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跳月教学反思的动作有哪些?

走进云南弥勒热烈奔放的阿细跳月舞
来源:潘神D
    关于旅行,变得越来越简单,也越来越率性。说走就走的旅行多了,对照曾经的清苦自由,反而在安逸中有些沉沦了。看过风景,云淡风轻地在回程路上就开始渐渐遗忘,总是没有曾经的那种参与感,而渐渐从一名旅人开始转变为一名游客&&这是我所惧怕的。我不仅想满足双眼的渴望和内心的好奇,更需要那种不同文化交融后在大脑的碰撞所激绽出来的绚丽花火,那才是能让我深深感动的所在。  本次中秋,和以往一样变数多多。一开始是决定去嘉阳看小火车,或者哈拉一群朋友一起自驾蜀南竹海,结果或者因为时间问题,或者因为技术问题(他们都不敢坐我开的车啊!)作罢。3天,不长不短的假期还真让人不好安排。和鹏哥认识10年有余,一直说去他的故乡感受阿细族的文化,每每总是错过。放假前3天,偶然看到成都到昆明的特价往返机票只要500多,心里便有些活动起来。然后几个小时后,便下定了决心,订好了票,然后给鹏哥消息:这次中秋就来红河赏月了。  云南人都是家乡宝,鹏哥在这方面尤其体现得淋漓尽致。10年前的懵懂清瘦少年,现在已经是二八叔叔辈,而对于阿细文化的沉淀让他已经成了阿细文化通,会唱的阿细酒歌比一般的人多,认识的阿细朋友也比一般人多,就连那谈起阿细文化时候的深深感情,也是比一般人要来得更多。有鹏哥这样的向导,注定了本次的红河行不会仅仅只是轻描淡写的走马观花。出行前,鹏哥就接连几晚上打电话来商定各种路线,然后还发了一堆视频给我。对于阿细文化,之前倒是有些许了解,经过鹏哥这一阵的行前催化,倒是越发深入我心了。  因为是特价机票,所以注定了我们得比那些富人劳累点。5号晚上11点半起飞,凌晨一点到昆明;8号早上7点半回程起飞,8点45到成都。  5号还得上班到5点半,而且身份证险些找不到,一天都忧心忡忡,还上网搜了办临时身份证的方法,还好出发前找到了。去机场也是个问题,好在老刘出面了,新都的一伙子在半途吃了顿老鸭汤套干锅,当是提前过中秋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这一伙子能一起愉快出行啊。  在换登机牌的时候就被告知飞机晚点,还在担心不能顺利出行,万幸的是11点半时候飞机就停在了登机口了,只是晚了15分钟起飞,却并没有太大影响,在天上不知道是不是加了加速,凌晨1点,依旧在昆明长水机场安然着陆。  恍惚中太久没有回到我所爱的这片土地,空气依旧凉凉沁人心脾又带着点红土松柏的香气,一阵风刮过还微微有些凉意。之前订好的酒店安排了小车免费接送。联系好司机,坐了满满一车,然后便在夜幕下的机场高速上穿行,约十多分钟便到了大板桥镇的长水村。已经是凌晨一点多,这里的各种酒店依旧招牌灯火阑珊,烧烤摊前人们忙忙碌碌。难怪接机服务这样周到,这里比较偏,而且各种店家的竞争压力也比较大,而且云南人也没有我们四川那么多花花肠子。宝利莱酒店挂的四星,而且各种配套都还蛮不错,网上订只要138,真心比较划算,推荐一下。  吃了些烧烤,不知不觉就3点多,早上还得一大早出发去弥勒,所以急忙回酒店睡了。上午送机场的车是8点开始,一小时一班,我们得赶8点的那一班,所以7点半就起了床。只睡了3小时着实有点不愿醒。回到机场在机场大厅负二楼坐上了地铁6号线。6号线目前还没有全线修通,只有机场到东部客运站两站,5元的车票,大约20分钟车程。说是地铁,其实大部分行程都是在地面上跑,而且即使到了东部客运站,距离市区还是蛮远的,而且下午收车时间是7点5分&&所以这就意味着我们没时间去昆明市区玩,而且7号还得早早赶回来。  到达东客站,因为是中秋放假,车站售票厅被人挤得水泄不通!排了好一会儿队才买到到弥勒的车票,票面是50元,还收了我5元保险费。到弥勒的是滚动发车,坐满即发。在车站随便吃了点东西填饱肚子便挤上车准备出发。  云南这片土地我也算很熟悉了,但是却是限于西北和南边,昆明以东的地区还是第一次去。鹏哥说大概得开两到三小时,所以我也就安心地看了一个半小时车窗外的风景,从昆明到石林,喀斯特地貌渐渐显露,云贵高原的小山包上那些灰白的小石头群落点缀在绿色灌木丛中,配着蓝天白云,有种洁净的自然之美。  结果,车是全程高速,于是两个小时后,便到达了弥勒市。