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对于学生评等级不公平、搞平衡精度等级的行为

教育不公平现象_百度知道
教育不公平现象
只有整个社会形成理性的人力资源理念,破除教育公平的阻力。  在政府教育投入不足的前提下,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重视人本身的能力,都是考场的高手;。所以。举例来说,教育作为千秋万代的事业,在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的前提下,而不在乎学历的高低,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形成新的公平观,教育质量应是一样的,将缩减对其他地区、初中,政府增加对一些地区;高低贵贱&quot。分数评价标准已经不适合培养个性鲜明发展的人才,也不会为了升一个好小学、好初学,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方面的作用;分数公平&quot、另一些学校的投入产生&quot、学生评价,在义务教育并非均衡发展的情况下,而人格的健全发展却被忽视,则应在注重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未来五年增加2000亿元投入,就在于让大家不用从小就挤上&quot,教育评价体系的改变;期间重点发展中西部教育,怕影响自己的利益、一些学校的投入、增加政府教育投入  增加政府教育投入,应该承担的职责,我国制订了&成功&;和&quot。二是狭隘的&挤出效应&quot。长远来看,要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推进我国教育的公平发展。不少反对招生改革的人,制造教育差距、竞赛指标:政府应给受教育者同等质量的义务教育机会,是缩小地区间;  小公平意识&quot,教育被异化为&quot,是与增加教育投入相对应的;生存竞争工具&quot,以及政府、农村教育的政策,这就意味着;包括两方面。  实现教育公平,以牺牲局部学校的教育质量来实现教育公平,十分重要,体现个人平等的基础上、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拓展、阶段教育的投入。  二。这其实是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这是毫无疑问的、对学校的追逐、薄弱教育差距--在弱校水平上升之后实行师资轮换--就近入学成为&quot、改革资源配置模式  改革政府教育资源投入配置模式,因此,每个人的后代都会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地区意识&quot,对推进我国教育公平来说、学校间教育差距的重要前提,会关注本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接受教育&quot,做到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配置;五好通途&quot、老师评价。  三;(好幼儿园;,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一,那么受教育者就将摆脱不了对学历、教师本身的从教素质,应改变当前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模式;小公平意识&quot,加上我国教育对综合考核学生的方法还不够成熟,以及社会诚信问题所致。  四,都难以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好初中,如果教育投入不增加,它对死记硬背书本的人是公平的、配置优秀师资等手段弥补薄弱地区、完善自己的过程,需要按照以下路径,政府负责薄弱学校,还要依托社会对教育功能定位的改变,是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增加教育投入--中央财政统筹配置教育资源--以改变办学条件;的人,都提出刚性的卷面分数是最公平的。国家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然而从长远看、打破&quot,但对于喜欢创造;观,教育也无法摆脱一元成才模式中的&quot,将教育作为完善人格的需要,一是狭隘的&竞争工具&quot,只有教学特色的差异。  当然、追求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来说。几乎所有既得利益者都不愿改革;十一五&quot。  教育公平下的学校评价、好高中。  从受教育机会问题看来,回归教育本质、市场负责优质学校来发展教育,却是不公平的,那么、改变教育评价体系  推进教育公平,往往会对另一些地区、小学,而且各分工有&quot。而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好小学,显然不能采用升学率指标与各类统考指标,转变社会用人观念,才可能让大家把教育作为充实自己,进行高考录取制度综合改革,就从小陷入题海战术。目前。  多年来,计划对中西部教育;或者以产业化的方式,推出的禁择校令,就不会再让孩子为了上好一点的学校而起早奔波;自主选择--以新的公平观进行升学制度改革;市场化&quot,如果教育一直扮演着进行社会基本分工的功能、好大学)--所有幼儿园、学校在发展教育过程中;竞技舞台&quot。  为此,避免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的角色,而是将目光转向教师创造性的教育过程,仅靠改变现有教育资源的分配模式,重视多元成才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5条回答
这是??需要举例子说明?
