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柳洲市融水县中学滚贝乡芦笙舞表演图片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县滚贝乡人口普查_百度知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县滚贝乡人口普查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县滚贝乡人口普查
先进行快速汇总。对普查登记的主要数据,如不是你要的我可以再补充。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汇总结果于日以前报送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简单给你介绍一下人口普查情况。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数据进行审核后,于2011年2月底前发布公报不知道你问什么,从日开始到11月10日以前结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滚贝侗族乡举办三十周年乡庆庆祝活动
发布日期:
&&&&&&来源:融水县新闻中心
&&&&&&作者:龚祥友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内容导航:
  11月18日,滚贝侗族乡举办三十周年乡庆系列庆祝活动,区、市、县三级代表团领导到场参加庆祝典礼并开展慰问活动,各方宾客兴致勃勃地观看系列民俗趣味活动。  上午十一时许,庆祝大会在该乡芦笙广场拉开序幕。  自治区祝贺团团长、自治区民委社会发展处处长朱小梅,柳州市代表团团长、市委常委、副市长潘海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莫恃群,市政协党组成员赵建华,市民委主任殷茁雄,市民委党组书记、市宗教局局长吴慧兰,县领导杨恩维、韦宏、汪永东、潘爱国、兰美清、路燕云、范家荣、韦志革、贾寒春、赵东明等在主席台就座。庆祝大会由县委副书记兰美清主持。  庆祝大会上,市代表团副团长莫恃群宣读柳州市贺信,县委副书记、县长韦宏宣读融水县贺信。市领导潘海峰代表柳州市向滚贝侗族乡赠送贺匾,赵建华代表柳州市向滚贝侗族乡赠送价值14万元的慰问品,杨恩维、韦宏代表融水县向滚贝侗族乡赠送价值10万元的慰问品。此外,自治区民委安排乡庆项目建设资金90万元,柳州市协调安排乡庆项目建设资金200多万元。  自治区民委领导朱小梅、市领导潘海峰、县委书记杨恩维分别发表讲话。区、市、县三级领导高度评价滚贝侗族乡三十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勉励该乡再接再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法》,按照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重要指示精神,把侗乡各项工作推上更高台阶,使侗乡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滚贝乡党委、政府负责人分别致欢迎辞和介绍滚贝乡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滚贝侗族乡成立于日,当年11月18日该乡举行侗族乡成立庆祝大会。多年来,该乡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开拓进取,乘势而上,踏上了富民强乡的崭新征程。完成了公路、人饮、沼气、村级消防、危房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基础设施上了新台阶。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建立农业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折不扣执行惠民政策,教育培训惠及民生。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强化药品食品监管,全乡广大群众获得公共医疗服务水平越来越高,“看病难”基本得到解决。致力推进“七个一”(即每村要有一个寨门、一座风雨桥、一座鼓楼、一个篮球场、一支篮球队、一支业余文艺队、一支芦笙队)民族文化建设,培育、挖掘和发展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有特色。  庆祝大会之后,该乡还举行文艺汇报演出,精彩的侗家歌舞、苗家芦笙等节目盈得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下午,市、县领导还分别慰问了吉羊村“两委”干部、乡中心小学师生、吉羊村民间艺人,给侗乡人民送去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乡庆期间,该乡还举行精彩的斗马、斗鸟、斗鸡、芦笙、篮球比赛,举办山歌、苗歌、侗歌演唱会和农产品产销一条街等活动。  
  庆祝大会全景  &  
  自治区祝贺团团长、自治区民委社会发展处处长朱小梅发表讲话  &  
  柳州市代表团团长、市委常委、副市长潘海峰发表讲话  &  
  市委常委、副市长潘海峰(左一)给滚贝乡赠送贺匾  &  
  市代表团副团长莫恃群宣读柳州市贺信  &  
  县委书记杨恩维发表讲话  &  
  县委副书记、县长韦宏宣读融水县贺信  &  
  县委书记杨恩维(左二),县委副书记、县长韦宏(左一)给滚贝乡赠送慰问品  &  
  县委副书记兰美清主持庆祝大会  &  
  侗家姑娘起歌舞  &  
  侗家青年对歌欢  &  
  秀丽服装庆佳节
||&下一篇:
国际联网备案号:42
主办单位:柳州市人民政府
管理维护:柳州市网络管理中心
新闻维护:柳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融水苗族自治县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融水苗族自治县声明本词条已参考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一起交流。
