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智器z watchh z 在哪里下载软件啊~

你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锋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您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搞机访谈】inWatch王小彬眼中的智能手表
本文转自爱搞机社区,查看原文请戳爱搞机访谈第二期请到了最近刚刚发布了新手表 Fusion的映趣表厂厂长王小彬。这款轻奢时尚的智能腕表在12.26日发布时就已经成功吸引大家的关注讨论,这一期的访谈我们收集了众多圈内人及用户,提出的对inWatch Fusion的设计性能、与其他几个相似定位的手表的对比、inWatch对的定义以及inWatch的发展变化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与王小彬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痛快的访谈,以下是访谈全记录,内含略多干货和抢先消息:爱搞机:第一个问题就问个大家都最关心的吧:深圳开发者社区成员李昌雷、陈徐天九、公关马慧、总编大人都想问:这次inWatch Fusion宣传图模特的号是什么? 怎么联系得到?&小彬Neo:你们指的是男模特还是女模特?男模特请联系我,女模特请联系我公司coo大萝卜。&爱搞机:其实除了模特之外大家还是有关注InWatch Fusion的:&群友二手科学家想问:inWatch这种双电池的设计很赞,时钟独立供电不会影响正常使用。但是智能方面好像只能显示LED灯,是否有考虑以后做成类似moto 360一样的显示屏一样多显示一些内容在手表上呢?&小彬Neo:我们之前的inWatch z就是显示屏显示的全功能独立的智能手表方案,但是因为目前用户对于智能手表的需求并不明确,我们包括Google,三星都没有找到特别有力的杀手级功能在手表上,也就是说需求并不明确,所以我们迟迟没有出z的2代,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这个方向,一直在研究中,而且近期也有些突破,相信很快就会推出相应的产品。目前映趣科技的产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纯智能手表,比如inWatch Z系列,另一个就是时尚轻奢路线,就是inWatch Pi系列。此次发布的inWatch Fusion产品属于后者,然后功能上更集中在用户自身管理方面。&爱搞机:那么如雷锋主编抽水老湿想问:跟以前的产品相比,新品inWatch Fusion在定位和策略上有何不同。是否此次的inWatch Fusion是Pi的一个延续呢?&小彬Neo:产品和策略上确实是延续了pi的思路。而且我们考虑的更加的彻底。更加贴近传统,又不乏智能功能。我们的产品理念是,首先要做用户愿意买的产品,这就需要好看有品质。而且不会改变用户的佩戴习惯,所以选择手表外形。智能及服务,是默默为用户服务的方面,所以无需处处体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腾讯前段时间的调查报告,可穿戴在目前来看,做到好看时尚还是最基础的要素,而对于智能功能上,普通用户的诉求还是比较弱的,既然这样,我们就把时尚和设计感做到极致,然后再添加相对比较弱的健康相关的数据采集功能,慢慢的让用户对产品形成习惯通过用户对产品的认识,品牌的认识,再一步步的添加更多的智能方面的功能。&爱搞机:所以是大家要期待之后的inWatch会变得更智能吗?&小彬Neo:肯定会的,也会变得更帅更漂亮。不过,我们要做的,是用户想要的智能,能够真正帮助用户节约时间、提升生活质量的智能。而不是仅仅为了智能而智能。&其实现在很多智能功能,对于用户的生活来说,并不需要,这一点是智能硬件早期大家都需要经历的摸索阶段。&爱搞机:说回刚刚的问题 其实我相信大家也会有点困扰 inWatch的手表会不会有正式的系列,有系列名字呢?像 inWatch Pi和inWatch Fusion是一款手表还是会有一个系列呢?&小彬Neo:inWatch Fusion属于pi系列,会形成系列,inWatch Fusion是inWatch Pi系列中的Fusion款,内部代号inWatch Pi3。&爱搞机:那么继续聊inWatch &Fusion,机友七秒的记忆想问:据说 inWatch Fusion 是由两颗独立的电池供电,石英机芯电池续航长达40个月,而inWatch智能机芯可在使用纽扣电池的情况下,只能达到3-6个月的续航时间,这种情况还是依赖于智能机芯的续航短板呀,而 inWatch Fusion 更换电池又很麻烦,请问当初这样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哪里?&短信、电话提醒都是3颗led灯闪烁,仅仅是闪烁的次数不一样,相信没有人会一直盯着自己的表盘看吧,个人感觉仅有震动就够了,这样的LED灯设计有一些多余,还增加了续航压力,厂长怎么看?&小彬Neo:电话与短信提醒,其实就是震动+led显示,而led的功能更多的目的是用户运动完成度的显示。&我们会根据用户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以及你选择的健康目标,比如是保持体型还是要减肥塑身,根据不同的要求给出运动的目标,然后把目标值推送到手表上,手表上通过亮灯来显示目标的完成度。&至于更换电池,我们专门设计了自己的开盖器,随机附送的,而且保持惯例,我们还送出原装电池一颗。