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 pdf课后题

一、名词解释 : 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 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 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 生产结构
、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 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 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 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 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 的分类法。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 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1. 产业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 2.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3. 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 间的关系. 4. 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 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 位的目的。 5. 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简称 H 指数。它是某特定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 6.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7. 基尼系数: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 兹曲线之间的面积(图 6D1 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 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 比。 8. 促销差异化:就是企业通过利用独特的促销手段,包括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等,建立 顾客对产品差异化的认知。 9. 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 由于组织调整行为是对市场关系影响最大的市场行为, 因此产业组织理论对企业兼并行为的研究非常重视。 10. 规模经济:通常是指产品的单位成本随规模即生产能力的提高而逐渐降低的规律。 11.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由于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的指标,所以它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正因为如此, 产业组织理论把市场集中度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1.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 2. 前向关联、 后向关联: 前向关联是指投入产出表中, 纵向的供给部门与横向的需求部门发生的供给关系, 横向的需求部门就是纵向供给部门的前向关联产业。后向关联是指在投入产出表中横向的需求部门与纵向 供给部门发生的需求关系,纵向的供给部门就是横向需求部门的后向关联产业。 3. 创新:是指引入一种新生产函数以提高社会潜在的产出能力,包括创造出新商品和服务;在既定的劳动 力和资金的情况提高原有的商品和服务的产出数量;还包括一种扩散效应的功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4. 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5.地区产业结构:一个国家按照一定划分标准划分的经济区域内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 比例关系。 1.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这种产业间的联系与联系方式可从两个角 度来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 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 构”效益,从而形成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 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 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产业关联 理论。 2.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有关干预产业部门之间资源配置过程以促进产业结构向合 理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的经济政策总和。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二战后的日本。 3.配弟D克拉克定律。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通过研究,先后发现: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 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 量向第三产业转移。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一克拉克定律。 4.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 变动,揭示了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 趋势奠定了基础。他通过深人考察,发现了制造业发展受人均 GNP、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而受工 业品和初级品输出率的影响小。 5.雁行形态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国际市场相适应。一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内 贸与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对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雁行形态理论”。这 一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 2、 霍夫曼定理:就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比例不断下降的规律。这一比例关系就是消费资料工业的 净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其比值就是霍夫曼比例。它的公式是: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 净产值/资本资料工1.试述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确定的? 答案要点: (1)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时期内厂商的厂房设备的 规模(即固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 他只能通过调整可变要素(即可变成本)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量(即生产 规模)。从整个行业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 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 (2)长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所谓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 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准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费总成本(从而平均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 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 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出该行业, 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 和短期均衡一样,在长期竞争性调整过程中,行业和厂商的长期均衡是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决定的。在这里,行业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该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各厂 商根据该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并使其所提供的产量的边际成本等于既定的产品价 格。