要加时五分钟,教官就是用这种办法把“兵”的第二概念――团队精神灌输给我们的。“加时五分钟!”“再加时五分钟!”相信大多数同学和我一样,听到加时的命令会有些沮丧,也会有些怨恨,但更多的是意志的抗争。“你要挺住!你要挺住!”这是我在心底无数次呐喊的声音,两次加时之后,没有人再动了,目光上扬,重心前移,双手紧贴裤缝线。汗水的洗礼中,我们领悟了“兵”的第三个概念――顽强的意志。
经过漫长的训练,我们终于休息了,好热啊,真想在冰箱里呆一会儿,可没过几分钟又接着训练了,训练的项目是齐步走,看完教官的演示,“这麽简单!”我不敢相信,不就是甩甩胳膊抬抬脚的事吗,但走起来才发现不尽然,不是步伐太乱就是排面扭曲。
教官喊起口号;“一二一,大家听口令,向――前――进――!”我的脚步稍有些慢,摆臂时,手就与后面的人撞在一起,好疼啊,瞄了下旁边的人,马上放快些脚步,对齐排面,自觉调整状态可是我的一大进步哦!
午餐的时间到了,偌大的饭堂里,没有说话的声音。几百个学生默默分食简单的饭菜,然后值日生清洗碗筷,每桌的餐具摆放得和我们站的队伍一样整齐。我不知道这是我该领悟的第几条“兵”的概念,但我知道领悟得越多我越像一个兵。
十天的军训不仅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它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里,我们要像那些战士们一样有毅力,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也许这才是军训的本意吧!
【军训作文800字――我是一个兵】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宁志斌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
高一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上传: 嵇媛红 &&&&更新时间: 9:02:53
高一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七、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1)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整麦克风的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2)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3)从三位获奖者全是36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
这样提炼出多个立意后,学生应该择优进行写作。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1)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十、寻互补法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审题立意强化练习:
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分析】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2、(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二)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
【分析】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比如你欣赏老黄牛还是千里马,我们的时代需要老黄牛的精神,千里马的速度。因此,可立意为:
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3、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文章。
【分析】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可立意为:
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大厦的基础。
4、张老师在一次上语文课时,误将&晏&写成&宴&,李明同学当即指出了他的错误。张老师把&宴&改成&晏&之后说:&唔!汉字就是这个毛病,相同的零部件,摆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外国文字可不会这样。&谁料话音刚落,李明同学又举手了。张老师问李明同学有什么问题,李明同学说:&英文的god(上帝)和dog(狗)呢?&&&
就李明同学的做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分析】解答过程如下:
第一步,认真阅读。
这是答好供料作文题的前提和基础。此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学生李明连续两次当场指出老师的错误。
第二步,提炼观点。
从逻辑上讲,对李明同学的做法,无非是三种态度:要么赞同,要么反对,要么部分肯定,部分否定。于是,提炼观点如下:
①李明同学勇于质疑,求真求实的精神值得提倡。
②李明同学不顾场合、对象,让老师下不了台的做法不可取。
③李明同学勇于质疑的精神可嘉,但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在实际答题中,有些同学提炼出的观点竟是&张老师的行为崇洋媚外&,这显然有些跑题了,写的不是李明的行为而是张老师的行为了。
第三步,联想素材。
上述三种观点均可以写。如选定第三种观点,那么,不妨全面展开联想,想到什么就先记下来。例如可能会想到以下各条
①当说不说的好好先生&&&&&&&&&&&& 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敢于直谏的魏征&&&&&&&&&&&&&&&& ④《火刑》(布鲁诺)
⑤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 ⑥面对歹徒,敢说敢斗
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⑧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⑨外国文字与外国月亮&&&&&&&&&&&& ⑩爱迪生晚年自以为是,一无所成&&
第四步,列出提纲。
根据选定的观点和想到的素材,列出写作提纲。限于时间,此提纲不宜过细。下面是一份拟好的提纲:
①中心论点:
李明勇于质疑的精神值得学习,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②引论:简述材料,提出论点。
③本论:a、列举、简析生活中不正常的现象。
b、结合典型事例(正反)剖析说理。
c、论&进谏&需要勇气。
d、结合有关哲学原理分析。
④结论: 总结全文,辩证分析。