&爱搞机:说到运动完成度显示, 科技小编i郝晓茹想问:为什么查看运动量的时候,以表冠为中心,而不是视觉的中心——0点?&小彬Neo:因为三点钟方向有传统机芯的时间调节轴。&爱搞机:本次InWatch Fusion发布之后引起的一个讨论是:雷穿戴Leiwear 的小伙伴想问:看了发布会之后,觉得Withings Activité、亿觅Nevo,Paick Watch,inWatch Fusion,这几款都是外观比较像传统的时尚手表,而且设计都非常相似,你们为什么进入这个市场?请问这类手表是下一个潮流吗?&类似的问题是,科技小编王彪想问厂长:对自家产品长得像亿觅nevo手表肿么看?&小彬Neo:我们在emie发布之前已经在研发了,后来emie发布的时候一共有三款,其中一款跟inWatch合作的,只能说大家想到一块去了。&只是因为inWatch之前经历了很多次提前很多时间发布产品,然后因为产品研发当中的很多不可控,导致跳票。这次不希望再发生类似的情况,所以基本等所有的研发生产都准备好,才开的发布会。所以大家看起来我们出来的晚。&爱搞机:1300岁的关小姐想问:请问王厂长以千元表之定价,新锐品牌之姿,是想要圈层哪个细分市场消费群体。甚是好奇呢。&小彬Neo: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泛,我们希望是获取科技圈中比较时尚对设计对品牌有追求,然后普通的消费者中对科技比较关心了解的用户。然后这个群体正好又是社会结构中对于传播辐射最核心的人群。例如白领以及亚文化群体,他们拥有自己的审美要求和不错的消费能力。同时我说的这个群体,对健康管理有要求,而且不太愿意接受几十元的塑料产品。&爱搞机:假装是处女座的家民想问:inWatch一直以来的一个问题我觉得是&inWatch的logo一直太碍眼了!&为什么手表一定要把logo放在中间呢?处女座怎么忍?厂长怎么看?&小彬Neo:logo是我们品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定会重点体现。纵观大部分手表,品牌都是在表面重点体现的。&另外,任何公司都会经历一个品牌导入期,这个时间品牌露出与产品销量都是同样重要。&爱搞机:下一个问题是机友搞个飞机想问:inWatch 对智能手表的定义是怎么样的呢?inWatch π 和 Fusion 仅仅加入计步器就能叫做智能手表吗?(属于半智能手表?还是属于新一代的?)另外,看过inwatch π的拆解,表身上明明还有很多空位,那 Fusion 为什么还把表盘做这么大呢?&小彬Neo:手表的尺寸小或者薄并不是用户的需求这要看针对什么样的用户群体,他们的审美爱好。&对于智能手表这个定义,目前本身还比较乱,当初我们在做独立的智能手表的时候也郁闷过,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叫智能手表,是必须带有智能操作系统的表状设备才是智能手表吗?&既然什么样的手表才是智能手表还没有被完全定义之前,只要带有智能功能的,有蓝牙连接,数据采集,消息提醒等其中一项的暂且都叫智能手表吧。&将来可能真正的智能手表大家都不叫智能手表了,而叫腕上。&爱搞机:用户红烧小虾er 问:inWatch的app体验还是很不好,同步成功率不高,时间长,没有一周时间数据的折线图,不太人性化。不知道有木有改进计划?&小彬Neo:我们的inHealth 的 app一直在改进中,趋势及报告都会马上出来。至于连接问题,确实是 android 阵营的难题.&而整个pi系列推出来至今差不多4个月,inWatch pi产品几乎就是为了Fusion在软件上打前站的产品。到目前为止,内部测试版本的软件已经非常稳定,我们也在平台和算法上做了很多改进工作,包括与基于更多运动模式的算法合作。&爱搞机:接下来是对表厂发展感兴趣的小伙伴:&进击科技创始人&高老师的好基友铭杰MJ:想了解一下inWatch这半年来产品和营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是发生了什么事?&小彬Neo:自我认为公司在营销策略上变得更加的社交产品化。我们把每一次的营销推广都都当中一个产品来做。&这里面我们的原市场vp,现在的coo大萝卜功不可没。早期的推广,大多再讲技术能力,而后期,则是产品性。&另外我个人,早期的时候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产品研发上,而现在团队中来了产品把控能力很强的产品总监lulu同学,可以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来和大萝卜一起花心思在营销上。&爱搞机:接下来是群友Ricardo想问:inWatch的海外营销策略和销售计划有木有?&小彬Neo:我们一直有海外布局,2015年将会正式进军海外。具体策略,暂时保密。&首先我们会在海外启动营销,营销先行,销售上,我们更希望能够通过合作伙伴的方式来推进。我们的美国团队,将会负责这次向全球say hi的工作&爱搞机:祝表厂进军海外市场成功!那么最后有不能透露姓名和性别的朋友问&inWatch是怎么找到施华洛世奇和瑞士朗达合作的。有啥经验可以分享一下。他们怎么会搭理你们。&小彬Neo:当然还是有些窍门可以分享。映趣在可穿戴领域做的比较早,有不少的资源积累,因此可以比较快速的找到合作伙伴。但是真正的窍门是,先找到这些大公司已经在合作的公司。&整个访谈进行了接近两个小时,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平时看不到的inWatch以及王小彬。也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期待,关于inWatch接下来会为我们带来的更智能的手表甚至是腕上机器人。&爱搞机第二期的访谈顺利结束,接下来的每一期访谈都一样会有有料有趣的嘉宾,敬请关注爱搞机社区!
