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区发展现状的园艺学报

您的位置: >>
年 中国农业园区研究个人发表论文数排名
[来源:管理员&&|&&作者:摘自中国期刊网&&|&&签发:王树进&&|&&日期: 16:18:09&&|&&浏览391 次]
中国农业园区研究 个人发表论文数排名
(本排名按中国期刊网搜索而得,如有错误请通知)
-----------------------------------------------------------------------------------------------------------------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 农业技术经济 2003年01期 应用本因分析法研究农业技术政策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农业科技园区经营亏损原因探析 科技与经济 2003年01期 区域农村科技中介发展模式构建探索——以江苏省农村科技中介发展为例 科技与经济2003年04期 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探讨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2003年05期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的可能性估计 科技与经济 2003年06期 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回顾与思考 安徽农学通报 2003年06期 安徽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分析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2004年04期 用本因分析法研究农业技术转化问题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4年02期 长江三角洲创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若干问题的探讨 科技与经济 2004年03期 江苏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的科技扶持重点与途径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2004年09期
蒋和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3年01期 农业科技园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运行模式 科技导报 2003年10期 中国科技农业发展潜力分析 科学管理研究 2003年06期 门头沟山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开发研究 2003年06期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特点和类型分析 科技与经济 2004年01期 国家农业科技园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4年04期 我国农业科技园的发展与对策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4年02期 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的研究——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实证分析 古今农业 2004年03期 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诊脉 中国农村科技 2004年09期
吴文良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科技园区效益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年21期 生态农业与特色型园区的发展——山东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发展的实证分析 农村经济 2003年06期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 2003年04期 中国生态农业建设成就与展望 产业与环境 2003年S1期 用生态系统理论浅析农业科技园区生态系统的发展 科技导报 2003年09期 定西旱作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3年02期 农业科技园区效益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年11期 寿光农业结构类型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对策 资源科学 2004年06期
王欧.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农业科技园区效益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年21期 生态农业与特色型园区的发展——山东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发展的实证分析 农村经济 2003年06期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 2003年04期 定西旱作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3年02期 农业科技园区效益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年11期
范小俊 广西大学商学院