⑤素材: a、商纣王、魏征&&&&& b、布鲁诺、伽利略
c、比干、屈原&&&&&&& d、邹忌
从上列提纲看,想到的素材中的⑥⑨两条显然应删除。②③⑦属同类素材,④⑤⑩应归为一类&&这些素材不一定都用,只要选取一部分就可以了。
第五步,撰写成文。
5、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
因此,从立意上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内容项在一档打分。
(一)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三)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其中(一)(二)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
以下几种立意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二档打分。
(一)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二)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三)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内容只评为二类。
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应判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三档打分。
(一)创新塑造成功。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它立意则属于偏离材料,应判离题,内容项在四档打分。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等。
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记叙文知识概要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裨益。
记叙文一般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叙述是事物动态(如人物的经历、事件的进行、空间的转换等)的述说,重在过程性,时间这一要素是十分突出的。叙述有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之分。第一人称叙述有&我&和&我们&,在文章中有的指作者自己(散文最多),有的指文中人物如主人公(如《狂人日记》)、见证人(如《孔乙己》)和线索人物(如《祝福》)。好处是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思想感情,让人感到亲切自然,不利之处是受到局限,特别是他人的心理不好表达。第三人称叙述有&他(她)&和&他们&,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他人,这就自由客观,但缺乏可信度和亲切感。有的文章,出现第二人称的地方很多,如果全部是第二人称在叙述,这其实是第三人称叙述,如果在众多第二人称中出现一个&我&来叙述,其实还是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有多种方式:
(1)顺序。从前到后,线索清楚,但易于写成流水账。这就需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倒叙。将结局或突出点放在开头,然后再从前到后。在新闻消息中已经成为套路,叫做&倒金字塔&。事件最好是时间跨度大的,侦破和武打的影剧常用。好处是有悬念,但容易使人反感。
(3)插叙。在事件叙述中插进另外一件仅仅有关的小事,然后再按原来的事件来写,然后再按原来的事件来写,但不可喧宾夺主。如《水浒》中林冲遇到店小二时插叙了店小二在东京的事。
(4)补叙。对本事前面未叙述的一部分在作文后面给以补充。叙述要定好基调,要有起伏跌宕,场面不宜多,语言要生动形象有个性,最好口语化。
&描写是事物状貌的描绘,重在形象性。中国小说叙述成分多,而外国小说反之。
(1)人物描写。a.肖像描写。描写外形&&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要抓住特征,以形传神即透过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内心。b.语言描写。要透露内心秘密并显示个性特征。c.行动描写。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典型的行动描写,如黛玉焚稿、范进发疯、大闹天宫和单刀赴会等。行动描写要反映人物心理并显示个性特征。d.心理描写。要注意下意识的心理,如幻觉。还要注意借助外在事物的间接描写。
&(2)环境描写。a.自然景物描写,包括时序节令、自然气候、山川湖海、动物植物等描写。作用:交代时间、地点,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b.社会环境描写,一是某种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如《子夜》的开头;二是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志趣、气质和情操等,如《红楼梦》中女儿们的居室小院。
& (3)场面描写。对有中心人物活动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如《药》中的杀人场面。
& (4)细节描写。对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如阿q画押、严监生竖起两根指头。起着描绘人物性格、安排线索(如《百合花》中的被子)、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细节延伸开来就是一篇微型小说。
&描写法又可以分为:白描(无比喻修饰,以叙述代替,重在传神)、细描(细腻深刻、修饰较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通过旁人的眼睛或者周围事物来描写);主观描写(带感情色彩)和客观描写(不带感情的准确的,如在说明文中)。
&抒情是抒发和表现感情。其中直接抒情多是带有感情的判断句,并有感叹词;间接抒情是指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带有感情色彩。
二、记叙文写作技巧
