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邵敬敏、王伟丽论文《汉语动词谓宾动词的配价研究》!!!!!!不胜感激!!!!!

现代汉语二价动词探究-免费论文
欢迎来到网学网学习,获得大量论文和程序!
现代汉语二价动词探究
【宁夏大学论文栏目提醒】:文章导读:在新的一年中,各位网友都进入紧张的学习或是工作阶段。&&&&网学会员整理了宁夏大学论文-现代汉语二价动词探究 - 硕士论文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和学习顺利!
宁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二价动词探究 姓名:郭晓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指导教师:刘经建
摘要 动词是汉语中最重要的词类之一,动词独有的表述性,使得它能很好地对所要表达的对象加以陈述或说明,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动词自身的性质、语法特点而言,动词的研究成果对于推进汉语语法研究,改进汉语语法教学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从配价语法的基本理论出发,以汉语二价动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句法和语义分析。&&&&文章中的二价动词的主要以《现代汉语动词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为依据来确定。&&&&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五章。&&&& 引言:配价语法和汉语动词研究现状回顾,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研究方法、研究步骤、语料来源以及符号说明。&&&& 第一章:配价理论的介绍。&&&&包括配价的性质、定价的原则、辨价的方法以及动元的语义角色。&&&& 第二章:用配价理论对具体的动词进行分类。&&&&现代汉语二价动作动词配价情况的描写与分析。&&&& 第三章:心理动词的界定和范围,现代汉语二价心理动词配价情况的描写与分析。&&&& 第四章:现代汉语性状动词的分析与界定,现代汉语二价性状动词配价情况的描写与分析。&&&& 第五章:现代汉语关系动词配价情况的描写与分析。&&&&重点对关系动词中的“是”字句和“有”字句分别进行了研究。&&&& .结语对配价理论和格语法理论进行总结,提出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配价语法;动词;动元;句法;语义;语义角色 An Exploration of Modern Chinese Bivalence Verbs Guo maoj啪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Directed by Professor Liu Jingjian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bivalence verbs of Modem Chinese.Based on valence theory andthree-dimemion(semantics,syntax,and pragmatics)theory.The analyzes of Modern Chinesebivalence verbs on Syntactic and Semantic.Mainly on the basis of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andVerb Dictionary ofModern Chinese. The bivalence verbs is the biggest one in amount in Modem Chinese verbs.111 the currentresearch field of grammer,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focusing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bivalence verbs.The thesis mainly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except preface and end part.In the preface part,We’vereviewed of the studies on Chinese bivalence verbs in recent years.Mainly discusses and analyzesthe inadequacy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bivalence verbs.The author reviews the relevant studies andputs forward the content purpose and value of this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them. In the first chapter。&&&&we mainly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Chinese bivalence action verbs.IIl thesecond chapter, we analyzes and describes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bivalence mental verbs.Chapterthree is Chinese bivalence modal verbs.Chapter Four focuses on Chinese bivalence relation verbs. 111 the end of this paper,on the one hand we made a decision for the thesis and put forword theinadequacy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bivalence verbs,on the other hand,we also suppose the continuestudy of Chinese bivalence verbs in the future.Key Words:valency Grammar,verb,argument,Syntactic,Semantic,part of Sema .Ⅱ.