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简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程序性基本原则

论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
来源:中国法院网
作者:郝东光
   现代政府不仅应该是高效廉洁的政府,也应该是诚信政府。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权力的正当合理的信赖应当受到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生效的行政行为。如果确需改变行政行为而由此给行政相对人造成损失的应给予补偿。该原则的确立对妥善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以及创建诚信政府、责任政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信赖保护原则的渊源及涵义
  (一)信赖保护原则的渊源
  信赖保护原则最早产生于德国。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甚至更早一些地方行政法院的判决中,信赖保护原则的思想就得到了体现。但信赖保护原则作为行政法的原则为人们普遍接受,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在1973年召开的德国法学者大会。此次会议将“行政法上信赖保护”作为主题之一,引起了法学界的广泛议论和重视,进而被明文规定在《德国行政程序法》及其他一些单行法中。[1]
  今天,信赖保护原则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确认。但理论界对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与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两者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产生了争议,争议的焦点是:是否是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在行政法领域的类推。
  持否定观点的学者以公法私法的绝对对立为理论基础,认为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私法规则的重要准则,不能适用于行政法。否则,行政法规则的严格性将受到破坏。例如,被称为德国行政法鼻祖的奥托·麦耶就认为,法的一般原理并不存在,公法私法的混合关系也不存在,私法规定不得补充公法的欠缺。[2]
  持肯定观点的学者则认为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是民法上诚实信用原则合理类推而来,他们主张:诚信类推说。与较完善的民法相比,行政法作为一部新兴的部门法,在很多情况下尚缺少具体规定。这时,为了解决问题,就可以从相关法域中类推适用有关规则。日本著名行政法学教授盐野宏就认为:“信义诚实的原则乃至信赖保护的原则,是将在私人间适用的法原理适用于行政法关系的情况。”[3]
  在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中。否定性观点以公私法的绝对对立为其存在的理论基础,越来越不能为现代法律所认同。在肯定性观点中,诚信类推说将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解释为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在行政法中的合理类推,也是欠妥当的。在民法领域,诚信原则表现为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双方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要以诚相待。在行政法领域,诚信原则表现为信赖保护原则,即行政主体应本着诚实信用的精神,以诚实信用的方法做出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人的正当合理信赖以适当的方式给予保护。故本文认为,信赖保护原则不是民法诚实信用原则的类推,它是法律之诚信基本原则在不同领域的体现,是源自于诚信原则在行政法方向的延伸。
  (二)信赖保护原则的涵义
  信赖保护原则是指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形成值得保护的信赖后,行政机关不得随意改变或撤销该行为,依法确需改变或撤销,由此给相对人造成财产损失或使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对自己的行为或承诺应当遵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更不能反复无常,出尔反尔。
  从现代行政法的发展来看,行政信赖保护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行政主体应本着诚实信用的精神做出行政行为,这是现代行政法对于行政主体的首要要求,也是信赖保护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国家行为在公民之中的公信力,也才能使公民在心中产生行政行为是可信赖的意识。
  2、行政相对人的信赖既包括对具体行政行为的信赖,也包括对抽象行政行为的信赖,信赖保护是保护在信赖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对相对方的权利义务的设定、变更和废除。这种实施在实际中不仅包括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与实施,也包括对抽象行政行为的执行与实施,这是法治国家法的安定性的必然要求。
  3、行政相对人有值得保护的信赖利益的产生。信赖保护是为了法的安定性和社会成员的正当利益。因此,行政相对人有值得保护的信赖利益是信赖保护的实质性内容,也是信赖保护的基础。在信赖保护的内容中占据重要位置,起着核心作用。
  4、要有适当的方式对行政相对人正当的信赖利益给予保护。对行政相对人的正当的利益予以适当方式的保护是信赖保护原则的最终实现,也是信赖保护原则的价值能得以体现的重要环节,信赖保护若缺少这一环节将变得苍白无力,不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4]
  信赖保护原则对行政机关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其一,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非有法定事由和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改变。
  其二,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作出授益行政行为的,即使事后发现有违法情形,只要这种违法情形不是因为相对人的过错(行贿或提供虚假资料信息)造成的,行政机关亦不得撤销或改变,除非不撤销这种违法行为会严重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
  其三,行政行为作出后,若事后据以作出该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废止,根据作出该行政行为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撤销、废止或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但是行政机关在作出撤销、改变或废止的决定之前,应进行利益衡量。只有撤销、改变或废止已经作出的行政行为所获得的利益确实大于行政相对人将因此损失的利益时,才能撤销、改变或废止相应行政行为。
  其四,行政机关撤销或改变其违法作出的行政行为,如这种违法情形不是因相对人过错造成的,要对相对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予以赔偿。行政机关因公共利益的需要撤销、废止或改变其合法作出的行政行为,如这种撤销、废止或改变导致相对人损失,要对相对人的损失予以赔偿。[5]这是对相对人保护,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制度。
  二、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
  信赖保护原则作为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应遵循的法律准则,在行政过程中,信赖保护原则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和保护方式。
  (一)适用条件
  信赖保护原则确立的目的在于维护法律秩序的安定性和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很显然,信赖保护原则与依法行政之间便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为了协调这一冲突,使其不致对整个法律秩序产生不良影响,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存在信赖基础
  此为信赖保护原则适用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该原则就无从适用。首先,信赖的客体不仅包括具体行政行为,还包括行政机关颁布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抽象行政行为以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惯例、规则等。[6] 上面所说对象能成为信赖的客体,是因为这些因素一旦形成,行政相对人将对此因素及结果产生预期,并从而选择、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其次,信赖保护原则存在的基础应当是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不论该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因为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只要有效成立,即使该行为是违法的,同样可以产生信赖基础。但是,明显无效的行政行为是不能产生信赖利益的。因为明显无效的行政行为根本不是行政行为,对外没有任何效力。最后,社会成员的信赖基础并不仅仅限于对行政机关所为的行为的信赖。在当代公共行政中,大量政府职权以委托、授权的方式让非政府组织代替其行使,人民对这些组织行使职权的服从、配合,也是出于对其背后的有权机关的信赖,人民若因此种信赖蒙受损失,有权机构应对其负责。[7]
  2、具备信赖表现
  信赖表现是指行政相对人因信赖行政行为而采取的处分行为,即相对人因为相信信赖基础稳定不变所采取的对自己生活做出安排和对财产进行处分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即:行政行为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物质利益或特定资格,而行政相对人已对该物质利益进行处分或依此资格从事了某种行为;或者行政行为给相对人设置了某种负担或取消了特定资格,而行政相对人已经因此遭受了不利。信赖基础与信赖表现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若没有信赖基础,信赖表现也就无从谈起。
  3、信赖值得保护
  值得保护的信赖必须是正当信赖。所谓正当信赖是“指人民对国家之行为或法律状态深信不疑,且对信赖基础之成立为善意并无过失;若信赖之成立系可归责于人民之事由所致,信赖即非正常,而不值得保护”。[8] 这主要是针对违法的行政行为而言。行政相对人的实际信赖是否值得保护,关键是看行政相对人对法律状态的改变有无过错。一般认为,相对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适用信赖保护原则:(1)通过恶意之欺诈、胁迫或行贿而促成行政行为;(2)通过对重要问题的不正确或不完整的陈述而促成行政行为;(3)明知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行政行为违法。[9]
  (二)适用范围
  信赖保护原则应贯穿于行政权运行的全过程。由于行政行为的多样性,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法上的适用必然表现为不同的形态。