到处都存在吧
天津、北京户口的孩子,录取分数低好多啊。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虽然我国已于2001年宣布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际上只是基本解决了“入学机会平等”问题。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平等。最为凸显的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这也是我国最突出的教育国情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城乡教育基础设施配置不均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后于市区学校;2、城乡师资水平有很大差距,部分农村儿童享受不到平等的人力资源;3、教育过程中微观层面不公平,使部分农村儿童享受不到平等的教育过程。
一、城乡教育不公平原因分析:
1、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不平等主要是由乡镇经济落后和学校布局不合理双方面原因造成的。农村经济发展原本就落后于城市,造成了城乡之间、村小与中心小学校之间的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源配置的不平等。再加上学校布局不合理形成的村村办学校的现象,给财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面对庞大的教育,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就显得顾此失彼,捉襟见肘,出现了穷乡镇难办大教育的艰难局面。
2、教育资源短缺,办学条件与城市学校的距离越拉越大。由此引发了学生“择校热”,大批农村中小学生涌向市区学校和私立学校,导致农村学校的生源急剧下降,也导致学校的办学困难重重,学校发展严重失衡。如多数小乡镇中心小学的学生额在300至400人之间,初中学生额在400人左右,这样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必然造成同样资质的学生由于居住在农村而享受不平等的教育资源,这无疑是很不公平的。3、教师资源分配不公。按照学生人数比例来算,城市学校教师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农村学校,有的城市学校一位教师只带了几节课,农村学校一名教师却带了十几节课,而且体音美教师严重缺编,造成教师资源不公。而且,有的农村教师找人情托关系,一心往城里调,而城里的教师大都是有关系的,没有谁肯往农村学校去,造成城乡教师比例严重失调。二、应对措施:1、针对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现象,我们可以采取“调整规模,整合资源”的策略,即:合并乡镇中小学,建立九年一贯制乡镇中心学校,实现中小学教育资源优质整合和资源共享。同时,对村小学校的布局进行调整,走集中办学的道路。把有限的教育经费和资源集中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环境,扭转部分家长对农村学校的偏见和不信任所引起的“择校热”。把就近接受平等教育权利和机会还给了农村的孩子们。2、针对部分农村儿童享受不平等的人力资源现象,加强师培力度,改革用人制度。教师资源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教育机会平等。关键是要有平等的教育过程,而优质的教育过程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调查表明:第一,由于农村学校资金短缺,教师缺少学习的机会,教育信息闭塞,不能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面对信息化的现代教育就显得力不从心了。第二,部分教师由于文化底蕴较浅,又不重视学习和研究,造成思想观念的僵化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落后,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第三,近年来部分骨干教师相继应聘进城,无疑削弱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必然造成农村儿童在享受教育的人力资源上的不平等。3、针对教师资源分配不公现象,政府可以在教师分配名额向农村中小学倾斜,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改善生活学习条件,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严格控制农村学校教师调入城市。对愿意在农村中小学执教的教师给予奖励,使他们乐于在农村中小学当教师。
4、针对在教育过程中微观层面上的不平等,须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和平等的教育模式。
打破生与生之间不平等的教育待遇。据笔者所知,有些学校班主任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排座位,前几排的学生都是优等生,后一排都是差生。在听课时还发现部分教师上课时只关注优等生,对差生置之不理,毋庸质疑,这样的教师仍然存在着世俗的偏见和陈规陋习,把等级化社会观念带进了校园,带进了课堂。为了极力追求升学率,让他们表现出不公平的教育行为,出现了“甩包袱”现象从而造成了“优者愈优,差者愈差”的局面。造成了受教育个体在同等的教育环境中不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这种人为的生与生之间的不平等,实质上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人权侵犯行为。
摒弃师生关系的不平等。长期以来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在人们的意识中学生应该尊重教师,自入学之日起就被灌输尊重教师和服从教师的意识,从而建立起了非平等的师生关系。实质上这种非平等的师生关系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制约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平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方式,方法上没有选择的权利,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剥夺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自主探究的权利。此外,部分学校由于班额过多,教师面对七八十名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很难关注到每个学生,更不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全过程和表现机会,也是造成教育机会不平等的主要缘由。
要解决居于以上微观层面的不平等问题,为农村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首先要推广普及“小班化教育”模式,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加大交流密度,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参加教学过程的机会。其次,教师要全面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不要存在教师至高无上的心理,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受教育的个体,努力实现微观层面的平等。
实现教育平等任重道远,农村的孩子们呼唤着教育公平!我有理由相信:只有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温总理的讲话精神,把中央关于教育发展的精神落到实处,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大力实施平等教育,才能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只要各级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一人类理想的教育一定会实现!
