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经济发展形势及国家政策对今年就业形势2014的影响

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_李德水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0.5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_李德水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201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宏观经济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全年经济增长7.7%,其他主要调控目标处于预期目标之内。展望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极大地提振企业和社会的信心,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平稳增长态势,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物价总水平处于温和态势。
  一、2013年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为适应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以及国内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新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思路、政策措施出现了一定调整,不再追求过高的增长速度,而是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增长质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按照这样的发展理念,2013年我国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1.宏观经济稳中有进。2013年,按照“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措施。一是保持宏观调控的定力,从我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科学确定经济运行合理区间,保证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只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就要尽量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发挥市场的作用。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和下放了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同时,扩大了“营改增”试点范围,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等领域改革。三是着力调整优化结构,积极培育信息消费,增加节能环保、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中西部铁路等方面的投资,促进养老、健康、文化、教育等服务业发展。四是坚持底线思维,设定期望目标的最低要求,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水平,保证无就业家庭至少一人能就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危机的底线。这些稳中有为的配套政策措施,稳定了市场预期,增强了市场信心,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GDP在2013年上半年有所回落的情况下,下半年稳中有升,一至四季度分别增长7.7%、7.5%、7.8%和7.7%,各季度增速基本平稳,全年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9.7%,工业企业效益出现恢复性增长,前11个月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3.2%,实现了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期调控目标。
  2.三大需求保持基本稳定。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6%,较上年同期放缓1个百分点。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增幅同比加快9.6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好于预期,增幅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在产能过剩的重压下,增幅同比放缓3.5个百分点。消费增速略有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3.1%,增幅同比放缓1.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住房、汽车等消费龙头市场呈现购销两旺局面;信息消费、网络购物新兴消费业态与消费模式快速增长;餐饮、粮油烟酒、服装鞋帽和石油制品的回落幅度居前。外贸出口平稳增长,我国外贸出口同比增长7.9%,增幅持平。进口增长7.3%,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2597亿美元,同比增长12%。机电产品出口基本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有所加快,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
  3.价格总体平稳,不同领域价格出现分化。2013年以来,由于国际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强、宏观经济总需求仍显不足,产能过剩压力较大,我国价格整体相对温和,但不同领域价格出现背离,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工业品价格连续下跌,房地产价格涨幅较大。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涨幅与上年同期持平;生产者价格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情况下,延续负增长态势,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9%,跌幅比上年扩大0.2个百分点;房地产价格涨幅较高,按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的全国商品房价涨幅达到7.7%。一线城市房价涨幅接近20%左右。
  4.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我国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方面呈现新变化。一是产业结构有所优化。第一产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服务业延续较快增长态势,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到46.1%,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迅猛,成为结构调整的亮点与重点。二是民间投资比重提高。我国民间投资比重达到63.5%,较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在投资体制改革的推进下,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准入放开,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三是东部地区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产业向中西部加快转移,信息、医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得到释放。四是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国家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机制建设,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降低3.7%。
  5.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一是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全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将达到1300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二是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民生更具保障,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作待遇与环境改善;中心城市家庭服务体系建设和家庭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得到加强。四是菜篮子、幼儿园、住房等各领域的惠民工程部分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问题,使民众尤其是中低收入者得到了实惠。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同时,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仍存在许多矛盾和挑战,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稳中有忧,稳中有险。
