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光查经资料大全文档资料

查经资料大全
十一至十二章
读经──启十一1-4
  十一3说:“我要使我那两个见证人,穿?毛衣,传道一千二百六十天”。这两个见证人到底是谁?还有4节说:“他们就是那两棵橄榄树,两个灯台,立在世界之主面前的”。人们对此有两种解法,一种解法说两个见证人是指以诺和以利亚,盖他俩均未经过死,上帝要使他俩在大灾难时经过死并且为主作证。一种解法说两个见证人,是指摩西与以利亚。盖在旧约上帝曾应许以利亚必再来,施洗约翰有以利亚的性情,才能,人人都承认他是再来的以利亚,耶稣似乎亦曾承认。但约翰之为以利亚,不过是一个小应验,真的以利亚,必将在大灾难时再来。比方旧约先知约珥所预言──“在末后的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少年人要见异象,老年人要作异梦”……彼得在使徒行传第二章似乎是指在五旬节中已经应验。然亦不过是小的应验,其大的应验,还须等到“在末后的日子”关于以利亚必再来之事,也可作如此解。
  又何以知那两见证人就是摩西和以利亚?因他俩在世时曾为最有威权的传道者和祈祷者。6节说“这二人有权柄,在他们传道的日子叫天闭塞不下雨,又有权柄叫水变为血,并且能随时随意用各样的灾殃攻击世界。”那个曾叫天闭塞三年零六个月不曾下雨在地上呢?不就是以利亚么?又那个曾叫水变为血呢?不就是摩西么?他俩昔日所行过的,在大灾难时还须再行。他们作见证,是为?谁?就是为耶稣基督作见证,然而未见过主耶稣怎能为他作见证。是,那两位都曾见过主耶稣了,在新约书记载他们两人曾三次见过主耶稣。不过有一次是很明显的指出他俩的名字,有二次未提他们的名字。
  马太十七章耶稣登山变像,是显然一幅耶稣基督再来的写真,在刹那间耶稣变了形像,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忽然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同耶稣说话。摩西是代表一般已死的信徒。他在一百二十岁时,步上尼波山,上山的时候,是很壮建的;但一去不返,在山上死了连尸首也看不见摩西实在是死了,后来他怎样复活,没有人能知道,犹大书记述撒但想毁坏摩西的尸首,幸有天使长米迦勒的保守(9节),这里我们可推想天使长之保护摩西的尸首,和他后来的复活必有关系。摩西可代表一般在基督里死了的人,他们在基督再来的时候,必得从死里复活。
  以利亚是代表一般在基督再来时仍然活?的信徒。他们可免去第一次死的痛苦,主要改变他们而被提至空中与主相会。
  摩西和以利亚在黑门山和耶稣谈话,谈的是什么话?可想像他们是谈论关于耶稣受死的事。盖此事不止关系世界的人,主的死和他们也有极大的关系。若主若不死,他俩也不能得救。以利亚虽云升天,但非升至天堂,主耶稣在对尼哥底母的谈话中明明说:“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约三13)
  主耶稣若不死,则天堂至圣所的道路必不得开通,因为主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十四6)主耶稣复活后,曾带领众子一同升天,把地下乐园,提到天上去,故亚伯拉罕,摩西以利亚以及旧约一切的圣徒……现在已在天上。他们不再在亚伯拉罕的怀里,乃在天父的怀里了。
  那末现在既已经得救的人则如何?保罗说:“我活?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又说:“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盖保罗深知死了就可与基督同在,注意是“与基督同在”。
  摩西和以利亚不止这一次见过主耶稣,在主耶稣复活后,他俩亦尝见过主耶稣,路廿四4:“正在猜疑之间,忽然有两个人,站在旁边,衣服放光。”请注意这里明说是两个人,此两个人,不是天使,乃是摩西和以利亚,盖他俩明知主耶稣的死,又见证主耶稣的复活。他们将来在大灾难时,必能见证“见过主”,“主的受死”和“主的复活”。
  还有一次隐约地知道他们亦见过耶稣的升天。就是徒一10所记:“当他往上去,他们定睛望天的时候,忽然有两个人,身穿白衣,站在旁边。”此二人也是摩西和以利亚,因此他们也要见证主升天,并且更要见证主的再来。
