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资料来自一次网络调查资料分析综述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题库
本试题来自:多项选择题:以下各项中,属于普查的特点的是()。
A.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B.普查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C.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
D.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
E.普查的实效性比较强
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
您可能感兴趣的资料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多项选择题:
A.合同依法成立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
B.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
C.合同变更后,原合同尚未履行的部分不再履行
D.合同变更对已经履行的部分有溯及力
E.合同的变更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
答案:有,答案解析:有,多项选择题:
B.货币供给量
C.政府购买
E.生产成本
答案:有,答案解析:有,多项选择题:
A.完全相关
B.不完全相关
D.线性相关
E.非线性相关
答案:有,答案解析:有,多项选择题:
A.储户提取现金的数量&
B.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
C.企事业单位及公众缴付税款的数量&
D.银行间同业拆借的数量&
E.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数量
答案:有,答案解析:有,
考试中心最新试卷
考试中心热门试卷阅读上述材料和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你认为漫画中学生的行为是否正确?请作简要分析。
(2)目前,有些父母对子女如何孝敬父母产生了这样错误的认识:“子女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就是孝敬父母。”我们青少年学生应怎样对待父母的这一错误认识?
(3)相信你是一位孝敬父母的中学生,请就青少年学生应如何孝敬父母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第二课 第一课时
严也是一种爱
一、基础巩固:
1.对于“代沟”认识正确的是(

①年龄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根本原因
②其实质是反映在年龄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如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
③代沟是最深最宽的沟,无法跨越的
④差异产生美丽,彼此接纳越过代沟欣赏对方,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A.①② 
D.③④
2.上小学,我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上中学,妈妈是“我烦心的破书包”。产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我们与父母的(
下载完整版《2013年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校本作业设计(62张,无答案)》Word试卷
相关资源搜索
最新同类资源
| 技术支持:QQ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 广东省韶关市 2012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 14:24 来源:未知 文字大小:【大】【中】【小】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豆豉/奢侈 . . B.杀戮/山麓 . . C.亲家/庆祝 . . D.框架/诓骗 . . 癖好/否极泰来
. . 稔知/忍气吞声 . . 洗涮/机关算尽 . . 薄荷/对簿公堂 . . ( )偌大/一诺千金 . . 诤友/挣脱束缚 . . 粳米/如鲠在喉 . . 挟持/胁肩谄笑 . . ( )2.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学校能否实现升学目标,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们是 .... 否用心教学。 B.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 .... 意的隐居生活。 C.近两个星期,谢峰多次迟到,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似乎理由很充分,甚至还 振振有词,根本没有半点悔改之意。 .... D.面对贩毒手法被公安人员屡屡识破,贩毒团伙的头目气急败坏地说:“魔高 .. 一尺,道高一丈,总有一天我要想办法把这些毒品成功地运出去。” ..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 能及的援助。近几年来,已先后向马其顿提供了学校改建、赠送校车等多个援助 项目。 B.不法分子打着假记者的幌子,四处寻找问题单位,以曝光相威胁,强拉广告, 敲诈勒索,聚敛钱财,令人痛恨。对这些假记者施以重拳,严惩不贷,实在是太 有必要了。 C.牛玉儒用苦口婆心的教导和行为给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带给孩子们对未 来的憧憬。 D.