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教科书与东莞市社保局教科书版本是否一样

…0&&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value)页&&1&&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value)楼&&
回复:40 &查看:4734 &
令人傻眼的教育:没有教科书
财产: 11964 爱卡币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共获得爱卡币
令人傻眼的教育:没有教科书
(节选自天涯社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在学校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开眼界的是儿子根本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女教师弗丝女士看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6年级以前,他的数学是不用再学了!”面对她那双充满笑意的蓝眼睛,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是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中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地去上学,我的心就觉得沉甸甸的。在中国,他从一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他换了三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书包里没了负担,孩子精神上就更松快了,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送给了我一个字正腔圆的答案:“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的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不过,事已至此,总不能再把他送回国去呀?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那些借来的书一边打着计算机,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作业?我忍不住凑过去看,儿子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标题是:《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是一个小学生的作业?这样天大的题目,即便是博士,敢去做吗?于是严声厉色地问儿子这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
  我一时语塞:真不知道让一个10岁的孩子去运作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干的工程,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偌大一个中国,它的地理和文化,它的历史和现状,一个10岁的孩子能说得清吗?我只觉得一个10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弄这些大而无当的东西,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热热闹闹。我没赞扬,也没评判,因为我自己有点发蒙,一是我看到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使用的写作论文的方式。那时,我30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个作业又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边际可循,那这次真可谓是不着边际了。
  儿子猛不丁地冒出一句:“饺子是文化吗?”
  “饺子?文化?”我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答。为了不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真是没少下功夫,我们总算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复复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计算机前煞有介事地做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样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我这个虎头虎脑、从来就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只是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
  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很快就把文章做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10页,又是自己设计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那一本一本的参考书。
  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特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他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布置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
  没有评价,既未说对,也没说不对。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骄傲,但是她为我们震惊。
[每日热点]:
财产: 11964 爱卡币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共获得爱卡币
儿子6 年级快结束的时候,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是作业,这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开始对美国的小学教育方式有了一些理解。老师正是在是通过这些设问,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引导孩子们学习高屋建瓴地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
  看着12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情景:按照年代、事件死记硬背,书中的结论,有些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两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
[每日热点]:
财产: 11964 爱卡币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共获得爱卡币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审视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弗丝女士:“你们怎么不让孩子们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我上小学时,可没少背课文,没少背教科书的要点。
  弗丝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不禁想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生院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整整5 年,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的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我想,他感受的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施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惶恐和茫然。
[每日热点]:
财产: 11964 爱卡币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在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与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
  1995年,我回国后,将自己对美国小学教育的观察与思考写成一篇小文章。出乎我的意料,就是这样一篇小文章,发表后引起不小的反响。中国最火爆的周末报纸《南方周末》转载了这篇文章,中国教育部的机关报纸《中国教育报》转载了这篇文章,全国上百家报刊和网站转载了这篇文章,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文摘刊物《读者》与我签订了向他们终生授权转载我的文章的合同,一些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引用了这篇文章,一些探讨中国教育改革的书籍也收录了这篇文章。我当时还在想:这年头中国是怎么了,我写的那么多反映中国社会问题的深度报道都没有什么反响,一篇小小的文章居然这样引人注意。中国人可能还是需要看些轻松的东西吧!
  不过,我很快发现,那篇小文章之所以有点“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是因为它恰恰触动了我们中国人心中最为沉重的事情。
[每日热点]:
财产: 11964 爱卡币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文章发表后的几个月,我当年就读的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举行40周年校庆,我的一个小学同学把她的女儿带来了,小姑娘眼睛里分明带着种种不情愿的神色,大概是被母亲强迫而来。我的这位同学这些年来让这个女儿折腾得苦不堪言,小姑娘就是喜欢英语,对别的课程没有兴趣。马上要中考了,当妈的急得茶饭无心,每天都与女儿较劲:你光是英语好,别的科目不好,不也是考不上好学校?
  大概是作母亲的情急之下唠叨太过,弄得母女关系十分紧张。我安慰我的同学,让她换个思维方式,给孩子一些自由。我说到了我的儿子,说到了美国的小学教育。
  这个小姑娘在一旁听着,突然睁大眼睛,惊异地看着我,问道:“叔叔,你是不是写了一篇文章,说你的儿子在美国上小学的事情?”
