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有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小学生课本说澳大利亚在十几年后大街上只有蜜蜂没有苍蝇?这是哪年的语文

查看: 3031|回复: 77
90后小学语文课本插图,你看到了会想起我们还是小学生的日子吗?
本帖最后由 涂♀恋恋Jessica 于
03:35 编辑
80后&&90后小学语文课本插图,你看到了会想起我们还是小学生的日子吗?
先上图 占个位子 再慢慢编辑。。。。
1.jpg (59.8 KB, 下载次数: 27)
02:56 上传
蓝树叶 还记得么??。。。这个我记得叫张园园吧,,不舍得借给别人绿色的水彩笔,结果,人家自己只好用蓝色的彩笔涂树叶
2.jpg (44.82 KB, 下载次数: 28)
02:56 上传
一个草船借箭
3.jpg (40.38 KB, 下载次数: 29)
02:56 上传
跳水 观察课文的插图,想想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海
4.jpg (52.12 KB, 下载次数: 28)
02:56 上传
降落伞包 只知道飞机遇险,周总理把降落伞让给别人了,好伟大
5.jpg (38.99 KB, 下载次数: 31)
02:56 上传
&&奴隶英雄 斯巴达克在起义中表现了英勇的斗争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列宁也说∶“斯巴达克是大约2000年前最大一次奴隶起义中的一位最杰出的英雄。”
6.jpg (38.23 KB, 下载次数: 31)
02:56 上传
为人民服务&&张思德
7.jpg (64.83 KB, 下载次数: 26)
02:56 上传
8.jpg (7.55 KB, 下载次数: 27)
02:56 上传
9.jpg (26.48 KB, 下载次数: 30)
02:56 上传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jpg (46 KB, 下载次数: 27)
02:56 上传
手术台就是阵地&&《纪念白求恩》一文简单记叙了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幸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高度评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大家都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11.jpg (66.82 KB, 下载次数: 28)
02:56 上传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12.jpg (55.56 KB, 下载次数: 29)
02:56 上传
我家还缺啥?
13.jpg (54.92 KB, 下载次数: 26)
02:56 上传
狼牙山五壮士
14.jpg (51.99 KB, 下载次数: 26)
02:57 上传
最后郝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照亮了部队前进的道路
15.jpg (46.71 KB, 下载次数: 26)
02:56 上传
爬山虎的脚
本帖最后由 涂♀恋恋Jessica 于
03:44 编辑
16.jpg (57.96 KB, 下载次数: 24)
03:02 上传
17.jpg (60.1 KB, 下载次数: 26)
03:03 上传
飞夺泸定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听到党的号召,战士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
18.jpg (51.66 KB, 下载次数: 27)
03:03 上传
小萝卜头&&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被带进了监狱。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米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多么悲惨啊!
19.jpg (41.38 KB, 下载次数: 28)
03:03 上传
落花生&&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20.jpg (47.39 KB, 下载次数: 24)
03:03 上传
王冕学画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叫王冕。。。
21.jpg (39.78 KB, 下载次数: 24)
03:03 上传
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被烈日炙烤的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他们中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老者,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
22.jpg (48.92 KB, 下载次数: 25)
03:03 上传
爸爸和书& &我和爸爸都喜欢读书,因此书就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书房也成了我俩经常聚会的地方。 我喜欢读书,更喜欢回忆和爸爸一起读书的那些日子。
23.jpg (34.1 KB, 下载次数: 24)
03:03 上传
24.jpg (47.01 KB, 下载次数: 26)
03:03 上传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25.jpg (51.1 KB, 下载次数: 28)
03:03 上传
苦柚 棉花柚,个大,其实里面的肉不多.......
