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大神note赐个经济法硕士论文题目,希望富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并且没有被写烂。想破了脑袋仍无果,求神助!

每日更新优质问题来自子话题:
我知道对你来说,放弃一段感情很难,而放弃事业和发展,也很难。这个抉择没有人能帮你做决定,因为,哪边都会冒不可知的风险,别人担不起这个责任。&br&&br&所以我只能告诉你,如果是我,用什么原则去选择:那就是,如果有多个互斥选择,那么选能给你带来最多选择机会的那个。一定不要选让你丧失选择能力的那个。
我知道对你来说,放弃一段感情很难,而放弃事业和发展,也很难。这个抉择没有人能帮你做决定,因为,哪边都会冒不可知的风险,别人担不起这个责任。所以我只能告诉你,如果是我,用什么原则去选择:那就是,如果有多个互斥选择,那么选能给你带来最多选择机…
来自子话题:
听说当年一哥们考本校本专业,专业课考的是课程A,过了线,去面试。&br&老师问了俩问题,那哥们愣是一个也没答上来。&br&老师也很无奈啊:卧槽!本校本专业的考生诶,不给照顾一下以后还怎么在学院里玩耍!诶?这有个问题不错哦,这熊孩子肯定不会答错的。&br&“同学你的课程A是谁教的?”&br&我去!!这简直是我听说过的最最最奇葩的面试问题有木有啊!!!!&br&你以为随便回答个老师名字就结束了?图样图森破,桑姆泰姆日那义务!!!&br&那哥们的回答是——不知道。&br&你以为事情就这么简简单单地结束了?图样图森破,桑姆泰姆日那义务!!!&br&问问题的那个老师就是教他A课程的老师。&br&&img src=&/df48d1bb8df291d366a3_b.jpg& data-rawwidth=&626& data-rawheight=&4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6& data-original=&/df48d1bb8df291d366a3_r.jpg&&&br&&br&&br&&br&&br&PS:这么一会儿,竟然有这么多赞啊。刚才又看了一遍,发现前面写的有些不清楚的地方。那哥们和老师都是一个系的,所以才会最后问这么个问题“照顾”一下。至于过线嘛,工科狗考研考本校本专业,只要认真复习复习,英语能过线,进复试so easy啊。&br&这个故事在我们学院流传甚广,我要是说出课程名称,估计就会有人猜出学校名字了。&br&那老师是我们学院院长,教本科僧的课程只有这一门。我觉得不只是院长大人,在场的老师心里都有一万只草泥马狂奔十个来回。
听说当年一哥们考本校本专业,专业课考的是课程A,过了线,去面试。老师问了俩问题,那哥们愣是一个也没答上来。老师也很无奈啊:卧槽!本校本专业的考生诶,不给照顾一下以后还怎么在学院里玩耍!诶?这有个问题不错哦,这熊孩子肯定不会答错的。“同学你…
一、学业上:&br&1、一般来说,&b&上课时间大幅减少,伺候导师时间大幅增加&/b&。这是最明显的差别。&br&2、通常&b&要看更多专业书籍(文献)&/b&,不过因人而异,本科不看书的人到了研究生也不会太看,本科就很能看书的人到了研究生阶段更能看。&br&3、研究生的学业忙不忙,主要看导师的风格。有的导师用人松,有的导师用人狠,有的导师快退休了看破红尘,有的导师身背数个大课题需要你赶紧出活儿。&b&很多&/b&研究生忙得要命,每周工作时间几乎是12小时*7天,甚至更高;&b&极个别&/b&研究生则可能闲得要命,每周工作时间可能是3小时*4天之类的。&br&4、通常来说,你对你的方向的研究和学习,要比本科时深很多很多。&b&你还要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更深入地学习学术论文撰写。&/b&&br&二、社交上:&br&1、一般来说,&b&你会隐隐约约走入一个叫圈子的地方(如果你读完研还要读博的话,不读博可能在门口看一眼就不进去了)。你认识的同龄人会变少,但你认识的比你年长的人会变多&/b&。&br&2、对于大部分人,不会像本科那么热衷参加学生组织或者社团活动,因此在同学中的社交面通常会变窄。我本科的时候就经常参加社团活动,认识很多不同院系的朋友,但是上了研究生之后跟外班的人接触就比较少了。&br&3、由于会参加一些课题(如果学校和导师相对不错的话),因此会认识一些学术界的前辈,依据专业不同,还可能会认识一些商界、政界、教育界、媒体界、出版界、科技界……的前辈。他们可能会是你以后的老师、朋友、领导,也可能以后跟你没什么关系,不过跟前辈们总能多多少少学到点东西。有的没上过研究生的人会以为研究生都是书呆子,与其再读几年书不过赶紧进入社会锻炼能力积累人脉什么的,其实这是个误解,&b&如果你的专业和你以后从事的行业对口的话,研究生绝对是个锻炼能力积累人脉的好地方&/b&,看你会用不会用了。&br&4、你的社交谱系上会增加一类人:&b&同门&/b&。它由师兄师姐师弟师妹组成。他们通常会在你的研究生生活中占很大分量,拥有和谐的同门关系和良好的同门氛围会让你的研究生生活舒服不少。至于毕业之后是否还占很大分量,因人而异。&br&三、婚恋上:&br&1、&b&有从本科时就一直谈着的男女朋友的人,会开始考虑更重大的事,比如结婚&/b&。有的研究生可能已经结婚了,甚至生小孩了。&br&2、到了研究生阶段还一直没有男女朋友的人,通常会变得&b&非常着急&/b&。&br&3、研究生开始新的恋爱的话,可能不能像本科那样悠闲了,毕竟要现实问题就摆在眼前。&br&四、就业&br&很难说研究生就业真的就比本科生更好,至少就业率未必更高。不过,一般来说,就业的层次会更高一些。&br&五、其他&br&&b&你要开始发论文了。&/b&&br&&br&&br&&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br&各位好友们,这是我的微信订阅号,以后我会发自己的文章上去,欢迎大家关注,欢迎大家广而告之!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微信搜索@姜元昊。&br&&img src=&/cb2fbb6e0915185ece67f1_b.jpg& data-rawwidth=&120& data-rawheight=&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0&&
一、学业上:1、一般来说,上课时间大幅减少,伺候导师时间大幅增加。这是最明显的差别。2、通常要看更多专业书籍(文献),不过因人而异,本科不看书的人到了研究生也不会太看,本科就很能看书的人到了研究生阶段更能看。3、研究生的学业忙不忙,主要看导…
面试表现不好,即使是北大的本科生,也会被淘汰,我的一个同学考历史系在面试被淘汰了。他是跨专业的,笔试的成绩也很靠前。&br&不要把因为四年教育而产生的差距或者区别通通用“歧视”二字概括。
面试表现不好,即使是北大的本科生,也会被淘汰,我的一个同学考历史系在面试被淘汰了。他是跨专业的,笔试的成绩也很靠前。不要把因为四年教育而产生的差距或者区别通通用“歧视”二字概括。
来自子话题:
简单写写,想到更详细的再补充。&br&1.最好你要去做presentation。然后下来的coffee break一堆人就跑过来说,I like/enjoy your idea/presentation, 然后各种和你八。看到没,如果你没在会议发文章,你就跑过去跟人家这样说。&br&2. coffee break找你老板的好朋友/导师/学生 的学生八一八,以他们为基础向外发散。&br&3. 白天的会结束之后,找你白天八过的人,问他们晚上有没有安排,要不要一起have a drink,have dinner。看到白天八过的人已经聚在圈子里在门口等人了,就主动走过去打招呼问问晚上的安排。如果会议组织有晚宴的话,也可以参照前两条。一般都是十几个人一起吃个饭啥的,彼此都熟了。&br&4. 八的时候一定要以学术开始。&br&5. 练练怎么快速记住外国人的名字和他们的代表文章,尼玛。。&br&&br&关于怎么八,也不要都说学术,很多研究方向不交叉的,就没法聊下去了。聊聊学术八卦,举个栗子,我参加过的几个会议,一次MIT和伯克利的两拨人干起来了,互相骂对方方法不科学,然后还有人攻击我老板的一个idea是抄袭,这都是学术八卦,聊一聊大家都有兴趣。当然你要是纯粹为了表现自己的idea的话,还是找能听懂你领域的人八吧。
简单写写,想到更详细的再补充。1.最好你要去做presentation。然后下来的coffee break一堆人就跑过来说,I like/enjoy your idea/presentation, 然后各种和你八。看到没,如果你没在会议发文章,你就跑过去跟人家这样说。2. coffee break找你老板的好朋友/…
= =想二战,可是所有人都不赞成。。。都觉得太冒险了。。。都觉得没必要。。我该怎么办啊&br&============================================&br&&br&18号动身去浙大复试,希望能有好运~ 初试结束后就开始了学渣一样的寒假,没有好好看专业书,尽在看闲书了,现在超级忐忑啊。复习也来不及了~~谢谢大家的赞~还是要平时好好学习才不用临阵磨枪啊。。。。啊,希望能有个好结果啊~ &br&=====================================================================&br&结果:英语70,政治77,教育综合311 考了200,总分347,上了浙大教育学复试线330,&br&&br&我做了自己十二月的计划,每天的任务都有,每本书都用便利贴贴了每天要看的部分,完成了就把便利贴撕下来贴到每天日记本里,像勋章一样~~可开心啦~&br&(说好的月计划。。。)好了泡完脚关电脑。。。&br&&img src=&/4d7a7daf0b94b62908ded5b_b.jpg& data-rawheight=&3264& data-rawwidth=&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4d7a7daf0b94b62908ded5b_r.jpg&&&br&&br&每天早上起床先做了今日计划,一般都不用思考,因为月计划已经安排好了,只需要确认一下就好~&br&我还没开始背政治,大纲解析看了一遍半~昨晚风中劲草寄到了~专业课跨考教育学,才把中教史大致背完,任重道远~&br&&br&^ω^可是,我很享受每天都有事做有期待的感觉啊!!!每天早上的空白日记晚上回来就会写满对自己的鼓励和感想~就算最后没有成功,我也会很开心~都是回忆啊~~&br&&br&周围同学每天找工作面试都不能影响我,同学整天跟我说,就算考研三年后还是要工作也不能动摇 ,因为我知道自己要什么~&br&话说我是九月才开始准备的,又是跨校跨专业~之前还实习两个月,十一月9号才回校正式准备~可是我一点都不慌~一定要相信自己~^ω^ 可能我脸皮是有点厚的哈&br&————————————————————————————————————————————&br&哈哈哈看到四个赞好开心。。。月计划没带回来,在图书馆。。。就晒一下每天的日记好了哈。。。。大家就随意那么一看。。。反正自己心态一定要好啊。。。。&br&&br&做好月计划后,在教材上按照每天的计划贴好便利贴(如下图下方所示。。。)捂脸。。原谅我把书弄得那么脏兮兮的。。。。&br&然后每天计划完成了就撕下来贴到自己的日记本里。。。- -当做勋章喔。。。下面的日记上方有贴那些勋章哈。。。。&br&&img src=&/ae6b6d07322dcbb16b72_b.jpg& data-rawheight=&2448& data-rawwidth=&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ae6b6d07322dcbb16b72_r.jpg&&&img src=&/1be478a618af617f2832002cbfa344e5_b.jpg& data-rawheight=&3264& data-rawwidth=&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1be478a618af617f2832002cbfa344e5_r.jpg&&&br&&img src=&/b7e51be78f4d3d69dfffe_b.jpg& data-rawheight=&3264& data-rawwidth=&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b7e51be78f4d3d69dfffe_r.jpg&&&img src=&/b23d1bfa1e5a94935b8cad8_b.jpg& data-rawheight=&3264& data-rawwidth=&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b23d1bfa1e5a94935b8cad8_r.jpg&&
= =想二战,可是所有人都不赞成。。。都觉得太冒险了。。。都觉得没必要。。我该怎么办啊============================================18号动身去浙大复试,希望能有好运~ 初试结束后就开始了学渣一样的寒假,没有好好看专业书,尽在看闲书了,现在超级忐…
生源问题有一部分是因为学校差。对的,你没看错,学校差。&br&&br&就算你是北大的吧,请问你留校读研读博之后能在学校谋到一个讲师的职位么?除非你是神,不小心解决了个 NP 问题之类的,否则肯定不行。那么大神们都跑到哪里去了呢?自然都跑出国了。&br&&br&那么什么是好学校呢?本专业世界排名前几的学校。北大可以嫌弃自己的学生,说自己的学生不够好,因此没有资格留任,当然 NYU 那样的学校的哲学系可能也有禁止近亲繁殖的要求,但是那就不是嫌弃自己的学生不好了不是?&br&&br&相对应地,既然大神们跑出国了,国内研究生的位置不就留给我这样的渣渣了。&br&&br&所谓的「2+2模式下,专业课大概大三开始,大四实习找工作考研,也就一两年的专业学习时间」看上去是这样,但是真的是这样么?专业课一定要老师教了你才能学?老师不教就不学,你是小学生么?就算是我这样的渣渣,大三大四的时候都去找自己专业的研究生的课程听了,还哪有心思陪同级的本科生玩?更别说那些大三大四交换去 UC 顺便和教授套磁拿到 offer 的大神们了。&br&&br&&br&当然,学校差可能还不是主要的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b&专业不对口&/b&。而这就是下面这种情况了。&br&&br&既然是研究生了,自然是希望你带着研究能力上来的,也就是说,至少要有本系本科生毕业的水准。如果我是老师,对于研究生的学识的期待肯定是希望他们能有我们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水准,但是这个水准对于那些本科阶段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是困难的。