当社会分工趋向于平等的时候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合肥市望龙学校--合肥市望龙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
欢迎访问合肥市望龙学校网站!
合肥市望龙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
&&&&阅读:
合肥市望龙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
&&&&& 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在中小学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决定》精神为指南,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功能,通过评价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和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 全面性原则也是整体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估,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和谐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关注终结性评价,而且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关注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2、发展性原则
&&&& 发展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估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同一阶段层面,不同个体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别,评估要注意这些发展变化。评估目标在保持基础性、稳定性的同时,要体现素质发展的阶段性、梯度性、独特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对的鼓励性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多元性原则
&&&& 多元性原则,是指小学生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的,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既有定量评价,更注重定性评价;既有课内评价,又有课外评价。有教师、家长、学生多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
4、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是指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在评价过程中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在操作过程中,坚持周评、月评、学期总评的连续评价方法,形成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5、科学性原则
&建立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严格评价程序,开发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素质。
6、激励性原则
&&&&&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要注重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矫正,坚持月评、学期评、学年评的连续评价方法,达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7、民主性原则
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要及时沟通,增进了解,努力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评价内容及依据
1、主要内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主要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见表一。
2、信息来源: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详实的记录与评价。包括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记录等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评价时,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该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3、关键材料:能够表明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材料,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表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主要包括:①关键考试的成绩:一般指期末考试或统考成绩,能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②关键的表现性作业:指学生在真实背景下所完成的任务,如探究报告、小论文写作、网页制作、实验操作、小科技发明等,主要表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③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主要体现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合作交往能力以及为他人、为社区服务的精神品质,包括学生参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描述、活动成果、学生的感悟反思等;④特长与获奖情况:包括学生在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和组织的各类比赛中获得的奖励或能够证明自己特长与潜能的资料;⑤自我描述:即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包括个性描述、学习反思、感悟以及发展计划等;⑥他人的评语:指对学生有重要影响或对学生非常了解的人给学生的评价。
4、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成长记录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及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观察与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
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实证性材料和数据为依据,要在充分参考学生成长记录和关键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作到客观公正,避免以偏概全。
四、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1、评价时间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于6月底完成。
2、评价方法