26.jpg (67.35 KB, 下载次数: 24)
03:03 上传
打碗碗花小时侯,离我家不远,有一块荒芜的土地。荒地上的野花总是一茬接一茬,终年不断——除非雪花盖满了大地。 有一次,我跟外婆从哪儿经过,远远地就望见荒地上的野花开的一片粉红。走道近处,我才看清那野花生得十分异样
27.jpg (50.91 KB, 下载次数: 28)
03:03 上传
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28.jpg (18.71 KB, 下载次数: 27)
03:03 上传
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29.jpg (71.41 KB, 下载次数: 22)
03:03 上传
蜜蜂引路 列宁的故事
30.jpg (56.78 KB, 下载次数: 27)
03:02 上传
& &&&小音乐家扬科 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
本帖最后由 涂♀恋恋Jessica 于
03:50 编辑
31.jpg (60.03 KB, 下载次数: 23)
03:08 上传
32.jpg (50.83 KB, 下载次数: 27)
03:08 上传
33.jpg (61.93 KB, 下载次数: 23)
03:08 上传
让我们荡起双桨
34.jpg (20.98 KB, 下载次数: 28)
03:08 上传
白杨礼赞 讲的是如何做人。。这篇文章让我们学会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5.jpg (48.12 KB, 下载次数: 25)
03:08 上传
燕子飞回来了
36.jpg (82.11 KB, 下载次数: 28)
03:08 上传
诚实的孩子 列宁的故事
37.jpg (39.03 KB, 下载次数: 27)
03:08 上传
温暖 天快亮了,周总理走出人民大会堂,他又工作了整整一夜,周总理刚要下车,看到远处有位清洁工人,周总理走过去,紧紧握住工人的手。。。。
38.jpg (67 KB, 下载次数: 28)
03:08 上传
39.jpg (39.13 KB, 下载次数: 28)
03:08 上传
绿色的办公室 湖边的树林是列宁的“绿色的办公室”,屋顶是蔚蓝的天空,地板是碧绿的草地,一截树桩是列宁办公的椅子。树桩后面有个“人”字形草棚,草盖得厚厚的,只容得下一个人躺在里面
40.jpg (41.34 KB, 下载次数: 27)
03:08 上传
41.jpg (43.76 KB, 下载次数: 28)
03:08 上传
42.jpg (70.11 KB, 下载次数: 26)
03:08 上传
捞铁牛 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
43.jpg (58.16 KB, 下载次数: 28)
03:08 上传
《凡卡》写于1886年,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契诃夫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44.jpg (46 KB, 下载次数: 27)
03:08 上传
冀中地道战& && &&&说起地道战,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
45.jpg (55.13 KB, 下载次数: 26)
03:08 上传
珍贵的教科书 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指导员……”喊了好半天,指导员嘴里叨念着:“书……书……”我说:“书都在这儿。走,我背你回村。”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46.jpg (55.12 KB, 下载次数: 27)
03:09 上传
小摄影师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的难点。
47.jpg (60.72 KB, 下载次数: 26)
03:09 上传
三味书屋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 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学过这篇课文以后,学校的每个桌子上都刻了一个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早”字
48.jpg (40.44 KB, 下载次数: 26)
03:09 上传
《骄傲的孔雀》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一只骄傲的孔雀为炫耀自己的美丽,竟和自己的影子比美,结果掉入湖里的故事。
49.jpg (61.03 KB, 下载次数: 24)
03:09 上传
十里长街送总理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50.jpg (67.52 KB, 下载次数: 19)
03:08 上传
夜莺的歌声&&日,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当时,德国法西斯不宣而战,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苏联人民奋起保卫祖国。本文讲的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男孩用学夜莺叫的方法,传递消息,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本帖最后由 涂♀恋恋Jessica 于
04:01 编辑
51.jpg (39.95 KB, 下载次数: 24)
03:11 上传
晏子使楚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何也? 小学五年级的课文
52.jpg (48.57 KB, 下载次数: 23)
03:11 上传
小站 散文 袁鹰 这是铁路线上的一个小站。只有慢车才停靠两三分钟,快车疾驰而过。 你在车上甚至连站名也来不及看清楚,一间红瓦灰墙的小屋,一排白漆的木栅栏,或许还有三五个人影,眨眼就消失了。
53.jpg (58.31 KB, 下载次数: 22)
03:11 上传
《登山》记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隐居在一个叫普罗宁的小地方。一天早晨,列宁为了看日出,从深渊边的峭壁上经过。文章表现了列宁不畏艰难的勇敢品质。
54.jpg (56.38 KB, 下载次数: 18)
03:11 上传
《她是我的朋友》阮恒 是说献血救人的那个小孩以为献血会要自己的命但他还是献了
55.jpg (48.09 KB, 下载次数: 22)
03:11 上传
小白和小灰兔 老山羊在地里收白菜,小白兔和小灰兔来帮忙.收完白菜,老山羊把自己种的白菜送给他们..小灰兔收下白菜,说:谢谢您!小白兔不要白菜,要了一包菜子...