本文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闭雷锋广告
【本文版权归雷锋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不同观点,欢迎添加雷锋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号:leiphone-sz)进行交流。】
这个作者太任性,随意黑!
同步到新浪微博
本栏目由提供价值6280元的云狐A8正在免费试用
关注度:4065
惊喜有余,优化不足,Watch的路还有些长智能手表inWatch Z
InWatch Z无疑是现阶段最火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但仅仅一块“手表”,是不可能实现我们想赋予它的全部功能的,因此我们也不应对它有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如果InWatch Z的设计者能够专心的将系统优化做得更好,再推出更多适用于InWatch Z的应用,那广大用户就应该会更乐于去接受它。
2014上半年超火的【InWatch Z 智能手表】上手后详细的“初体验”。
写在前面& & & 大家好,我是地球响指王,这个星球打响指最好的人,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 & & 首先感谢要所有踢威,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Sohu极客大本营】,让我这个一直想好好的写一篇智能可穿戴设备评测文章的入门极客得到了拿到了最新智能手表——InWatch Z。& & & 记得大家普遍都在用上弦闹钟的那个年代,有个爸爸在日本工作的同学拿到了一块CASIO的电子表,日本原装、液晶显示屏、背光照明、日期显示、秒表、定时闹钟——在当时简直就是集所有高大上元素于一身啊!感觉摸到一下就已经半天不想洗手了,更别提戴上它举起手腕看表的时候了……那一个星期,都有不同班级的同学过来“瞻仰”这块电子表,这位同学也在那段时间变成了全年级的大王。& & & 不过他的这块高大上很快就被热情的同学们玩儿坏了,原因是大家发明了一个游戏:“看谁按得快”,游戏方法很简单,就是在秒表模式下迅速的按两下启动键,然后比谁按的时值间隔最短——这个在现在看来简直弱到不可想象的游戏当时可是让大家玩儿的乐此不疲,结果这块高大上的按钮直接被按脱落了……& & & 时间飞逝、岁月如梭,手表这个东西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东,就算现在可以用手机看时间,但绝对没有“抬手腕”方便快捷,而且,“女人看包、男人看表”,手表现在更多的是一种时尚装饰品和奢侈品,是装点穿着、彰显身份的一种象征。&& & & “可穿戴智能设备”这个概念应该是从2、3年以前出现的,虽然概念很好,但我觉得发展速度和整体的水平还是比较有限的,毕竟在这个大家都“被电子智能产品绑架”的时代,如何能做出让大家能接受的又一种新兴的电子智能设备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 & 我曾经试用过朋友的谷歌眼镜,除了略微体验到一些《七龙珠》弗雷萨军团头戴探测仪的炫酷感觉外,它的外形、重量、使用便捷度和电池续航基本上都是我不太会接受的;我也有一个Fitbit智能手环,头一个月我还会好好的用它制定健康计划,每天睡觉之前会轻敲它进入睡眠模式,但热情不知不觉得就降低了,也许是因为我的睡眠质量还可以,不需要用它来帮助我进行检测,当然它也不会为我的睡眠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善,因此Fitbit现在已经沦为了一个单纯的计步器。& & & 在目前所有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中,个人感觉手表其实是可接受度最高的了,因为就算不用任何智能设备,我每天也都会戴手表。在拿到InWatch Z智能手表的时候,我的心情还是有些激动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今天的主角吧!包装配件拆解篇& & & 打开快递后,看到一个方方正正的纯黑色纸质硬盒,这就是InWatch Z的包装,正面印着“InWatch”的字样。这种包装简单环保逼格高,是现在绝大部分数码产品生产商所采用的包装方式。& & & 侧面贴着“极客大本营”的标识和条形码,嗯,我暂时还不能把它据为己有。& & & 魔方再转向另一面,产品的各种官方标识出现了,“GSM数字移动电话机”的名字可还行……应该是XX部还没有专门给“能打电话的智能手表”单独分类吧,哈哈……当然,看到这个名字以后,大家都应该了解:InWatch Z是可以打电话的。& & & 接着转到另一个侧面,单独一个“Z”字代表了这款智能手表的型号,略显孤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西班牙英雄佐罗每次行侠仗义后留下的那个标志……& & & 继续转到最后一个侧面,InWatch的官方网址,在这里你可以浏览映趣公司所有产品的信息,并且也可以预定产品。& & & 以下是InWatch官网首页的样子,& & & 好,盒子侧面没得转了,我们转到最下面看看——果不其然神马都没有。& & & 外包装中规中矩,没有太多惊喜但基本的信息都传达到了。