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足球希望之星没有希望?

  作为一个喜欢足球和股票的人,选择注定了我自己这几年的悲哀!  孩子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体质:他的皮肤比正常人厚几倍,一看就知道长大后是强壮的大个子,他的忍耐力超过一般的人。回老家的时候,他晕车,干脆下来跟车跑了几公里,那时侯,他才7岁。我喜欢足球,也就是体力好跑得动,脚底下没活的那种。苦于地方上没有足球的氛围,自己也把他带不好,所以,直到他9岁的时候,看着他喜欢踢球,才给他找了个教练,学了几年的足球。也就是通过这几年培养孩子踢足球,让我深深地懂得了:什么是足球?中国的足球为什么起不来?  训练孩子踢足球,是一件非常非常累的事情。为了把孩子的训练做好,我带孩子跑了许多的俱乐部,也在几个俱乐部陪孩子训练了一段又一段的时间。跑多了,见多了,经历多了,我也就认为自己能把中国足球的事情说个大概。  中国足球水平低的原因在于踢球的人少,无论是职业运动员还是踢野球的足球爱好者,都少。当然,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主要在于它的职业队伍。各大俱乐部的1队2队,我就不说了,各位都比我熟悉。我想说的是预备队,尤其是青少年队伍。我们的青少年12岁-13岁的U13队伍,去年万达选绣去西班牙培训,参加海选的也就号称3000人。这3000人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去年4.18,我带孩子去中南地区海选,报名的有近30个,来的就12个-----很多的家长以为是选孩子的身体,一听说海选要颠球,就一半不来了,闹得两个地点不得不合成一个地点海选。  中国14-15岁的,还在训练足球的,估计不超过1000人。这个一千人是什么概念啊?估计我们很多童子一辈子在生活中没见到过一个踢球的14-15岁的少年。而这个年龄阶段,泰国有上万人在欧洲训练,日本有几万人在欧洲训练。1-5输泰国并不算最丑,更丑的是我们以后多少年都还会被泰国采在脚下!
楼主发言:26次 发图:0张
  高考已经严重阻碍了我们足球的发展!  高考是通过占用学生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阻碍足球发展的。当然,它不仅仅阻碍足球发展,我们的所有体育文化艺术等都被它阻碍发展。你到公园看一看,练童子功的,几乎都是老同志!  足球的发展,需要从娃娃抓起,而娃娃们都在应试教育的怪圈里高速度旋转,没有了时间,就没有了青少年足球。没有了青少年足球,我们的足球就没有了未来。
  有点道理。但是青少年去哪踢?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是小平同志80年代提出的观点。是因为小孩练足球越早,可塑性越大,他以后的发展前途越大。训练小孩踢足球相比年龄大一些之后再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与语言学习一样。小孩子对动作的学习具有特别的天赋,对动作的模仿能力很强。小孩子心无杂念,很多习惯性的动作还没有完全形成,学习新动作在大脑中受到的干扰少,小孩的好奇心强,这些都导致他们对新动作很容易接受。  足球的技术训练,又称球性训练,它是以训练脚的灵活性为主,通过训练脚的灵活性来训练人与球之间的协调性。从小训练足球,可以使脚的各部分运动的肌肉都得到充分锻炼,以适应各方面的运动功能,使脚更灵活。普通人长大之后,脚的各方面运动肌肉发育严重不平衡,有些运动的肌肉和神经甚至已经废用性萎缩。  小孩子的思想不受世俗观念的影响,他不会过多地注重逻辑和因果,因而更活跃。小孩子不断长大,就慢慢有了思维的惯性,他的思维也越来越注重因果,而变得有些僵化。  二.