现代农业园区系统结构与特点分析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3年03期 现代农业园区的模糊综合评判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09期 促进广西现代农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探讨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年03期 广西现代农业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学术论坛 2003年03期
黄学群 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
天津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定位及类型选择 天津农业科学 2004年01期 天津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定位及类型选择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04年02期 天津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总体思路与规划布局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403期
赵伟. 李保明.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城郊型农业科技园区在城市生态中的作用与优势分析 城郊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前景分析
翟虎渠 中国农业科学院
加速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推进新阶段农业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马文军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
“大跃进”时代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及其治理还是少而精好——关于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量”的思考
祝华军. 田志宏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同济大学现代农业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工厂化农业园区企业竞争力分析对农业园区规划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袁志明. 嘉兴学院科研处
“长三角”地区四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特色比较研究“长三角”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探讨
汤汇 安徽省农委科教处
刍议安徽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我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问题思考
任士福. 李保会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实践及发展方向高校建立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园区的实践与探索
吕晓男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GIS技术支持下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土壤肥力的空间变异基于WebGIS的农业科技园区信息系统建设
李瑾 天津市农村经济与区划研究所
天津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总体思路与规划布局试论都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建设的总体思路
郑敏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发展启示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冯丽. 王克昕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农业科技园区对绿色食品发展作用浅析北京市观光农业园区规划存在问题浅析
王为农 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
发展农业科技园区的对策建议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孙江明 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苏北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与实证分析
王波 定西市委党校
“两难”地区农业园区建设模式初探——以定西为例“两难”地区农业园区建设必要性分析及措施建议——以定西为例
马义海 孙元德. 余生海 宁夏农林科学院信息所
宁夏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宁夏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安晓宁 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与建设探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功能定位及保障体系
叶军 天津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天津农业科技园区空间布局的新思考农业科技园区基本理论问题刍议