下车以后,一股热浪袭来,说是热浪,其实也就比昆明热了些许,到底还是比不过四川盆地的闷热的。电话过后,鹏哥和他朋友很快出现,然后便领着我们到了下榻的地方稍作休息。鹏哥说弥勒的旅游在省外虽然知名度不高,但是在省内却是比其他地方都更受欢迎的,遇到节假日这边的宾馆都会爆满。不过住宿倒还算不贵,一般都100以内。因为我们时间比较紧,所以稍作休息以后便要开始我们在弥勒的行程了。  行程的第一站便是逛市场!哈哈,因为我们先要去买阿细的服装。在一处专门卖民族服饰的地方,这里有着弥勒的各种彝族支系的服饰,最多的当然还是撒尼人和弥勒的主体民族阿细人的服饰。撒尼和阿细的男装马甲区别很细微,但是当地人还是一眼就能分辨出那些不同花纹的。我买了一件老式的阿细马甲把身上的凉山诺苏支系的马甲换了下来,75块一件。  穿过老城,便是行程中品尝弥勒名产&&卤鸡米线的一站。这一家卤鸡米线已经是四代传承了,店主马阿姨上过央视,还有各种地方电视台,是弥勒最正统也最好吃的一家。店面虽小,但是比起他家的那些富丽堂皇的分店来,却是最正统的。来之前刚好看了《大口马牙》对马阿姨的专访,看到本人的时候还是颇兴奋的,而且阿姨那憨直的个性早在看电视的时候就觉得好可爱,现实里果然还是一样的既霸气又可爱。听说我想合影,还拉着我各种帮我选景。  吃过卤鸡米线,接着便是坐小公交前去弥勒唯一的一个、刚被评为4A景区的所在&&湖泉生态园。在市政府下车,观看了阿细人、花腰彝、撒尼的雕塑和弥勒本土的名人塑像,还有那老式的火车头。弥勒是有铁路直通越南境内的,但是仅限于货运,而且早已停开。新的客运火车预计再有一两年投入运行,到时候从昆明到弥勒便更便捷了。  湖泉生态园不需要门票,园内花草茂盛,湖水中鱼群游弋。一开始还以为只是像一般公园一样的一个湖,结果走到了真正的大湖边才发现这个湖竟像个海子一般的大。而且这个海子还是完全人工挖出来的。湖边有出租自行车的,4人座的30元一小时,租一辆4人车,绕湖一圈刚好差不多一小时。这边的环境极好,不过在民族性上少了些许,但是单纯地度假却是个很不错的所在,蓝天湖水间,水鸟齐飞,更有5星的温泉酒店。绕湖一周后,还了自行车,在人造沙滩上看着孩童嬉戏,然后踩着黄色的湖水前行,亲自置身湖光山色间,有种浑身细胞都放松了的感觉。  从湖泉生态园回来,稍作休息,便跟着鹏哥去吃晚饭,因为要赶着8点之前的阿细跳月,所以时间还是蛮紧迫。为了让我们体验正宗的阿细文化,鹏哥早约好了一群阿细朋友在饭馆等着我们了,其中还有两位美女更是身着民族服饰出场。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阿细朋友,而且都是帅哥美女,还蛮紧张的。他们基本都是弥勒市文化团的,个个都是能歌善舞的高手。而鹏哥主要是想我们体验阿细人的酒歌文化。一桌子的弥勒风味菜,酒过半巡大家便举起酒杯站了起来,然后歌喉一打开,着实惊了我一跳。红河本就是海菜腔的发源地,高亢婉转的阿细酒歌竟和海菜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清脆的歌声让整个饭馆里顿时就变成了彝家山寨,歌声大概都能飘到街对面去了。酒歌都是用阿细语唱的,听不懂,却又觉得那么的情真意切的好听。一曲唱罢又是一曲,要不是因为要去参加阿细跳月,鹏哥说平时他们一般是唱到饭店打烊,然后再抱一箱酒到生态园的湖边树林里继续一边喝酒一边唱,唱到凌晨两三点才回家。  8点半,不得不去参加阿细跳月了,大家才暂时打住。然后一起往广场走,一路聊天,阿细朋友说虽然自己学历低,但是最懂的道理就是待人要真诚,做人有素质,这是起码的准则。省上好多次邀请他们去省歌舞团,还给编制,但是他们就是爱弥勒,哪怕工资少,只要够花,就一定不会离开弥勒。他们对家乡的爱真是非常的彻底。  广场上阿细跳月的队伍已经自发排成列开始跳了。他们都是生活里的各种打工者,下了班便换上自己的民族服饰,背上大三弦来到这里,一边弹奏三弦一边跟着阿细跳月的曲子欢快地跳跃起来。鹏哥带了两把三弦,然后阿细朋友又一直在旁边教,而且之前在凉山跳达体舞时候里面也是有跳月的环节,所以倒是上手很快,虽然动作没有他们标准狂放,但是跟着节奏还是能简单跳腾。一直跳到9点半广场熄灯,依旧有人不愿意离开,在漆黑的广场上继续跳着。