爱好者们最大的问题就是遇到不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难题就跳过去,技术性的内容也跳过去,最后就很容易成神棍。兴趣顶个球用。给你一吨兴趣你倒是把 ABC 给我证出来啊,没技术都是白忙活。规范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这种东西,不是看书看来的,是通过不断的被老师打脸训练出来的。本科生的时候你不是本专业的,没有老师打你的脸,来修剪你那些错误的思考方式,研究生的时候就直接扭着屁股花枝招展地跑来上课了,恶心死一课室的人。&br&&br&此外,研究生课堂人数少,很容易产生一个嗯哼坏了一锅粥的情况。本科生好歹比较虚心,不说虚心,至少是心虚,觉得这个地方自己不懂大概是因为真的不懂,感兴趣的人会选择课后自己好好想想,多看看书,然后再有可能的话私下和老师讨论。研究生上课不超过二十个人,脸皮厚的个个都是大爷。一开始不是本专业的那些人,个个一副我是爱好者所以我是大爷的口吻,拿着自己不懂的基础问题,话都说不清楚就上去讨论。这样的人有个两三个,不被老师骂就怪了。同样的问题,从本科生的口里问出来老师会高兴,从研究生的口里问出来老师就哭笑不得了。本科生是不会被贴上像是「基础不牢」这样的标签的,没意义,毕竟课程大多数本身都是专业上的导论课。但是研究生就不一样了。&br&&br&&br&那么有不嗯哼的人么?自然是有的,但是……谁去和嗯哼们一起上课浪费自己的时间啊。最后老师对于这群学生的整体印象的观感不还是由嗯哼们决定了……本科生的时候是感兴趣的人才去上课,不感兴趣的人就算是去了也坐在后排默不支声,吸引老师注意的人基本上就是专业里面学得最好的人。研究生的时候该去写论文的写论文,查文献的查文献,除了男神的课值得听,有谁愿意去陪小学生玩「从零开始学怎么正确提问题」啊。这样一来,老师对于学生的印象还不明显?&br&&br&&br&&br&声明:以上内容仅针对中山大学哲学系,并不针对其它学校或其它院系。
生源问题有一部分是因为学校差。对的,你没看错,学校差。就算你是北大的吧,请问你留校读研读博之后能在学校谋到一个讲师的职位么?除非你是神,不小心解决了个 NP 问题之类的,否则肯定不行。那么大神们都跑到哪里去了呢?自然都跑出国了。那么什么是好学…
来自子话题:
恕我直言。&br&每一句&b&“我让XXX给耽误了”&/b&我都不爱听。&br&我首先怀疑的是你的情商(你的内在),因为你是喜欢在别人身上找问题的人。&br&我其次怀疑的是你对异性的吸引力(你的外在),真是特别优秀怎么会没有大把兄弟排着队抢?&br&&br&&b&“28岁了,青春不再了”&/b&&br&恩恩,青春不再了,步入中老年了,我们先抱头痛哭一会吧。&br&其实,你的心老了,如何指望人年青起来? &br&谁特么规定的,28岁就青春不再了? &br&哪个男人特么喜欢跟一个28岁的中老年妇女一起生活,过老年夫妻的日子?&br&&br&&b&&认识的人有限&&/b&&br&我出生的时候也就认识两人,我爸,我妈。噢,也许那会还不认识。啊。我的人生是孤独的啊,在我年幼的时候。&br&敞开心,交朋友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br&---------------------------------------&br&我说的每一句话可能都是错的。而让我这么说的理由是:&br&每个人都需要清醒,不好听的话,也许更容易让你举一反三,找到真正的症结。&br&&br&反思你的人生,并面对她。&br&反思你的亲人,并面对他们。&br&微笑面对你身边的人,寻找和发现每一次感动。&br&你才28岁,相信我,你青春当头。&br&&br&from a uncle who is 18 years old forever.&br&&br&我前几天才过的18岁生日呢,我也感谢公司的伙伴们。啊哈哈&img src=&/bb9394aec08bf4def8e0f4_b.jpg& data-rawwidth=&678& data-rawheight=&9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8& data-original=&/bb9394aec08bf4def8e0f4_r.jpg&&
恕我直言。每一句“我让XXX给耽误了”我都不爱听。我首先怀疑的是你的情商(你的内在),因为你是喜欢在别人身上找问题的人。我其次怀疑的是你对异性的吸引力(你的外在),真是特别优秀怎么会没有大把兄弟排着队抢?“28岁了,青春不再了”恩恩,青春不再…
楼主,我很欣赏你的想法。&br&不过男女在计算机方面其实是有差异的。。。因为大部分女性都被洗脑了不来做这个工作,所以少部分来做这份工作的女性就显得如此鹤立鸡群。&br&我要是女的,肯定满世界都想要我,但是我是男的。。。所以满世界都不要我&br&&br&&br&如你所想,研究生读完是完全不可以的。。。你想想你本科3年多,有啥收获。。。研究生就是重复的2年本科生活而已。&br&所以你要想不一样,还是得靠自己学,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一句,跟老师走你就玩蛋了。&br&&br&言归正传,我以前回答过一个问题,是如何进微软的,和进google一个性质,如下链接:&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想进入微软,本科该如何努力?&/a&&br&&br&我有几个建议,你姑且随便听听:&br&&ul&&li&不要成为脑残粉,不要盲目崇拜任何人、事、物。&/li&&li&你学得再好google也有可能不要你,招聘是看命的事情,可能要2、3次你才能混上运气去google,但别因为google不要你就丧失信心。&/li&&li&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不要只以混进google为标准。&/li&&li&就算第一次没混进google,就算考研失败,甚至连淘宝都拒了你,也不要灰心,努力前行才是正事。&/li&&/ul&&br&具体在往下走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像你说的组成原理什么头大,那纯粹是编写教材的人不想让你看懂(当然他自己也是半吊子),你就得上知乎来问人找正经书了&br&&br&所以我建议你不要匿名,大胆和大家交流,你和大家交流得多了,才能得到更多资源,如果大家不认识你,你提问是没人会看到的。
楼主,我很欣赏你的想法。不过男女在计算机方面其实是有差异的。。。因为大部分女性都被洗脑了不来做这个工作,所以少部分来做这份工作的女性就显得如此鹤立鸡群。我要是女的,肯定满世界都想要我,但是我是男的。。。所以满世界都不要我如你所想,研究生读…