  将来无论何人都须站在上帝台前受审判,受审的时候,必无人可说什么,盖上帝未曾忘了在世上预备为祂传话的见证人,比如亚伯,以诺,挪亚,亚伯拉罕,……众先知直到时候满足,神的儿子亲自来世作见证,来一1,2说:“上帝既在古时藉?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喻列祖,就是在末世,藉?他儿子晓谕我们,”后来主差遣使徒,传福音的……直到今日。
  将来在大灾难的时候除了那两见证人外,神也必差遣天使报告信息,后来犹太人也要为主作见证。这一切神的预备是因为神爱世人,不愿有一人沉沦!神也是信实的,祂总是预备替祂传话的见证人,来警告世人,现在是恩典时代,宣传福音比较容易,若在大灾难时作见证,必感非常困难,故此需要上帝赐以特别权柄,能今天不下雨,又有权柄能使水变血……故今日的传道与将来的传道也大有分别。
  过了三年半之后无底坑之兽要出来,与那两个见证人交战,而且胜过他们,把他们杀了。8节说:“他们的尸首,就倒在大城里的街上,这城按?灵意叫所多玛,又叫埃及,就是他们的主钉十字架之处。”9节说:“从各民各族各方各国中,有人观看他们的尸首三天半,又不许尸首放在坟墓里。”这里所说的很希奇,近地的人或可在三天半之内坐飞机观看他们的尸首,远处的人怎能观看呢?但预言是如此说无论远近的人都可看见,到底用什么方法看?以前的人的确不能明白这事,以为这事不可能的,但时至今日使我们知道大灾难确实已在我们前面了,最近有人发明一种东西,这东西的名称在字典上是找不到的,英文叫?Tele-Vis On我们就将它译为“玻璃镜”罢,这玻璃镜的功用,若是放在电话机上,你打话时,不但能彼此通话,同时亦能看见对方的面貌和动作!闻说有一次英美两国开会,他们两国的代表,仍住本国地方,他们传话用无线电,又藉玻璃镜看见彼此的动作。因此使我们确实地相信,到大灾难时,使各国的人民观看两见证人的尸首,无需乘飞机或是费任何光阴和精神,祇要将玻璃镜放在一个公共的地方,使无论何人都能藉此而观看,呀!大灾难确已近了,愿我们儆醒预备罢!
  过了三天半,上帝要使他们复活,那时他们就升天而去,他们升天以后,地下就有大地震,因地震而死的有七千人。
  十一14-18有五次说“到了”,第一次说耶稣为王的时候到了,第二次是说审判的时候到了,第三次是说凡敬畏上帝的人得赏赐的时候到了,第四次是说败坏反对上帝的人的时候到了,第五次,还有一点的时候也快到了。
  现在世界已经到了堕落不能再堕落的地步,倘若主耶稣不再来。真不知如何收拾这世界的残局。我们认主的人真当分别为圣,不可与世人同走一路,共趋灭亡。
  十二章论到一个异象,其中有很多的教训。
  “妇人” 那妇人很荣耀,身披日头,脚踏月亮,头戴十二星的冠冕,后来她怀孕受大痛苦。有一大红龙要做她的仇敌。红龙的尾巴拖了天上星辰的三分之一。它要吞吃妇人所生的孩子。那知男孩子刚产下,上帝即将其提到宝座那里去了。后来妇人集身逃到旷野,避开三年半的大灾难。
  红龙,不消说是预表那吃人不见血的魔鬼。惟对妇人的预表,则有两种解释,一说谓预表以色列人,一说谓预表地上有形的教会,即现在的各公会。依我是相信后一说。至于男孩,有人谓预表耶稣基督,而我则信是预表无形重生的教会。就是一切重生的信徒合成一无形的团体!教会,这教会人很难看出,只有上帝可以知到因为得救的圣徒是在各公会──有形的教会──里面。
  我不赞成人脱离自己的公会,自己所属的公会若软弱冷淡,你就当本分为她祷告而得复兴。
  我深信今日那许多公会在主再来时必得无形地消灭,好像胎儿到了满足的日期,自然生产。假定有人将未完全的胎儿勉强取去,所谓今日有人从各公会中脱离,那是一件残忍的事!要知道神有祂的时候,当主再来时,无形的教会,或说一切有生命的圣徒,自然会被神提出和世上有形的教会分离而被提,到那时公会的名称自然地也消灭了。
  龙表魔鬼,红色是表它吞吃多人的生命──血。尾巴拖拉?天上星宿的三分之一,那星宿非指现在天空中闪烁的星宿,乃指天上的使者魔鬼原亦为星,──“明亮之星”不过因犯罪乃降而为魔鬼,它也牵引?天上三分之一的天使和它一同犯罪。
  红龙不是要吞吃妇人,乃是要吞吃那孩子,魔鬼所嫉妒的不是教会的人数,乃是一班重生得胜的信徒。妇人当然大于孩子,故有形教会的人数,也必多于无形教会的信徒,中国有人统计共有四十万人,教友请问有多少人是得救的?