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宁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官1 研究生签名: 易p、 时间: 年汨埚 J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宁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宁夏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易侈 A杪. 时间:峭年华月埚 } 导师签名: 1 叫啦 鲻扯 0 磁£卅3 帆1年V月知日宁夏人学硕fj学位论文 引言 己II 吉 =J 目 第一节汉语动词研究现状和配价理论 一、汉语动词研究现状 自《马氏文通》建立第一个汉语语法学体系以来,词类问题一直是汉语语法学家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动词是语言的词汇中最重要的词类之一,是一个句子的中心和核心,是句子语义和句法的重心,也是语法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因而在语法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切夫(Chafe)认为,动词在一个句子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决定了名词的出现和语义性质,没有动词语义信息的句子如伴随语言是前人类交际的遗留物。&&&&∞动词研究的重要地位也正如胡裕树、范晓所说:“动词研究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第一号的课题,也是语言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这是因为:动词比之其他词类,内部更为复杂;动词在句法结构中活动能力最强,大部分词类都要和它发生一定的结合关系;动词是一般句子里最重要的部分,以动词为谓语或谓语中心的句子最多,句型最为丰富。&&&&动词研究的好不好,透不透,对整个语法体系的建立,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固以揭示动词对名词性成分支配能力为宗旨的从属关系语法和配价语法也认为,句子中的句法关系是由动词的中心作用和它支配其他成分的方式决定的。&&&&动词居于句子结构顶端的中心位置,其他成分都从属于动词的支配之下,动词是句子的结构核心。&&&&因此,动词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整个现代汉语科学的语法体系的建立。&&&& 上世纪50年代词类问题讨论中涉及的主要是动词与其他词类的区分,是动词作为词类之一的语法特征的描写。&&&&其后的二十多年至今,汉语语法研究者对动词的研究始终都没有间断过,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一方面探讨了动词与其他词类的区分、动词的语法特点,总结了动词的句法特征系统。&&&&其中最有代表的,如孟琮、郑怀德等人(1987)编写的《动词用法词典》列举的十三项“动词的一般功能”;另一方面从不同角度把动词再细分为若干小类,如按带不带宾语把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从语义、语法范畴的角度把动词分为持续性动词和非持续性动词、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按“向”分类系统把动词分为单向动词一双向动词―三向动词,如朱德熙的《的”结构和判断句》(1987);另外还根据能否带“着、了、过”把动词分为动作动词、变化动词和状态动词。&&&&其次不再孤立地看待动词,而是更多地关注词类与词类之间的相互关联。&&&&注意研究动词与名词之间的句法和语义关系,加强动词语义类的研究,如马庆株的《时量宾语和动词的类》(1992)、吴根锡《动词对宾语的句法选择和语用选择》(1996)。&&&&再次注意在一定的结构中研究动词,将动词与句型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为动词再分类、各类以动词为结构核心的特殊句式等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后在研究方法上,不仅采用了功能测试、分布描写等方法,还采用了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并且特别注重不同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角度着手进行研究,尤回Chafe Wal|ace L.Meani.g and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t970.页96-97.。&&&&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序.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页1. .1.宁夏夫学硕f‘学位论文 引言为注重意义、形式、功能三者的紧密结合,相互印证,使动词研究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虽然动词研究的成果很多,“但就汉语语法学发展对动词研究的要求来看,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还不够;有些问题只是开了一个头,许多问题认识都还不一致”印。&&&&特别是从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动词还没有全面地深入和展开。&&&&因此,对动词的研究仍然还需要我们做孜孜不倦的努力。&&&& 二、动词配价语法研究现状 在动词的次范畴研究中,这些年“价”(或称之为“向”)的研究十分活跃,很多学者都参与了这方面的研究。&&&&“配价”这一概念借自化学。&&&&化学中提出“价”(Valence,亦称原子价,或称“化合价”,也译作“组配限数”)的概念,为的是说明在分子结构中各元素原予数目间的比例关系。&&&&最早把化学中“价”明确引入语法研究中的是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L.Tesni6re)。&&&&语法学家引进这一概念,为了说明谓语动词造句时的一种支配能力。&&&&动词是句子的中心,它就像一个带钩的原子,能根据需要吸附不同的名词性成分,动词的这种支配能力就是动词的价,带一个名词性成分的是一价动词,带两个名词性成分的是二价动词,带三个名词性成分的是三价动词。&&&& 国内最早提出“向”或“价”这一概念的是朱德熙先生。&&&&朱先生在《“的”字结构和判断句》中根据与动词发生联系的不同名词性成分的数目把动词分为单向动词、双向动词和三向动词。&&&&锄朱先生率先将“价”的概念引入汉语语法学,使汉语研究有了新的视角。