孩子越小,身体的柔韧性越好。足球对身体柔韧性的要求很高,所以足球有专门的柔韧性训练。从小就参加足球训练,可以有效地保持身体的柔韧性,而不影响力量的发展。  孩子越大,身体越僵硬。柔韧性好的小孩,他能自己摸索,掌握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并习惯使用;柔韧性差的小孩有些运动功能会受限,有些动作甚至一辈子都做得很别扭。  三.足球的球性训练,是通过足球的一些基本动作训练,让球员自己感悟,它的基本动作并不多,一般一到两年就可以熟练掌握,以后的训练都是在保证基础动作训练的情况下,通过大量的对抗性训练和比赛来让这些动作更快,更自然,更随心所欲地使用。现在的球员训练,13岁之前都是以球性训练为主,13岁之后,以训练战术配合等意识为主。小学生从小训练,掌握球性训练的基本动作之后,还可以有四至五年的时间,对动作进行熟练,一般的球员都可以悟出很多适合自己特点的独门方法来。  如:不同情况下的接球与转身,他们可以用很简洁的方式一气呵成。如接球直接利用球的冲力把求接到位,在接传球上减少一个中间动作。还有,传接球之前,看清楚更多队员的位置等。  四.孩子训练越早他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观察力越好。  很多小孩都具有速度方面的天赋,只要训练,都能发挥到极致。而一些不具备这方面天赋的人,及早训练就尤为重要。反应速度和观察力与各人的性格、生活习惯、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等有关,及早训练可以改变一些习惯和思维的惯性。  五.小孩体力恢复快和体重轻对训练的影响:  球性训练中,相同的动作,对于不同体重的小孩,劳动强度是完全不同的。如:13岁大的孩子和几岁的小孩在一起训练带球,他的体重大,体力消耗就大,他需要用毅力来克服劳累,让自己坚持。小孩越小,体力恢复越快,他们需要中间休息的时间少,而13岁的孩子体力恢复慢,会表现出明显的惰性。  它造成小小孩的训练会很快乐,而大小孩训练远不如小小孩快乐!  六.越早训练,孩子的足球生涯越快乐。  孩子自幼训练,他的训练是循序渐进的,他不担心会掉队,也没心理压力。尤其是一直训练的孩子,体能好,他的训练不会累。训练压力小了,他自然可以把其他精力都用在学习上。而那些晚训练的孩子,会担心训练跟不上,他既要抓紧训练,又要努力学习,两方面都有压力了,心态就容易失衡。他的训练是不容易做到快乐的,训练和学习会顾此失彼。  快乐,是足球的真谛。快乐的训练,注意力更集中,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能充分调动发挥,进步快,灵感多。而不快乐的训练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包括受伤。  七.孩子在13岁小学毕业之前,能训练七年,他的心脏功能,肺活量,体内循环的功能都会比正常孩子有很大的改善,他的身体可适应各种大强度的劳动和体育运动。13岁上初中之后,即使不再从事足球方面的运动和训练,他也能一辈子拥有强壮的身体。  古人喜欢自幼习武,习武可以强身,现在的儿童没时间习武了,开展校园足球,让他们在小学毕业之前训练7年,也一样可达到习武的效果。
  校园足球  校园足球,就是在普通的全日制中小学里开展足球运动。  很多国家,包括日本,都以法律的形式明文禁止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与俱乐部签约,而成为职业球员,就是为了保证青少年的教育能正常完成。不难想像,将来我们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规定。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小平统治80年代提出这一观点之后,各地开办了许多“足校”和体校足球班,从小孩开始培养足球运动员。但通过20多年的实践,发现效果并不好。  一个球员,从七岁训练到23岁,训练了17年!十七年的训练,应该说水平都是相当的高了。把这些高水平的球员们推上球场,谁的表现更好呢?当然是运动天赋好的球员更强,所以,近年来非洲的球队越来越强。而把这些强者都集中在一起比较,足球界发现,智力好的更强,那些智力水平高,在场上动脑筋的队员,才是最好的球员。故足球界有用脑袋踢球的说法。  我们国有很多这样的队员:青少年时期表现很好,很有天赋,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却越来越平庸。为什么呢?就因为知识水平不足,文化水平低下,限制了他的发展。青少年时期表现出天赋,是因为该阶段他的文化水平足以和别人相比,而年龄越大,大脑里越表现出空白,文化水平过低的队员,是永远都成不了好球星的。  而想提高球员的智力水平,学会用脑,最好的方法是读书,接受正规的文化教育,正所谓:人从书里乖。我们的体校和足校历来不注重文化教育,指望他们培养的球员有高文化水平和用脑踢球,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20多年后足球界提出了校园足球的观点。  按足球界的观点,球员一天只需要训练两个小时,就足够了。2011年7月到2012年6月,大连实德把自己U15的11名队员送西班牙培训了11个月,他们在西班牙同当地学生一起上学,每天晚上18:00—20:00在俱乐部训练两小时,由于西班牙学生早晨上学晚(早上9:00),他们又自己增加了早上两小时,由中方教练带队训练。