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郭永怀永远的怀念值得怀念的时刻 范文

那是一段我们永远都回不去的过去
幸好我还能坚持自己的信念
保留了一点点属于我自己的空间
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长留
我长大了&&
可是,我还是好怀念从前
如果时间可以停止
我愿时间永远定格在那值得怀念的从前...我愿时间永远定格在那值得怀念的从前的相关内容日期:孕妇沐浴时值得重视的三个方面 怀孕后,由于妇女机体内分泌的改变,新陈代谢逐渐增强,汗腺及皮脂腺分泌也会随之旺盛。因此,孕妇比常人更需要沐浴,以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尿路感染。可是,如果在沐浴时不注意方法,有可能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造成影响,对...日期:怀念一位老师 (朱牧生 谭玲彬) 怀念一位老师 (朱牧生 谭玲彬) 央视国际 日 13:57 怀念一位老师 再过几天,就是我们杨裕生老师遇难两周年的忌辰了。先生是在退休后的一个早晨外出散步,在武昌大东门附近的铁路上,不幸遇车祸身亡,终年七十五岁。噩耗...日期:洛沙推荐的《一位台湾学校校长的演讲》值得每一个父母看! 按:台湾有这么一所学校,学生年龄在15-18之间,每年三千多学生中,因违反校规校纪被校方开除的二、三百人。学校没有工人,没有保卫,没有大师傅,一切必要工...日期:值得研读的寓言童话 一次我问一位朋友,是否还看童话寓言?他笑道:“这些都是编出来给孩子们看的,我当然不看了。”我说,其实不全是这样。因为孩子们的悟性毕竟有限,而故事流传的广...日期:喂母奶是值得的! 小编我在浏览台湾母乳协会网站时,看到这篇陈幸妤所写的母乳喂养的亲身感受。整个过程没有枯燥的道理述说,纯粹是很娱乐性地说说自己母乳喂养的心得体会。相信大家看后也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母乳喂养好! 在生我儿子安安之前,有一段日期:2006年最值得期待的动画电影 2006年最值得期待的动画电影 《冰河世纪2:消融》 上映日期:日 本续集将延续第一集诙谐幽默的喜剧风格,一定是一部让你捧腹的动画大作。随着冰河世纪的趋于结束,所有幸存的生命都在欢...日期:流浪儿童再流浪现象值得关注 专家提出:送回家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核心提示:近日,由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团中央联合举办的 为了明天DDD全国保护流浪未成年人工作会议 在四川...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永远值得怀念的孔超炯老师(谭菁)
广雅126周年诞辰纪念
永远值得怀念的孔超炯老师(谭菁)
广雅建校126年,培育了万万千千的神州栋梁,今天您诞辰之日,就有千千万万颗感恩的心,飞到您的身旁。
我至今忘不了,第一次站在广雅那清代古衙门建筑的面前;至今忘不了,广雅老师在我心中种下的“百年树人”的信念;至今忘不了,那藕塘青绿榕树参天书声琅琅的校园……每当此时此刻,总有一个人会浮现眼前,他就是班主任孔超炯老师。因为,他是站在学校大门口,迎接我们新生的第一人……
本文四节的标题是:
一、智慧幽默博学善言的大师
二、严师慈父、关爱至深的恩师
三、身陷囹圄,历久弥坚的硬汉子
四、老孔伏枥,志在广雅,恩师情未了
孔老师简介:
孔昭炯老师,是我50年前就读广雅中学时的班主任、数学教师,广雅中学100周年校庆时他担任校长。
壮阔的历史长河奔腾不息,半个世纪的光阴漫长而又艰辛,而我不论在何时何地,从来没有忘记过广雅中学与孔老师。
在广雅126周年华诞之际,我力求在时光的长河中,搜寻最清晰最难忘的片断,记录下孔老师这位辛勤园丁的身影和音容笑貌。我曾接受过他既为严师而又慈父般的教诲,得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培育,这些都让我终生受益,没世不忘。
在今天这个非凡的日子里,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孔老师,为此,我写下这些文字,对这位终生无怨无悔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前程的教师,表示无限感激、深深怀念以及崇高的敬意。并以此文聊表我对广雅母校华诞的庆贺与祝福。
永远值得怀念的孔超炯老师(一)
&&&&&&&&&&&&&&&&
智慧幽默博学善言的大师
那些事快50年了,可我竟还记得这样清晰,莫非“雅风飘过”,就不会忘记?