我倒是跳了一身汗,汗水无数次搞得眼睛都根本睁不开,但是这种狂放自在的感觉,自从离开了凉山和甘孜后就几乎没有再体验到过了。  跳完阿细跳月,又和身着阿细服装的朋友各种合影。他们要拉上我们继续去湖边喝酒唱歌,但是因为第二天还要去可邑村,所以不得不惜别。  鹏哥说我跳得这样激烈,明天可能脚会残掉,不过很神奇的是我第二天居然完全没反应,在可邑村又走了一天,直到第三天在昆明一觉醒来才觉得小腿疼得走不动路&&  7号的行程主要就是可邑村,阿细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村庄,也是阿细跳月的发祥地。据说从今年国庆节开始可邑村作为弥勒的一个重点旅游推介项目就要开始正式对外收取门票了,到时候每天都会有酒歌和舞蹈表演,还有阿细的农家乐,目前正在各种准备。  从弥勒坐公交到西三镇,3元车费,车行15-20分钟左右。鹏哥说西三临近石林,那附近区域以前是归石林管辖,所以石林与弥勒两地还在争阿细跳月发祥地的名号。而撒尼人的三弦舞都是跟阿细人学的,不过撒尼人却把这舞蹈推广开了。每年的祭火节或者火把节,西三镇都是要封路,上万人在这里集体跳阿细跳月,尤其壮观。  来到西三恰逢赶集,各种穿着民族服饰的人贩卖着各种山货,人群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今天同行的还有一个弥勒本地的妹子,她在上海读大学,她告诉我说是上海体育学院练举重的,但看她斯文的样子着实不像&&她这次就是跟着鹏哥一路摄影记录阿细文化作为她的大学毕业作业。  在西三又转到凤凰村的小巴,3元一个人,大约15-20分钟后就开到了可邑村的山门。这里离可邑村还有一段距离,但是这里有个天然氧吧景点&&密枝山。鹏哥说其实每个阿细村都有一座密枝山。门票要10元,但是鹏哥又叫来以为可邑村的阿细朋友,所以就直接放我们进去了。阿细的帅哥果然多,而且这位帅哥在最近要上映的关于阿细人的微电影里有颇多镜头呢。  密枝山里枝根盘错,各种山花,怪石,景色很美。而且满山的野百合,可惜来得不是时候,花还未开。走到半道,我们又来了兴致,于是鹏哥和阿细朋友一路又唱起了阿细的各种民族歌曲,着实很好听。在山顶大亭休息时候,遇到几位阿细老人,拿起我们的竹笛便能吹奏,好厉害。  下了山,在阿细帅哥的带领下我们走小路回到了路上,然后他又开摩托车挨个把我们搭载到了可邑村。  来之前看过视频,里面的色彩辨识好低,但是真的来到可邑村才发现这里很漂亮。云贵高原特有的蓝天百云,村子里清一色的黄土房子,还有黄墙上的阿细民俗彩绘,还有各种带状分布的花丛,还有就是好多漂亮的蝴蝶。这里的蝴蝶比在大理看到的还要多!蓝色,黄色,红色的撞色,好绚丽夺目。  时间临近中午,阿细帅哥说让我们去他家做客,不过去之前我们又绕道去拜访那个女孩的一个朋友。小伙子家正在收烟草,作为红河卷烟厂的主要货源地,这里的烟草也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小伙子家还试用了一下他们家的水烟袋,比想象的要难啊!根本吸不动,好不容吸一口又被呛得够呛&&然后蹭了下小伙子家的WIFI。想起成都那边WIFI名字取的什么&蹭网死全家&,这里人家直接取的&欢迎蹭网&&&  告别小伙子家,往阿细帅哥家走,半途又转进了大三弦的制作大师家里,之前也是在电视里看过大师的专访的,可惜他们家的男人都去赶集去了,只有女主人在家。鹏哥也是第一次见到,他十分的兴奋,也一直夸我们运气好。这家主人上过央视和好多地方电视台,家里还摆着全国政协委员前来拜访的照片,而且今天还有电视台会来他家拍摄阿细人过中秋的专题节目,到时候还会换上民族服饰,可惜我们必须赶回昆明不能一睹风采了。  来到阿细帅哥家,坐了一会儿,然后陆续有客人提着礼物上门了。原来今天是人家家族过中秋节,而我们什么礼物都没带就跑来&蹭吃蹭喝&了&&上了一大桌子菜,有弥勒的特产卤鸡等,不过帅哥说,在阿细人家做客,不管怎么样都有三道菜,就是老南瓜,红豆汤还有阿细老腊肉。帅哥的妈妈是村委会妇女主任,同是也是阿细跳月节的主持人,颇有气质,于是我们又一通合影。吃着吃着,大家又举起了装酒的碗,高亢的酒歌又唱起来了,一曲接着一曲,唱得旁边坐着的阿细奶奶都给他们鼓掌起来。  吃过饭,快要3点,我们要赶回昆明所以不便久留。