庄文忠 . 周宣东 . 王芳 山东省农业厅
山东省民营农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建议山东省民营农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建议
陈耀锋 北京中农长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农业科技园区的仓储管理农业科技园区的物流管理
张存岭 濉溪县孙疃农业技术综合站
关于县乡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思考县乡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认识
下一篇:无
领导阅评:&&&&&&&|&& &&|&&
电话:010-
   010-
邮局汇款:
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
   研究所
收款人:《园艺学报》编辑部
邮编:100081
银行汇款: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紫竹院支行,
账号:0200368
户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
   研究所
附言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学报),以便于核对。
2009年&37卷&10期 刊出日期&
蚯蚓对苹果园土壤生物学特性及幼树生长的影响
申为宝;杨洪强;乔海涛;申洁
以果园褐土、潮土和棕壤以及2年生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 ) 幼树为试材, 在盆栽条件下, 通过向盆土埋放蚯蚓, 研究蚯蚓对土壤酶、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以及苹果根系和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引入蚯蚓后, 3类土壤中脲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微生物量氮均显著提高, 其中棕壤脲酶活性提高78.9% , 潮土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170.0% , 棕壤微生物量氮提高180.4%。蚯蚓处理也显著提高褐土和潮土微生物量碳, 其中潮土微生物量碳提高幅度最大, 达299.2%。3类土壤经蚯蚓处理后, 苹果幼树根系活力、根系和新梢生长量均显著提高, 其中, 棕壤中的幼树根系活力最高, 褐土中的幼树根系生长量最大, 潮土中的幼树新梢生长量最大。
2009&Vol. 37&(10):&
苹果属小金海棠MxIrt1基因特异性片段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href="#">
孙春玉;王忆;孔瑾;许雪锋;李天忠;韩振海
MxIrt1是从苹果属植物小金海棠中克隆出的二价阳离子转运膜蛋白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基
因的功能, 利用MxIrt1基因位于第3和第4跨膜区之间的162 bp片段, 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GEX-MxIrt1,经原核表达、亲和层析、获得GST2MxIRT1融合蛋白, 以融合蛋白为抗原, 制备多克隆抗体, 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阳性, 蛋白质印迹检测植物体内总蛋白, 获得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特异性条带。上述结果表明,表达的目的蛋白可用于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检测。
2009&Vol. 37&(10):&
根施酚类物质对东北山樱幼苗呼吸代谢的影响
李志霞;秦嗣军;高鹤;吕德国;马怀宇;
以东北山樱(Cerasus sachalinensis Kom. ) 幼苗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根部施入酚类物质对其叶片和根系呼吸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对羟基苯甲酸对东北山樱幼苗叶片和根系呼吸速率的影响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 香豆素处理没有出现明显的低促高抑的变化趋势, 幼苗对对羟基苯甲酸的反应比香豆素更为敏感。对羟基苯甲酸处理改变了幼苗叶片的基础呼吸途径, 而呼吸链电子传递途径的改变由酚类物质的浓度大小决定, 高浓度处理使CP向AP转化。幼苗根系呼吸途径改变与否与酚类物质的种类有关, 对羟基苯甲酸和混合处理改变了幼苗根系的基础呼吸途径和呼吸链电子传递途径, 使EMP-TCA向PPP转化, CP向AP转化, 香豆素则不影响其改变的方向。
2009&Vol. 37&(10):&
中国李pgip启动子的克隆及调控元件分析
')" href="#">
李广平;张长青;章镇;曹福亮
在已克隆中国李pgip序列的基础上, 通过染色体步行法获得了该基因上游1 869 bp的启动子
序列, 联合生物信息学中的进化印记法和启动子扫描法对克隆的启动子序列进行了调控元件识别。结果报道了3个调控元件: 1个TGA1结合位点( TGACG) 和2个WRKY结合位点(TGAC) 。这为全面揭示pgip表达的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遗传基础。
2009&Vol. 37&(10):&
番木瓜eIF(iso)4E基因克隆及其结构和表达分析
')" href="#">
言普;沈文涛;高新征;李亚丽;周鹏