同时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和亏损的厂商退出该行业。这种调整过程会一直进行,直到厂商进入 或退出该行业的刺激不存在时(只能获得正常利润)才会停止。此时该产品的价格、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 数量将不再发生变化,该行业达到均衡状态。与此同时,留存下来的每个厂商都具有最大的经济效率、只 能赚取正常利润、所选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在当时技术条件下的最优规模,并且所提供的产量是对应该 厂房设备之平均成本为最低点的产量。1.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那些? 答案要点:决定市场集中度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1)市场集中度;(2)产品差别化;(3)进人和 退出壁垒;(4)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5)市场需求的增长率; (6)短期成本结构。 2.简述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答案要点: 在影响市场结构的诸多因素中,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是与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并列的一个重要 因素。对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分析,主要是从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角度考察产业内原有企业和准备进人的新企 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最终反映出来的市场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一般产业组织研究更加重视研究进入壁 垒,考虑到研究的完整性,这里对退出壁垒也做了相应的介绍。6.如何看待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 答:适度的进入壁垒和产业集中可能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进步。一方面,进入壁垒越高,越 容易产生垄断,进入壁垒的直接效应有:影响该产业企业数量的增加;需求扩张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会 提高;该产业利润率将提高;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增强了大企业的市场权力,易于产生垄断。这倾向于减 少社会总福利。另一方面,一定高度的进入壁垒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表现在:由产品差异产生的进 入壁垒越高,产品越多样化,所实现的社会总效用就越多;对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可以阻止低效率的原 子型小企业进入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获得规模经济效应;进入壁垒的提高使企业进入后在产业内的经 营活动具有相对稳定性,降低资源重新配置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净收益。3. 简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答案要点:企业的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广告与产品差异。让消费者深刻 认知产品与众不同的特点 从而与竞争者区分出来 (2)广告与进入壁垒。 会增强进入壁垒1.试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答案要点:企业兼并的动机多种多样,主兼企业和 被兼企业的动机也不相同:(1)主兼企业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 降低市场进人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 (2)被兼企业的动机;减 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回收资本。 (3)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 的出现;进入壁垒的形成。3.试论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产业组织学者不再简单地认为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他们发现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复杂 的。 (1)从短期考察,可以把市场结构看成是既定的要素,作为企业市场行为的外部环境,市场结构从 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归纳起来,在短期 内,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 场绩效。 (2)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 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 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1.简述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体系 答案要点: (1)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产业结构理论以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联系方式为研究对象。这里的 技术经济联系主要是指按照投入产出的技术矩阵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例如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 联等,它们的量度指标相应为前向关联系数、后向关联系数等。此外还有按照各种数量比例关系划分的联 系方式,例如资本占用关系、劳动力占用关系、产值比例关系、能耗比例关系、进出口比例关系、效益关 系等,它们的量度指标相应为资本结构指标、就业结构指标(劳动力结构指标)、产出结构指标、能耗结构 指标、进出口结构指标等。 (2)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由产业结构形成理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产业结 构演变理论、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理论、产业结构效应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产业结构分析理论、产业 结构政策理论、产业结构研究方法论以及产业关联理论等几部分组成。 2.简述传统经济增长理论 答案要点: (1)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观点认为,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 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需求的变化和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被看作是相对不重要的,因为所有部门 的资本和劳动都能带来同样的边际收益。经济增长理论始终把结构因素排斥在经济增长源泉之外。 (2)传统增长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均衡竞争,即经济制度有足够的灵活性以维持均衡价格,从而无论从生产 者的观点还是从消费者的观点来看,资源都存在着长期的有效配置,即达到了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最优) 状态。 3.简述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答案要点: (1)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供给因素从广义上来说包括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提供劳动力的人 口、投资(包括国内资金供应和外来投资)、商品供应、进口、技术进步等,也包括国内和国际的政治、经 济、法律等环境,还包括体制和人的思想、观念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动也往往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 (2)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对产业结构变动产生影响的需求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消费需求和投 资需求两个因素。消费需求变动与人口数量、人均收人水平、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 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需求总量与结构变化都会引起相应产业部门的扩张或缩小,也会引起新产 业部门的产生和旧产业部门的衰落。投资需求也对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影响,投资是企业扩大再生产和产业 扩张的重要条件之一。