1.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3.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4.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箫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太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5.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6.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①&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②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7.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需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⑴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⑵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8.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9.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共产主义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毁于一旦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10.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11.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12.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13.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平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卫生部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平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14.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15.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三、记叙文的创新技法
(一)多角度思考,求异存同
&鲁迅曾说:&第一次把女人比成花的是天才,第二次把女人比成花的是庸才,第三次把女人比成花的是蠢材。&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作文不能沿袭他人。然而许多学生由于生活空间狭小,又缺少独立思考,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大同小异。如赞美老师,往往写&辅导差生&、&深夜备课&;歌颂母爱,往往写&灯下织毛衣&、&夏夜陪读&;颂扬雷锋精神,往往写&为军属搬运煤球&、&搀扶盲人过马路&&&要避免作文&千人一面&的产生,作者就要让自己的思维自由驰骋,多角度思考问题,即多想一些与题目有关的人和事,多想一些表现手法,然后经过比较筛选,独辟蹊径,独树一帜。
1. 材料的选取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文章的成败主要在于材料的选取。要使文章有新意,就必须选择新颖的材料。
&首先要打破思维定式,避免与他人的选材雷同,尽量选取&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材料。
&一看到《运动场上》这一题目,学生便不由自主地描写运动员你追我赶,奋力拼搏的场面。如果我们写&观众为落后者鼓劲加油&,不就棋高一招了吗?只要运用发散思维,全方位思考,学生就容易写出别具一格的佳作。以《钓鱼》为题,让学生写作,学生由于运用了这一思维方法,写出了各具特色的文章。
&a.妈妈为了筹钱交学费,劳累过度,病倒在床。星期天,我去钓鱼,准备给妈妈补补身体。(表现母子之情)
&b.我是钓鱼能手,可大半天,才钓到两条鱼。我感到纳闷,向爸爸一问,得知一个月之前,河的上游建了一家工厂。(反映环保问题)
&c.我偷偷地到王大伯的养鱼池到钓鱼,妈妈得知后,让我向王大伯认错,并给了钱。(表现母亲对子女的严格要求)
&d.几位领导干部利用公款钓鱼。(抨击社会不良现象)
&其次,要选用具有&时代感&的材料。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新人新事层出不穷:农民炒股,老人练功跳舞,个体户捐资修路,干部深入基层体验群众甘苦,昔日光棍要上城里娶媳妇&&这些材料鲜明地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写入作文,它们便成了时代的缩影,读之,就仿佛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怎能不令读者欣喜和自豪呢?因此,学生要善于观察,留意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及时收集有价值的材料,这样对写作大有益处。
2. 表现手法的运用。
&高明的摄影师善于选择角度。张三英俊潇洒,就扬其长,拍其正面;李四其貌不扬,就避其短,拍其侧影,做到因人而异。
&学生也要努力做一个高明的摄影师,要善于根据文章的需要,合理选择角度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既可以正面描写人物,又可以侧面描写人物。正面描写时,又可以从语言、行动、外貌、心理等方面对人物加以刻画。如赞美教师的作文,既可以写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正面)。也可以写老师忘我工作的情景(正面)。如果觉得正面描写较困难,就可以通过写老师家庭或个人生活表现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侧面)。《江老师的婚事》便是这样一篇佳作。它叙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因为江老师&把学生看得比对象还重要&,所以三次恋爱,三次失败。文章写的是&私事&,表现的却是江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令人叹为观止。
3. 写作对象的选择。
&学生生活范围主要集中于学校、家庭。写作时对同学、老师、父母记叙得较多。因此学生在选择写作对象时,也要多角度思考。在题目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写其他对象。如默默无闻的清洁工、身残志坚的残疾人 ,发挥余热的退休教师&&
&从上述三方面的分析可知,求异存同是指作者在选材、表现手法的运用;写作对象的选择上,要避免与他人雷同,追求独特的创造。
