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研究中,因研究人员对某一结果三偏心蝶阀而导致的结论错误的现象叫什么?

(2012o泉州模拟)在初三化学实验复习课上,老师提供了三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外两瓶没有贴标签,分别是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复习内容一:鉴别两瓶没有贴标签无色溶液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分别取样于试管a、b两支试管中,再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1)观察有1支试管中有____产生,证明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2)写出试管a或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写一个即可).实验结束后,老师要求同学们把鉴别后所得的溶液倒入盛回收液的A烧杯或B烧杯中.复习内容二:探究回收液中,影响溶液酸碱性的溶质成分(3)小明同学取少量A烧杯的回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从而证明A烧杯的回收液呈____性.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A烧杯的回收液中必含有的溶质是____.(4)小影同学用玻璃棒蘸取B烧杯中的回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9,证明B烧杯中的回收液呈____性.根据实验结果,小影猜想B烧杯回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①氢氧化钠;②碳酸钠;③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可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如下反应:Na2CO3+CaCl2=2NaCl+CaCO3↓【查阅资料】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取少量B烧杯中的回收液于试管中,滴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5)综合上述实验Ⅰ、Ⅱ的结果:你认为小影同学的猜想____是正确的.【能力提升】(6)老师把A、B两烧杯中的回收液混合在一起,并测得混合液的pH=4,要求同学们选择下列其中一种试剂,通过加入过量的该试剂,以调节废液的pH=7,你认为他们应选择____(填标号).A.Ca(OH)2 B.CaOC.CaCO3D.H2SO4.-乐乐题库
& 盐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 “(2012o泉州模拟)在初三化学实验复习...”习题详情
19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0.9%
(2012o泉州模拟)在初三化学实验复习课上,老师提供了三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外两瓶没有贴标签,分别是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复习内容一:鉴别两瓶没有贴标签无色溶液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分别取样于试管a、b两支试管中,再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1)观察有1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证明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2)写出试管a或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写一个即可).实验结束后,老师要求同学们把鉴别后所得的溶液倒入盛回收液的A烧杯或B烧杯中.复习内容二:探究回收液中,影响溶液酸碱性的溶质成分(3)小明同学取少量A烧杯的回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从而证明A烧杯的回收液呈酸&性.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A烧杯的回收液中必含有的溶质是HCl、NaCl&.(4)小影同学用玻璃棒蘸取B烧杯中的回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9,证明B烧杯中的回收液呈碱&性.根据实验结果,小影猜想B烧杯回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①氢氧化钠;②碳酸钠;③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可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如下反应:Na2CO3+CaCl2=2NaCl+CaCO3↓【查阅资料】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取少量B烧杯中的回收液于试管中,滴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烧杯中的回收液中含有碳酸钠&&Ⅱ.①另取少量B烧杯中的回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CaCl2&溶液.②过滤,往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①产生白色沉淀.②酚酞变红色(或无变化)&&B烧杯中的回收液中有氢氧化钠(或没有氢氧化钠)&&(5)综合上述实验Ⅰ、Ⅱ的结果:你认为小影同学的猜想③(或②)&是正确的.【能力提升】(6)老师把A、B两烧杯中的回收液混合在一起,并测得混合液的pH=4,要求同学们选择下列其中一种试剂,通过加入过量的该试剂,以调节废液的pH=7,你认为他们应选择C&(填标号).A.Ca(OH)2 B.CaO&&&&&&&&&&&C.CaCO3&&&&&&&&&&D.H2SO4.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12-泉州模拟
分析与解答
习题“(2012o泉州模拟)在初三化学实验复习课上,老师提供了三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外两瓶没有贴标签,分别是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复习内容一:鉴别两瓶没有贴标签无色溶液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分别取样于...”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有气泡冒出;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从而证明A烧杯的回收液呈酸性,因此溶液中有盐酸,还有新生成的氯化钠.测得pH=9,证明B烧杯中的回收液呈碱性;取少量B烧杯中的回收液于试管中,滴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产生白色沉淀,烧杯中的回收液中含有碳酸钠;另取少量B烧杯中的回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CaCl2溶液,过滤,往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变红色(或无变化),有氢氧化钠(或没有氢氧化钠),因此小影同学的猜想③(或②)是正确的.pH=4溶液呈酸性,应该选用碳酸钙以调节废液的pH=7,因为氢氧化钙和生石灰过量会大于7.