我们来打开看看里面的东东吧。& & & 拔出盖子,直接映入眼帘的就是InWatch Z,设计师让表盘的部分完全正对着打开它的朋友们,并且用黑色纸质托盘遮盖住了底下的部分,显得非常清晰直观,就好像有块表静静的躺在那里向你打招呼一样——别想静静,接着往下看……& & & 以下是包装+表盘的特写大图,我们可以看到这块纸质托盘并不只是为了遮盖表盘以外的部分,在这上面还写了很多小字在为你阐述InWatch这款手表的各种看家特性:骨传导、500万像素摄像头、蓝宝石TP(是什么……)、陶瓷背板、TPSIV表带(又是什么……)等等。& & & 轻轻的拿出InWatch Z本体和纸质托盘,看到了以下的部分,其实不用多想也知道是什么……& & & 最左边的是夹式充电底座,中间什么都没有,之前是容纳表带用的,最右边的塑料袋里是一根USB充电连接线。& & & 内容很简单,貌似少了些什么?木有充电电源接头……虽说在这个智能产品满天飞的时代,一个电源接头随便从谁家里都能找到,但作为一款“GSM数字移动电话机”……万一有哪位朋友把它当成自己的第一款智能产品购买,那一定要记得去买个质量好的充电电源接头哦。& & & 比起没有充电电源接头,下面的槽点是我比较在意的:作为一款售价1799元的智能手表,难道制作一个和外包装相同的纸质零配件放置格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吗?这个薄薄的塑料放置格让我直接想到了某师傅3+2饼干,仔细看了看材质,也许比饼干用的还要差……&&&& & & 反正我对这个塑料的配件放置格是完全没有好感,难道说我拿到的是工程样机?好吧,大家和我一起用“瑕不掩瑜”来宽慰一下,继续继续……& & & 拿出配件格以后,包装盒最下面还放着几样东西,最先看到的就是《用户指南》。& & & 为了不耽误时间,我把包装盒里剩下的东东全都倒了出来然后重新码放好,来了个配件周边全家福,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序:《产品保修凭证》、《用户指南》、《购物明细单》、取卡针、充电底座、USB充电连接线。& & & 重新排布一下,来一张全家福~~~& & & 所有的配件都是中规中矩,取卡针的造型虽然和iPhone的一模一样,但材质和做工的确还有一段距离,不过没关系,反正取卡针又不是会经常使用的东东。InWatch本体详细预览& & & 下面我们把焦点汇聚到真正的主角——InWatch Z上。还是引用一下上面出现过的图,这张正面图是我拍的比较满意的。我拿到的是全黑款的InWatch Z,我本人非常喜欢纯黑的配色,简单神秘典雅低调。屏幕是正方形的,蓝宝石TP材质,最下面那个圆圈任何人看了都知道它是HOME键对吧?其实不然,但在这里不给大家详细解读,还是先从外观设计入手。&& & & 看一看手表右侧,表身中间的是电源键,可以唤醒/关闭屏幕或者开关机,我们也能看到电源上面有个小孔,个人推测这里肯定是话筒(这里不是Sim卡针孔,不要把卡针插进去,因为你插不进去……)。&& & & 转到左侧,看到了Sim卡放置处,最下面有个针孔,这里才是插卡针的地方哦!整个表身拥有非常精致的金属拉丝工艺,色泽纯正手感细腻,做工非常精致。&& & & 好,我们把表盘朝下(这里请极客大本营的老大们放心,小人为了进行评测,专门花59大元在淘宝上购买了Cherry超大纯黑细面鼠标垫,因此表盘屏幕绝不会被划伤……),在表带搭扣这里有个黑色的橡胶材质方块,在此先不剧透,继续看外观。&& & & 轻轻向表身的方向推表扣,然后再往上一抬,就能打开搭扣,很好打开,不要用蛮力。&& & & 搭扣也是全金属材质,打磨的非常细致。&&& & & &一块黑色的亮面金属铭牌扣在表身的背面,上面印着InWatch的LOGO,底下的小字看不清楚,我们稍稍调整一下拍摄的位置……&& & & 避开灯光反射,我们能清楚的看到最下面的三行小字:型号、产地和产品编码,金属刻字精细规整,给人一种非常高级的赶脚。&& & & 四颗十字螺丝,螺丝孔周围没有任何划痕,可以看出我们的InWatch Z在做工方面真的毫不含糊。&& & & 在表带与表身上部连接的地方安装着摄像头,500万像素,应该是目前同类产品中数值最高的了。&& & & 摄像头正下方是充电连接端口,刚刚其实也看到了。这个端口需要连接刚刚的充电座使用,大家看端口右边的橡胶表带上有个凹槽,只要用充电座上的凸起对准这个凹槽,就能准确的将充电座卡住。&& & & 以下带来一些充电座与手表连接的清晰图:& & & 按侧面的这个钮,就能把充电座卡扣打开。&& & & 看到凸起的长条和充电端口了吧&& & & 很轻松的夹上就好。&& & & 嗯,夹上充电座以后,美观度并没有下降,但肯定是无法正常佩戴了。&& & & 现在告诉大家如何调整表带,方法也是非常简单的:折叠的表带搭扣是一体化的,在连接表带的部分可以将卡扣卡进不同的孔中,从而调节表带的长度。&&& & & 调整好表带位置以后,佩戴起来……&&&&& & & 哈哈,是不是很有高大上的感觉?InWatch的表带共有8个孔可供长度调节,适应范围应该是非常大的,另外表带内侧采用了类肤材质,佩戴起来非常非常的舒适。表带外侧使用了斜向细纹的设计,提升了美观程度,但比较容易沾染灰尘。To be continue...& & & 初体验到这里应该就差不多了,除了那个塑料的配件放置格子以外,我对InWatch Z的整体做工还是非常满意的,一个国产厂商能将制造工艺发挥到这个程度,可以说是令人惊喜和欣慰的!& & & 下面放几张系统界面图片,在此就先不赘述了,期待不久后我为大家带来的深度使用和视频评测吧!&&&2014上半年超火的【InWatch Z 智能手表】深度”纠结“试用的评测