  那男孩子是表明得胜的信徒,因为得胜的信徒才能和主一同作王。我们看见男孩子后来被提,被提后那妇人就逃到旷野有三年半的工夫,这可知得胜的信徒或须在信徒或须在大灾难的起头,前三年半,和世人同受苦难,然断不能在后三年半大灾难中受苦的!
  妇人在旷野三年半,故此有形教会要经过三年半大灾难之苦。
  所谓男孩子,并非专指弟兄,其实姊妺亦包括在内,盖照原文,在男女混合的一个字。
  我们不可做那妇人,当做那男孩子,不止要被召,还要被选,不止得救,还要得胜;不止仅仅得救,乃要丰富得救。得救的条件,是悔改,信赖。得胜的条件是洁净奉献。我们想得“上帝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柔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福,”(林前二9)非在世得胜,分别自己,被圣灵充满……不可!── 赵世光《启示录略讲》基督教阿们网:查经资料大全简体中文完整版
返回首页 |
五旬节前后的彼得(二)
  (十)彼提议仍归旧业 约廿一章记载当时有七个门徒在一处,彼得首先提议说:“我打鱼去,众人和议他,遂重操故业去了。彼得忘记从前跟从主耶稣的志愿,当得人如得鱼,他有如出埃及的以色列人,身虽出埃及,心还在埃及。许多人未经五旬节之前,应许主要做这件,做那件,后来呢?竟食了前言,复萌故态了。故主耶稣后来连对彼得发出三次问题,说:你爱我么?你爱我比这些更深么?
  (十一)彼得爱主之心 彼得答复主耶稣三次爱的问诘,其所用之爱字,在原文并不一样。主耶稣所问的和彼得所答的并不相同。主耶稣所问“你爱我么?”这个爱字,原文是指完全爱神的爱,但看彼得第一次答复主耶稣的爱,在原文并不是完全之爱的“爱”字,他只说:“主阿!你知道我喜欢你,”因为他知道自己曾不承认主,并且仍归旧业,他还敢?然说:我是用完全的爱爱主么?噫,今日喜欢主耶稣的信徒,实在太多,至能完全爱主的则凤毛麟角了。可是主耶稣说:“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你到底爱主呢?还是只是喜欢主呢?主要我们爱他,不要我们喜欢他。他为我们背十字架,尝死味,他先爱我们,我们也当爱他!
  第二次主耶稣还是问他是否全心爱他,彼得还是如第一次的回答,不敢说爱主,只是说欢喜主。
  从前燕京大学有两位学生,同房住宿,甲同学是信主的,但他以为乙同学尚未信主,一次讲道劝他信主,那知乙同学竟自认说我们也是基督徒。甲同学很是诧异,就问乙说:“你既是基督徒,为什么总不见你读经祈祷?”因而问他信道的经过。他说:“当我在圣约翰附中读书时,有一位西国教员请我们十余位同学吃西餐,接二连三地吃了几次,末了一次,那位西国教员便对我们说:“我很盼望我们都要信耶稣,加入教会,你们愿意么?”我们都瞠目不知所对。然餐已吃了,不能不从命入教,于是便应允受洗正式做了基督徒。那同学到那时才明白他原来是“为了吃西餐而做教友的”,怪不得他灵性生活是如此的。请问今日亦有此等吃西餐的教友吗?