人们常说,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 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生活中便烦恼丛生;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太少,虽然生活得 简简单单,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凉爽的三月,我们一行相约到少林寺游玩。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游遍寺内所有景点,少林寺那“禅、武、医”三者 合一的独特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①少林寺的门前有石狮一对,雌雄相对,威武无比,亦为清代石刻。 ②进了景区大门后,我们沿着道路两旁的树阴,朝少林寺方向缓慢而去。 ③下车后,我们冒着酷暑奔赴少林景区。 ④我们沿着一条长长的甬道往里走,甬道两旁是松柏掩映的碑林,碑林尽头耸立 着的是巍峨壮观的天王殿。 ⑤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 ⑥我们走进少林寺,只见眼前古木参天,烛烟缭绕,殿宇敦实古朴。 A.③②①⑥④⑤ B.③④⑤②①⑥C.③②⑥④⑤① D.③⑥④⑤②①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22 分)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工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为五言诗, 亦颇清靡,兼善骑射,为邑里雄豪。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 . 侯景之乱,安都引兵从高祖①。攻蔡路养,破李迁仕,克平侯景,力战有功, 除兰陵太守。高祖谋袭王僧辩,诸将莫有知者,唯与安都定计。安都至石头北, 弃舟登岸,僧辩弗之觉也。遂擒僧辩。绍泰元年,高祖东讨杜龛,安都留台居守。 徐嗣徽引齐寇入据石头, 游骑至于阙下。 安都闭门偃旗帜, 示之以弱, 令城中曰: “登陴看贼者斩。”及夕,贼收军还石头,安都夜令士卒密营御敌之具。将旦, . 贼骑又至,安都率甲士三百人,开东西掖门与战,大败之,贼乃退还石头,不敢 . 复逼台城。以功封西江县公。 高祖崩,安都与群臣定议,冀奉世祖。太后又以衡阳王故,未肯下令,群臣 . 犹豫不能决。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功天下,须共立之。 . 今日之事,后应者斩。”。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世祖即位,迁司空。 自王琳平后,安都勋庸转大,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数招聚文武之士,或射驭驰 . 骋,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文士则褚d、马枢等,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 等,并为之宾客,斋内动至千人。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世祖性严察,深衔之。安都弗之 . 改,日益骄横。尝陪乐游禊饮,乃白帝曰:“何如作临川王时?”帝不应。安都再三言之, . . 帝曰:“此虽天命,抑亦明公之力。”宴讫,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世 祖虽许其请,甚不怿。明日,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初重云殿灾安都率 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 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世祖虑其不受制。明年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集其 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明日,于西省赐死,时年四十四。寻有诏,宥其妻子 家口,葬以士礼。 (《陈书?侯安都传》) 注:高祖①,即陈高祖陈霸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 . B.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 . C.世祖性严察,深衔之 . D.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 . 辟:征召 矜:骄傲 衔:包容 怿:喜悦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太后又以衡阳王故 . B.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并为之宾客 . C.明日,安都坐于御坐 . D.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 . D. 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 . 又自以功安社稷 . 安都再三言之 . 明日,于西省赐死 . 僧辩弗之觉也 . 何如作临川王时 . )7.下列选项全都直接表现侯安都“骄矜”的一组是(3 分)( .... ①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 ③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 ②数招聚文武之士④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 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 D.②④⑤⑤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徐嗣徽勾结北齐占据石头城,游骑至台城城楼之下。