  在世界经济仍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和我国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过程中,我国经济进入从10%左右增长速度向8%左右增长速度的转换期,出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企业实际融资、用工、土地、环保、物流等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投资经营压力加大。二是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新兴产业尚待形成。三是财政收入减慢,财政收支矛盾日渐显现,政府性债务增长较快,影子银行业务扩张较快,财政金融潜在风险增加。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7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万亿元,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7万亿元,合计30.3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负债约17.8万亿元。四是房地产市场分化,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继续累积,部分三、四线城市出现了过剩局面,房价出现连续下跌。
  世界经济存在不确定性。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情况有望好于2013年,全球经济预计增长3.6%,比2013年提高0.7个百分点,增长格局逐步由新兴经济体主导转变为发达经济体主导,国际环境整体对我国经济运行有利。但发达国家新的增长动力尚不明朗,新兴经济体特别是资源型国家增长迟缓,在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资本外流和本币贬值三者叠加下,全球经济政策主要是货币政策、世界贸易投资格局变化方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
  三、2014年基本经济走势
  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分析和2014年我国经济政策导向,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基本稳定。
  从经济增长速度看,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会加大经济下行的压力,而释放改革红利、基础设施投资和库存回补因素将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会略低于2013年,制造业产能过剩会降低企业投资意愿,开工面积连续两年增速较慢和部分地区销量迟滞会影响房地产投资,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和领域扩大有利于服务业投资。在允许平台公司发行部分债券对“高利短期债务”进行置换,加大债务重组力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延长还款期限,确保不出现“半拉子”工程的前提下,鼓励资金投向节能环保、保障性住房、城镇化建设、重大基础设施、扩大收购兼并化解产能过剩等领域,使基础设施建设保持稳定。预计2014年投资增长19%左右。消费需求基本稳定,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有所放缓,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而信息消费、社区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会显示较大潜力,严格公务消费对抑制餐饮等消费的滞后影响基本消失,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左右。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增强,欧元区经济出现改善迹象,日本经济在强力政策刺激下步入复苏轨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压力减小,我国对发达国家出口将有所好转。由于新兴经济体增速下滑,贸易保护主义依然严重,美国等国家的货币政策和世界贸易投资格局变化方向存在不确定性,出口难有较大改善,国内需求减弱使进口增速难以加快,进出口将增长9%左右。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7.5%左右,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9.5%,继续处于中高速增长态势。
  从经济增长的走势看,国家信息中心开发的经济景气系统显示,至2013年12月,包括广义货币、财政支出、固定资产计划投资额、汽车产量、粗钢产量、产成品库存等在内我国综合先行指数已连续23个月处于平稳态势,先行指数一般领先工业等指标约6个月,表明我国经济2014年上半年仍会延续2013年下半年走势,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物价呈温和回升态势。从工业消费品价格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基本稳定,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大。我国工业产能较大,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工业品价格会基本稳定。从服务业看,人口结构变化带来低端劳动者工资上涨推动部分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价格上升。从食品看,粮食再次增产,粮价基本稳定,但肉类、蔬菜价格面临一定的上涨压力。从资源产品看,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2014年是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时机较好的时间窗口,调整资源产品价格会推高物价。此外,2013年物价上涨对2014年翘尾影响为1个百分点左右,与2013年基本持平。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3%左右,工业生产者价格将下降0.5%,房价同比小幅上涨。
  从就业看,我国就业容量较大的服务业发展加快,相对较低的经济增速可以创造较多的就业岗位。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增强,目前每1个百分点GDP增长吸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约160万人,比2005年前后约80万人和2010年前后约100万人提高较多。预计2014年新增就业人数可超过1000万人,登记失业率在4.1%左右,总体就业压力不大,但仍存在大学生和过剩行业企业下岗等结构性失业。
  四、2014年宏观调控取向
  2014年,既要着力化解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缓解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等问题,又要保持经济适度增长,防止结构性失业。
  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稳定财政赤字率、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以及结构性减税上。建议财政赤字1.35万亿元,财政支出15.16万亿元,增长8.9%。赤字率为2.16%。中央代发4000亿地方债,与上年持平。结合税制改革,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将邮电电信业和铁路运输业等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清理规范区域优惠政策,转向实施产业导向税收优惠。2014年,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避免触发潜在财政金融风险,货币政策不宜过紧;“去产能”、“去杠杆”、“去泡沫”要求货币政策不宜过松。考虑到目前货币存量过高以及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和物价之间的关系,预计2014年广义货币增长13%左右,与2013年预期目标一致。贷款利率管制的完全放开使利率市场化大为推进,我国金融调控开始从数量调控为主逐步进入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并重的阶段,应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和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和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的平稳波动。
  2.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培育信息消费,养老、医疗、保健消费,环境消费等新业态;改善消费环境,推进流通环节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消费品流通成本,加大食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确保品质安全。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取消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发挥政府投资的重要推动作用,调整预算内投资结构,大幅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投资,适当减少可利用社会资金的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停止建设楼堂馆所等投资;深入贯彻落实“新非公36条”,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确定重点投资领域,加快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支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加强农业、水利投资等。充分发挥出口的支撑作用。保持传统出口优势,形成以技术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为代表新比较优势;加强与相关国家与地区的自贸区建设,全面推进上海自贸区建设;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与服务,简化审批程序,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积极性,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加大对国际大通道内外互联互通建设的协调力度,积极推进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努力开拓国际经贸合作新领域;扩大国内所需设备和技术进口,增加原油、贵金属、粮食等初级产品进口。