后来,在西班牙教练的劝说下,才放弃了。  每天只训练两小时,在我们的小学里,是有足够的时间训练的。我们的小学多在16:30左右就放学了16:30——18:30就可以保证两小时而不影响学习。可到了中学就难了,如果把部分学生的下午16:00——18:00拉出去训练,他掉的课就不只是两节,老师还拖堂的,一般的中学都有晚自习或大量的家庭作业代替晚自习,训练占用了时间,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对学习的影响很大。学生能跟上就不错了,更谈不上什么快乐足球。  足球训练导致小球员跟不上学习,足球能给球员前途吗?每年的寒暑假,足协都会组织一些全国青少年的U13、U15赛事,参加的队伍也不过四五十支,就这点队伍,根本就容纳不了多少球员,更难受的是,这些U13、U15的球员都出自体校和足校,校园足球来的没几人。每年的特长生高考,足球生能加分的比例也不高,足球考试“拼爹“的暗箱操作严重,这些都导致中学的足球训练既影响学习而又缺乏前途保障,自然,校园足球也就止步于中学校园了。  球员没有出路,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其原因。我们的俱乐部子开建以来,到现在仅有长春亚泰、北京国安,上海申花等有限的几家仍是原来的东家,其他的都如同商品一样,经常被买来卖去。俱乐部买卖多了,新的东家自然也不愿花时间发展青训培养球员,反正是短期行为,培养球员远不如买球员来得实在。以至于目前好的球队都依靠外援,外援成了我们足球的看点,他们占据着新闻的主要版面,外援,成了我们顶级联赛的希望。中超反映的不是俱乐部的足球文化,而是俱乐部老板的财力。而前几年的中甲、中乙俱乐部,好多都只是单独的一支近几十人的一线队伍,无叶的光杆树一根。它直接导致我们的足球青训仅停留于满足足协的文件精神,导致我们的校园足球成了没有希望的事业。  校园足球难,还不仅仅是没有前途和被高考剥夺了时间,场地几乎是大多数小学发展足球的最大障碍。一般来说,城市越大,市民对足球的兴趣也越浓,而城市越大,孩子们的运动空间却越小。国外草坪又多又大,孩子们可在上面任意踢球或玩耍,但国内的草坪又小又少,都是不允许践踏的。城市里的小学多在中心地带,空间小得可怜,根本就没有场地来建球场。没有场地,就没有了校园足球的可能。  足球是群体运动,它的趣味性也来自于群体,它的群体性注定了是一群人的相伴成长,并且群体越大,越能吸引人。离开了群体,纵有成球痴的家长,非常热心专注地培养自己的儿子,他的孩子也只能是一个人的运动,单调而乏味,什么都练不成。除非他把自己的孩子送体校或足校,冒成长的风险。  足球的群体性还表现在:需要有足够的队伍可以比赛。比赛是足球训练的最佳方式,它集所有的训练于一体,更重要的是:比赛最令人快乐!一个从不参加训练的人,天天混迹于比赛场上,他也可能成为球星;而一个不怎么参加比赛,天天一个人训练的人,却只能成为球艺的表演者。球性和意识相比,意识更重要。至于培养费用,本地方的球队越多,比赛的费用就越低,比赛越多,这里球队的水平也越高,这就是所谓的足球氛围好。相反,地方上的球队少了,比赛的费用就非常高,而且时间上也让你耗不起。在大城市里,仅有的一两支队伍,很难相信他们的水平有多高。在大连的一些训练基地里,为了增加孩子们的训练比赛的机会,家长们经常组织承认和小学生们比赛,可见这个“足球之都“的球员家长的苦心了。  目前,我们的城市少有校园足球的队伍可以组织比赛,同一城市里,即便有几支队伍,也会因为教练之间的不和而组织不起来。大连有几个青少年的训练基地,各由不同的单位赞助,他们的教练之间都存在矛盾,历来都是互相诋毁,互不买账,这些人根本就不屑于相互比赛。偶有“市长足球杯”把他们凑到一起,也互不通话。缺乏统一的管理,各自为政,同行就历来都是冤家!  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不变,“校园足球“的格局就不会改变。而即使校园足球的大环境来了,场地的问题,也需要很多年才能逐渐改善。说中国足球15年不会有所起色,是因为现在还没有大规模开始训练小学生球员,而一个球员,从训练到进入一线队踢球,甚至代表国家参战,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这个15年是做才可以期待的,哪一年开始,从那年开始15年就有了期望。目前的中国足协仅是一个吃饭和调节问题的机构,他们的行为能力和做事的愿望都还很有限。比如:校园足球提了这么多年,他们连一个简单的青少年训练大纲的框架都没有开始着手编写,就是照搬日本人的或欧洲人的,也可以给校园足球的训练以指导作用啊!没有计划,没有标准,缺乏指导的生产,又有谁能指望它出成绩呢?  真正的校园足球应该是这样的:学生有足够的场地,有用来踢球的时间安排,有好的足球氛围,周围队伍林立。这样,每学期都有联赛计划,大家在比赛中学习,在联赛中成长,而费用方面,因为都在本地,之需少量的时间和便宜的车费就可以比赛。有了这样的氛围,培养的球员也就多了,普通的球员有没有前途无所谓,他们有一流的技术,有足够的球友,有自己的学业,不做球星,却可以因此而成为一个拥有足球拥有健康的快乐的人。
  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基础内容:  一.身体训练  柔韧性训练,步伐、灵活性及身体技巧,重心把握  速度和体能  (训练中有误区,如:力量训练有碍长高。)  二.球性训练  传球、接球、停球、带球、颠球、头球  带球过人、假动作、射门、打远  三.意识训练  1.