eIF4E (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 家族基因在多种病毒侵染植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应用RT-PCR和RACE方法在番木瓜中克隆了cDNA全长为995 bp的eIF4E异构体基因, 命名为CP-eIF(iso)4E(GenBank登录号为FJ595992) 。其编码的蛋白含有206个氨基酸, 蛋白一级结构中的活性部位位点高度保守, 三维结构中可能的抗性位点位于帽结合区域( cap-binding pocket) 表面。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 CP-eIF ( iso) 4E在番木瓜叶片中表达较弱, 在花瓣中表达最强。
2009&Vol. 37&(10):&
龙眼14-3-3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 href="#">
游向荣;王平;梁文裕;郑少泉;陈伟
以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 ) 为试材, 应用同源克隆和RACE方法从花芽中获得了调控
蛋白14-3-3的全长cDNA序列, GenBank登录号为FJ479618 (GI: ) 。该cDNA全长1 121 bp, 包括一个783 bp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261个氨基酸, 序列比较分析显示14-3-3 cDNA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 14-3-3 mRNA在龙眼叶芽、叶片、花芽和成熟的花中都有表达, 但在花芽中表达量最大。构建了pET14-3-3原核表达系统, 将14-3-3全长cDNA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获得一个分子量约为34 kD的可溶性融合蛋白, 经Western blotting验证, 该蛋白为14-3-3蛋白。
2009&Vol. 37&(10):&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分离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相关EST
郭爽;沈火林;杨文才;杨娟;王雯
以辣椒(Capsicum annuum L. )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3A、121A, 和其相应的近等基因恢复系23C、121C为试验材料,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 SSH) 技术成功构建了CMS恢复基因诱导表达的消减cDNA文库。结合高密度点阵膜杂交差异筛选, 获得了282个阳性克隆。通过测序, 除去重复序列共得到175个Unique ESTs。在GenBank上进行BLAST分析, 55个EST片段未找到对应的同源序列, 可能代表了新基因;120个EST片段找到了对应的同源序列, 包括103个已知功能基因和17个未知功能基因。按照MIPS功能分类法, 将其分为14个功能组, 涉及代谢、胁迫应答、蛋白活性、转录因子、信号转导等多方面的功能。
2009&Vol. 37&(10):&
黄瓜遗传图谱构建及株高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嵇怡;徐强;缪珉;梁国华;高海洁;罗晶晶;陈学好
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黄瓜矮生性状, 以矮生黄瓜D8 &蔓生黄瓜J IN5的188株F2单株作为
作图群体, 应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多态性筛选, 构建了含65个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整个图谱覆盖7个连锁群, 全长831.6 cM。标记平均间距为12.7 cM, 标记间最小遗传距离为4.8 cM, 最大遗传距离为22.3 cM。采用复合区间定位分析, 检测到控制黄瓜株高性状的QTL位点2个, 均位于第4连锁群上, 贡献率分别为13.2%和13.0%; 控制节间距的QTL位点1个, 也位于第4连锁群上; 控制第一雌花开花期的QTL位点7个, 分别位于第1、2、3、5、7连锁群上, 各QTL的贡献率在6.5%~12.5%之间。
2009&Vol. 37&(10):&
西双版纳黄瓜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沈镝;方智远;戚春章;赵金艳;宋江萍;李全辉;李锡香
西双版纳黄瓜(Cucumis sativus L.var.xishuangbannanesis Qi et Yuan) 是我国特有的黄瓜变种。以20世纪70年代末收集的30份西双版纳黄瓜种质273个样本为研究对象, 利用SSR技术从群体水平分析其遗传多样性。273个样本的多态位点百分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 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92.86%、0.2。比较30份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标, 显示种质间遗传变异54.06% , 种质内遗传变异45.94%。17号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 = 0.1376, I = 0.2032, 多态位点百分率37.21% )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大多数种质的分组与瓜皮色和瓜肉色基本一致。按不同来源地将种质分为5个群体,其中景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 其多态位点百分率、H值和I值分别为76.19%、0.6。群体间遗传一致度在0.9之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地的西双版纳黄瓜在遗传组成上存在差异。群体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为0.8, 表明西双版纳黄瓜群体间基因分化不明显, 基因交流基本顺畅。
2009&Vol. 37&(10):&