56.jpg (43.08 KB, 下载次数: 23)
03:11 上传
57.jpg (38.15 KB, 下载次数: 25)
03:12 上传
我要的是葫芦 那个人种的葫芦叶子上长满虫子了 人家叫他把虫子抓了 他不干 说我要的是葫芦 不是葫芦叶子 所以就没有抓 后来葫芦叶子被虫子吃光了 也就没有葫芦了
58.jpg (24.49 KB, 下载次数: 21)
03:12 上传
59.jpg (44.14 KB, 下载次数: 22)
03:12 上传
60.jpg (58.85 KB, 下载次数: 19)
03:12 上传
61.jpg (39.13 KB, 下载次数: 18)
03:12 上传
a o e i u v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ye yue er an en in ang eng ying . 还记得我们整天背过的么?啊 喔 鹅 衣 乌 鱼 波 泼 摸 佛...& &&&
62.jpg (53.19 KB, 下载次数: 22)
03:12 上传
63.jpg (71.51 KB, 下载次数: 22)
03:12 上传
64.jpg (67.57 KB, 下载次数: 20)
03:12 上传
65.jpg (50.01 KB, 下载次数: 21)
03:12 上传
不懂就要问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66.jpg (56.54 KB, 下载次数: 21)
03:12 上传
难忘的一课 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到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的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
67.jpg (72.98 KB, 下载次数: 20)
03:12 上传
倔强的小红军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砖瓦分疲惫。这一陈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脸皮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68.jpg (67.37 KB, 下载次数: 23)
03:12 上传
将相和 廉颇,老已,尚能饭否?
69.jpg (54.85 KB, 下载次数: 21)
03:12 上传
金色的鱼钩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70.jpg (44.96 KB, 下载次数: 20)
03:11 上传
本帖最后由 涂♀恋恋Jessica 于
03:54 编辑
71.jpg (63.93 KB, 下载次数: 21)
03:15 上传
72.jpg (67.04 KB, 下载次数: 22)
03:15 上传
73.jpg (36.9 KB, 下载次数: 22)
03:15 上传
月光曲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师生情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74.jpg (57.51 KB, 下载次数: 22)
03:15 上传
75.jpg (62.47 KB, 下载次数: 22)
03:15 上传
毛主席在花山
76.jpg (62.44 KB, 下载次数: 23)
03:15 上传
艰苦的岁月 悠扬的笛声,吹笛子的是一位老红军....