可能是我的表达能力不行或者是问题过于敏感,以至于有些同学急于对号入座,而没有仔细阅读,以至于误解我的本意。&br&特写答案说明如下:&br&1、写这个答案的用意包括专栏文章,是告诉同学们一些信息与趋势,有助于同学们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br&2、本答案针对的是考研与保研制度,而非考研与保研学生;&br&3、导师不满的是考研制度,认为这不利于找到理想的学生;&br&4、考研专业户的产生,考研制度是很大的因素。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既然国家设计了考研制度,自然会产生考研专业户;&br&5、所有学生采用保研制度,放开所有申请,可能就不会有人去当考研专业户;&br&6、对于招入门的同学,无论是保研还是考研的,导师都是一视同仁。理论上说,只要是导师自己同意招入门的,眼光正确,那就会水平相当,不至于差别太大。至于 &a data-hash=&6a72b841e4e4f7a58c777& href=&/people/6a72b841e4e4f7a58c77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6a72b841e4e4f7a58c777&&@afd fa&/a&要我解释你们组里为啥保研学生能力普遍不行,我想应该是你们导师解释才对;&br&7、虽然问题是老师愿意要保研还是考研,我觉得要加上一个“更”字。因为按照现在的制度,全招保研的是不可能的;&br&8、保研是包含校内保研与校外保研的,而不仅仅是本校保研;&br&9、至于帮导师干活,我真不知道在研二前,能帮导师干什么。像我们学校,新老校区分开,本科生大四一年都见不到在哪里。何况还有一大部分是校外保研的。不过,无论是考研还是保研的,一般我会给几本书,要求看书做习题,入学前交,倒是真的。&br&&br&~~~~~~~~~~~~~~~~~~~~~~~~~~~~~~~~~~~~~~~~~~~~~~~~~~~~~~~~~~~~~~~~~~&br&这是一个事实。&br&以清华大学土木为例,每年的研究生名额大部分给了保研的,考研的指标很少很少。&br&这里的保研包括:本校保研与外校保研两部分,都是受欢迎的。&br&&br&为什么老师们喜欢保研的呢?&br&&u&&b&这事实上就是对考研制度的抗议,老师们认为保研能够选出更理想的研究生人选。&/b&&/u&&br&&br&这要从保研与考研的方式说起:&br&考研分成两部分:初试和复试&br&&br&问题就处在初试上。在实践过程中,导师们发现初试成绩非常高的许多考生,入学之后,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研究能力都达不到标准,这让导师们不得不想办法找对策。&br&&br&对策一,加大复试比例,目前我们学校把初试分数折算成100分,然后比例设为50%。也就是说,初试高出50分,在总成绩中仅仅算5分。&br&&br&&br&对策二、有些考生初试确实太猛了,考了400多分,但是复试表现又很差,这时候用复试成绩让他落选也是可以的,不过容易引发物议。让人产生暗箱操作的想法。同时,复试持续时间也不长,复试内容也毕竟有限。&br&&br&因此对策二就是保研,加大保研的比例。&br&&br&保研的考察手段比研究生统一考试要丰富的多,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科研夏令营,除了查看考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外,在科研夏令营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进行考察。作为导师,更认可这种考察方式,大家希望能够招到更理想的学生。&br&&br&&br&在保研与考研复试中,如何考察能力可以看这里&br&&a href=&/soar2& class=&internal&&研究生复试与保研如何挑学生 - 教学,科研与生活 - 知乎专栏&/a&&br&&a href=&/soar3& class=&internal&&如何定义考研专业户? - 教学,科研与生活 - 知乎专栏&/a&
可能是我的表达能力不行或者是问题过于敏感,以至于有些同学急于对号入座,而没有仔细阅读,以至于误解我的本意。特写答案说明如下:1、写这个答案的用意包括专栏文章,是告诉同学们一些信息与趋势,有助于同学们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2、本答案针对的是考研…
离港多时,不了解申请事宜,承蒙各位抬举咨询,但无奈工作繁忙,恕不能一一解答。为公平起见,不再回复香港读研相关评论问题和私信,见谅!&br&—————————————————&br&&br&本人目前在港大读一年制的taught programme,对这个问题有一定发言权,简单谈谈我的看法。&br&&br&首先,大部分我认识的来读一年项目的童鞋(包含我本人)的目的,就三个字:刷文凭。理由很简单,一年的时间想要系统学习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当然也不排除某些牛人。&br&&br&但是你毕业的时候并非只是获得一张文凭。香港的教育体系与国内有着相当大的不同。我本科在人大念书的时候基本就是坐着听老师讲课在逃逃课就水水的过去了,但是这边老师大部分很负责,有很多论文练习以及presentation要做,他们上课几乎不点名,因为你错过一节课内容你就很难补回来了。很多课的老师上课时会让大家围坐,像个seminar一样,提一个话题,每个人发表看法,同学们讨论,最后老师点评。虽然看似老师在偷懒没讲课,但是我觉得效果奇好,这时候你才发现你的同学有很多想法很有深度。&br&&br&另外一年时间也足够你感受这座城市了。香港是我见过最复杂的城市,没有之一。这不单单指城市建设构造,也指港人心态。它有着最完善的交通体系,在地铁覆盖的地方你甚至可以大雨天不淋雨的穿梭在香港各处。并且我这是我见过唯一的几乎不堵车的城市,连成都现在都堵死了…香港人也如这座城一样复杂。从英国到内地,很多港人觉得只是换了个主子而已,还是没自己做主。贫富差距真的很大,奔驰普及程度跟丰田差不多了,与此同时很多港人还只能排队申请公屋。歧视事件也时有发生。比如最近在facebook上很多香港学生就反对香港各大学招太多内地生。貌似港大授课型七成都是内地的,的确太多了…不过这也有原因,香港人读书普遍没有内地人认真,图书馆奋斗的大部分都是内地生,而且很多香港人倾向直接工作,申请的也不多…好了貌似扯远了…但是很多香港人其实很友善,比如我们去海边烧烤周围的港人见我们不太会精彩主动来帮我们引火,教我们怎么烤肉,还把碳分我们。所以哪个地方都有正反两面存在,不用太在意。至少我目前没遇见人身攻击我的人。&br&&br&另外就是关于专业。我觉得来港最好去读金融经济法学等。香港是金融城市,这些读出来找工作很方便,并且在香港金融行业工作过的人回内地会很有优势。传媒要慎重,除非你想在香港工作。因为香港传媒和内地传媒业有很大不同,你懂的。人文专业嘛…不提也罢,到哪里都不好找工作(楼主躺中)。理工科来这里几乎都是申美国失败的,或者想把这里当跳板继续申美国的。这个不太熟,不好发表意见。&br&&br&另外就是很多人关心的就业问题了。如果留香港,那么我严重建议你好好学粤语,甚至来之前就开始看tvb港剧,虽然这里英文普及高,但是工作生活几乎还是粤语(当然去投行的大牛可以忽略此条…),另外如想留香港工作那么要早打算,九月开始就读时基本上招聘潮就来了,特别是金融类的都在下半年,最好就开始投了,等到第二年上半年快毕业时再找就很蛋疼了…如果觉得耽误学习那你可以投个暑期实习什么的&br&&br&有些人基于很多原因会如我一样选择回内地。好处在于你内地的同学刚读完苦逼三年研究生的第一年时你已经拿到硕士文凭了,这对于某些设置了硕士门槛的公司(主要是国企)会有优势。不过内地的hr也认学校知名度,所以香港挑学校时尽量挑知名度大点的。&br&&br&简而言之,个人认为来香港读书比较值得,相比美英开销小,一年制对于非学术型同学有时间优势,另外内地认可度高,美国五十名之内的学校内地人普遍也只听过前十,相比港大等香港的大学的牌子就比较听说过。&br&&br&手机码字,希望对你有帮助~