掌握规则:合理地利用规则;  2.
战术配合:跑位,攻防,突破,整体协调和节奏,对抗,一些基础技术在场上的灵活运用;  3.
比赛训练:用比赛训练和推动训练;  四.守门员训练  五.联赛(属于综合性的训练,检验训练,推动训练)
  缺乏文化教育,中国足球的硬伤  单纯的体校和足校是无法保证孩子的文化教育的,它导致体校和足校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如果孩子自幼就上体校和足校,他的文化教育水平将远达不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水平;如果孩子大了在进体校和足校,他就错过了足训的黄金年龄,训练对他已没太大的意义。  针对这个问题,目前很多体校都采用与全日制小学合办的方式:学生属于体校,平常都在全日制小学上学,在体校训练。这种模式看起来很合理,其实不然。如果有家长跟着,这些孩子的学习是有保障的,只是家长要天天两头接送和照看,很累,体校生家长这样做的很少。城市里的小学,竞争激烈,教学抓的都非常紧,孩子成绩好,不是件容易的事。体校生的接送看管都由体校完成,孩子的家庭作业也由体校看管者负责监督和签字。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他们都以足球为目的,体校生也远不如其他小孩那样单纯,自然一些孩子的成绩会拉下来。而这些孩子在体校都是扎堆在一起生活,大家都不以学习为目的,很自然地诱发恶性循环。他们的功课一年一年拉下,最后都属于最差生,在学校里累并被迫坚持着,和没读书就没有两样了。  不读书没文化的球员,很容易犯常识性错误,也会因为文化水平达不到普通人的最低标准而影响前途。  91年前后,gb带队参加了马来西亚举办的东南亚四强赛。之后,随行记者毕熙东在北京交大演讲,讲了一个发生在这次比赛中的故事。  在去的飞机上,hh的三千元不见了。gb说:先放下,比赛完了再说。他竟没有预料到这件事的后果!这下问题跟着来了,飞机上有人不见钱,大伙心里自然有怀疑对象。左边卫8号不安了,因为有太多的怪异眼光在他眼前晃动。等到了绿茵场上,丢钱的前锋没心思,发挥不好;无端被怀疑的左边卫憋屈,发挥不好;拾钱的后卫主力心中有魔鬼揣着也发挥不好。四强赛,一场比一场臭,把个教练宝宝急得脸似猪肝面如恶鬼,绝命地嚎叫。就剩一场了,为了挽回大局,拿下这最后一场比赛,我们的大将军亲自出马。他承认:是自己不小心犯了一个低级的常识性错误,他负主责。多年后,很多人认为,我们的大将军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球员。我想,如果他能多读几天书,多明白点道理,那他就可能不只是这样了。连做名人都会犯那样的低级错误,很难相信,他在场上能有多清醒。缺乏大智慧,自然成不了伟大的球员。足球其实是一个很需要智慧的体育运动!
  @一颗白菜籽 3楼
11:31:35  有点道理。但是青少年去哪踢?  -----------------------------  感谢光顾,精彩仍在继续....
  不读书的人。还有我们的风闻同志。九一年十月,就在他的足球巨著《我**年》付梓后不久,在我们北京交大礼堂里演讲,不小心被全校大学生来了个“空场运动”。  北京交大以前的礼堂不大,1999座。那天连走道都挤满了人,应该有四千多人吧,反正学校都空城了。一些人还准备好了等他签名呢!真没想到,这位国足主帅上台只讲两件事。讲完去西安游历的心情:“八百里秦川,火车呼啸而过”和“牡丹花被贬洛阳”之后,就是“让我说我就现在说,现在不让我说我就将来也不说”的昆明海埂会议的一段话描述。当他第八遍讲完“八百里秦川”,第九遍讲完昆明海埂会议的“说……不说”之后,礼堂里早已只剩前面两排人。我不是主持者,更不是领导,只好离开了。可怜的我,中午看到别人贴海报,饭都没买就跑到礼堂占了个头排座,听了不到30分钟,真的很绝望。  一个国足教头,社会名流,写过书的人,明知自己讲不出什么来。上大学演讲台也不动脑准备一下!让别人帮忙准备内容,抄几篇文章,聊一下比赛经过,或者把《我这四年》带上,串讲也行啊!他居然强势到可以把“没文化”不当回事,内心之强大,绝不亚于范跑跑。以前,我们都恨董礼强,三分钟丢两球,让最好的一届中国队与世界杯无缘。打那以后我们不再恨董礼强,也不再谈论高丰文。  现在,估计他仍在做训练基地,也训练出来了一些弟子。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还在想着发余热,最后还带一拨“关门弟子”。真的无语。  2012年8月,经过层层的比赛选拔,全国的U13、U15精英聚集昆明,同时邀请了几支外国强队,在昆明进行了一系列的联赛。徐根宝的U13夺冠。文化的硬伤,主要表现在成人之后,不知道徐根宝的这支队伍,是不是还在读书,如果是,他们现在应该是上初三了!