  行政主体应本着诚实信用的精神,以诚实信用的方法作出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行为时不得进行欺诈、威胁、逼迫,不得以虚假的表示误导相对人。如果不是可归责于相对人明知或应知的情形,行政主体在作出上述行为后,造成相对人损害的,相对人就可以以信赖保护原则而要求行政主体给以利益保护。
  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行为后,基于信赖保护原则行政机关不得随意变动其作出的行政行为,主要表现为行政行为的撤销与废止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在实践中行政行为的变动也往往是损害社会成员正当权益的主要原因。鉴于目前我国信赖保护原则主要适用于具体行政行为,因此本文就具体行政行为变动过程中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进行论述。
  虽然具体行政行为的变动可细分为行政行为无效、撤销、废止及变更等,但纵观各国行政法相关制度的设计,信赖保护原则主要适用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撤销与废止。
  1、具体行政行为撤销中的信赖保护
  行政行为的撤销针对的是违法的行政行为。按照依法行政原则,行政主体如果作出了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有权机关应依职权并经正当程序予以撤销。但根据信赖保护原则,是否撤销应衡量行政合法性所维护的公共利益与行政相对人因信赖该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赖利益,而不是一味的维护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具体来说,对于违法的授益行政行为,有权机关不得任意撤销,因为授益行政行为使相对人产生既得利益,在符合信赖保护的条件下,任意撤销就会损害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但是如果撤销该行为所维护的公共利益明显大于相对人的信赖利益时,是可以撤销的。对于违法的负担行政行为,有权机关则可以依法予以撤销,因为撤销违法的负担行政行为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相对人信赖利益的保护问题。但如果有权机关在撤销一违法的负担行政行为时对相对人作出另一更不利的负担行政行为,使相对人处于一个更不利的境地则是不允许的。
  2、具体行政行为废止中的信赖保护
  行政行为的废止是针对合法的行政行为而言的。根据信赖保护原则,行政行为的废止也是要受到一定限制的。具体来说,对于合法的授益行政行为,当出现了下列情形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废止:行政行为在作出时就附有废止保留条款;行政行为附有履行义务,而相对人未及时履行该义务或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该义务;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事实基础发生了变化,如不废止该行为,则将会给公共利益造成损害。[10]在上述三种情形中,前两种是可归责于相对人的事由所造成的。第一种情形,相对人明知行政机关将来要在一定条件下废止该行政行为,因而不产生信赖保护的问题。第二种情形,是因为相对人的过错而造成的,不符合信赖保护原则的构成要件。但是第三种情形是由于情势变更所致,所以行政机关在废止该行政行为时,要充分考虑信赖保护原则,做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相对人的信赖利益。对于合法的负担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可以依法裁量是否废止。但基于信赖保护原则,在下列情况下不得废止:如果行政机关在废止该行政行为后又有义务作出内容相同的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曾对第三人承诺不废止该行政行为的;按法律、一般法律原则、行政先例或行政行为的特征等要求,不得废止的。[11]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利益权衡是信赖保护原则适用于行政行为变动中的核心规则。其基本内容是:在社会成员对行政过程中的某些可预期因素的不变性形成合理信赖后,行政主体原则上不得变动上述因素,如因公共利益考虑而不得不变动时,必须在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与变动该因素所欲维护的公共利益之间进行衡量。在前者显然大于后者时,就不得变动诸信赖因素;在相反的情形下,虽可以变动,但应该对行政相对人的合理的信赖利益予以补偿或赔偿。可见,行政相对人的信赖都值得保护,只是公共利益与信赖利益相较量的结果不同:当信赖利益占上风时,绝对不得变动诸信赖利益;当公共利益占上风时,虽可变动,但并不能因此无视信赖利益受损害的事实,必须通过信赖补偿或赔偿加以弥补,这是兼顾公共利益与信赖利益的一种策略。
  (三)保护方式
  当行政相对人的行为符合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条件时,行政主体对其信赖利益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方式,是十分重要的。从理论上讲,对相对人的信赖利益主要有两种保护方式,即存续保护和财产保护。存续保护又称维护现状,即因行政行为而产生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不论其是否合法,一律要稳定行政相对人所信赖的法律状态。财产保护是指当行政主体不得不变动行政行为或法律状态时,对行政相对人因此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财产上的补偿。
  在实践中,这两种保护方式各有利弊。存续保护表面看是为了保护相对人的利益而不改变原有法律状态,但如果不顾一切的采取这种保护方式保护相对人的利益,有时会导致公共利益遭受重大损害。在这种情形下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很难得到兼顾。因此,只能说如果原有法律状态对相对人有利,而不予改变公共利益又没有明显损害时,原则上应当采取存续保护的方式。也就是说,即使原有法律状态对相对人有利,但如果打破该法律状态所维护的公共利益很明显大于相对人的信赖利益时,应该按照“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打破原有法律状态,对相对人的信赖利益给予财产保护(主要是金钱赔偿)。传统行政法与现代行政法的显著区别就在于此,传统行政法往往强调公共利益而忽视私人利益,而现代行政法则在保护公共利益的同时,又兼顾了私人利益。[12]
  按照以上原则,《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相对人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如果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废止,或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不得不改变或撤销行政许可,由此给行政相对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可见我国对合法行政许可采取存续保护优先的原则。对行政机关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的方式取得行政许可的,原则上应当依法撤销;但对于行政机关违法作出行政许可,而相对人对此没有过错的,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补偿,但撤销行政许可所保护的公共利益小于不撤销行政许可所保护的相对人利益时,即使是违法作出的许可,也不予撤销。可见,存续保护和财产保护是我国《行政许可法》很好的吸收信赖保护原则的研究成果,并借鉴国外,对行政许可信赖保护原则中的相对人信赖利益的两种重要的保护方式。
  三、我国信赖保护原则的立法现状及完善
  (一)立法现状
  我国立法对信赖保护原则的最早关注始于最高人民法院在日通过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第59条规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二项规定判决撤销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人民法院在判决撤销的同时,可以责令被诉行政机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该规定已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信赖保护的理念得以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发挥作用。此外,国务院于2004年3月颁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依法行政的一项基本要求予以规定:“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这一规定已经基本概括了信赖保护原则的内容。
  上面所说的两个文件虽然对信赖保护原则已经有所涉及,但它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立法。真正在立法中明确信赖保护原则是在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该法第8条对合法行政许可决定的信赖保护作了规定:确认合法行政许可决定的效力,明确它的受法律保护性;对行政相对人由此产生的信赖利益优先使用存续保护,只有在变更或撤回合法行政许可决定所维护的公共利益大于相对人的信赖利益时,才适用财产保护。该法第69条规定了对违法行政许可决定的信赖保护:行政机关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或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取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予以撤销;对于行政许可是由行政机关违法作出而被许可人对此没有过错并且合法权益因此而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可以看出对违法行政许可决定的信赖保护主要适用财产保护。
  (二)信赖保护原则的立法不足
  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许可法中的确立,对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创建诚信政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总体来看,我国立法中关于信赖保护的规定还相当薄弱,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赖保护原则适用范围狭窄
  信赖保护原则作为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应贯穿于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从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信赖保护既适用于具体行政行为,也适用于抽象行政行为;既适用于授益行政行为,也适用于负担行政行为。但我国目前仅在行政许可法中确立了信赖保护原则,该原则也只适用于行政许可这一授益行政行为。对于其他行政行为是否适用信赖保护还没有明文规定。
  2、公共利益界定不清
  根据信赖保护原则的规定,对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采取存续保护还是财产保护,关键是公共利益与信赖利益的衡量,在实践中公共利益也常成为行政主体撤销废止行政行为的主要原因。可见公共利益在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国相关立法对公共利益的内涵与外延却没有明文的规定。
  3、行政补偿范围狭窄
