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市地图的经济水平相当于内地那个地方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大陆人眼中的台湾是什么样?
刘桂明导语:
由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组成的法学期刊考察团于日前成功完成了对台湾法学期刊的考察,可以说,此行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无论是法学院校的法学期刊还是法律行业的法学期刊乃至市场中介的法学期刊,大陆与台湾却有值得交流与讨论之处。
当然,作为考察团其中一员,我对此行以一条微博与微信作了一个概括性的总结。具体总结位子如下:
站在101大楼顶上,我获得了这样的初步印象:要了解台湾的发展要去37秒钟直达89层的101大楼,要了解台湾的历史要去台南古城,要了解台湾文化要去诚品书店,要了解台湾的特产要去维格商场,要了解台湾的自然要去惊喜又惊险的苏花公路,要了解台湾的变迁要去圆山大饭店,要了解台湾的包容要去自由广场,要了解台湾与日本的关系要去日月潭,要了解台湾与佛教的渊源要去中台禅寺,要了解台湾的农业经济要去高雄农村,要了解台湾与原住民的关系要去阿里山,要了解台湾的法治要去见见那些在任与已经卸任的法律人……
不过,许多此前去过台湾的媒体人与法律人曾经对台湾作了更好的概括与评述。在此不妨转载若干。
在台湾找中国味儿&&&&&&
文/肖锋(新周刊主笔)
&& 我们与他们,似曾相识又彼此陌生。在台湾找中国味儿,你能感悟到一种久违了的温馨。
用“谷歌地球”俯瞰,台湾的城市与珠三角的城市并无大分别。可再看路牌,再看人脸,则是另一道风景线。
我们与他们,似曾相识又彼此陌生。他们2300万,我们13亿。究竟谁更代表那个传统的中国?在台湾找传统中国的味道,你能感悟到一种久违了的温馨。
环游世界的学者金观涛曾说,走遍全球的华人社区,最适宜居住的还是台湾。
台湾究竟有什么可看的?我走马观花9天时间,在台岛上找中国。感谢优酷组织的这次自由行,让我拼出一个完整的中国。
台湾人的脸
终于到台北了,我陷入了“民国”。导游用了一个句惯用语,“台湾这边叫饭店,咱们家乡那边管叫酒店”。在台湾,酒店是欢场的代名词。去年《新周刊》做了“民国范儿”专题,台湾INK杂志照样全登。
桃园机场在翻修,一步一个道歉提示。谦恭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机场的服务公司叫信实集团,英文sincere,信达雅,又合理念;货运公司的服务是“送至您府宅”,好一个久违的府宅;公汽公司叫“大有大巴”,大有是易经中的吉卦呢。
台北以忠孝仁义命名道路。香港的路名很殖民,大陆的路名很革命,台湾的路名都很中国。东西主干叫忠孝路,南北纵横叫复兴路(台北);还有仁一路、信二路、义三路、爱四路(基隆);或者一心路、二圣路、三多路、四维路、五福路、六合路、七贤路、八德路、九如路、十全路(高雄)。道路不只通东西南北,也通古今。
如果楼盘叫“将进酒”或“棋琴九重奏”,你不必称奇。或许你看惯了皇家御庭或欧陆风情。楼盘名称透出一座城市的底蕴。
更多的底蕴在文字中。他们的爱(爱)是有心的,他们的亲(亲)是相见的,他们的义(义)中是有我的,他们的庙(庙)是经常朝拜的。中国汉字是我们与古人交流的密码。密码不失,方能传承。
人脸是城市最细致的风景线。台湾人的脸从容淡定,优雅内敛。是否热心为陌生人指路是一座城市友善的指标。新一代台北人会拿出手机,耐心为你Google。中华民族以助人为乐,美德有传。
临行前被告知,内地砍价杀一半的做法在台行不通,会招致鄙视。你不买东西都不会遭嫌弃,店家会说“谢谢,欢迎下次再来”。
在台湾“小姐”仍是礼貌的称呼,“老师”是极令人尊敬的称谓。
友善是台湾人的关键词,《新周刊》曾出“友善经济”的专题。友善不是靠标语,也装不出来,不是面子,而是里子。中华民族的里子是乡土中国。据称,台湾仍保持里长、邻长的设置,居民一有矛盾或问题,先靠传统的办法协调。中国式友善是乡土社会出发,再扩展到陌生人社会的。
台湾的斤两跟大陆不一样,还是十六两制,也就是说大陆半斤,台湾是八两。
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评语:北京好看不好玩,台北好玩不好看。这次他补充说,北京最好玩的时候是年,那时北京满大街“膀爷”。我说是啊,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黄金五年,当然好玩啦。
&& 现在都跟权力玩,能有趣吗?
文化是最大的附加值
不少大陆客初看台湾会有些心理落差。台湾怎么连个气派的机场都没有?
有陆客对导游小曾说,台湾真破,奔驰没几辆,楼又这么小这么破,推荐点漂亮点的行不?“台湾最值得你推荐的是什么?”小曾说是人情和文化。台湾的文化与人情没写在楼面上,却写在人脸上。我又问台湾贫富差距大吗?他说大,但看不出来。
“台湾不是来看的,台湾是要来细细品味的。就像一个女人。”(冯仑)
&&&比如诚品。诚品代表这座城市的品味和抱负。不泡诚品,不能理解台北。目前,港澳和大陆的书店大都被挤出了黄金地段,而台北诚品还在坚守。老板是用其他经营收入来补贴的吗?后来得知,在诚品最困难的时候政府曾出手补贴。逛诚品是一种享受,看多久都没人轰你,像是个图书馆可随处坐。年轻人看报刊的越来越少,但看书仍是必修。一本书通常在二三百元新台币(四五十元人民币),学术书更贵。读书是一种态度,是不沦为“低智商社会”的保证。
在诚品书店,设计书刊充斥着书架。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台湾成功从为别人代工(OEM)到自主设计(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这个转变要求台湾人了解客户消费心理和生活方式流变,做好研发、设计、行销、广告等微笑曲线的两端。由此,亦要求台湾人从集体化的生活转向个体化的生活风格。
&& 这是杂志人詹伟雄的总结。
台岛沿途有许多主题民宿(家庭旅店),尤其在最南端的垦丁,均是小而精,透着主人的趣味。每间店,每座城市,都应和着传统与创新。
创新不忘本。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笔有千秋业”文人字画展最令我肃然起敬。故宫不只展现帝王将相,不只展现锦衣玉食,还有文人情怀。文人仅凭一支笔即可传千秋万代:牛!