  又有某甲,见一位青年的女子,心甚爱她,托人向女方求婚,但那青年女子是信主的,女方的母亲对那介绍人说:“你若要求婚,必须先行受洗。”介绍人回复那青年某甲,说:“没有盼望,盖女子的母亲提出条件,是要你先做基督徒。”某甲说:“那有何难?我便受洗进教罢!”此后,他便常到教会聚集听道。教会牧师很惊奇,那人从来是不到教会的,为什么现在常来聚集?乃乘机问他对于基督教道理如何?他毫不思索地答道:“道理很好,我很赞成,并且想加入教会。”牧师甚韪其意。半年之后,乃正式受洗。受洗后,求婚就没有问题了,婚议既定,进而结婚,牧师为证,仪式隆重。不意某甲目的既达,婚姻既成,而基督徒的生活,亦因而终止,嗣后,礼拜堂永不见某甲的踪迹,某甲是为喜欢教会一女子而为教友,像这样的人今日教会里何其多阿;又请问你信耶稣有何目的?是为爱主而信主,抑是为喜欢主而信主呢?
  主耶稣第三次的问,和第一第二次有分别了,这次主耶稣换用彼得第一第二次所答的而问:“你喜欢我么?彼得因为听见主耶稣所问与他所答的相同,知道主耶稣明了他的心,于是心里就忧愁起来。乃对主说:“主阿!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喜欢你。”人只能对人说谎,不能对主说谎,他这回不能不坦然承认自己不过是喜欢主而已。现在约略讲要述说彼得在五旬节以后的景况:
  彼得一生的转机,乃在使徒行传第一章的祈祷会中,虽则圣经未曾清楚记载彼得和其它使徒们认罪时的景况,但确信他们必是在此十日内,一面将罪清楚地承认,一面将自己完全投降于主的手中,这是他们后来在五旬节被圣灵充满的原因。
  彼得被圣灵充满之后,至少有十个不同的证据:
  (一)讲道有能力 (徒二37)彼得那一次讲道后,使众人都感觉到扎心,致有三千人信主。未得圣灵充满之前,不能帮助一个人,既得圣灵充满以后,竟能一次藉主拯救了三千人。得圣灵充满的人,不止讲道有能力,连态度,说话,影子也有能力。教会十分需要圣灵充满的人。常有发出如下的问题:如何能使家人信主?讲道,他们不喜听,不听,还有何法可以捕救?主耶稣亦尝说过:没有先知被本乡人尊敬的。
  这是真的,不过,传道救人,并不单靠口,最紧要的是我们的行为,因行为比口传更有力量。家中人不听和不接纳你所讲的道,你不要灰心,只要你有好行为,圣灵充满的能力在你的行为上彰显出来,慢慢地感化他们,同时在暗中代他们祈祷,或请别人对他们讲道,这样的功效,必远胜自己所讲的道。
  (二)讲道多用 神的话 徒二14-36记载彼得的演词,那篇演词共有七十八句话,其中有三十四句是引用 神的话。
  彼得充满神的说话,而神的说话,若被圣灵引用,每一句都是带着能力的。因为 神的话,犹如宝剑,能刺入人的心,使人深受感动!
  (三)有大信德 使徒行传三章记载那生而瘸腿的人,天天被人抬来,放在殿的一个门口,他见彼得来,便求彼得赒济,但彼得那时什么都没有,所以他说:“金银我都没有。但彼得有他比金银还宝贵的东西,那是什么?就是他的大信德。他从前信德很小,现在可是很大了。凡得圣灵充满的人,必大有信心。现在请问天地之间有两位是无所不能的,一位是 神, 神尝对亚伯拉罕说:我(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么?不错, 神是全能之神,他能使无变为有,起死回生。……还有一位是谁?圣经说:“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彼得能使生而瘸腿的人得着痊愈,是因他的信心,支取了全能主的能力,医治了这瘸腿的人。
  (四)有大胆量 徒四13:“他们见彼得约翰的胆量,又看出他们原是没有学问的小民,就希奇,认明他们是跟过耶稣的。”未得圣灵充满时,他惧怕衙门口的一位使女,得着圣灵充满后,什么人都不怕。他很勇敢地说:“听从你们,不听从 神,这在 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罢!我们所看见,所听闻的,不能不说。”彼得前怯后勇,他的胆量从何而来?是由圣灵而来的。
  (五)祈祷有力量 徒四31:“祷告完了,聚会的地方震动。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放胆讲论 神的道。”彼得和其它信徒的祈祷,能使地方震动,这是何等大的能力!