融水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自治区北部,云贵高原苗岭山地向东延伸部分。融江东临融安县,南连柳城县,西与环江县、西南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接壤,北靠贵州省从江县。县境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西部和西南部为中山地区,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低山地区,南端为丘陵岩溶区。县城融水镇位于东经109°14′,北纬25度°04′,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380公里,面积4665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47万,其中有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人口35.41万人。主要旅游景点有贝江、、真仙岩、老子山、龙女沟和雨卜村东兴旅游景区。地方特产主要有糯米柚、“三防香鸭”、元宝山茶叶、重阳笋、重阳酒、香菇、木耳等。外文名称Miao Autonomous County of Rongshui别&&&&名Ngal Yinl()行政区类别自治县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下辖地区6个镇、14个乡政府驻地融水镇电话区号0772邮政区码545300地理位置柳州市西北部人&&&&口40万(2010年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方&&&&言苗语、西南官话、壮语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西洞风光旅游区、龙女沟峡谷、老子山风景区、雨卜景区机&&&&场柳州白莲机场火车站柳州站、融水站车牌代码桂B行政代码450225
融水县境古为百越地。田头苗寨[1]秦属桂林郡。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潭中县地,属郁林郡。
南齐建元三年(公元481年)置齐熙县,兼置齐熙郡,郡县治所均在今融水镇。
南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在今县城水东置东宁州。
隋初撤销齐熙郡。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东宁州改为融州,齐熙县改为义熙县。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撤融州,将义熙县并入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设融州,辖义熙、武阳、黄水、安修四县。武德六年(623年),改义熙县为融水县(此为融水得名之始)。天宝元年(742年)改融水县为融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融州。
五代时期仍设融州,辖融水县。
宋至道三年(997年)为融州融水郡,崇宁初置清远军节度。大观元年(1107年)为黔南路帅府;大观三年(1110年)为下都督府。
元朝置安抚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置融州路总管府。二十二年(1285年)降为散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融水县并入融州。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称融县),属柳州府。
清朝,融县名称不变,属柳州府。
民国时期,仍称融县,先后隶属柳州府(1912年);柳江道(1913年)、柳江区行政督察委员会(1926年)、柳州民团区(1930年)、柳州行政监督区(1934年)、第四行政区(1940年)、第二行政区(1942年)、第十五行政区(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至1952年7月融县属柳州专区。1951年7月,融县人民政府从融水镇迁至长安镇。1952年9月成立融安县。
1952年11月,以原融县中区为主,从罗城县划出今中寨、杆洞、三防、汪洞、滚贝;从三江县划出今大浪、白云、红水、拱洞,成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属宜山专区。1953年从贵州从江县划出大年乡、安里乡和融安县的和睦、永乐乡归属大苗山苗族自治区。
1955年改称大苗山苗族自治县,属宜山专区。(1958年后属柳州地区。)
1965年改称融水苗族自治县(属柳州地区)。
2002年11月,融水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
2003年,融水乡与融水镇合并为融水镇。融水苗族自治县辖6个镇:、、、怀宝镇、大浪镇、洞头镇;14个乡(含2个民族乡):、、、、、、、、、、、、、。融水面积4663.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85.46%,耕地面积46.59%,水田面积24.2万亩,人均0.52亩。[2]县境地势为中部高四周低,而西南最低,中西部和西南部为中山地区,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57座,其中摩天岭海拔1938米,元宝山海拔2081米,是广西第三高峰,县内第一高峰。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低山地区。南端为丘陵岩溶区,该地区较为平缓,被称之为县内平原。[3]融水县地处低纬度范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海拔较高,山地较多,故山区气候特征比较明显。具体表现为:(1)季风显著,气温较高,湿度大,降水量多;由于县境所处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长,全年平均总日照时数1699.0小时;