去台湾时正值暑假,“百年树人”的学生夏练营随处可见,其中一个内容就是拜庙。台湾教育宗旨是“德、智、体、群、美”,沿袭了蔡元培等先师们的训导。其中德育是最重要的环节。“品格教育”包含人品、道德与人格等,再延伸出诸如关怀、公平、尊重、责任、感恩等价值观。台湾大专院校都开设一个学期的劳动服务课程,内容是做社区服务、劳动服务的工作。
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具备欣赏音乐的能力,而不为成为音乐家练钢琴,不为成为画家欣赏绘画,而是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伦理教育,学工的学习工程伦理,学商的学习企业伦理,特别医学系对伦理教育非常重视,做医生不能为了赚钱。卢梭说:“不管学生将来入何等职业,先使他成为一个人。”
假如你去台湾观光,错失了自然美景不足惜,因为大陆也有,但若错失了文化就未能触摸到这个小岛的核心。因为文化是台湾最大的附加值。
信神灵的人有福了
粗粗看了下,台湾大致几类电视节目:最多是娱乐节目,然后是美食减肥生活类,最后才是新闻类,且以社会新闻为主,偶有政治辩论,也是脱口秀。“全民最大党”则属娱、政跨界的两栖节目。当然还有大爱、人间卫视等教化电视。我专心看了一期证严法师的布道,娓娓道来,言浅意深。证严、星云等诸大师的人间佛教才是台湾的定海神针。你不要被娱乐表象蒙蔽了。
&& 台湾人八成信教。全岛庙堂多达万余座。
著名的佛教的“四大”是:佛光山(星云创建)、法鼓山(圣严创建)、中台禅寺(惟觉创建)和慈济会(证严创建)。街头宣善的提示更是随处可见。在台北101旁的一家“台北流行中国菜”的馆子我看到这副对子:正邪都为衣食忙,善恶皆有心中法。领导人或地方官常去拜庙以便亲民。比如土地庙的社会功能非常直接:护国佑民。
资料显示,台湾人信奉的第一是妈祖,第二是观音,第三是土地公。释迦是一种水果的名称,超好吃,一点没有不敬的意思。
什么叫人间佛教,就是寺庙在人间。无论是阳明山上或居民小区,庙堂端坐其间。关于信仰,我的理解是,只要大家集中愿力,定有好果,与迷信无关。韩国和台湾近几十年来可谓政局更迭频繁,间或丑闻不断,但在社会基本面上人们还是淡定的。是宗教维系着一方安定,而非什么政党。
在高雄宾馆里每个房间放着三本书:佛教圣典、圣经、证严的《静思语》,它们和谐共处着。什么是和谐社会?这就是和谐社会。和谐首先得有根,或起码的价值观。
除人间宗教外,台湾人的工作观也值得称道。工作是生命的实现,而非纯为劳作和生计。
一天,台北的哥、61岁的李师傅对我说,人不能停,一停就离死不远了。61岁,在大陆正是带孙子的年龄。勤劳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只是勤劳也有不同的价值观。
从小吃透视一个社会的传承
不说说小吃好像对不起台湾。康师傅牛肉面在大陆吃香可在台湾不名一文。在台湾随便一家阿公阿婆的馆子都有上百年。“非50年不够道地”,这是一位杂志同仁定下的吃规。我住的饭店旁的一个小吃档写着:本摊有36年历史。看来没有城管的城市很美好。
百年老店,子承父业,子将老店品牌化,用现代手法包装家族产业。就像对待传统,自豪与自尊,首先得有用,才谈得上再造。传统文化亦同理。一家牛肉面馆往往是两代甚至是三代同堂,一代传一代,下一代并不以做饮食业为低下,相反有种家族荣耀在其中。店家一天干上10小时,汗流浃背但很快乐。因为是自己的、家族的事业,人有长远预期,所谓有恒产有恒心。
中国的食品危机,多数坏在了人们没有了长远预期,捞一票就走。
东屏有家“四学士牛肉面馆”,一家四姐妹皆学士学位,却全都干上了牛肉面。台湾大学生毕业后首选创业,喜欢无拘无束。台湾大学毕业的起薪是2.4万元新台币(约5000元人民币),比起给人打工,还是有个自己的小店或小工作室更惬意。
台湾的职业声望,仍以医师、律师和教师这“三师”居首。据称一个台湾医师最大的心愿是有朝一日开个自己的诊所,熬到那会通常都要四十岁上下了。
关于台湾小吃我首推台南,尤其是赤坎老城一带,在那弯如肠道的巷子里,小吃店、庙子、风水铺子一应俱全,有个风水铺还有与马英九的合影。城市的灵魂就埋藏在其中,我像蚯蚓一样潜入。印象最深的是四神汤,用薏米、白果、山药炖猪大肠,汤是用骨头吊足火候的,呈奶白色,极鲜美。待付账时,老店家过来先把硬币的面朝上再收下,她说蒋公头像是不能朝下的,这样不敬。看来老太太还是认老礼的。
最好吃的一定是在巷子里。这是条小吃定律。在鹿港小镇我吃上了一家“王冈面线糊”,墙上有店主与吴大维1989年的合影。面线糊好吃又便宜,只25元新台币(合人民币5元),我想是做街坊生意的,人家从小吃到大,不好意思涨价吧。
台湾小吃为何能做到精致细腻、原汁原味,我概括为“有根”,一家店做死这条巷子,一百年不变。大陆老字号要么被公私合营,要么盲目扩张,都失去了根基。小吃如此,民族亦如此。反观五四一代,都有国学家底才喊出民主、科学,终成一代学贯中西的大师。无根如浮云啊!
从新富社会转向现代成熟社会
“富过三代,才知穿衣吃饭”。台湾“饭店教父”严长寿概括了台湾社会的三个阶段:第一代由贫转富,暴富之后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口味很重;体态臃肿、血压升高之后,转向第二阶段,即讲究清淡、健康、均衡;第三阶段人们不只为口腹之欲和健康而吃,而是要吃出文化、吃出艺术来。
台湾正从新富到成熟社会转型,而大陆还处于新富阶段。新富的另一个说法是暴发户。
两岸对比,从社会进程上看,台湾提前二十年预演了这个过程。
本次优酷组织的环岛自由行,有一条线路是单车游,是为呼应全岛倡导的节能减碳之号召,也是为与原住民亲密接触。单车手刘珊珊说:“320公里上遇到的每个人都对我报以微笑。海边的渔民、豪放的原住民、夜市里的女老板、环岛的大学生、独居的90岁老伯……谢谢他们的纯真和友善,他们简单的一句‘加油’,让我信心倍增。”
传统的环境观是天人合一,这一点台湾人做得不错。导游笑称LV包包是用来装垃圾的——出外垃圾只能兜着走,因为街头很少有垃圾桶,这是敦促你少制造垃圾。餐盒不能丢公共垃圾筒,否则被罚。居民垃圾分5类管理,垃圾定时集中拉走。
停车开空调不能超过3分钟,否则罚款6000元新台币。公共场合全面禁止吸烟,否则罚款300—1万元新台币。何为公共场合?公共建筑物屋檐之下,或同时有三人以上者。苛刻吧?
人行道上,汽车如果离行人少于三米司机会被罚款600元台币。这才叫人道主义,我们这边则是车道主义,汽车从来不让人,还嫌你走得慢猛按喇叭。
台湾大部分地区民风纯朴,即便在台北摩托车夜晚也是放在外面一排,无人看管。逛夜市你不用担心被偷包。打的不用担心被宰,因为司机担心被投诉。在台湾,被投诉是一件很要命的事。
商场随处可见投发票的箱子,那是倡导献爱心、捐发票,因为发票会定期摇奖。捐发票既监督商家纳税,又鼓励你救助老弱。
在基隆看到一幅醒目的标语:为什么基隆没发展,因为没有交通立委!选我吧!在台湾政客表演像娱乐明星一样起劲。而对岸,张家界市市长拍旅游广告被嘲讽为作秀。同样的宣传行为,在两岸会有不同解读。
&& 除选战期间,台湾人基本上离政治很远。
在台湾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政治无处不在的社会不是好社会。
旅游就是现代人的朝圣,从别处寻找生命体验。而9天往返两岸,我既亲切又感穿越。
都说不要观光旅游,要深度旅游,但无奈机会难得,自由行刚刚开闸,每天只放500个名额,故只有走马观花。有机会一定要到花东和苗栗去小住一段时光。
法学教授眼中的台湾行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齐湘泉教授
链接:齐湘泉新浪博客
&&&&&&&&&&&&&&&&&&&&&&参加2009年(第5届)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代表
银灰色的波音777客机像一个会施魔法的庞然大物,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拔地而起,直插云霄,把400多名乘客和空乘人员举重若轻地载入万米高空,腾云驾雾,风驰电掣,3小时行程2000多公里,轻柔地把我们放到香港国际机场。在香港候机一小时,我们登上了从香港到台湾的班机。从大陆到台湾的客流量就可以看出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明显升温,庞大的波音777客机机舱爆满,几乎是清一色的大陆客。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到达了魂牵梦萦的祖国宝岛台湾,开始了台湾行。北京至台湾的直达航线已经开通,但航班太少,提前一个月预订都没订到机票,只好转道香港入台。从北京转道香港入台机票的价格是直航台湾机票价格的二分之一,北京至台北的全价票8925元,打折后3350元,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也使许多人选择转道香港入台。
我们这次赴台是参加2009年第5届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是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与台湾国际私法研究会于2005年共同创办的学术会议,现已形成会议制度,每年举行一次会议,由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与台湾国际私法研究会交替承办,逢单在台湾举行,逢双由大陆主办。2009年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由台湾国际私法研究会主办,玄奘大学等单位承办,于4月24日至4月30日在台湾召开。中国国际私法学会派出了以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为团长、中国政法大学前副校长赵相林为副团长,由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13高校的教授、学者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台湾方面出席会议的代表团规模也很宏大,台湾大学、玄奘大学等16所大学的教授、学者代表、数名台湾法院法官代表和中华仲裁协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两岸部分高校在读的国际私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大陆代表大都是第一次来到台湾,第一次踏上一水相依,却与大陆隔绝60年的神秘土地。对台湾的神秘感激发了了解台湾的强烈渴望,代表们都十分珍惜这次零距离感受台湾的机会。虽然在台滞留期间短促,从入台到离台仅有7天时间,所到之处只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对台湾的认识只能是一孔之见,一隅之得,但通过学术交流、高校访问、师生座谈、走访新竹政府、参观花莲法院、拜访仲裁协会、游日月潭、登阿里山,濒台湾海峡,临太平洋岸,从台北到高雄,驰骋北南,从新竹到花莲,横贯西东,我们对台湾的社会概况、经济发展、风土人情、生活习俗还是有了大致的了解,感触良多。