  中超联赛比的不是球技,是俱乐部老板的财力。  青训是足校体校生的天堂  青训聚集了大量四肢发达的天才足球少年,他们在这里表现出无限的少年天赋,而步入成年,大脑里将逐渐出现空白。正如国家青训总教头克劳深所说:一些不用脑踢球的队员,将永远踢不出来。
  足协  打黑之后,黑少了,庸依旧。  偌大中国,至今仍无青少年训练大纲,“校园足球” 四个字空洞无物。
  足球特长生高考加星  这是一个充满了中介和拼爹的足球考试秀,参加这样的足球考试,根本不需要从小训练。即使你从小训练,又未必能通过?
  “足球必须从娃娃抓起”,这是小平同志提出的观点。20多年的实践,让我们彻底明白了:这个“娃娃”其实是校园里的孩子,而不是那些天生的足校生和体育生。  “校园足球”这一名词横空出世,成功地诠释了为什么球迷父亲带儿子踢球不容易成功?是因为那孩子玩的是一个人的足球;而为什么现在学足球的孩子越来越少呢?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了:没有校园足球,一个人的运动是出不了球星的。
  万达选秀  万达选秀一年一个版本:  2011年,万达计划5年内没年送100人去欧洲培训,因为东亚各国都有大量的球员在那培训。第一年选送14-15岁的,在全国仅有的不足一千人的目标人群中选来选去,真的选不出来,最后送39人作罢。  2012年,计划更改,改为3年内每年送30人去西班牙培训6年。上十人的西班牙教练和球探来了,在经过筛选的480个12、13岁的精英中挑来选去,看中了五六人,其他的由中方人员通过打分择优,完成了选送任务。
  昆明U13、U15比赛  日,当新疆的小球员乘坐72小时的火车到达昆明赛场时,所有人都被感动了。这种精神,据说让前来参赛的几支外国队伍沉默了好几天。比赛结束后,他们把所有的比赛用球都赠送给了新疆队,也给他们三天三夜的回家之旅带去了丝丝的甜意。  “中国青少年每五个月才组织一次联赛”,这是让老外惊讶的第二件事。其实,暴露家底历来被我们认为是有辱国格的事,中国的青少年足球根本就没有联赛。  谁都知道,比赛才是提高球队水平的最好途径,我们也知道:“一个天天混迹于比赛场的人,可能成为球星;而一个天天训练的人,最容易成为街头的表演者”的道理。可组织不起来联赛,又能怎么办呢?
  长春亚泰  2012年8月,经过大半年的组建,亚泰终于有了一支29人的U13队伍。这支队伍有8人来自湖北,部分来自山东和天津,部分来自延边的朝鲜族,唯独没几个是长春的,其中有一个长春小孩还是一线队教练的儿子。  可叹这个亚泰,在长春巍然屹立几十年,是少有的几家没有被财阀们买来卖去的中超硬汉,竟没能影响到多少长春的小孩玩足球!由此可见,中超联赛的影响力,就如同亚泰在长春20多年,外地人在长春打听半天,那些热心的长春市民都不知道亚泰俱乐部的大致方位一样的默默无闻。
  何导的小学生足球训练基地  2012年7月,大连的西山水库足球公园训练基地的何导喜获大丰收,他所训练的小学生,有四人进入国家少年(男、女)足球队,另有几人被阿尔滨俱乐部收录。可这位孙继海的启蒙教练,心里更多的是隐忧:今年新来的小孩只有3人!他这个基础的训练费收得很低,低到付两名助手的工资都远远不够,有些甚至是不收费的。可训练的规模却一年比一年小,目前还剩26人。真可谓:去者依依,来者寥寥!何导带训练几十年,却渐渐有了种“叫花子死蛇”的感受。  即使在大连这样的“足球之都”,再好的条件,没有了小孩参训,任你名师高导,又能奈何?