侯安都因为实力弱小而下令关闭 城门。 B.陈高祖死后,侯安都与大臣们商议,希望奉立陈世祖。但太后因为衡阳王的缘故,不 肯下命令,大臣们也犹犹豫豫不能做决断。 C.由于侯安都部下不遵法度,日益骄横,陈世祖对侯安都十分忌恨,最终把他下狱并赐 死。 D.一次陪文帝饮酒,侯安都问文帝做皇帝的感觉如何。文帝开始没回答。侯安都便再三 追问,文帝感激地说多亏了侯安都。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4 分) 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 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 (2)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3 分) ------------------------------------------------------------------------②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3 分) -----------------------------------------------------------------------10.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问题。(7 分)采 桑 女 唐彦谦①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②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①唐彦谦,唐末诗人。②初眠,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 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 (1)这首诗语言既朴素又生动,“桑芽才努青鸦嘴”一句写景状物就精细传神, 试选一角度赏析。(3 分) --------------------------------------------------------------------------------------------------------------------------------------------------------------------------------------------------------(2)诗人通过采桑女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试结合全诗分析(4 分) ――――――――――――――――――――――――――――――――― ――――――――――――――――――――――――――――――――――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 (6 分) ① 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②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李 商隐《锦瑟》) ③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杜甫 《春望》 ) ④一人之心,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 赋》)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经济动车与文化警觉沈苇①几年前,在苏州的一次诗会上,我说苏州园林已经消失了,令在座的诗人 们感到惊讶、不解。我接着说,消失的不是苏州园林里的亭台楼阁、假山瘦石、 草木花卉,而是古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情怀。苏州园林成了旅游景点和 文化空壳。今天,我们的财富和能力足以建造更多的苏州园林,甚至能把整座城 市变成园林,但我们的心灵已远离了苏州园林所代表的那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追 求。开着宝马、凯迪拉克的 “名人”急冲冲出入于今天的 “苏州园林”,但他 的目光不再注意墙角边一朵小花的开放和凋零, 他的心灵再也体验不到水塘里一 尾锦鲤游弋的快乐。 ②我觉得火车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旅行工具。相对于汽车,火车有空间感;相 对于飞机,火车则有时间感。所以,在中国火车全面提速的早几年,我甚至想给 铁道部长写信, 建议他给兰新铁路减速。 因为我生活在新疆, 而我的老家在浙江, 每次回家和返疆,都要乘坐往返于乌鲁木齐和上海之间的 54 次、51 次列车。提 速前,这趟列车要走三天三夜:第一天,大家为了 “占领”行李架可能会发生 争吵、冲突;第二天,面对面有些尴尬,从沉默到试探性地沟通、说话;第三天, 敞开心扉,有了无障碍交流,有的开始分享一只烤鸡,一起喝起了啤酒……在火 车上结识朋友、产生爱情,是时常发生的事情。火车提速到两天两夜后,第一天 和第二天情形照旧,第三天却没了……一起乘坐了火车,一起经历了漫漫长旅, 车上与车下,都是陌路。 “慢”的乐趣消失了,这使人感到遗憾和惆怅。我想 给铁道部长写一封信,不是要反对进步、阻挠发展,而是包含了一个 “游子” 朴素、诚恳的文化动机。 ③这两件事情,表面上看是社会进步带来生活方式改变的两个例子,具有抽样分 析、个案讨论的价值。但环境的变化已触及到每个人内心,并且是切身的、具体 而微的。时代步伐和个人节拍之间,出现了失调;粗犷强悍的经济运动与细致完 美的文化建设之间,也出现了明显失衡,文化困惑由此产生。难道社会已分成了 几张皮: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心灵的……但社会仍是一个整体,必须在一 个共同体中协调向前,尽管它有点气喘吁吁、慌不择路的样子,却是包裹在一张 皮里面的。我们深陷于资讯、影像与复制之中,置身于雅克?厄鲁尔所说的 “极 度视觉化的时代”,一切都从属于视觉化,在视觉化之外什么都没有意义。 ④经济是个手段, 不是心智完善以及抵达完美人性的目标。 文化朝向这一目标, 所以文化需要工具和手段。 