  3.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一是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落实“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二是化解产能过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化解产能过剩强调两点:完善市场机制,优胜劣汰;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等创新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更具竞争力、更具优势的主导产业。三是加大环境治理与保护生态工作力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落实和完善大气污染治理计划及配套政策,重视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四是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细化区域政策指导的空间格局,注重产业区域间梯次转移;加强跨省区、跨流域、跨行政区协作与共建,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点的经济圈与经济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生活水平。五是积极稳妥扎实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出台户籍、土地、资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组织编制实施重点城市群发展规划,各地因地制宜编制和实施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
  4.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重点关注农民工、社会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情况。二是重视结构性失业问题,鼓励技术教育培训,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做好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三是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通过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保障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重点增加住房建设用地供给,提高容积率,打破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城区与郊区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状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抑制房价。
  5.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需要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一是要加强对投融资平台公司风险的摸底排查和监测预警,落实偿债责任,杜绝出现局部性风险。二是推进“阳光”融资,实行债务重组。允许平台公司发行部分债券对“高利短期债务”进行置换,加大债务重组力度。对于高成本融资计划中明确用于项目建设的,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可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置换高成本融资,以低成本债务置换高成本债务,延长还款期限,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因平台公司项目建设资金出现缺口,无法完工实现预期收益的情况下,可考虑允许这些平台公司发行适度规模的新债,募集资金用于“借新还旧”和未完工的项目建设,确保不出现“半拉子”工程。四是以“有保有控、支持重点、防范风险”为原则,坚持分类管理。五是区分债务情况实行差别化管理。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地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严格政府举债的投融资范围,对有一定收益的地方基础设施项目,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可以进行投融资,对纯社会公益性项目,应以政府预算内投资为主,辅以必要的地方政府债券。六是研究中央政府救助地方政府的条件和惩罚措施,包括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约束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
  6.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把经济体制改革分为四类,区分情况、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改革等,属于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地方和部门可以授权操作,2014年有望推进实施;财税改革、金融改革包括房产税等由于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将加快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待全面统筹和审定后,适时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等由于认识有待加强,将先行试点,探索规律;涉及到修改现有法律的改革,如生态保护、土地法修订等,将加强研究,尽快启动。
作  者:&&&&出  处:单  位:&&&&经济类别: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 ()& ()& ()& ()& ()& ()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撑中高速增长
——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撑中高速增长
——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与跟踪课题组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与跟踪课题组近日发布《2014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报告。该研究报告显示,今年1至10月份,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基本平稳,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与亮点。但投资增长后劲不足、融资瓶颈约束明显、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依然较大。
    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国内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但一些短期、结构性与长期性因素将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和制约。要把2015年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要继续实施和完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改革和各类政策的合力。
    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与亮点
    今年我国的经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在结构调整、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经济运行中不乏亮点。
    一是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均出现积极变化。在产业结构方面,前3季度,第三产业增速高出第二产业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7%,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保持较高增速,比重不断提高。且服务业增长对工业增长的依赖减弱,独立增长能力增强。工业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工业整体增速。在需求结构方面,今年前3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也比同期投资的贡献率高7.2个百分点,是经济增长的首要拉动因素。
    二是就业与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今年前3季度,尽管经济减速,但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就业与居民收入指标表现良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出向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倾斜的态势。至9月末,已实现新增就业1082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目标。前3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0.5%,实际增长8.2%,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0.8个百分点,高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近2个百分点。