1964年9月,我考入了广雅中学,这是我父母梦寐以求的名校。
当时年少懵懂,并没有意识到,我踏入了人生第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
现在回忆起来,正如俗语所说,“事大莫如师”。我,还有初二甲以至广雅的所有学生们,都非常有幸地在人生的启蒙阶段,遇到了非常好非常好的教师,让我们终生有受益。几十年的时光,只如白驹过隙,广雅往事会经常浮现眼前,自然也就时时会思念着各科的老师们。做为班主任的孔昭炯老师,因是朝夕相处,管教有方且严格,自然是故事多多。
我清晰地记得,入学的那天,从“小”升“初”的我,背着行李、扛着锄头,兴奋地踏入了广雅的校门,迎面迎接我的正是孔老师。那时,他30
出头的模样,中等偏矮的个头,白皙圆润的脸庞,让人最过目不忘的,自然是他又高又宽的额头,还有他白框眼镜片后面,那双会放光的眼睛,似乎能窥视到你心里在想什么。他说话热情、简练、风趣,稍作简短问候,便三下五除二,把我交代给跟随其后的学生,去办理入学手续,他继续在校门口守候。
他转身的时候,我清楚地看见几滴豆大的汗珠,从他的前额淌下滚向眼框,他急忙摘下眼镜用手捋去。这时,我看见他眼窝有些凹陷,似乎是近视得不轻,这或许是饱读诗书伤了眼睛吧。这第一眼的情景,就这样深深地刻入了我的记忆里。
也不知道是班里哪位消息灵通的小淘气,传出了这样的小道消息,说孔老师是老广雅的高中生,解放前系学生运动领袖,随后留校至今,没有进过大学深造。得知此情报,我越发关注孔,想看看这位“高中生”到底有几桶“料”子。
我们看见孔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前,是面对着全班新生致欢迎辞。
他的开场白简洁明晰,全班同学顿时感到,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观察敏锐的孔老师,见状便愈加潇洒自如,随后口若悬河,风趣幽默,滔滔不绝,只把全班同学讲得恨不得竖起耳朵,生怕漏掉了好听好笑又重要的内容。借用广州一句俗语就是,“口水花喷喷,遮天盖地”,大有天下真知舍我其谁之势。他大讲广雅的光荣传统,大讲广雅学生遍及全国的桃李芬芳,大讲在校学生未来的光明前程……随之话锋一转,又特别强调了学校的各项纪律,还特别明确了广雅的校风是勤学善思,艰苦朴素。这两句诠释校训精神的话,可谓深深地植入了许许多多广雅人的内心,以至于后来近千名广雅学生到海南农场和各地农村插队务农,得到的评价竟大同小异:“真看不出他们大都是干部子弟,竟和普通民众穿着无异;怪,广雅人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广雅‘怪人’多!”且不评判这些似贬似褒的画外音,只看广雅人在社会上普遍受到关注和欢迎,就知道当年老师们注入的心血,已结成了正果。
这次孔老师的演讲,让同学们深深地领略了他的口才、肚才,可谓博学多才,远远超过了想象中普通中学教师的水准。他从没讲过“语不惊人誓不休”,可他讲起话来恰恰就能把学生打动了;他超人的记忆力,更让学生目瞪口呆;但是,完全把大家震住的,还是他惊人的胆识。在那个“政治挂帅的红旗高高举”,“人人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年代,他就敢讲他人不敢讲的真言,就敢要求学生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着实令同学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因孔老师太敢于“直言”,这给孔在文革中带来了很多麻烦,此是后话。
对于孔的口才,同学们皆赞不绝口。不过,毕竟孔是教数学的老师,这没上过大学的他,教数学课究竟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刚开始,同学们在心里还是打了问号的。要知道,广雅当时可有一批反右时从大学“放”下来的教授,还有一批从国外回来的“海归”,还有被称作“天才”角色的名牌教师,想到这里,我心里就在打鼓。行不行,拭目以待吧!上数学课,总不能“天南海北”一番,然后列出方程等式就搪塞学生了吧?
第一节数学课的铃声响了,我记得很清楚,他夹着一叠浅灰色封皮的教案步入教室,他的开场白是,“同学们,在小学,你们学过加减乘除,那些都是运用已知数字,去求出一个得数,现在你们是初中鸡(生)了,就要学习更高深更神奇的数学,因此……”此刻,他又开始了“口水花喷喷”,讲数学似乎有些像在讲魔术。
他随后转过身,在黑板上飞快地列出几个条件,然后开始反复讲解这几个数字之间的相互联系,接着要求同学们设法列出求未知数X的等式。
“有谋有同学写得出?”孔的眼珠透过那穿透力很强的眼镜片,环视了一番讲台下的学生。
车慧英举手了,她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列出等式方程,并且很快就计算出答案。这个场景大家并不惊讶,因为车是数学课代表。孔老师并未让她第一时间回座位去,而是要求她讲解一番“点解”(为什么之意)?车是智者,但不善言语,站在黑板前吱吱唔唔,无奈地自言自语几句就顿在那儿了。孔此时呵呵地乐了两声说,“昨晚太频恁(匆忙之意),没消化哩?”他此语可谓一石二鸟,一是告诫台下的学生,别自以为是小学的尖子就行,到这儿的课堂可不是那么好逍遥的;二是立马让大家集中精神,好好听听孔讲解这重要的环节。这样一来,本节课的重点就重复了三遍。这是十几年后,我读师范大学时方学到的“重点重复突破法”,可当年孔老师早已运用娴熟,还把车同学当了一回道具。今天回想起来,孔可真是个“高人”啊,一个“高中生”,竟在“教授博士”比比皆是的名校讲坛上,如鱼得水、轻松自如,第一节课就让我跌破了自己的“眼镜”!
孔上课还有一个“绝招”,他从走进教室到下课,从不翻教案看一眼,一切烂熟于胸。说他教学熟练深透也罢,说他记忆力超群也好,总之他一眼都不看教案,45分钟就被他安排得妥妥帖帖,学生们注意力始终被他紧紧抓住。对于这样的教师,你是不能不折服的。我猜,孔夹着教案走进教室,可能只是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们,“我可是备好了课,有备而来的,不信?那你们就对着课本看看”!果然,每次授新课的例题,就像是他自己编设的一样,没有一个数字和字母有误,连一个小数点都不差。具有这样脑袋的老师,着实让我们吃惊不小!
另外,偶尔他还会幽默地调侃一把,似乎是无意间就会点到某同学的趣事提提神,活跃一下气氛。比如邱杰雄同学有“红眼睛”之称,当天气炎热有的同学精神不集中的时候,孔会在课堂上停住讲话,当同学们诧异地抬起头时,他就望望邱同学,然后环视一圈说:“哦,睡不好就会‘红眼睛’,在课堂上眼睛再红也要打起精神哦,不是啊,你们知道会‘哑烟’(危险)的啵……”这样“惊吓”一下,就把大家的精神提振起来了。
看来,孔还是一位颇有造诣的心理大师呢!