(二)逆向思维
&曾有人形象地给新闻下定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便是新闻。&狗咬人&是正常现象,人人皆知,没有写的价值;&人咬狗&是反常现象,前所未闻,新奇,具有新闻价值,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由此,我想如果作文也写一些&反常现象&,岂不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何乐而不为呢?《让座》是旧题目,如果写&少先队员给盲爷爷让座&或&学生给怀抱婴儿的妇女让座&,旧题目加上旧题材,那就老掉牙了。如果我们从相反的方向思考,文章就别出心裁,令人叫绝。如&残废军人给孕妇让座&,&老大伯给看书的小伙子让座&(表现尊重知识和人才的主题)。
按照逆向思维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找出事例。
&a.春节期间,镇长带上礼物给教师拜年。(尊敬教师的风气可喜)
&b.妈妈拜儿子为师,学习电脑知识。(不耻下问,精神可贵)
运用逆向思维,可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要素特殊化
&《背影》描写了父亲在千难万苦的逆境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满腔温情。正因为是特定背景下的背影,所以父爱才显得崇高,令人感动。
&电影《泰坦尼克号》叙述的是一段爱情故事,然而它却能轰动世界,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是因为描写的不是一般的男女恋情,而是危难之际的爱情故事。危难之际才见真情、见深情,泰坦尼克号上的爱情故事才显得浪漫、炽热、悲壮,震撼心灵,令观众荡气回肠。学生写作时,如果能从上述例中受到启发,将事情特殊化,便可达到神奇效果。试比较下列几组材料:
1.a.妈妈给我买礼物。&& b.继母给我买礼物。(人物特殊化)
2.a.爸爸送我到医院。&& b.爸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送我到医院。(时间特殊化)
3.a.王老师认真上课。&& b.儿子生病了,王老师仍坚持上课。(情况特殊化)
4.a.银行办起了电脑培训班。&&&& b.农村办起了电脑培训班。(地点特殊化)
&这四组中,由于下一项将记叙文&四要素&特殊化,因而内容比上一项更富有表现力,主题更深刻。如果学生运用此方法,作文就能独领风骚,一鸣惊人。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作文要写出新意,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都要以内容的真实性为前提,切不可胡编乱造。
四、开头技法
1.悬念式开头&&也称倒装式开头或直接切入式开头。即开篇以特写镜头写出事件的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结果,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例:某同学以&空间&为话题写的一篇作文(开头):&李轶凡自杀了!&&不会吧,他平时那么听话,学习成绩又是这么好,怎么可能呢?&&是呀。他的爸爸妈妈是那么的关心他&&&
接着作者追叙了李轶凡自杀的原因及经过,从而表现像李轶凡那样的学生们对拥有自己的心灵空间的渴望。
&例:一学生以&人生之桥&为题的作文开头:楚子涵狠狠地踢了一下桥栏。已经是离家出走的第三天了,三天中他就一直露宿在这座桥上,口袋里的几块零钱早已花光了,饥肠辘辘的他无力地坐在桥上。接着作者交代了楚子涵离家出走的原因,叙述了在桥上与一位老人的交谈,写出从中悟出一些深刻的道理。
2.开门见山法&&开门见山,就是直截了当的落笔扣题,总领全篇,纲举目张。
如:朱自清《背影》一文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又如:学生习作《生活需要笑声》开头:&笑一笑,十年少&,生活需要欢乐,生活需要笑声&&
&两篇文章直截了当的开头,直接进入主题,就更容易使中心突出,读者读起来也容易抓住要领,掌握内容,深刻了解主题。
3.景物描写开头法&&用景物描写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可以铺垫情节,导出下文。
& 如:《驿路梨花》中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里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边疆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 《金黄的大斗笠》中开头:&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此处写景暗示有雨将至,为下文送伞作了很好的铺垫。
4.诗词、歌词、格言等引用开头法&&巧妙的引用与文章相关的诗词、歌词、格言等作为自己文章的开头,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读来令人亲切,吸引读者。
& 如:学生习作《人生需要挫折》开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磨难挫折必不可少。
& 学生习作《草》开头引用白居易《草》作开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这里小作者巧妙引用歌词,诗词开头既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也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
5.抒情式开头法&&这种开头的语言常常抒发某种感情、或赞美、或悲痛、或激动、或欢乐&&在抒情过程中,也常常运用许多修辞手法。
&如:《春》一文开头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开头就运用反复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的强烈感情。
&又如:学生习作《我爱秋天》开头:&一年四季,春的姹紫嫣红,夏的绿满枝头,秋的丰盈充实,冬的银装素裹,都宛如一幅幅画卷,但我更钟情于秋天。&这样开头既写出四季特点,又巧妙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怀。
6.吸引读者设问法&&作文开头,提出疑问,既能总启下文,又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好奇心理,以至于急切地读下文。
&如:《秋魂》中秋味篇开头:&你品味过秋吗?它是什么滋味?&
& 学生习作《美》开头也写到&美是什么?&
&这样的设问式开头,简洁、明快,下文顺理成章,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达,既拓展了思路,又吸引了读者。