根际低氧胁迫对网纹甜瓜光合作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刘义玲;李天来;孙周平;陈亚东
采用气雾法栽培系统, 研究了网纹甜瓜根际低氧(10%、5% O2 ) 胁迫对果实发育期间光合
作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氧胁迫明显降低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 Pn ) 、气孔导度(Gs ) 、胞间CO2浓度(Ci ) 、蒸腾速率( Tr ) 以及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Fv /Fm ) 和PSⅡ潜在活性( Fv /Fo ) , 显著提高了气孔限制值(Ls ) ; 显著降低了单株产量和果实中维生素C、蛋白质、可溶性糖及主要芳香物质含量, 提高了有机酸含量, 降低了糖酸比。说明网纹甜瓜果实发育期间根际O2浓度降到10%及以下时, 光合作用及果实发育就会受到显著抑制, 从而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
2009&Vol. 37&(10):&
大白菜与诸葛菜属间杂交及GISH鉴定
乔海云;李菲;张淑江;章时蕃;孙日飞
以不同类型的大白菜与诸葛菜进行属间正反杂交, 运用蕾期重复授粉及胚挽救技术, 在大白菜为母本的组合中获得了31株幼苗, GISH鉴定表明有16株具有预期的染色体数, 2n = 22, 为真杂种; 在诸葛菜为母本的组合中没有得到杂种植株。田间调查显示, 杂种一代植株综合性状介于双亲之间, 同时花粉败育。
2009&Vol. 37&(10):&
盘叶忍冬和贯月忍冬及其子代观赏性状与光合特性的比较
周伟;姜闯道;张金政;王树标;孙国峰
以母本盘叶忍冬(Lonicera tragophylla Hemsl. ) 、父本贯月忍冬(Lonicera semervirens L. ) 及其子代台尔曼忍冬(Lonicera & tellm anniana Hort. Spath) 为试材, 研究了其在北京地区春、夏、秋3个季节的观赏性状与光合特性, 以期从栽培的角度找到改善忍冬观赏效果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显示: 台尔曼忍冬的观赏性状优势明显; 3种材料的最大光化学效率( Fv /Fm) 差异不显著; 父本贯月忍冬的光合速率、实际光化学效率、藤茎长、叶片数、基径以及地下部生物量和子代台尔曼忍冬差异不显著; 母本盘叶忍冬除Fv /Fm外各种生理指标均显著低于子代和父本, 表现出了极弱的生长特性; 子代台尔曼忍冬主要在单株总叶面积和观赏性状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较大的总叶面积提高了子代单株总光合能力, 从而使其生长和观赏效果明显优于双亲。基于以上研究结果, 在藤本忍冬生长早期采取一些增加总叶面积的栽培措施将有助于改善其在北京及相似气候区域的生长和观赏效果。
2009&Vol. 37&(10):&
蝴蝶花花器结构和开花授粉生物学特性
关文灵;李叶芳;陈贤;杨德
通过田间观察, 运用杂交指数、花粉及柱头活力、花粉/胚珠比、坐果率等指标, 对蝴蝶花
( Iris japonica Thunb. ) 人工种群的花部特征、开花动态及授粉特性等进行研究。在人工栽培条件下, 蝴蝶花2&4月份开花, 群体花期62 d, 单株花期9~28 d, 单花花期36~48 h。雄蕊短于花柱, 花药与柱头相差0132 cm, 在花朵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雌、雄蕊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杂交指数OCI = 4, P /O值为275.68,结合坐果率结果, 判断其繁育系统属于异交, 部分自交亲和, 需要传粉者。特殊的花部结构可能是蝴蝶花结实率较低的原因。
2009&Vol. 37&(10):&
不同倍性蝴蝶兰杂交后代的染色体倍性研究
周建金;曾瑞珍;刘芳;易懋升;黎扬辉;张志胜
对不同倍性蝴蝶兰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其杂交后代的根尖染色体数进行了检测。结果表
明,除三倍体和三倍体杂交未能产生杂交后代外,不同倍性蝴蝶兰杂交后代的倍性均出现分离。二倍体和
二倍体、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均产生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二倍体和三倍体杂交产生二倍体、三倍体、
五倍体和非整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随正反交不同而异,三倍体@四倍体的后代倍性有三倍体、四倍体、
八倍体和非整倍体,而四倍体@三倍体的后代倍性有三倍体、四倍体、五倍体和非整倍体;四倍体和四倍
体杂交产生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五倍体、六倍体和非整倍体。不同倍性蝴蝶兰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
分裂普遍存在微核、落后染色体和三分体等异常现象,导致小孢子和杂种后代的倍性出现多样性。
2009&Vol. 37&(10):&
利用早园竹叶绿体基因序列分析其在禾本科植物中的分类地位
李潞滨;唐征;庄彩云;胡陶;姚娜;杨凯
从构建的早园竹( Phyllostachys propinqua McClure) 叶绿体DNA基因组文库中克隆了早园竹叶绿体atpA (EU64861) 、psaB ( EU64863) 、rpoA ( EU64862) 和rpoC1 EU64864) 4个基因, 并将其序列分别与GenBank中部分禾本科植物的基因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 构建核苷酸序列的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 分析探讨其在禾本科中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 禾本科植物在系统分类上呈现出两大类群。第一大类包括两个亚类, 水稻与竹类植物聚为一亚类; 玉米、高粱和甘蔗聚为另一亚类。另一大类为小麦、大麦、匍茎剪股颖和黑麦草。表明早园竹与水稻分类地位最为接近; 比水稻和玉米、高粱与甘蔗更为较近, 与禾本科中麦类及其近缘植物关系较远。