  人的祈祷不能得 神的答应其原因:──
  1.重复的话 所谓重复的话,不是指祈祷之时,不能再三为一事祈祷,比如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祈祷,曾三次反复,说一样的话,重复的话,是指着没有信心向神随便地祈祷。所以主训我们说:“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太六7)最紧要的,我们当在圣灵里凭着信心向神专心地祈祷。
  2.报告的话 那法利赛人祈祷是向 神报告自己的“善”德,现在我们也能听见那样的法利赛人的祈祷,甚至有人藉祈祷咒骂或责备他人,比如在祈祷会中,某甲知某乙是吸烟的,乃大声祈祷说:“主阿!吸烟是你不喜悦的,很感谢主,我从来不吸烟。”这不是祈祷,这是藉祈祷而责备人。
  彼得和使徒们的祈祷却不是这样,他们向神清楚地蒙神立刻垂听。
  彼得当时被圣灵充满,不单是一次,乃是多次。五旬节之后圣灵曾几次充满了彼得,多次充满了彼得。
  怎样才常得圣灵的充满?
  第一·当将所有的罪,倾吐(承认)在主之前,不容丝毫之罪,在我们必死的身上作王。
  第二·完全奉献,没有条件的将口才,智慧,能力,……都放在主祭坛之上,让主使用。
  第三·顺服主的旨意,不问那事利或害,若是主的旨意,惟有顺服主而已。
  第四·凡不合主旨意的事,虽为旧人所喜也当甘心撇下。这样圣灵不但要充满我们,且要常常充满我们。
  (六)能分辨 彼得怎么知道亚拿尼亚夫妇欺哄圣灵,把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分呢?这必定是圣灵指示他,他才有属灵的眼光,能彀分辨。即保罗所谓: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然而彼得不止看透属灵的事,连人暗中所行藉圣灵的帮助亦能看透了。
  (七)心中日喜为主受辱 徒五41:“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被算是配为主名受辱。”他为主受辱,何以不以为苦,倒以为荣?因为知道主也先为我们受苦,并且知道他们是为荣耀的主受苦,那里还有羞辱可说呢?为主受辱或受苦是一荣耀的事请读来十二2-3:“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 神宝座的右边。那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你们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
  有一节圣经论到现在的苦和将来的荣耀,就是林后四17:“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请注意“至暂至轻”和“极重无比永远”相比如何?
  永生是恩赐,不必付代价,只要相信主耶稣便可得着,但荣耀不是恩赐,必须付代价始能得着的。代价是甚么?就是为主耶稣的名受苦。人得圣灵充满后,能有如此智识,知道为主耶稣受苦,不止是义务,并且确是权利。
  (八)高举基督 徒五42:“他们就每日在殿里,在家里,不住的教训人,传耶稣是基督。”凡被圣灵充满的人,必高举基督。没有圣灵充满的人,虽然也讲福音,但不是高举基督,倒是高举自己。然若得圣灵充满,则必不如是,盖圣灵来目的就是荣耀基督。
  (九)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 (徒六:4)那时教会很兴盛,许多信徒卖了田产,将银交出,有无相通,救济孤寡,因此他们增加了慈善事业,各人都繁忙之极。那些慈善的事业虽好,但因而减少传道祈祷的工夫,彼得心中着实不安,良心责备他,故此他说:“我们撇下 神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传道的人最紧要的是专心祈祷和传道。许多传道人,平日分心做俗事,等到礼拜六到了,乃将这书那书乱翻乱找,找到题目了,在讲道因为没有充分的材料,使听的人得不到心灵上的灵粮,如此行,非但使信徒灵性退步,亦必使自己的灵性退后,我们若要满有圣灵的能力非得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不可。
  这并非说每个信主的人都当以传道祈祷为事,乃是指着己清楚为神拣选的工人,务要将自己分别为圣专心作主的圣工!