7.诗意式开头法&& 也称整句式开头,即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开头,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或点题、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例如,2000年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题为《轻轻落地的一滴水》的佳作开头:&一滴水轻轻落地,是森林中叶片上滚下的露珠,还是峭壁岩石间的清流?是云的哭泣还是雾的叹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你喜欢小桥流水的温馨,还是大漠孤烟的雄浑?你偏爱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还是热烈浪漫的南国风情?我想,答案是因人而异的。&
&再如&以&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的文章《回家》开头:&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用三个结构相近的句子组成排比句,用&飞鸟&、&船儿&、&旅人&类比来点题,形象生动而富有吸引力。
再比如以&挫折&为话题写的一篇题为《感谢&挫折&》的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挫折,想说恨你不容易&&&议论抒情相结合,并开篇点题。
下面再举一些高考满分作文的绝妙开头:
①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耳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又来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万象人生坚守自我》)
&②美是什么?我知道,美是地平线上升起的第一道曙光,美是秋天里比火更炽热的枫叶,美是黄昏的沙滩上疾行的丹顶鹤,美是大草原上驰骋的梅花鹿&&鲍姆嘉通同意我的说法,并补充道:&美是感性认识,研究美学即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可康德却愤怒地瞪着我说:&片面,美是人类纯形式的主观感受,与事物本身毫无关系。我劝你还是看一看我的《判断力批评》。&我很虚心,认真仔细地研究了他的关于情感的美学著作。我正在为我的玄虚而洋洋自得时,黑格尔却泼给我一盆冷水:&不对,美应该是人类本质的外化。&接着,他就洋洋自得地谈起了他的美学理论。正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马克思在我旁边耳语道:&别听他的,他乾坤颠倒,是非不分,你千万别掉进唯心主义的泥坑里。美其实应该是人类本质与自由形式的统一。&美究竟是什么?我决定离开莫衷一是的欧洲,去一趟东方文明的古国,寻找美的答案。(《美是什么》)
&③当广袤的天宇被染成漆黑的底色,新月初升无垠的天幕上缀满星星时,依栏凭吊的我总禁不住思绪满怀,我遥问天际的月亮: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寂寞的意韵》)
五、记叙文写作技法
在写作上,有很多的技法技巧,这些技法的运用,使不少文章多姿多彩,形象生动,这里想结合一些例子对常见的几种写作技法作简要介绍。
1.写意&&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与&工笔&对称。一般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出作者的意境。写作中指不求细密地描述对象,而仅用简练的文字勾勒出对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胸臆。如鲁迅在《一件小事》一文中写人力车夫,并没有对这个人物形象作详尽的描绘,而只是通过一个典型的举动,粗线条地勾勒出&他满身灰尘的后背,刹时高大了&的形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2.工笔&&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工描细雕,力求纤细尽露。写作上指对描写对象的某一局部作细腻的描绘,以凸现特征,加深印象。如鲁迅的《药》中,&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灯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走了&,这是一个典型的工笔描写。作者对康大叔的一连串动作作了相当细腻的、富有特征的刻画,充分显示了康大叔这个刽子手的贪婪、残暴和凶狠。
3.白描&&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鲁迅认为白描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南腔北调集》),&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且介亭杂文集》)。其实在写作中,白描就是轻勾淡墨,抓住描写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进行艺术的刻画。王熙凤饭后&在门前站着,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十来个小厮们挪花盆儿&(《红楼梦》),这幅荣府日常生活画面的线条是多么简洁。如果画家把它描摹到画幅上,也只需要几根线条,而这里的每根线条都能塑形,塑造出这位少奶奶的通身气派,又能传神,传达出这位浑身散发着恶气的荣府管家婆的精神。
4.渲染&&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浓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写作上则是通过对环境、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表现中心。如鲁迅的《药》中&微风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越颤越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这段环境描写,就渲染了一种凄凉和忧郁的气氛,更增强了不是年轻人为年老的死者祭奠,而是白发老人为年轻的死者上坟的悲哀。
5.烘托&&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在写作中,指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渲染,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如汉乐府《陌上桑》中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即是用夸张俏皮的陪衬烘托手法,从侧面表现少女罗敷的美貌。