我们将文化遗产划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那么, 从文化现实来说,文化又可以分为外部文化和内在文化。内在文化指向心灵、情 感、思想、人性,这也正是文学需要呈现和探讨的。只有人类内在的天赋秉性得 以有效、和谐地发展,人性才能获得尊严、富足和愉悦。所以在经济发展的背景 下, 通过工具和手段, 追求文化的高质量、 高品位, 并抵达文化内在的终极目标, 是至关重要的,艺术、宗教、科学、诗歌、哲学都肩负着这一基本的责任和使命。 但目前的情况是,文化共时性(古典/当代、传统/创新)被忽略了,文化关系 (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发生了错位,文化工具和文化手段往往被当作了文化 目标。一方面,太多的聪明人把文化搞得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他们高谈阔论文 化,其实是打着文化的旗号在行经济之事,经济与文化的关系颠倒了,文化成了 工具手段;另一方面,大众传媒无疑对文化传播是有贡献的,但文化的内核被遮 蔽了,文化的层次被混淆了,文化的工具被放大了,文化的浅表化、庸俗化和娱 乐化已是一个现实。 ⑤如何使粗犷强悍的经济运动与细致完美的文化建设获得一种新的平衡, 是 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现在,经济发展不再是一趟普客列车,而已是 动车和高铁,火车上的三天三夜终有一天会变成 30 个小时。我不知道这究竟是 时间的获得还是时间的失去,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飞速的经济动车上,被惊醒 的文化充满了警觉,这是文化自觉、人类自觉的一个前提。文化不是经济发展中 的一个元素,它几乎是社会的全部要素和我们的唯一出路,攸关性命和未来。 (有删减) 1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 (5 分)A.作者所说的苏州园林已经消失了, 是指我们的心灵已远离了园林所代表的那种 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园林本身并没有消失。 B. 作者想给铁道部长写一封信,不是要反对火车提速,而是觉得“慢”的乐趣 消失了,这使人感到遗憾和惆怅。 C.人们往往将文化工具和文化手段当作了文化目标,因此文化共时性被忽略了, 文化关系发生了错位。 D.大众传媒传播的文化,文化的内核被遮蔽了,文化的层次被混淆了,文化的 工具被放大了,它对文化传播谈不上贡献。 E.经济快速发展之下,充满警觉的文化提醒我们,不能仅仅把文化当做经济发 展中的一个元素。 13.下列不属于颠倒经济与文化关系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成了热闹的旅游景点。 ) B.现在很多地方大打“名人故里”争夺战。 C.一些地方以经济价值即盈利多少作为申报评审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尺度。 D.各地方政府加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投入。 14.从文章看,作者通过苏州园林和火车的两个例子想说明什么? 15.联系全文,说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文化的浅表化、庸俗化和娱乐 化,我们应该怎么做?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晚宴(献给妇女节的礼物) 莫纳?加德纳 一场关于男人比女人谁更加勇敢的争论,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结束了。 ――题记我最初听到这个故事是在印度,那儿的人们今天讲起来仍好像确有其事似 的――尽管任何一位博物学家都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后来有人告诉我,在第一 次世界大战之前不久,一家杂志社曾刊登过这个故事。但登在杂志上的那篇故事 以及写那篇故事的人,我却一直未能找到。 故事发生在印度。某殖民地官员和他的夫人正举行盛大的晚宴。筵席设在 他们家宽敞的餐厅里,室内大理石地板上没有铺地毯;屋顶明橼裸露;宽大的玻 璃门外便是走廊。跟他们一起就座的客人有军官和他们的夫人,另外还有一位来 访的美国博物学家。 席间,一位年轻的女士同一位少校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年轻的女士认为,妇女 已经有所进步,不再是过去那样一见到老鼠就吓得跳到椅子上的时代了。少校则 不以为然。 他说: 一遇到危急情况,妇女的反应便是尖叫。 “ 而男人呢?虽然也可能想叫, 但比起女人来,自制力却略胜一筹。这多出来的一点自制力正是真正起作用的东 西。” 那个美国人没有参加这场争论, 他只是注视着在座的客人。 在他这样观察时, 他发现女主人的脸上显出一种奇异的表情。她两眼盯着正前方,脸上肌肉在微微 抽搐。她向站在座椅后面的印度男仆做了个手势,对他耳语了几句。男仆两眼一 下睁得大大的,迅速地离开了餐室。 在座的客人中除了那位美国人以外谁也没注意到这一幕, 也没有看到那个男 仆把一碗牛奶放在紧靠门边的走廊上。 那位美国人突然醒悟过来,在印度,碗中的牛奶只有一个意思――引蛇的诱 饵。他意识到餐室里一定有条眼镜蛇。他抬头看了看屋顶上的橼子――那是最可 能有蛇藏身的地方--但那上面空荡荡的。室内的三个角落里也是空的,而在第四 个角落里,仆人们正在等着上下一道菜。这样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地方了――餐桌 下面。 他首先想到的是往后跳开, 并向其他人发出警告。 但他知道这样会引起骚乱, 致使蛇受惊咬人。于是他很快讲了一通话,其语气非常威严,竟使得所有的人都 安静下来。 “我想了解一下在座的诸位到底有多大的自制能力, 我数三百下――也就是 五分钟――你们谁都不许动一动。动者将罚款五十卢比。准备好!” 在他数数的过程中,那二十个人都像一尊尊石雕一样端坐在那。当他数到 “280”时,突然从眼角处看到那条眼镜蛇钻了出来,向那碗牛奶爬去。他跳起 来把通往走廊的门“砰”地紧紧关上,室内响起了一片尖叫声。 “你刚刚说得对,少校!”男主人大声说.&一个男子刚刚为我们显示了从容 不迫、镇定自若的范例。” “且慢。”