  传道人最危险的一件事,就是将世事缠身,反而将圣工放在一旁!要知道这样的传道人将来总有一日要被主斥责!懒惰的仆人。
  (十)不怕主而死 (徒十二6)那时希律王下手苦害了许多人,曾用刀杀了约翰的哥哥雅各。彼得亦被拿收在监里。
  彼得那时自知必死,教会亦没有法子帮助他,只有为他祈祷而已。但是那晚彼得却安然地睡着了。(7节)若不是天使在旁拍醒他,他还熟睡在那里。哦!明天要杀头,今晚能睡么?但彼得是预备死的,不再怕死。一个被圣灵充满的人,在将死时,必知两件事:
  第一,死并不是死,乃是睡。
  第二,为主而死,主必把死的恩赐加给他。
  盼望藉着死而脱离此卑贱的身体,而和基督同在。
  从前有位为主而死的弟兄,他在罗马将要被焚时候,那个行刑者对他说:这事与我无涉,我完全是被动的,请你宽恕我!那位弟兄说:你不要以为我有所畏惧,请你扪我的心,我心若多跳动一次,我就不是基督徒。那位弟兄是得了死的恩赐,心中的平安,可想而知!
  教会历史告诉我们,彼得是被倒钉十字架的,当其被倒钉之前,主若再像以前那样问他西门彼得,你爱我么?他必要回答说:主阿,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以前他不敢这样说,现在敢了,主耶稣先爱我们,为我们把一切都舍弃了,我们也当舍弃一切为主,以满足主的心。──& 赵世光
基督教阿们网中华圣网:查经资料大全简体中文完整版
返回首页 |
结果(一)
  诗篇第一篇,没有人知道是何人作的,但多数都以为是所罗门作的,理由是第一节里有“亵慢”两字,有原文只在箴言见之,虽以赛亚书亦有此两字,惟原意与此不同,因此人多相信是所罗门作的。
  2节末句之“有福”二字,原文本放在有一节的起头,直译是:“有福了不从恶人的计谋,……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和昼夜思想的人。”意谓那种福气是继续施降在不从恶人的计谋……的身上,无分轩轾。
  还有一点,原文与华译有些出入,就是那个“不”字,原文不是用“不”字,从前有一位犹太人在上海讲道,他说一1原文是:“有福了,从来没有从恶人的计谋……”若译英文,当用Never不当用Not这个字请问我们中间有人从来是如此的么?又请问自古以来,在中国,在外国,有人从来是如此的么?我敢大胆说一句:世上没有一个人“从来不从恶人的计谋”,“从来不站罪人的道路”,“从来不坐亵慢人的座位”的,只有主耶稣一人而已。故这两节应用在主耶稣身上是最适当没有的了。盖耶稣真正是从来不从恶人的计谋,从来不站罪人的道路,从来不坐亵慢人座位的。主耶稣确实昼夜思想神的律法。
  至三节所讲的那一棵树,也可以说是主耶稣,主耶稣真像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树,多结果子,荣耀 神。
  我们虽不能像主耶稣那样好,那样完全,但可依赖他的能力,依此而行,先看第一节:“不从……不从……不从……”基督徒要有意志力,对于罪恶的试诱,定规不随从,不附和,矢志不移。对于这事,圣经中可以找出三个人来,作为模范。那三个人就是但以理的三位朋友,但三16-18:“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阿!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 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阿;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阿!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后王要置他们于烈火的窑中,他们若意志力薄弱,则必迁就一些,可是他们坚固异常,宁被焚烧,不从恶人的计谋。……我们也当有此坚固的意志力,这样,必得主的喜悦和赐福。
  不止那三人,历代信徒,有许多都能如此,来十一35-38:“……又有人忍受严刑,不肯苟且得释放,……又有人忍受戏弄,鞭打,捆锁,监禁,各等的魔炼,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跪,受穷乏,患难,苦害,在旷野,山岭山洞,地穴,飘流无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这样意志力坚强的人,真是希世之珍,世界所不配有的人。
  二句:“不站罪人的道路”罪人的道路是什么道路?主耶稣常说,世上有两条道路,一为阔路,一为窄路,(太七13,14)窄路是主耶稣自己,因为主耶稣尝说他就是道路,阔路就是魔鬼的道路。信主的人,当走此生命的窄路。
  罪人的道路不止不可行,不可跑,连站一站都不可,有人以为,行则不可,稍站一站,未必即有危险。谁知一站便有危险的。比方你有意到跳舞场门外一站,随即有进去的可能,有的不信主的人,他们不愿意在礼拜堂门外站一站,为什么信徒倒愿意站在罪人的道路上──魔鬼的地方呢?