  行政补偿是国家调整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与信赖保护原则直接衔接的重要保障措施。 [13]近年来,虽已有一些单行法律法规对行政补偿做了规定,但从总体上讲,行政补偿尚未形成制度,零散的立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14]如补偿范围过窄,缺乏统一的补偿标准,补偿程序混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在我国全面贯彻实施信赖保护原则,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更不利于我国推行法治建设。
  (三)完善信赖保护原则
  我国的信赖保护仍存在诸多不足,现针对其不足,特提出以下几点完善意见:
  1、制定行政程序法,将信赖保护原则确立为我国行政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
  行政程序法是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时应遵守的步骤、方式、顺序、时效等程序的法律规范。制定并实施行政程序法,是将行政权的行使规范于安全轨道的保障,对于法治行政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目前尚未出台行政程序法。对此,我国应尽快制定行政程序法,并将信赖保护原则确立为行政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而且应明确规定信赖保护原则不仅是指导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其他单行行政法在设置程序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更是行政执法司法活动的基本依据。
  2、明确界定公共利益
  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是涉及到对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采取存续保护还是财产保护的关键问题。但是对于什么是公共利益目前尚无明确规定。从理论上讲,应从一下三方面对其进行把握:一是公共利益是涉及不确定的多数人的利益,在主体上具有公共性;二是公共利益因公众的需要而产生,在内容上具有共性;三是公共利益是为了实现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的需要,在性质上具有公益性。这是理论上,在立法上,则可采取大量法律列举的方式,具体确定公共利益的范围。
  3、完善行政补偿制度
  行政补偿是与信赖保护原则相衔接的重要保障措施。针对我国行政补偿的缺陷,我们应从两方面对其加以完善:一是明确行政补偿的标准。信赖利益由既得利益和期待利益构成。如果仅以既得利益对其进行补偿则不足以弥补相对人的损失,但若把两者都纳入补偿范围,则会受到当前我国经济的限制。因此,目前应以既得利益为下限,以期待利益为上限对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进行补偿。在实践操作中由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裁量。二是规范行政补偿程序。在一般情况下,由行政机关主动对行政相对人的信赖利益损失进行补偿。如果行政程序不能解决行政补偿争议的,应该确保司法审查这一救济途径——行政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通过法院的司法审查来确保行政补偿的实现。[15]
  参考文献
[1] 吴坤城:《公法上信赖保护原则初探》 城仲模:《行政法上之一般法律原则》,台湾三民书局,1994版,第198页.
[2] 城仲模:《行政法上之一般法律原则》, 三民书局1997年版,第205页.
[3] [日] 盐野宏:《行政法》, 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9页.
[4] 沈开举:《行政实体法与行政程序法》上册 ,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版,第99-100页.
[5]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70页.
[6] 莫于川,林鸿潮:《论当代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法商研究2004,(5)第81-84页.
[7] 邱收 :《论行政法中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湖南城市学院学报,第27卷第4期.
[8] 城仲模:《行政法上之一般法律原则》, 三民书局 1997年版,第241页.
[9] [德] 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 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81页.
[10] 《德国行政程序法》第49条
[11] [德] 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 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291-294页.
[12] 黄学贤:《行政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研究》,《法学》2002年第5期.
[13] 刘丹:《论行政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中国法学,2004年,(1).
[14] 熊文钊:《现代行政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02页.
[15] 范旭斌:《论我国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及其完善》,学术论坛,2006年第10期.
  (作者单位:山东省广饶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顾小娟
相关新闻:
暂无相关新闻!
&&&&新华网北京9月7日电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5日举行了隆重的...&&nbsp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8276)京ICP备号百度文库-信息提示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信息提示对不起,该文档已被删除,无法查看
4秒后,自动返回首页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简述其基本内容。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在行政法调控行政权的历史长时期中形成,并由行政法学者所概括归纳的。概括、归纳的方法不同,对基本原则的表述也不相同。选择各国行政法基本原则中形成历史较长久、适用较普遍、为人们较广泛认同的若干原则,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行政法的实体性基本原则,包括依法行政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越权无效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比例原则;另一类是行政法的程序性基本原则,包括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公正原则、行政公平原则。
依法行政原则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要求政府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办事;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如果违反法律,超越法律活动,即要承担法律责任。这里所说的“法”,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既是宪法基本原则,也是行政法基本原则。作为法治政府应该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侵犯,不能以自己的行为侵犯公民人权,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越权无效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动,一切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不具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我国对越权做了明确规定:1)无权限;2)级别越权;3)事务越权;4)地域越权。
信赖保护原则是指政府对自己作出的行为或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常。
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为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保持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即:1)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2)说明理由;3)听取陈述和申辩。
行政公开原则即:1)行政立法和行政政策公开;2)行政执法行为公开;3)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公开;4)行政信息、情报公开。
行政公正原则即:1)依法办事,不偏私;2)合理考虑相关因素,不专断;3)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4)不单方接触;5)不在事先未通知和听取相对人陈述、申辩意见的情况下作出对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
行政公平原则要求平等对待相对人,不歧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行政法基础知识训练单项选择题(该部分有158道选择题)
&行政法基础知识训练单项选择题(该部分有158道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特殊渊源的是(&&&&&&
B.法律& C.行政法规&
&D.法律解释
2.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关于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
A.行政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行政措施
3.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称为(&&&&
A.行政职权&
B.行政优益权
&&C.行政职责
&D.行政权限
4.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该行政行为应属于(&&&&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可撤销行政行为&&
D.应废止行政行为&
5.一个行政行为对相对方在权利、义务上产生的具体影响为(&&&
A.行政行为的内容&
B.行政行为的效力&
C.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 D.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
6.国务院依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制定的暂行规定和条例属于(&
A.一般授权立法&
B.特别授权立法&
C.自主性立法&&
D.职权性立法
7.行政主体向违反行政法规定的相对方收取排污费的行政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A.行政征收
&B.行政征用&
C.行政没收& D.行政征购
8.下列行政许可中,属于排他性行政许可的是(&&&
A.开业经营许可&
B.生产许可&