那个美国人一边说着一边转向女主人。“温兹太太,你怎么知道 那条眼镜蛇在屋子里呢?” 女主人脸上显出一丝淡淡的微笑,回答说: “因为它当时从我的脚背上爬过 去。”16.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5 分)17.文中两处画线部分表现了女主人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 分) 18.小说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结束了男人、女人谁更勇敢的争论,那么你认为 究竟是谁更勇敢呢?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高温天气预报为何低于体感温度你是否觉得在高温天气下,预报温度往往低于实际感受?你的感觉是对的, 因为预报温度的基础来源于一只木箱, 一只装有温度测试仪的距地面 1.5 米的通 风百叶箱。 “天气预报是一道数学题+语文题。”广东省气象台前高级工程师李开乐说。 在他的描述中,天气预报员的工作和医生差不多。每天,当值预报员都要组织两 三次会商, 其间, 数十张图表如病人的 X 光片般, 挂在墙上或显示在电子屏幕上, 经受预报员们的反复对比与激烈讨论。图上,显示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比如,整 个亚洲地区的天气系统演变,高压、低压在什么部位,吹的什么风,风的变化过 程等。这些信息,来自于一个全球气象数据交换共享系统。全球所有城市的天气 预报,都基于这一系统。 开头提到的那只箱子,就与这个系统直接相关。中国各城市测算当地的实际 温度,都以百叶箱里温度计的测量结果为准。广东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首席专家 何夏江说,这套共享系统的前提是数据采集标准统一,百叶箱,无论是哪个国家 哪座城市,都设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内(1.25~2.00 米,国内为 1.5 米),没有直 晒,草坪地面,空旷、通风的位置。这也部分解释了气象部门提供的气温为什么 比城区居民实际感受到的温度要低。而且城市出现了“热岛效应”,设置于热岛 外郊区的百叶箱,测量到的温度,自然比城区内实际气温要低。 百叶箱里的温度计,只能决定当地实际的气温,在气温预报中,它只是预报 员们参照的数据之一。 “每天天气预报里的最低温度与最高温度,都不是运算 的直接结果,而是值班预报员们讨论出来的。”李开乐说,尽管计算机会运算出 一个参考数值,但谁也不会直接引用,还要综合参照自己的从业经验、历史同期 气象情况、各种数据信息等。“否则,每天两三次的会商也就没有必要了”。 而在气象科学上,预报温度与体感温度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们所感 知的温度被称为体感温度,由四方面因素具体影响。简单地说,体感温度等于气 温、太阳辐射作用、湿度这三因素之和再减去风速的修正作用。这是普通人觉得 预报温度与体感温度有较大差异的原因。 李开乐说,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温度,预报中是不会出现的,那些“创历史 新高”的新纪录,都是实际气温;预报的数字,也不会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因 为,“天气预报从来都不是一道纯粹的数学题”。这也是气温预报常常比实际温 度低的原因之一。 只要温度上了 35℃,一律称之为高温天气。天气预报上了 35℃,需由首席 预报员签发。不过,在高温预警信号界定中,40℃仍是有重要意义的。红色高温 预警信号――高温中的最高级别――是指 24 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到 40℃以 上。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以今年 8 月 18 日发布的黄色预警举例说明, 在发布预警的同时都必须附有防御指南, 包括提醒有关部门防范电力设备因负载 过大引发火灾,建议高温作业人员采取防护措施等等。因此,预报 40℃以上高 温,与其他极端危害天气的预报一样,仍然是需要与工作人员责任、考核相挂钩 的。 对于 40℃以上高温天气的预报并不是一律倾向于保守与压低。有些地方鼓 励把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预报严重些,以给政府防灾减灾工作留有余地,有些地 方则会倾向考虑预防的成本与扰民的风险,鼓励保守预报,这些都会呈现在气象 系统的考核机制中。 除了考核的压力,气象系统还时常陷入弱势境地。根据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 一致标准,百叶箱所在的气象站的空旷度须精确到其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 障碍物高度的 8~10 倍。比如,如果气象站周围有栋 5 米高的楼房,那气象站与 它之间要留够 40~50 米的间隔。但是,随着城市迅速扩张与土地开发商用,许 多地方的气象站被迫频频搬迁。上海的一个气象站最多迁了 6 次;广东省目前有 86 个气象站,因探测环境受破坏而被迫迁移的多达 54 个……世界气象组织对中 国气象站频频搬迁表达过不满,他们认为这将降低中国当地天气预报的准确度, 从而影响全球气象数据交换系统的正常运转。 必须正视的事实是,在日常预报方面,由于大气科技的发展水平限制,目前 的天气预报不可能做到非常精确, 更多的需要依靠预报员以丰富的经验进行判断 和修正。 选自《南方周末?天有多热谁说了算》有删改 19.为什么说“天气预报从来都不是一道纯粹的数学题”?(4 分) 20.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科普文的科学性?请举例说明。(5 分) 21.结合全文,你对提高中国天气预报准确性有何建议?(6 分)五、本大题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22.阅读下面一则报道,并按要求完成题目(6 分) “婴儿从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十个月零两天!”