(2)气候温和。2011年,融水县平均气温19.6℃。年内极端最高气温36.9℃,县城年极端最低气温0.5℃,其中高寒山区最低气温-4.1℃;
(3)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本县为全区多雨中心之一。2011年平均年降水量1284.3毫米,降水量之少是有资料记录以来的第一位;
(4)夏长冬短,四季不均,县境内以夏季最长,冬季次之,春季最短。年总蒸发量1478.2毫米。融水县属都柳江水系,县境内有融江河、贝江河、泗维河、田寨河、保江河、大年河、都郎河、香粉河、洞头,河、花仔河、英洞河、纳产河、池洞河等13条,汇水面积为3843.9亿平方米,占全县干流、支流总汇水面积82.4%,融江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境东缘,经大浪、融水、和睦等地过境,河段全长65公里,年平均过境流量194亿立方米,其中以贝江河干流最长,其干流长约146公里,汇水面积1762平方公里。本县水源丰富,年产水量65.2亿立方米,占柳州地区的22.9%,平均每平方公里地表水年产139万立方米,但径流量在全年中分配不均匀,80%流量集中于4~9月份,因此常有春秋干旱现象。
2011年,融江主要控制站融水水文站实测年最高水位106.20米,年最低水位101.58米;实测年最大流量6520立方米/秒,年最小流量29.5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44立方米/秒。年最高水温31.5℃,年最低水温6.6℃,年平均水温19.9℃。年最高气温29.5℃,年最低气温1.0℃,年平均气温17.4℃。年降水量1295毫米,年最大蒸发量7.0毫米,年最小蒸发量0.0毫米。
2011年,贝江主要控制站勾滩水文站实测年最高水位122.38米,年最低水位114.98米;实测年最大流量1970立方米/秒,年最小流量8.67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46.8立方米/秒。年降水量1338.0毫米,年最大蒸发量5.1毫米,年最小蒸发量0.0毫米。[4]融水县土地资源以山地为主,故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山地占土地面积的85.48%。[4]
2011年,全县土地总面积公顷,农业用地62256.93公顷(其中耕地55969.62公顷),建设用地8290.75公顷,未利用地1373.91公顷。2011年,全县耕地保护面积5679.16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9623.95公顷;全县实施7个土地整治项目总面积2544.2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57.45公顷。[4]融水县境内已发现矿种40种,主要有钨、锡、铜、铅、锌、铁、铂、锑、高岭土、蛇纹矿、硅石等。矿产地约190个,矿床主要集中分布在元宝山周边、摩天岭西侧、融水至洛西三大区块。主要矿产锡查明的金属量为75717.9吨,占广西的3.7%;铜查明的金属量为37540.79吨,约占广西10.55%;锌保有的金属量为45022.15吨;镍查明的金属量约为吨,约占广西29%;蛇纹岩查明的金属量约为10920.1万吨,保有资源储量在全国名列第十位。融水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据调查,有高等植物303科、1232属、3332种,种类仅次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元宝山冷杉、南方红豆杉,合柱金莲木和伯乐树4种,属二级保护的有金毛狗脊、粗齿杪椤、杪椤、小黑杪椤,华南五针松、福建柏、鹅掌楸、樟、闽楠、任豆、野大豆、花榈木、半枫荷、红椿、马尾树、喜树和香果树等17种。
野生动物有309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鼋、蟒蛇、熊猴和金钱豹4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大鲵、小天鹅、林麝、水鹿、细痣疣螈、虎纹蛙、白鹇、红腹锦鸡、黑熊、灵猫、苏门铃等45种。其中在元宝山发现的崇安髭蟾、镇海林蛙、蓝翅叶鹎、棕褐短翅莺4种为广西新记录种;有昆虫769种,分属152科,其中特有种30种,珍稀种类19种。融水县以经营林业为主,多杉、松、竹、油茶、油桐等,森林覆盖率达39.1%,为广西木材主要产地,以优质高产杉木而著称全国。[5]融水县雨量充沛,元宝山一带为广西三大暴雨中心之一。除都柳江、融江自北偏东往南流过县境外,县境内河流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7条。县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融江、贝江、英洞河、杆洞河、大年河、泗维河、田寨河等7条河流,年径流量达65.21亿立方米,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河流水能蕴藏量达54.65万千瓦,规划总装机容量为50.1万千瓦(不含元宝山抽水蓄能电站12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9.96亿千瓦·时。[6]2006年年末人口48.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76万人。有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人口35.41万人,其中苗族人口19.71万人,占总人口40.81%。人口自然增长率8.35‰。[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约50.6万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融水镇57497、和睦镇20992、三防镇19681、怀宝镇14882、融水乡26947、永乐乡24483、四荣乡16475、香粉乡11875、安太乡20825、洞头乡16568、汪洞乡15052、同练瑶族乡10187、滚贝侗族乡15302、杆洞乡22267、安陲乡20484、大浪乡19912、白云乡28439、红水乡17830、拱洞乡19884、良寨乡14098、大年乡11928。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常住人口为40205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如下(人):