2009&Vol. 37&(10):&
柱型与普通型苹果叶片结构与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
梁美霞;戴洪义;葛红娟
采用石蜡切片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法对柱型和普通型苹果各3个品种的叶片结构和叶绿
体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柱型苹果叶片每一层内的栅栏组织细胞大小不等, 细胞排列相对杂乱,各层细胞之间相互交错, 层与层之间分界线不明显; 而普通型苹果叶片每一层内的栅栏组织细胞大小一致,细胞排列整齐紧密, 各层之间分界线明显。柱型苹果的叶片总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海比均显著高于普通型苹果。柱型苹果上表皮细胞表面的褶皱明显多于普通型苹果, 表皮细胞隆起的高度较高。两种类型苹果的气孔长度差异不明显, 但柱型苹果的气孔密度显著高于普通型, 气孔宽度则是显著低于普通型。柱型苹果叶绿体内基粒或基质片层与叶绿体长轴方向不平行, 基粒片层排列不规则, 片层数相对较少; 而普通型苹果叶绿体内的基粒或基质片层与叶绿体长轴方向平行排列, 基粒片层排列整齐致密, 片层数相对较多。
2009&Vol. 37&(10):&
白菜亚硝酸还原酶基因BcNiR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href="#">
孙菲菲;蒋芳玲;侯喜林;李英;杨学东;
以白菜品种&苏州青&自交系叶片cDNA为模板, 采用RT-PCR、3&RACE和5&RACE技术,
获得了编码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 的cDNA全序列1 852 bp, 包含有1 749 bp的开放阅读框, 编码583个氨基酸, 命名为BcNiR。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NiR1、烟草nii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 分别为83%和76%。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BcNiR具有完整的NiR蛋白结构, 含血红素蛋白& - 化合物区域, 一个明显的西罗血红素siroheme结合位点和4Fe-4S区域, 可以在SWiSS-MODEL数据库中搜索到与之相近的三维结构。RT-PCR结果显示, 该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根系, 在以0、10、20、30、40 mmol&L - 1硝态氮各分别处理0、2、4、6、8、12 h的试验中, 30 mmol&L -1处理4 h可使BcNiR的表达量达到最大; 5和10 mmol&L - 1铵态氮处理试验表明, 高浓度的铵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2009&Vol. 37&(10):&
一品红不同品种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李畅;苏家乐;刘晓青;李倩中;陈璐;陈尚平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一品红4个品种&金多利&、&圣诞天使&、&索诺拉飞雪&、&旗帜&叶片光强依赖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 &金多利&初始荧光( Fo ) 、最大荧光( Fm ) 和可变荧光( Fv ) 值极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在各个光强( PAR, 0~2 171&mol&m- 2 &s- 1 ) 下, 表观电子传递速率( rETR) 、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 和光化学淬灭( qP ) 的变化趋势一致, 均为&金多利& & &圣诞天使& & &索诺拉飞雪& & &旗帜&, 在高PAR下这种差异更明显。拟合参数最大潜在相对电子传递速率( rETRmax ) 、半饱和光强( Ik) 和光抑制参数(&) 也同rETR等具有一致变化。说明&金多利&有较高的PSⅡ活性, 耐强光; 而&旗帜&则光化学效率较弱, 高光强下易受光抑制。
2009&Vol. 37&(10):&
霍山石斛类原球茎诱导及其发育过程研究
金青;马绍鋆;蔡永萍;何金铃;林毅;皮瑞
以霍山石斛试管苗带节茎段为材料, 诱导产生类原球茎, 并研究类原球茎发育过程。结果表
明, 霍山石斛类原球茎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Knudson + 2, 4-D 0.1 mg&L - 1 + KT 0.05 mg&L - 1 , 诱导率为25.50%。以固体静置、固液双层静置、液体静置、液体振荡4种不同培养方式进行增殖培养, 其中液体振荡培养方式更适于类原球茎快速增殖。类原球茎通过胚状体发生途径形成, 类似于合子胚的发育, 即经历原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胚, 最后发育为成熟胚。类原球茎发育进程大致可分为类原球茎形成期、类原球茎肥大期、茎叶分化期、茎叶形成期以及茎叶伸长期等阶段。
2009&Vol. 37&(10):&
基于核ITS与叶绿体trnL-F 序列分析12种紫金牛属植物的种间关系与变异
')" href="#">
徐玲玲;李同建;张美云;易官美;廖亮
对江西紫金牛属12种植物17个样本及外类群柳叶密花树的核ITS序列和叶绿体trnL 2F序列
进行最大简约法(MP) 和邻接法(NJ ) 分析, 两种方法得到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基于trnL 2F序列所建立的系统发育树将19个样本聚类成6个分支, 而基于ITS序列建立的系统发育树将18个样本聚类成2个分支, 说明紫金牛属并不是一个单系类群。基于ITS序列建立的系统发育树将腋序组(Ⅰ) 和锯齿组( Ⅲ) 聚在一起, 说明这两个组有较近的关系, 而圆齿组( Ⅱ) 稍远。基于ITS序列所建立的系统树将4个紫金牛样本聚类成2支, 说明紫金牛的群体中至少存在两个核基因组类型, 根据染色体数、ITS序列和trnL-F序列综合分析, 推测紫金牛很可能是异源四倍体。