&&&&&&&&&&&&&&&&&&&&&&&&&&&&&&&&&&&&&&&&&&&&&&&&&&&&&&&&&&&&&&&&&&&&&&&&&&&&&&&&&&&第二稿改于2014年国庆,广雅126周年华诞前夕
&&&&&&&&&&&&&&&&
& 永远值得怀念的孔超炯老师(二)
&&&&&&&&&&
&&&&&&&&&&&&
&& 严师慈父、关爱至深的恩师
几节课的接触,让我们同学都领教了孔老师的厉害。其实,这仅仅是刚开始,随着天长日久,他的“厉害”更让我感到了似乎“无处不在”。
进入广雅后,因学校的体育设施极其完备,让我爱玩的天性大有用武之地,尤其是乒乓球,标准漂亮的球桌就有好多台;还有那礼堂兼体育馆,仅与我班教室隔一条花园过道,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更让我利用得淋漓尽致。在即将下课的时刻,我会先把乒乓球拍从抽屉里取出插在腰后,然后身体倾斜出过道,只待一声铃响,便如离弦之箭,奔向礼堂门口的乒乓球台,大有英勇捍卫每一寸领土的英雄气概!
岂料玩心太重,好景不长,我就接连两次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第一件是,我数学段考只得了57分,做为军人的父亲看了孔老师的亲笔信和我的成绩单后,勃然大怒,除了小学时用过的体罚外,其余的惩罚都用上了,这的确让我懊恼和郁闷不已,我可是做梦也没想到数学会不及格的。
第二件就是,我的“小组长”职务被能干泼辣的罗雪蓉取代,成绩不好,只能甘于人下。不过孔毕竟是位高明的老师,他同时给我安排了一个新职位——“寝室室长”,这大小也是个“官”啊!在那个年代特别讲究“服从组织安排”。不过我心知肚明,这个“官”也就管管卫生内务,只要王迎军“臭脚”事件不爆发,只要那天值日生扫地不太偷懒,这个“官”就形同虚设。也罢也罢,无“官”一身轻,何况还顶着“段考不及格”的枷锁,还是争取“戴罪立功”吧!
既然当了室长,自要在寝室内行使管理监督权。小权在握,多少有点自得忘形。说来也巧,与我邻铺的是蓝启泰,这小家伙是个象棋迷,中午午休时分他屡屡招引我与他对弈,还不时口吐狂言,“今天让你个车如何?”气不过,于是乎两人靠窗齐头而躺,两身之间挪出尺把见方之空,摊上棋纸摆上车马炮杀将起来!
初时为遮挡室友耳目,阿启还手握硕大的葵扇,时而遮掩时而挪开窥之,随着棋局的深入,蓝某便杀兴大发,那大葵扇亦弃之一旁,岂料便铸成大错,此话后续。
表面上,我俩悄然无声,四目齐聚楚河汉界,其实胸中皆有雄兵百万,你来我往,硝烟弥漫,搏杀得天昏地暗,早忘了一旁呼呼酣睡的室友。正杀到兴头上,只听见头顶的玻璃窗处铛铛铛三声震响,我俩诧异地抬头一望,哎呀,不好!只见孔老师一脸严肃,那白色眼镜框后面的犀利目光正直射着我们,只得快速将棋纸包住棋子塞在枕下,立刻各自转身佯装睡去,其实心里却像揣着一只兔子砰砰砰地直跳。
我真没想到,在赤日炎炎的正午,孔老师也会来巡查,悄然无声地就像人见人怕的“克格勃”。我知道这事没完的……
果然,下午自修课后,孔将我与蓝请出课室外面。我因近期接连两次“失利”,气短胆怯,默不敢言。阿启见状陡升英雄气概,用那似乎并不十分清晰还有些颤抖的声音说道,“是我,是我搂他捉(下棋)的……”哈哈,这下我责任减轻不少。孔确认蓝是主谋后,便风趣地说,“都说矮仔多计,真是不错啊,记住啦,下不为例啊!”
还好,孔网开一面,没撤我“室长”的职务,多少给我留了些容颜,不仅如此,他还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的工作。
那时候,咱们宿舍里有个大个子叫王迎军,人身材高大脚更是硕大无比,必是其汗腺极其发达,只要他一脱鞋,那发馊酸菜的味道便“气冲霄汉”,无人不掩鼻而躲。最可怜隔壁床的李炳泉,因在墙角中躲不胜躲,这全班最矮小的男生,忍无可忍地发出了最愤怒的吼声,“透不了气嘞,这臭也浓度太高啦!”
顿时,俩人唇枪舌剑,热諷冷嘲,互不相让,斗作一团。同学们望望王大个子,那刚刚从外面水台洗脚归来还湿漉漉的大脚,也纷纷无可奈何地面面相觑,无计可施……
就在此时,孔老师有如神兵天降,从宿舍门口快步直奔这冲突的中心区。询问情况后,孔微微一笑,用手指指这一高一矮的对立双方说,“没事,没事!我十几分钟就搞掂这味道。现在迎军要紧的是拿被单裹紧双脚,以免再扩散气味;阿炳呢,稍安勿躁,回床静躺,待我稍后回来‘药到味除’……”言毕,孔匆匆奔到校外,在药店购得除异味功效极佳的“白矾”,疾步返回宿舍,细细吩咐迎军,用大桶热水耐心浸泡,数次之后,果真换得清新大脚,这一高一矮的邻居,也就化干戈为玉帛,言归于好。其他众室友见状,皆拍手称奇,无不对孔的生活知识赞不绝口。
类似这样的似乎平常又不平常的事情,还有许多,我至今一件件都历历在目。每每忆起,仿佛看到一位慈祥的父亲,时时处处在关爱着这群嘴角还没有长毛的“儿子”们。
孔老师不仅仅在管理上极其细心耐心,而且极具领导才能,特善于发现弟子们的不足,也很敏感地察觉到学生的进步,并非常善于利用各种方式,鼓励大家持续进步。
我“数学段考不及格”后,耍心有所收敛,虽不能像车慧英、吴行乐等尖子,每日晚自修必定预习次日新课,而我多还是和尚撞钟,得过且过,但终究今日作业今日毕了,最重要的还是“独立完成”了。昔日为挤时间去玩,不时“复印”作业之事不敢干了。不过我也不好意思去请教那些尖子生,因为理解能力差,生怕被人嘲笑。就在这种混混沌沌自闷封闭的状态中,期末数学考试竟然及格了。
这次孔又叫我带了封信给家长,只见父亲读着读着脸上就溢出了几分笑容,末了父亲对我说,“孔老师说你有自学精神,要继续保持哦!”