&&&&继朱先生之后,张斌、吴为章、范晓、廖秋忠、刘丹青、袁毓林、张国宪、谭景春、朱景松、王玲玲、沈阳、陆俭明、胡裕树和邵敬敏等学者先后发表文章,深入探讨了配价理论,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绩。&&&&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人对动词配价进行了研究。&&&&总起来,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初期阶段是对配价理论的摸索、建构和完善。&&&&例如吴为章《“X得”及其句型(兼谈动词的 “向”》(1987)、《动词的“向”札记》(1993)、杨宁《配价概念和汉语句型描写》(1987)、‘现代汉语动词的配价》(1990)、文炼袁杰《谈谈动词的“向”》(1990)、范晓{:动词的“价”分类》(1991)、杨宁《现代汉语动词的配价》(1992)、张国宪《有关汉语配价的几个理论问题》 (1994)、周国光《配价语法论略》(1994)、《确定配价的原则和方法》(1995)、沈阳《动词的句位和旬位变体结构中的空语类》(1994)、吴为章r价”的性质和“价”的确定》(1995)。&&&&第二阶段是注重用配价理论对动词进行分类,注重各小类动词的配价研究,另外名词、形容词的研究中也引进了配价理论。&&&&例如吴为章{:单向动词及其句型》(1982)、‘双向动词及其分类》 (1983)、‘“成为”类复合动词探讨》(1985)、杨宁<三向动词及其句型》(1986)、袁毓林《准双向动词研究》(1993)、周国光《动词“给”的配价功能及其相关句式发展情况的考察》(1993)、袁毓林<现代汉语名词的配价研究》(1992)、<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1994)、宋文辉的《现代汉语动结式配价的认知研究》(2003)、皮佳佳的{:(墨子)动词的配价研究》(2005)、张瑞芳《(易经)动词的配价研究》(2005),还有一些较为全面的专著类,如<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沈。&&&&吴为章.近十年现代汉语动词研究特点概述.汉语学习.1992.(2).页32.。&&&&范晓.有关动浏研究的几个『u】题.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和回顾.北京:语文出版社,1987.页16.。&&&&朱德熙.。&&&&的”字结构和判断句.中国语文.1978.贞5l;. .2-宁夏入学硕}‘学位论丈 引言阳郑定欧,1995)、《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辑》(袁毓林郭锐,1998),《配价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沈阳,2000)。&&&&第三阶段是对配价研究现状的总结和同顾。&&&&例如蔺璜《动词“向”研究述评》(1992)、周国光张国宪《汉语的配价理论研究》(1994)、吴为章《汉语动词配价研究述评》(1996)、王伟丽《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的新动向》(2000)。&&&&可见,配价语法研究已经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 配价理论改变了传统语法主谓相依的观点,视动词为语法的中心,主要研究以动词为中心,关联其他成分而由深层语义结构映现为表层句法结构的状况和条件、动名之间的同现关系,并以此划分动词的次范畴,是动词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Ⅲ配价语法是能够反映句法和语义之间映射关系的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手段,是对语言结构方式的一种有效的研究途径。&&&& 但由于配价理论源于国外,最初是用于解释有形态变化的印欧语系语言的,用来研究汉语也不过三十多年的时间。&&&&由于汉语是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因此解释性还显不够。&&&&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对配价理论进行丰富和完善,使之更符合汉语研究的实际。&&&&正如陆俭明先生所说:“在具体理解和操作上,特别是在运用配价理论来分析和处理更多的汉语语法现象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分歧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嗡这些分歧和论争主要集中在围绕着怎样确定一个动词的配价,哪些名词性成分可以算做动词的价,哪些不能看作动词的价,或者具体到某个动词应该算做几价动词,汉语语法学界都一直存在着争论。&&&&因此,对汉语配价理论的研究还需要我们做更加细致的工作。&&&& “关于汉语动词配价研究急待做两项工作:一是认真总结使理论和方法更趋完善,二是调查用例以足够的语言事实说话。&&&&”锄 第二节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名词和动词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语法范畴,“现代语言学调查结果证实,名词与动词的区别存在于古往今来的所有语言之中。&&&&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要从语言的功能以及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方式上面去寻求解释”鲫。&&&&动词为一个句子提供了复杂的句法和语义信息,它决定了一个句子可能的句法结构或句法框架,也决定了那些与之共现的名词性成分的语义选择限制。&&&&“动词的本质决定了句子的其他部分,特别是动词决定了它带什么样的名词,它和这些名词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名词是如何进行划分的”@。&&&&从认知的角度看,名词具有信息稳定性、时间稳定性、认知稳定性。&&&&因此,名词在与不同的动词结合时则倾向于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本文正是在配价语法的基础上研究汉语中动词和名词关系的一种尝试。&&&& 另外,从以上对汉语动词配价研究现状的回顾中可以看出,以某一价类动词或选取某一价类动词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许多学者进行过较为成功的尝试和探索。&&&&对一价动词和三价动词大多都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和描写,注重挖掘一价动词和三价动词应有的语法特点,例如吴为章<单向动词及其句型》(1982)、杨宁‘三向动词及其句型》(1986)、周国光《动词“给”由徐峰.