77.jpg (48.26 KB, 下载次数: 19)
03:15 上传
78.jpg (46.05 KB, 下载次数: 17)
03:15 上传
小狮子爱尔莎 我搂住它的脖子,吻着它;它好像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蹭我。之后,它恋恋不舍地躺森林走去,一次又一次回过头来看我,直到我们互相看不见世面为止。 就这样,我马爱尔莎送回了大自然。
79.jpg (62.77 KB, 下载次数: 21)
03:15 上传
80.jpg (43.25 KB, 下载次数: 20)
03:15 上传
一夜的工作
81.jpg (27.29 KB, 下载次数: 23)
03:15 上传
卖火柴的小女孩
真的很怀念那时候的课本
古董啊~ 很多都想不起来了
呆呆 发表于
真的很怀念那时候的课本
恩,想到那时候,我背那些课文的感觉,最触动的是 小时候,大家都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
好多好多呀,楼主还保存着呀····
很怀念啊,小回到小时候填成语:()春光(),括号内各填一个字,小学语文考试题,帮帮忙啊~~~我的天呐,可是我没有小学课本啊,只是有小学生问我而已,特想知道,网上查不到,帮帮忙啦~~~答案给我说一下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填成语:()春光(),括号内各填一个字,小学语文考试题,帮帮忙啊~~~我的天呐,可是我没有小学课本啊,只是有小学生问我而已,特想知道,网上查不到,帮帮忙啦~~~答案给我说一下
填成语:()春光(),括号内各填一个字,小学语文考试题,帮帮忙啊~~~我的天呐,可是我没有小学课本啊,只是有小学生问我而已,特想知道,网上查不到,帮帮忙啦~~~答案给我说一下啦
括号内各填一个字
去书上翻!!!小学的,一定能翻到!!我给我孩子就这么弄的!!呵呵用最简单的办法!!!绝对有效!!希望能帮着你!!!
你的问题是不是断章取义了?是不是还有语境?
不会是春光灿烂吧
春光灿烂是吗
不会是“青春光景 ”
窗外春光融融
春光灿烂 、无春光彩
新春光景?
是阳春白雪这个成语 填阳字和雪字 ,谁呀, 这题都能出错……,听我的准没错。杨新红(xyh_131t)
& &&&&&&&&&&&&&
&&&&&&&&&&&&&&&
[相关文章分类――]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 页
共: 0 条记录
如果你不是罗湖网的用户,请使用这个窗口提交评论
访客身份快速设置:
输入验证码:<div onclick='this.innerHTML=""'>
一次提交,计算机将保留身份
如果你是罗湖教育网用户,请先登录,然后下面的提交按钮可用:
用户名:&&&&&&&&&
用鼠标点此按钮
&&标题&&&&&&&&&&&&&
请输入标题
&&姓名&&&&&&&&&&&&&
&&我的博客&&&&&&&
输入验证码:<div onclick='this.innerHTML=""'>
附件上传:
使用罗湖网账号发表有效评论3次,评论者可加一分,此博客的评论每增加5条评论可增加1分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 版权所有
地址:深圳市文锦中路螺岭小学综合楼7楼60年来语文课本惊人巨变
_八面来风_教育视野_:::语文味:::欢迎来到语文味网站!:::
 信息搜索
 本站专题
&&&栏目导航&&&&&
文章标题: 《60年来语文课本惊人巨变》
&&阅读次数:5324
 版权申明:本站发布的原创文章或作品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本站所提供的所有文章及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60年来语文课本惊人巨变
与行政和经济体制改革这样的宏大问题相比,发生在语文课本里的变革或许微不足道。然而,它却最与我们息息相关。从识字,写出第一篇文章,到价值观念形成,语文课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一篇高考语文作文的成败,会影响每个人一生的命运。 &&&&正因如此,人们才如此关注近年来语文课本内容所发生的变化:鲁迅作品减少了、梁实秋的文章入选了、《回延安》消失了、“泰坦尼克号”来了。更具标志意义的是,广东教材收录了茅于轼、王则柯等经济学家的文章,自信地告诉学生:私欲也推动了历史进步。 &&&&我们只需回顾这六十年的语文课本,便能体味这种变革的震撼意义 ...