资金向不同产业方向投入所形成投资配置量的比例就是投资结构。投资需求对产业 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方向的投资是改变已有产业结构的直接原因:对创造新的需求投资, 将形成新的产业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对部分产业投资,将推动这些产业比未投资的那部分产业以更快 的速度扩大,从而影响原有产业结构;对全部产业投资,但投资比例不同,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 异,导致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 (3)国际贸易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国际贸易是通过本国产品出口刺激本国需求增长和外国产品的 进口以增加国内供给来影响本国产业结构的。 (4) 国际投资也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投资包括本国资本的流出即本国企业在外国 的投资以及外国资本的流人即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对外投资会导致本国产业的对外转移,外国投资则 促使国外产业的对内转移。这两方面都会引起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 (5)其他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除了受到上述各种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的影响外, 还受到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4.简述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 : 答案要点: 结构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生产结构的变化应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资本和 劳动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没有资源配置最优的 假设前提,而认为资本和劳动在不同部门的使用,其收益可能出现系统的差别。结构主义属于“次优论” 的范畴。由于种种原因,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无法获得的,结构主义的观点是放弃追求最优化的企图,转而 追求“次优”。(二)库兹涅茨法则 1、法则的基本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 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 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然而其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 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2、法则的意义 法则说明了产业结构演变过程是一种阶段发展的有序过程,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的影响, 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动的总方向,进一步验证了配第-克拉克定理。 (三)霍夫曼定律 1、定理的基本内容 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即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例 是不断下降的。 2、定理的意义 霍夫曼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霍夫曼比例越高,说明消费资料工业比重 越大,资本资料工业比重越小,表明工业化水平越低;反之,霍夫曼比例越低,说明消费资料工业比重越 小,资本资料工业比重越大,表明工业化水平越高。 (五)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1、雁行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 赤松要认为,在产业发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雁行形态, 即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 在图形上很象三只大雁在飞翔,故称之为“雁行形态说”。其中,第一只雁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 口浪潮,第二只雁是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 潮。 2、雁行形态理论的意义 雁行形态理论认为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密切,产业在不同发展层次的国家之间存在一种 动态的梯度转移和传递过程,一国产业结构如果国际化,则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通过国际产业间的梯度转 移来实现。这为后进的工业国或者欠发达地区加速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可能。5.简述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答案要点: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对工业化问题进行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被称为“霍夫曼工业 化经验法则”的工业化阶段理论。他根据霍夫曼比例,即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 把工业化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消费晶工业占主导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1);第二阶段:资 本品工业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消费品工业降到工业总产值的 50%左右或以下,霍夫曼比例为 (2.5±0.5);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继续快速增长,并已达到和消费品工业相平衡状态,霍夫曼比例为 (1±0.5);第四阶段:资本晶工业占主导地位,这一阶段被认为实现了工业化,霍夫曼比例为 1 以下。在 实际应用中,霍夫曼比例往往用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晶净产值的比例来表示。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 论阐述的主要是工业化过程中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结构演变情形。 1.试述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答: (1)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 这种产业间的联系与联系方式可从两个角度来考察: 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 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从 而形成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 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产业关联理论。 (2)产业结构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一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产业结构理论 是人们将经济分析深人到产业结构层次,在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和“产业结构政策”实践的探索过程中 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①经济分析深入到产生结构层次导致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相吻合,西方不同经济学科经济分析的对象,都是起源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 的足迹,不断发展变化,大体经历了从个量分析一总量分析一产业分析的漫长过程。与此相适应,经济理 论也经历了微观经济理论的成熟到宏观经济理论的形成、再到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这一演进过程。②产业 结构政策的实践加速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活动,促进了人们对 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①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 17 世 纪。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早在 17 世纪就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分别于 1758 年和 1766 年发表了重要论著《经济表》和《经济表分析》。他根据自己创立的“纯产品”学说,提出了关于社会阶 级结构的划分。可以说,配第和魁奈的发现和研究是产业结构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②产业结构理论 的形成。