天啊,孔老师真会鼓励学生,我不过是怕被嘲笑而自闷着做题,这可理解为“有自学精神”。
哦,我理解了,孔这是“重在鼓励”,“理解”万岁!
&&&&&&&&&&&&&&&&&&&&&&&&&&&&&&&&&&&&&&&&&&&&&&&&&&&&&&&&&&&&&&&&&&&&&&&&&&&&&&&&&
&第二稿改于2014年前夕,广雅126周年华诞前夕
&&&&&&&&&&
& &永远值得怀念的孔超炯老师(三)
&&&&&&&&&&&&&&&&&&&&&&&
&身陷囹圄,历久弥坚的硬汉子
文革风暴,史无前例;乌云摧城,天下大乱。
1966年6月末,解散工作组、停课闹革命的时候,我因是“差生”,处于班级“政治核心”之外,此时也不知什么人,在学校掀起了批判老师的风潮。在这种形势下,骨子里是“书生秀才”的父亲哪见过这阵势,急忙把我召回,还把我送到花县某农村去只身插队,这里是广雅师生农忙双抢时节曾来过的生产队。
,这里是与外界隔绝的世外桃源。呆了一个多月后,这里也一天比一天不平静了,经常看见村民三五成群围成一圈,七嘴八舌在谈论着文化革命的事情。在这个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领袖的家乡,我似乎嗅到了有些什么“天翻地覆”的事情,好像原先的世界就要被颠倒了一般。于是怀揣着“牵挂广雅”的心,执意返回学校看一看。
还未进学校大门,便让我目瞪口呆,心中惊乱得有些“失魂”。
原先,整洁肃穆高嵌着红五星的校门楼舫,已被大字报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地贴满;那些词语更是看得我心惊肉跳,什么“批倒批臭”、“火烧、油炸”、“再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我茫然地惊愕地顺着原先再熟悉不过的路径,一路走一路看,处处满目疮痍。除了在风中飘摇得哗哗作响的大字报,就是随处丢弃的乱七八糟的公物;校园大道已是枯枝凌乱黄叶满地,气象台园地的池子积着污水和泥垢;教室里灰尘密布,桌椅倒七竖八;宿舍里床铺歪斜,尘土遍布蛛网悬挂;厨房灶间油垢纵横门锁紧挂,餐厅桌椅高高摞起,沿墙和玻璃窗一溜,满目尽是一版接一版没有休止的大字报;到游泳池那边溜溜,更是惨不忍赌,原来清澈飘香浅蓝色自来水荡漾的池面,现已被青青的连片浮藻占领,似乎还沁起一股股尿骚臭味;与游泳池相邻的足球场,以前平整的黄沙实土上,已像荒郊野岭长出了一丛丛几乎掩至膝盖的青草;原先雄伟的“冠冕楼”,此刻门窗残破朱漆剥落,似乎奄奄一息;对面刚落成不到一年的“科学馆”,仪器、标本似劫后余生般散落一地,一副破败凄惨无辜的景象;就连原先黄色皮毛褶褶闪光的老虎标本,此刻也蓬头垢面,萎靡不振,早已失去了昔日虎虎生威的风采……
唉,不看了,不说了;所有入目之物皆是“乱”,所有入心之景皆是“惊”!
我真不知道,也不敢想象,怎么就在两个多月时间里,广雅就“天翻地覆”了呢?怎么原先井然有序、生机盎然、鸟语花香、书声琅琅的美丽校园,瞬间就变成了阴森恐怖、残旧破败、蛛网悬挂、人声罕迹的“地府”了呢?!认识与不认识的同学几乎都不见,各科老师更是没踪没影。从大字报上所见,几乎所有教工均“榜上有名”,上至卢校长,下至肥佬校医,中间是所有教师,就连管体育器材的张校工也不能幸免。当然,平素心直口快、口无遮拦的孔老师自然首当其冲,属重击之列。
在我的记忆里,唯一没有大字报的,就是那位打扫广雅“楼”和广雅“列车的邝老伯啦。他是三代贫农,自身清白如洗,又天天清扫人体“残渣余孽”,故此广雅芸芸教职员工,仅他一人幸免于难。
此情,此景,呜呼哀哉!