站在广州 番禺某早教机构门前,刘雷(化名)夫妇看着这条广告标语,第一感觉是啼笑皆 非。但看到其他父母都抱着不到两岁的孩子跑过去询问课程时,他们马上感觉到 孩子起跑线上的紧迫感,仿佛不报早教,就注定落后了。而有着刘雷夫妇类似心 态的年轻父母在国内其实并不少。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约有 8000 万 0 至 3 岁婴幼儿,全国早教市场空间总值约为 500 亿元。据记者调查,在广州最小的早 教学员出生仅 33 天。早教市场正以不可遏止之势发展壮大,而这一现象也引起 了国内教育专家的反思。 (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 分) (2)请根据文意概括出早教市场红火的两个主要原因。(4 分) 23.某中学为筹备百年校庆,向社会上的广大校友征集有纪念价值的老相片;请 为这个征集活动写一段广告词。要求:1.不超过 80 个字;2.至少用上一种修 辞手法。(6 分)六、本大题 1 小题,60 分。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2 月 8 日,南京白下警方发布“三国杀”版通缉令,将逃犯姓名、头像、犯罪信息印 在“三国杀”各类卡牌中, 向网友征集逃犯线索并悬赏缉凶。 天内在逃多年的 3 人来自首, 3 让发通缉令的警方也始料未及。 警方负责人称“三国杀”版通缉令为国内首创。 “三国杀” 是目前国内一款非常流行,也非常时尚的桌面游戏,喜爱者众多,而警方把本来很严肃的通 缉罪犯的工作,和网络游戏结合到了一起,推出了“三国杀”版的通缉令,这确实给人耳目 一新的感觉,同时也在网友和公众中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韶关市 2012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B (分析:A.豉、侈:chǐ 忍 rěn 诤、挣 zhèn n 癖、否:pǐ 偌: ruò诺:nuò B.戮 、麓 lù 稔、C.亲、庆:qìn 涮:shuàn算:suàn 粳:jīng 鲠:ěD.框 kuàn诓 kuān 薄:bò 簿:bù挟、胁:xié)2.A (分析:A 项 见仁见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 度有不同的看法。B 项 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 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 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多含贬义。 项 C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和前面“似乎理由很充分”重复。D 项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魔,恶鬼;道,道行,道法。比喻正义始终压倒邪恶。) 3. D. (分析:A 项成分赘余。“诸多”与“数不清”重复,去掉“数不清”; B、不合逻辑,应该是“不法分子打着记者的幌子”;C、搭配不当, “苦口婆心” 和“行为”不能搭配。) 4.A.(A. 按照游览的空间顺序排列即可。先是“少林景区”,然后“少林寺方 向”,接下来“少林寺的门前”,之后“走进少林寺”,后是“沿着一条甬道往 里走”,是“天王殿”,最后“该殿”怎么样)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5.考查实词。C。解析:衔:怀恨。 6.考查虚词。C。解析: A 因为,介词/认为,动词;B 代词,他的/代词,代“何如作 临川王时?”这句话;C 介词,在;D. 哪,哪里 /何如,固定结构,怎样 7.D。解析:①写侯安都拥立世祖,表现其处事果断;③写侯安都部下行为,不能说明其骄 矜;⑥写世祖计收侯安都。 8. B。考查对文段内容进行分析概括能力。解析:A“侯安都因为实力弱小而下令关闭 城门”错;C.陈世祖忌恨侯安都不完全是因为“部下不遵法度,日益骄横”。D“文 帝感激地说多亏了侯安都”错。9.(1)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 /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 安。(4 分,每错两处扣 1 分) (2)①有时命(他们)吟诗作赋,评定诗赋的优劣好坏,按照等级次序赏赐 他们。(“第”1 分,“差次”1 分,大意 1 分。) ②不久,世祖下了道诏书,宽恕(赦免)了(侯安都的)妻子儿女和家人, 按照士人的礼节安葬了他。(“宥”1 分,“葬以士礼”状语后置译对 1 分,大 意 1 分。) 参考译文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侯安都善长隶书,能弹琴,广泛阅读了各种 经书,五言诗写得颇有名气。还善长骑射,被邑里视为雄豪之人。后被梁始兴内 史萧子范征召来授予主簿一职。 侯景作乱。侯安都率兵随从陈霸先征战,在攻蔡路养,破李迁仕,平定侯景 之乱中,都有战功,被授兰陵太守一职。高祖(陈霸先)密谋袭王僧辩,其余各 位将领没人知道,只和侯安都商议。侯安都率军至石头城北,弃舟登岸,王僧辩 仍没有察觉。于是活捉了王僧辩。 绍泰元年, 高祖东征杜龛, 派侯安都留守台城。 徐嗣徽勾结北齐占据石头城, 游骑到了台城城楼的下面。侯安都下令关闭城门降下旗帜故意向敌人示弱,并下 令城中:“擅自登上城墙看敌军的人斩。”到了傍晚,徐嗣徽等收兵回石头城。 侯安都令士卒暗中打造御敌器具。天将亮时,徐嗣徽率骑兵又来了。侯安都率 300 勇士开东西边门出战,大败敌军,徐嗣徽于是逃回石头城,从此不敢进逼台 城。侯安都因功被封为西江县公。 陈高祖死后,侯安都与大臣们商议,希望奉立陈世祖。但太后因为衡阳王 的缘故,不肯下命令,大臣们也犹犹豫豫不能做决断。侯安都说“现在四方还未 平定,哪有时间考虑太长远,临川王对国家有大功,我们必须一起拥立他为王。 今天这件事,谁不答应我就杀了谁。”便手按宝剑走上大殿,禀告太后,请太后 拿出玉玺。陈世祖即位后,侯安都被升任司空。 自从平定王琳后,侯安都功勋越来越大,他认为自己对国家安定有大功,日 渐骄傲,多次招聚文武之士,一起骑驭驰骋,有时令这些名士提笔作诗,他亲自 评定其好坏高低,然后给予他们各种赏赐。文士褚d、马枢等,武士则萧摩诃、 裴子烈等,都是他的宾客,侯安都家里动辄聚集千余人。