  校园足球,终有全面爆发的一天   足球,早已与中国人的生活不相干,中央台不转播中超,国家队两年无大赛可踢,在公众场所谈到足球,便会有人嗤之以鼻。足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成了关心它,热爱它的人内心的伤痛。中国足球是如此之臭,乃至于一些支持孩子训练足球的家长,都饱受旁人的非议。  足球永远是最大的运动,足球世界杯的影响力远超过奥运会,英超的影响力超过NBA。足球是普通人的运动,这里的球星与身材的高矮胖瘦无关,决定于个人的技术、体能以及意识和临场的发挥。它注定了每一个人都具有球星的潜质,都可以有足够的天分训练成球星。足球是群体的运动,而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足球的群体性,对孩子有着特殊的魔力,只要把孩子带上球场,很少有不被迷倒的男孩,而男孩子一旦迷恋足球,就很难放下,用教练的话说就是:用棍子都撬不走。  无论中国今天的足球怎么样,它都会有全面爆发的一天,也许这一天的到来需要5年、10年、15年,但没有人,没有什么政府有能力阻碍它的到来,压抑的得越久,去爆发得越疯狂,越深沉。  他从小就爱好足球,他也许会给足球带来希望。当然,今后谁当政都有可能把足球提高到新的高度。如果高考制度改革成功,孩子们有了体育运动的时间,足球也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更重要的是,日本足球的崛起,会导致中国足球全面爆发。  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有一根连着伤疤的神经,只要被触动,便会钻心地痛,便会让中国人爆发出冲天的能量。它就是日本。  日本是我们的世仇,无论国家怎样与日本交好,都淡化不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国仇家恨!聂卫平说,他之所以能战胜日本棋手,是因为痛恨日本人,他必须打败他们。女排曾经的辉煌,也正是通过打败日本女排而取得的,若没有日本女排,也许就没有中国女排的三连冠。1987年,当中国国奥队1比0战胜日本,取得进军奥运会的入场券时,所有的城市都突然沸腾起来。广播突然响起,鞭炮声如同迎春,人们都奔走相告,节日般地过了一个晚上。  日本足球发展非常快,奥运会上男足大比分战胜西班牙队,女足夺冠只是略显了一下实力。他们的青少年足球开展得很普遍,发展得相当好。大连阿尔滨在日本有训练基地,同他们谈到日本球队,那些小队员都快成愤青了。日本的小球员都比他们矮,但个个都技术超强,奔跑能力好,每次和日本队比赛,都免不了大比分被灌,受不了却又无可奈何。新浪网上有段视屏,是日本U10四分之一决赛的。10岁孩子的全国联赛,就能被电视台转播,有解说,有特邀评论员,更难得是,这样的比赛,观众人数不比我们中超比赛的观众少。日本目前有5到6万青少年在欧洲培训,而我们不到二百人。日本有完整的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他们要求球员必须在十岁之前全面掌握足球的基础技术。日本孩子在18岁之前,是不允许进入俱乐部的,他们玩的可都是校园足球。  20多年前,日本还在照搬大连的足球训练模式,20多年后,日本制定了一个五十年世界杯夺冠的计划,很多业内认识相信,如果他们运气好,也许一二十年就够了,就因为他们的足球真正做到了从娃娃抓起,他们的校园足球早已普及到每一所学校。而我们,在20多年后,中国足球又一次进入严冬,不知道这个冬天还有多冷,有多漫长。  日本足球的崛起,将告诉我们,足球并不是欧洲人、美洲人甚至非洲人的天下,东亚人一样可以与他们抗衡!日本足球的成功,也带给了我们成功的模式。可现实是残酷的,日本足球的强盛,将不断牵痛我们的伤痛。当有哪一届世界杯,中国人在电视上看到日本人一路过关斩将,击败传统大国,冲进前四强,冲击世界杯的时候,即使进入决赛而不夺冠,中国人的自尊心都将收到极大的伤害。这种伤痛,会如芒在目,如刺锥心,它将直接迫使我们痛下决心,全面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  原本中国人是可以不玩足球的,但日本人玩牛了,我们就一定要努力地超过它,把它打入轮回,踏在脚下!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藏得最深的潜意识,尽管说出来似乎很可笑,但可以肯定,将来在世界杯上,无论哪一届的中国队伍能战胜日本队,他们都将和女排一样,成为我们心中的民族英雄。
  @易流沙真213 1楼
11:26:51  3  -----------------------------  4
  在英国和日本,基础教育的教师,大都要求懂足球。  而在我们国家,基础教育懂足球的很少很少。我国很多小学初中的教师都是女教师为主,女教师对足球一般是没多少热情的。  讲个真实的故事:大连东北路小学,这个小学几乎是青少年足球的圣地,这里训练出来的球员很多,包括孙继海,每年都有很多各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在这里训练。去年暑假,东北路的女教师们突然有了一个美妙的思路:让训练足球的小学生天天训练足球的舞蹈!  青少年训练足球,都是从实战方面来训练的,他们训练的可不是什么花拳绣腿。这下好了,学生好不容易有的训练时间,被教师用来训练舞蹈。家长教练都在旁边看着,看得流血而不敢言言,足球少年们,不训练脚来踢球,把个球抱着摇来摇去跳舞。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就因为学校是正规军,他们是游击队。在这些女教师心里,能让你们在我们的学校里训练,纯粹是她们给予的一种恩惠。