  我说:“写美国小学的文章可不少,你看的是哪一篇?”
  小姑娘说:“文章有一段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是不是这篇文章?“
[每日热点]:
财产: 11964 爱卡币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我很吃惊,一个小姑娘怎么把这么长的一段话都背下来了?我告诉她,这篇文章是我写的。
  小姑娘有些雀跃地说:“叔叔,你知道吗?我把这段话用刀子刻在我的桌子上了。我是在《读者》上看到这篇文章的,看了很多遍,都快给背下来了。我想,我要是在美国的学校上学就好了!”
  ―――一个孩子,竟然用小刀把描述美国教育的一段话刻在桌子上,这是为什么?
  与孩子聊起来,方才知道,他们的课业太沉重了,以致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做或者想做的事。学校对她们的管理也太严格了,甚至不让女孩子留长头发,进校门有人专门检查。这个小姑娘无法想像,世界上居然有不用“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的地方!有鼓励孩子们给总统决策提意见的地方!孩子太渴望在学习中能够自主、能够轻松、能够快乐了,他们太渴望呼吸自由的空气,太向往课堂外那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了!
  后来,我的小侄子的经历,也给我上了一课。
[每日热点]:
财产: 11964 爱卡币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那年7 月,小侄子从小学毕业,正赶上中国开始倡导“素质教育”,小学生升中学一律取消考试,就近分配。
  按照地理位置,我的小侄子可能被分到他们住处附近的一个“臭沟学校”,这是全家都难以容忍的。于是,一家人动用各方关系,历经周折,才找到京城一所有名的寄宿中学,交了3 万“赞助费”,把小侄子送了进去。
  大人们终于释然,似乎这3 万元买来了小侄子的前途。我问我弟弟,这年头不是都开始“素质教育”了吗?你们还花这种钱,费这种精力干什么?
  我弟弟一脸苦涩地说:“什么素质教育啊,孩子高中毕业还不是要考大学?考大学还不是要看分数?你不给孩子找个好中学,不是耽误他一辈子?”
  我无言以对。
  小侄子进了新中学,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原本聪明活泼的孩子,每个周末回家,都像霜打了的茄子秧似的,没精打采。到了星期天晚上送他回学校时,常常哭丧着一张小脸。以至于后来竟要父母做说服工作,就像当年送他上幼儿园一样。有几次孩子还掉下眼泪来。
  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受不了这个学校,纯粹是个集中营。”把学校说成集中营?这太过分了!于是大人们开始教育孩子。
  但小侄子倒振振有词地控诉起学校:晚自习从6 点半到9 点,做完作业只许看教科书,其它所有的书都不让看。小侄子撅着嘴说:“教科书有什么可看的?前面的内容全知道,后面的内容都不懂。每周只有两节体育课,连玩的时间都没有!”
  控诉完,小侄子还大放厥词:“不让我们玩,就是剥夺儿童的人权!”
  大人怕这孩子童言无忌惹恼了学校,于是教育他说:“你懂什么是人权?让你上这么好的学校,你还觉得剥夺了你的人权!你没看电视上那些非洲孩子,饭都吃不饱。你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就欠把你送到那儿去过几天!”
  没想到,这一下小侄子倒来词儿了:“我还想去非洲呢,我还不知道非洲什么样儿呢!电视上的非洲我都看不到!学校也不让看电视,连广播都不让听!有一个同学带了一个小收音机,被发现后当场就没收了。”
  小侄子愤愤地说:“现在倒好,我不仅不知道世界大事,就连国家大事也不知道。和傻子一样,还当共产主义接班人呢。”
  我对他说:“你这个年龄不把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还想做什么?我们年轻时候正赶上‘文革’,上山下乡,中国的书只能看毛选,外国的书只能读马列。想学文化知识还不行呢,你们现在多幸福。”
  没想到小侄子一脸老成地叹息道:“你们那个时候才幸福呢,不用考试,不用受我们这样的罪。”
  我有些吃惊:我们的教育怎么把今天的孩子弄得如此不知好歹,竟然向往起“文革”那样的文化荒漠?
  有一次小侄子还说出了更为极端的话:“你们再让我上这个学,我就会死!”这让全家人都吃了一惊。我心中产生的疑问也更加深重了:中国教育何至于如此残酷,竟然让天真烂漫的孩子会想到了死?