他部下的将帅多数都不 遵法度。 文帝生性严谨, 心里十分怨恨他。 但侯安都却不知悔改, 反而日益骄横。 一次陪文帝游玩饮酒,侯安都竟问文帝:“跟作临川王时相比怎么样?”文帝不 应。侯安都便再三追问,文帝不得已对他说:“这虽然是天命,或许也是靠了您 的力量。”宴会后,他又启奏文帝要借皇帝宴饮用的物品和彩船用,并请求将自 己的妻妾接到御堂欢乐欢乐,文帝虽然答应了他的请求,但心里十分不高兴。第 二天,侯安都坐在皇帝御座上,众宾客坐在群臣席位,把酒给他祝寿。当初,重 云殿失火, 侯安都擅自带将士披挂铠甲冲入殿内, 文帝对此十分不满, 从那时起, 便暗中对侯安都有了戒备。周迪反叛的时候,朝中大臣都希望派侯安都讨伐他, 但文帝却派吴明彻讨伐周迪, 又多次派遣使者审问安都部下。 安都心里惶恐不安。 世祖担心他不受控制。第二年春天,文帝将侯安都召进嘉德殿,设下宴席,又将 其部下将帅都集中于尚书朝堂,当场收捕了侯安都。第二天,文帝将侯安都赐死 于西省。侯安都死时四十四岁。不久,文帝下诏,宽恕了侯安都的妻子儿女,并 以安葬士人的礼节安葬了他。 10.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问题。(7 分) (1)①炼字的角度:“努”, 用力伸出、用力冒出的意思。(1 分)一“努” 字, 把桑芽写活了, 精细地刻画出 “桑芽” 在春风中正在缓慢生长的动态 分) (1 , 给画面增加了艺术情趣。(1 分) ②修辞的角度: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诗人把“桑芽”比喻 成“青鸦嘴”, (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的颜色和 形状。(1 分) (如学生答到工笔描写,可酌情给分。) (2)①诗人通过采桑女子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 现实(1 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 分)②由于春寒,导致桑叶 二月才吐芽儿,蚕事比往年推迟,而里胥却催她交新丝,揭露了苛政带给人民的 痛苦。(1 分)清晨采桑、挽长条而哭的描写,则可看出诗人对采桑女的同情。 (1 分) 唐彦谦诗鉴赏 据《唐会要》记载,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六月的一项制命说:“诸县 夏税折纳绫、绢、、绸、丝、绵等”,搜刮的名目可谓极多,但也明文规定了征 税的时间是在夏季。因为只有夏收后,老百姓才有丝织品可交。可是到了唐末, 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了:官家蛮横无 理在二月征收新丝。阴历二月,春风料峭,寒气逼人。采桑女凌晨即起采桑,非 常勤劳。可她却无法使“桑芽”变成桑叶,更无法使蚂蚁般大小的蚕子马上长大 吐丝结茧。而如狼似虎的里胥(里中小吏), 早就逼上门来,催她二月交新丝。 想到这里,她手攀着柔长的桑枝,眼泪如雨一般滚下。诗人不着一字议论,而以 一位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所遭到的痛苦,深刻揭露了唐末 “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 先“画龙”后“点睛”,是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诗人先写蚕子微小, 继写无桑叶可采,接着通过采桑女的泪眼愁思,写出今年蚕事不如去年。这些描 写,抓住了“有包孕”的片刻,含意丰富,暗示性很强,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 “蚕细”可能会因“春 寒”而冻死;无桑叶,蚕子就会饿死;即使蚕子成活下 来,但距离吐丝、结茧的日子仍很远。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 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 这期间,不知采桑女还要花费多少艰辛的劳动。 可是,就在这蚕细如蚁,初眠尚未进行,丝茧收成难料的时候,里胥就上门 催逼。这一点睛之笔,力重千钧 ,点出了采桑女下泪的原因。全诗至此戛然而 止,但余意无穷,耐人回味和想象。 诗的另一特点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和心理刻画相结合。 “手挽长条泪如雨 ”, 写出了采桑女辛勤劳动而又悲切愁苦的形象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 放迟”,点出采桑女心中的忧虑事,再加上她愁听门外里胥催逼的声音,诗人把 形态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 此诗语言朴素生动 。“桑芽才努青鸦嘴”,诗人用工笔细致地描写出桑枝 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形状,酷肖而生动 。“青鸦嘴”比喻“桑芽”。“努”, 用力冒出的意思。用“才努”把“桑芽”与“青鸦嘴”连接起来,既点明二者之 间的比喻关系,又精细地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正在“努”的动态。一“努” 字,把桑芽写活了,给画面增加了艺术情趣。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 (6 分) 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②一弦一柱思华年。望帝春心托杜鹃。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④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12.答案:AB。(A.原文第一段有说明;B. 文章第二段有说明。C.强加因果。原 文为“文化共时性 (古典/当代、传统/创新)被忽略了,文化关系(与社会、 经济、政治的)发生了错位,文化工具和文化手段往往被当作了文化目标。”D. 曲解文意,原文为“大众传媒无疑对文化传播是有贡献的”;E.偷换概念,原文 为“它几乎是社会的全部因素”。) 13.答案:D.