60年中社会价值的快速变迁,一一映射在语文教材中,历历可数。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以鲜明政治色彩体现强烈国家意志。在民族积弱、个体国家意识薄弱的时代背景下,一个落后农业国家唯有依靠高强度政治组织,才可能集中力量发展现代工业,提升国力,不受人欺;与此同步的另一个鲜明色彩,是“苏式标准”。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急切地希望在知识体系、教育体系上与苏联“老大哥”全面对接,以快速汲取现代工业知识体系、经验。
  “大跃进”和“文革”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狂热也体现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堪回首。
  1978年之后,中国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这30年中,语文教材不仅回归本来面目,而且增添了平和自信、视野开阔的广大气象。
  从政治挂帅到人性追问,这不但是语文教材的选择,也是民族生存条件的投影。
  与此同时,这30年中社会价值的快速变迁,一一映射在语文教材中,历历可数。
“国语”改“语文” 教学体系在苏联影响中初建
  新中国建国初期,与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一样,语文教科书也打下了苏联影响的深深烙印
  1949初,人民共和国即将从西柏坡走向北京,在一个崭新的国家,新的教材即将取代旧政权在课本上的痕迹。
  此后直到文化大革命之前,在苏联的强烈影响下,中国语文教学、语文教材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教学体系。
  “国语”改为“语文”
  1949年4月,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由叶圣陶主持的教材编审委员会,负责审改中小学课本。  在新中国建国早期的语文教材编写中,叶圣陶是关键的人物之一。也正是他正式提出将此前小学的“国语”和中学的“国文”统一定名为“语文”。  1950年7月,新成立的教育部制定了《小学国语课程暂行标准初稿》,提出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儿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社交的交谈能力和写作能力。  具体地说,那时的小学语文有三个目标:一是使儿童能独立、顺利地欣赏民族的大众的文学,阅读通俗的报纸、杂志和科学书籍;二是使儿童通过说话、写作的研究练习,能正确地用普通话和白话文表达思想感情;三是使儿童通过写字的研究练习,能正确、迅速地书写正书和常用的行书。  这一时期,教育部正式把“国语”改为“语文”,制定了《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修正草案)》,“语文”这两个汉字正式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专有名词。
“以苏为师”的组成部分
  新政权刚刚建立,有关决策者就要求中小学教材必须统一供应。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就指出:“教科书要由国家办,因为必须如此,教科书的内容才能符合国家的政策。”
  日,出版总署和教育部共同组建了以编辑出版中小学教材为主要任务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毛泽东亲笔题写了社名。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兼任社长、总编辑,教育部视导司司长柳缇兼任副社长、副总编辑。
  新中国百废待兴,尽管有了临时的语文教材,但尚来不及制订教学大纲,只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名义发布了编辑大意,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
  1951年7月,人教社第一套初中语文教材出炉,其编辑大意指出:“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
  这套新中国首套正式的语文教材尽管首次提出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问题,注意文字和口语的一致,但后来的研究者认为,限于当时条件,仍存在总体分量太轻,对语文训练和语文知识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编排上各类文章混编,不分单元,缺乏科学性等问题。
  1951年7月由人教社出版的《初级中学语文课本》及1953年经改编出版的语文课本,都强调从各个方面反映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清除旧社会所用的国文课本里的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内容,用革命思想教育下一代。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背景下,早期的语文教材具有强烈的政治气息。根据有关“教材编辑大意”文献,当时的课文内容“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性和政治性”,规定课文要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思想和国际主义精神,“无论哪一门功课,都有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个任务,在语文科更显得重要”。
  最早的语文课本中涉及党史、革命史和革命领袖等方面的内容非常突出,如小学课本里的《八角楼上》《毛主席在花山》《毛主席尊敬老师》《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等等,以及中学课本里的《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学习白求恩》《(朱德)母亲的回忆》《任弼时同志二三事》《解放军和老百姓》《老山界》《截肢和输血》《冀中的地道斗争》《三渡天险》等。
  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唯有向苏联全面学习现代化、工业化建设经验,才能提升当时极为薄弱的国力,实现民族自强的理想。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刘少奇建国之初即提出:“中国人民的革命,过去是以俄为师,今后建国,同样也必须以俄为师。”
  做到这一点,要求之一就是在教育体系上与苏联对接。从1949年开始,当时的东北人民政府就组织力量,对苏联10年制学校的教材进行研究和编译,此后新中国最初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教材,都以苏联教材为模本。
  这也体现在语文教材上。上世纪50年代初期,选入语文教材的外国文学作品中,首选苏联作品。那些作品大多数是反映苏联现代生活的,其中不乏佳作,也有很多政治性浓厚、文学色彩相对比较弱的作品。
  课本之外,课堂教学方法也几乎是苏联模式的翻版。上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娜在北京一所中学观摩了课文《红领巾》的教学,随后结合苏联做法进行了评议,把苏联语文课朗读、复述、分析课文的分步骤教课方法推荐给中国。随后,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成为中国语文课堂的中心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后来被称为“红领巾教学法”,风行数十年。
“以苏为师”的新中国语文教学
经典课文回顾..................................