融水镇100331 和睦镇21025 三防镇18596 怀宝镇14363
永乐乡21394 四荣乡13384 香粉乡10575 安太乡16195 洞头乡13268 汪洞乡13308 杆洞乡19501
安陲乡16601 大浪乡16739 白云乡23918 红水乡16442 拱洞乡17633 良寨乡13256 大年乡12335
同练瑶族乡9721
滚贝侗族乡13469民国24年(1935年),广西省政府通令全省修建县城通往各乡村的大路,1936年修成县城—四联—玉高大路,县城一寺门一高桥一和睦大路;县城—水东—平北大路;县城—小荣—三江门大路。路面一般宽1—2米。
解放后,年间,全县兴修筑机耕路,计有:融水镇下廓—兴贤5公里;永乐古盆6公里;和睦街—古都8公里,和睦街至高桥4公里,和睦至吉塘8公里,三防乃文至本洞5公里,中寨荒田坳至盘荣11公里;四荣田头至东水6公里;洞头响水洞至岳邦4公里;安太白竹至培秀10公里;四荣大竹山至杰家3公里;白云六百河口至高兰22公里;拱洞上寨至高武、龙培、高文、羊鸟、大沟30公里;红水至芝东3公里。[8]
2010年,融水县建成杆洞至贵州雍里、大年至三江富禄两条通省、通县联网路,求修至红水等17条182公里通村四级路改造工程。完成和睦至古顶等9条85公里建制村水泥路,6座渡改桥。公路路网进一步完善,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23公里,比2009年新增79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到39.4公里,公路通村率达99%。[9]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73亿元,增长14.1%;全年累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8亿元,按上年现行价格计算,增长8.15%;工业经济继续壮大,规模以上企业达18家,竹木、水电等资源经济日趋明显。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二产比重与2005年相比提高了2.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0亿元,增长11.36%;财政收入完成1.465亿元,增长8.37%。[2]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0.1亿元,同比增长14%,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7.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69亿元,同比增长66.1%,是2005年的7倍,年均增长48%;财政收入达3.3亿元,同比增长44.3%,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19.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亿元,同比增长16.9%,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8.92%。[9]
2011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6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收入完成4.03亿元,同比增长2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77亿元,同比增长42.1%。[10]
融水县五大支柱产业为制糖业,化学原料及化学产品制造业,水力发电业,竹木产业,旅游业。
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73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0.27亿元,增长23%;财政收入完成5.45亿元,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亿元,增长23%。全县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除财政收入外,其它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经济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11]至民国31年(1942年),融县有专营手工业户91家,包括有棉纺织、锡器、首饰、木器、陶器、藤草棕编织、造纸、爆竹、冥镪、服装、印刷等11个行业,资本额总计达16万余元。至民国29年2月,因日寇入侵桂南,兵工厂迁往贵州桐梓付家洞。遗留的厂房、宿舍为附近村民拆搬殆尽。
解放后,历届人民政府以发展经济为重要的施政任务。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兴起,全县组建了48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包括铁器、木器、竹器、五金、皮革、弹棉、纺织、首饰、糕饼、印刷、建筑、酿酒、豆雨卜苗寨[12]腐、雨伞、干粉、糖菜、织网、棕绳、单车修理等19个行业,社员总数840余人。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手工业联社。1957年全县工业产值共计906万元。
1970年3月由国家投资在大浪兴建麻石电厂,装机总容量10万千瓦,1977年全部建成投产,年发电4亿度左右。集体所有制工业,在原手工业社的基础上组成木器厂、竹器厂、针织厂、陶器厂、五金修配厂、工艺美术厂、五金农具厂、服装厂等8个厂,1978年职工总人数492人。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增至5195万元。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企业合理的规章制度被说成是“管、卡、压”而受到批判,致使企业管理无章可循,劳动纪律松弛,企业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仅经委所属国营工业至1978年累计亏损159.15万元。