  偶然失足站在罪人的道路上的,后来虽能回头,但已失却许多时候,错遇无限宝贵的光阴了,至若始终不知回头是岸的人,他们后来的景况,当比从前更苦,所以凡是罪人的道路,信徒都不当站!
  在上海,广洲,香港……是必有许多罪人的道路,那些道路,为基督徒的,不止不可行,连站都不可。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六章论到信与不信原不相配,义与不义原不相交,光明与黑暗,也不相通……愿我们从今天起,凡属罪人的道路我们都不要站,这样,主名便因此得荣耀了。
  “不坐亵慢人的座位”,亵慢是甚么意思?要知此二字的意思?圣经告诉我们:
  第一·在箴廿一24说:“心骄气傲的人,名叫亵慢,他行事狂妄,都出于骄傲。”凡亵慢的人,都是骄傲的人,轻看别人,以为除己以外,别的人都是算不得什么。
  第二·在箴廿九8:“亵慢人煽惑通城,……”领别人跌倒,犯罪,行种种污秽的事。
  第三·赛廿八14,15:“所以你们这些亵慢的人,就是管辖住在耶路撒冷这百姓的,要听耶和华的话。你们曾说我们与死亡立约,与阴间结盟,敌军如水涨满过的时候,必不临到我们,因我们以谎言为避所,在虚假以下藏身。”亵渎人不诚实,以谎为避难所,面上戴着假面具,口说爱人,心实杀人,故亵慢的人,实在就是假冒为善的人。
  故亵慢就是骄傲,煽惑,伪善的意思。
  亵慢人的座位,他是崇拜魔鬼,魔鬼和他气味相投,故亦乐得把最高的地位赐给他。亵慢人的座位,似乎也很安乐,事事如意,凡事得以亨通。但为基督徒的,不可羡慕他的座位,当竭力远离之,如此必得 神的赐福。
  主耶稣斥责撒但,不肯接受他所给的“高”位,主耶稣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的。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耶和华律法,不单是魔西所传的律法,乃包括圣经内一切律法和真理。故当多读圣经,多听道理,多多思想。这样的人可比方什么?可比方一棵树栽在溪水旁,(不是放在溪水旁)虽在风雨飘摇之秋,仍能根基稳固,屹立不动。并且能按时结果子。
  栽在溪水旁,有何所得?得到溪水随时的灌溉,滋润。人多读圣经,思想主的教训,他将这些教训存在心中,安慰,愉快,……从此生出,这不是如溪水之滋润树木么?