  “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小兄弟,小姐妹,大家一齐来歌唱:太阳太阳永远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这是建国后第一套小学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内容。
  课本自左向右翻阅,采用旧时的竖行排版方式,印刷为繁体字。
1981年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课《八角楼上》
《八角楼上》正文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八角楼上&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按顺序、有重点观察图画的方法。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本课有关词语。会背诵课文。(二)能力训练点1.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3.照样子写句子。会运用“艰苦”、“光辉”造句。4.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5.培养学生背诵课文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为革命日以继夜地工作,对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课文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这段的学习,理解毛主席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是怎样以忘我的工作精神,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二)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第二、三句话是课文的难点,理解这两句话的象征意义,以及深刻含义。(三)解决办法1.重点的解决办法。通过图文对照,从画面人物的动作、神情以及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来解决重点。2.难点的解决办法。通过图文对照,以及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来解决难点。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一)让学生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让学生各自提出不懂的问题,分小组讨论交流。五、教具准备本课挂图(或投影片)、生字词卡片。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介绍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兴趣。1.导言。早在1927年,伟大领袖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湖南和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就住在井冈山上的一个村子里,这个村子叫茅坪村,村子里有一座小楼,毛主席就住在那儿,因为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叫八角楼,毛主席白天和战友们一起紧张的工作,每到夜晚,毛主席就在八角楼上忘我的工作。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指导学生有顺序地看图,由图及文。(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桌上有什么东西?(2)图上画的是谁?穿着什么衣服?他在干什么?神态怎样?(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的内容。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思想,然后师生同议。(二)出示自学提纲,自学课文。1.指名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3.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4.让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三)交流自学情况,抽读生字卡片。1.出示带字音的生字卡片,要求读准字音。g1ng ji1n m2o m) l4 y! zh1ng b# n0ng hu9冈 艰 茅 幕 腊 椅 章 拨 凝 辉2.指读不带字音的生字卡片。井冈山、艰苦、茅坪村、夜幕降临、寒冬腊月、椅子、文章、拨灯芯、凝视、光辉(四)图文结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有几句话?(两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第一句讲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上。第二句话讲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2)学习第一句话。①出示生宇卡:认读“冈”、“艰”、“茅”。②理解“艰苦”的意思。(条件很差、困难很多、生活很苦)(3)学习第二句话。①出示生字卡:认读“夜幕降临”。②理解“夜幕降临”的意思。(夜:夜晚。幕:大幕。因为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因此叫夜幕。降临:来到。夜幕降临就是黑夜到来。)③用投影片出示第二句话。“每当……的时候,……就……”换个词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只要天一黑,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教师板书:每当……的时候,……就……对,这是字面上的含义,实际上是在说什么?谁在八角楼上?谁把八角楼上的灯点亮了?想一想毛主席会在灯下做什么呢?那么,这句话实际上是说什么呢?(毛主席每天夜晚都在油灯下工作。)(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自由读。③指名读。2.