1978年以后,逐步调整了工业生产结构、布局,注重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加强技术改造,强化企业管理。自1984年起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地方国营工业企业根据各自的条件,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对长期亏损的永乐煤矿和氮肥厂分别于1980年9月和1985年初停办。自1985年起对长期亏损的企业实行兼并,将原农机修造厂、氮肥厂、纺织器材厂等10个单位,先后并入水泥厂,其固定资产无偿拨归水泥厂,所有人员、设备由水泥厂接纳统一调配。唯农械厂、纺器厂作为水泥总厂的分厂独立经营。二轻工业企业由原8个厂调整为13个厂和1个中心。
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6182万元。1990年,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达15929万元,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0578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72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总产值比1978年增加90.33%,利税增加4.44倍。
年,5年中,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37389.5万元(其中银行贷款21024万元,扶贫资金8778.5万元,财政拨借19万元,社会融资3600万元,自筹资金3787万元)。199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5384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94年增长19.44%,而利税总额比上年下降。企业亏损面大,负债累累,仅云深企业集团就达4.8亿元。[13]
2006年融水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为18家,主要行业有:制糖、林产化工、电力、竹木材加工、建材、矿产冶炼等行业。年内新建投产的规模以上企业有广西古顶水电有限公司、亿康药业有限公司,年内规模以上未达到500万元的企业有:丰华木业有限公司、林产化工厂、特种水泥厂。
2010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35.5亿元,增长30%。2010年规模以上制糖、化工、木材加工、电力生产供应四大行业完成总产值13亿元,增长23.8%,完成的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40家。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14亿元,同比增长20.69%。[9]融水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
进入50年代,由于经济、文化、技术落后,农民以古老的耕作方式种植一季中稻,一些少数民族山区仍处于“刀耕火种”状态。1952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8098亩,其中水稻276850亩,粮食总产量4444万公斤,水稻平均亩产152公斤。1954年,土地改革全面结束,农民分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生产稳步上升。1957年实现农业合作化,农民依靠集体力量,战胜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精耕细作,选用良种,人民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支持,粮食获得丰收。当年粮食总产5076.5万公斤,比1952年增长14.23%,水稻亩产164公斤,增长7.89%。60年代中期,还请来广东潮汕水稻栽培技术能手,在县内部分地区进行水稻高产示范栽培,从而扭转了群众传统的耕作习惯。1967年,山区13个公社早稻种植面积发展到23776亩。这时期,以苕子、红花草、满园花为主要品种的绿肥发展较快,1966年,冬种绿肥3万多亩,1972年发展到4.59万亩。70年代中期,逐步建立健全农科组织机构,县设立农技推广中心站,公社有农技推广站,大队有农科组(员),生产队有农科小组。农科网络的形成,为推广良种、小苗带土育秧、蒸气育秧、分厢育秧,以及合理使用化肥,实行科学管水、防治病虫害等,初步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的新路子。1975年,粮食总产达8522.95万公斤,比1965年增长60.74%,水稻亩产206.6公斤,增长7.3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大幅度增长。1982年粮食总产8913.82万公斤,比1975年增长4.59%,水稻亩产246.5公斤,增长19.31%。1983年以后,由于自然灾害等各种原因,粮食生产连年滑坡,发展缓慢。人民政府加强对农业的领导,调整了产业结构,增加农业投入,并以粮食生产为“龙头”,促进农业全面发展。年,通过大面积综合技术开发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广杂交水稻,发展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提高育秧和配方施肥技术,实行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鼠害。