一、既判力
秉承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的传统和风格,第5届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也是以研讨两岸区际民商事立法和司法为主旨,以解决两岸民商事法律冲突为己任,兼论全球国际私法立法、理论和实践。本次研讨会于5月24日和25日在台湾福华国际文教会馆进行了学术交流,两岸学者共提交了27篇论文,涉及内容广泛。海峡两岸商事仲裁裁决、法院民商事判决的相互认可与执行是本次研讨会的重头戏,重头戏之外,学者们对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涉外收养与扶养、国别国际私法、国际私法的范围、涉外侵权、涉外债权、国际私法起源等问题也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
本次研讨会的重大主题,也是研讨会上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是大陆法院判决在台湾的既判力,引起对这一问题讨论的缘由是2008年11月13日台湾最高法院作出的97年度台上字第2376号民事判决否认大陆法院所做判决在台湾具有既判力。(该案例见《法制日报周末版》2009年
月 日第& 版)由于大陆学者赴台前对台湾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2376号民事判决知之甚少,因而对台湾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2376号民事判决的质疑全部是由台湾学者提出的。台湾司法院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研究修正委员会委员、玄奘大学法律学院院长赖莱焜教授提交的论文“国(区)际民事强制执行之司法协助——从台湾最高法院2008年台上字第2376号民事判决谈起”、台湾兴泰联合法律事务所李后政律师提交的论文“经台湾地区认可之大陆地区裁判之效力与债务人异议之诉”、台湾苗栗地方法院伍伟华法官提交的论文“从台湾法院裁定认可确定之大陆民事确定裁判及仲裁裁判是否有既判力?——台湾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2531号判决、97年度台上字第2376号判决之分析”都是批驳台湾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2376号民事判决,主张大陆法院民事判决在台湾具有既判力的。大陆法院终审判决在台湾是否具有既判力涉及两岸立法制度、司法制度,涉及两岸司法互助,影响两岸经济交往和民事往来,事关重大。台湾虽然是实行成文法的法域,法院审理案件、执行外法域法院判决以现行法律规定为准,但台湾最高法院的判决对各级法院的影响力不可低估,各级法院在审理申请认可与执行大陆法院所做判决时,不得作出与最高法院判决相抵触的判决,因此,大陆法院、大陆学者对台湾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2376号民事判决不可不予以高度关注,并从法理上进行研究和探讨。
台湾最高法院第2376号判决的要害是否定大陆地区法院所作判决的既判力,其法律后果是大陆地区法院所作给付判决在台湾不是具有既判力的判决,只是一种诉讼证据,非经台湾法院实质性审查,不具有拘束力。台湾最高法院的判决无疑为两岸相互认可对方法院判决设置了障碍,羁绊两岸司法互助的进一步发展。参加研讨会的台湾学者认为台湾最高法院第2376号判决缺乏法律依据,台湾两岸关系条例没有明确规定大陆地区法院所作判决的既判力问题,显属法律漏洞。基于法理,应类推适用台湾民事诉讼法第402条规定,认经程序保障者,既有既判力,经大陆法院程序保障后作成之判决,应有既判力。自两岸司法互助层面而言,台湾率先不承认经裁定认可确定之大陆民事确定判决有既判力,大陆亦得采取相应措施,则相互报复之结果,对两岸人民权益影响不小。为杜绝争议,修改两岸关系条例实属必要。
&& 二、新竹县长官邸
第5届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是台湾玄奘大学承办的,玄奘大学的校址位于新竹县境内。得知大陆代表团要到玄奘大学访问,新竹县县长郑永金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县长官邸做客。
新竹县是台湾北部开发最早的地方,有悠久的历史。新竹县位于台湾西北部,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清康熙年间,福建泉州大量移民渡海来此垦殖。雍正元年,清政府在新竹设淡水厅。清雍正十一年,当地环植棘伫为城墙,由此得名“竹堑城”,成为台湾北部的重镇。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增筑土垣,道光六年,改筑石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北门失火,南西二门拆除,改建街道,现在只存东门。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竹堑更名,原淡水厅改称“新竹县”,意为在竹堑这个地方新设的县,此时台湾的政治中心北移到台北,新竹地位逐渐降低。
新竹县地理位置优越,三面环山,一面濒临台湾海峡,崇山峻岭,峡谷幽深,森林面积广阔,秀丽的自然景观蕴藏丰富的观光资源。雪山山脉的秀峦温泉、司马库斯古道和原始神木群,溪谷、森林等原始生态景观享有盛名。新竹地势东高西低,冬天的东北季风和夏天的西南季风长驱直入,宜人宜物。四季多风,新竹又有“风城”之称。新竹县利用“风”的优势生产米线,质量为台湾之最。新竹县物产以水稻为主,以茶叶、柑橘、麻类为大宗,尤以茶叶著称。
新竹县境内有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等8所大学,依托这8所大学台湾在新竹建立起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新竹科学工业园区自1980年创立以来,前后经过了3期开发建设,逐步形成集成电路、电脑及周边、通讯、光电、精密机械、生物技术等6大产业,成为台湾的高科技基地,为台湾产业的升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台湾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被称为“会下金蛋的母鸡”。
26日傍晚,我们来到县长官邸。放眼望去,官邸是一座灰色的二层小楼,缺豪华靓丽但不失古朴典雅。进入官邸,简朴的让人吃惊。官邸有一个30平方米左右的大厅,大厅正中摆放了一面镜子,用以正衣冠;镜子的两侧摆放了两株硕大的根雕,张扬着新竹的特色;官邸正门的右侧有两个屋子,一间是一个小型会议室,一间是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和官邸正门相对也有2间屋子,一间是县长办公室,一间是大型会议室兼做餐厅。郑永金县长在大厅迎接我们,握手寒暄,参观官邸后,我们进入了大会议室,进行了交流。
郑县长介绍了新竹县的历史及发展,述说了金融危机演变为金融海啸台湾受到的重创。郑县长言肯辞切地说,真正能解救台湾的,只有大陆。大陆安排了4万亿资金解救金融危机,如果能从4万亿资金拿出百分之十用以安排和台湾有关的项目,台湾就有救了。郑县长希望代表团回大陆后多做一些宣传工作,毕竟血浓于水。
郑县长对自己任职期间做得最满意的一项工作是重新修建了张学良故居。1946年至1960年,张学良被软禁在新竹县五峰乡的清泉,夫人赵一荻与其相伴,住在一栋黑瓦、桧木建成的日本军官房舍。60余名军统局、宪兵队的军人监控张学良夫妇。当地居民不认识张学良,却为夫妻俩牵手散步相依相偎的深情感动。40多年前台风来袭,暴雨成灾,张学良旧址成为河道行水区,片瓦未留。郑县长上任后一直想重建张学良故居,把它作为一个纪念馆,以慰先人。但苦于没有张学良的资料,只好作罢。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永金参加蒋孝严娶媳婚宴,恰与旅美的冯寄台同桌,他邀冯有空到新竹县来玩,并说五峰乡有张学良故居,准备重建。冯寄台听完后说:我在檀香山时,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张闾芝与我为邻,关系密切,可以帮助联系。冯寄台回美国后向张闾蘅、张闾芝转达郑永金的意愿,因先前也有人借研究之名等想索取张学良书信、日记,姐妹俩对这件事半信半疑。新竹县邀请张闾蘅、张闾芝来台,见县府确实用心重建,同意将少帅幽禁期间的相关资料交给新竹县,新竹县如获至宝。新竹县斥资新台币6000万元按历史旧貌重新修建了张学良故居园区,在西安事变72周年对外开放。张学良故居园区连接作家三毛梦屋等景点,预估一年可吸引2到3万名大陆游客参访。
郑永金还讲述了兴建张学良纪念馆的传奇故事。张学良住在清泉时,风调雨顺,张学良故居被毁后,风灾、雨灾不断,百姓苦不堪言。纪念馆重建后,郑永金相信会为百姓带来福祉。张学良纪念馆动工前,幕僚挑选了3个日子做为动土典礼日,请郑县长定夺。郑永金鬼使神差般地圈定了7月4日。动工这天,张闾蘅也赶来了。她问郑永金:“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郑答不知。张闾蘅兴奋地说,“今天是少帅和赵四小姐的结婚纪念日”,张学良真是在天有灵啊!