离港多时,不了解申请事宜,承蒙各位抬举咨询,但无奈工作繁忙,恕不能一一解答。为公平起见,不再回复香港读研相关评论问题和私信,见谅!—————————————————本人目前在港大读一年制的taught programme,对这个问题有一定发言权,简单谈谈…
我的观点和其他答案不同……&br&&br&当然,如果你能掌握算法和数据结构,在科研中帮助是相当大的。如果有时间有精力,请参考其他答案。但现实是,许多从事基础研究的,在系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之前,就迫切需要在科研中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本科课程设置不合理,这个问题在国内尤其严重,但国外也好不到哪里去。&br&好消息是,用程序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b&不一定要像计算机系那样掌握算法,数据结构,不一定要会 C++ 等「高级」语言。&/b&&br&&ul&&li&迫切需要学习的课程,不是「算法与数据结构」,而是&b&计算物理&/b&。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是数值分析,求特征值,解常/偏微分方程,分子动力学模拟,蒙特卡罗模拟,等等。&/li&&li&尽量不要自己编程,&b&善于利用现成的工具&/b&。除了常见的 Matlab 和 Mathematica 之外,各学科有自己的软件。比如表面物理中的 Surface Evolver,图像处理用 ImageJ,纯数学用 Sage,Macaulay2 等。分子动力学模拟也应该有专门工具,我不了解。&/li&&li&迫切需要掌握的程序语言,&b&以 python 和 java 优先&/b&。python 的特点是易理解,语法学起来非常快。许多专业程序直接借用 python 的语法。java 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很多东西现成有了。学会这两个,就可以利用大多数已经做好的数值计算工具。&/li&&li&&b&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编程这些,都是不必要的。&/b&科学计算不是商业软件,也很少有分工协作。程序大多非常非常短,在计算机专业看来可能很乱很脏,但能解决问题就行。因此只需要面向过程的思维就可以了,面向对象的作法反而会把事情搞糟。&/li&&li&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向计算机系的要求靠拢。否则,仍然&b&以解决当前的问题为第一动力&/b&。&/li&&li&加一条,关于 Fortran。如果对程序的性能要求很高,或者要在超级计算机上跑,那么 Fortran 绝对是不二之选。如果只是一般计算,用 Fortran 我觉得有点浪费。如果决定用 Fortran,那就该对算法有点研究,也要对复杂度有感觉,否则太浪费神器了。&/li&&/ul&最后提一下:&br&我发现国外许多常用专业软件/程序,国内的知晓率非常低。但想想也知道,如果每次碰到问题都需要重新编程,那么科研效率怎么可能提高?&br&事实上许多问题都能在网上找到现成工具,只是这些工具可能非常小众,有时得去作者的个人主页上找。由于不是商业软件,这些工具也经常对用户不太友好。但是他们真的可以大大节省精力。
我的观点和其他答案不同……当然,如果你能掌握算法和数据结构,在科研中帮助是相当大的。如果有时间有精力,请参考其他答案。但现实是,许多从事基础研究的,在系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之前,就迫切需要在科研中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本科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和题主有同样的问题,我仅仅是分享一下我的经验:&br&&br&1. 摘要最重要:搞清楚摘要中作者的问题意识。作者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解决了怎样的问题,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这样的目的一是明白整篇文章的因果逻辑关系,二是在自己内心对作者提出问题,然后在文中寻找问题的解答。向作者提问,并且赋予这篇文献在自己知识库中的重要性,比单纯搞清楚作者说了什么更重要。&br&&br&2. 通过大标题和段落核心句了解文章框架:学术文献一般都会将重点句放在段落首句,或者尾句,通过标题和首尾句确定这一段是否有重要的观点,是否有自己未解问题的答案。&br&&br&3. 带着问题看文献:我要从这篇文献中获得什么,如果是观点,在摘要中就可以获得,如果是研究方法,那就从方法中寻找,如果是核心文献,那就仔细研读。总之首先在摘要中提问题,然后再开始阅读有可能帮助题主解决担心错过什么的问题。&br&&br&4. 完整具体的知识库:知识库越丰富,越完备,就越能有效地利用上述三个方法;越能快速的阅读文献,越能不用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这是硬功夫,是从踏踏实实一篇一篇精读中得来的。&br&&br&归根结底,想要快速阅读文献,首先要花硬功夫,“傻功夫”把必备的知识全部放在自己脑子里。
我和题主有同样的问题,我仅仅是分享一下我的经验:1. 摘要最重要:搞清楚摘要中作者的问题意识。作者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解决了怎样的问题,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这样的目的一是明白整篇文章的因果逻辑关系,二是在自己内心对作者提出问题,然后在文中寻找问…
来自子话题:
我来个偏门的。&br&如果学术会议的地点天气不算热,不要频繁换衣服。&br&很多人认人都是看衣服的, 例如我。&br&&br&昨天那个穿白衣服的小子talk做的不错呢,咦,今天那人呢。
我来个偏门的。如果学术会议的地点天气不算热,不要频繁换衣服。很多人认人都是看衣服的, 例如我。昨天那个穿白衣服的小子talk做的不错呢,咦,今天那人呢。
来自子话题:
谢 &a data-hash=&be5ef957dda7caa7bf75ae& href=&/people/be5ef957dda7caa7bf75a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王铁斌& data-tip=&p$b$be5ef957dda7caa7bf75ae&&@王铁斌&/a& 邀请。&br&&br&&b&用户体验&/b&&br&&u&第一,累。&/u&&br&我原先的program要求修30个学分:20个必修+10个选修。选修嘛,选点什么seminar,每周去吃一次pizza就行了。而生统这边要求我选六门课,总共22个学分的必修。于是为了提前一年毕业,我必须在三年之内修完77个学分。还好,这是最后一学期了,刚把爹 =.=&br&&img src=&/538f33f20b61dfb79da0_b.jpg& data-rawwidth=&273& data-rawheight=&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3&&美帝的本科课程都比国内费劲,PhD课程简直是杀人。而且我以前完全没有统计的基础,大学只学了个微积分,概率统计和线性代数都是来这边之后自学。室友不知道多少次听见我在房间里咆哮:“我不会做!”&br&&br&这学期我既要上9个学分的课,还要当助教,还要做实验,还要实习,还要准备找工作的事儿,而且我自己还有些稀奇古怪的爱好。星期二星期四都是从早上9点忙到晚上10点回家没机会歇,中午吃饭都只有10分钟。当然,这应该是我最忙的一个学期了。&br&&br&&u&第二,爽。&/u&&br&我一直后悔本科时太专注于一个目标,没有涉猎更多的东西。还好,逮着PhD的机会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现在看生物医学论文,自动开启统计视角,能看出以前根本想不到的东西,也能发现多少论文的数据处理存在严重问题。另外,我自己的paper数据处理全是我自己做的,根本不用求爷爷告奶奶找biostatistician帮忙。我把学业当做一个ARPG,每有进步,都跟刷到经验一般开心。而双学位就相当于我以德鲁伊入行,却开了死灵法师的技能槽,能不爽么?&br&&br&&b&如何活下来?&/b&&br&&u&第一,智商够用&/u&。&br&这里肯定有个门槛,具体多高因专业而异。这个我就不赘述了。&br&&br&&u&第二,情商够用&/u&。&br&这样的生活压力非常大。没有一颗大心脏,充足的自信,优秀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坚定的意志,垮掉分分钟的事。&br&&br&&u&第三,处理多线程任务的效率&/u&。&br&这里介绍一个prioritize的方法:Stephen Covey's quadrant.&br&&p&QUADRANT I: 紧急且重要事件&/p&&p&QUADRANT II: 不紧急但重要事件&/p&&p&QUADRANT III: 紧急但不重要事件&/p&&p&QUANDRANT IV: 不紧急且不重要事件&/p&&br&每天一开始就确定今天要做的事情,并优先排序。&br&&br&&b&如何修双学位?&/b&&br&国内的我不知道,不敢多言。美国许多学校开有MD/PhD program,用PhD的工资交部分MD的学费。但这样的program门槛高得吓人,除了精英中的战斗英,大神中的战斗神,还是不要指望了。&br&&br&较为常见的是我这样的普通人,一个实验性学科+理论性学科的配置。先进入一个实验性学科的PhD program,然后到有关联的理论性学科修minor,一般要求是一定学分+final project。这条路的操作难度来自三个方面:&br&1. 实验室导师同意你花费时间去上课。许多导师并不喜欢自己的学生上太多课,耽误实验进度。极品点的导师觉得你一个包身工不好好干活,还整天想东想西(画外音: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br&2. 学费,要么你付,要么你导师付,反正总得有人买单。这应该是最难的点了,导师可能同意你多学点东西,但让他砸几万美刀资助你修双学位的话委实不易。&br&3. 你感兴趣的program有这样的minor plan。不少学校根本没这样的设定,你脑补再多美如画的剧情也没用。&br&&br&&b&PhD双学位有什么用?&/b&&br&PhD有什么用?嗯哼。&br&我是把这个当练级,多练一种技术貌似刺激点(抠鼻)。&br&少想点有没有用,多问问自己喜不喜欢吧。&br&&br&&br&PS: 我不需要分别写两份thesis,但也不只是上课就行了。虽然不用做两个oral exam。但我的committee需要添加生统的faculty,于是人数达到了7人,一般要求是4个人。有人说我只是做了跨学科的东西而已,我不知道他是如何脑补的。虽说只有一份thesis,但内容却包括两大方面。再多说一句,PhD/MD, PhD/JD也不是说要你写两份thesis,做两次oral exam。第一次正面回应喷子,看来我真是挺闲的。
邀请。用户体验第一,累。我原先的program要求修30个学分:20个必修+10个选修。选修嘛,选点什么seminar,每周去吃一次pizza就行了。而生统这边要求我选六门课,总共22个学分的必修。于是为了提前一年毕业,我必须在三年之内修完77个学分。还好…
来自子话题:
毕业找工作这方面没什么压力。一是,他们知道我好胜心强,即使反复折腾也不会弄得惨淡收场;二是家里也不急需我赚钱。女朋友这点倒是压力山大。本科时家母很反对我谈恋爱,说要以学习为重,即使到了大四,拿到出国offer之后,也没松口。刚开始念PhD,事情就开始变化了。&br&&br&-----------------------------------------Yo, Yo, Check Now分割线------------------------------------------------------&br&第一阶段,旁敲侧击。&br&家母:学习只是一方面,个人的规划也可以考虑了。&br&我的内心独白:我勒个去,仅仅过了几个月而已,态度180度大转弯啊。不会是试探我吧?&br&我:学习压力很大啊,不敢想太多。(李代桃僵)&br&家母:那好,你注意劳逸结合。&br&&br&第二阶段,别人家的小孩&br&家母:王阿姨家二狗昨天当爹了。小时候他还来过我们家呢。&br&我的内心独白:我勒个去,传说中的别人家小孩又一次出现了。小时候,别人家的小孩长得好看,从不看电视,只知道学习和做家务,也不要零花钱。长大后,别人家的小孩出任xxx,迎娶高富帅(白富美),结婚才3个月就生娃了。&br&我:是他的吗?(浑水摸鱼)&br&家母:……&br&&br&第三阶段,乱点鸳鸯&br&家母:张阿姨的外甥女还没男朋友呢,你们聊一聊?&br&我的内心独白:一把年纪了,规矩都不知道。没图?&br&我:我都不认识,你也知道我不会说话,得罪了她,你和张阿姨的关系怎么办?(围魏救赵)&br&家母:也对,你那张嘴,吓着别人怎么办。&br&&br&第四阶段:上图&br&家母:这是李阿姨的侄女。姑娘很温婉可爱,你们聊聊?(发了一张图过来)&br&我的内心独白:我勒个去,PS技术不错啊。&br&我:水烧开了,我去看一下。(走为上)&br&&br&------------------------------------------------正襟危坐分割线----------------------------------------------------------&br&&b&其实,来自父母的压力总是有的,忙完了这件,他们又会关心起下一件。做子女的呢,听着就行了,至于怎么做还是取决于自己,毕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父母关心的事都是大事,正因为如此,更应该听自己的。&/b&
毕业找工作这方面没什么压力。一是,他们知道我好胜心强,即使反复折腾也不会弄得惨淡收场;二是家里也不急需我赚钱。女朋友这点倒是压力山大。本科时家母很反对我谈恋爱,说要以学习为重,即使到了大四,拿到出国offer之后,也没松口。刚开始念PhD,事情就…
来自子话题:
&img src=&/9ea9f9ee5a83_b.jpg& data-rawwidth=&269& data-rawheight=&14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9&&为了有一天把Miss换成Dr!