走出古朴的可邑村,墙上的彩绘画着关于背柴挑水的阿细婚嫁故事,还有阿细人歌舞传情的故事。来到文化广场,一览全村,蓝天黄屋绿山红花,安静质朴又悠远明朗。  在路边等回西三的小巴车,据说是一小时一班。结果没等到车,等到一个开着火三轮载着媳妇孩子打算去弥勒的阿细朋友,鹏哥说他之前也是歌舞团的,后来结婚生子后就没有继续去跳舞了。然后我们一行人坐着他的火三轮往西三赶去。在山路上晒着阳光,吹着风,火三轮有节奏的抖动着,一切都是那样的明媚与美好。  回到弥勒刚好4点,与弥勒的各位朋友作别后赶4点半的大巴回了昆明,6点50到了东部客运站,刚好赶上最后一班回机场的地铁。话说这条线还没贯通,整辆地铁里面好空旷。  到了机场,电话酒店接送车,小憩一晚,第二天5点半起床,6点出发,到了机场换了登机牌,7点半起飞,8点45飞机稳稳降落双流机场,这次红河的中秋之行便圆满结束。  弥勒中秋,阿细跳月。  【【攻略】】:  开销:  人均大约1500。(因为有当地朋友接待,如果是自己去预算再+500左右合适)  交通:  【机票】成都往返昆明的特价机票500多,加上各种费用最后总共用了750左右。(中秋节订机票只提前了3天也订到了很便宜的特价机票,所以这个可以不用太着急),不过特价机票的时间要么很晚要么很早,要提前做好出行准备。  【地铁】昆明长水机场到东部客运站地铁票是5元每人(目前地铁6号线没有全线贯通,只能买机场到东客站两站,15分钟一班,大约20分钟。地铁收车很早,下午7点5分就收车,到时候再赶回机场会很不方便)。  【客车】东客站到弥勒车费是50,(保险+5元,滚动发车,全程2小时高速。),弥勒市区公交1元每次。弥勒到西三小巴3元,西三到可邑存小巴3元(一小时一班,是到凤凰的,大约15分钟左右到可邑村寨门就可以下车)。  住宿:  【昆明】特价机票比较晚到昆明,最好提前订好房间。长水村很多酒店,网上订的话都很便宜,而且都是包接送的。  我们订的是宝利莱假日酒店,位置在长水村比较偏的地方,不过整个小村都比较偏,但是还是很多夜市。宝利莱假日酒店挂的4星,布置装潢虽然没到星级但是还是很不错的。提前预定的话138一间双人标间,可以网上订了店付。  留下一个订房电话:,9,8  【弥勒】弥勒的住宿是鹏哥帮忙订好的。这里在车站附近有很多小旅馆,条件还不错,带卫生间的标间据说40到80一间。弥勒虽然在云南省外知名度不高,但是鹏哥说昆明本地人都喜欢往弥勒游玩,所以节假日最好还是提前订好房间比较好。  餐饮:  在云南,米线肯定是主食;而过桥米线的发源地就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虽然是在州府蒙自,不过在弥勒也有自己独有的特色米线小吃。  【卤鸡米线】卤鸡是弥勒名产之一,而马氏卤鸡米线更是到了弥勒必吃的特色之一。目前已经传承4代,几百年历史。在弥勒马氏卤鸡米线有很多分店,但是最正统的还是在最偏僻的小巷里由目前马氏当家人马阿姨亲自做米线的这一家。马阿姨上过央视和各种地方台的专题节目。我去之前就是看了《大口马牙》的专访,说起这个马阿姨还很开心,人很好,求合影还拉着我各种找景。米线和卤鸡是分开配的,人均20左右可以吃得很饱。具体地址不记得了,但是弥勒不大,那里离老城中心不远,问一下应该容易找到。  【过桥米线】虽然不是蒙自,但好歹是红河,所以也可以感受下这边的过桥米线。配置从12到120,7到8种配置都有。我们点的是最便宜的12的套餐,已经有火腿和鹌鹑蛋等各种配置,而且吃得很饱,不知道120的里面是放的什么材料。  【小锅米线】这个没吃,但是当地人似乎早餐都比较喜欢吃这个,5元一碗,看着辣椒蛮多,和过桥米线的清淡不一样。  【阿细人家家宴】这个是随着鹏哥作客才有幸参加了阿细人家中秋宴,炖的柴鸡和卤鸡都很赞,不过听阿细朋友说,不管是哪家阿细人家作客,三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就是煮红豆,蒸南瓜,和阿细腊肉。菜的口味比起川菜略淡,而且这边的都是蘸酱和辣椒自己添加,所以不吃辣椒的人也不用担心。  【昆明长水村的烧烤】之所以提出来说,是因为这种考机场酒店住宿拉起来的夜市,吃之前最好问问价钱,我们问了价钱,一只鸡腿才6元,不问,一条手指长的小鱼就会收10块。价格上还是比较乱的。  