深度“纠结”试用的评测前言& & & 作为一个国产品牌,InWatch Z智能手表的做工完全超越了我的预期,并且还不是一星半点,在欣喜的同时,我突然想起了一句网络上常说的名言“没有应用就是死……”,不用担心,InWatch Z使用的是各种App已经丰富到“漫天飞舞”程度的Android系统。我本人也在使用Android的手机和平板电脑,现在我只要花30分钟就能把一个全新的Android手机或平板完全变成“完全属于我自己”的设备——不过不要忘了,InWatch Z是一款智能&手表&,我们不能用看待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眼光来同样看待它。& & &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InWatch Z作为“可以打电话的智能手表”时究竟有什么样的表现,由于InWatch Z还无法进行屏幕截图,所以只能继续秀一下我的渣拍照技术了……开机& & & 在InWatch Z关闭状态下长按开机键大约3秒后,InWatch Z就会开启,欢迎界面自然是InWatch的LOGO。开机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大约20秒左右就会直接跳到表盘界面,另外上边的通知栏会显示各种信息比如“未找到sim卡”、“XXX有更新”等等。& & & 当然,如果你是个唯美强迫症患者,也可以在设置中将表盘界面中的信息提示关闭哦!方法是“设置-个人-锁定屏幕信息提示”然后取消打钩。表盘界面& & & 我们由简入繁,“手表”的最基本功能就是“看时间”。开机后直接显示的就是表盘界面,另外在InWatch Z的屏幕进入休眠状态时按动侧面的开关键,就可以立即点亮屏幕并通过虚拟表盘了解当前的时间——在刚拿到它的时候,预置虚拟表盘不是我喜欢的风格,而且貌似没有更改的选项,但后来我还是找到了替换手表界面的选项,在“设置-个人-屏幕锁定”(貌似不那么好理解……)或直接点击“壁纸表盘”图标,其中有各种手表的界面供我们选择。& & & 预置的虚拟表盘中“模拟时钟指针”的占大多数,像我这种每天都会戴表的人自然是更习惯模拟时钟指针显示的。虚拟表盘的设计基本上都还不错,最起码我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 & & 不过在挑选虚拟表盘的时候还有一些小插曲,就是有段时间表盘的显示变小了,无法全屏幕显示,显示的效果就是中间有块表盘,而表盘周围套着一个单色的“方框”……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几小时,我关机再开了几次也没有用,但不知道何时它又自己恢复了过来,并且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也许和升级有关。& & & 有些吹毛求疵的说,“看表”这个功能让我唯一不爽的就是开关键在侧面,需要动用2个手指才能比较顺利的点亮屏幕(拇指按开关键,食指需要顶住手表的另一边),如果这个键设计在手表的正面下方就好了(类似于CASIO G-SHOCK手表背光键的设计),或者说有“抬手即点亮屏幕”的功能就好了……说完这些以后,我真的是觉得自己有些吹毛求疵,嘿嘿……& & & 每次点亮屏幕大约是5秒钟,这样看时间是足够了。但如果这时你将手指持续按在屏幕上面,就会有很多的光点在你点击的位置出现并“围绕”着你的手指,同时在屏幕边缘的“上、下、左、右”4个位置分别会出现“相机、快捷图标、信息和应用程序桌面”4个图标,划动手指覆盖到相应的图标上面即可开启相应的应用,当然刚刚的光点也会跟随你的划动来提示你目前滑到的位置,而且这种划动开启是有很大的容错率的,基本上你只要划动到应用图标的“那个方向”就可以顺利开启,另外在开启应用时,手表也会振动一下作为提示——这些人性化的设置实际的使用感受很不错,毕竟InWatch Z的屏幕只有1.63吋。现在我可以不用盯着表盘就知道自己开启了什么功能,连1秒钟都用不了。& & & 相机先不说,信息不用说,这个“快捷图标”其实就是一张可以迅速点开的图片,默认放的是一张二维码,扫描以后是“映趣之家”的官方微信服务号,你可以用任何图像替换这张二维码,比如你的女朋友、妻子、孩子或者家人的照片等等,我觉得这是个虽然没什么大用但挺有爱的设计。程序桌面& & & 桌面的第一页分为3个部分:最上面占了2个格子的是数字时钟及日期,下面左边是计步器,右边是相机,显示的中文字都足够大,看得非常清楚。这三个应用中我觉得相机没有太大的必要,毕竟在表盘的快捷方式界面可以进入相机界面,当然你可以长按相机图标然后向上划动到“删除”位置将它去掉,然后随意用其他的应用替换掉,比如我就用“全部应用”替换了相机,放置、移动、删除桌面快捷方式的方法与其他的Android设备完全一样。& & & 往右划动桌面还有3个屏,等于一共有4屏,每屏最多可容纳4个不同的应用,除去“全部应用”以外(它只能移动所在位置,不可以从主屏上删除),你可以将喜爱的15个应用放在桌面上——听起来少得可怜,但还是要记住它的屏幕尺寸,划动的次数太多会影响效率,而精打细算的话拨号、信息、微信、微博、计步器、日历、音乐、便签、设置……”其实真正常用的有15个位置真的足够了。& & & 在桌面第一屏的状态下往左划动,就能显示最近的日程安排,并且还可以添加新的安排,非常方便。& & & 在屏幕开启状态下从最上下划,就能开启下拉菜单。