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西南北京联合大学学纪念碑碑文所体现的教育思想

西南联合大学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作品简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位于清华大学校园内。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开始上课,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北大、清华、南开原均为著名的高等学府,它们有各自独特的经历,有各自的教学作风,组成联大以后,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人才济济。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学府。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约2000人,均学有成就,有的成为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3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
【声明】汇图网是正版商业图库,所有原创作品(含预览图)均受著作权法保护,著作权及相关权利归上传用户所有,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否则将依法被要求承担高达人民币50万元的赔偿责任。
交易 566作品 4354
扫码关注微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立纪念碑(图)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立纪念碑(图)
&& 日,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决定在原址立碑纪念的日子。虽然当日距今日已有59年之久,但是西南联合大学那段在战火中光辉的岁月和西南联大人顽强的奋斗不息的精神仍然为我们所怀念、所敬仰。&
  原址立"三绝碑"纪念珍贵往昔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校开始准备北上复员。为了纪念西南联大这一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壮举,学校决定在原址留碑。日,梅贻琦校长召集冯友兰、闻一多、朱自清等人文名家共商此事,并请当时的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撰写碑文,纪念三校“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的这一段珍贵岁月。&
原址立"三绝碑"纪念珍贵往昔
 日,联大师生在新校舍图书馆前举行结业典礼,典礼在《西南联大进行曲》中结束。之后到校园后山处(今校园东北角)举行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揭幕式,“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冯友兰在揭幕式上宣读了受校方委托撰写的碑文。碑文简明地叙述了抗战及三校离合的经过,阐述了联大可以纪念的四个方面;通篇洋溢着浓厚的爱国热情,高度颂扬了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抒发了对"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满怀信心的壮志豪情。碑文气势宏伟,诵读难忘,被称之为“三绝碑”。&
  而今在云南师范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仍巍然耸立在原址的绿树掩映之中。纪念碑的碑身呈圆拱状,高约5米、宽2.7米,中嵌石碑;石碑的正面为冯友兰撰写的碑文,碑文阴刻分别请中文系教授闻一多书丹篆额、中文系主任罗庸楷书碑文,共19行、1178字。石碑的背面是由联大校志委员会编纂、并请中文系教授唐兰写篆额、数学系教授刘晋年书丹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上列834名从军学生名单。五十多年来,千百位昔日联大学生、今日已为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人士,络绎不绝前来瞻仰此碑,追抚往日联大的校园生活,缅怀先师们对自己的教诲。&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更多关于&&的新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8年4月,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从长沙组成的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抗日战争八年间,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从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于1937年8月建立,到国立西南联大日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西南联大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为中国以至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其成就显著,有“内树学术自由,外筑民主堡垒”之美誉。1946年,三校复员北返,云南师范学院留昆旧址独立建校,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校,旧址已列为。英文名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O UNIVERSITY简&&&&称西南联大创办时间1937年类&&&&别公立大学所属地区中国 云南 昆明知名校友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朱光亚校&&&&训刚毅坚卓主要院系文、理、法、商、工、师范组建学校国立北大、国立、私立南开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开始上课,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北大、清华、南开原均为著名的高等学府,组成以后,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约2000人。抗战胜利后,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3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是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自日开始上课,至日结束,西南联大在滇整8年 。[1]
1988年清华大学在清华园工字厅南面重新建立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由副馆长、著名书法教育家、教授老先生所题写。
日,、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下组成了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一个月后,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危及湘水,师生们于1938年2月搬迁入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旗4月,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开课,日举行结业典礼,7月31日宣布结束,西南联大在滇8年期间,于1938年春在建立分校。于1940年8月设分校。
1946年5月,上述3校迁回原址,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院,改称,1984年更名为。
校行政有两个机构,一个是校务委员会,一个是教授会。
校务委员会是权力管理机构,校务委员会委员由教授会民主推荐,校长批准任命,校长为校务委员会当然主席。校务委员会通过民主讨论和决议全面主管全校重大事务。西南联大有三位校长担任校务委员会主席:、、。前两位老教育家为了支持一元化领导(实则是无力领导),公推年青的梅贻琦校长主持校务,他们二位退居二线,留守重庆,从国民政府方面谋求对西南联大的实力支持。所以西南联合大学自始终至终都是由梅贻琦校长主政,实行了“校长负责制”。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中主管管理的职能部门的领导人,全部都是知名教授,其中包括常设的校务委员会、教务长、总务长、训导长、建设长等,全部由教授担任,由教授会民主推荐,校务委员会讨论通过,报校长批准任命。
教授会是一个校务咨询机构,虽不是权力机构,但很有威望,成员包括全校教授,经常工作由全校教授推选常委会主办。教授会是校长的得力参谋,也是办学校务得力骨干的资源库。各学院有院教授会,学系有系教授会。院教授会主席后来改称为院长,系教授会主席后改称为系主任,由相应院系教授会民主推选,校务委员会讨论备案,报校长批准任命。各院系教学及管理业务,统由教授会评议,由院长系主任执行实施。所以院系教授会实际上是院长系主任领导下的民主办学权力机构。
西南联大共设文、理、法商、工、师范五学院,共26系,另有先修班和。
西南联大先租得蒙自海关、昆明大西门外昆华农业学校、拓东路迤西会馆等处为校舍,总办公处设在城内崇仁街46号。1938年7月,学校以昆明市西北角城外荒地124亩为校址,修建新校舍。
1939年4月,西南联大新校舍落成,有学生宿舍36栋,全是土墙茅草顶结构;教室、、实验室56栋,为土墙铁皮顶结构;食堂2栋,图书馆1栋,为砖木结构。校庆
日,正式上课。这一天被定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庆日。
1939年,常委会核定《》(冯友兰作词,张清常作曲)为联大校歌。歌词中的“仇寇”二字原为“倭虏”。
八年辛苦备尝,喜日月重光,顾同心同德而歌唱!