至于孔,他自然顺理成章,在这场“史无前例革命运动“中,成为了的重点“炮轰”对象。
一来,他是相当于年级主任的角色,管事很多;二来,他讲话多是直言快语,不护短,或许就捅了某些人的痛处;三来,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孔政治信仰明确,为表示维护马列主义的坚定,他将儿子取名叫“维列”,好家伙,这姓与名连读,倒成了他一大罪状。
在那年头,岂有申诉辩解之地,指鹿为马,随心所欲;帽子工厂,名目成堆;黑白颠倒,好坏不分;倔强之人,刚一吱声,越抹越黑,越黑越挨……唉,没有经历过那腥风血雨的日子,是不知道随时“天降横祸”的滋味。“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今日响当当的“造反派”,明日锒铛入狱之“阶下囚”;形势变化之快,骤如云彩翻涌;今日不知明日事,时时“提心吊胆”。
昔日小说中读到,闹革命“脑袋别在裤腰带”,那时的情景也不差上下,稍不留“神”,就会被“火烧”,就要被“批倒批臭”,稍作争辩,亦或许还要被“送上断头台”……在这昏天黑地之中,我丝毫无法知道孔老师,以及昔日的其他老师们的现状如何。一切都是乱糟糟的,除了曾经在批斗的现场,有”革命先锋“在摇旗呐喊,高呼吓得死人的口号外,其余的时候,整座学校似乎就陷入了鬼城般的恐怖与荒寂之中……
我茫然失望地在校园转了一圈,恰巧遇见初二戊班的雷和平同学。雷和我均是广东少年舢板队的队员,本来定于1966年9月,就要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航海比赛的,十余个月的艰苦训练让我们结下了些情谊。因雷父是老红军,时任广东省远洋海轮公司的政治部主任,有这般“背景”,雷被视为“根正苗红”,自然悠闲并有关爱他人之心。他看我一无所知、居无草窝,便热情相邀我到戊班男生宿舍暂住,这便开始了我与戊班男生的“文革野战生涯”和“篮球凝结的友谊”,原校篮球队队员贾鸿基,也就成为了我一生中唯一的“篮球教练员”。
在雷的引领下,居于他的地盘,自然也就加入了他所在的红卫兵组织。
在这个时间段,刻入了一幅我一生中永不退去的记忆。这还需先说说住下后的感觉:在那非常时期住在学校的同学,或许对旧情旧景还会有很深的印象。那时广雅偌大的院落里,每当日落偏西,暮色茫茫的时刻,就会有一种冷僻古刹、奇静奇冷、阴森肃杀的气氛。大多数学生为避事端,皆返家吃住,尤其女生甚少,歌声自然全无;而男生又要警惕自己的住处,生怕有“阶级敌人”骤然侵入,好一派森严壁垒的阵势。教工则早已乖乖地夹着尾巴做人,见人头要低三分,在校园里终日不见踪影。在这种氛围下,天一黑,就像古刹暮钟敲响,一片死寂沉沉,甚至有些恐怖的景象。
那是一天的傍晚,红卫兵的头把我领到与教工宿舍区仅一墙之隔的一间小屋子前面,叫我在这值夜。我学着“兵”的模样,双手紧握过去练刺杀用的木枪,这枪现在也不知准备“刺”谁,不过抓在手里总可以壮壮胆子吧!
我想,头叫在这儿布岗,肯定有他的道理,心里揣摩着这屋里有些什么事,于是壮起胆子蹑手蹑脚走近窗前。借着残阳透过窗户的昏暗光线,悄悄往屋里一窥,嘿,这一瞅吓我一跳,原来里面“囚禁”的正是孔老师。
这是一间挺陈旧的小屋,屋里除了一铺窄窄的木板床,空徒四壁。孔正坐在床边,微微低垂着头,一副“面壁思过”之状。
或许是我在窗前的身影晃动了光线,他机警地稍稍扬起了头,仅用“眼镜”的余光扫了一眼,就似乎眼睛亮了,肯定是他看见了熟悉的学生的身影了。他微微侧转头,很警觉地朝窗外四周细细地瞅了一会儿,判定确无其他人时,他蹲下身从床底下抽出一只摔掉了许多瓷块的搪瓷脸盆,眼盯盯地望我一眼,然后缓步向窗前走来。“谭菁啊,哦,谭菁同学啊,”我听得出,孔此时十分注意用词,特地加了“同学”二字,以示尊重,不过在我耳中,听到的都是一片凄婉之声。
“我的脸盆漏水了,你能否明天带块胶布给我黏上,真是唔该你啦(真是谢谢你啦)!”
隔着窗户,在暮色的余光中,我看见孔老师消瘦了许多,原先红润丰满的脸庞,现在颧骨凸凹,脸色苍白,眼角上方还有一处鸡蛋大的青瘀,显然是被殴打过。哦,那白色的眼镜框还断了一条腿,是用胶布卷起才勉强挂住在耳朵上。仅仅两个多月,孔老师就完全换了副模样,是我眼花了,还是这个世界颠倒了?为何一瞬间竟变得如此黑白不分,好坏不辨?!我心里感到一阵阵的惊悚、苍凉、恐惧,不由自主地泪水一点点地涌向眼眶……
孔肯定是从我的眼神看到了我的内心,他接着轻声说道:“我的腰骨被踢了几脚,好痛哦,你看可以帮我拿些药膏来吗?”这时我方醒过神来,急忙很肯定地点点头。
孔见状便自行退回坐在床前,不再多语,即使此时有人来窥,看到的依旧是他那副虔诚的“面壁思过”的模样。后来我才明白,孔老师是在保护我,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与被关押人员窃窃私语,那可是重罪啊!
次日站岗,我便尽其所能,带去了当时我能找到的治跌打外伤的药膏。不过,其实这也是杯水车薪,对身陷囹圄,遭受磨难的孔老师来说,精神和肉体的折磨,远远不是治疗外伤的药膏能够治愈的。
第三天到我值岗时,发现孔老师已不再关押在此了。究竟是解放了,还是转移它处了?我一个15岁的懵懂少年,是无法得知的。
当时我立刻感到有些茫然,又有些懊悔。后悔自己为什么没能写一张安慰孔老师的字条,更没有给孔老师带去食物什么的。真的,那时我还真的不懂得这些。一个在”红旗下长大“的孩子,当时除了”听话和学知识“外,对其它皆是一片空白。但在此刻,面对黑白颠倒,人妖不分的现实,确是显得百思不解,手足无措……
随后,文革岁月还经历了一段漫长的黑暗的日子,孔老师或许被关押了很久,也或许被贬去和其他“牛鬼蛇神”一道做苦工,也或许……可以想象得到,在那暗无天日的岁月里,一位忠诚于中国教育事业,一位呕心沥血培育学生的好老师,却被当做”封资修“的典型,打进了十八层地狱,历尽了上刀山趟火海的千遭罪!即使时隔50年后回忆起来,依旧令人撕心裂肺,痛楚不已……
在随大队广雅同学离开广州,赴海南农场去“接受再教育”之前,这是仅有的一次见到孔老师的机会。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学生与老师竟然近两年都不得相见!