下拉菜单在平日最常用的功能之一就是“看剩余电量”,有百分比的显示,然后可以看到目前的网络状态、无线网络连接情况、时间和日期,另外还有6个快捷开关:“Wifi、蓝牙、数据连接、亮度和勿扰模式”,这些应该都无需解释了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应用的各种通知”是不会在下拉菜单中显示的,也许是考虑到屏幕尺寸的问题。如果想看通知的话,可以到程序桌面中点击专门的“通知”来查看。& & & 从屏幕最下向上划动,也可以开启一个令人欣慰的上拉菜单,这个菜单可是InWatch Z的核心控制区,从上到下分别是“音乐控制、系统音量、通话音量、闹钟音量”,而最最下面并排有3个按键,从左到右就是“菜单、正在使用的应用列表、Home”,这3个虚拟按键其实就是Android系统的核心控制键,你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通过上拉菜单来使用它们。& & & 没有看到返回键?在这里要把前面卖的关子拿出来解释一下:InWatch Z屏幕下方中间的“圆圈键”其实不是“Home键”,而更多时候担任着“返回键”的作用,另外你在任何时刻长按它的时候,会自动开启“语音应用”,这个后面会为大家再详细解读。& & & InWatch Z中预置的应用和其他Android设备并无很大的差别,都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InWatch Z没有内置自身的应用市场,因此在开始使用它时,我们要打开浏览器下载一个Android市场类的应用来安装我们需要的应用程序。InWatch Z中没有对“未知来源”的限制,我们直接下载安装就可以。手机设置& & & 为何要详细说手机设置呢?因为对于一款你从未接触过的Android智能手表,一开始进行设置实在是太重要了。& & & 我们点击桌面上的“设置”,会出现5个选项,从左到右的顺序是“无线网络、个人、账户、设备、系统”。& & & 我们首先进入“无线网络”,毕竟想安装应用要打开wifi嘛……这里的界面与一般的Android手机没有区别,WLAN、蓝牙、飞行模式和移动网络,这里就不给大家详细说明了。& & & 来到“个人”,这里主要是对手表进行一些使用习惯的设置,比如之前提到过的“锁定屏幕通知”,另外还有“亮度、壁纸、休眠、字体大小、屏幕锁定、声音和振动”,屏幕锁定之前也提过了,是改变手表表盘的选项。要注意“亮度”是没有“自动调节”这个选项的。& & & 壁纸的概念没有变,就是桌面壁纸,InWatch Z提供了预置的壁纸、动态壁纸,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像来做壁纸——在改变了壁纸以后你就会发现,屏幕上的每一个应用图标的方形边框都是半透明的,你可以透过它们看到自己选择的壁纸。现在我用的就是一套气泡效果的动态壁纸,在划动屏幕时气泡会跟着改变自身的状态,很有意思。& & & 毕竟InWatch Z只有1.63&的屏幕,调整字体大小还是挺关键的,不过当你把字体调大的时候,菜单中有些过长的文字有可能会显示不完全,因此看起来还是挺不方便的。不知道这是不是系统优化的问题,反正希望以后能够通过固件升级来解决。& & & 声音和振动基本上就是我们知道的那些,但这里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声音和震动的设置无法永久保存。当你关闭电源、再打开以后,声音和振动设置就又会转回到默认的状态,比如我不喜欢按键音和按键振动,我就需要在每次开机以后重新把它们一个一个关闭,这着实不太方便。但是大家都知道Android手机是可以保存这些设置的,而且其他的设置并没有出现过这种无法保存的问题,不知这是不是一个BUG。&& & & 进入“账户”以后,你可以添加公司、电子邮件或其他应用的账户进去,然后实现数据的各种同步。&& & & “设备”图标下只有“存储”这一个选项,你可以看到目前手机内存的状态,并且可以进行格式化操作。& & & “系统”里面也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如果你想进入“开发者选项”,就要到“关于腕表”的选项中找到“版本号”,然后一直点击它,直到看到提示,就可以开启“开发者选项”。& & & 在“系统”中唯一一个比较新鲜的是“兼容模式”选项,这个选项对于使用InWatch Z的用户太重要了。并不是所有的Android应用都可以自动适应InWatch Z的屏幕与分辨率,通过“兼容模式”我们就可以把那些看起来不太舒服的应用调整到适应手表屏幕显示的状态,做起来也很简单,一一勾选其中显示的已经安装的应用就可以了。安装应用& & & 打开自带的浏览器,下载一个百度手机助手……如此简单的步骤我却花了比平时多1倍的时间来完成,为何会有这种情况?& & & 首先是不太习惯InWatch Z默认自带的“激通输入法”(但实际上我后来发现它有可能是最好的了……),它提供了九宫格键盘,有个专门的“切换”按键来供你选择“英文、数字、中文”,因为屏幕太小,显得我的手指实在是太粗了,所以我必须小心翼翼的按动每一个键,但当我按到“8”这个屏幕最下方中间的按键时,有好几次误碰到了屏幕下方的返回键,然后输入法就消失了,我不得不重新点击文字输入框继续输入,而有几次我还无意间打开了上拉菜单……总之输入的时候需要非常小心才可以。& & & 我试了试激通输入法中的语音输入,令人惊喜的是它的识别率相当高,我说出“百度手机助手机助手”后点击“说完了”,文字瞬间就显示在了屏幕上!太棒了,这样就可以避免“大手指头带来的误操作”了。不过如果要输入英文的时候怎么办呢?