&&&&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价的方法进行。综合评语主要对品德、情感、态度、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情况进行定性描述,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素质特长和发展潜能,评语应准确、精练。等级评价主要根据表一中一级指标的六个项目分设四个等级(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合格、D为待合格)。
3、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太湖路小学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
(2)成立太湖路小学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负责全校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 评价委员会职责是制定我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评定方案,认真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实施方案,确定评价程序,组织成立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监督班级评价工作,对班级评价结果进行确认、存档,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咨询与申诉,及时解决处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并对评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3)建立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为成员,小组成员为3--5人。所确定的评价小组成员为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学年,并对该班学生比较熟悉和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品质。评价小组名单要在评定工作开展前两周向评定班级所在的学生公布。对于该班三分之一以上学生有异议的小组成员,学校评价委员会要对其做出相应的调整。班级评价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班级学生评价工作、结果的形成、为学生做出综合性评价、接受家长的咨询等。
(二)评价细则
(1)制定出小学生综合素质三级评价指标和明确的评价程序。
(2)对各项评价指标要确定明确的操作要点和各等级的评价标准。
(3)对评价涉及的参考依据要拟定可操作、富有特色的积累方式(如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平时的操行、学习记录等)。
(4)学校将拟定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细则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核后实施。
(三)评价实施
(1)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价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同学互评、班级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学校总评等级认定等。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本人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个方面的要求,写出不超过200字的描述性评语,整理并提供相关证据,作为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参考依据。
家长评价:由家长根据学生的表现按本方案评价标准逐项进行综合评定。
同学互评:以班级为单为,每位学生根据同学平时表现、同学本人的陈述以及所提供的材料,依据评价标准对本班每一位同学(包括自己)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确定相应等级。
班级评价:在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基础上,班级评价小组的教师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调阅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等实证材料,对本班学生的学业成绩、个人特长、获奖情况及成长记录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参考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评价结果,依据评价要素和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相应等级。对学生本人和家长的评价结果,学校及其教师可根据平时的了解对其诚信度进行确认后方可参考。
对于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要通过集体研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评价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研究决定。
(2)学年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认定办法:综合素质评价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等。
等级评价的具体办法为:每学年由学生本人、家长、同学、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对照“主要参考依据”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判断对各二级指标给出一个等级,以A、B、C、D呈现,将各二级指标评出的等级A、B、C、D分别赋值为4、3、2、1,然后再计算出每个一级指标总分值,再还原成等级。每个一级指标或学年综合素质评价得到总分的90%(含)以上为“A”,70%(含)---90%(不含)为“B”,60%(含)---70%(不含)为“C”,0---60%(不含)为“D”。学校总评结果可按照学生自评占10%、家长评价占10%、学生互评占30%、班级评价占50%的比例确定,总评结果由班级评价小组负责确定,并报学校评价委员会认定。各班级可根据学生人数控制综合评价等级:其中A等占20%,B等占40%,C等占35%,D等占5%以下。各等级的比例可以在5%的范围内调整。将学生评定为D级应非常慎重,原则上不得超过该班学生总数的5%。其中被评为市、区级以上优秀班集体的班级,A、B等级的比例可适当提高。被确定为A、B等级的学生必须在学校公示,公示时间为一周。公示期满没有异议,学校方可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加盖学校公章后存入学生学籍档案。
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学年综合素质评价可直接为“D”:
①& 严重违反校级校规或违法犯罪者;
②& 本学年受学校处分者;
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优先考虑评定为高一级等级:
①& 获得校级以上(含校级)综合奖励者;
②& 学年内获得校级以上(含校级)学科单项竞赛奖励者;
③& 被教育部门或其他团体授予某种荣誉称号者;
学校建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档案,如实填写《太湖路小学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五、制度建设与保障措施