解:(1)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有气泡冒出故答案为:气泡(2)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3)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从而证明A烧杯的回收液呈酸性,因此溶液中有盐酸,还有新生成的氯化钠;故答案为:酸;HCl、NaCl(4)测得pH=9,证明B烧杯中的回收液呈碱性;故答案为:碱(5)取少量B烧杯中的回收液于试管中,滴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产生白色沉淀,烧杯中的回收液中含有碳酸钠;另取少量B烧杯中的回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CaCl2溶液,过滤,往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变红色(或无变化),有氢氧化钠(或没有氢氧化钠),因此小影同学的猜想③(或②)是正确的.故答案为:Ⅰ.碳酸钠;①CaCl2;②酚酞试液;酚酞变红色(或无变化);有氢氧化钠(或没有氢氧化钠);③(或②)(6)pH=4溶液呈酸性,应该选用碳酸钙以调节废液的pH=7,因为氢氧化钙和生石灰过量会大于7.故答案为:C
本考点考查的是酸碱盐的性质和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盐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掌握好酸碱盐的性质,并理解应用,中和反应的应用也就会迎刃而解.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2012o泉州模拟)在初三化学实验复习课上,老师提供了三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外两瓶没有贴标签,分别是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复习内容一:鉴别两瓶没有贴标签无色溶液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2012o泉州模拟)在初三化学实验复习课上,老师提供了三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外两瓶没有贴标签,分别是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复习内容一:鉴别两瓶没有贴标签无色溶液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分别取样于...”主要考察你对“盐的化学性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盐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知识点的认识】盐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几点:1.某些盐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该金属一定要比盐中的金属活泼才可以把它给置换出来);例如,CuSO4+Fe=FeSO4+Cu、3CuSO4+2Al=Al2(SO4)3+3Cu、2AgNO3+Cu=Cu(NO3)2+2Ag.2.某些盐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例如,BaCl2+H2SO4=BaSO4↓+2HCl、AgNO3+HCl=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HNO3.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例如,CaCO3+2HCl=CaCl2+CO2↑+H2O、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3.某些盐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例如,Na2CO3+Ca(OH)2=CaCO3↓+2NaOH、CuSO4+2NaOH=Na2SO4+Cu(OH)2↓(蓝色沉淀)、FeCl3+3NaOH=3NaCl+Fe(OH)3↓(红褐色沉淀).4.盐能与盐发生反应生成两种新盐;例如,NaCl+AgNO3=AgCl↓+NaNO3、CuSO4+BaCl2=BaSO4↓+CuCl2.5.某些盐受热分解;例如,2KClO3MnO2?△2KCl+3O2↑、2KMnO4△? K2MnO4+MnO2+O2↑、CaCO3高温?CaO+CO2↑、2NaHCO3△?Na2CO3+CO2↑+H2O.【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盐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酸(或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检验、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用盐的用途、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盐的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盐的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考查,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由于不同盐的溶液里,含有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不尽相同,所以盐没有必然的相似化学性质.但是,组成中具有相同成分的少部分盐,也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2.某些盐和某些金属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判断(切记:“前置后,盐可溶,钾、钙、钠不能够”);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或特点)来进行.3.某些盐和酸(或碱、盐)的反应与否,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或实质、特点)来进行.4.某些盐的分解,可以联系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反应原理,来理解和识记相关的化学反应即可.5.根据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
与“(2012o泉州模拟)在初三化学实验复习课上,老师提供了三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外两瓶没有贴标签,分别是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复习内容一:鉴别两瓶没有贴标签无色溶液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分别取样于...”相似的题目:
BaCl2对人体有毒,不慎误服BaCl2后,可服用的解毒剂是(  )CuSO4Na2CO3AgNO3MgSO4
下列物质中与某些酸、碱、盐都能起反应的是&&&&A.碳酸钙B.碳酸钠C.稀硫酸D.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活动中,小明进行如下实验:(1)打开两瓶溶质质量分数均为l&0%的盐酸和硫酸,观察到其中一个试剂瓶瓶口有白雾现象,该试剂瓶盛装的试剂是&&&&;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白雾,将观察到&&&&.(2)小明设计了图1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验证CO2能否与水反应,并认为:如果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CO2能与水反应并生成酸性物质.①写出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老师指出:虽然CO2不是酸性物质,但也不能根据石蕊试液变红的现象说明CO2能与水反应并生成酸性物质.为什么?答:&&&&.③根据老师的提示,小明对实验作如下两种改进:方案甲:仍用原装置,但用硫酸替代盐酸进行实验.方案乙:对装置作如图2所示的改进.上述两种改进方案中,可行的是方案&&&&&(填“甲”或“乙”),另一种改进方案不可行的原因是&&&&.