很遗憾,激通输入法的语音识别只针对中文,不管我用多标准的英语发音,识别出来的基本上都是中文,就算是念“ABCD……”也不行——不过没关系,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着手表说中文这件事本身就已经有些引人注目了,谁会对着它念叨英语呢,哈哈。总之有了让我能够轻松输入中文的方法,已经足够开心了。&& & & 另外一个耽误时间的地方可就没办法找到其他的途径解决了。大家都知道Android系统在安装应用之前,会为你显示该应用有可能会调用的各种程序、有可能的隐患、有可能产生的费用等等……好吧,应该没有任何人会一条一条仔细的阅读它们,但是在使用手机时轻松点击一两下就能跳过的步骤,在InWatch Z上我需要点击5至10次甚至更多次……为何?屏幕太小呗……你点击一次“下一步”,这些提示有可能只滚动了一条,而如果这个程序需要调用或提示的东西太多,你就需要一直点一直点一直点直到点到“安装”按键出现——这频繁的点击一开始真的让我有些抓狂,但却真的没办法……还好“下一步”和返回键有一定距离。&&&&一开始我说过“我们不能用看待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眼光来同样看待它”,这时就应该能体会到一些了吧……没关系,毕竟它是块Android系统的手表嘛。Android应用的使用体验& & & 安装好手机助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它来下载各种软件了,在这里我们分别为大家测试一下微信、微博、QQ输入法、QQ、Runkeeper、百度地图、计步器。& & & 先说一下百度手机助手吧,使用起来和一般的手机上没有太大区别,我们可以随意寻找应用下载安装,但是在“管理”选项上,你根本无法看清这里都有什么东西,不管开不开启“兼容模式”都无法看到。&& & & 微信的显示在打开“兼容模式”后还是比较正常的,不过欢迎页面还是有一块显示不出来。& & & 这几个应用里,微博是看起来最舒服的,浏览各种选项都没什么压力。& & & QQ输入法可以说是完全无法使用,还是因为屏幕尺寸的原因,我觉得我需要一个绣花针触控笔才能准确的输入每一个字。& & & QQ的显示在打开“兼容模式”后也没有问题。& & & Runkeeper是一款跑步锻炼的辅助软件,由于InWatch Z带有GPS,因此使用Runkeeper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过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在打开Runkeeper以后,无法用圆圈返回键退出程序,只能使用上拉菜单、调出最近使用的程序然后再关闭它——其实还有几个应用也出现过这种问题,应该就是兼容性问题。& & & 百度地图也需要打开“兼容模式”,打开以后显示没有问题,搜星也很快~!& & & 计步器是InWatch Z中自带的,非常简单就可以开始使用,但有个问题就是想要退出的时候必须“停止运动”,可如果我想开着计步器再干点别的怎么办?很简单,上拉菜单Home键搞定。&&&&& & & 以上这些应用都可以打开,并且在开启兼容模式后,显示起来都没有很大的问题——但除了计步器以外,我觉得没有谁能够真正的做到“完全正常的使用”,毕竟InWatch Z的屏幕尺寸的局限性是无法回避的,另外就是输入法的问题,在使用微信、QQ时,你恐怕根本无法跟上对方的节奏,如果在群里就更不用说了……& & & 嗯?说到输入法,让我想起了一个方法:外接蓝牙键盘。正好我在前段时间为自己平板电脑配备了一个罗技的Android 3.0蓝牙键盘,非常好用,它是否能连接InWatch Z来使用呢?& & & 答案是没有问题,哈哈!通过外接键盘以后,输入速度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但是回过头来想想,有谁会真的专门“为智能手表配备一个蓝牙键盘”并真的随身携带它呢……?姑且就算我们做的一次意义不大的尝试吧。语音应用& & & 不得不说InWatch Z在用户操作这方面还是动了很多脑子,这个“语音应用”真的非常实用。在平时你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将它开启:进入菜单选择到“语音应用”图标并点击,或者在屏幕点亮的情况下长按圆圈返回键。& & & 开启语音应用以后,会有一段提示告诉你基本的操作方法,比如“给XXX打电话”、“打开XXX应用”等等,点击一下话筒图标就可以开始说话了。&& & & 实际测试中,语音应用的识别率和激通输入法一样准确,用惯了以后可以说是相当的舒服和顺手。但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 & 首先,在开机后第一次通过长按圆圈返回键来开启语音应用时非常容易失败,这倒不是很大的问题,毕竟我们可以通过应用图标来开启。而另外一个就有些蛋疼了:在使用语音应用后,InWatch Z会用一个非常甜美的女声(我听着很像是林志玲的赶脚……)来提示你,比如“正在为您打开微博”、“正在为您打开XXX”等等……可是这段提示时常会出现“延迟播报”的情况……!比如有一次我通过语音打开了微信,语音提示居然在将近10秒以后才出现,要知道当时InWatch Z已经处于了休眠状态,可是吓了我一小跳……音乐、外放&& & & InWatch Z中的音乐应用和其他的Android手机没有什么不同,神奇的在于我之前卖的另外一个关子——还记得手表搭扣后面的那块黑色的橡胶方块吗?