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这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作出突出贡献 的主要有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里昂惕夫和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等人。 ③产业结 构理论的发展。产业结构理论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一时期对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作出 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包括里昂惕夫、库兹涅茨、刘易斯、赫希曼、罗斯托、钱纳里、霍夫曼、希金斯等人。 2.试述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答: 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是同 经济发展相对应而不断变动的,这种变动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横向 演变的合理化。这种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推动着经济的向前发展。从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 实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主要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从不同角度来看有如下几种规律性: (1) 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如下几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 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 (2)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 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 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 (3)从三大产业的内 在变动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 展的。 (4)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 发展过程可以缩短。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3.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有哪些? 答:(1)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佩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 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2)库 兹涅茨提出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第一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该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该产业劳动力的 相对比重)在大多数国家都低于 1,第二和第三产业则大于 1;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是普遍现 象;第三产业相对国民收入从时间系列来看一般表现为下降,但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是上 升的。(3)霍夫曼定理:工业化过程中,消费资料(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和资本资料(资本品)工业的 净产值之比(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4)主导产业转换规律: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主导产业群 的序列更替性,不同经济阶段的主导产业也不同。从主导产业的更替序列性出发可以把产业划分为新兴产 业、成熟产业和衰退产业。[(5)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6)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地位变动规律。]1.简述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 答案要点: (1)通过四步过程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即调整影响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 (2)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3)产业结构效应发挥作用; (4)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2.简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 答案要点: (1)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2)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劳动、技术、资本密集型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3)结构的发展顺着由低向高附加值产业方向演进; (4)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由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产业发展方向演进。 3.简述产业素质之间是否协调的标准。 答案要点: (1)产业之间的联系方式是否协调; (2)产业之间的相对地位是否协调; (3)供给与需求是否相适应。 4.简述产业结构市场调节机制、计划调节机制优缺点及局限性。 答案要点: 市场调节准确、稳妥、灵敏,却是事后调节,成本较大,时滞较长;计划调节,主动性强,成本较小,欠 准确,市场磨擦较大。5.简述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答案要点:1.供给因素:自然因素和资源禀赋 人口因素 技术进步 资金供应状况 商品供应状况 环境因素 2.需求因素: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3.国际贸易因素 4.国际投资因素 5.其他因素1.论述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 答案要点: (1)所谓创新,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是指引入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提高社会潜在的产出能 力。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创造出新的商品和服务;在既定的劳动力和资金的情况下,提高原有商品和服 务的产出数量;具有一种扩散效应的功能,这种扩散效应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2)创新对产业结构的直 接影响; 不论哪一种方式,创新都将引起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之间的转移,导致不同部门的扩张或收缩, 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有序发展。(例:通化药业) 响产业结构的变化。 (3)创新对产业结构的间接影响。一是创新通过对生 产要素相对收益的影响而间接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二是创新通过对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的改变而间接影2.论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 (1)合理与协调的地区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当地区产业结构出现不合理或不协 调时,非常有必要进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 发展,也非常有必要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所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将会促进经济的快速 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从而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2)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与地区经济增长都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经济增长从总体规模方面反映了地 区经济发展的数量扩张;而结构优化则从产业技术水平方面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演进,其实质是通 过结构改善来提高产出和效益水平。