&&&&&&&&&&&&&&&&&&&&&&&&&&&&&&&&&&&&&&&&&&&&&&&第二稿改于2014年国庆,广雅126周年华诞前夕
&&&&&&永远值得怀念的孔超炯老师(四)
&&&&&&&&&&&&&&&&&&&
老孔伏枥,志在广雅,恩师情未了
神州大地起惊雷,春到人间万象欣;一夜间四人帮被打倒,中国人重新扬眉吐气,整部千疮百孔的社会机器,重新鸣响了“前行的汽笛”。
很幸运,在这个时候,心底期望已久的大学招生,终于在十年动乱后重新恢复,这是特令我振奋的天大喜讯。
1964年秋天我们进中学时,孔老师就讲过,广雅高考录取率居广东前茅。从那时算起,至今已过去了14个年头,这是迟到了十年的高考。在此时刻,我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起了孔老师对广雅新生讲的入学致辞,他说:“大学有清华,中学有广雅”。这句鼓励性极强的话语,就这样反复在我耳边彻响,它激励着我日以继夜地“突击”补习功课,斗胆以初二未满的底子,去冲击高等学府的门槛。每当遇到畏难情绪的时候,似乎就会听到,孔老师那熟悉而又颇有推动力的话语:“没事的,天下本来无难事,你有自学精神还怕什么……”
像匆匆赶大集般的1977年高考结束了。
那位现场监考员回到机关大院放出了风声:“我这几天在考场里转,看见小谭卷子上写得满满的,我看啊,有戏……”机关的另一位老同志也鼓励我:“你写的几份调查报告,我看过了,主题明确,没几处病句,就是字写得和鸡爪差不多,字如其人,不修边幅啊……”
每当听到这些褒贬相间的话语,我第一个念头想到的就是感恩广雅,是广雅的教师们给我定下了清白做人的“基调”,给我夯下了良好扎实的文化基础,还教给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坚韧不拔向前登攀的坚毅和勇气……
对此,会不会有人不以为然?他或许会疑问:“广雅何以不足两年的时光,竟产生这般神奇的魔力”?事实胜于嘴说——几乎所有的老三届广雅学生,都用了终生的作为,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条颠扑不破的“广雅定律”。看看吧,《泥土上的青春》、《时雨春风广雅情》、《广雅知青阳山情》、《雅风飘过50年》等等知青的回忆录,里面记载着老三届广雅人与天斗与地斗与时俱进的奋斗史,那是何等地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又催人奋进啊!这些都是“广雅神奇魔力”的坚实见证。
老三届广雅人,经历曲折但仍不懈前行的事实说明,在少年的可塑期,一个好的校风,一位好老师,一本好书籍,一个好学友,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就是纸页上几颗闪烁着美好思想火花的铅字,都会给他划定一个终极恒定的人生坐标。这一切,正是广雅给予学子们的最宝贵财富!
具体来看看孔老师是怎样施展他“育才”方略的吧。
孔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无论从思想到学习上,都认真强调人生积极向上的基调,他身体力行,恰恰像一座引导学生前行的灯塔。他对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践行着“许身祖国”的广雅精神,给学生树立了活生生的蓬勃向上的榜样;他言传身教,激励着学生勤奋进取,“在崎岖小道上勇于攀登”;他博学的知识、开阔的目光,让刚踏上青春风火轮的学生,瞬间就登上高处极目远眺;他教导学生不仅要勤奋,还要多思善思,胡适所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就是孔常挂在嘴边的得意口头禅;他倡导的言行一致的信条,给学生树立了光明磊落、谦谦君子的楷模;他劳动时用双手舀粪水浇菜的画面,教会了学生舍小家为大家的高风亮节;他坚持的艰苦朴素的作风,让学生学会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风范。我至今记得,孔老师一年四季,大都穿着一双咖啡色塑料鞋,上身多穿着洗得褪色的浅蓝色中山装的模样……
是的,我们在广雅正规读书,虽然只有不到两年的时光,但不要忘记,我们是1968年11月方才“毕业离校”的。这样算来,广雅对于我们的“教育与熏陶”足有四年之长,我就把这个中缘由缓缓讲来。
文化革命停课期间,广雅图书馆,就是那堂堂的“冠冕楼”,是24小时全天候“开放”的。我最记得,馆内的藏书堆积如小山,那一本本被视为四旧的印成铅字的集子,犹如一堆被踩得稀巴烂的“西瓜”,丟弃摞满在房间的水泥地板上。
我与戊班的小伙伴们,为了寻觅自己心仪的书籍,常常拿着耙子,在这浩瀚的“书籍海洋”中,耐心地耙呀耙呀,胳膊扒酸了也不愿停歇。反倒是在这种时候,冷不丁耳边就会响起,昔日孔老师调侃“差生”的风趣话语:“喂,细佬(小老弟),开卷有益啊,人睇古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现在专门开了广雅书院给你们读书,仲唔(还不)多用点心机(功夫)……哎呀,你们这些细佬,不识也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嘎……”想起孔老师的这些话,再想想孔老师如此博学多才,相信听他的话一定没有错!这时候我们寻书的劲头就会更足了,真的好像就看见宝藏埋在这些纸堆里一样。说好像,毕竟有些“虚”,还是看点“实在”的,我们的“寻书队伍”中,有日后成长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专业博士生导师的朱照宇同学,在我们“寻书队伍”的友军中,或许就有初二丁的余岐青同学,他后来成为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数学专业的“终身教授”(他把女儿培养为哈佛生这就不扯了),就连和我同在美株点的广雅知青初二乙的张庆平,他到海南农场可是提着一大纸箱“书”,封面上就有盖着“广雅中学图书”大戳的,后来他也“海归"进入了中山大学……可见,冠冕搂真的是兴旺发达的”风水宝地“啊!