万里,辞却了五朝宫阀。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jiǎo]移栽祯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西山苍苍,滇水茫茫。
这已不是渤海太行,这已不是衡岳潇湘。
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
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都要我们担当!
同学们,要利用宝贵的时光,要创造伟大的时代,要恢复失掉的家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徽
千秋耻,终已雪;见仇寇,如烟灭。
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
维三校,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神京复,还燕碣!
民主自由、严谨求实、活泼创新、团结实干。
三角形的三等分,那一点是正三角形的三点合一,也暗含三角形的稳定性,上半年即已确定使用。联大8年,前后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闻一多等300余人,他们都是各个学科、专业的泰斗、顶级专家。学生有8000人,3343人(年)。
联大师生担任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49年)27人、院士154人(学生80人)、院士12人(全是学生),其中有杨振宁、李政道2人获得(物理学奖);赵九章、邓稼先等8人获得功勋奖;黄昆、、、吴征镒4位获得者;、、等人成为国家领导人。
1938级~1946级各年毕业生情况表
毕业生人数:自1938年至1946年,共计毕业生3343人(含初级部35名)。
五个学院26个系按院系专业毕业名单划分为:
中国文学系98名,外国文学系197名,历史社会学系的历史学组和社会学组共计223名,哲学心理学系的哲学组和心理学组共计55名,教育系33名;
算学系57名,物理系123名,化学系209名,生物系74名,地质地理气象学系(亦名地学系)的地质组、地理组和气象学组共计154名;
土木工程系213名,机械工程学系247名,电机工程学系148名,航空工程学系97名,化工工程学系72名;
法律学系93名,商学系133名,经济学系698名,政治学系137名,社会学系57名;
师范学院(曾亦名师范二部)
史地学系18名,教育学系147名,公民训育学系12名,理化系2,国文学系7名,英语学系3名,算学系1名,初级部文史地组28名,初级部数理化组7名。
资料来源:依据出版社1994年出版(京)新登字158号《清华大学史料选编 第三卷(下)西南联合大学与清华大学()》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毕业生名录》统计整理,该名录系按清华校史研究室所存《西南联合大学校友录》(1946年4月编印,胡淑贞撰“发刊献辞”)摘录排印,付排前西南联大校友张源潜同志作了少量校核和少量补充。
,,,,,,,,,
,,,,,,,、,,
,,,,,,,,,
,,,,,,,,
,,,等。
,,,,,,
,,,,孙,,
,,,,,,
谢玮,,王浩杨,凤林景,等。
抗战八年间,西南联大从军学生前后一共达到834人,其中不乏主动的热血青年,联大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校长之子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担任翻译外,联大学生还参加了和空军。在1942年至1945年间,为了保证空中运输线“驼峰”航线的畅通,1500名中美健儿血洒长空。根据记载,其中就有联大的从军学生。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云南师范大学校内,为。从云南师范大学正大门一直往里面走,第一个路口右转可看见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复制校门。旧址
昆明龙泉镇司家营61号,为昆明郊区典型的三间两耳带倒座结构“一颗印”的两层楼房。1941年,南迁昆明的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租用了这座院落,研究生就在正楼大通间上课。
学校专门有学生义务讲解队(附上照片)弘扬西南联大精神,很有民国知识分子范,建议去了解一下,他们知道很多,而且都是免费讲解的,最好提前预约。西南联大博物馆开放时间为每天的早上8:30至11:30,下午2:30至5:30,不分周末与假日,如果需要了解可以关注西南联大博物馆新浪微博。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西南联合大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西南联合大学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联合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