交流过后,郑县长设宴招待我们。这次宴会与我们在大陆习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讲究排场的招待宴会有很大的不同,令人耳目一新。宴会就在会议室举行,宴会的主食、副食都是从当地餐馆点得有特色的食品和小吃,让餐馆服务员在约定的时间送到会议室。据了解,这种做法叫“外烩”,在当地很流行。出席宴会作陪的有三个人,一个是郑县长的私人朋友,新竹地方法院院长茆台云,因为代表团都是从事法学教育的学者,他座陪有利于交流;一个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现任桃园县环境保护局局长的陈丽玲,她参加宴会还有拜会导师一层意思;一个是玄奘大学负责接待工作的教授,因为第二天代表团要访问玄奘大学,他座陪能提前了解一些情况,更好的安排行程。台湾的父母官花纳税人的钱是慎之又慎。宴会的规格不高,但是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宴会中间,一工作人员入内与郑永金耳语,大家对此并未留意。没过一会,郑永金兴奋地站起来,高声向大家宣布:我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下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在南京举行签字仪式,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签署《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3项协议,并就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事宜达成共识。第三次“陈江会谈”取得重大成果,两岸的经济往来会更加密切,两岸冰消雪融的时刻为期不远了。在台湾听到“陈江会谈”的消息倍感亲切,特别是这次会谈签署了《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更是令人振奋,因为司法互助是国际私法的研究范围,协议的签署扩大了我们的研究领域。我们起劲的鼓掌、呼呼,为两岸的化干戈为玉帛,为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
&& 三、当代玄奘
玄奘,这个名字对中国人来说,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玄奘俗家姓陈,原名陈炜,洛州缑人(现河南省偃师县缑氏镇),法号玄奘。玄奘精通《经藏》、《律藏》、《论藏》,故称唐三藏。玄奘是唐朝的僧人,故又叫唐僧。玄奘13岁在洛阳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后游历各地,参访名师,饱学经论,造诣日深。贞观元年(公元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未获唐太宗批准。然玄奘“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于公元629年西出玉门关,远赴天竺国(印度),收集各种佛教经典,学经引道,历时5年,游历6年,终成博学高僧。公元643年春,玄奘携带多年搜集的佛经、佛像回国,皇帝唐太宗派人迎接,要玄奘还俗做官。玄奘谢绝,住长安弘福寺,征召各地高僧、学者,献身译经工作。译经19年,共译经75部,1350卷,系统地翻译了5世纪印佛教全部经卷,晚年译出佛教经籍中最大的《大般若经》600卷。玄奘一面译经,一面创教,中国佛教史上的法相宗为其所创。玄奘的日本弟子道昭返国后开创了日本的法相宗,朝鲜弟子圆测回国后传教,形成了朝鲜的法相宗。玄奘口述其游历经历,弟子辩机记录,用一年多时间写成了《大唐西域记》,历数100多个国家历史沿革、地理区划、民族源流、物产气候、文化政治等,至今仍是研究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以及整个中亚细亚古代历史地理的宝贵资料。《大唐西域记》已先后被译成法、英、日、德等国文字。玄奘的文化影响已远远超过了他西行取经的主观目的和直接效果,在中国以及东方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彪炳千秋。
古代的玄奘妇孺皆知,当代台湾有一所以玄奘名字命名的大学未必有多少人知道了。玄奘大学位于台湾新竹市香山区,是在“中国”佛教会白圣长老的协助下,由了中长老于1997年创建的,创建时名为玄奘人文社会学院,2004年改制玄奘大学。玄奘大学虽然是佛教界创办的学校,但不是佛学院,而是下设人文、社会科学、管理、法律、资讯传播、应用科学6个学院,17个科系,12个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玄奘大学占地25公顷,在弹丸之地的台湾规模算是不小了。学校建在一个平缓的小山坡上,背依青山,面对市区,校区内有两个人工湖泊,自然环境非常好。
受玄奘大学校长夏诚华博士的邀请,我们于27日上午访问了玄奘大学,并与部分师生进行了座谈。玄奘大学副校长曾光荣介绍了学校的情况,从其介绍中我们了解了玄奘大学。学校初创时有学生277人,办学资金主要靠了中长老与“中国”佛教会的募捐。12年来,学校发展很快,现有教师350人,兼职教师150人,员工300人,全日制与进修制学生7400人,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不再靠募捐,而以学生的学杂费与行政拨款为主。玄奘大学不准备继续扩大学校规模,力争把在校学生人数控制在7500人左右,打造一个“精致型”的大学。
玄奘大学的办学宗旨是效法玄奘坚毅精神,开创承先启后的生命无限价值;宗本佛教济世理念,培养明德至善的经世致用人才。正是坚持了这种办学理念,玄奘大学用了10年时间脱颖而出,2006年、2007年两度被台湾教育部评选为“教学卓越重点学校”,成为台湾26所教学重点发展大学之一。
座谈会上,大陆代表团成员各自介绍了所在大学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各校法学教育情况和招收留学生的政策,欢迎台湾学生来大陆深造。
座谈会结束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武汉大学与玄奘大学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法学院、西北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与玄奘大学法学院签署了院际交流协议,协议的签订使这些学校之间的交流制度化。常态化。
玄奘大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秉承玄奘遗风,热衷于对外交往,热心于和大陆高校的交流。玄奘大学法学院在两岸高校的交流中一直走在前面,成为一大亮点。我们访问玄奘大学之前,该校已经与大陆4所大学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玄奘大学法学院已与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等法学院签署了院际交流协议。合作交流协议涉及图书资料情报的交换、共同举办学术交流论坛、学生交换、教师互访等事项。特别值得提及的是玄奘大学的经费有很大一部分需要社会募捐,办学经费并不充足,在经费紧缺情况下,玄奘大学5年内3次承办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为大陆、台湾法学界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为促进两岸法学的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受到台湾学界、司法界、仲裁界的广泛好评。玄奘大学承办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也为台湾其他大学与大陆各高校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受到台湾各大学的关注,台湾的许多大学是凭借研讨会这一平台与大陆高校取得联系,进而进行交流或者建立校际关系的。为了表彰玄奘大学在推动两岸法学交流和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2008年台湾中华发展基金会授予玄奘大学“两岸交流第一位大学”称号。
玄奘大学、台湾多所大学、台湾国际私法研究会与大陆多所大学、大陆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关系密切,交流频繁,呈现出人心所向,欣欣向荣的和谐,在我们额手相庆形势如此大好的时刻,我们不应忘记在最困难的时期为两岸国际私法学界交流穿针引线,居功阙伟的“行者”——玄奘大学法律学院院长赖来焜。赖来焜,法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毕业后从事国际私法等相关专业教学。20世纪末,赖来焜开始与大陆国际私法学界接触,参加大陆国际私法年会,进行学术交流。当时两岸处于隔绝状态,大陆对台湾国际私法教学、科研情况知之甚少,而改革开放之后大陆国际私法的教学与研究是以台湾国际私法学者的理论为基础的,因而许多高校邀请赖来焜到学校讲学,介绍台湾法学教育情况。赖来焜在大陆讲学始于武汉大学,现已有20多所大学邀请赖来焜做过讲座。赖来焜还把大陆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情况介绍到台湾,使台湾学者了解大陆,关注大陆的法学教育和研究。赖来焜为两岸法学交流做了大量工作,也为社会所肯定,中国(大陆)法学会第六届会议选举赖来焜为理事,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聘其为客座教授。