两者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经济增长引起产业 结构演进,而结构演进又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因此,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劣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和演变决定 着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合理、高效的地区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大发展的必备条件。要实现地区经 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和发展必然要求地区产业结构的良性演变,就必须努力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 合理化。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是每个国家,特别是国土较大的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重视的大课题。1.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的区别是什么? 答:三者并购双方的产业特征不同。横向并购指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的并购活 动,是竞争者之间的并购,双方提供相通的产品或服务,并在其他生产经营、销 售环节具有相似性或互补性; 纵向并购指处于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不同生产阶段 的企业之间的并购,企业可以借机得到所需资源或进入某一行业;混合并购指既 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或潜在的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主要追求组和效 应,降低经营风险。1.简述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区别与联系。 答: 一般集中指少数大企业的部分高级管理者对整个社会经济事务拥有较高的影 响力;市场集中指买者或卖者在特定市场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与市场集中不 同,一般集中并不意味着市场竞争性的缺失,仅仅反映了人们对个人权利集中本 能的恐惧,主要是社会学、政治学研究的问题。市场集中直接对市场的竞争状态 产生作用,而一般集中以市场集中为媒介简介对市场竞争状态产生作用。3.试使用多种集中度指标计算某产业集中度。 答:1.综合反映企业数量和资源份额非均等的指标: (1)绝对集中度指标: CRn = ∑ X i / ∑ Xii =1 i =1 n NXi (2)H.H.I: H .H .I = ∑ ( ) = ∑ Si 2 i =1 X i =1 模; (3)E.I: E.I = ∑ Si logi =1 nn2n,X 为市场总规模,Xi 为 i 企业的市场规1 Si,Si 为地 i 个企业的市场份额;(4)R.I:R.I = 1 /(2∑ iSi ? 1)i =1nSi 为地 i 个企业的市场份额;2.单纯使用市场份额分均等指标: (5)基尼系数=均等分布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均等分布线以下的三角形 面积;3.单纯测量企业数量的指标:1/n 与集中程度逆向运动,n 为企业数量;4. 反应共谋潜力的指标: (6)MCR8:MCR8 代表第五到第八大企业的累计份额,MCR8 越大,共谋发生 的机会就越小; (7)相对集中差分:MCR8/CR4 与共谋潜力反方向变化。 7.简述市场集中度与市场势力之间的关系。 答:在一定条件下,市场集中度直接决定着市场势力的大小;在给定的市场结构 下,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势力越大。 8.试讨论市场集中度与产业利润率之间的关系。 答:许多学者的研究证明市场集中与利润率存在某种正相关关系,但对这种关系 的具体形式尤其是理论解释存在着巨大分歧,2.市场绩效的衡量标准有哪些? 答: 1.微观指标: 收益率: (1) 收益率 r=(R-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δPKK)/ PKK, R 为收入,δ为折旧率,PK 为资本价格,K 为资本量。 (2)价格―成本加成(勒 纳指数) :勒纳指数 L=1/ε,ε为需求的价格弹性。 (3)托宾 q:q=(R1+R2)/Q, R1 为企业股票价值,R2 为企业债券市值,Q 为企业资产重置成本。2.市场绩效的 综合评价: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产业技术进步程度;X 非效率。1.3 产业分类方法 (一)生产结构分类法 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生产生产资料部类(第Ⅰ部类) 生产消费资料部类(第Ⅱ部类) 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3、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 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其他产业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费歇尔、克拉克、库兹涅茨 (三)标准产业分类法 SIC(具备条件:权威性、统一性、完整性、实用性)1、联合国分类标准(ISIC)2、 中国标准产业分类 (四)其他分类法 1、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 2、产业地位分类法 基础产业、瓶颈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行产业 3、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 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4、 市场行为是如何影响产业组织的? 答: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基于市场供给条件并充分考虑与其他企业的关系的 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主要是指寡头垄断即寡占条件下的市场行为,而 不是指在完全竞争或完全垄断条件下的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主要涉及企业的价格 策略,产品策略和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等内容。 1、 企业的价格策略:由于寡占企业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个别企业单独 采取行动往往造成两败俱伤,因此,企业间通常通过协定或暗中配合等协调方式 来共同采取行动,以达到控制市场,增大利润的目的。 (1) 卡特尔:卡特尔是指以限制竞争,控制市场,谋求最大利润为目的的 同一产业内部独立企业间的一种协调形式。 其中价格卡特尔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 卡特尔形式。 (2) 价格领导:由于未经政府批准自行建立的卡特尔属于非法性质,即由 某一企业率先调价,而后产业内的其他企业随即调价。 (3) 有意识的平行调整:追随者并不是把价格定在与价格领导企业相同的 水平,而是按照一定的价格差平行的追随价格领导企业进行调价。 2、 企业的产品策略: (1) 有关产品类型,款式,质量和性能等方面的策略; (2) 有关广告宣传和各种销售服务活动方面的策略:需要指出的是,产品 策略与价格策略相比其协调程度比较低,单个企业独自采取行动的余地相对较 大。因此,对于尽可能回避价格竞争的寡头垄断而言,产品策略这种非价格竞争 行为是企业间竞争的主要手段。 3、 企业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企业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可以分为性质不同 的两类:一类是合理的排挤行为;另一类是不合理排挤行为,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掠夺性的定价行为 (2) 价格压榨 (3) 排他性交易,相互购入和搭配销售5、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卡特尔也具有不稳定性,影响这种不稳定性的因素可 能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卡特尔成员具有违反卡特尔协议的诱因。卡特尔的高价格通常是通 过限制产量来实现的,高价格给卡特尔成员带来了好处。如果某个成员偷偷增加 它的产量而而违反协定,那么它的利润将会有很大的增加,因此,从追求各自利 润最大化出发,每个成员都可能偷偷增加产量,而指望别人遵守协议。 其二,卡特尔成员的协调问题。 (P223) 其三,市场进入问题。 P223) (2.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通过比较现实的市场状况与严格竞争的市场之 间的差距分析产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垄断行为,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 类经济问题3.SCP 范式: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在承袭 了前人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把产业分解成特定 的市场,按结构,行为,绩效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构造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 环节,又具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 SCP 范式。 