2009&Vol. 37&(10):&
新技术与新方法
马铃薯类病毒cDNA双体探针的研制及其在检测上的应用
吕典秋;邱彩玲;王绍鹏;李勇;高云飞
在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 PSTVd) 基因组中BamHⅠ位点处(87~92 nt) , 设计两对含有BamHⅠ重叠区(overlop) 的引物。将PCR扩增获得的全PSTVd分别插入到pGM2T载体中。通过BamHⅠ位点, 将两个PSTVd单体连接, 构建PSTVd双体体。以此载体为模板,通过PCR标记技术, 制备了高灵敏高专化的PSTVd双cDNA地高辛标记探针。以CDP-Star为反应底物进行化学发光反应结果判读, 建立了PSTVd的高效杂交检测体系。该体系可以对马铃薯薯块、叶片、芽等不同组织样品进行检测, 检测灵敏度达到0.05 pg。通过对67份田间采集的样品和实验室保存的资源材料进行检测, 比较了cDNA双体探针核酸斑点杂交技术( nucleic acid spot hybridization, NASH)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everse-transcriptional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 RT-PCR) 和往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return-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R-PAGE) 检测技术的阳性样品检出率, 结果显示, NASH技术阳性样品检出率为67.7% , 与RT2PCR相一致, 高于R2PAGE技术的阳性检测率(53.7% ) 。
2009&Vol. 37&(10):&
中晚熟苹果新品种&岳阳红&
刘志;王冬梅;张景娥;伊凯;杨锋;闫忠业;吕天星
&岳阳红&苹果新品种是以&富士& &&东光&杂交选育而成。果实近圆形, 果形指数0.85, 平均单果质量205 g。果皮底色黄绿, 全面着鲜红色。果肉淡黄色, 肉质松脆、中粗, 汁液多, 风味甜酸爽口, 微香, 无异味。果实硬度10.1 kg&cm- 2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2% , 总糖含量12.52% , 可滴定酸含量0.50% , 维生素C含量0.0535 mg&g- 1。具有外观美, 风味浓, 品质优及早果性、丰产性强等特点。
2009&Vol. 37&(10):&
砂梨新品种&华丰&
袁德义;谭晓风;赵思东;段经华;张琳;邹锋
&华丰&梨是以&新高&梨为母本, &丰水&梨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S 基因型为S3 S9 , 在湖
南长沙地区9月上旬果实成熟, 果实扁圆形, 果皮黄褐色, 平均单果质量为331.82 g, 果肉脆嫩, 石细胞少, 风味甜,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9%~12.2% , 可滴定酸含量0.08%~0.19% , 维生素C含量0.8 mg&g- 1 , 耐贮运性好, 栽培适应性强。
2009&Vol. 37&(10):&
晚实核桃新品种&芹泉1号&
吴国良;刘和;刘群龙;徐彦刚;王勇;张鹏飞;史相玉
&芹泉1号&为晚实核桃新品种, 果实较大, 壳薄, 光滑, 种仁饱满、色泽浅。单果质量10.3 g, 种壳厚1.18 mm, 内隔膜不发达, 取仁易, 出仁率55.20%。生长势健壮, 具有稳定的无融合生殖特性, 丰产优质, 抗逆性强, 适宜华北核桃产区及其相似土壤气候条件地区栽培。
2009&Vol. 37&(10):&
苦瓜新品种&长绿&
张长远;罗剑宁;何晓莉;罗少波;郑晓明
&长绿&苦瓜是以自交系&03-2-31&为母本, &03-2-84&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果实长圆锥形, 果色绿, 果长约25 cm, 横径约516 cm, 单瓜质量330 g左右, 条瘤顺直, 果形端正, 光泽好,品质优。连续坐果力强, 抗白粉病, 丰产性好。
2009&Vol. 37&(10):&
黄瓜嫁接砧木用南瓜新品种&绿洲天使&
曹岩坡;冯贺敬;代鹏;全秀伟;戴素英
&绿洲天使&是由引自日本的南瓜自交系&98-6-2-1-3-1-2-2&与引自印度的南瓜自交系&99-12-2-4-1-1-3&配制而成的黄瓜砧木用南瓜新品种。该品种嫁接亲和力好, 嫁接苗抗枯萎病能力强, 耐低温弱光能力好, 产量高, 嫁接黄瓜品质优良, 适宜全国各地日光温室、大棚及露地黄瓜嫁接栽培。
2009&Vol. 37&(10):&
观赏樱桃新品种&香花&
张庆良;赵飞;李文安;邢树堂;王超
&香花&樱桃是从中国樱桃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变异新品种。开花早, 花香气浓郁, 自花结果力强, 结果量大。果实心脏形, 有明显的紫红色腹缝线, 顶尖侧弯似寿桃, 落叶晚, 绿化期长。在樱桃适生区域均可栽培, 可应用于园林绿化及果树生产栽培。
2009&Vol. 37&(10):&
一串红新品种&神州红&
傅巧娟;沈国正;陈一;赵杭苹
一串红新品种&神州红&株形紧凑, 分枝性强; 直立, 矮生。花鲜红色, 总状花序长15 cm左右。春季始花期为播种后135 d, 单花序观赏期38 秋季始花期为播种后91 d, 单花序观赏期29 d。耐热性较强, 适宜杭州、衢州及气候类似地区春秋两季栽培。
2009&Vol. 37&(10):&
版权所有 & 2012 《园艺学报》编辑部
编辑部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邮编: 100081
电话: 010- E-Mail: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农业园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