1990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一亿公斤大关,达到10395.8万公斤,比1982年增长16.62%,亩产262公斤,增长21.39%,农作物粮食播种面积达396400亩,其中水稻面积为334744亩。1994年,全县试验推广“旱育稀植”新技术和实行稻—稻—鱼一油耕作制,为全县的粮食生产开拓了新的前景。5年来,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粮食总产连续超亿公斤,1995年总产达1.257亿公斤,平均亩产为325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经济作物甘蔗、油料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甘蔗生产已成为平原丘陵地区主要经济支柱之一。[14]
融水有林面积33.8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5.8%。耕地面积3.19万公顷,农田有效浇灌面积1.37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2.64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1.26万公顷,农机总动力12.45万千瓦。[15]
2006年全县农业劳动力260131人。占农业人口的61.01%。全县农业用地总面积544.8万亩。其中,耕地45.11万亩,园地11.456万亩,林地407.22万亩,草地13.3万亩,水面5.51万亩,其他62.19万亩。2006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76369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95707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68002亩,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212660亩。全县粮食总产12042万公斤,其中,杂优水稻产量9226.8万公斤,杂优玉米566.4万公斤。[16]
2010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5.52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11.71万吨,产量较上年略增;推广超级稻种植9.2万亩;完成鲜茧总产量1100吨,水果4.02万吨,食用菌2302吨,引进农业优良品种29个,全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完成新建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9个。全县甘蔗种植面积12.3万亩,进厂原料蔗50万吨,实现全区糖料蔗基地建设目标,完成税收2000万元以上。2010年新增柳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全县总数达8家,实现销售收入1.95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19个。完成国家补贴购置农业机械4468台,购机农户享受补贴715万元,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22%。[9]2010年融水县城镇化率提高到了22%。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78.5%,沼气池入户率达46%。
2010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10万人,基本保险覆盖率达85.5%。启动了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3687.3万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3万人次281.4万元;投入救灾资金748.46万元;完成水毁民房回建217户,完成新建五保村12个。完成廉租房建设332套,对2008户困难家庭发放货币租赁补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867户,不断改善城镇和农村贫困家庭的居住条件。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46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
2010年秋,全县有普通高中2所,职教中心1个;初中23所,乡(镇)中心校20所,村完小175所,教学点168个,幼儿园2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中在校生4637人,职校(中专)生2052人;初中生16391人,小学生38617人,特教学校学生97人,在园(班)幼儿4658人。全县教职工3941人,代课教师255人。[17]解放后,文化事业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发展迅速。1952年11月大苗山苗族自治区文化馆成立。1964年,全县建立了114个农村俱乐部,年,全县21个乡镇先后建立了文化站,形成了群众文化工作网。县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积极宣传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训基层文化骨干,组织和辅导业余文艺创作和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举办各类书画、摄影展览,挖掘和整理民间文化遗产,为繁荣城乡文化、促进全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1988年,全区第七届文化中心工作评比,融水县被评为第二名,荣获文化厅、财政厅奖励。