  同学的女儿与我的小侄子的事情,使我开始思考我们今天的教育。我发现,中国的基础教育越来越走向一个极端,分数被抬到一个越来越高的地位,孩子们被越来越紧的紧箍咒勒得喘不过气来,他们每天被拴在桌前十几个小时,原本天真烂漫的童年陷入过度沉重的学习苦役之中。要说小侄子的话也有几分道理:他们拥有的天地太狭小了,他们离课堂外那个精彩的世界也太遥远了。
  我们为什么只把学生的视野、思维甚至行为的准则限制在如此狭小的教科书、课堂和校园之中?
[每日热点]:
财产: 11964 爱卡币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我真是担心,在这样的禁锢之下,让孩子们为了几门课程的考分而耗尽他们能量无限的生命,其结果恐怕不止是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不只是让孩子们生出“敌视”教育的心态,更可怕的是造成了孩子们狭隘的眼界和心胸。一个孩子比身边的同学高出几分都会受到奖励,以至于他们可以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这些为今天的考题活着的孩子在人类明天的文明进程中会居于什么位置?
  我们真的必须剥夺孩子们的轻松和快乐,真的必须让他们与精彩的现实世界隔绝开来,才能使他们成才吗?
(第一节完)
[每日热点]:
搞搞震。。。
财产: 104943 爱卡币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天桥下每个人基本都懂,只是脱离不了现实。
开心每一天
[每日热点]:
看清大势,控制恐惧...
财产: 7839 爱卡币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
[每日热点]:
回复成功,收到1个大米!
1…0&&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_down').value)页楼当前位置:
四种不同版本的语文教科书比较研究
来源: 联系QQ: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13/09/05
【网学提醒】:本文主要为网上学习者提供四种不同版本的语文教科书比较研究,希望对需要四种不同版本的语文教科书比较研究网友有所帮助,学习一下吧!资料包括: 论文(53页33216字)&说明:摘要:鉴于教科书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且目前国内对语文教科书的研究很少,研究方法单一。因此,笔者产生了对东、南、北、中四个不同地区的语文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的想法(西部还没有开发语文教科书)。 笔者以这四个版本的七年级上册《语文》为切入点,首先对四套教科书的特色进行评介,然后归纳共性与个性之处,在比较研究中,上教版语文教科书彰显其特有的&魅力&:第一,体现以生为本的课程观。第二,较好落实三维目标观。在比较研究中,分析了在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发展趋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理想的语文教科书的课程观、知识观、文化观。 关键词:语文教科书 比较研究 知识观 正本清源 除旧迎新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rucial position of the textbooks in school education, the author of the thesis tries to carry on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es on the Chinese textbooks from North, South. East and Central China (except Western area), though the researches on the textbooks in China are scarce and tedious at the present, Author is making a breakthrough in &Chinese Book&--Book One of Grade 7 based on the four editions from four areas mentioned above. At first, the author made an assessment upon the features of these four sets of textbooks, then summarized their general characters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s. In comparison, the textbooks edited in Shanghai reveal the &charms&. Firstly the books focus on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Secondly the books reflects the concep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targets. In research,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textbook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problems in China compulsive education at the present. At last the author put forward ideal curricular viewpoint, knowledge viewpoints and cultural viewpoint of Chinese textbooks. Key words: C C K Trace to its source under correction Remove the old ideas and pursuit news ones 引 言 一、论文的研究意义 如何能使国家综合国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是关键。而人才的造就依赖于教育。因此,语文教育在新时期肩负起重大的历史责任和民族使命。由此带来了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 中国的教育改革如破竹之势,由局部到整体,由中央到地方,进行了全局性、范式层次上的变革。随之带来了教科书的&革命&。 当国内语文教科书一纲一本的格局打破后,语文教科书变成一纲多本,其发展态势如雨后春笋,全国各地先后有十几个省市编写了地方语文教科书。虽然都是课标版的教科书,在编写上都努力体现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的观照,但是由于编者个人对课程标准的诠释差异,带来对教科书编写在思想、形式、内容、体例等方面的较大差异。
目录:BY1Supervisor:
Huang Nianran1内容摘要IABSTRACTII目
言1一、论文的研究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2三、研究的对象3四、教科书研究的角度3第一章
教材的概念以及语文教材的演变历程5一、教材的概念5二、我国语文教材的演变历程6第二章
四种不同版本语文教科书评介8第一节
上教版语文教科书(七上)评介8一、选文的标准――完整与契合的统一8二、教科书的结构――简约与开放的结合16三、学习方式――在传承中拓新17第二节
鄂教版语文教科书(七上)评介17一、选文标准――无序中的硬伤17二、教科书的结构――内、外衔接的缺失22三、学习方式――明朗而简洁22第三节
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七上)评介23一、选文标准――精英文化的审美观23二、教科书的结构――精细之余的拖沓26三、学习方式――通向“大语文”的小径26 第四节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七上)评介27一、选文标准――传统与现代的统一27二、教科书结构――紧凑而富有生动30三、学习方式――新旧经纬的交织30第三章
理想教科书展望32第一节
对比中的凸显32一、课程改革对教科书的观照32二、四套教科书的综合评析33第二节
理想图式的展望35一、理想教科书的课程观35二、理想教科书的文化观37三、理想教科书的知识观37结
语39附录一
语文课程标准(7―9学年)40附录二
语文课程标准(7―9学年)41附录三