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 组织政策。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了市场运行的 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 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特征: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 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核心问题:集中度 利润率概念题: 一 概念题: 1.价格歧视 2.完全价格歧视3.二级价格歧视4.三级价格歧视5.卡特尔 |解答|【1】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同一商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的定位行为。 【2】完全价格歧视,也称为一级价格歧视(Fir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他指的是企业把每一个商品 的价格定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水平。 【3】所谓的二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根据消费者购买数量的不同而实行不同价格的定价行为 【4】对不同消费者群体收取不同价格的行为称为三级价格歧视。 【5】那种缔约公开的执行协议的厂商价格联盟成为价格卡特尔。简答题: 二 简答题: 1、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价行为。 |解答| 【答案】我们假设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那么,企业将按照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即边际收益(MR)和边 际成本(MC)相等,来决定自己的价格和产量。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边际收益(MR)、平均收益(AR) 都等于市场价格(P)。现假定,市场上某一企业的短期边际成本(SMC)、短期平均成本(SAV)和市场 的均衡价格(P*)分别处于图 9-1 所显示的水平。那么,均衡点为图中的 A(P*,Q*)。不论企业的平均成 本(SAV)处于何种水平,只要企业要生产,A 点就是企业的短期均衡。只不过,当企业的平均陈本(SAV) 为 SAC1 时,企业将获取正的经济利润。当 SAV= SAV0 时,企业获得零经济利润,即处于盈亏平衡点。而 当 SAV= SAV 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图 9-1 完全竞争市场企业定价行为的短期均衡 当然,从长期看,企业是可以调整其生产能力和规模的,企业也可以选择退出和进入。所以,如果企业当期 获得正的经济利润,不仅现有企业可以扩大生产,新厂商也将进入市场。此时,市场的供给将增加,从而导 致市场价格的下降。当且仅当 P=LMC=LAC=SMC=SAC 时,现有企业不再扩大生产规模,新的厂商也不再进 入,市场实现均衡。如图 9-2。 图 9-2 2、什么是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解答|完全竞争市场企业定价行为的长期均衡【答案】(一)所谓的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同一商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的定位行为。这种情 况在我们日常的经济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学校内部的游泳馆对校内学生收费较低,比如 3 元,而对校外人员 去收费较高,如 5 元。还比如,我们在市场买同一件商品,相对男士,女士更有可能以较低价格获得。当然, 年轻由于出手大方等原因,要比年纪较大的人付出更高的价格,等等。 不过,要注意的事,虽然我们可以简单地吧对同一种商品针收取了不同价格的现象看作是价格歧视。但是, 并不是所有这种行为都可以归为价格歧视。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如果商品的差价只是反 映了面对不同消费者销售时的成本差,那么我们不能把这种定位行为理解为价格歧视。比如,地区差价,如 果这种差价进反映了地区间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的必要的成本,我们就不能认为厂商实行了价格歧视,相反, 在这种情况下,实行统一价格倒是一种价格歧视。当然,当这种价格差超过了销售的成本差,我们还是可以 把这种定价理解为价格歧视的。 (二)价格歧视的实行的条件 由于价格歧视是丢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了不同的价格,因此价格歧视可以让垄断企业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这对垄断企业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垄断企业都积极性来实行价格歧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实 行价格歧视的。一般说来,厂商要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企业必须有一定的企业力量,即有定价能力。企业可以提高价格而不至于失去所有的消费者。若没有 定价能力,价格歧视无从谈起。 第二、企业能了解或推断出不同消费者各自的需求曲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来收取不同的价格。 第三,企业能够阻止商品在不同消费者间的转售。若消费者能够彼此转让和出售各自的商品,那么,能低价 购买到商品的消费者将向高价才能买到的消费者转让或者或倒卖其商品。后一类消费者也能从这种转让中获 益。因此,如果企业不能阻止商品在不同消费者之间的转让,那么供应者被迫实行统一定价。 3、求解库诺特模型的均衡。 |解答| 【答案】库诺特模型是又法国数学家奥古斯汀?库诺特于 1838 年首先建立的。这是有关博弈论思想的第一个 较为成熟的模型。虽然模型提出较早,但至今仍被广泛应用。该模型最早用于分析双寡头垄断市场,后来被 应用于分析任意数量厂商的市场均衡。我们先分析双寡头垄断市场的库诺特均衡。 1、双寡头垄断市场的库诺特均衡 库诺特模型假定厂商独立行动,并首先选择产量作为决策变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便于分析,库诺特模 型里还假定:(1)市场上只有两个厂商,企业 1 和企业 2,不会有别的企业进入;(2)产品同质,即两家 厂商的产品完全相同。那么,市场的总产量 Q=q1+q2;(3)厂商的成本只表现为变动成本,并且边际成本 都等于固定数量的 C,即 MC1=MC2=C;(4)市场只存在一个时期,那么厂商之间的博弈也将是单期的; (5)市场的需求为 P=a-bQ。 那么,企业 1 和企业 2 的利润 π1 和 π2 分别为: π1=(P-C)q1=(a-b(q1+q2)-c)q1 π2=(P-C)q2=(a-b(q1+q2)-c)q2 为实现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为: q1=(a-c)/2b-q2/2 (7-3) q2=(a-c)/2b-q1/2 (7-4) 从式 7-3、7-4 可以看到,企业 1 和企业 2 选择自己的利润最大的行动必须依赖于对方的行为。我们把 这种反映厂商间相互关系的方程式成为最佳反应函数,更一般地表示为: qi=R(qj)。 从 7-3 和 7-4 我们可以求解得: q*1=(a=c)/3b 因为 q*是实现两企业利润最大的产量。因此,他们都将生产 q*,而不会选择其他。因而,q*成为市场的 均衡产量,一般称之为库诺特均衡。此时的均衡价格 P*=(a+2c)/3。 下面可以分析库诺特均衡下的社会福利情况。因为市场的需求曲线是 P=a-bQ,因此,a 是消费者愿意 支付的最高价格。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 a>c,否则,企业将不会选择生产,因此生产就意味着亏损。我们 从而得到:(a+2c)/3b>c。这意味着,库诺特模型中的均衡价格 P 要高于完全竞争均衡中价格等于边际成 本的水平。但是,如果市场是完全垄断的话,从需求曲线得到边际收益 MR 为: MR=a-2bQ 那么,按照 MC=MR 得: Q*=(a-c)/2b 那么,P*=(a+c)/2 因为 a>c,那么,(a+c)/2-(a+2c)/3=(a-c)/6>0 这意味着库诺特均衡的价格要比垄断市场的价格低,但是比完全竞争时的均衡价格要高。因此,库诺特均衡 的社会福利水平比垄断市场有所改善,但不如完全竞争市场实现的福利,处于两者之间。 2、任意数量厂商的库诺特均衡 当市场上厂商数目是任意数时,并且都符合库诺特模型中的其他假设条件,市场均衡结果又是如何呢? 假设厂商数目为 n(n≥1),那么,任意一个厂商的利润为: πi=(P-C)qi=(a-b(q1+q2+…q…)-c)q1 因此,库诺特模型可以扩展到皆是任意数量厂商的均衡问题。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当厂商数量增多 时,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都将向竞争性市场价格靠近。此时,库诺特均衡也就趋向于竞争性均衡,从而使社 会福利都得到改善。 4、求解伯川德模型的均衡。 |解答| 【答案】 库诺特模型有力的解释了厂商间的数量均衡,但是市场价格究竟是由谁来决定这个问题却没有得到 说明。下面介绍的模型解释假定厂商现在选取的决策变量不再是产量而是价格时的博弈均衡。 1、伯川德模型 伯川德模型假定: (1)市场上只有两个厂商,企业 A 和企业 B; (2)产品同质,即两家厂商的产品完全相同。那么,市场的总产量 Q=qA+qB; (3)厂商的成本仅表现为际成本且都等于固定数量的 C; (4)市场只存在一个时期,那么厂商之间的博弈也是单期博弈; (5)任何厂商都能随时无限地供应市场; (6)市场的需求为 P=a-bQ。 