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课本数学课本讲解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说教材稿(附ppt)
新沙路小学&
1、课程基本理念有所改变。
[原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新课标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20以内数的意义及常见的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准确进行运算。
·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认识物体的位置。
·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
·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问题解决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方面:
·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二、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单元位置、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9单元总复习。分别安排在三个板块中。
数与代数中有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共六个单元。要求: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20以内数”的数感,培养符号意识,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认识整时钟。
图形与几何中有第二单元位置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共2个单元。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综合与实践中包括数学乐园和总复习共2个单元。要求: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则删去了。
3796101598675
41~51~5035
1、教学建议
如:3+2,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就这两个问题,很多人都不能做出解释。其实不难发现,我们往往脱口而出3加2等于5,我们的策略是“直接提取”,也就是说,3加2等于5,我们成人已经形成了“计算自动化”,在我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现成的答案,我们可以迅速地从长期记忆中提取有关数学事实。那我们在一年级教学时,又是如何处理3+2的呢?一种常见的教法是借用“数的组成”想得数,即想:5可以分成3和2,3加2等于5。我们知道,在学习3+2=5之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知晓3+2=5;我们也知道,有学生最初就是用“数手指”的方法数出来的,之后,又由数手指发展为“数数”,即接着3之后数两个数:4、5,所以,3+2=5。这样的算法,我们也许觉得幼稚,但这样的算法,恰恰最接近加法的定义。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在算“3+2”时也都形成了“计算自动化”,3+2等于5,都储存于记忆中。这时,算法已经脱胎于算理。学生学习基本口算就是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数学事实库”的过程,继而完成从构建事实到提取事实的转化。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请教一道一年级的数学题,怎样给孩子讲解。 相关的站内帖子
请教一道一年级的数学题,怎样给孩子讲解。
请教一道一年级的数学题,怎样给孩子讲解。
请教一道一年级的数学题,我凭感觉闷对了答案,但不知道怎样给孩子讲解。求解题思路和讲解过程。
静静想把一张细长的纸条从中间对折。可是第一次对折之后,发现一边比另一边长了1厘米。没办法,她重新对折了一次。结果第二次,另一边又长了1厘米。这样一来,纸条中间就有2条折痕了。你们知道这两条折痕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吗? (答案是1厘米。).
拿一张纸条让他自己折一折,然后鼓励他自己去想一想,光靠大人说,感觉效果比较差.
我也想过用个实例来求出答案,但这是一道奥数竞赛模拟的视听题,看题目就写出答案,是没有机会动手做实验的,我想知道这道题的原理在哪里,靠嘴巴讲解怎样让孩子能理解?因为我现在自己都讲不出道理,呵呵。.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我绞尽脑汁儿,终于想到了一个知识点来解释这道题。
用“移多补少”的概念来解,第一次折好后,左边比右边多1厘米,这1厘米就等于相差数,问左边要分多少给右边,就两边都相等了?根据相差数=移动数+移动数,可以得出左边分给右边0.5厘米就相等了。而且相等的时候就是这张纸条对折的状态,即第一次的折痕到中轴线的距离是0.5厘米,同样道理,第二次折方向相反,也就是第二次的折痕到中轴线的距离也是0.5厘米,所以最终得出两个折痕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
上面罗里啰嗦的是我想出来的解题思路,希望我家大囡能够听懂,呵呵。
如有其它方法欢迎交流.
(今天大扫除)
引用:原帖由 天使爱YY 于
16:37 发表
我也想过用个实例来求出答案,但这是一道奥数竞赛模拟的视听题,看题目就写出答案,是没有机会动手做实验的,我想知道这道题的原理在哪里,靠嘴巴讲解怎样让孩子能理解?因为我现在自己都讲不出道理,呵呵。 所以说,奥数是毒药。信它,不如直接超升了。一年级孩子主要是通过感觉来学习的,主要的学习内容也是感觉的积累。能画图就画图,能动手就动手,能模拟演出就模拟演出、、、.
孩子因为没有接触过,所以不理解也很正常。既然已经考好了,那么就从实际问题出发,让他自己拿张纸折一下,亲身感受一下,然后鼓励他自己琢磨琢磨为什么,想明白了为什么,以后再碰到类似的题目,孩子就不怕了。大人教的始终是大人教的,孩子自己想明白了那才是孩子自己的。毕竟以后考试竞赛还多着呢,慢慢来吧。.
看错了,是模拟题,哈哈,那就更不要紧了,给他张纸折吧,折完以后自己想,想通了,真的考试的时候就不用再折了,嘿嘿.
引用:原帖由 ccpaging 于
21:10 发表
所以说,奥数是毒药。信它,不如直接超升了。一年级孩子主要是通过感觉来学习的,主要的学习内容也是感觉的积累。能画图就画图,能动手就动手,能模拟演出就模拟演出、、、 您是这方面的高手,这句指导方针我记住了。.
回复 6#ccpaging 的帖子
很好的建议,学习了....
请教一道一年级的数学题,怎样给孩子讲解。 相关的站内帖子热门杯赛:
推荐城市: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一年级 | 数学电子课本
&&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题
二年级 | 数学电子课本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题
三年级 | 数学电子课本
&&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题
四年级 | 数学电子课本
&&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题
五年级 | 数学电子课本
&&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题
六年级 | 数学电子课本
&&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题
奥数关键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