教材编写建议42参考文献43后
记45参考文献:1、鄂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全册(课标本).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2、上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全册(课标试用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全册(课标试用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4、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全册(课标本).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5、钟启泉总主编,倪文锦 、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2版。6、秦训刚 宴谕生主编.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二版。7、黄显华 霍秉坤著.寻找课程论合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8、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课题组编.外语文教材评介.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9、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10、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当代外国语文即可成教材评介.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11、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12、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13、胡亚敏.叙事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版.14、吴式颖主编 ,李明德 ,单中惠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2年6月第三版。15、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16、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参考论文:1、方武.课本对语文课程知识的重构.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4月。2、赖瑞云.当前阅读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仍在教材(下篇).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3、王又平.中国当代文学及其研究的转型对中学语文教育的挑战(教育硕士班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第8稿)。4、郝德永.新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学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11月。5、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1月。6、谢兰荣.新时期语文课程文化的重塑.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4月。7、陈雨亭.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3期。8、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的研究与实验.。9、洪宗礼.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说明..cn。10、刘继和.“教材”概念的解析及其重建.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2期。11、郭元祥.新课程北京下课程知识的转向. 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4期。12、王锡强.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研究.绵阳师专学报,1997年12月第4期。作者点评:语文在多年的责骂声中,在“戴着镣铐跳舞”情形下走过一段又一段曲折的路程。50年代我们学习苏联的“红领巾教学法”,使语文教学走向一条逼仄的小巷,解读课文都是一个模式:生字词、分段、概括段意、提炼或小结中心思想。语文教学成了新“八股”;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爆发,语文被政治所遮蔽,失去语文应有的本质与面目。80年代语文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语文顿时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面,在此诞生了一批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教育家,如:辽宁的魏书生,上海的于漪、钱梦龙,湖北的洪镇涛、胡明道、余映潮等……语文扬眉吐气了一段时间。90年代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甘拜下风,语文的急功近利愈演愈盛,语文又遭到骂声一片;21世纪语文学习的少慢差废现象更加突出,于是产生了课改。自2001年实施课改,转眼已过去5年,如今课改处于矛盾日益突出时期:课改与中考、高考的矛盾,有人提出课改淡化了知识的质疑。语文现在有些“虚弱”了,它需要“固本”,需要注入“新鲜血液”,语文才能富有生机与活力。最后我想以这句话来结束全文:语文要想与时俱进,就要啄破老茧;语文要想充满生机,更要吐故纳新。
上一篇资讯:
下一篇资讯:
文章排行榜初中教材的人教版和人教实验版有什么区别,内容一样吗_百度知道
初中教材的人教版和人教实验版有什么区别,内容一样吗
内容一样不一样?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人教义务版和人教实验版物理教材比较
本文是以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教义务版)与现正在实验区试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实验版)为依据。从“大纲”及“标准”对教材的编写要求,以及两种教材的理念和特点进行比较。从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实验版突出了“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 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科学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及“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改革理念。而人教义务版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知识面不如人教实验版广,而且难度更深一些。通过新...
不一样,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实验版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成熟的出版,后者是只对部分学校进行的实验性教学希望楼主采纳哈!
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 只不过后者更注重素质教育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教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教科书全国一样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