2002年,赖来焜促成了玄奘大学与武汉大学之间的学者交流,学者交流的意义和社会影响、社会效果远远大于学术会议交流,由此得到启发,赖来焜与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黄进商量建设一个具有制度性的会议,一年举行一次,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与玄奘大学分别承办,让大陆学者到台湾,让台湾学者到大陆,身临其境实地考察两岸的社会状况和法学教育。两人一拍即合,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由此诞生。
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实际上是由两岸高校承办的,在大陆,大学是国家开办的,各高校承办会议的费用由国家支出,在台湾,只有玄奘大学承诺承办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玄奘大学是私立大学,提供的会议费用有限。参加会议的人员落地接待,开支不小。为了解决会议费用,赖来焜向企业化缘,一家一家的做工作,保证了会议的召开。赖来焜的诚意感动了台湾中华发展基金会,台湾中华发展基金会现已决定为会议提供支持。
赖来焜与大陆交流之际,正是李登辉、陈水扁执政,倒行逆施,大搞“台独”之时。2005年,“台独”甚嚣尘上,搞“入联公投”,鼓吹“一中一台”,欲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台独”猖獗时,许多人对赖来焜活跃于台湾大陆之间冷眼相看,也有人横加指责,赖来焜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事业和信念,终成正果,迎来了海峡两岸的山花烂漫
赖来焜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已出版了12部专著,平均每部专著都有70万字之多,发表了40多篇国际私法方面的专业性论文。我问赖来焜,你身为法学院院长,每天有许多行政事务需要处理,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你身兼数职,有大量工作要做;你每年到大陆参加学术会议,举办讲座,参加博士论文答辩,进行校际、院际交流,往返台湾、大陆之间至少10次以上,你现在事业有成,发表了1000多万字的专业性科研成果,虽不能说著作等身,说著作半身不夸张,不为过,你是怎么挤出时间搞科研的。赖来焜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但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的黑夜比你的白天光明”。是啊,世界上可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不公正,但每天24小时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公正的,不偏不倚,如果都能像赖来焜这样勤奋,我们的社会还能不发达吗。
赖来焜为海峡两岸法学交流所做出的贡献得到肯定,人们誉其为“现代玄奘”。
在玄奘大学的最后一项活动是参观校史馆和教学设施。玄奘大学的校史馆不是对外开放的,因为校史馆藏有一粒玄奘大师的舍利子,既是镇校之宝,也是无价之宝,不轻易示人。我们是大陆来的远方客人,校方允许进入校史馆参观。在校史馆我们看到了这颗流传了1000多年的舍利子,比黄豆略大一些,呈乳白色,半透明。舍利子放置在一个铁制的莲花型器皿中央,外罩一圆柱形玻璃罩,玻璃罩放在一长方形供案上,供来者供奉。
在校史馆我们了解到,玄奘大学之所以以“玄奘”为校名,是景仰大师的英名。玄奘大师是中国的历史伟人,是中国西域求学第一人,西行求法的壮举震惊世人,而且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了中亚,声名远播世界。佛教界兴办大学,就是要秉持这种精神,为后世树立不朽的教育典范。为了纪念玄奘,学校的校徽以一个艺术性的“玄”字作为标志,表示学玄奘、学做人、学智慧的意思。学校的校训是“德智勤毅”,寓意为培养师法玄奘大师奋斗精神,勤劳、智慧、勇敢、有毅力的学生。
玄奘大学的电化教学设施完备,全校师生全部可以无线上网,学校有覆盖全园区的专用无线网络设置。学校大部分教室都配备有电子化设施,教学的过程可以全程录像录音,学生如果错过了当日的课程,可以随时于网上补习。
玄奘大学图书馆的电子化程度在台湾最高。图书馆的藏书不是很多,有26万册,且分馆放置。图书馆实行的电子化、无人化高科技管理,在每本书里打入了一个微型的芯片,无论借书还是还书,都不需要工作人员,只需卡刷。学生拿下的书读过之后,若没有放到原来的位置,只需要用一只小仪器扫描一下,就可以发现它在哪里。学生若没有刷卡带书走,图书馆的大门自动封闭不能开启,还会被拍照登记。图书馆每天开放,很早开门,很晚才闭馆。所有的图书都可以开架阅读,也可以借走。图书馆里学生很多,借阅率很高,书籍也非常有序。
&& 四、阿里山上
27日下午,细雨濛濛,我们游览了风光秀美的日月潭,接着驱车南下前往阿里山,晚8时入住海拔2274米位于阿里山群峰中的阿里山阁大饭店。阿里山阁大饭店听起来名声显赫,其实饭店很小,设施陈旧,始为1918年日本人建造,木质二层楼,1982年改建为三层楼,1998年再次装潢,现在已经风光不在了,主要用于旅游季节接待游客。凌晨3时45分,我们被叫醒电话的铃声催醒,洗漱后于4点30分集合,向沼平火车站进发,一石二鸟,体会观光火车,乘车至祝山看阿里山日出。从饭店到火车站10多分钟的路程,很快就达到了。山里的气温很低,风很大,很硬,好在玄奘大学事先打了招呼,我们不是增加了御寒衣物,就是从饭店租了件棉衣裹身。
沼平火车站的宣传板提供了阿里山信息:阿里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一条山脉,位于嘉义县东北,属玉山山脉支脉,由祝山等十八座山峰组成,主峰塔山海拔2663米。阿里山空间距离15公里,由山下海拔30米处层层盘旋绕上海拔2450米的铁路,竟长达72公里,火车穿过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气候迥异的森林区,如同走过了一年四季。阿里山铁路是日本人为转运木材于1899年兴建的,轨距762公厘(台湾长度单位),俗称“小铁路”,现在用来运送观光旅客。阿里山“小铁路”原由政府经营,每年亏损1亿多元(台币),现承包给私人经营,政府给承包者提供两块土地盖宾馆,以旅游收入补贴亏损。
5时25分,火车准时进站。观光游客很多,我们上车已经没有几个座位,有人还得站着。6时整,火车到达阿里山火车站,游客们下车登祝山。祝山山巅有一处人工修建的平台,是为观日出准备的,这个地方是观日的最佳地点。登上祝山,天空微露晨曦,碧空镶嵌着几朵白云,启明星还在眨着眼睛。我们的运气真得很好,赶上了阴雨连绵4天后的晴日。6时25分,远方的山际浮现一片红云,红云袅袅升腾,弥漫,牵出一轮闪着金黄色光芒的旭日,瞬间千山万壑褪去黑夜,拥抱太阳的辉煌。阿里山云海也是一大景观,与“云海茫茫,瞬息万变,时而像连绵起伏的冰峰,时而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的描述不同,我所见到的云海,静谧、安详,像一个身着白色纱裙的佳人,熟睡在崇山峻岭之中,朝日的万丈光芒都未将她唤醒。
从祝山返回旅店,我们穿行原始森林。放眼望去,直径数米粗的树桩漫山遍野,向人们诉说着历史,显然这一地区的参天大树遭受过毁灭性砍伐,是什么原因导致要大规模砍伐原始森林呢,我们充满了迷惑。
回到旅店,收拾行装,兵分两路,行李由旅游车运送下山,我们跟随导游游览阿里山。行李放上旅游车,安排妥当,导游已经在等我们了。初看导游,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一袭登山装,一双运动鞋,一头披肩发束成马尾,有艺术家风范,无过人之处,没引起我们太多的注意。老人一席话,令我们刮目相看,肃然起敬。老人自报家门叫王国平,70岁,是一名志愿者,他为我们做导游,不收一分钱。老人家住在75公里以外的地方,今天起得很早驾自家车往这里赶,怕路上堵车来迟耽误了我们的行程。老人开车来,车辆磨损,汽油费等一概自行承担,没有任何补贴。老人很幽默,说许多人认为我这是吃亏了,其实不然,我赚了大便宜。我为你们讲解阿里山,你们了解了阿里山,回去向亲戚朋友述说所见所闻,会有更多的人来阿里山旅游,这样能增加财政收入,这对我们每一个居民都有利。阿里山是一个天然氧吧,来阿里山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做导游要爬山,爬山可以锻炼身体;来阿里山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忘记烦恼,这些都有利于健康,健康是最大的事情,我支付微不足道的成本,换来金钱买不到的健康,你们能说我没赚便宜吗!话语朴实、生动,富有哲理,我们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掌了。