“(2012o泉州模拟)在初三化学实验复习...”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下列四个坐标示意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情况,其中肯定错误的是(  )
2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3某同学欲测定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分别取a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合理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
2(2003o宿迁)某学生在报刊上看到:孔雀石(主要成份为Cu2(OH)2CO3,假设其它成份不参加反应)在熊熊燃烧的木碳上灼烧后,灰烬中有红色固体生成.他想在实验室利用右图装置来验证此现象,将少量孔雀石和木碳粉放入试管,然后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试管内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最少写两个)&&&&;&&&&.②实验结束取出导气管后,空气往往会进入试管使红色物质又被氧化.为防止空气进入,对此装置可以改进的措施为&&&&③请你猜想一下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的有害气体是&&&&,为防止它污染环境一般用&&&&方法进行处理.
3现有一块北方盐湖结晶析出的白色晶体,可能有Na2CO3、Na2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证明其成份,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为(  )①加水溶解&&②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③加入足量硝酸&&④加入硝酸银溶液.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2012o泉州模拟)在初三化学实验复习课上,老师提供了三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外两瓶没有贴标签,分别是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复习内容一:鉴别两瓶没有贴标签无色溶液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分别取样于试管a、b两支试管中,再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1)观察有1支试管中有____产生,证明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2)写出试管a或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写一个即可).实验结束后,老师要求同学们把鉴别后所得的溶液倒入盛回收液的A烧杯或B烧杯中.复习内容二:探究回收液中,影响溶液酸碱性的溶质成分(3)小明同学取少量A烧杯的回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从而证明A烧杯的回收液呈____性.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A烧杯的回收液中必含有的溶质是____.(4)小影同学用玻璃棒蘸取B烧杯中的回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9,证明B烧杯中的回收液呈____性.根据实验结果,小影猜想B烧杯回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①氢氧化钠;②碳酸钠;③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可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如下反应:Na2CO3+CaCl2=2NaCl+CaCO3↓【查阅资料】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取少量B烧杯中的回收液于试管中,滴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5)综合上述实验Ⅰ、Ⅱ的结果:你认为小影同学的猜想____是正确的.【能力提升】(6)老师把A、B两烧杯中的回收液混合在一起,并测得混合液的pH=4,要求同学们选择下列其中一种试剂,通过加入过量的该试剂,以调节废液的pH=7,你认为他们应选择____(填标号).A.Ca(OH)2 B.CaOC.CaCO3D.H2SO4.”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2012o泉州模拟)在初三化学实验复习课上,老师提供了三瓶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稀盐酸,另外两瓶没有贴标签,分别是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复习内容一:鉴别两瓶没有贴标签无色溶液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分别取样于试管a、b两支试管中,再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1)观察有1支试管中有____产生,证明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2)写出试管a或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写一个即可).实验结束后,老师要求同学们把鉴别后所得的溶液倒入盛回收液的A烧杯或B烧杯中.复习内容二:探究回收液中,影响溶液酸碱性的溶质成分(3)小明同学取少量A烧杯的回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从而证明A烧杯的回收液呈____性.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A烧杯的回收液中必含有的溶质是____.(4)小影同学用玻璃棒蘸取B烧杯中的回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9,证明B烧杯中的回收液呈____性.根据实验结果,小影猜想B烧杯回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①氢氧化钠;②碳酸钠;③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可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如下反应:Na2CO3+CaCl2=2NaCl+CaCO3↓【查阅资料】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Ⅰ.取少量B烧杯中的回收液于试管中,滴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5)综合上述实验Ⅰ、Ⅱ的结果:你认为小影同学的猜想____是正确的.【能力提升】(6)老师把A、B两烧杯中的回收液混合在一起,并测得混合液的pH=4,要求同学们选择下列其中一种试剂,通过加入过量的该试剂,以调节废液的pH=7,你认为他们应选择____(填标号).A.Ca(OH)2 B.CaOC.CaCO3D.H2SO4.”相似的习题。Service Unavailable
Service Unavailable
HTTP Error 503. The service is unavailable.相关知识点:
某科研小组研究了水生植物黑藻在自然条件下受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光合速率变化的情况,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强,类囊体膜上合成NADPH加快B.t2→t3,光照不再是光合作用限制因子。若在t2时刻适当提高水温,光合速率将再提高C.t3→t [光合速率、化合物、光反应、光合作用、类囊体、叶绿体、限制因子、水生植物]
某科研小组研究了水生植物黑藻在自然条件下受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光合速率变化的情况,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强,类囊体膜上合成NADPH加快 B.t2→t3,光照不再是光合作用限制因子。若在t2时刻适当提高水温,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反应速率也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碳反应增强的结果 D.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升高,C5化合物含量降低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t1→t2光照增强,光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t2→t3 光合速率不变,此时光照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子,限制因子可能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B正确。t3→t4,碳反应增强导致光反应速率提高;C错误。t4后短暂时间内,由于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二氧化碳固定速率加快,导致C3化合物含量升高;五碳化合物利用加快,C5化合物含量降低;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知识,意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关知识点:
[某科研小组研究了水生植物黑藻在自然条件下受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光合速率变化的情况,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强,类囊体膜上合成NADPH加快B.t2→t3,光照不再是光合作用限制因子。若在t2时刻适当提高水温,光合速率将再提高C.t3→t [光合速率、化合物、光反应、光合作用、类囊体、叶绿体、限制因子、水生植物]]相关内容: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1)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要完成的操作是____.(2)小芳同学按照实验步骤完成了实验,她在打开弹簧夹之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3)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____.(4)小聪同学使用镁条代替红磷来完成这一实验.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的1/5.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5)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45mL).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上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mL刻度处才停止.-乐乐题库
& 空气组成的测定知识点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习题详情