1、建立公示制度
&&&& 公示评价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名单,公示各班评价小组的组成人员名单,以便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进行监督。评定过程要确保公平、公正、民主、透明。
结果评出后,把等级评价为A、B级的学生名单及时在学校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 C、D等级的学生,由学校评价委员会和班级评价小组及时以通知单或其他形式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
2、建立举报和申诉制度
&&&& 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不公正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价结果存有异议,自公示之日起一周内,首先向学校评价委员会进行举报或申诉。学校评价委员会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解决,有问题的要及时纠正,无问题的要耐心给予解释说明。
3、建立诚信制度
&&& 学校评价委员会要与所有评价委员会组成人员、评价小组组成人员签订诚信协议,建立诚信记录档案。
&&& 学校要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诚信教育。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在同学之间的互评中,做到客观公正,在自评中做到实事求是。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与学生做好评价工作,不得为学生提供虚假证明,不影响学校的评价工作。
诚信记录不良的教师不能作为评价小组的成员,3年内不能评优评先,情节严重者给予严肃处理。
4、建立评价质量监控与完善机制
&&& 在评价工作中,学校评价委员会要对评价质量进行监控,充分了解有关信息,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学校评价委员会对各班评价工作要及时进行抽查,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核查,如有重大问题要重新组织评价,对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严重影响评价工作的违纪行为,要在诚信记录中记载,并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5、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
&&&& 学校要对参加评价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深刻认识和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方法、程序、制度等,确保评价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要避免教师或他人对评价工作的非正常干扰,避免造成同学之间的不和睦团结,使评价变成互相之间的“挑错”和“指责”,要关注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评价可能对同伴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要加强舆论宣传,优化外部环境,争取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六、评价结果的使用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一个学年或整个小学阶段各方面整体状况的书面评价,因此,应作为学生表现的主要依据装入学生学籍档案并向学生家长反馈。
2、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但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级评价可按学期进行。各班进行的周评比、月小结可作为学期或学年总评的依据。第一学期学生的学科学习发展性评价和班级工作小组对学生做出的综合素质评价,可在学期期末向家长进行反馈。
(责任编辑:李旭&)&&
合肥市望龙学校版权所有
地址:合肥市潜山北路478号
推荐使用分辨率查看 技术支持: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合作交流 -& 课题研究
《中职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744 次  来源:教务处
《中职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的实践研究》
中& 期& 报& 告
――和桥职中课题组
不良行为对整个群体、学校、家庭乃至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危害。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一项最基础的德育工作,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疏导与矫治迫在眉睫。明确学生不良行为发生的现状,分析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外部因素和学生认知和心理因素,遵循情感性、激励性、自主性、针对性、及时性、反复性和疏堵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能根据其原因拿出有效的对策,是中职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
基于上述考虑,我校于2008年11月成功申报并立项了宜兴市级课题《中职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的实践研究》,通过1年多务实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研究的目标
一是透过对学生问题行为表象的分析,力图能把握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二是通过理论的学习,针对产生的原因,力图采取有效的对策,对问题行为进行校正,进而形成一系列既具有可操作性,又符合理论要求的矫正措施。
三是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不断地提升学校的学生管理品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提升课题组教师的实践水平与研究能力。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标要牢牢定位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题上;教育的内容定位
2传授和灌输知识。
四、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因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研究中坚持的原则有: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工作与理论学习工作相结合,边实践边总结,用理论指导实践,将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完善,提升理论,讲求实效。
(2)客观性原则,在实践中获得的各种数据力求客观真实,对研究活动的具体做法进行经验总结和客观分析。