现代汉语一价动词探索.(复H大学博l:论文,2003).页7.圆陆俭明为沈阳、郑定欧上编.‘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所作的序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页2.@吴为章.动词的“向”札记.中国语文.1993.(4)页53.o陈平.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二三元结构.中国语文.1988(6).页35.@Chafe-allace L.Hearting and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0.页97. -3- 宁夏火学硕}j学位论文 引言‘ =-=I m 。&&&& 。&&&& 。&&&& m m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皇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曼苎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皇曼曼曼曼量!曼曼曼曼曼皇曼曼量 的配价功能及其相关句式发展情况的考察》(1993)、徐峰《汉语三价动词探索》(2003)。&&&&而对 二价动词进行全面分析和描写的却几乎没有,有的只是对二价动词的某一类的研究,例如袁毓 林《准双向动词研究》(1993)、吴为章《双向动词及其分类》(1983)等。&&&&因此我们认为,二价 动词是个“大家族”,数量众多,内情复杂。&&&&因此,只有一小类一小类地去具体分析、考察,才 有可能建立一个全面的、完善的二价动词再分类子系统,才有可能全面了解每一类动词的次范 畴在组成句子时的句法语义特征和与之同现的名词性成分的性质。&&&& 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选取二价动词作为研究对象,对二价动词的各个次范畴动词进行分 类研究。&&&&其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在于: 第一、从配价语法研究本身来看,这一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汉语配价语法理论。&&&&配价理 论从诞生到现在前后不过五六十年,在我国得以运用和发展尚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即便是国 外语法学界对配价理论的研究,也还存在着很多不一致的看法,更何况配价理论还是建立在与 汉语形态迥异的印欧语言的基础之上的一种西方语法理论,运用到汉语中来更需用汉语的语言 事实来验证和改进,这样配价理论才能够进一步完善。&&&& 第二、配价分析为语法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丰富了分布特征分析的内容,使语法形 式分析和语义分析实现了很好的结合。&&&&配价语法是以动词为中心,从动词的角度来研究如何对 名词性成分进行选择,进而研究深层的动核结构如何生成表层的句子。&&&&因此它关注的是句子中 一个动词和相关的几个名词性成分的关系。&&&& 第三、动词的配价与句子的生成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句子的生成机制,是语法研究中的重 大课题。&&&&对语言教学(包括母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对机器处理自然语言,对实现不同语言 间的自动翻译,都是至关重要的。&&&&句子的生成,关键是要抓住动词。&&&&这是因为“动词是句子的 中心、核心、重心,别的成分都跟它挂钩,被它吸住”。&&&&∞动词的配价问题就是要研究句子中作 为核心的动词是如何跟别的成分发生关系的。&&&&可见,研究句子的生成,不能不研究动词的配价, 研究动词的配价是研究句子生成的基础或先决条件,研究配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 句子的生成机制。&&&& 第四、配价研究通过对动词配价能力的描写,可以简化对句子的依存关系的描写,可以有 效地预测句子可能的依存结构,也便于对句子的结构类型作出划分。&&&&二价动词具有不同与一价 动词和三价动词的语义特征和语法特征,对这些动词的的语义结构加以研究,分析不同动词次 范畴的搭配情况,将有助与进一步丰富动词语义及其结构研究的内容。&&&& 第五、配价理论不仅反映了语言结构中词与词之间的一种最基本的联系,而且对词的配价 的描写和分析是语法研究的一项基础性的工程。&&&&而且从实践意义上来看对动词配价的研究可用 于机器翻译,因为机器翻译采用以动词为中心的析句法。&&&&另外,配价理论还可以用于语言教学, 以动词的配价为理论核心,以谓语逻辑为分析基础,分别从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来揭示和描写 句子的内在结构,从而使得句法关系和语义之间的关系表达比较清晰和直观,有利于应用到外 语教学的实践中。&&&& 痂吕叔湘.句型和动词学术讨论会开幕词.见句型和动词.北京:语文出版社,1987.页1. .4-宁夏大学硕}:学位论文 引言 第三节研究思路、方法与步骤 3.1按照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我们把动词价分类放在句法、语义平面处理,在完成价分类的基础上讨论语义平面和句法平面上的其他相关问题。&&&& 论文的具体步骤建立在以下理论认识基础之上: (1)对动词价分类存在分歧的最大原因,是因为不同的学者在研究动词的配价时的理论出发点不同。&&&&我们认为动词的价分类是动词的一种语义特征类,应当从句子的基本语义结构(动核结构)出发。&&&&句子的基本语义应该在静态的最小的主谓结构中去确认。&&&& (2)汉语中动词跟宾语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而决定这些关系的关键是动词。&&&&“动词的性质决定了它可以和那种名词联系,不能跟哪种名词联系,可以或者不能让哪个名词出现在它的前边,可以或者不能让哪个名词出现在它的后边,如此等等。&&&&”哪因此在对二价动词研究时主要考察与动词同现的其他句法成分在表现形式和语义表达上的一些互相限制的条件,力求说明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依存关系和表义上的差别,并尽可能从功能上对这些问题做出解释。&&&& (3)本文全面地研究不同的二价动词在构成句子时的语义结构类型,紧密结合动词的句型旬式来进行。&&&&就是希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语义平面研究的空间,沟通语义平面和句法平面,找到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便于更清楚、更全面地了解汉语二价动词句子的构造。&&&& 3.2在具体研究方法上,理论上遵照配价语法的.