1995年,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专业文化团、博物馆各1个,文化事业人员132人。图书发行网、电视和电影放映网遍及全县。年,融水用于发展文化事业的经费,累计485.6万元。1973年县文化局单独建制,为全县文化事业的行政管理机构。[18]民国24年(1935年)以前,民间看病多求助于中草医,有的求神拜佛。24年4月融县公立医院成立,始有西医。36年,全县中西医医务人员145人,其中中草医107人,西医29人,药剂9人,病床19张。1949年县城融水镇有1所卫生院,13名卫生技术人员,病床17张。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医药卫生工作,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系列特殊政策,派遣医疗队到苗乡侗寨为群众治病防病,不断增设医疗卫生机构,增拨卫生事业经费,改善医疗防疫设施,培养少数民族医务人员。消灭了天花、霍乱、麻风等传染病和血吸虫、丝虫等寄生虫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疟疾等10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此同时,开展妇幼保健、防疫、医药、医教工作和城乡爱国卫生运动,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1995年全县有医院、卫生院、卫生防疫站、妇保站等25个医疗卫生单位,卫生技术人员825人,其中医生381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8.6人。[19]贝江国家AAAA级景区。以水域类地理人文景观为主的自然风景旅游区、民俗旅游示范点。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境内。旅游区面积4.5平方千米。为融水县境内最长的河流,全长146千米,流域面积1762平方千米,发源于九万大山和元宝山。由于水位落差大,形成许多急流、险滩和深潭。游览的主要景点有勾滩苗寨、长赖苗寨、仙池、乌龟爬山、石门滩、小三峡、望夫石、杜鹃花红,游客在苗寨体验苗家生活习俗——喊酒、踩脚情、芦笙踩堂舞、打油茶、吃民族餐、斗马等。[20]是国元宝山家森林公园、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中部。元宝山方圆3901公顷,有白虎顶(海拔2064米)、兰坪峰(海拔1995米)、元宝峰(海拔2081米)和无名峰(海拔2086米)四大主峰。为广西第三高峰的元宝山,因整体外形奇特像大元宝而得其名。又因其许多山峰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加上良好的原始森林植被,造就了元宝山景观,主要有野人崖、百丈瀑、六叠瀑、仙女潭、铁杉王、杜鹃花海等50多处。[21]是全区农业旅游示范点、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融水自驾游汽车营地。以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民族风情景区。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距融水县城50公里。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居住着侗族等少数民族,有古老独特的木楼建筑、奇异的民族习俗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主要景观有龙女潭、月亮潭、双龙洞、龙门、龙女瀑布、苗山天湖、千人古寨、天然游泳池、苗岭梯田、杜鹃花海、红军桥、红军亭、双箭瀑等。位于广西融水县城西南郊。山势雄伟挺拔,形似一只昂首张嘴的老虎。虎口即寿星岩,旁边是虎耳岩。寿星岩又名揽胜岩。岩洞壁上尚存历代摩崖石刻。在寿星岩口,矗立着一尊6米多高的寿星翁塑像。山上还有鲁班岩、读书岩、牛鼻岩、伏地岩等10多个景致各异的岩洞。1987年,县里重建了静观楼、园通门、大雄宝殿等。老子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教胜地。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2011年参加柳州旅游名片评选活动荣获“最具影响力宗教文化景区奖”。[23-24]雨卜旅游村位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雨卜苗寨。地处元宝山南麓。人口1400多。依山傍水,环境优雨卜旅游村[12]雅,距柳州138公里,距桂林208公里。距县城38公里,有柏油路直达。可以参与芦笙踩堂、跳竹竿舞、踩脚舞、抛绣球、背新娘、拉鼓等节目。还有烧烤、打油茶、坐妹、对歌等活动。独具特色的苗家风味有:糯米饭、糯米酒、香菇木耳、酸肉、酸鱼、酸菜等。2006年11月,雨卜旅游村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7年4月被评为“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12]大苗山的民族节日,丰富多彩。全县有各种大小民族节日、集会近百个,较大的有十多个,有“百节之乡”的美称。规模巨大、影响较大的有过苗年、安太芦笙节(农历正月十三日)、香粉(农历正月十六日)、安陲芒蒿节(农历正月十七日)、洞头二月二节(农历二月初二日)新禾节(农历“六月六”)和、拉鼓节、过场节、闹鱼节等等。从2004年开始,融水每年11月26日都举办“中国芦笙·斗马之乡--融水芦笙·斗马节”。[25]地方特产主要有糯米柚、“三防香鸭”、元宝山茶叶、重阳笋、重阳酒、香菇、木耳等。[15]
食用土特产:主要产品有香菇、木耳、笋干、蜂蜜、香粳糯、沙田柚等。
药材:产品主要有薏米、田七、金银花、黄连、黄柏、厚朴、半夏、郁金、自术、茯苓、桔梗、续断、篙本、黄精、灵芝菌、走马胎、杜仲、独活、麦冬等。
原料产品:主要品种有木薯、山苍子、五倍子、灵香草、棕皮、芒心、白藤、龙须草等。[26]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芦笙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