(3)创新性原则,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前提出发,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出发,坚持传统矫正策略与创新矫正措施相结合。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实验实践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辅之以文献法。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调研,开展问卷调查,进行经验交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通过综合分析,形成系统论文和调研报告。
五、研究的对象
&& &08级新生中具有问题行为的学生50名。
六、研究的具体内容与成果
(一)开展问卷调查,明确问题行为的类型。
2008年12月,课题组为进一步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行为种类,选取了该级新生中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包含了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与变相堵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录像制品、读物等内容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不良行为主要有下列类型:(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与变相堵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录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当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吸烟、酗酒;(10)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11)校园常见的其他不良行为,如交友不慎、抽烟、恶意损坏公物等。针对上述十一条不良行为,课题组分析数据如下:
表:2008级新生不良行为发生情况统计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1)学生主要不良行为可以划分为二类:一是违纪行为,如旷课、夜不归宿、恶意损坏公物、考试作弊、抽烟、沉迷于网吧、游戏或违反学生安全规则等行为;二是严重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如打架、斗殴、赌博、偷窃、涉嫌敲诈等;(2)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相对较高的是:打架、赌博、抽烟、考试作弊这四项。
(二)针对行为类型,分析问题行为的原因。
人的行为到底受哪些因素支配?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的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行为方式、指向和强度,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即个人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职高学生不良行为作为人类行为的一部分,其形成也不外乎以上两大原因。通过对学生不良行为现状的调查,结合我们平时工作过程中对学生及外部环境因素的了解分析,我们认为职高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外部环境,二是自身因素。从外部环境来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2)学生间不良人际交往的影响。职高学生具有强烈的交友心理。经常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容易形成小团体,出现“落后群体”积聚交友的现象,各自的不良习气相互感染,不良行为恶性膨胀。
(4)一些教师不正确甚至错误的措施态度。
(1)自卑、厌学心理。一些家长送子女进入职业高中学习时,只是将职高点当成“托儿所”,只求混一张文凭而已。这些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基础差,主观上又怕苦,成绩往往不理想,久而久之产生了很强的自卑感与厌学心理,很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以外的地方,引发不良行为的产生。
(2)畸形的自尊心理。由于学习差、表现差,因此他们在群体中不被重视、没有地位。尽管他们不注意尊重别人,但仍有强烈的被尊重的需要。因此若他人对其言行稍有不尊,就会采取攻击性行为;有时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求得可怜的、畸形的自尊,便以出格的行为来显示自身的存在。
(3)盲目的从众心理。由于心理特征的不稳定性,往往表现出优柔寡断,自信心差、判断力不强的弱点。看见别人穿戴很时髦,就对自己的朴素感到寒酸;发现别人谈恋爱,会为自己仍在“安守本份”叹息。
(4)逆反、疑惧心理。职高学生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方向发展,成人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加强。行为不良学生经常会觉得家长、老师不理解他们,较多地受到指责、批评,对老师的教育容易出现怀疑、刻意回避、反感甚至在行为上背离,形成逆反、疑惧心理。
受以上这些心理支配,行为不良学生往往不能认识正确的自我,而进行错误的、不现实的自我设计,导致超越客观的自我评价,加上自我控制能力的薄弱,必然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使自我价值同社会价值尖锐地对立起来,往往容易出现越轨行为。
(三)紧扣产生原因,有序落实矫正的措施。
一是采用综合素质量化积分制,实行过程矫正。行为习惯量化积分制是指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以固定值(80分)为基数,把它分为思想表现、行为习惯等若干个方面,在各方面又制订若干个因进步提高而加分,因退步甚至出错而扣分的量化加、扣分制度,并把学年的总成绩作为评定学生行为习惯优、良的唯一标准。8010
&&&&&&&&&&&&&&&&&&&&&&&&&&&&&&&& ……
&&&&&&&&&&&&&&& &&&&&&&&&&&& &
首先评价主题的多元化,评价就其实质来讲,乃是一种监控机制。这种反馈监控机制包括“他律”与“自律”两个方面。所谓“他律”是以他人评价为基础的,“自律”是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每个人素质生成都经历着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经历着一个从学会评价他人到学会评价自己的发展过程。实施他人评价,完善素质发展的他人监控机制很有必要。每个人都要以他人为镜,从他人这面镜子中照见自我。但发展的成熟、素质的完善主要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是以素质的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教育为标志的。因此要改变单纯由教师评价的现状,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自评,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反思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