它居然是一个共振发声器!InWatch Z本身的外放声音并不大,但如果你在外放的同时将这块黑色橡胶紧贴在硬质表面上,声音一下就会增大2倍不止,而且由于硬质材料本身能够提供的共振,音质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这真的是个很有意思也很人性化的设计。&& & & 但有两点一定要注意:一是共振发声器必须完全贴在桌面上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但如果你将手表独立放置,它无论如何都不会自己立在那里的,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你戴着手表,然后手自然平放在桌面上,那样共振发声器就能贴在桌面上了。& & & 另外,不要用太大力将共振发声器按在桌子上,那样有可能会对硬件有一定的损害……& & & 音乐播放界面中,进度条不是直线而是圆圈的,看起来也十分有趣。拍照功能& & & InWatch Z本身搭载500万像素摄像头,相当强悍!实际使用起来也非常不错,支持点控对焦,除了在暗光的情况下快门速度偏慢以外,没有什么其他的问题,绝对可以成为偷拍神器……实际的照片效果大家可以看以下的样张,光量充足的情况下成像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不要用它和智能手机、卡片机来比较,毕竟是智能手表嘛~~&&&&&&& & & 唯一的遗憾就是我觉得摄像头的角度实在有些太偏上了,因此你需要将胳膊转动到很大的角度才能为相机找到正常合适的拍摄角度,而那个时候,你的脑袋也要跟随着胳膊的转动一起来调整角度,否则会看不太清楚屏幕。信息和通话& & & 为何我到现在才谈到这个内容?因为我人品爆发了。& & & 在拿到InWatch Z以后,我使用了3张手机卡(1张移动、2张联通)都没有被InWatch Z识别出来(这个东东也太傲娇了吧……=_=),导致我无法测试通话质量和信息。不知道其他人是否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所以我只能把这个情况归结为“人品爆发”。& & & 虽然没能实现“用手表打电话”,但是“用手表测试通话质量”并非不能实现,只要连接蓝牙耳机就可以了,相信平时使用时很多人也都会连接蓝牙耳机的。& & & 这里我使用的是JABRA在2013年最新推出的Stone 3(炫石3代)单声道蓝牙耳机,在这里要说一下,我极力向大家推荐这个售价大约在700元上下的蓝牙耳机,它只有3个缺点:续航短(连续通话时间只有2小时)、耳机里时常有轻微的“嘶嘶”电流声、只能用右耳佩戴,但除了这3个缺点以外,我认为它是目前最完美的蓝牙耳机,佩戴极为舒适,通话质量相当好,至少和我另外一个Jawbone ear5不相上下。&& & & 我通过此蓝牙耳机聆听了InWatch Z中自带的一些歌曲(不知是不是工作人员加进去的),另外还听了一些微信的语音信息,非常清晰,和我的手机没什么区别,因此可以想象到InWatch Z在连接手机卡后的通话质量也是很不错的。& & & 遗憾的是无法测试InWatch Z“骨传导”技术在通话时的效果了。& & & 尽管不能测试通话效果,一些和通话相关的项目还是可以向大家介绍的,比如来电和信息铃声。InWatch Z貌似是直接将三星手机产品的铃声直接照搬了过来,真的是没有任何区别~~这也许并不算什么问题,但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一些小小的失望,毕竟做一套原创的、带有InWatch Z特色的铃声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 & 另外,InWatch Z还可以作为其他Android设备的辅助设备。& & & 首先要下载一个InClub应用,在官网上就可以下载。& & & 保证手机和InWatch Z都打开蓝牙,点击“连接我的InWatch Z”& & & 由于我之前已经连接过一次,所以这次很快就连接上了。如果是第一次连接,花费的时间会稍长一些。& & & 然后通过你得百度账号登陆一下,我们就可以进行各种提醒的设置。&& & & 来电提醒界面:& & & 不知是什么原因,在InWatch Z的电量少于15%时,与其他设备配对的成功几率就会大大降低。电脑连接& & & InWatch Z的充电座目前还不能实现插上USB线与电脑连接,不过在这个“无线”时代,我们自然可以通过豌豆荚、360等软件与InWatch Z进行无线连接,然后导入或导出数据、文件、照片、音乐等等。最后,说说电池续航& & & 由于我没有成功的进行通话测试,因此我觉得InWatch Z在使用“手表、应用程序和来电提醒”时的电池续航能力还不错,坚持一整天(大约12小时)完全没有问题。& & & GSM网络也是比较耗电的,因此我觉得保险起见还是一天一充比较好。明天就要把InWatch Z寄回去了,还真是有些不舍。如果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希望能得到一台可以识别sim卡的InWatch Z,嘿嘿。上面这个可是正统的“ROCK”手势,和“I love you”的本质区别在于不伸出大拇指~~~!
下次自动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器z watch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