C.专利许可&
D.持枪许可
9.下列行政行为中,不属于行政确认的形式的是(&&&
&&B.认可&&
C.证明& D.登记
10.下列行政处罚种类中,属于行为罚的是(&&&&
A.行政拘留&&
B.没收财物&&
C.吊销营业执照&&
D.劳动教养
11.在行政奖励中,属于精神方面权益内容的奖励是(&&&&
&&C.授予劳动模范&&
12.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的(&
A.三日内提出&&
B.五日内提出&&
C.七日内提出&& D.十日内提出
13.下列国家行政机关中,属于专门行政监督机关的是(&&&
A.工商机关&
B.税务机关&
C.审计机关&
D.公安机关
14.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合同的是(&&&&
A.国家订货合同&
B.供用电合同&
C.房屋租赁合同& D.劳务合同
15.被称为“行政法母国”的国家是(&&&&
16.下列基本制度中主要目的在于保障行政公正原则的是(&&&
A.回避制度&
&B.表明身份制度&
C.时效制度&& D.简易程序制度
17.行政侵权责任的主体是(&&&&
A.公务员&
B.行政相对人&
C.行政主体
&D.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1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务员行政责任特点的是(&&&&
A.引起行政责任的行为是公务员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
B.公务员的行政责任主要是惩戒性的&
C.公务员既对行政机关又对相对方直接承担行政责任
&&D.公务员一般不直接对相对方承担行政责任
19.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中以权谋私,该种行为属于(&&&&
A.违法行使职权
&B.滥用职权
&C.超越职权&
&D.违反法定程序
20.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的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违法责任原则
&D.公平责任原则
21.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行政主体违法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并导致其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国家赔偿金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C.15倍&&
22.行政赔偿请求人对赔偿义务机关不予赔偿的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期限为收到赔偿义务机关不予赔偿的决定书之日起(&&&
A.15日内&&
B.一个月内
&&C.三个月内
&D.六个月内
23.城管违法处罚给某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该公司直接请求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是(&&&
A.当地人民政府&&
B.作出处罚决定的城管部门
&C.实施违法处罚的责任人&&
24.在我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导致的赔偿属于(&&
A.行政赔偿&
B.司法赔偿&&
C.国家赔偿&
&D.民事赔偿
25.行政相对人对公安机关实施的行政拘留处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为收到行政拘留裁决书之日起(&&&
A.5日内&&
B.15日内&& C.30日内
&&D.60日内
26.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原告所在地或者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种管辖称为(&&&
A.指定管辖&
B.裁定管辖&&
C.合并管辖&&
D.共同管辖
27.下列各项中,属于原告特有的诉讼权利是(&&&
A.申请回避&&
B.提起上诉&&
D.委托诉讼代理人
28.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向人民法院举证的期限为(&&&
A.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
&&&&&&B.第一审庭审结束前&
C.第二审之前
&&&&&&&&&&&&&&&&&&&&&&&&D.生效判决作出之前
2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权特点的是(&&
A.强制性&
B.优益性&&
C.参与性&
D.自由裁量性
30.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
A.中央行政法与地方行政法&
&&&&&&&&&&&&B.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C.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D.行政组织法与行政行为法
31.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合理性原则具体内容的是(&&
A.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
&&&&&&&&&&&&&B.行政行为必须基于正当考虑基础上作出
&C.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D.行政主体必须依据法律行使行政职权
32.人民警察在执行公务中,其他车辆应给使用警报器和回转警灯的警车让道.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
A.行政职权&
B.行政受益权&
&C.行政优先权&
D.行政强制权
33.以行政机关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行政行为为标准.行政行为分为(&&&
A.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D.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
3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行政拘留的一般期限不能超过(&&&&
35.抽象行政行为区别于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特点在于抽象行政行为的(&&&&
A.执行性&
&B.普遍性&&
C.裁量性& D.可诉性
36.在对行政立法的监督中,人民法院可以对违法行政规章( )
A.进行事前监督&&
B.判定违法& C.予以改变&
&D.提出撤销建议
37.某市海关因违法处罚给某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时,该公司可以直接申请行政赔偿的部门是(&&
A.作出处罚决定的海关&&
B.当地人民政府&&
C.海关总署&&
D.实施违法处罚的责任人
38.行政监督检查的性质是(&&&
A.单方行政行为
&&B.依申请行政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 D.抽象行政行为
39.世界上行政指导制度最典型且影响最大的国家是(&&
40.行政处罚的前提是(&&
A.公务员违法&
B.行政相对方违法
&&C.国家工作人员违纪&&
D.公民犯罪
4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的强制带离现场属于( )
A.即时性强制措施&
&B.执行性强制措施&
C.行为强制&& D.间接强制措施
42.行政给付的对象是(&&
A.地方国家机关&
B.社会团体&
C.特定公民&
&D.外国人
43.行政裁决的种类不包括(&&&
A.损害赔偿裁决&
B.权属纠纷裁决&&
C.侵权纠纷裁决&
&D.行政争议裁决
44.下列各项中,有关行政违法的正确表述是(&&
A.行政违法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B.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C.行政违法与犯罪仅有量上的不同而没有质的区别&
D.行政违法的法律后果不具有制裁性
45.追究行政主体行政责任的前提是(&&
A.确认行政违法或行政失当
&&B.认定行政失当&
C.认定行政责任& D.确定行为主体
46.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
&&C.5年&&
4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合同履行原则的是(&&
A.合理履行原则&&
B.实际履行原则&&
C.自己履行原则& D.全面适当履行原则
48.根据法律是否明确规定和要求为标准,行政程序可以分为(&&
A.抽象行政程序和具体行政程序&&
&&&&&&&&B.强制性行政程序和任意行政程序&
C.内部行政程序和外部行政程序&
&&&&&&&&&D.行政立法程序和行政执法程序
49.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不包括(&&
A.维持决定&&
B.限期履行决定& C.撤销决定&
&D.替代履行决定
50.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司法审查受案范围的是(&&
A.外交行为&&&
B.国防行为&&
C.抽象行政行为&
&D.具体行政行为
51.在我国,对行政行为实施司法审查的主体是(&&
A.行政审判庭
&&B.人民法院&&
C.审判委员会& D.审判员
52.在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中,适用判决形式的是(&&&
A.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B.起诉不予受理&&
C.中止诉讼& D.回避
53.在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中,人民法院认为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时,可报请解释、裁决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国务院法制办
54.在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中.原告特有的诉讼权利是(&&
A.申请撤诉
&&B.申请回避&
C.提起上诉&& D.委托诉讼代理人
5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A.行政处罚权&
B.行政复议权& C.行政指导权&
D.行政审判权
56.行政立法行为属于(&&
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 D.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57.《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
A.行政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
58.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属于(&&
A.无效的行政行为&
B.有效的行政行为&
C.可以撤销的行政行为& D.需要重作的行政行为
59.行政监督的对象是(&&
A.国家行政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C.行政相对方&
D.行政受托人
60.某单位逾期拒绝拆除其违章建筑,城建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某工程队强行拆除违章建筑的行为,属于(&&
A.直接强制&
B.执行罚&&
&C.代履行&
61.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给付的是(&&
A.支付保险金&
B.支付行政赔偿金&