(根据原文,打着文化的旗号在行经济之事也就是将经济与文化的关 系颠倒了,因此,A、B、C 三项都属于颠倒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14. 答: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 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时代步伐和个人节拍之间,出现了失调。 ③经济运动与文化建设之间,也出现了明显失衡,文化困惑由此产生。 ④社会这一整体中各元素间有割裂不能协调向前的危险。 (社会已分成了几张皮) (答到 1 点 2 分,2 点 3 分,3 点 4 分) 15.①通过工具和手段,追求文化的高品质、高品位,并抵达文化内在的终极目 标。 ②重视文化共时性。 ③摆正文化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不能把文化工具和文化手段当作文化目 标。(不能让文化关系发生错位)。 ④应使粗犷强悍的经济运动与细致完美的文化建设获得一种新的平衡。(每点 1 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考查学生的概括小说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 及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16.晚宴上,一条眼镜蛇正从餐桌下女主人的脚背上爬过去(1 分),女主人暗 示男仆将一碗牛奶置于阳台上以便把蛇引开(2 分),一位男客人(美国人)果 断地“编造”一个“游戏”,配合“处理”了这件“可怕的事件” 分)。 (2 (“有 蛇出现”是整个事件的缘起,占 1 分。男女主人公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小说最主 要的情节, 必须写清他们做了什么事情才能各得 2 分; 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如学生简单地处理为“蛇出现”――“大堂里人们在争论和游戏”――“蛇被牛 奶引开”,则只能得 2 分。) 17.(1)“因为它当时从我的脚背上爬过去”,而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女主人公只 是 “两眼盯着正前方, 脸上肌肉在微微抽搐” 事后还能 , “显出一丝淡淡的微笑” , 这些语言和神态描写体现了她处变不惊、 从容镇定。 (2) “向男仆做了个手势” 、 “耳语了几句”,这几个动作描写表明女主人公已有了处理事情的方法,体现出 她临危不惧、机智勇敢 。(“镇定”与“机智”这两个主要性格特征各占 1 分, 结合原文分析 2 分。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8.参考答案略。评分细则如下:(1)回答男人女人都一样勇敢,不能以性别 来区分高下;并能举出文章美国人和女主人在“非常情况”下表现同样优秀为例 进行证明;语言通顺者可得 6 分。具体为:表明观点 1 分,联系原文举出例子 4 分,表达通顺流畅 1 分。 (2)回答男人更勇敢或女人更勇敢,并能以原文为例,言之成理的,最高得 4 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9.天气预报具有数学题的严谨性(科学性)的一面(1 分),体现在全球气象 数据交换共享系统为它提供科学数据,是预报员们参照的数据之一。(1 分)但 是,①全球气象数据交换共享系统数据采集箱的位置会影响天气预报参考数值。 ②同时,每天天气预报是值班预报员们综合参照自己的从业经验、历史同期气象 情况、各种数据信息等一起讨论出来的。③另外预报的数字,也不会很精确。④ 气象系统的考核机制也会影响天气预报。所以说“天气预报从来都不是一道纯粹 的数学题”。 20.①引用了气象界权威人士的话。例如引用了广东省气象台前高级工程师李开 乐的话,对天气预报的有关情况进行说明增加了可信度;②数据真实准确。例如 “广东省目前有 86 个气象站,因探测环境受破坏而被迫迁移的多达 54 个”,所 举数据精确,揭示了气象站被迫搬迁的困窘;③所举的事例可靠。例如“中央气 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以今年 8 月 18 日发布的黄色预警举例说明”,播报有明 确的时间和内容,增强了真实性、可信度。④客观性。例如世界气象组织对中国 气象站频频搬迁表达过不满,客观地点出了气象站频频搬迁的危害(一点 2 分, 两点 3 分,三点 5 分) 21.①大力发展大气科技,提高全球气象数据的准确性; ②提高预报员个人素质,加强对预报员专业知识培训; ③各地政府要给予宽松政策,不要在预报员的考核机制中,施加行政压力; ④气象站设址要有科学规划,不能作为城市扩大和土地开发商用的牺牲品。 (每 1 点 2 分,任 3 点即可得满分) 五、本大题 2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22.(1)疯狂的早教(点出报道中心事物“早教”,并做出一定的评价即可; 合情理者皆能得分。) (2)①父母不甘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2 分)②全国 0 至 3 岁婴 幼儿人数多达 8000 万。(或“全国早教市场空间巨大”)(2 分) 23.符合“征集相片”这一主题 2 分,能按要求运用修辞手法 2 分,语言表达 2 分。如:“一张老照片,多少故人情。在母校百年校庆来临之际,希望您能拿出 珍藏的老照片,让大家都能感受母校的沧桑变化、分享您的青春风华!” 六、本大题 1 小题,60 分。 24.提示:可以从正面立意,如:1、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因循守旧,敢于打破旧的 形式,勇于创新才可能取得成功;2、网络的力量是强大的;3、形式不重要,结 果才是重要的;4、责任与智慧结合,就能打开新的局面;5、工作要学会与时俱 进。等等。也可以从反面立意,如:把严肃的工作与网络游戏结合在一起,未免 太儿戏了。等等。但这样论证会有一定的难度。
广东省韶关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调查资料分析综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