6.铺垫&&铺垫是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或高潮到来之前,所作的环境、情感、气势等的描写,借以造成&呼之欲出&、&先声夺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即是为琵琶女的出场和绝妙的弹技所作的铺垫。
7.反衬&&反衬指为了说明某种情或景,不是直接的从正面加以描绘,而是从反面加以衬托,从而突出此情此景。古人有诗云:&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天山景物记》中说:&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故都的秋》中,为了写静,而写到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同样能给人幽静的感觉。
8.伏笔&&伏笔是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在文章后面揭示某种结局或结果时,往往在前面已经有所暗示,这样既使文章结构紧凑,又使文章内容耐人寻味。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结尾虽有点出乎意料,但又不显得突兀,因为作者在小说中先后三次作了巧妙的暗示:一是借项链时,路瓦栽夫人的好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是当路瓦栽夫人惴惴不安地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看,可见项链不是什么贵重首饰;三是当路瓦栽夫人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也说明了项链与盒子并不是原配的。这样描写就更加增添了情节的波澜,引人入胜,令人回味和深思。
9.照应&&照应是指文章中某些内容在不同部位上互相照顾、呼应。它是使文章具有完整性和一致性的手法。前面说的,后面有照应;后面说的,前面有交代,能使文章更加贯通,脉络更加清晰。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两种:一是开头与结尾相照应,使文章首尾相圆合,结构完整;二是围绕一个问题或论点,多处互相照应,通过重点内容的发挥,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如《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选至&细作探知&这一段作为尾声,情节才完整。&周瑜大喜曰:&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周瑜这话与开头他所说的&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相照应,充分反映了周瑜对除掉蔡、张二人的高度重视。
10.漫画&&漫画本是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赞扬某种社会现象的一种绘画品种,写作上是指借助漫画的这种手法,粗笔勾勒,描写对象。如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对落水狗爬上岸来&先就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走了&的生动描绘,对巴儿狗&它却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的形象刻画,只寥寥数笔,却神情毕肖,形象地剖析了落水狗的顽劣和巴儿狗的圆滑,令读者忍俊不禁,使敌手丑态毕露。
六、训练在线
(一)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旁。如果你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如果你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思,那就是幸福&&当然,不同的人对幸福也有不同的观点。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开头示例】我看幸福
幸福是什么?是功成名就、受人敬仰吗?是恬静悠闲、无牵无挂吗?是高朋满座、儿孙绕膝吗?我说:幸福是&&
【练习一】我看幸福
有人说,幸福是星级宾馆里山珍海味间的觥筹交错;有人说,_________;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也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我要说,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有人说,幸福是星级宾馆里山珍海味间的觥筹交错;有人说,幸福是高档舞台厅里动人旋律中的翩翩起舞;有人说,幸福是端坐奥迪、宝马车于人流如潮的大街上招摇过市;也有人说,幸福是待在密室里数着成沓的百元大钞;然而我要说:拥有这些,不一定就是真的拥有了幸福!)
【练习二】感受幸福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
(参考答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学子憧憬未来的动人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时的舒展眉头,幸福是领奖台上运动员仰望国旗冉冉升起时的莹莹泪光。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
(二)阅读下列材料,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开头: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大树,挖空了树心,造出了一只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船,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你们找到快乐了吗?&他们齐声回答:&找到了!&
(三)阅读下列材料,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在你的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多许多:幸福、理想、机遇、成功、失败、友谊&&有的触动了你的心灵,有的催你猛醒,有的让你留念,使你懂得了珍惜。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想是一种力量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