C.支付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费&
D.支付行政合同违约金
62.行政裁决的对象是(& )
A.行政纠纷&
B.民事纠纷&
C.行政职务纠纷&
D.特定的民事纠纷
63.行政合同的主要特征是(&&&
A.当事人是双方或多方
&&&&&&&&&&B.合同成立以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
&C.合同的目的是便于行政主体运用行政职权实现特定行政目标&
D.合同纠纷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6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不属于治安处罚必经程序的是(&&
65.现代行政程序的基础性原则是(&&
A.程序公正原则&
B.相对方参与原则&
C.效率原则& D.情报公开原则
66.税务机关依法强制行政相对方缴纳滞纳金的行为是(&&
A.行政处罚&
B.执行罚&
C.行政处分& D.行政裁定
6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质性行政违法内容的是(&&
A.行政主体不合法&
B.行政主体超越了行政权限& C.意思表示不真实
&D.违反法定程序
6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的是(&&
A.通报批评&
B.行政处分& C.赔偿损失&
D.行政拘留
69.行政相对方对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被申请复议的主体是(&&&
A.作出委托的行政机关
&&&&&&&&&&&&&&&&&B.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组织&
C.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组织的主管行政机关&
D.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组织的上级机关
70.下列各项中,不能进行行政复议的是(&&
A.行政处罚行为&
B.行政裁决行为
&C.行政立法行为
&D.行政征收行为
71.下列各项中,人民法院可以作变更判决的是(&&
A.具体行政行为主要事实不清&
&&&&&B.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错误
C.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
&&&&&D.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72.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主要由(&&
A.原告负担&
B.法院负担
&C.被告负担
&D.原告被告共同负担
73.人民法院审判行政案件的具体组织形式是(&&&
A.行政审判庭&
&C.独任法官&
D.审判委员会
74.在司法审查过程中被告的诉讼代理人不得(&&&
A.查阅本案有关材料
&B.申请财产保全&
C.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D.申请回避
75.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的总和称之为(&&&
A.行政法规&&
&B.行政法
&&C.行政规章&&
D.行政法律
7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的《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施办法》属于(&&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规章
77.行政职权随组织的成立而自然形成.无须经其他组织授予的管理主体是(&&&
A.授权行政主体
&&B.职权行政主体&
&C.单独行政主体&&
D.共同行政主体
78.根据我国宪法,有权制定部门规章的主体是(&&
)。&&&&&&&&&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部委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
79.行使立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A.最高人民法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检察院&
80.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行政职权由法设定&
&&&&&&&&&&&&&&&&&&&&&B.行政行为违法无效&&
C.行政行为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合乎情理
&&&&D.行政行为必须受到监督
81.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B.行政主体还包括执行公务的国家公务员
C.只要是行政机关任何时候都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D.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的组织
82.关于公务员与行政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人就是公务员&
&&&&&&&&&&&&B.公务员必定是行政人&
C.公务员行使职权时才是行政人
&&&D.行政人范围与公务员范围互不交叉&
83.依据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职权的范围,行政主体可划分为(&&&
A.外部行政主体与内部行政主体&&
B.职权行政主体与授权行政主体
C.单独行政主体与共同行政主体&&
D.本行政主体与排除行政主体
84.可成为行政人的是(& )。
A.某国家机关
&&&&&&&&&&&&&&&&&&&&&&&B.某公务员&
&C.依法经受权行使行政职权的某组织&&&
D.受委托行使行政职权的某组织
85.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行政权,并对自己的行为效果承担责任的(&&
&C.被管理的一方当事人&&
D.被支配的一方当事人
86.行政人的范围(&&
A.小于公民而大于公务员&
&&&&&&&&&&B.小于公务员而大于公民
C.大于自然人而小于公民&&&&&&
&&&&D小于自然人而大于公民
87.具有执行内容的行政行为,如果相对人不履行,行政主体可依法自身强制执行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是指行政行为所具有的(&&
A.拘束力&&
B.确定力&&
C.执行力&
&&D.约束力
88.行政行为是指(&&
)。&&&&&&&&&&&&&&&&&&&&&&&&&&&&
&&&&&&&&&&&&&&&
A.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B.行政机关的行为&
C.行政主体实施的不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D.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行为
89.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具有效力,这是行政行为的(&&&
A.即时生效&
B.告知生效&
C.受领生效&& D.附条件生效
90.行政行为须经相对人受领后才能生效。这是行政行为的(&&&
A.即时生效&&&
B.告知生效&
&C.受领生效&
&D. 附条件生效
91.法律对行为适用条件有明确详细的规定,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法执行的行政行为是(&&&
A.依职权行为&&&
B.自由裁量行为  C.羁束行政行为&&
D.内部行政行为
92.行政行为以其启动是否需要行政相对人先行申请或声明为标准分为&
A.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B.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D.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
93.县人民政府可以制定(&&
A.行政规章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则 D.地方政府规章
94.抽象行政行为的具体形式不包括(&&
A.行政法规&&&
B.行政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规则
95.根据我国相关立法的规定.规章的名称可以是(&&&
B.单行条例&
96.国务院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决定制定的行政法规称(&&
A.暂行条例
&&B.单行条例&&
C.条例&& D.规定
97.下列非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是(&&&
A.国务院部门&
&C.省人大&
&&D.较大的市政府&
98.关于行政机关发布的命令、决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决定、命令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B.决定、命令在行政诉讼中不能成为直接依据
C.决定、命令不能成为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适用的依据&
D.决定、命令不能作为相对人提取行政诉讼的依据
99.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属于(&&
)规定的事项。
A.部门规章&
&B.行政法规&
C.地方政府规章&& D.地方性法规
100.对同一行政相对人的同一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这体现了(&&&&
A.行政处罚与责令纠正并行原则&
一事不再罚原则&&
C.行政处罚折抵刑法原则&&
&&&&&&&&D.行政处罚追诉限时原则&
101.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市节水办公室受市公共事业管理局的委托对某企业进行了处罚。这里的行政处罚主体是(&&&&
A.市政府&
B.市节水办公室&
&C.市公共事业管理局
&&D.实施处罚的公务员
&102.行政处罚的程序分为简易程序、听证程序和(&&&
A.辩论程序 B.特殊程序 C.公开程序 &
D.一般程序
103.行政裁决是(&&&
)。&&&&&&&&&&&&
&&&&&&&&&&&&&&&&&&&&&&&&&&&&
A.行政机关对特定民事纠纷的裁决&
B.行政机关对行政纠纷的裁决
C.人民法院对行政纠纷的裁决&&
D.人民法院对特定民事纠纷的裁决
104.最严厉的行政处罚是(  
)。&&&&&&&&&&&&&&&&&&&&&&&&&&&&&&&&&&&&&
A.行为罚  B.人身罚 
C.财产罚& D.申诫罚
105.批评、警告等属于行政处罚中的
A.申诫牲处罚
&&B.财产性处罚&&
C.行为性处罚&& D.人身自由性处罚
106.法津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其(&&
)只能由法律设定。
A.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B.罚款& C.责令停产停业&
107.甲公司在一次市政府所举行的管道燃气供应的招标活动中中标,但参加投标活动的乙公司对此次招标活动不满,欲向市政府就此次招标活动申请听证。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市政府应当与听证的5日之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甲公司和乙公司
B.若甲公司和乙公司协商一致.则听证可以不公开举行
C.听证主持人应当由审查该投标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承担
D.行政机关可以无需根据听证笔录直接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108.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处罚的执行主体是(&&