为了有一天把Miss换成Dr!
研二在读。凑个热闹。先说结论:学会social。&br&&br&**世界观**&br&一年多以前,选择读phd,以及心中隐隐觉得希望走academia这条路,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一直自认为不是一个愿意social的人,也一向很不喜欢过多地和人交流。除非是和熟悉的朋友一起,否则大部分情况下要我去参加一个party绝对会是件痛苦+无聊的事情——不知道能聊什么,不知道该聊什么,不知道“言不及义”的聊天有什么意义。&br&而我现在走上phd这条“不归路”之后,才意识到其实academia才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需要social的地方。如果不和人聊天,怎么知道整个community都在关心什么话题?如果不主动和人讨论自己的以及对方的project和expertise,怎么找到collaboration?很多时候,看paper得到的信息往往是延迟了半年以上的(考虑到审稿和发表的时间线),听lecture和seminar得到的消息也会有相当的迟滞,而只有in person的交流,才能得到最及时的update。&br&我老板就是一个极端social的人。记得有人这样形容:如果把他放到亚马逊丛林正中间,他也能很快找到一个他认识的人。他非常善于sell自己的idea,也非常擅长在别人的讲话中找到有趣的点来发展collaboration。正因为如此,他的collaboration遍布各地,每年发表的paper都有二三十篇(考虑我们lab只有十个人左右,而且是做实验工作为主的情况下,这个数值已经很可观了)。例如,我现在正在整理成文的一个project,就是start from一个collaboration。另一个实验组发现了一个有趣的mutant,而老板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个mutant的表型会和我的thesis project有点关联,于是想办法要到了这个菌株;而我顺便帮那个组做了一些microscopic的观察,并把有些内容整合到了这篇文章中去。对这个发现本身来说是一个完整和补充,而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credit。&br&另外,广义上讲,social不仅仅适用于academia。找个实习,找个妹子/基友/汉子/闺蜜不也需要和人交流么?(我觉得此处再写下去就要没有节操了,就此打住。)&br&&br&**方法论**&br&怎么去social?这是我自己也在不断思考不断提高的过程。&br&其一,很自然地,不要放弃任何可以和人聊天的机会。记得有个lab的门口贴着这样的字条:“These people are happy to talk with you, which they put higher priority compared to their work at hand.”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态度。目前我试图参加各种可能的party,happy hour等等,抓住机会和各种认识不认识的人catch up。因为有语言障碍,这类事情一开始是最困难的,很容易冷场,或是大家围成一个圈聊得开心,把你一个人晾在一边……但是厚着脸皮多混混多插嘴,慢慢也就好了。今晚刚参加一个party回来,在基本不认识一个人的情况下,三个小时一直在不断和各种人扯淡,这也是我目前的巅峰水平了……&br&其二,学会问问题,学会引导话题。Don't be afraid to look silly, and don't be afraid to look rude.这是我老板引导我的方向,但尚在努力中。&br&其三,学会sell yourself。这个属于我的长期目标。
研二在读。凑个热闹。先说结论:学会social。**世界观**一年多以前,选择读phd,以及心中隐隐觉得希望走academia这条路,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一直自认为不是一个愿意social的人,也一向很不喜欢过多地和人交流。除非是和熟悉的朋友一起,否则大部分情况下要…
来自子话题:
选择怎么样去生活、做什么事业是个人的自由,是谁规定读了PHD就必须做学术?一个有博士学位的人除了学术之外就不能在其他方面为社会做贡献或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吗?&br&&br&这是我现在就职公司的全球大BOSS:&br&&img src=&/b3efbcf25bbbb3bc5c866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b3efbcf25bbbb3bc5c866_r.jpg&&貌似看到公司的CEO们有个Dr.头衔的很少。看看他的教育背景(来自wikipedia):&br&&ul&&li&1989 - &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MS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Sc&i class=&icon-external&&&/i&&/a& in &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Chemistr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hemistry&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versity_of_Munic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niversity of Munich&i class=&icon-external&&&/i&&/a&, Munich, Germany.&/li&&li&1993 - &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Ph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D&i class=&icon-external&&&/i&&/a& in &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Neurobiolog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eurobiology&i class=&icon-external&&&/i&&/a& at &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ETH_Zuric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i class=&icon-external&&&/i&&/a& (ETH), Zurich, Switzerland.&/li&&/ul&美国总统里也有一位博士,一看就是非常儒雅的学者:&br&&img src=&/d727edfc12b4d2a9d077a5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d727edfc12b4d2a9d077a5b_r.jpg&&&br&&b&Woodrow Wilson&/b& is the only US president to have earned a PhD. He received this degree in political science from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in 1886. 他是唯一一名拥有哲学博士头衔的美国总统(法学博士衔除外)。1962年历史学家对31位总统的投票排名,威尔逊高居前4位,仅次于&a href=&/subview/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乔治·华盛顿&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subview/.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亚伯拉罕·林肯&i class=&icon-external&&&/i&&/a&和&a href=&/view/2529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富兰克林·罗斯福&i class=&icon-external&&&/i&&/a&(百度百科)。现在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盟就是威尔逊提议的,也算是当代国际政治的创举。&br&&br&再来把目光拉近到台湾,随便列几个大家熟悉的(马英九哈佛法学博士暂且不算):&br&&br&&b&李登辉&/b&,1965年,考取美国洛克菲勒农业经济协会与&a href=&/view/3025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康奈尔大学&i class=&icon-external&&&/i&&/a&联合奖学金,入&a href=&/view/30250.