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有几句话?(四句话)主要说什么?(毛主席在灯下写文章)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2)引导学生看图,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哪几句话描写的是图画的内容?(前三句)(3)学习第一句话。①指名读。②板书引导“寒冬腊月”并理解词语。(腊月是指农历12月,这正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在这寒冬腊月的深夜,你会做什么?(在温暖的家中,躺在热乎乎的被窝里甜甜地睡大觉)引导学生看图。可毛主席在干什么呢?让学生自己读书,在书中找出有关词语。③用投影片出示第一句话。理解“单”和“薄”的含意。(教师板书:单、薄)在这寒冷的冬夜,毛主席却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这说明了什么?(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毛主席依然坐在竹椅上写文章,(教师板书:写)依然这样忘我的工作,这是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教师板书:条件艰苦)(4)学习二、三句话。①指名读。思考:毛主席是怎样写文章的?②引导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毛主席正在做什么?神态怎样?(突出“右手……”“左手……”)③在书上找出有关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神态的词语。(握、拨、凝视、沉思、没觉察)④引导学生看图:毛主席右手握着笔,在干什么?(写文章)为什么拨灯芯?(灯光昏暗)看图观察清油灯发出的光亮。(说明当时生活条件艰苦)⑤尽管当时生活这样艰苦,但我们看到毛主席仍然日以继夜地为革命,为人民工作,你们看他的眼睛怎样地看着灯火?用投影片出示第三句话。理解“凝视”(集中注意力看)(教师板书:凝视)引导学生看图,毛主席如此聚精会神凝视着什么?(星星之火)看图理解“星星之火”(清油灯发出的光亮小)。对,这小小的灯火,就像星星发出的光亮,所以称它为“星星之火”。(教师板书:星星之火)毛主席在专心地干什么?(沉思)(教师板书:沉思)理解“沉思”(专心地想,想得很深,想得时间很长)看图再读句子,毛主席想到了什么程度?(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觉察到)理解“觉察”(发觉,感觉)。联系第一句话,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如此单薄的衣服,他本想披着薄毯子抵御寒冷,可是当他望着清油灯考虑到革命前途时,竟连毯子掉下来也没有觉察到,这说明毛主席沉思到什么程度?(人神、专注、忘我)发挥学生思维,毛主席凝视着这“星星之火”会想到什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正像这“星星之火”吗?毛主席在黑暗的旧中国,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步步紧逼之下,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儿的革命力量与强大的国民党反动势力相比,是多么的弱小。但是,同学们可别小看这“星星之火”,“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它的威力是无穷的,不可低估的。或许不久,在整个中国就会燃起熊熊的革命之火,把国民党的反动势力统统烧光,让受尽了苦难的旧中国人民翻身做主,过上幸福的生活。此时此刻,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5)就在这样的寒夜,就在这盏清油灯下,就在这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毛主席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不眠之夜,在这里想着、写着,他写出了什么样的文章?指名读第四句话。①什么样的文章才叫著作?(很有价值的文章)②为什么说是光辉的著作?(因为毛主席写的著作能指明革命的方向,使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这不是一般的著作,它好像放射着万道光芒,所以称之为“光辉著作”。)(教师板书:光辉著作)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4.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了,六十多年前黑暗的旧中国,犹如这寒冬腊月的深夜,而毛主席就是在这艰苦的战争年代,以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写下了许多指引中国人民前进的光辉著作。(教师板书:忘我的工作)扩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看图练习背诵课文。(五)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2.思考课后练习2、3题。&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1.认读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井冈山& 艰苦& 茅坪村& 夜幕降临& 寒冬腊月& 椅子、文章& 拨灯芯& 凝视& 光辉2.指名背诵课文(二)教学本课生字词。1.指导分析记忆字形。g1ng井冈山:里面笔顺是“撇、点”。ji1n艰苦:左右结构,右边是“很”的右半部。m2o茅坪村: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矛”,笔顺是“&&& 予矛”。l4寒冬腊月:左右结构,月字旁,右边是“借”的右半部,与“借、猎、惜”相区别。zh1ng文章:上下结构、立字头。b$拨灯芯:左右结构,右半部是“发”不是“友”,与“泼”和“拔”相区别。y!竹椅:左右结构,木字旁。m)夜幕降临:上中下结构。n0ng凝视:左右结构,两点水,不能写成三点水,右半部是怀疑的“疑”。2.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三)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第3题:照样子写句子1.让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2.指名读例句。