A.工商机关&
B.税务机关&
C.公安机关
&D.城管机关&
109.在我国的法律规范体系中,可以变通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是()。
A.自治条例和单行自相条例 B.部委规章&
C.地方政府规章 D.司法解释
110.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适用“参照依据”的前提是()
A.该依据由国务院部委作出  &&&
B.该依据依法定程序作出&
C.该依据必须是政府规章     D.该依据必须与法律法规没有抵触
111.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就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裁决机关是(&
A.部门规章的制定机关&&
B.地方人大& C.全国人大&
&D.国务院或全国人大常委会
112.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就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适用办法是(&
A.适用部门规章&&&
B.适用地方政府规章& C.由所涉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商
&D.由国务院裁决
113.下列不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的是(&&
A.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B.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
&C.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不适当的行政法规&
D.有权撤销违背宪法的自治条例
114.适用“后法优于前法”的条件是(& )。
A.须“两法”由同一机关制定&
B.须“两法”由同级机关制定&
C.须“两法”由同类机关制定&
D.须“两法”由不同机关制定
115.必须符合“所选择适用的行政依据由同一机关制定”这一条件的行政依据适用规则是(&&
A.高法优于低法&&
B.变通法优于被变通法
&C.后法优于前法
&&&D.行为地法优于人地法
116.若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正确的做法是(&&
A.按后法优于前法处理&&
B.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C.由制定机关裁决
&D.可自由选择适用
117.行政违法侵害的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是(&&&
A.行政关系&&
B.经济关系&
C.民事关系&& D.诉讼关系
118.关于行政违法不正确的说法是(&&&&
A.行政主体行为违法的同时,主观上也有过错&&
B.行政违法既包括行政主体的违法,也包括行政相对人的违法&
C.行政主体负有相关法定义务
119.以行政主体的组合状态为标准,行政违法可分为(&&
A.实体行政违法和程序行政违法&&
&&B.单一行政违法和共同行政违法&
C.作为行政违法和不作为行政违法&&
D.单方行政违法和双方行政违法
120.以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各自的过错状况为标准,行政违法可分为(&&
A.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
&&B.单一行政违法和共同行政违法&
C.作为行政违法和不作为行政违法
&D.单方行政违法和双方行政违法
121.关于行政滥用职权的正确说法是(&&
A.行政滥用职权是种行政不当行为
&B.行政滥用职权发生在自由裁量权限范围内&
C.行政滥用职权即是适法错误或程序违法&
D.行政滥用职权是种主观上无过错的行为
122.关于行政越权的不正确说法是(&&
A.行政越权是作为形式的行政违法&&
&&&B.行政越权违反的是不作为的法定职责&
C.行政越权是以客观标准作为认定依据&&
D.如行政越权是出于正当目的,则不以违法论
123.如事实证据不足,则会导致行政主体(&&
A.行政越权&&
&B.认定事实错误
&C.行政滥用职权&
D.行政失当
124.程序违法的表现有(&&
A.主体违法&&
B.内容违法&
C.方式违法
&&D.意思表示违法
125.因其本身或由其委托的其他组织以及它所属的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必须承担赔偿责任的行政机关称为(&&
A.行政责任机关  B.行政侵权机关  C.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D.国家机关
126.行政赔偿的方式有支付赔偿金、恢复名誉、返还财产和(&&
A.恢复原状  
B.责令重作  C.撤销行政行为  D.追究其他责任
127.行政赔偿诉讼适用(&&
A.不调解原则&&
&&B.调解原则&
&C.有条件调解原则&&&
D.选择调解原则
128.我国《国家赔偿法》所确立的赔偿范围限于人身权和(&&
A.劳动权&&
B.教育权& C.政治权&
&&D.财产权
129.行政机关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是(&&
A.违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B.违法吊销许可证
C.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
&&&D.因相对人自己行为致使损害发生
130.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赔偿义务机关是(&&
A.委托的行政机关
&&B.该组织&
&C.委托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D.委托行政机关的上一级权力机关
131.对国务院部门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行政复议机关是(&&
A.国务院&&&
&B.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32.因与被申请人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通过申请或复议机关通知,参加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
A.代理人  B.原告  C.被告  D.第三人
133.有权决定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只能是(&&
)。&&&&&&&&&&&&&&&&&&&&&&&&
A.复议机关
&&&B.申请人&
&C.第三人&&
D.被申请人
134.当事人对下列哪项行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
A.行政机关对公务员作出的行政处分  B.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调解
C.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 &&
&D.行政机关不许可的行为 
135.在行政复议的申请人中,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
A.共同被告&&
B.共同申请人
&&C.共同被申请人&
D.共同原告
136.在我国行政复议的范围由(&&
A.行政法规规定&&
B.法规规定&
C.宪法规定&&
&D.法律规定
137.下列案件不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管辖的是(&&
)。&&&&&&&&&&&&&&&&
A.海关处理案件&&&
&&&&&&&&&B.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案件&
C.省级政府具体行政行为&&&&
D.确认发明专利权案件
138.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
A.1年内提出
&&&B.2年内提出
&&C.3年内提出&
D.4年内提出
139.人民法院对行政争议采取的司法原则是(&&
)。&&&&&&&&&&&&&&&&&&&&&
A.“主动受理”&
B.“不告不理”&
C.“职权管理”& D.“告而不理
140.管辖中,按照当事人所在地为标准来划分人民法院对案件的管辖权是(&&
A.特殊地域管辖&&&
B.协商地域管辖& C.指定地领域管辖&
&&D.一般地域管辖
141.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起诉时效是(&&
A.两个月内
&&B.三个月内 &
C.六个月内&& D.一年内
142.在行政诉讼中,具有特定性法律身份的是(&&
)。     
A.原告 B.被告 &
C.第三人  D.诉讼代理人
143.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
)。&&&&&&&&&&&&&&&&&&
A.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B.侵犯法定经营自主权的行为&
C.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行为&&
&&&&&&&&D.吊销许可证和执照的行为
144.在行政诉讼中,被告提交答辩状的时间是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
&&C.10日&
145.行政诉讼中.再审的对象是(
)。&&&&&&&&&&&&&&&&&&&&&&&&&&&&&&&&
A.已生效的法律文书
&B.当事人的行政争议&&&
C.未生效的判决.裁定&&
D.具体行政行为
146.当事人对行政主体作出的内部行政行为不服,不能进行( )。
A.行政申诉&&
B.行政劝导&
C.行政诉讼
&&D.组织申诉
147.关于行政诉讼二审程序,正确的说法是(&&&
A.人民法院必须开庭审理
&&&&&&&&&&&&&&&&&&&&&&B.人民法院必须书面审理&
C.人民法院只能就上诉范围内的事项进行全面审查
&D.人民法院的裁判结果应公开
148.行政监察机关在调查违反行政纪律时,对涉案的可以证明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文件、资料、财务帐目及其他有关的材料有权暂予扣留、封存、该行为属于以下何种具体行政行为&&&&
A.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措施
&C.行政强制执行&
D.行政征收&
149.人民法院对于下列哪种案件,根据当事人申请,可以书面裁定先予执行(&&&
A.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赔偿损失&
&&B.要求行政机关依法归还罚款&
C.要求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
&D.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解除收容审查&
150.在一行政诉讼案中,被告方某行政机关委托刘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刘律师为使案件胜诉,诉讼期间调查收集了充分的证据材料。下列关于刘律师做法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A.合适,因为刘律师有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
B.合适,因为刘律师需要代为承担举证责任
C.不合适,因为刘律师无自行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
D.不合适,因为刘律师的调查未经人民法院同意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发现地方规章与部门规章不一致时,应当如何处理?(&&&
A.由受理该案的法院送请上级法院裁决&&
B.由最高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裁决
C.由受理该案的上级法院送请同级权力机关裁决&&
D.由受理该案法院的同级权力机关解释或裁决&
152.行政监察机关有权对下列哪种对象实施监察活动?
