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书中谁的围棋书水平最高?

孙悟空在金书中是什么水平金庸吧_百度知道
孙悟空在金书中是什么水平金庸吧
提问者采纳
靠年龄也靠死金书里的了两者不是一个系统的吧,一个是江湖武侠的,一个是古代神话的,没有可比性
其他类似问题
孙悟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金庸-->金庸作品全集-->围棋杂谈(金庸)
               作者:金庸
  日前见到一篇访孙中山先生上海故居的文章,文中说到中山先生的居室里除了书籍地图之外,还放着一副围棋,这是他工作读书之暇唯一的娱乐。我们想象这位革命伟人在规划国家大事之余,灯下与一二知交丁丁敲棋,执子凝思,真是一幅感人极深的图画。
  围棋是比象棋复杂得多的智力游我。象棋三十二子愈下愈少,围棋三百六十一格却是愈下愈多,到中盘时头绪纷繁。牵一发而动全身,四面八方,几百只棋子每一只都有关联,复杂之极,也真是有趣之极。在我所认识的人中,凡是学会围棋而下了一两年之后,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废寝忘食地喜爱。古人称它为“木野狐”,因为棋盘木制,它就像是一只狐狸精那么缠人。我在《碧血剑》那部武侠小说中写木桑道人沉迷着棋,千方百计地找寻弈友,在生活中确是有这种人的。
  当聂坩弩兄在香港时,常来找梁羽生与我下围棋,我们三人的棋力都很低,可是兴趣却真好,常常一下就是数小时。
  围祺这东西有趣之极,但就因为过于复杂,花的时光太多。学习与研究固然花时间,就是普通下一局,也总得花一两个钟头。日本的正式比赛,一局棋常常分作许多天来举行,每天下几个钟头。报上刊载一局棋的过程,就像长篇连载小说那样,每天登载数十着,刊到紧要关头就此打住,棋迷们第二天非买这报追着看不可。所以日本围棋的大比赛都是由各大报纸举办的,这是日本报纸推广销路的重要办法。在我国,由于下围棋花时间太多,所以它近年来没有象棋这么流行,因为大家是越来越忙了。
  广东人喜欢围棋的很少,在香港实在难得看见。在江浙一带,围棋之风那就盛得多,每一家比较大的茶倌里总有人在下棋,中学、大学的学生宿舍中经常有一堆堆的人围着看棋,就像这里的人看象祺一般。
  象棋是从印度传来的(一说是我国自行发明,但从各种资料看来,以印度传来之说较有根据),围棋却是中国人发明的。古书上说,尧的儿子丹朱不肖,颇有阿飞作风,尧大为忧虑,就制作了围棋来教他,希望他在游戏之中发展智力。这说法恐怕未必可靠,有无丹朱其人已是一个问题,而据古书上记载,丹朱也没有改好。不过围棋确是由来已久,《孟子》中就曾谈到弈秋教人弈棋的故事,不用功的人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想者去打鸟,于是学棋学不成。大约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经由高丽、百济(朝鲜)而传到日本。现在在日本,反比我国兴盛。
  前几天看到北京出版的一本日文本的《人民中国》杂志,上面有一篇介绍围棋的文字,还附了范西屏与施定庵的一局对局。范、施是清代乾嘉年间的两位围棋大国手,棋力之高,古今罕有,直到现代的吴清源才及得上他们。
  上个月报纸刊载了上海文史馆馆员的名单,其中刘棣怀、魏海鸿、汪振雄三位都是围棋名家。我国还有一位围棋前辈顾水如先生则在北京。刘棣怀以前称中国第一人,但最近上海举行名手比赛,魏海鸿的成绩最好,可能刘棣怀因为年老而精力衰退了一些。魏以前在武汉,人家给他一千绰号叫做“刀斧手”,可见他善于厮杀。汪振雄抗战时在桂林主持围棋研究社,那时我还在念中学,曾千里迢迢地跟他通过几次信。汪先生笔力遒劲,每次来信很少谈围棋,总是勉励我用功读书。我从未和这位前辈先生见过面,可是十多年来常常想起他。
  陈毅将军是喜欢围棋出名的,棋力如何却不知道了。
  风云阁主摘自《三剑楼随笔》
  *武侠世界――风云阁www.nease.net/~jerrybai*    武侠与围棋 金庸小说中的黑白世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金庸曾半是自豪半是解嘲地说,木谷实的弟子们的段位加在一起最高,而拜过的围棋师父们的段位加在一起最高的,就是他金庸了。金庸小说的情节设置,往往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细思却又在情理之中,如此出奇制胜,或者也得益于作者对围棋的研习。