购物:  【服饰】弥勒作为阿细人的主要聚居地,可以在这边买到很正统的阿细人服饰。弥勒和石林接壤,所以彝族的两个分支,阿细和撒尼在一定程度上交融很多,但是阿细和撒尼的服饰还是有细微的区别的,买的话最好问清楚店家。还有彝族的贵族黑彝的服饰卖。弥勒城中心喷水池不远处,5分钟路程的地方有个专卖民族服饰的农贸市场。一般男士马甲是80一件,老布纺织的要180左右;女士服饰一套最便宜400左右,贵得上千的也有,那些都是手工刺绣的。  【特产】同行的人想买手链串珠什么的,但是弥勒并不像丽江大理一样对外省旅游做得很强,所以这些&骗&外地游客钱的小玩意儿这边都没有。要买的话可以买一些阿细人从山上才下来的山菌土特产什么的,便宜又正宗。  【大三弦】这是阿细人独有的乐器,当然撒尼和其他很多彝族分支也使用三弦。一般是跳阿细跳月时候使用。民族用品店可以买到,大概3-400元一把。  注意事项:  【温度】弥勒地处亚热带,但是整体温度和昆明差不多,冬暖夏凉。夏天最高不超过30&,冬天也维持在10&左右,只是比昆明同时段略高2到3&左右。这是个最好穿衣服的地方之一,夏天不太厚冬天不太薄都可以。  【风俗习惯】这个是到了民族地区都必须注意的问题。之前在诺苏彝族地区知道,彝族是不吃狗肉的,因为觉得狗是人的好朋友;也不吃蛇肉,因为蛇是麻风鬼的化身会带来厄运;也不吃猫肉,因为彝族传说世间一切都是雪化来的,雪生十二子,猫是老大是人的大哥。当然每个支系的风俗不尽相同,阿细的风俗禁忌或许不一样,但是到了民族地区,或许他们的经济水平一般,但是作为朋友最重要的就是要平等和真诚,相互尊重。  门票开支  【泉湖生态区】弥勒唯一一个4A景区泉湖生态区是不需要门票的,湖比较大,可以在湖边租一辆自行车环游。4人座30元一小时,一般绕湖一周一小时刚好差不多。  【可邑村】可邑村从日开始正式对外开放,到时候每天会有酒歌和阿细跳月等。目前门票还没定下来。听阿细朋友在讨论,大概在100以内,超过100或许会包含阿细人家的家宴在里面。当然这都是朋友私下讨论的。可邑村山门有一座小山叫密枝山,里面很多野百合,目前只收取10元的景区卫生维护费。  行前准备:  往返机票和机场住宿可以提前订。其他的花销可以到了当地随机应变都可以。  欢迎大家去弥勒阿细山寨体验独特的阿细人的民俗风情。
(责任编辑:UR009)
社区热帖推荐
图文揭秘……[]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阿细跳月:跳出欢乐和吉祥_舞_农民艺术节_新浪七彩云南_新浪网
&&&&&&&&&正文
阿细跳月:跳出欢乐和吉祥
相关报道:& 13:38:54
&&&&&&&&&&& 13:23:31
&&&&&&&&&&& 15:25:23
&&&&&&&&&&& 16:23:48
责任编辑[涂胜]欣赏课《阿细跳月》教案 - suifengxiyu的blog - 太仓教育博客网
suifengxiyu的blog
欣赏课《阿细跳月》教案
15:24:00 | By: suifengxiyu ]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三角铁:& X&& -&&& -︱& X&& -&&&& -&︱& X&& -&&& -︱&& X&& -&&& -‖
串 铃0&&& 0&& XX︱0&&& 0&& XX& ︱& 0&& XX ︱& 0&& 0&& XX& ‖
(1)逐条练习
(2)指导学生合奏
三、欣赏《阿细跳月》
1、师播放一段跳舞的录像导入
2、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
3、简单介绍跳月的故事:(略)
即换脚跳三步,空中蹬脚两下,形成五拍组合的基本舞步————“阿细跳月”
4、初听全曲
再听音乐,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手
让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伴奏
按“& X&& X&& X&& 0&& 0& ”的基本节奏型来创作、变化
阅读全文(1973) |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时 间 记 忆