因为产品同质,完全可替代,那么对消费者来说,购买时只考察产品的价格,谁出价更低,就购买谁的 商品。所以,对企业 A 和企业 B 来讲,价格更低的厂商将得到全部市场,而价格高的企业市场需求为零。当 两者价格相等时,他们均分市场。所以,企业 A 的需求函数为: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图的企业 A 的需求曲线。当 PA>PB 时,DA=0,为图的 EF 线段,当 PA=PB 时,D1=1/2×D,为图中的 FG 线段的一半,当 PA<PB 时,占领全部市场,即图中的 GH 线段。企业 A 和企业 B 为实现利润最大化都希望自己的价格能比对方更低, 从而获取全部的市场销量。 又因为 是单期博弈,没有纠错和报复的机会,因为对每一个厂商来说,最有选择就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C。所以, 当且仅当 PA=PB=C 时,两厂商不再有变动价格动机,市场实现均衡。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两家厂商都将获得零经济利润,从而实现完全竞争时的市场绩效。这意味着,即 使市场是双寡头垄断的,他也能达到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果。很显然,这与我们的一般结论是相悖的。因此, 我们这伯川德模型得到的结果成为伯川德悖论。那么如何理解这个结果?如何解释这个悖论? 2、伯川德悖论的解法 (1)埃奇沃思解法 在伯川德模型中, 他是假定厂商能随时无限供应市场需求的。 但是在现实中, 生产能力的约束是存在的。 埃奇沃思在 1897 年就用生产能力约束条件来解开伯川德悖论。 假定企业 1 设计的生产能力为 q1,市场需求为 D,一般地 q1<D。q1 一般为多大?按照库诺特模型的 结论,即使市场是完全垄断的,企业愿意供应的产量也只有(a-c)/2b。因此,我们可以假定企业 1 原先设计的 生产能力最大为(a-c)/2b。若企业 1 让 P1=C,他将面对整个市场需求,需要供应数量为(a-c)/b 的商品,但是 它实际只能提供(a-c)/2b,无法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那么,对另一场上――企业 2――来说,他就面临正的 剩余需求((a-c)/b-(a-c)/2b)=(a-c)/2b。其实,对任意价格 P,企业 2 都可以让企业 1 先提供(a-c)/2b 数量, 然后他来满足剩下的需求。那么其剩余需求曲线为:P=(a+c)/2-bq2。对这些需求,企业 2 具有垄断能力,那 么,它可以实行垄断价格,从而获得真的经济利润。 (2)产品差别化 伯川德模型有个重要的假定就是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同质,他们具有完全的替代性。在这种情况下,消费 者只关心价格。但是,如果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别的话,即使对方价格更低,某一企业也不至于失去所有的消 费者,这意味着它面临的需求曲线是正斜率的曲线。该企业可以收取一个较高的价格。因此,只要存在产品 差别,p=c 就不是均衡的价格,市场不会实现均衡。 (3)博弈的多时期 伯川德模型假定两企业只竞争一次,当期的决策不影响下期,也不受上一期的影响。因此,厂商都希望 自己的价格比对方低,从而获取当期的最大利润。他们不会存在合作。但更普遍的情况是,企业一般将在较 长时期内存续。因此,企业之间的博弈应该是多时期的。因为企业是多时期博弈,既然 p=c,他们都不能获 取经济利润。那么它们可能会采取合作行为,甚至形成公开的卡特尔勾结,以获取一个正的经济利润。因此, 从长期来看,伯川德均衡将有可能被合谋均衡所代替。 5、求解斯坦克尔伯格模型的均衡。 |解答| 【答案】 库诺特模型和伯川德模型分析时都假定博弈双方同时行动,即是静态博弈。而经济现实中,在许多 市场结构中,某个或某些厂商由于一定原因(如拥有更强的市场力量,或技术优势)有能力先行动,而其他 厂商却只能根据观察到的先动者的信息来决策。这就需要进行动态博弈分析。 斯坦克尔伯格提出了一个厂商选择产量为决策变量的博弈模型。假定市场只有 A、B 两厂商,A 厂商具 有先动能力,是先动者(也叫领导者),B 厂商是后动者(也叫跟随者)。所以厂商 B 将根据观察到的厂商 A 的行动(产量)来选择最优行动(产量即 QB=R(Q1),那么,厂商 A 也知道,自己一旦选择产量 QA 后, 厂商 B 为有此反应函数。企业其他条件与库诺特假设一致,需求曲线 P=a-bQ, Q=QA+QB,MCA=MCB=C 则 A、B 的利润为:因为 B 厂商是根据观察到的 QA 来最优其选择,那么 B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些条件为: 因为厂商 A 先动,并且知道 B 厂商会观察到自己的行动,并作出上式的反应,那么,此时 A 厂商的利润公式 实际为: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满足以下的一些条件:所以,A、B 厂商的均衡产量就是:则市场均衡价格:因为在斯坦尔伯格模型中,领导者 A 的产量为:跟随者 B 的产量为:而库诺特模型中:因为: 因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斯坦克尔伯格模型中,领导厂商 A 的情况要比库诺特模型中的情况好,而跟随 厂商 B 的状况却变差了,不过,斯坦尔克伯格模型中,市场总产量却增加了,因为:因此,在此模型中,市场的均衡价格也将下降,即:因此,斯坦克尔伯格领导者――跟随者模型中,市场总产量增加,而价格却下降,社会福利将比库诺特 模型的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从斯坦克尔伯格模型我们可以看到,跟随者将根据观察到的领导者行为来做决策,因此,领导者传递的 信息将起决定性作用。领导者知道自己的行为将影响跟随者的行为,因此,他将传递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以 实现自己利润最大化。这种先动优热和后发优势将在任何动态模型中都存在。 6、求解米尔格罗姆――罗伯茨限制性定价模型的均衡。 |解答| 【答案】 在市场结构、垄断市场会让垄断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厂商却努力使自己成为垄断者或维持 垄断者地位。那么,对现有垄断者来说,能通过采取一定措施阻止潜在者的进入将是非常满意的事情。一般 认为,垄断者实行垄断性高价获得的巨额利润将吸引潜在者的进入。下面我们就先介绍限制性定价策略,而 后再介绍掠夺性定价策略。 限制性定价是由贝恩(Bain)于 1949 年最初提出的,他认为进入之前的价格与进入程度或速度存在着 相关关系的米尔格罗姆(miligrom)和罗伯茨(Roberts)等人的发展逐渐完善。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米尔格 罗姆――罗伯茨限制性定价理论。 这理论解释了垄断厂商采取低价为什么能阻止潜在者的进入。他们认为通 过低价向潜在者反映了自己是低成本的,如果潜在者进入与之竞争的话,将是无利可图的,从而实现阻止进 入的目的。下面就具体分析这种信息传递如何完成,在什么情况下会实现垄断者的愿望。 假定市场上在位者是企业 1,潜在进入者是企业 2,并且企业 1 的成本只有他自己知道,而企业 2 却不 知道对手究竟是低成本还是高成本,但知道低成本的概率为 x,高成本的概率为(1-x),那么,令 PLm 和 PHm 分别表示企业 1 在低成本积高成本时的垄断价格,令 ML 和 MH1 表示低成本和高成本的垄断利润。 我们说在位者企业 1 实行低价策略为是告诉进入者其是低成本的, 若进入者进入的话将无利可图。 因此, 我们实际假定了: DH2O1DL2 这里,DH2 和 DL2 表示第 2 企业进入后获得的寡头垄断利润,上式表明,企业 2 在企业 1 是低成本的 情况确实不会进入,但企业 1 是高成本时,它将进入。 由于第 1 企业希望自己继续在市场上保持垄断地位, 因此无论其是高成本或低成本他都有降低的可能性, 以其实现传递其低成本的信息,从而达到阻止进入者进入的目的。当然,潜在进入者也同样知道这种情况, 会知道第 1 企业的低价不一定就是低成本。因此,进入者也同样可能选择进入。那么,究竟潜在进入是进还 是不进,均衡点在哪里?下面介绍较简单的分离均衡。 在分离均衡(Separeting equilibrium)中,在位者第 1 期的定价在低成本和高成本时不同的,即根据第 1 期的定价,第 2 个企业能判断出第一企业是低成本还是高成本。也就是说在分离均衡中,低成本型的企业 不会把价格定在高成本型企业的均衡价格上,而高成本型企业也不会把价格定在低成本型企业的均衡 价格, 令 PL1 为低成本型的企业的价格,在分离均衡下,高成本型企业不会把价格定为 PL1,而价格不 PL1,第 2 个企业将视第 1 个企业为高成本型的,它将进入。因此,此时,高成本型企业把价格定为 PHm 是最优水平, 从而得到利润为:MH1+D1H,与为折现系数。而若把价格定为 PL1 时,从而阻止了进入,但利润为 M(PL1) + MH。在分离均衡中,要实现高成本企业不会把价格定为 PL1,必须使: M1(PL1)+ MH1QMH1+ DH1 即 (MH1-DH1)QMH1-M(PL1) ① 也即当高成本型企业为实现阻止进入目的,把价格定在 PL1 时,会得不偿失。 当然,若企业 1 是低成本的话,他可以把价格定在 PLm 上,也可以定在实现阻止进入的 PL1 上,在分 离均衡条件下,企业愿意把价格定为 PL1,仅当下式满足 M(PL1)+ ML1RML1-M(PL1) 即(ML1-DL1)RML1-M(PL1) ② 即低成本型企业 1 把价格定为 PL1,会从第 2 期获得的利润增加超过第一期的利润损失,因此,会把价 格为 PL1 将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分离均衡中,PL1 将低得足以让高成本型企业得不偿失,但又会让低成本型企业实现更利润,而愿意 执行。也就是 PL1 水平足以反映第 1 个企业的成本信号,那么这 PL1 的取值范围会多大吗?在一定条件下, 我们可以设想 PL1 有一个价格区间,设为[P≈1、P~1],满足①、②两式 ,那么,这条件是信息经济学中的 斯宾塞莫里斯分离条件(Spence――Mirriles Sorting Condition),或称单交叉条件(Single――Crossing Condition) 当该条件满足时,从①、②不等式得到 PL1 的取值范围,也就是价格区间为[P≈1、P~1]。P~ 1?表示能吓退高成本型企业的最高价格水平,P≈1 表示能让低成本型企业实行低价获得两时期的总利润不会 低于其第 1 期垄断价格带来的两时期的总利润。 