  树木不止要得水,并须得日光,日光可比方祈祷,面向 神,虔心祈祷,则 神之面,有如太阳之光,反照在我们的面上,如此,则可能多结果子。
  如何可得多结果子?就是能照诗一1,2,3而行。以下从略,因与结果没有关系的。
  现在请看彼后一8:“你们若充充足足的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致于闲散不结果子了。”所谓充充足足的有这几样,就是指有以上的八样──信心,德行,知识,节制,忍耐,虔敬,爱兄弟,爱众人──若没有这八样,就等于眼瞎,只能看见近处,不能看见远处的。10节说我们能行这几样,11节就说我们可丰丰富富的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
  彼得形容得救,曾用两个名词:一是仅仅的得救,一是丰富的得救。想丰富得救,必须有此八样。此八样先以信心为根基,根基要稳妥,然后在上面建筑诸美德。我们得救,不是靠行为,换言之,不是靠守律法,乃是靠信心,亦就是信靠主耶稣的救恩。圣经说:“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
  我们的好行为,在 神面前概如破衣服。惟有因信而始称义,因信而后得救,此乃正宗的福音,若有人不传这件,那末,他们乃是传别的福音,而不是传基督的福音了。约三16:“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这里不是说守律法,说方言,守安息日,行浸礼……而得永生,乃是说一切信他的,可得永生。或说:雅各谓有信无行,是为死信,这不是与保罗所说的有冲突么?其实圣经是没有冲突的,若有人以为圣经有冲突,那就表他确实不明白圣经。信心是根基,行为乃根基上的一种建筑。得救,得永生,得称义,单靠信心。 神能看出人心中的信德, 神看人与人看人不同,你心中的信,我看不出,惟 神可看出;人与神交,有信便可;惟人与人交,则非有行为不可。盖神可看见人里面的信,惟人则只见人外面的行为。故保罗所论,是人向神的态度,雅各所论是人向人的态度,所以彼得说:“人有信心,又要加上德行。”
  信徒活在世上,是代表我们的主,必须有活的信──好行为,为光为盐,荣耀我们在天上的父。
  “有了德行,又加上知识。”这里所谓知识,乃指属灵的知识。我们所知的与世人所知的不同。信徒能知 神的旨意,未来的事情。……基督徒该有知识,该灵巧像蛇,在世上不要学愚昧的人,要学有智慧的人。雅各在其书信一5:“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 神,主就必赐给他。”
  属灵的智慧有许多,只讲一件最重要的智慧,就是如何可知道 神的旨意。姑略解答如下:
  第一· 神的旨意。在圣经中已完备地显明了,凡合 神旨意,亦必合乎圣经的,反之,凡不合圣经真理的,都不是合乎 神旨意的。
  第二·必须除去自己的私见,然后可能洞悉 神的旨意。有时我们祈祷说: 神阿;求你为我们如此如此的成就,我们心中早已有定规,硬要 神为我们成就,岂知我们心中已有了成见,如此, 神的旨意,怎能指示我们呢?故此我们要清楚知道 神的旨意,非先除去自己的成见不可。
  同时也要立志愿意肯负主的十字架,无论怎样吃苦,都不惧怕,只求 神的旨意成就!比方在我们面前展开两条路,当求主指示当行那条路,自己没有成见,不先拣定任何一条路,其后主指示的路虽苦虽难,虽有死亡的危险,也得遵行,反之,主不指示的那路,虽安虽乐虽易,也当却步。
  第三· 神有时用环境暗示我们他的旨意,我七年前心里很不愿意做传道,倒愿意做教员。有人劝我当做传道,但我心中实不欢喜,且学生也极不喜欢我离开他们。那时候,我不知走那条路才合 神的旨意,后来蒙主为我预备特殊的环境,使我确知是主的旨意要我们做传道的工夫,同时心中也充满了平安喜乐。
  第四·要有忍耐的祈祷,要知 神的旨意,有时不能心急,要用多时考虑,查察,精密的祈祷,然后必能明白 神的旨意。
  我信主后,已得家中多人归主,惟母亲尚不肯归信,我有十年之久,为母亲归主祈祷。十年的祈祷,实不算多,从前慕勒尝用五十七年的时候,为他的一位朋友归主祈祷,迨慕勒氏离世时,那位朋友,还不悔改,直至开追悼慕勒大会时,主席讲述慕勤生平,讲至他为一友祈祷了五十七年,到离世之日,还未见那位朋友归主,这诚慕勒先生一生之憾也云云,料不到那位朋友,正在追悼会中,他知慕勒的那位朋友非他人,就是他自己,他不觉羞惶无地,即立起来对主席说:我如今悔改信主了。慕勒的祈祷并不落空,死后,才生效力。请各位为了主的缘故为家母代祷,使她早日认识主而得救,这是我感激不尽的。──& 赵世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谭玉梅 赵世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