专 题 分 类
用 户 登 录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主办: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市级音乐公开课《阿细跳月》教案
提交人:赵学建 | 时间: 16:18:46 | 浏览次数:6912 |
《阿细跳月》(第七稿定稿)
教学目标:
1、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初步感知旋律创作手法。
2、欣赏民族管弦乐版本《阿细跳月》,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能用肢体语言表现乐器的音色变化和速度、力度变化。
教学重点:
1、感受并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包括在不同调式下相同的旋律和强弱规律),初步感知旋律创作手法。
2、学会《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能用肢体语言感受乐器的音色变化和速度、力度变化。
教学难点:1、理解《阿细跳月》五拍子的韵律
&&&&&&&&&&&&&&&&&&&& 2、能够赏析出《阿细跳月》主题旋律和《跳月歌》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钢琴伴奏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图片介绍和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导入
1、& 图片介绍彝族的人文景观,触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我国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少数民族。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的古老和神秘”(教师根据图片内容介绍这个少数民族的人文景观,请同学猜答民族)(图片1:这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秀丽迷人的山村;图片2、云南著名的石林就是由这个民族传说中的阿诗玛幻化而成;3、这个民族的服饰以黑色为主,因为这个民族崇尚黑色,也被称为“黑族”;4、这是一个善于酿酒、嗜爱饮酒、形成独特酒文化的民族;5、“火把节”是这个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6和7图在“火把节”上这个民族的男女老少都会表演一个让世界瞩目、让中华民族自豪的歌舞节目――《阿细跳月》,由于在表演中习惯使用大三弦进行伴奏,《阿细跳月》也叫《大三弦舞》。你们现在猜出这是哪个少数民族了吗?彝族)
2、复习学生学习过的彝族歌曲,增添学生边律动边演唱的情趣。
①师:“其实彝族离我们很近,不信,大家听。”(欣赏《彝家娃娃真幸福》)
要求:边轻唱边跟着老师律动。
②跟伴奏演唱边律动边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③过渡语: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彝族的一首被美国人称为世界十大民族音乐之一的《阿细跳月》
二、赏析民乐版《阿细跳月》
1、学生完整听赏整首乐曲,听后交流感受(教师可从情绪、旋律特点上去引导学生交流)
师:“听完之后,同学们可以从音乐的情绪、旋律的特点、力度速度的变化说说你的感受,同时也可以吧自己的感受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但是必须保持安静)
如果学生没有听出旋律相同的特点,然后问:“同学们,你们能哼出这首曲子的一两句旋律吗?”教师变换调式哼唱旋律,问:“大家是不是一直听到这段旋律?”