【】【】【】【】【】
相关现代汉语二价动词探究: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网学网 提供大量原创论文 参考论文 论文资料 源代码 管理及投稿 E_mail:
郑重声明: 本网站论文均来自互联网,由本站会员上传或下载,仅供个人交流、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下载完后24小时之内删除,任何人不得大幅抄录、在期刊上发表或作为商业之用。如涉及版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配价语法简评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2.00
&&¥3.00
&&¥3.00
&&¥3.00
&&¥2.00
&&¥1.00
配价语法简评
早​年​教​书​时​的​浅​显​简​介​,​仅​供​参​考​!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汉语动词的配价语法理论与实践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0
&&¥2.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汉语动词的配价语法理论与实践
配​价​理​论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现代汉语名词配价语法研究概观--《语文学刊》2010年06期
现代汉语名词配价语法研究概观
【摘要】:名词配价语法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介绍了袁毓林先生的降级述谓结构及名词歧义现象出现的原因、解决方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H146【正文快照】:
配价语法是50年代由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提出来的,特思尼耶尔只讨论动词的问题,现在已经进一步讨论形容词和名词的配价了。目前对名词进行系统配价研究的似乎只有袁毓林一人,他先后对汉语的二价名词和一价名词进行研究。1.采用独特的研究方法。如二价名词研究采用了降级述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伟丽;[J];汉语学习;2000年03期
袁毓林;;[J];中国语文;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嫚;;[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何诗穹;;[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李庆照;陈典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周国光,黎洪;[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孔令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单海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官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苏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易莉莎;;[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黄丽敏;陈加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殷国光;华建光;;[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姜向荣;;[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靳光瑾;郭曙纶;肖航;章云帆;;[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郭曙纶;陆汝占;陈玉泉;高峰;;[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徐玉敏;;[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陈艳林;;[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王会;;[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时卫国;;[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杉村博文;;[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杨海明;;[A];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汉语被动表述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晓芳;[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王欣;[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宋刚;[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罗思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崔红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田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李素秋;[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康忠德;[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姜莉芳;[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赵敏;[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柳劲;[D];湘潭大学;2009年
陆侠;[D];湘潭大学;2009年
邓瑷敏;[D];湘潭大学;2009年
李军征;[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谢雅丽;[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冯芳;[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侯雅丽;[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刘磊;[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朴花艳;[D];延边大学;2009年
孙琦;[D];延边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志伟;;[J];国外语言学;1983年01期
朱小雪;;[J];国外语言学;1989年01期
周国光;[J];汉语学习;1995年02期
张国宪;[J];汉语学习;1995年04期
刘丹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周国光,张国宪;[J];语文建设;1994年09期
范开泰;[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02期
张国宪;[J];语言研究;1995年01期
袁毓林;[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范铮;[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李晓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年02期
费冰;[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S1期
王晓菲;[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戴黎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4期
王希杰;[J];汉语学习;1988年02期
周有斌;[J];宿州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张向阳;;[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3年04期
张泽峰;[J];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18期
刁晏斌;[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明扬;;[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屈承熹;;[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马庆株;;[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陈一;;[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李大忠;;[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卜立德;;[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邢福义;;[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谢红华;;[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刘艳娟;;[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刘现强;;[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韩晓玲;[N];湖北日报;2000年
章红雨;[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主编;[N];中国教育报;2002年
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刁晏斌;[N];社会科学报;2007年
高玉?陈莉琳;[N];文艺报;2008年
许嘉璐;[N];光明日报;2004年
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张颖;[N];中国教育报;2007年
张稷;[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张远山;[N];云南日报;2002年
;[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街生;[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李成军;[D];武汉大学;2005年
阿依克孜·卡德尔;[D];新疆大学;2006年
杜道流;[D];安徽大学;2003年
荣光启;[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颜红菊;[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张红军;[D];山东大学;2007年
郭圣林;[D];复旦大学;2004年
洪淼;[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武氏河;[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德腾;[D];山西大学;2003年
李静峰;[D];广西大学;2002年
卢炫璇;[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胡小梅;[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华莎;[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吴凤娟;[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李珍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胡云晚;[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冈美智子;[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周琴;[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语动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