A. 国家司法机关& B.
国家立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C. 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开,未经公开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这属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原则中的哪一项?(&&&
A.处罚法定原则
&B.处罚公正公开原则&
C.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保障相对人权利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行政处罚决定前,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几日内提出;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前几日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对此,依次两个日期都正确的选项是哪项?(&&&
A. 5日、10日& B. 7日、15日
3日、7日& D. 5日、7日
155.部委规章可以创设行政处罚的范围是下列哪个选项(&&&
A.警告与罚金&
&&&&&&&&&&B.警告与一定数额的罚款&
C.警告.罚款与没收财产&
D.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156.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A.只能由法律设定&
&&&&&&&&&&&&&&&&&&&&&&B.只能由行政法规设定&
C.可以由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设定&
D.可以由地方性法规设定
157.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之前,举行(&&&
)参加的会议,听取其意见,接受其提供的证据材料,并可与之辩论、对质,然后根据核实的材料作出行政决定的一种较正式,严格的程序制度。(&&&
&B.利害关系人
&C.行政机关负责人&
158.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原告特有的诉讼权利之一是(&
A.委托诉讼代理人
C.申请回避& D.提起上诉
158个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5,DBCCA&&&&
6-10,BACAC&&
11-15,CACAD&&&
16-20,ACCBC
21-25,BCBDD&
26-30,DCACB&
30-35,BCDCB&&&
36-40,DAADB
41-45,ACDBA&
46-50,BABDD&
51-55,BACAD&&&
56-60,AAACC
61-65,CDCBA&
66-70,BDDAC&& 71-75,DCBCB
&&&76-80,,DBBBC
81-85,DCABA&
86-90,ACAAC&&
91-95,CDCCC&&&
96-100,ACAAB
101-105,CDABA&&&&
106-110,ACCAD&&&&&
111-115,DDCAC
116-120,CABBD&&&&
121-125,BBBCC&&&&&&
126-130,ABDDA
131-135,BDBDC&&&&
136-140,DBBBD&&&&&
141-145,BBACA
146-150,CDBCB&&&&&
151-155,BDBCB&&&&&
156-158,ABB
强化训练题 单选题
1.对国务院部门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行政复议机关是:(&&
A.国务院&&
B.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在行政复议中,有权决定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只能是:(&&
)。&&&&&&&&&&&&&&&&&&&&&&&&
A.复议机关
&&&B.申请人&
&C.第三人&&
D.被申请人
3.当事人对下列哪项行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
A.行政机关对公务员作出的行政处分  B.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调解
C.宁波市人民政府制定行政规章的行为 D.浙江省司法厅不发放某律师执业证的行为 
4.下列案件不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管辖的是(&&
)。&&&&&&&&&&&&&&&&
A.海关处理案件&&
&&&&&&&&&&B.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案件&
C.省级政府具体行政行为&&&&
D.确认发明专利权案件
5.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再审的,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
A.1年内提出&&&
B.2年内提出&
&C.3年内提出&
D.4年内提出
6.税务机关依法强制行政相对方缴纳滞纳金的行为是(&&
A.行政处罚&
B.执行罚&
C.行政处分& D.行政裁定
7.下列各项中,人民法院可以作变更判决的是(&&
A.具体行政行为主要事实不清&
B.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错误
C.具体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
&D.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8.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主要由(&&
A.原告负担&
B.法院负担&
C.被告负担
&D.原告被告共同负担
9.在司法审查过程中被告的诉讼代理人不得(&&&
A.查阅本案有关材料&
B.申请财产保全
&C.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D.申请回避
1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的《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施办法》属于(&&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行政规章
11.行政职权随组织的成立而自然形成.无须经其他组织授予的管理主体是(&&&
A.授权行政主体&&
B.职权行政主体&&
C.单独行政主体&&
D.共同行政主体
12.下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B.行政主体还包括执行公务的国家公务员
C.只要是行政机关任何时候都具有行政主体资D、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
13.具有执行内容的行政行为,如果相对人不履行,行政主体可依法自身强制执行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是指行政行为所具有的(&&
A.拘束力&&
&&C.执行力&
&&D.约束力
14.行政行为是指(&&
)。&&&&&&&&&&&&&&&&&&&&&&&&&&&&&&&&&&&&&&&&&&&
A.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B.行政机关的行为&
C.行政主体实施的不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D.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行为
15.法律对行为适用条件有明确详细的规定,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法执行的行政行为是(&&&&
A.依职权行为&&&
B.自由裁量行为  C.羁束行政行为&
&D.内部行政行为
16.在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中,人民法院认为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时,可报请解释、裁决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国务院法制办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
A.行政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
18.某单位逾期拒绝拆除其违章建筑,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某工程队强行拆除违章建筑的行为,属于(&&
A.直接强制&
B.执行罚&&
&C.代执行
&D.行政罚
19.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给付的是(&&
A.支付保险金&
B.支付行政赔偿金&
C.支付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费&
D.支付行政合同违约金
20.因与被申请人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通过申请或复议机关通知,参加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
A.代理人  B.原告  C.被告  D.第三人
21.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向人民法院举证的期限为:(&&&
A.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
&&B.第一审庭审结束前&&
C.第二审之前& D.生效判决作出之前
2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权特点的是:(&&
A.强制性&
B.优益性&&
C.中立性& D.裁量性
23.法津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其中(&&
)只能由法律设定。
A.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B.罚款& C.责令停产停业&
24.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行政拘留的一般期限不能超过:(&&&&
25.在对行政立法的监督中,人民法院可以对违法行政规章:(&&
A.进行事前监督&&
B.判定违法& C.予以改变&
&D.提出撤销建议
26.行政监督检查的性质是:(&&&
A.单方行政行为
&&B.依申请行政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 D.抽象行政行为
27.行政处罚的前提是:(&&
A.公务员的公务行为违法
&B.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C.国家工作人员违纪&&
D.公民犯罪
28.行政给付的对象是:(&&
A.地方国家机关&
B.社会团体&
C.特定公民&&
29.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
&&C.5年&&
30.根据法律是否明确规定和要求为标准,行政程序可以分为:(&&
A.抽象行政程序和具体行政程序
&&B.强制性行政程序和任意行政程序&
C.内部行政程序和外部行政程序
&&D.行政立法程序和行政执法程序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机关可以依法设定行政许可:(&&&
A.国务院&
&&B.中国人民银行&&
C.宁波市人大  D.杭州市人民政府
2.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包括:(&&&
A.公开原则&&&
B.公正公平原则&& C.参与原则
 D.效率原则
某文化局以某影碟出租店老板王某出租黄色影碟为由作出了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王某不服向市文化局申请行政复议。复议过程中,王某申请撤回复议申请,市文化局法制办同意撤回。一周后,县文化局又以同一事实和理由责令其停产停业。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对原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再申请行政复议&
B.对原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C.对责令停业的决定,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D.对责令停业的决定,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4.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的裁定有:(&&&
A.不予受理&&&
B.驳回起诉&
&C.财产保全
 D.管辖异议
5.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中,对哪些情形应作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
A.起诉被告不作为理由不成立的&&
B.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问题的&&
C.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变化需要变更和废止的 D.行政主体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的
甲市马甸县公民王某在乙市东城区务工期间,被乙市东城区公安分局采取强制戒毒措施(被关押在位于乙市西城区的戒毒所),王某不服申请复议,复议机关乙公安局(住所地乙市南城区)作出维持决定。王某仍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本案的管辖法院有哪些:(&&&
A.甲市马甸县人民法院&&&
B.乙市东城区人民法院&&&
C.乙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D.乙市南城区人民法院
7.某县公安局认为王某将李某殴打致轻微伤,决定对王某处以拘留15天的行政处罚。王某不服,向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市公安局经过审查,认定李某辨认错误,王某没有殴打李某,而是张某殴打了李某,于是撤销了县公安局的处罚决定。哪些当事人可以正对市公安局的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
A.王某&&&
B.李某&&&
C.张某&& D.县公安局
王某因不服县土地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县人民法院收到高某的起诉状7日内既不立案受理,也不裁定不予受理。王某可以寻求以下哪种救济?(&&&
A.向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
B.向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
C.向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诉&&&
D.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抗诉
王某向某省司法厅申请律师执照注册,某省司法厅一直未给予任何答案。王某向某区人民法院起诉,请问:以下关于举证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些:(&&&
A.某省司法厅承担全部举证责任
&B.王某需要证明自己的起诉符合法定条件&
C.王某须证明自己提出过申请
&D.王某须证明司法厅的行为违法
下列哪些情形,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A.税务局工作人员开车去为单位购买办公家具的过程中撞伤行人&
B.公安干警追捕逃犯时依法鸣枪示警误伤过路行人&
C.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未经评估机构的估价而低价将货物卖给他人&