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康奈尔大学&i class=&icon-external&&&/i&&/a&攻读博士学位,其&a href=&/view/197043.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博士论文&i class=&icon-external&&&/i&&/a&《台湾农工部门间之资本流通》获全美最佳&a href=&/subview/4.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博士&i class=&icon-external&&&/i&&/a&论文奖。&br&&b&连战&/b&,1959年赴美国&a href=&/view/2732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芝加哥大学&i class=&icon-external&&&/i&&/a&深造,1965年获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br&&b&柯文哲&/b&(日-)&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台湾&i class=&icon-external&&&/i&&/a&外科医师,现任&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5%8C%97%E5%B8%82%E5%B8%82%E9%95%B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台北市市长&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C%8B%E7%AB%8B%E8%87%BA%E7%81%A3%E5%A4%A7%E5%AD%B8%E9%86%AB%E5%AD%B8%E9%99%A2%E9%99%84%E8%A8%AD%E9%86%AB%E9%99%A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台大医院&i class=&icon-external&&&/i&&/a&临床医学研究所医学博士。&br&(百度百科)&br&&br&当然还有咱们现任的Premier就不用说了。&br&&br&最后多说两句,生活在我们这个“数据化”的时代,国家在拼GDP,大学在拼排名,教授在拼SCI论文数量,公司在拼利润率,工厂在拼生产量,个人在拼财富···似乎什么成就都可以用数据衡量了。但有的东西是不能数据化的,就是人的想法、情感、梦想、幸福这些“虚无”的东西。&br&&br&其他赞同“读PHD就应该做学术”这种观点的答案说:既然你之前占用了科研的资源,为什么不一直做下去呢?不做学术的话就是浪费资源,为什么不让给其他想做科研的人呢!?这就是典型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或者效用主义的想法,即为了全社会可以量化的福祉(welfare),就要牺牲自己或少数人不可量化的梦想和幸福,这正当吗?人生也长也短,在我看来,用不到30000天的时间去选择不同的路、尝试不同的东西,离开comfort zone, 通过增加内容的方式让自己的人生变长,没有什么不可,甚至值得鼓励。
选择怎么样去生活、做什么事业是个人的自由,是谁规定读了PHD就必须做学术?一个有博士学位的人除了学术之外就不能在其他方面为社会做贡献或者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吗?这是我现在就职公司的全球大BOSS:貌似看到公司的CEO们有个Dr.头衔的很少。看看他的教育…
来自子话题:
&p&本人已经在英国生活两年,并且未来的一段时间也会在这里,周围的同学有的在英国有的在美国,也有来了英国后又去美国的,通过我的观察简单说说硕士水不水的问题。&b&这个问题,我认为&/b&&b&7成在人心,3&/b&&b&成在体制&/b&。&br&&/p&&br&&p&先说7成人心,中国人讲究&b&物以稀为贵&/b&,中国建国初期,相当大的一部分科技精英都是留学归来,再加上对于这些人上帝般的宣传,中国人是有留学情结的。但一开始穷,没有钱去留学,能留学的都是自身能力大神级别的拿奖学金出去,让留学生光环愈发刺眼。其实中国人的光环很多,其中也有大学生光环,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村里出了个大学生那是了不得的事情,但是随着大学的扩招,在九十年代初期由于大学生就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光环大幅贬值,于是社会上开始兴起读书无用论,宁可去做个小生意、学个小手艺,记得90年代中期硕士毕业的老爹收入还不如一个理发师。但是,现在大学生就业比那个时候更难,做的工作更低廉,为何却没有兴起读书无用论了呢?&b&大学生光环的破裂,让更多人可以理性的看这个问题,大学生没什么了不起,也不可小觑,要具体看个人。而人的认知曲线就像下图。&/b&&/p&&img src=&/a898bc42f18e389c802a1_b.jpg& data-rawwidth=&331& data-rawheight=&17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1&&&br&&p&&b&会有过度崇拜,也会有过度鄙视,但是最终会趋于理性具体的分析。&/b&&/p&&br&&p&再回过头来说留学生光环,中国人慢慢有钱了以后,更多的人可以自己负担留学的费用了,于是在留学生光环的照耀下有了留学的打算,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但是当时已经教育产业化的西方国家是没有意识到的。最早意识到中国这块大市场的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于是有了去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留学潮,一开始中国人觉得哇塞太牛了留学生,慢慢的人越来越多,评价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硕士水的声音开始出现,加澳留学生光环开始破裂。这个时候英国也发现了中国这块市场,而美国仍然在冷艳旁观中;于是大家开始说哇塞英国的硕士好牛,于是人又一窝蜂的去读英国的硕士。慢慢的去英国的人越来越多,英国留学生的光环开始破裂,而此时加澳留学生光环已经破裂的差不多了。现在呢,美国终于发现了中国这块市场,在近5年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井喷,大家终于找到了一个崇拜的对象,有崇拜就必然有鄙视,鄙视就鄙视处在认知曲线低端的英国。&/p&&img src=&/4eb09f42d4a99cdd8ccbae03_b.jpg& data-rawwidth=&340& data-rawheight=&17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0&&&p&我认识很多在美国读硕士的同学,并不觉得他们就比在英国读硕士的同学强,甚至是很多常春藤名校的同学。很多人在分析为何英硕水,归结为一年制硕士水,但其实英国有很多两年的硕士,美国也有很多一年制的硕士,说白了,&b&社会上很简单的以“物以稀为贵”作为判断标准,是有失偏颇的。所以未来如何所有人都可以预测,美国硕士将“逐渐变水”,英国的硕士将和澳加的硕士一样:因人而异。&/b&&/p&&br&&p&再说3分体制的问题,英国的学制中硕士的角色是相对而言比较模糊的,在英国可以本科以优异的成绩后直接读博士,读硕士的同学一般是两种角色:1、不想读博士,只想快快找工作,但是本科内容又不够,所以读个master充实一下。2、想读博士但是水平不够读个master铺垫一下。所以我觉得英国的master是一个辅助性的学位,是本科生的高帽或者博士生的垫脚石,这样的角色注定他的功能很有限。但是据我所知,硕士在很多的国家都是类似的角色,而像中国这样把硕士正儿巴经把硕士当个阶段性的学位的,好像有俄罗斯、德国、瑞士。而美英澳加香港新加坡都不在列。&/p&&br&&p&&b&所以对于英国的硕士该不该读,我觉得有机会可以读,我体验了国内的大学教育和英国的大学教育,还是很不一样的,来了英国是我很引以为豪的决定之一,相信对于你的选择会有帮助。&/b&&/p&
本人已经在英国生活两年,并且未来的一段时间也会在这里,周围的同学有的在英国有的在美国,也有来了英国后又去美国的,通过我的观察简单说说硕士水不水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认为7成在人心,3成在体制。先说7成人心,中国人讲究物以稀为贵,中国建国初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跪求零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