在这座所谓封建色彩极浓的“冠冕楼”里寻书,也没有所谓的“造反派”来骚扰阻拦。当然,我们也顶着“红卫兵”的光环呢!来这里的人,不论男女,不分高中初中,都是来“寻宝”的,故也少了派系之争,只唯恐不够眼急手快,抢不到“宝物”,这运气如何皆需“勤奋努力加拭目以待”。
刨书刨累了,我们便捧着一大堆“挖”来的“宝书”,晃晃悠悠地得意而去。
此时,我们多会稍稍绕道踱去教室,好像有意去查看课桌椅子少了没有,看看教室的光管还亮不亮,好像准备明天就会复课一样。
踏进灰尘辘辘、蛛网疏疏的教室,我眼前总会立刻浮现孔老师站在讲台上的身影,特别是谁不专心听课时,他会明察秋毫,随时点名“提问”。这让我们想起,昔日私塾先生手持戒尺管教学生,而孔老师则“智慧”地“攻心为上”。其实,孔的“提问”就像“受刑”一样,这一关是不好过的,正是这样,会让学生大长记性——“上课不能开小差”哦,学习也就被动地“专心”了,看来孔老师还是“棋高一着”啊。
孔老师还有一个调教学生的“秘方”,就是他的身影与学生无处不在,即使不是孔的课,他也经常会像幽灵一般,躲在走廊过道的砖石柱子后面,从白色眼镜框后面射出一串串“犀利”的目光,每位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尽收在他的视线里。说真话,当学生那阵,我特别怕孔老师,因为他管理学生严格,手法又多样,像我这等“差生”,似乎总跳不出孔那如来佛的“手掌”。不仅是我,昌江同学也不时“草木皆兵”。有一次在上地理课时,我感到百无聊赖,于是执意要看昌江刚做好的“舰船模型”,他贼眉鼠眼地朝窗外看看,急忙说,“孔老师来啦!”这一轻声的话语,竟让我有如戴了“紧箍咒”,立刻不敢动弹,事后方知是他吓唬我的。
几十年后,学生们幡然醒悟,不倾注对学生的全身心的”爱”,何来孔老师的“手法多样”?又何必“无处不在”……
上面这段回忆,是我就读大学之后,第一次回广雅探幽寻旧时,触景生情涌进脑海里的画面。
现在回想起来,真正感觉到,在学校里“被人管”是一种幸福,被人“管得严”,那是“福中之福”,那是真正遇到了用整个灵魂来塑造学生,是遇到了用“最强心脏”倾注心血的好老师。这是人世间最难能可贵的教师品质,远比那润白柔绵的和田子玉、比那色彩斑斓的珍珠玛瑙、比那金光灿烂的金银首饰更珍贵百倍!不,这一切压根就无法与孔老师那高贵圣洁的灵魂相提并论!
又一个冬季,南方的广州也有着几丝凉意。我在寒假中的一个礼拜天,再次回到母校。
进入校园,人很稀少,在冷风中我却没有一丝寒意。那是中国又一个新时期的开始,广雅大体还是老广雅的模样,这使我感到十分亲切。虽然国家仍是百废待兴,但我已清晰地感觉到,广雅如早春的梅花,盛开绽放的季节就要到来了!
我自个儿在校园里自由自在地闲荡着,免不了有滋有味地回忆起昔日广雅生活的片段,尤其是孔老师对我这“差生”的特别关照。我特意去到文革当年“带着木枪值岗”的那处小屋,看见的是”物非人亦非“(此处靠近学生宿舍的房屋当时已拆了),顿时有一种难言的干涩苦味,我在心里呼喊着,“孔老师,你现在可好吗”?因为文革当年,教工是住在围墙隔开的另一区域,现在那里已是“旧貌换新颜”了,一时间便无从得知孔老师的居所。
那天回校,我还特意去了湖心亭,那里是原来生物课外小组的养鸡场。文革时,广雅书院奠基人“张之洞”的石碑像,在这偏僻的大榕树面前,被“造反者”敲成了两截,头脚不能相顾,泥土落叶与其相伴,甚显凄凉。此事留给我印象深刻。这次前去探访,见到的依旧是“张大人”分开两截,还在那儿静静地躺着。看来文革后真是一时积重难返啊……
转眼又过去了一年,我在寒假时节再一次回到广雅。
这一天,我在校门前的旷地久久徘徊,望望依旧枝繁叶茂的高大的古榕树,瞅瞅广雅河似乎色泽斑斓的水面,坐坐那十几年前曾经坐过的整块的麻石条凳,再用力踏踏那已显老迈体衰的广雅砖木跨桥……这一切和十几年前依旧一模一样,让我感到还是那般亲切,还是那样的熟悉。环顾之间,突然,我的目光定格在学校门楼上端那颗红五星,在大幅黄色粉墙的映衬下,那颗五角星依旧那样庄严醒目,似乎在默默无言地捍卫着广雅神圣的光荣。
我沉醉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有欢乐,有幸福,有感慨,也有苦楚,当时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
“谭菁啊,”突然,一声又亲切又似乎很熟悉的声音传来。
我抬头循声望去,不禁大吃一惊,迎面快步走来一位微微发福的中年男子,他高高的额头,戴着亮晶闪光的眼镜,中等偏矮的身材,颇快的步频,这四大特征,让我远远就一眼认出,正是在梦中寻他多少回的孔老师!我们俩人快步相迎,四手握合。试想想,在风雨飘摇中师生相别,十三载不曾相见,又远隔千里之外,竟不期然在师生第一次见面的广雅大校门口重逢,缘分啊,真是缘分啊!