D.工商局工作人员李某将其在执法检查过程中知悉的某企业的商业秘密出卖给给企业的竞争对手
11、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机关可以采取的方式有(&&&
A、直接送达&&&
B、留置送达&&&
C、邮寄送达&
&&D、委托送达
12、行政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处罚是(&&&
A、五十元以下&&
&&&&&&&&&&&&&&&&&&&&&&&&&&&&B、二十元以下&&&
C、按简易程序处罚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D、执法人员认为必须当场收缴的
13、行政处罚的种类有(&&&&
A、责令停产停业&&
B、行政拘留&&&
&&D、开除公职
14、授权执法必须由(&&&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规章
15、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
A、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B、出示工作证&&&
C、出示身份证&&
D、交付行政处罚决定书
16、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A、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B、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C、采取其他强制措施&&&&&&
&&D、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7、既不能设定行政处罚也不能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机关有(&&&
A、军事机关&&&
B、审判机关&&&
C、检察机关&&&
D、政党机关
18、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哪几种情形,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的&&
&B、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的
C、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
&&D、违反行政处罚法第18条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的
19、受委托的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不得(&&&
)实施行政处罚。
A、以自己的名义&&&&&&&&&&&&&
B、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
C、再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
D、以上级机关的名义
20、不得公开举行听证的情形有(&&&
A、国家秘密&
&B、当事人要求&&&
C、个人隐私&&&
D、商业秘密
21.下列属行政职权的是(& )。
A.规章制定权&
B.侦查权&&
C.征税权&
D.军事指挥权
22.能够成为行政主体的是(&&
A.行政机关 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C.接受行政委托的组织
23.属行政司法权的是(&&
A.行政调解权&&&
B.行政仲裁权&
C.行政审判权&&&
D.行政复议权
24.在我国,下列哪项属于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
A.行政公署&
&&B.区公所&
C.街道办事处
&&&D.乡政府
25.下列哪项属于对公务员的行政处分?(&&
A.降级&&&
C.辞退&&&
26.关于行政权的论述正确的是(&&
&&&A.行政权是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
B.行政职权是行政权的转化形式
&C.行政权来源于公民权利&&&&
D.行政法以行政权为调整对象
&&&E.行政权必须依法行使
27.根据行政主体的组织构成与存在的形态不同,可将行政主体分为(&&&&
A行政机关&&&
B行政机构&&
C公务组织&&&
28.国务院的办事机构是总理的附属机构,协助总理办理专门事项,原则上属于内部机构。以下选项属于办事机构的是(&&&
国务院外事办公室&&&&&&
B&& 侨务办公室&
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办公厅
2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又称行政法主体,指的是在行政法律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主体
B.行政法主体与行政主体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
行政法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公务员与行政相对人
行政机关都可以成为行政主体,所以行政机关等同于行政主体
3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
A、申辩权&&&
B、复议权&&&&
C、陈述权&
&&&D、举报权
31.行政处罚权的授权主体必须是(&&&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
C、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D、省会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32.行政处罚的管辖包括(&&&&
A、地域管辖
&B、职能管辖
&C、指定管辖&
D、级别管辖
33.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是(&&&
A、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
B、对法人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C、对其他组织处以二千以下罚款&&
D、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
34.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包括(&&&
A、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B、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
C、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
&&D、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35.在行政处罚中,可以成为没收对象的是(&&&
A、当事人非法所得的财物&&&&&&&&&&&&
B、参与赌博用作赌博的金钱
C、国家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违禁品&&
&&D、当事人的工资
36.行政处罚第三条规定,行政处罚无效的条件是(&&&
A、没有法定依据 B、未举行听证 C、未出示证件
D、不遵守法定程序
37.行政处罚法规定,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的有(&&&
A、决定或命令&&&&
&B、法规&&&&&
C、规章&&&&
38.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可以给予(&&&
A、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
&&&&&&&B、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C、警告、罚款&&&
&&&&&&&&&&&&&D、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
39、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的行政处罚包括(&&&
A、减轻处罚的&&&&&&&
B、对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
C、情节复杂的&&&&&&&
D、涉及行政机关利益的
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间接相对人有时不能提起行政诉讼B抽象行政行为的相对人就是抽象相对人C区分授意相对人和侵意相对人的标准授行政行为相对人权益影响的性质而不是行政主体行为的种类D行政相对人也是行政管理的参与人
4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当法律完全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不是已保护特定个人利益为目的时,行政行为依法实施给私人带来的利益是反射利益,该反射性利益受到侵害,行政相对人无权以此为申请救济
行政相对人只能对损害性行政行为申请法律救济,而对授益性行政行为不能申请救济
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包括实体上的地位和程序法上的地位
D 行政相对人既是行政主体行政管理的参与人
42.属于领导职公务员的有 ( )。
A.正副处长&&&&&&&
正副主任科员&&&
D.正副省长&&&
&&E.正副部长
43.有关公务员的说法正确的有(&&&
A、公务员的公务活动应以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
B.公务员只要是以其机关的名义进行活动,都视其为公务行为,应由其所在机关承担&&&
C.公务员只要是不以执行公务为目的,无论以何种名义而为的行为都是个人行为
D.行政机关对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上的行为承担责任
44.根据行政法学对行政机关的分类理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表述?()
A.乡政府是一般权限的行政机关
B.地区行署是省政府的派出机关
C.审计局是外部管理行政机关
D.国家税务总局是国务院的工作部门
45.下列情形中,属于公务员职务关系消灭的是(&&&&&&&&
降职B、转任C、退休D、辞退
46.下列组织中,不属于一级行政机关的是(&&&&&&
乡人民政府B、街道办事处C、村民委员会D、居民委员会
47.行政授权的依据是(&&&&&&&
A、法律B、行政法规C、规章D、行政命令
48.国务院是最高国家( )。&
A、党的执行机关&
B、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C、行政机关&
&D、立法机关&
49. 考察外国行政法的特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法国的行政法以判例作为主要渊源&&
B.德国的行政法院属于行政系统
C.英国的行政裁判所制度非常发达&&
D.美国政府中独立管制机构行政权力很大。
下列有关行政机关表达正确的是:(&&&
A.行政组织包括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
B.所有的行政机关都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C.行政机构是构成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单位&
D.行政机关是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的组织
关于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授权必须以法律、法规的明文授权为依据&
B.行政委托必须依法进行
C.行政授权产生了新的行政主体&
D、行政委托不发生职责与职权的转移
52.行政立法的原则包括:(&&&&
A.民主立法原则&&&
B.法制统一原则&& C.可操作性原则
 D.及时便民原则
53.王某家住甲地,在乙地制作盗版光盘经过丙地运输到丁地进行销售。如果要对王某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请问有管辖的行政机关是:(&&&
A.甲地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B.乙地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C.丙地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D.丁地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54.下列哪些人员属于《公务员法》意义上的公务员:(&&&
A.法官&&&
B.法警&& C.军官
 D.中国共产党县委书记
55.下列哪些机关可以依法设定行政许可:(&&&
A.国务院&
&&B.中国人民银行&&
C.宁波市人大  D.杭州市人民政府
甲市马甸县公民王某在乙市东城区务工期间,被乙市东城区公安分局采取强制戒毒措施(被关押在位于乙市西城区的戒毒所),王某不服申请复议,复议机关乙公安局(住所地乙市南城区)作出维持决定。王某仍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本案的管辖法院有哪些:(&&&
A.甲市马甸县人民法院&&&
B.乙市东城区人民法院&&
&C.乙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D.乙市南城区人民法院
57.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中,对哪些情形应作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
A.起诉被告不作为理由不成立的&&
B.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问题的&&
C.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变化需要变更和废止的
 D.行政主体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王某向某省司法厅申请律师执照注册,某省司法厅一直未给予任何答案。王某向某区人民法院起诉,请问:以下关于举证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些:(&&&
A.某省司法厅承担全部举证责任&
B.王某需要证明自己的起诉符合法定条件&
C.王某须证明自己提出过申请&
D.王某须证明司法厅的行为违法
三、简答题
1.简述行政法是控权法的理论依据。
2.简述行政法治原则。
3.简述合法行政原则。
4.简述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5.简述行政主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6.简述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
7.简述公务员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
8.简述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
9.简述行政立法的原则和程序。
10. 简述行政赔偿的侵权责任范围。
11.简述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与合法要件。
12.简述具体行政行为的错误和违法的处理。
13.简述依申请行政行为的种类。
14.简述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
15.简述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16.简述行政复议的基本程序。
17.简述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18.简述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
19.简述行政诉讼原告的含义及其资格条件。
20.简述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政法六大基本原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