2、感受乐曲旋律不变的特征和五拍子的强弱规律
第二遍教师带领学生边听边做身体律动:前三拍高举双手拍手,后两拍拍膝盖。
导入语:“古人说得好,世界上最好的乐器就是人类的歌喉,老师也想来唱一唱,看看老师边唱边做什么动作。”
听后询问:做了哪几个动作(拍手、拍膝盖)拍几下手、拍几下膝盖,一共组成几拍节奏的旋律?(五拍)“五拍子旋律的强拍和次强拍分别在哪一拍上呢?”听老师再来唱一唱、拍一拍。(第一拍和第四拍)
学生拍节奏,教师唱主题旋律。教师总结:五拍子是《阿细跳月》最大的节奏特点。
1、&& 介绍《阿细跳月》曲名和由来:“那么,《阿细跳月》这首乐曲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它是怎么由来的呢?”教师介绍。
探索旋律作曲手法,学唱主题,导入:“我们同学能哼出这首曲子的旋律吗?(学生尝试)教唱歌谱。
教师演唱后,问:“你们听到有哪些音符?(12356)这是典型的中国民族音乐,出现最多的是哪几个音呢?(135)这就是中国民族音乐最大的特点。”再跟着钢琴学唱主题。
2、&& 观看舞蹈视频,要求学生:你们看出《阿细跳月》的舞蹈中脚上的两个基本动作?(前三拍走、后两拍踢腿)
3、&& 教师示范舞蹈,边讲解脚上的动作边示范
②&&&& 学生跟着老师练习舞蹈;再听音乐练习。
4、&& 学生安静地听辨《阿细跳月》的乐器和欣赏民乐版的《阿细跳月》视频
①过渡语:“同学们的舞蹈跳得真好,让我们休息一会,来听听这首乐曲都用到哪些民族乐器来演奏的呢?”(学生听赏后交流)
②人们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今天欣赏的民族乐器合奏的《阿细跳月》不仅为全中国人民所喜爱,更是早就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所喜爱。2011年中国民族广播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专场演出,就是以这所乐曲作为第一首演奏曲目。今天给大家欣赏的同一个乐团是在澳门行政区音乐厅演奏的视频。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模仿乐器演奏,感受乐器音色的变化。”
三、拓展赏析演唱版的《阿细跳月》
导入:“经典的音乐总是被人们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去演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跳月歌》。”
学唱歌唱版的《跳月歌》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彝族最经典的曲目《阿细跳月》,我们同学有哪些收获呢?”
总结:“《阿细跳月》独特的五拍子的节奏、旋律、舞蹈,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独有音乐文化,体会到了彝族是一个爱跳舞、唱歌的民族,热爱生活的民族。”
&&&&&&&&&&&&&&&&&&&&&&&&&&&&&&&&&&&&&&&&&& &&&&&&&&&&&&&&&&&
&&&&&&&&&&&&&&&&&&&&&&&&&&&&&&&&&&&&&&&&&&&&&&&&&&&&&&&&&&&&&& 赵 学 建
&&&&&&&&&&&&&&&&&&&&&&&&&&&&&&&&&&&&&&&&&&&&&&&&&&&&&&&&&&&&&
<div id="ptxt1" sql="55 @id=84818" rc="10" udx="-1" m=" 发表在 #3#
#4#" ids="|">
发表新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细跳月曲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