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3.将句子补充完整(只要符合句意,答案不要求一致)。每当我学习取得进步的时候,妈妈就________。(例如:表扬我;非常高兴;鼓励我等)4.让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句子,口述答案,师生共同评议。每当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就________。5.让学生写在书上。第4题: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1.指名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2.出示下列词语卡片,指读词语。艰苦& 椅子& 文章& 井冈山& 夜幕降临& 凝视& 觉察& 光辉& 茅坪村& 寒冬腊月3.用带点的词语造句。(1)先说说“艰苦”、“光辉”的词意。(2)然后用“艰苦”、“光辉”口头造句。例句:艰苦――旧社会劳动人民过着艰苦的生活。光辉――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指引我们向前。(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几个生字词,并练习用“艰苦”、“光辉”进行造句。扩展:在练习本上抄写第4题。七、布置作业预习第2课《艰苦的岁月》。(一)练习读课文,读准字音。(二)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寂静& 倾听& 炯炯有神& 偎依& 充满& 彻底& 出神& 未来八、板书设计1八角楼上
新政权刚刚建立,有关决策者就要求中小学教材必须统一供应。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就指出:“教科书要由国家办,因为必须如此,教科书的内容才能符合国家的政策。”
日,出版总署和教育部共同组建了以编辑出版中小学教材为主要任务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毛泽东亲笔题写了社名。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兼任社长、总编辑,教育部视导司司长柳缇兼任副社长、副总编辑。
新中国百废待兴,尽管有了临时的语文教材,但尚来不及制订教学大纲,只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名义发布了编辑大意,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
1951年7月,人教社第一套初中语文教材出炉,其编辑大意指出:“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
这套新中国首套正式的语文教材尽管首次提出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问题,注意文字和口语的一致,但后来的研究者认为,限于当时条件,仍存在总体分量太轻,对语文训练和语文知识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编排上各类文章混编,不分单元,缺乏科学性等问题。
1951年7月由人教社出版的《初级中学语文课本》及1953年经改编出版的语文课本,都强调从各个方面反映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清除旧社会所用的国文课本里的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内容,用革命思想教育下一代。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背景下,早期的语文教材具有强烈的政治气息。根据有关“教材编辑大意”文献,当时的课文内容“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性和政治性”,规定课文要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思想和国际主义精神,“无论哪一门功课,都有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个任务,在语文科更显得重要”。
最早的语文课本中涉及党史、革命史和革命领袖等方面的内容非常突出,如小学课本里的《八角楼上》《毛主席在花山》《毛主席尊敬老师》《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等等,以及中学课本里的《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学习白求恩》《(朱德)母亲的回忆》《任弼时同志二三事》《解放军和老百姓》《老山界》《截肢和输血》《冀中的地道斗争》《三渡天险》等。
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唯有向苏联全面学习现代化、工业化建设经验,才能提升当时极为薄弱的国力,实现民族自强的理想。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刘少奇建国之初即提出:“中国人民的革命,过去是以俄为师,今后建国,同样也必须以俄为师。”
做到这一点,要求之一就是在教育体系上与苏联对接。从1949年开始,当时的东北人民政府就组织力量,对苏联10年制学校的教材进行研究和编译,此后新中国最初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教材,都以苏联教材为模本。
这也体现在语文教材上。上世纪50年代初期,选入语文教材的外国文学作品中,首选苏联作品。那些作品大多数是反映苏联现代生活的,其中不乏佳作,也有很多政治性浓厚、文学色彩相对比较弱的作品。
课本之外,课堂教学方法也几乎是苏联模式的翻版。上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娜在北京一所中学观摩了课文《红领巾》的教学,随后结合苏联做法进行了评议,把苏联语文课朗读、复述、分析课文的分步骤教课方法推荐给中国。随后,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成为中国语文课堂的中心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后来被称为“红领巾教学法”,风行数十年。
大跃进及文革时期语文教科书乱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生课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