  也许有人认为:足球生训练舞蹈没什么不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其实,孩子训练足球,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孩子都有父母陪着,很多孩子到这里来读书,也就是奔足球来的。他们到这里来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孩子经常迟到跑10圈。教练的教也不容易,他们是按时间占有场地的,过了时间,场地就被出钱踢球的拿去了。  足球最需要场地了,不怎么需要场地的是舞蹈,哪里都可以让你扭。如果真的要训练舞蹈,你大可以在下午没场地的时候,用篮球场或教室训练啊!  利用手中的权力掐花,历来是我们这个社会领导的习惯,权力到了女教师手里,大家就知道她们更能利用了。更何况:利用现有的资源,搞一个绝无仅有的足球舞蹈,是多么的亮人眼球啊!我相信这个舞蹈也许还能走出大连,冲向全国,甚至,被CCTV相中。
  讲一个守门员训练的故事:  应该说,我们国家的守门员一直都是比较好的。他需要在7-9岁时候,苦练一两年,基本功扎实了,以后训练就不累,可以跟上队伍的需要在场上立足,就可以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这个良性循环很关键,最关键的是训练可以不影响学习。守门员的训练是最苦的,很多守门员以后都改行做前锋中场等,并且还很出色,是与他们的训练强度分不开的。  在某大俱乐部里,我有幸观看了某曾经的大牌守门员训练U13的小守门员。  大牌的脚特别特别厉害,那脚就向狙击枪一样,大禁区外边缘指哪打哪;他的脚也特别狠,听那球的声音,就让你憋尿想逃。  但是,大牌的脾气似乎不好,他特别习惯骂人和用球打人。我观察他训练了半小时,就听见他骂了无数个草泥玛。草泥玛似乎是那孩子最无所谓的,如果他说“滚”,那孩子就要在场上滚过去滚过来滚好几十米。“滚”还不算什么,最厉害的是那炮弹脚。他吼一声“转过来”,那孩子就背对他站着,急忙弓背收腹憋气,利马,那炮弹就沉闷地炸在他的背心。  半小时的训练,4个“滚”,5个“转过来”,还有几个冲上去草拟玛怎么样做。我想到了麻雀,又想道了奴才,更想到了拳击沙袋。  我知道:快乐足球离不开鼓励,我也知道:这孩子是不可能训练出来的!  我见过几个外教教孩子,他们总是先肯定,后指出不足,那大拇指翘得比吹哨子都勤。  其实,教练除了需要有文化之外,还真的需要有点修养。
  这样的队伍,最大的毛病就是教练的风格形成队员的传统。  到孩子们的宿舍去的时候,就看见U15的在那修理U13的。还有,U13中比较霸气的指责队员,那腔调那语气,似乎都是在黑社会里混过的。那语言里的狠毒劲,我想学校里是培养不出来的。  我孩子练过4-5年的拳击沙袋,我孩子在场上踢野球可以把大人压倒,他的身体谈打架,是绝对不会被别人小看的。看见我孩子在那里试训,他是那样的和善,几个孩子都和他套近乎。但是,作为家长,你愿意把孩子留在这样的环境里吗?且不说他们都不上正规的学校学文化。
  一个天天混迹于比赛球场的孩子,可能成为球星;一个天天关门训练足球的孩子,最可能的是成为足球技术的表演者。  它诠释了为什么我们的足球强大不起来,没有联赛,不仅仅是职业足球发展不起来,没有联赛,青少年足球一样发展不起来。谁都知道发展自己的强项,没有联赛的足球,偶然的比赛,很容易输。输得越多,没有赢的鼓励,人的信心就越来越低落,就很容易放弃。  所以,发展足球,和其它的体育运动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需要有人气,不是一个人努力就可以做好的。  我相信中国的家长大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不让自己的孩子训练足球。  发展校园足球,不是说发展一下就可以了,关键的是营造一个可以建立校园足球联赛的大环境。有了这个大环境,我们的足球才可能强大起来。有了这个大环境,我们的足球才与我们的人口相关。
  足球的意识是一个很有趣味的东西  它是有层次的。脚下功夫对意识有很大的影响,如爱尔兰足球不怎么讲究脚下功夫,所以他们的战术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打法上。脚下功夫不同,速度不同,队员给你传球的方式都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决定了队伍的习惯打法。如果脚下功夫都好了,就可以大幅度提高队伍的节奏,提高配合意识的层次。所以,不同的技术,往往形成不同层次的意识。  场上的战术配合是与队员的文化程度很相关的。年龄越大人越成熟,人成熟了,他的文化水平对意识的影响就表现出来了。  而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就表现在:技术好的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文化水平高的普遍没有脚下功夫。脚下功夫好的意识受文化水平限制;文化水平高的受意识层次的限制。  所以,我们既不可能有好教练,也不可能有好球星。就因为文武不能结合。
  中国足球的希望在于校园足球,只有当我们的高考不再挖空我们孩子的一切可利用时间,当我们的孩子有时间训练足球,当我们的校园足球形成联赛的时候。我们的人口才能和足球联系起来。  就因为目前我们的孩子中,优秀的孩子都在做应试教育,不优秀的孩子才是足球最适合的对象。这样说也许不对,准确地说:即使是优秀的孩子,在这里也会很快变成不优秀的-------就因为足球和文化教育是排斥的!