老人精神矍铄,身手敏捷,带领我们登攀,我们敬仰老人紧随其后,不时向他请教一些问题。老人知识面很广,答复问题时常举一反三。和老人的交谈中我们知道了阿里山中没有居民,原因是阿里山山高林密,没有可耕种的土地,不能养育农业人口;阿里山没有大型野生动物,小型的野生动物和飞禽不能维持猎人的生计,阿里山没有常住猎户;阿里山每年的雨季集中在7、8、9三个月,其余时间属旱季,山上没有蓄水设施,没有水人不能在山里居住;阿里山被群山环抱,交通不便,不宜居住。《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所描绘的“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是以人喻景,比喻阿里山的水像姑娘一样美,阿里山的山像少年一样壮,事实上没有阿里山姑娘和阿里山少年。了解了这些,我们又不得不佩服《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词作者的反喻能力和超凡的想像空间。
到达山巅我们围住老人小憩,老人讲述了他的身世和他对两岸关系的看法。老人退休前是大学教授,研究战争学。老人说,我的研究成果越多,就证明人类发生的战争越多,我不希望人类在战争中游弋,我放弃了战争学的研究,做志愿者,愿在有生之年为人类和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人不知何时采拮了一株草要我们辨认,无人知晓。老人说,它叫“树萝”,是菌藻共生体,生长在树干上,在原始森林里,树干上的草和地面上的草很难获得阳光,为了生存,他们结成了生命共同体,生长在树干上,藻有吸收阳光的特长,藻吸收阳光并输送给菌,菌有吸收养分的能力,从腐蚀的树皮中吸取养分提供给藻,菌藻共生共存,和谐相处,在恶劣的环境中获得生存空间,绽放生命。人类要向大自然学习,要学会和睦相处。海峡两岸同祖同宗,对立隔绝60年,兄弟相煎,对两岸的中国人没有任何益处。我们应该学习“树萝”精神,相互提携帮助,谋求共同发展,而不应再兵戎相见。还有台湾的蓝营绿营,你争我斗,影响了经济发展,使处于低谷的台湾经济雪上加霜,我们台湾人也要反思,也要学会和谐。老人举起他另一只手拿的一株植物,告诉我们这是一棵长梗攀花麻,这种植物有一个特点,每一片叶子都会寻找不遮挡其他叶子的位置生长,共同享受阳光。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长梗攀花麻一样,互谅互让,为他人留出发展的空间,尊师敬长,呵弱护幼,用善良互换真情。
一个一辈子研究战争的老人,晚年放弃了他为之付出一生的专业,大彻大悟,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呼和平,唤和谐,这或许是研究战争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跟随老人,我们观姐妹潭的抚媚,赏孔雀溪的喧闹,睹“阿里山神木”的雄姿,惊“三代木”的神奇,阿里山,风光无限,美不胜收。在即将结束阿里山行程的时候,我们揭开了阿里山树桩的谜底。阿里山出产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台湾杉、铁杉、红桧、扁柏和小姬松,这5种树木称为阿里山特产“五木”,阿里山的红桧最为著名,每颗树树龄都在年之间,最古老的一棵红绘被称为“阿里山神木”,有3000年树龄。1899年,日本人小池三九郎知道了阿里山地区的原始森林,1902年,日本政府派任教于东京帝国大学的琴山河合教授来台湾勘查,决定砍伐木材的方式、设计铁路。在日本占领台湾期间,30万株原始红桧被砍伐殆尽,仅因树木空心、生长在悬崖不便砍伐等原因幸存800株。残留的树桩鳞次栉比,无声控诉掠夺者的罪恶。日本为了纪念琴山河合教授的“功绩”,在阿里山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书“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许多人主张砸毁这座碑,以洗民族耻辱。后来还是理性占了上风,保留下了这座碑,告诫人们不要忘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 五、台湾法学教育
台湾2000多万人口,有164所高校,教育资源过剩,生源不足,教育设施闲置三分之一,与大陆教育资源短缺,生源过剩形成互补。台湾164所高校中,有58所学校设有法学院、法律系或者法律研究所,招收法律专业学生,开设法学课程。台湾高校设立的法学院系数量不少,但招生规模比较小,台湾最大的高校台湾大学,每年招收的法科学生只有200人左右,有的高校只招生研究生,不招收本科生。招生规模的控制保证了生源的质量,在台湾攻读法学专业的学生多是升学考试中的佼佼者。
在台湾,我们参观走访了玄奘大学、东海大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重点考察了这3所高校的法学院和法律研究所。
台湾的法学教育分为本科生法学教育和研究生法学教育。本科生学制4年,开设的课程与大陆高校法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一年级开设宪法、法学绪论、法学方法导论、司法体制与法院组织法民法总论、刑法总论等基础课程。二年级开设亲属法、继承法、物权法、行政法、国家赔偿法、公证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劳工法、法律文书写作,还开设与现代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兴学科,诸如资讯科技法、生物科技医学伦理等。三年级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商法,主要有商事法、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海商法、税法、公平交易法、土地法、还开设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法理学、社会法、行政救济法等课程。四年级开设若干国际法课程,诸如国际私法、国际海洋法等。台湾的法学教育与大陆的法学教育有两个不同的特点,一是英美法在课程设置中占一定的比重,大学一、二年级就开设英美法导论、英美侵权行为法、英美契约法等课程;二是大学四年级开设若干专题研究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台湾法科大学生毕业就业去向首选是通过国家考试取得司法官、律师、检察官、行政执法官、公设辩护人、政风人员、检察事务官、观护人、书记官、公证人、商标专利审查官等职业;依次是担任金融企业法务专员;担任国家机关公务人员;担任民意代表法务助理;担任法官助理及律师助理。在台湾,本科生毕业考取研究生对学生本人和毕业院校都是很大的荣誉,学校张榜公布,记入校史,有中国古代“金榜题名”的味道。
台湾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是,除要求一门外语课程必修外,其余均是专题研究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台湾研究生教育分为在校研究生教育和在职研究生教育,两种研究生教育的招生规模大体相等。在职研究生利用晚上和星期天上课,开设的课程为法学基础课和实用性的专业课。非法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通过研究生课程学习可以参加国家考试,通过考试可以担任公职,所以,非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法学专业研究生的人数较多。