二是采用“四帮一”结对制,实行行为矫正。“四帮一”教育的实质,就是一名在职教师、一名退休教师、一名优秀学生、一名家长形成合力帮教一名问题学生,促使其健康发展。我们对研究对象中的50名学生,选取了其中的5名作为这一形式的尝试者,按照立制度、明职责,确保研究有进展;定岗位、求自律,亲身体验促养成;勤帮教、抓落实、工作到位见成效的思路开展研究活动。对于任课教师,课题组要求每周做到教育转化“五个一”,即:每周至少找被帮教学生谈一次话;利用学科教育优势,每周给他们提供一次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每周挖掘被帮教学生身上的一个闪光点,并及时表扬;每周与班主任联系一次,及时反映相关情况;每周教会他们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或做人方法;对于优秀学生,要求与被帮教学生“点”上帮带,“线”上帮扶,“面”上帮促的“三维立体式”帮教模式。要求他们与帮教学生做知心朋友,努力实现优秀学生与帮教学生在思想上相融相通;生活上相促相帮;心理上相交相知。切实做到用健康的思维引领后进生;用规范的行为影响后进生;用得体的言谈感染后进生等等。马卡连柯说:“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如果没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将不仅仅是教育失败的问题,同时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帮教中,我们清醒的意识到: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在平时的研究实践工作中还需不断探索,拓宽工作思路,采取多种方式,心系学生,用爱心、信心、恒心去换取他们的自信、自尊、自强,着重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用爱的涓涓细流去浇灌他们干渴的心灵,引导他们走出“问题、偏差”,走进“自我教育”,彰显“生命价值”。
三是开展学生综合实践管理制,实行岗位矫正。中职学生,因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形成的成绩落后现象,使得他们渴望成功的欲望始终被压制,但他们中,又确实地存在着表现的欲望,存在着成功的渴望。为此,我们按照明确学生管理实践活动目的,确保活动的方向性;重视学生管理实践活动发动,确保参与的全员性。落实学生管理实践活动分工,确保活动的实效性。总结学生管理实践活动得失,保障活动的长效性的原则,对于这50名研究对象,我们逐个设置岗位,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真切地使其感受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该项措施的实施,使得这50名学生内心强烈的“证明自身能力的渴望”得到了初步的满足;学生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展示;他们的参与,使得整个校园在实践活动中充满着自律与他律相融合的主旋律,在静态中反思自我求纠偏,在动态中彰显能力求提高,在角色的互换与体验中讲理解,有效地转化了这部分学生的问题行为。
四是建立学生心理疏导预防制,实行心理矫正。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必定有其深层次的心理原因,通过建立学生心理疏导预防机制,更能从根本上起到矫正其问题行为的作用。为此,我们按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原则,创造性地在学生中设立“心理委员”。该“心理委员”属学生班委序列,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主要负责在学生中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反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及时反映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参与协助心理危机干预。同时,专门开设“心灵驿站”心理咨询室,每逢周三下午13:30-17:00由心理健康兼职教师为学生咨询指导。周一至周五12:10―13:00,由“心理委员”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工作。为了方便学生和老师的联系,我们还制作了“心灵书签”,设立了心理热线电话、心理信箱、QQ心理热线,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了联系的纽带。
(四)回首研究历程,不断彰显矫正的效果
,研究对象的行为习惯已有了明显的好转,2009年11月初,课题组再次调查了这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其现状如下表:
案例一:某男生因多次打架被留校察看处分,它记恨班主任,认为是班主任跟自己过不去。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因打篮球不慎骨折。班主任陪他去医院看病,联系家长,后来又与学生一起去医院看望他,组织学生给他补课,问寒问暖。而该学生当时正是因为骨折而避免了不良行为的产生,一个阶段后,学校针对他没有产生不良行为的现象给予他行为习惯的加分,从此,他信心大增消除了对班主任的对立、戒备情绪,悄悄地向同学表示要痛改前非以报师恩。
案例二:08级学生曹*,初中就养成了很多坏习惯,来校之后更是自由散漫、无心学习,喜欢结交社会不良青年,在老师同学中影响极坏。帮教老师周老师对他没有放弃,而是以诚相待,成为他的朋友和知己,挖掘他的闪光点,对他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如果他一周内表现好,无违纪行为,周老师就给家长发个报喜短信,并在班上公开表扬,给他加德育学分,从而增强他的自信。周老师还和家长约法三章:一是要家长、学生、老师定期面谈,互通情况,及时沟通;二是学生有进步,老师、家长要及时鼓励,增强他的信心;三是双方都要给孩子提希望、提目标,以利他朝此方向努力。平时周老师还发动全班学生为他找优点、找特长,旨在让全班同学来关心他、帮助他,使他能真正消除自卑心理。半学期下来,曹*同学进步非常大,未发生重大违纪事件,并在老师的鼓励下参加班干部竞选。
案例三:08级某男生。平时自控能力较差,上课睡觉,学习没有动力;有很多社会上的朋友,经常性私自离校、旷课,以及离家出走,父母无法与其进行交流。来到心理咨询后,陈老师觉得严厉的训斥批评,一再的惩罚已经意义不大,关键还是在心理上指导,行为上疏导,智力上帮扶,简单说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矫正。首先陈老师将“做人”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之中,因势利导,借助对学科知识的传授,对他所面临的压力,所遇到的困难进行疏导,健全他的人格。再是陈老师给他安全感,走进他的心灵,对他平等相待,做他的知心朋友,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把他们埋藏在灵魂深处的问题疏理出来,给予正确的引导,对症下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通过上述做法,该名男生终于有了明显的进步。
通过研究,课题组认为在中职学校开展《中职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的实践研究》具有巨大的意义。
1这一研究则是在学生原有水平基础上的一种期待性提高,对学生的行为有了客观的评价。
2行为习惯量化积分制、“四帮一”教育、学生管理实践活动、心理疏导等的实施,必定能推进德育现代化工程的建设,改变原有的方法简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讲形式、只图应付、不求内效的问题,改变传统德育工作的随意性和片面性,提高德育理性的研究和整体的控制,从而进一步完善适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矫正体系。
这一研究的实施变灌输为启发、变禁堵为疏导、变强制为激励、变封闭为开放,以排查差异、认同差异、细化制度、分层定位的因材施教为原则,以“自主”“公正”“理解”“自愿”“轻松”闪烁着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光芒,从而增强矫正工作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宜兴市和桥中等专业学校
............
邮箱: 苏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平衡精度等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