我当时激动得就像小沈阳摇着毕老师的手,争着要上星光大道的那副摸样,半天也讲不出话来。俩人寒暄了一会儿,孔老师得知我正在广西师范大学读书,便很认真地对我说,“回广雅来吧,你调动入穗的一切手续我全包了”。我听了这话再次激动地握紧了他的双手,因为我在政府机关呆过,那时候调入广州这座大城市,可是一件大难事,一个户口指标就要跑断腿。可孔老师的话语充满肯定,不容有丝毫怀疑地真切,我从这掷地有声的盛情邀请中,听到了他对学生的真挚的关爱和深深的信任,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期盼。
我再次抬起头,这时才注意到,孔老师现在戴的是一副金丝边的眼镜,脸色红润,目光炯炯,一副教授的神态,看上去可比当年要气派许多。
我从校友那儿得知,孔老师这时正担任广雅中学教导处主任的工作。在这个广东名校里,坐这把“交椅”可谓日理百机,可他依旧这样无微不至地关怀着过去的学生,这怎么能不叫我们做学生的感动,怎么会不把孔老师铭记心间呢……
一别又是若干年,又是一个校庆日。
这时已确立了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举办校庆活动,老同学们多会在这天回来探望母校,相聚聊聊师生情谊,同窗叙旧倾吐以往,也会谈谈健康良方旅游趣事……这些老同学们热衷的话题,一开了头就收不住嘴,有人听得入神,不时哈哈大笑,那说话的人就越来劲,就像乡村赶大集的那般热闹,声浪一浪盖过一浪。
这一天的校庆日,王迎军,就是那个曾因臭脚熏到不少同学的大个子,专门带了一部中巴车来学校,邀请当年初二甲班的同学中午一道乘车出游聚餐,以便大伙儿有更多的时间相聚叙叙。
正当大伙儿在校门口等候上车之时,忽然听到有女同学尖利清脆的惊呼声:“孔老师,孔老师……”随着一股热烈的声音,同学们呼拉拉地涌上前去,团团围拢在孔老师的周围。孔老师向这些几十年前的学生频频点头微笑,一个一个地热情握手问好。
“孔校长,你好!”轮到袁丽玲时,她率先这样称呼,其实大家都知道,当时广雅中学的校长正是眼前的孔昭炯老师,他还主持了广雅校庆100周年的庆典仪式。望望眼前这位圆润丰腴的中年妇女,孔依旧犹如当年那般风趣幽默地说,“丽玲啊,你有无搞错啊?我教你们的个阵(那时候),是老师嗟,你睇个时(那时)还是这般高(他用手在肩膀处比划比划),个时你睇喊我老师,现在你睇还是喊我老师才咹(才对)哦,根样先亲切嘛……”听着孔老师这穿越几十年时光的调侃,昔日的学生们都不由会心地笑起来。
随后,大家以各种形式组合,有集体有个人,纷纷与孔老师合影。他总是微笑着,眼神充满淡定、亲切,还流露着幸福和对同学们的关爱。
是的,孔老师终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得到了全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褒奖。虽然他经历了许多磨难,但终究功德圆满。特别是此刻,学生们纷纷似盛开的花朵围绕着他,簇拥着他,他在内心肯定充满了欢乐。毕竟,他终生奉献的事业有了丰硕的果实,他从青年时就开始的始终不弃的理想,已看见了实现的辉煌。这样的人无疑是最幸福的,也是我们感到最钦佩的。
&&&&&&&&&&&&&&&&&&&&&&&&&&结尾时还要说的心里话
&在广雅华诞126周年之际,说完了上面的话,50年前的学子,心里还有一个呼之欲出的声音,就是要献上向孔老师表达敬意的“对联”。我们感到,这就像在老师的画像前,捧上了一束“金蕊似流霞”的“菊花”,在这一瞬间,您坚毅慈祥的面容,殷切期望的目光,还有幽默风趣的话语,就会展现在我们眼前。看看下面的画像,像不像那位“粉笔人生”的老者模样:
孔老师,您“手捏三寸粉笔,描绘炫彩图画“,又“似园丁,倾心浇开桃李蕊;如慈父,毕生培育广雅人”;又“犹如春蚕无怨无悔,献身教育如痴如醉”;还“像红烛光耀‘书院’,晨曦窗前春满园”;众人赞誉您:“教书立千秋伟业,育人铸万世丰功”。
啊,您这般深得学生敬佩的甘为人梯的精神,正和着杨开慧父亲杨济昌老先生的对联:“强避桃源作太古,欲载大木拄长天”!这刺破苍穹的强音,让我不由又望着刚才捧上的那束“菊花”,有诗吟道:“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唐.司空图诗)……”
人之一生,孰能无师?您“丹心一颗,一生秉烛铸民魂”,这种崇高的精神,怎能不让我们莘莘学子,对您敬仰万分,感恩于心呢!
孔老师,我们真诚地向您致敬!我们是您永远的学生!我们永远怀念您!
&一点心愿:
&岁月悠悠,如烟飘逝,再现历史,缅怀老师,这是我写下文字的初衷。
&&&&&毕竟,50年一闪而过,记忆这东西有时容易模糊依稀,于是恳望经历过这段岁月的同学们,特别是文中有名有姓者,尽可“深度回忆”,“有假包换”。目前已有蓝启泰同学,自觉“供认”是昔日午休违规下棋的“主谋”,并戏称是当年的“小顽童”(见初二甲易网《广雅缘》评论部分)。这是本文为真实记录历史而努力的一部分,余下的甚盼广雅同学核验,幸甚幸甚。
一切只为将“真实”还于“历史”,并将更多“历史”还原于“历史”。
&&&&&&期盼孔老师的光辉,永驻广雅学生心间
&&&&&&&&&&&&&&&&&&&&&&&&&&&&&&&&&&&&&&&&&&&&&
第二稿改于2014年国庆节,广雅126周年校庆前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值得怀念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