金庸曾半是自豪半是解嘲地说,木谷实的弟子们的段位加在一起最高,而拜过的围棋师父们的段位加在一起最高的,就是他金庸了。2009年,聂卫平写过一文,也说:&金庸前后所拜师父的段位加起来有100来段了,木谷石的弟子段位总和有200来段。&不过,吴清源在《中的精神&木谷一门》中却说:&木谷实先生的一个伟大功绩就是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棋手,他门下的弟子的段位加起来已经超过500段了。&感觉吴清源说的500段比聂卫平所说200段更可信。
聂卫平说起他的围棋弟子金庸,很有趣味:&金庸拜过吴清源,拜过林海峰,拜过王立诚,其实人家是师徒及师孙关系,结果都拜乱套了,(金庸)自己的辈分也是不断降&&&金庸还拜过陈祖德。1981年,陈祖德患上胃癌时,并不相识的金庸函请:&香港的冬天比较暖和,适于养病,你就到我这里来住吧。&陈祖德欣然前往,在金庸家里一住半年。2012年,陈祖德逝世,金庸在香港得知消息,十分悲痛,托人致送一个近两米高的巨型花篮,表示哀悼。挽辞为金庸亲拟:&祖德我棋师灵佑永存授业弟子查良镛敬挽。&
金庸拜了这么多一流棋士为师,他本人的棋力却是不高,也就业余四段的水平。明白了这一点,再读《碧血剑》一段内容,自当别有会心:&围棋一道,最讲究的是悟性,&&如苏东坡如此聪明之人,经史文章、书画诗词,无一不通,无一不精,然而围棋始终下不过寻常庸手。&金庸明明是借苏东坡事,自我辟解,自己解嘲:自己棋力不行,苏东坡的棋力,居然也不行,可能还不及自己呢,充分证明不是自己的智商有问题。
我本以为,一位小说家,在生活中,对佛陀有信仰,对围棋很痴迷,于小说中谈佛写棋即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岂知大谬不然,幸亏世上还有一位易中天先生,一眼看穿:&金庸之所以还要捣鼓那些劳什子,是为了哄骗&文化人&,或者说是用来解除这些人的心理障碍。&在易先生看来,&文化人更好骗。你只要弄些琴棋书画、佛理禅机在里面,他就上钩了&。当然,像易先生这样高素质高能量的&文化人&是不受&哄骗&的,金庸能&哄骗&得住的,尽是些半吊子&文化人&,例如,金克木老先生。
金克木于后辈中,最关注的一位小说家,就是金庸。三联书店所出八卷本《金克木集》中,谈到金庸小说的有五六篇文章,却罕见他再谈及别个小说家了。其中一文,并且出现&第一青衣程灵素&的字样,这种说法是董千里最早提出来的。看来金克木不仅熟读金庸小说,也读关于金庸小说的论著,这就难得得很了。金克木的看法与老易完全相反,他说金庸的&史学佛学见解,论水平未必是&超一流&&,然而,&以史学佛学入小说,在武侠中讲&破相&,那就超人一等了&。在我这长期受了&哄骗&的人看来,金庸的弈艺,更难达&超一流&之境,然而,以棋道入小说,亦自超人一等。
金克木认为金庸&迈过前人难有后继,虽有败笔,仍卓然自成一家&,金庸十四五部小说&已有一半以上含见道之意&。我看《天龙八部》中那个&变幻百端&的&珍珑棋局&&&&因人而施,爱财者因贪失误,易怒者由愤坏事。段誉之败,在于爱心太重,不肯弃子。慕容复之失,由于执着权势,勇于弃子,却说什么也不肯失势。段延庆&&一到全神贯注之时,外魔入侵,竟尔心神荡漾,难以自制。&&&既有棋理,亦见禅机,确是大含&见道之意&。
金庸小说的情节设置,往往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细思却又在情理之中,如此出奇制胜,或者也得益于作者对围棋的研习。
冯其庸认为:&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金庸小说的结构,可圈可点,想来与围棋一道的总体布局不能全无关系。
以上,都是我长期遭&哄骗&而发的呓语,恐将见笑于易中天先生这样真正的大雅君子。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热门推荐:
博宝艺术网推荐
博宝油画火热销售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围棋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