16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1.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1)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要完成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2)小芳同学按照实验步骤完成了实验,她在打开弹簧夹之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3)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4)小聪同学使用镁条代替红磷来完成这一实验.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的1/5.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镁除和氧气反应外,还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了反应&(5)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45mL).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上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mL刻度处才停止.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1)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要完成的操作是____.(2)小芳同学按照实验步骤完成了实验,她在打开弹簧夹之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3)小明...”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 (2)点燃条件下,红磷能够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3)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可以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点燃条件下,镁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能和空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和氧化镁;(5)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解:(1)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要完成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2)在打开弹簧夹之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填: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3)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填: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4)因为镁除和氧气反应外,还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了反应,因此使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会出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填:镁除和氧气反应外,还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了反应.(5)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先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上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再点燃酒精灯,再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最后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即顺序是③①②④;因为试管容积为45mL,所以试管中氧气的体积为45mL×15=9mL,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mL刻度处才停止.故填:③①②④;1.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1)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要完成的操作是____.(2)小芳同学按照实验步骤完成了实验,她在打开弹簧夹之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1)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要完成的操作是____.(2)小芳同学按照实验步骤完成了实验,她在打开弹簧夹之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3)小明...”主要考察你对“空气组成的测定”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空气组成的测定
空气组成的测定 【知识点的认识】空气组成的测定主要是指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具体敬请查阅考点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当然,也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通过离开了空气,人和动物就无法呼吸,来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氧气.2.通过放置在空气中的酥瓜子(或花生米、或饼干等)会变软,铁制品会生锈(也能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氧气),敞口的氢氧化钠会潮解且质量增大(也能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二氧化碳),敞口的浓硫酸会变稀且质量增大,敞口的浓盐酸在瓶口会形成白雾,等等;来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水蒸气. 3.通过放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说明空气组成中含有二氧化碳.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空气组成的测定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与空气中的各成分有关的物质及其相关性质等;还要知道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等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1)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要完成的操作是____.(2)小芳同学按照实验步骤完成了实验,她在打开弹簧夹之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3)小明...”相似的题目:
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红磷燃烧结束后,立即打开止水夹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红磷燃烧会产生浓厚的白烟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多数只与氧气反应,也有不同的,如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但与氧气反应,还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右图是测定空气中燃烧氧气含量的装置图,燃烧匙内放入红磷,测得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在不改动装置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后,几乎没有水进入集气瓶中,原因是&&&&.(2)若用镁条代替红磷,实验后,集气瓶中进入的水量应该&&&&(填“大于”或“小于”).(3)用铁丝也不能完成实验,请你总结该实验所用药品应该满足的条件是①&&&&②&&&&③&&&&.&&&&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步骤如下:①加热玻璃管;②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③装入细铜丝团并连接两注射器;④冷却至室温,读出注射器内气体体积;⑤停止加热;⑥将一注射器内气体全部推至另一注射器中.其中正确的顺利是&&&&③①②⑤⑥④①②④⑤⑥③③①⑤④⑥②①③④②⑥⑤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
2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3如图所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2按下图进行相关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3(2005o金华)将足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在燃烧匙上点燃(或灼烧),分别放入四只图示装置的广口瓶中,立即塞紧橡皮塞,反应结束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柱上升最少的是放入哪种物质的装置?(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1)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要完成的操作是____.(2)小芳同学按照实验步骤完成了实验,她在打开弹簧夹之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3)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____.(4)小聪同学使用镁条代替红磷来完成这一实验.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的1/5.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5)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45mL).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上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mL刻度处才停止.”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1)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要完成的操作是____.(2)小芳同学按照实验步骤完成了实验,她在打开弹簧夹之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3)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____.(4)小聪同学使用镁条代替红磷来完成这一实验.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的1/5.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5)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45mL).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上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mL刻度处才停止.”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偏心蝶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