  当今足球是准文盲的运动  我们不是印度,我们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已经做了很多年,如今,小学以下文化水平,仍可以就业的劳动力已经不多。如果我们把初中没毕业的称为文盲,那么初中毕业考试不到200分,高中毕业考试不到200分的,都应该是准文盲。(在选择题多的考试里,只要是人,认识ABCD,知道打勾或打叉的,如果真心做,应该都能超过100分。)把这个词提出来,是因为这些人的文化水平处于社会的最地层。  而我们的足球职业队伍,绝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都在这个之列。不需要再做更多的说明了吧?  文化水平低的人,还有一个特点:看见书就头痛!他们中有耐心把一篇长点文章看完的就不多,能准确理解的更少。不是因为他们理解不了,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花时间看完,更不愿看第二遍。我曾经给体育界的打报告,赖我写的太多,根本就没人看完。
  什么叫15年?  把一个孩子7岁开始足球训练,到22岁成为主力,需要15年的职业训练!
  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给了卡马桥一个那样的合同?  (本人非足鞋内部人士,仅仅是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媒体报道,以及当时的情况)  这个要看当时的历史原因。  当时,出了一个叫万达的大款,特别喜欢给足球出钱。万达培训青少年的计划一变再变,他们出钱的数量也一增再增,有了这样的袁大头,不宰白不宰,所以,找老卡是当时全世界能找到的,没被别人请走的教练中,最好的教练。  当时国足2年内无重要比赛,没有重要比赛,怎么样能评价一个教练的好坏呢?综合各国都习惯动不动就炒掉自己的教练的坏习惯,足鞋为了方便于让老卡安心地工作,就主动给了他一个这样的合同。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国人动不动就拿教练开涮,保证他能顺利完成合同。  可洋教练不这样想,进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大房子居住------天啊,他要的是首都的大房子,好象500平的才可以。  其次,就是干吃不拉磨。国足的队员,都属于俱乐部,如果俱乐部不放人,老卡连毛都没有。这样,老卡在这里基本上是卸磨的驴,摆设一个。  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他指挥不当。堂堂国足,连训练都组织不了几天,可大家不这样想。找你来做教练,你训练不训练我们不管,关键是比赛你要打赢啊!!!?既不能抓训练,又打不赢国站,这样的教练有什么用?  ........  这下好了,国足水平降低不说,还给全世界人都看了一个大笑话,丢的是国格啊!  -------别小看这件事,要在几年前,可是要被枪B的
  @山捂4
06:55:24   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给了卡马桥一个那样的合同?  (本人非足鞋内部人士,仅仅是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媒体报道,以及当时的情况)  这个要看当时的历史原因。  当时,出了一个叫万达的大款,特别喜欢给足球出钱。万达培训青少年的计划一变再变,他们出钱的数量也一增再增,有了这样的袁大头,不宰白不宰,所以,找老卡是当时全世界能找到的,没被别人请走的教练中,最好的教练。  当时国足2......  -----------------------------  以上言论,纯属于普通老百姓观点啊。
  喂 楼猪啊 那位已经死了好多年了你拿他的话吓唬谁呢
  楼主思维活跃,观点鲜明,绝对理解了足协高层的思想意图,把足协高层想说而不敢说的话说出来了,天才啊!  只有现行医院生孩子政策改革15年后,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  只有现行的。。。。。。改革15年后,我们的本行都才有希望,哈哈,楼主有才!
  校园足球,感觉有点难。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足球希望之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