台湾东海大学是基督教投资兴办的学校。东海大学对我们的来访极为重视,校长程海东亲自主持了欢迎仪式,参加了与我们的座谈。我们来访之际,恰逢东海大学法律系升格为法学院。东海大学的法学教育规模较小,原来只是在社会科学学院下设一个法律学系。虽然只有一个法律学系,但教学质量很高,影响很大,可以招收法学博士研究生。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增加,东海大学决定升格法律系为法学院,在法学院下设立一个法律系和一个法学研究所,从事法学研究和法律教学工作。为了推动法学教育的发展,在我们来台期间,东海大学与中国政法大学协商达成校际合作意向,如果发展顺利,今年6月份两校能够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在东海大学,他们在两件事情上的做法使我们感受最深:一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制度合理,惩罚分明。在东海大学校园内的绿茵草地上,有一排优雅的单体别墅。我问陪同参观的工作人员,你们什么级别的领导能够住进这些别墅里。工作人员回答,这里居住的没有一个领导,都是知名教授,法学院的陈隆修教授就住在这里。午宴上,东海大学教务长向我们介绍学校的师资情况,谈到教师待遇问题。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聘请一流的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学校提供高档次的住房,保证后勤供应,免去专家、学者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搞教学,做研究。学校对聘用人员3年进行一次考核,达不到学校要求的,学校解聘,聘用人员搬出学校提供的住房。这项制度激发了聘用人员的工作热情,东海大学的教学、科研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被认为是“一所开创性的大学”。二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新生入学后,学校对其进行的教育首先劳动教育,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校园的卫生清扫,而且是无偿的,意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学校不聘用清洁工,日常学校的卫生清扫由家庭困难的学生担当,学校付给他们报酬,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是一所理科学校,2005年经台湾教育部核准,设立科技法律研究所,专门研究科技法律,培养科技法律人才。2005年研究所招收法律系毕业硕士班,2006年开始招收非法律系毕业硕士班,学生毕业授予科技法学硕士学位。硕士班的课程设置很有特色,与学校的主体学科相配套,以智慧财产权(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为核心课程,开设著作权法、集体电路电路布局保护法、专利法、植物品种及种苗法、营业秘密法、商标法、网域名称保护、公平交易法、消费者保护法、美国法律制度等课程。硕士班分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资讯通信法学方向,一个是生物科技法学方向,研究方向设计很有前瞻性。资讯通信方向硕士班的专业课程有资讯科技与智慧财产权、电子商务与法律、通讯与法律、传播与法律;生物科技方向硕士班的专业课程有生物科技与智慧财产权、医疗与法律、环境与法律、食品、药物与法律,这些课程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很受学生欢迎,也为社会认可,学生毕业有用武之地,就业前景看好。
&& 六、花莲高分院
台湾法院分为三级,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实行三级三审制。台湾高等法院坐落在台北,在台南、台中、花莲和高雄设有4个高等法院分院。应花莲高分院邀请,我们对其进行了访问。
29日晨,我们按从高雄由西向东,在台东由南向北奔花莲的路线出发了。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花莲高分院法官赖淳良早早地来到台东,在远离花莲高分院200公里的台东迎接我们。赖法官参加了本次国际私法讨论会,在台北与我们有过接触。赖法官登上我们乘坐的旅游巴士,先是向大家问候,接着发给每人一份材料,凝神细看,是余光中1971年创作的那首脍炙人口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咏颂这首情深意切,渴望祖国统一,盼望亲人团聚,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的诗歌,我们的心就像车窗外的太平洋,波翻涛涌。60年,一个甲子,一次轮回,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可台湾与大陆人为隔绝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多少人隔着海峡呼唤亲情,多少人带着乡情告别了这个世界,历史怎么会这样无情啊,洒向人间如此多的“乡愁”。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今天,“乡愁”实在是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
汽车沿着东海岸公路疾驰,窗外太平洋的风光尽收眼底,车内欢歌笑语一片。赖法官活泼中透着幽默,不时给我们讲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奇闻趣事,说一些当地方言,唱一些当地民歌,我们了解了很多民俗民风。赖法官还用车上的DVD播放了花莲高分院制作的法制宣传片,宣传片介绍了花莲高分院的概况,庭审程序,法官办理的经典案件。我们特别感兴趣的是法院的巡回审判,法官带着案卷,携书记员、法警驾车到当事人住所地办案,审判公开,即时判决,既方便群众,又教育群众,效果很好,值得推广。
临近傍晚我们到达花莲高分院,先是参观了审判厅。审判厅民事审判和刑事审判通用,面积不是很大,审判席、原告、被告席之外,还有30-40个旁听席。审判厅的设施和大陆法院审判厅的设施大致相同,设施的规格尺寸台湾各法院是统一的。法院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介绍了高等法院法院受案范围,审判程序,一一解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
在花莲高分院会议室,我们与代理院长谢志扬、庭长何方兴及部分法官进行了座谈。我们落座后,看到每个人面前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份复印材料,材料是台湾东吴大学法学教授陈长文撰写的发表在台湾4月27日《联合报》的文章——“闭门造车的最高法院兄弟们”,文章猛烈地抨击了台湾最高法院作出的否定大陆法院判决既判力的两个判决,认为台湾最高法院“严重颠覆了两岸相互承认民事判决及一事不再理的正当期望”。座谈会从台湾最高法院的两个判决开始。谢院长简短致词直奔主题:在台北你们已经看到了最高法院去年年底作出的有关大陆法院判决既判力的判决,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会与时俱进,很好解决。何庭长接着发言,他说花莲高分院接待大陆学术性质的代表团这是第一次,见到你们亲切、感动。我们是同仁,应当开展更广泛的交流。你们要把台湾的善意和关怀带回去,多做一些扩大正面影响的工作。我们在座谈会上提出了许多问题,谢院长、何庭长和参加座谈会的法官们都做了解答。
我们问,进会议室后看到陈长文教授的文章,这已经间接地表明了对台湾最高法院两个判决的态度,谢院长、何庭长在发言中又进一步阐明了观点。我们想知道学者的见解对司法审判有多大的影响?何庭长回答说台湾实行成文法,法院要依法办案。成文法具有滞后性,需要新的理论来补充。近年来台湾各级法院进来了不少法学博士,这些年轻的法官富有朝气,接受新思想比较快,他们自己也有一些新思想,审判实践中,他们敢于挑战传统,突破以往的判例,采用学者的观点,采用一些新理论或者采用个人的新观点判决案件,而且办案质量很高,我们赞同这种做法。总体说来,法院对学者的意见是很重视的,这是司法审判活力的来源,真知灼见的理论观点在审判中可以引用。
我们问,就目前的大陆立法和司法审判实践来看,涉台案件当事人还不能选择适用台湾法,当然,个别法院在实践中有突破,这并无法律依据。我们想了解台湾法院涉大陆案件,当事人选择适用大陆法或者根据区际冲突规则指引应援用大陆法时,台湾法院是否适用大陆法?赖法官是负责涉外司法审判的,他回答了这个问题。当事人选择适用大陆法或者根据区际冲突规则应援用大陆法,台湾法院适用大陆法,这方面的判例已经有一些了。
我们询问台湾司法考试的情况,殊不知在大陆环境下形成的思维模式与台湾的实践大相径庭。台湾没有设立统一的司法考试,而是分别设立法官考试、律师考试和检察官考试,三项考试各为其主,成绩不通用。法官考试不是每年都举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储备聘用法官考试,大学法律系或者相关系所毕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相关系所指非法律系毕业,曾修习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私法、商事法、行政法、强制执行法、破产法达16学分(每门课程3学分)。法院不组织法官考试,而是向考试院提出申请,考试院出题组织考试,录取后交申请法院。录取的法官不直接上岗,要经过2年培训,半年实习。通常情况下每年7月1日新法官上岗,法官到那个法院工作,不通过行政手段分配,采用抽签方式决定。律师工作一段时间可以申请当法官,但要通过遴选考试,品德操守符合条件者,聘用为法官,律师的工作年限计算为法官工作年限。法官聘用有法官考试和律师遴选两种途径,从实践情况来看,律师遴选方式聘用的法官要好于法官考试聘用的法官,舆论认为最好采用律师遴选方式聘用法官。法官退休后3年内不得在原任职法院代理案件。