    三是消费热点继续保持热度。
    网络零售保持旺盛,通讯器材销售加快、绿色消费增长显著。前3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49.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54.8%。在4G网络建设及新产品更新加快的带动下,前3季度限额以上企业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31.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近8个百分点。
    四是化解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通过扩大国内市场等方式,一度严重过剩的光伏等行业供需已趋正常。钢铁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如河北省削减钢铁产能达数千万吨。在节能减排方面,前3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6%,高于今年的预定目标。
    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在充分肯定今年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
    投资增长乏力是拖累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经济下行风险的主要来源。各主要投资领域和投资主体都面临着一些困难与问题。一是受制造业持续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影响,民间投资意愿减弱,今年1至10月民间投资增长18%,虽高于整体投资增速,但比上年同期低了5.4个百分点,降幅大于整体投资。二是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带动房地产投资持续下行,今年1至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2.4%,比上年末回落了7.6个百分点。三是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偿债进入高峰期,地方政府投资能力受限,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难度加大,与上年同期相比,今年1至10月中央投资项目增速提高了2.3个百分点,而地方投资项目增速下降了4.6个百分点。四是受预期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影响,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外商企业投资步伐放慢。五是新开工项目减少,目前新开工项目增速低于近10年20%左右的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且调研中还发现,部分地区在建项目和储备项目接续不好,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投产后,项目的补充跟进出现了较严重的“断档”,将直接影响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
    二是融资瓶颈约束凸显。
    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大幅回落,凸显资金面紧张。尤其是下半年以来,7至10月份社会融资总量共计3.03万亿元,仅为去年同期的60%。除了普遍存在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贷款利率上浮等问题外,由于企业盈利能力减弱,银行基于违约风险考虑,惜贷、限贷现象增加,甚至还进行抽贷,加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有所增多,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和比例也呈上升之势。
    三是企业经营依然困难。
    一方面,由于主要工业品价格下降影响,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持续回升且大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同时库存周转率下降,企业去库存压力加大,经营效益普遍下降。另一方面,除了传统的资金、用工、土地、运输成本上升外,当前企业在结构调整升级如环保、技改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在一些财政增收压力较大的地方还存在着收过头税等加重企业负担的现象。此外,一些企业出于业绩考核和融资的需要,有意人为调高利润,因而企业实际的经营困难程度比数据反映的还要严重。
    主要经济指标 预测及政策建议
    今年前3季度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月度间出现一些波动,但季度指标基本平稳,预计今年四季度主要指标仍将保持平稳,四季度与全年经济都将增长7.4%左右。
    2015年尚无重大因素出现改变经济平缓下滑的局面,预计2015年全年经济将可保持在7.0%以上,略低于今年的增长水平;全年CPI涨幅将在2.2%左右,远低于调控目标。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加快落实已出台的各类政策,及早发挥政策效力。对已出台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棚户区改造、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城市管网、新能源环保和信息消费等重点建设领域尽快制订工作方案,做好投资规模测算和分解,制订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使政策能够落在实处,要尽量集中资金完成在建续建项目,早建成早见效。同时,要以破解制约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导向,强化政策的协调配套,加快出台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及细则。
    积极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更有作为。一是适当扩大中央财政支出与赤字规模,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中央财政应承担更大的支出责任,加大对结构调整、节能环保和改善民生的支持,建议明年中央政府预算赤字率扩大至2.5%。二是通过改革加快盘活国有资产存量,置换资源用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具体措施有加快推进国有资产退出竞争性领域、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策体系等。三是实现地方政府债务与融资体制平稳转换,避免出现政策空窗期,以保障地方公共服务的合理投入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稳定。
    适时适度微调货币金融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取向的同时,要及时微调预调货币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适时扩大定向降准范围或实施全面降准,运用各类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提高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适度扩大抵押物范围和放宽标准,满足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适时调整基准利率水平,尽快形成新的贷款利率引导机制,指导商业银行适当降低各类贷款利率,有效缓解融资贵这一突出问题。
    适当扩大公共投资,防止投资大幅滑坡。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围绕中西部铁路、城市基础设施、通用航空机场、水利工程环保等方面,实施和统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计划;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及“两化融合”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政策落实,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在房地产下滑严重城市可以考虑政府收购商品房作为保障性用房,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正常运行。再推出一批重大改善民生项目。
    挖掘消费增长潜力,促进消费平稳增长。结合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尽快出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实施细则,加快建立合理的公务员工资增长机制,加快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适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加大对首次购房者的信贷与税收优惠,适当放宽二套房贷款政策,促进合理的住房消费;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缩小高档消费品境内外价差,促进海外奢侈消费品消费回流国内市场;以支持鼓励创新为重点,加快推动电子信息消费、农村服务消费、绿色循环消费等新型消费的推广。
    完善政策体系,更为有效地化解产能过剩。在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上,政府要履行好自身应有的职责,同时要尽量避免和减少直接行政干预。一是要规范好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偷税漏税、制售假冒伪劣等行为,切实改变钢铁等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不正常现象。二是改进需求市场,如提升建筑质量标准、推广钢结构替代钢混结构等。三是尽快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制与排放配额交易制度。
    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尽快释放改革红利。统筹行政体制、财税体制、金融和国企等多方面的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一是继续推进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扩大负面清单管理的实施范围;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疏导审批通道,全面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和加强服务。加快建立政府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和规范性。二是把推进改革和盘活存量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深化土地、资源和金融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提高要素生产效率,挖掘增长潜力。
    2015年经济运行环境与条件分析
    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的国际环境总体趋好,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但国外政策调整、地缘政治冲突等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不确定性。国内基本面和改革因素仍可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但一些短期、结构性与长期性因素将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和制约,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仍面临很多挑战。
    有利因素与条件在于:
    世界经济将持续复苏但难以有大的改善。虽然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复苏的态势弱于预期,但是下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持续复苏,虽然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有所回落,但是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各机构普遍预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增速较今年有所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3.8%,较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但同时也要看到,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总体仍较为疲软,短期内难以真正走出低谷,一些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供给方面的制约因素和金融条件的收紧对经济增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持续更长时间,因而明年世界经济仍只是边际上的改善。
    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一方面,为应对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定向调控政策措施。内容涵盖定向降准、结构性减税、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稳定外贸、扩大信息体育消费,以及在近期实施的全面降息和基础设施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PPP)等。这些政策多需跨年度操作,政策效应将在明年继续释放。另一方面,在我国当前的财政状况和通胀形势下,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还具备较大的运用空间,政府可能继续围绕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力度更大的新政策,政策效应也将会集中体现为通过扩大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依然较好。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良好,内需增长具备有利条件。供给方面,虽然我国面临劳动力人口绝对量减少、储蓄率下降等趋势性变化,但是人力资本、资本存量等要素供给的质量在提高,一些新的增长拉动因素正在形成。消费方面,目前就业形势良好,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了经济增速,为消费持续增长和提升消费占比创造了有利条件。投资方面,“十二五”规划即将收官,一些规划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和尚未动工的大项目,建设进度将有所加快,出口回暖也将带动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明年投资增长。
    改革红利将逐步显现。2014年政府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允许民间资本创办金融机构,放宽市场主体准入,以及以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为核心的价格改革等,2015年还将实施一批重大改革。这些改革对经济增长潜力的提高作用将在未来一段时期逐步显现出来,对2015年的经济增长具有正面作用。
    不利因素和风险隐患在于:
    一是世界经济中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因素仍较多。首先,全球经济总体未恢复到危机前增长水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以及由于土地、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上升造成我国出口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这些因素仍持续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其次,主要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分化和转换带来的冲击。第三,地缘政治形势更加动荡。
    二是房地产市场短期难以出现强劲回升。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不断下降,虽然已出台了解除限购、放宽首套房贷款认定标准和降息等政策,这些政策可能在边际上改善房地产市场形势,但受房地产市场阶段性过剩严重、房价下行预期强等因素影响难以很快扭转低迷态势。房地产行业前后向产业关联度高,与钢铁、建材、家电、装饰材料等多个行业紧密相关,且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四分之一,房地产市场低迷将严重掣肘投资及相关行业的增长。
    三是环保指标造成的强约束。“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显示,环保指标完成进度滞后,规划中4个节能环保的约束性指标都未能达标。为了确保节能环保指标在“十二五”后两年达标,国家将“实施最严格的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有些地方为完成环保指标,可能会采取强制措施。
    四是供给因素约束不断加强。劳动力、土地、资本等供给因素进一步趋紧,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不断加强。(孙学工 刘雪燕 杜飞轮 肖 潇)
责任编辑: 康丽琳
国务院部门网站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卫生计生委
原子能机构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知识产权局
发展研究中心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国防科工局
测绘地信局
煤矿安监局
地方政府网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驻港澳机构网站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
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
驻外使领馆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
中央电视台
中国广播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企业网站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铝业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
中国盐业总公司
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公司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国旅集团公司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珠海振戎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彩虹集团公司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华侨城集团公司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有 关 单 位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中央政府采购
国家域名注册管理网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年就业形势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