台湾司法审判实行法官个人负责制,一个案件分配给一个法官,该法官对案件审判负全部责任,法院院长不插手案件审判,其他法官不得过问案情。实践中,没有发生法院领导和其他法官询问案件审判或者案情的情况,这已经是一种习惯,也是职业道德。实行法官负责制,法官办案认真,因为案件办理的好坏都记在法官个人的头上,关系到自己的名誉和命运。花莲高分院就有这样的法官,几十年如一日,工作兢兢业业,办案质量高,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时间的推敲,老百姓口碑很好,案件分配到这些法官手里,当事人很放心,相信不会出现偏差。
七、中华仲裁协会
30日,我们访问了台湾中华仲裁协会。中华仲裁协会理事长李念祖是一个精力旺盛、精明能干,办事雷厉风行,能把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的中年人。我们到达中华仲裁协会时,李念祖已经把座谈会安排的有条不紊,他邀请的台湾资深仲裁人和参加座谈会的中华仲裁协会有关人员已经在迎接我们。
简短的寒暄,座谈会步入正题。李念祖参加了第5届海峡两岸国际私法学术研讨会,他的发言仍然是从这次会议讨论的台湾最高法院否定大陆法院判决既判力开始。李念祖认为台湾最高法院作出的两个判决是一个释法问题,这件事引起了对台湾有关法条的重新思考,引起了是否修改法律的争论。台湾实行多党制,立法院有不同的党派,修法并非易事,但无论如何修法不能开倒车,台湾各界应该努力推动修法。
通过座谈会我们了解了一些台湾仲裁的情况。台湾中华仲裁协会是自收自支的民间组织,每年受理250件左右仲裁案件,这些案件60%是工程承包纠纷,20%是涉外案件,其余20%为各种类型的案件。中华仲裁协会现有600多名仲裁员,主要来自台湾工商界和台湾各高校。目前大陆的仲裁机构已经聘请了一些台湾人做仲裁员,而中华仲裁协会没有聘请大陆人做仲裁员,不是中华仲裁协会不想聘大陆人做仲裁员,而是十分想聘,现在未聘的原因是存在法律障碍,中华仲裁协会聘用仲裁员要经过备案报批程序,报大陆人做仲裁员批不下来。现在两岸需要仲裁的案件日益增多,需要大陆籍仲裁员,中华仲裁协会准备采用推荐方式解决大陆籍仲裁员问题。
中华仲裁协会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两会)有固定的联系,从2007年起开始合作培训仲裁员,第1届在大陆,第2届在台湾,海峡两岸的仲裁员培训将坚持下去,有可能形成制度。两会通过协商已经拟定了两岸可以采用的共同仲裁条款,现已基本定稿,讨论修改后可以实施。两会还协商推出共同调解制度,对涉及两岸的纷争,当事人选择仲裁,两会可以各出一个调解人,进行调解,调解后双方各出调解书,这样可以避免跨法域执行。为了方便执行,调解书可以制作成仲裁裁决书形式。
台湾有海事仲裁机构,但案件少,不能做到自收自支,所以现在并入中华仲裁协会,成为中华仲裁协会一个内部机构。
台湾仲裁员收入较高,中华仲裁协会收取的仲裁费,40%归协会,60%为仲裁员的收入。一个仲裁庭一般有3个仲裁员,写仲裁裁决书的仲裁员能够获得仲裁员应分配收入的40%,另外两个仲裁员各为30%。
台湾法院尊重仲裁的独立性,对申请承认及执行的仲裁裁决只做程序审查,不做实质审查,中华仲裁协会作出的仲裁裁决容易获得法院的支持。
台湾对仲裁方式解决争议是重视的,各大学开设仲裁课程已经有10年的历史了。仲裁课程不是必修课,是选修课,通过仲裁课程可以获得2个学分。
台湾承认临时仲裁,临时仲裁作出的仲裁裁决可以获得法院的承认及执行。临时仲裁的保密工作做得好,所以,台湾每年发生多少起临时仲裁案件,临时仲裁案件的数量占整个仲裁案件的数量无法统计。
&& 八、不是结局的结尾
台湾一行,匆匆7日,蜻蜓点水,井蛙观天,所见为一孔之见,所闻为一耳之闻,“一耳目之管窥蠡测,又焉得遍观而尽识也”,正是如此,不可能对所述事情都作出中肯结论。然一例外,两岸停止对立,消除隔阂,捐弃前嫌,兄弟修好,互谅互让,谋求发展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台湾之行7天可以得出的结论。两岸之间已经争斗了60年了,争来争去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渔翁得利,军火商们有可乘之机,大量的财政收入用于制造武器,购买武器,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这种现状不能也不应再继续下去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胸怀博大、待人宽厚的民族,当年日本侵略者毁我北洋水师,占我东北数省,在侵华战争中杀害我2000万同胞,掠夺我无数财产,在大陆造成6000亿美元经济损失,在台湾疯狂掠夺,罪恶滔天,罄竹难书。日本这样一个与我们有着国家恨、民族仇的国家,我们宽容了,我们与日本和好了,两岸都放弃战争索赔了,对外我们尚且能够如此,对内为什么不能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呢!
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海峡两岸关系达成“九二共识”,两岸隔绝状态一度被打破,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李登辉、陈水扁上台,搞起“台独”,两岸关系紧张到剑拔弩张的程度。国民党再次执政台湾,启动了“陈江会谈”,三次会谈,都取得了积极成果。最近一段时间,两岸往来密切,2008年9月举行的中国司法考试首度正式开放台湾居民报考,台湾地区的818名考生中,有37人成绩合格,取得大陆律师执业资格;民进党籍高雄市长陈菊5月21日访问北京,完成了民进党的“破冰之旅”;在陈菊访问大陆的当日,大陆商务部发布消息,将会同国台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有实力的企业赴台采购,加快两岸经济交流,共同应对经济危机;5月22日,上海世博会正式邀请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参展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随着两岸关系的日益密切,两岸的隔绝状态最终将会消除。
在法律方面,两岸司法界也在向前跋涉。陈江第三次会谈达成《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推动了两岸刑事司法互助;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补充规定》业已生效、实施,扩大了认可台湾地区法院民事判决的范围,商事、知识产权、海事等民事纠纷案件判决均可在大陆获得认可。经济与法律是一对孪生姊妹,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的保障,两岸经济交往和民事往来迅猛增长,要求法律与之相适应,两岸现行法律中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规定,有违两岸经济发展的司法判例,终将得到修正。
在台湾我们也看到,台湾居民的收入比较高,人均月收入达到万元人民币;台湾居民整体素质比较高,言谈举止、接人待物都很得体;台湾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台湾居民的环保意识很强,没有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的现象,各旅游景点清扫的干干净净,可与星级宾馆相媲美,对大陆旅游者在台湾胡乱涂鸦以及不卫生的做法有反感,这也在情理之中;台湾故宫博物院等历史古迹、阿里山原始森林等风景区、现代化建筑101大厦、东部的太平洋沿岸风光都值得去看一看。台湾的茶叶、凤梨酥在世界享有盛名,名不虚传,可以去尝一尝。
到台湾旅游,应该有个思想准备,不能认为台湾一切都好,期望值过高会有失落感。台湾位于地震带上,在台北盆地有三条小断层,为了防震,台湾的楼宇不能建的过高。台湾濒临太平洋,每年夏天都会受到太平洋上形成的台风的侵袭,台湾的建筑要防风,不能建得很华丽。就台湾的城市建设而言,远比不上大陆一些大城市宏伟、壮观。台湾与大陆分离60年,大陆人对台湾有神秘感,都想一探究竟。台湾毕竟是一个岛屿,旅游资源有限;台湾偏于一隅,未向大陆开放旅游市场之前,游客数量有限,台湾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是根据游客的数量建设的,接待能力也有限。台湾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全面向大陆开放旅游市场,每天入岛游客7000人,超出了接待能力,台湾方面的心理准备也不够。旅游景点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接待游客的宾馆餐厅的面积都不是很大,游客站在餐桌旁等座位,餐桌上用过的餐具不能及时清理等现象经常发生。说说这些情况,让准备到台湾的大陆游客有一个思想准备,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能坦然面对。
中国人认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社会发展规律,就两岸关系来说,合久必分是历史,分久必合是未来,让我们展开双臂,拥抱阿里山,拥抱日月潭,拥抱台湾岛,拥抱两岸统一的未来。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莲市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