所以,在分离均衡条件下,低成本型企业会把价格定在 PL1∈[P≈1、P~1]上,从而确实让进入者相信 其是低成本的,进入者进入将是无利可图的。这时限制性定价会有效。而高成本型企业因为把价格定为 PL1 时,得不偿失,不会选择 PL1,但任何高于 PL1,低于垄断价格 PHm 的价格水平又不足以让第二个企业相信 其是低成本型的,潜在进入者会进入市场,因此,高成本型企业把价格定为 PHm 是其最优的行为。 因此,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实施低价策略在一定条件下是存在和可行的。当然,只有满足一定条件 才有效。 7、哪些因素影响了卡特尔的成功。 |解答| 【答案】1、组织成本 卡特尔是一个团体,一个组织。那么,组织成本不能太高,否则,各厂商的行为协调就难以实现。影响组织 成本的因素将影响卡特尔的形成与存在。 影响组织成本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1)所涉及的厂商数目。 (2)产品的同质性。 (3)行业协会。 2、控制行业价格的能力 厂商缔约成为卡特尔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高价,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那么,卡特尔的提价能力就显得至关 重要。 首先,需求弹性越大,提价能力越弱,卡特尔越不容易形成和存在; 其次,能阻止其他厂商的进入。否则,现有厂商的提价能力将削弱。 3、觉察违反协议的能力 当每一个厂商认为违约不被觉察,那么成员违反协议的动机会增强。因此,即使觉察卡特尔协议是否被违反 的能力将影响卡特尔的存续。 目前,一般认为: (1) 卡特尔成员越少,越容易觉察成员的行为; (2)价格越稳定越有利于断定降价是否属于成员的削价行为,当价格本省的正常波动就比较大,卡特尔就很 难判定市场价格的下降是否属于成员有意的削价; (3)同一销售网点都有各成员的商品销售有利于觉察是否存在违反卡特尔协议的削价行为。 4、防止违反协议的措施 常用的防止违反协议的措施主要有: (1)固定市场份额和划分销售区域。 (2)触发价格战略。即当市场价格降低到规定水平之下时,任何厂商都将制定卡特尔结盟前的价格水平。 (3)最惠国待遇条款,即厂商承诺不会以更低的价格出售给其他购买者,否则,他将向原先高价购买的消费 者提供相同的价格差。 (4)相遇――竞争条款。厂商向消费者承诺,若另一厂商向其提供较低价格,他也将提供相同的价格,否则, 允许购买者解除购买合同。一 名词解释 ( 每题 3 分,共 15 分 ) 1.产业结构优化 4.CR4 二 简答 1.请简述什么是工业化及其演变规律( 7 分)。 2.请解释支柱产业及其选择标准( 8 分)。 3.请解释纵向一体化及其原因( 10 分)。 4.请求解斯坦克尔伯格模型的均衡( 10 分)。 5.请求解限制性定价模型的均衡( 10 分)。 三 论述 1.请阐述现代公司中的代理问题及对代理问题的解决( 18 分)。 2.请解释价格歧视及其存在条件并分析价格歧视三种形式的均衡和福利( 22 分)。 2.产权 5.产业政策 3.有效竞争 一、名词解释 评分标准:每题 3 分,共 15 分, 二、简答 1、请简述什么是工业化及其演变规律(7 分)。 评分标准:1.工业化定义(1 分) 2.重工业化(2 分) 3.高加工度化(2 分) 4.高技术化(2 分) 2、请解释支柱产业及其选择标准(8 分)。 评分标准:1.支柱产业定义(2 分) 2.选择的三个标准(各 2 分) 3、请解释纵向一体化及其原因(10 分)。 评分标准:1.纵向一体化定义(1 分) 2. 纵向一体化的 6 个原因(各 1.5 分) 4、请求解斯坦克尔伯格模型的均衡(10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假定市场只有 A、B 两厂商,A 厂商具有先动能力,是先动者(也叫领导者),B 厂商是后动者(也叫跟随 者)。所以厂商 B 将根据观察到的厂商 A 的行动(产量)来选择最优行动(产量即 ,那么,厂商 A 也知道,自己一旦选择产量 QA 后,厂商 B 为有此反应函数。企业其他条件与库诺特假设一致,需求 曲线 ,则 A、B 的利润为:…………(3 分) 因为 B 厂商是根据观察到的 QA 来最优其选择,那么 B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些条件为:…………(1 分) 因为厂商 A 先动,并且知道 B 厂商会观察到自己的行动,并作出上式的反应,那么,此时 A 厂商的利润公 式实际为:…………(1 分) 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满足以下的一些条件:所以,A、B 厂商的均衡产量就是:则市场均衡价格…………(2 分)因为在斯坦尔伯格模型中,领导者 A 的产量为,跟随者 B 的产量为而库诺特模型中,因为,,因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斯坦克尔伯格模型中,领导厂商 A 的情况要比库诺特模型中的情况好,而跟随厂商 B 的状况却变差了,不过,斯坦尔 克伯格模型中,市场总产量却增加了,因为, 价格也将下降,即 ,因此,在此模型中,市场的均衡,因此,斯坦克尔伯格领导者――跟随者模型中,市场总产量增加,而价格却下降,社会福利将比库诺特模型的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3 分) 5、请求解限制性定价模型的均衡(10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假定市场上在位者是企业 1,潜在进入者是企业 2,并且企业 1 的成本只有他自己知道,而企业 2 却不知道 对手究竟是低成本还是高成本,但知道低成本的概率为 x,高成本的概率为(1-x),那么,令 PLm 和 PHm 分别表示企业 1 在低成本积高成本时的垄断价格,令 ML 和 MH1 表示低成本和高成本的垄断利润。 我们说在位者企业 1 实行低价策略为是告诉进入者其是低成本的,若进入者进入的话将无利可图。因此, 我们实际假定了: DH2O1DL2 这里,DH2 和 DL2 表示第 2 企业进入后获得的寡头垄断利润,上式表明,企业 2 在企业 1 是低成本的情况 确实不会进入,但企业 1 是高成本时,它将进入。 由于第 1 企业希望自己继续在市场上保持垄断地位,因此无论其是高成本或低成本他都有降低的可能性, 以其实现传递其低成本的信息,从而达到阻止进入者进入的目的。当然,潜在进入者也同样知道这种情况, 会知道第 1 企业的低价不一定就是低成本。因此,进入者也同样可能选择进入。那么,究竟潜在进入是进 还是不进,均衡点在哪里?下面介绍较简单的分离均衡。 …………(3 分) 在分离均衡(Separeting equilibrium)中,在位者第 1 期的定价在低成本和高成本时不同的,即根据第 1 期的定价,第 2 个企业能判断出第一企业是低成本还是高成本。也就是说在分离均衡中,低成本型的企业 不会把价格定在高成本型企业的均衡价格上,而高成本型企业也不会把价格定在低成本型企业的均衡 价 格,令 PL1 为低成本型的企业的价格,在分离均衡下,高成本型企业不会把价格定为 PL1,而价格不 PL1, 第 2 个企业将视第 1 个企业为高成本型的,它将进入。因此,此时,高成本型企业把价格定为 PHm 是最优 水平,从而得到利润为:MH1+D1H,与为折现系数。而若把价格定为 PL1 时,从而阻止了进入,但利润 为 M(PL1)+ MH。在分离均衡中,要实现高成本企业不会把价格定为 PL1,必须使: M1(PL1)+ MH1QMH1+ DH1 即 (MH1-DH1)QMH1-M(PL1) ① 也即当高成本型企业为实现阻止进入目的,把价格定在 PL1 时,会得不偿失。 …………(2 分) 当然,若企业 1 是低成本的话,他可以把价格定在 PLm 上,也可以定在实现阻止进入的 PL1 上,在分离均 衡条件下,企业愿意把价格定为 PL1,仅当下式满足 M(PL1)+ ML1RML1-M(PL1) 即(ML1-DL1)RML1-M(PL1) ② 即低成本型企业 1 把价格定为 PL1,会从第 2 期获得的利润增加超过第一期的利润损失,因此,会把价格 为 PL1 将实现利润最大化。 …………(2 分) 在分离均衡中,PL1 将低得足以让高成本型企业得不偿失,但又会让低成本型企业实现更利润,而愿意执 行。也就是 PL1 水平足以反映第 1 个企业的成本信号,那么这 PL1 的取值范围会多大吗?在一定条件下, 我们可以设想 PL1 有一个价格区间,设为[P≈1、P~1],满足①、②两式 ,那么,这条件是信息经济学中 的斯宾塞莫里斯分离条件 (Spence――Mirriles Sorting Condition) 或称单交叉条件 , (Single――Crossing Condition)当该条件满足时,从①、②不等式得到 PL1 的取值范围,也就是价格区间为[P≈1、P~1]。P~ 1?表示能吓退高成本型企业的最高价格水平,P≈1 表示能让低成本型企业实行低价获得两时期的总利润不 会低于其第 1 期垄断价格带来的两时期的总利润。 …………(2 分) 所以,在分离均衡条件下,低成本型企业会把价格定在 PL1∈[P≈1、P~1]上,从而确实让进入者相信其是 低成本的,进入者进入将是无利可图的。这时限制性定价会有效。而高成本型企业因为把价格定为 PL1 时, 得不偿失,不会选择 PL1,但任何高于 PL1,低于垄断价格 PHm 的价格水平又不足以让第二个企业相信其 是低成本型的,潜在进入者会进入市场,因此,高成本型企业把价格定为 PHm 是其最优的行 为。 …………(1 分) 三、论述 1、请阐述现代公司中的代理问题及对代理问题的解决(18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代理问题定义(2 分) 2.产生代理问题的四个原因(各 2 分,共 8 分) 3. 代理问题的解决(8 分) 2、请解释价格歧视及其存在条件并分析价格歧视三种形式的均衡和福利(22 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价格歧视的定义(2 分) 2. 其存在条件 (各 2 分,共 6 分) 3. 第一级价格歧视(4 分) 4. 第一级价格歧视(4 分) 5. 第一级价格歧视(6 分)一 名词解释 ( 每题 4 分,共 24 分 ) 1.工业化 4.CR4 2.直接消耗系数 5.霍夫曼定理 3.有效竞争 6.产业政策二 解答(每题 7 分,共 56 分) 1.请简述配第――克拉克定理。 2.什么是支柱产业?选择支柱产业的标准有哪些? 3.请简述雁型发展模型和产品循环说理论。 4.请简要描绘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并解释其内容。 5.请简述科斯的企业理论 6.什么是代理问题?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7.请解释 X ―非效率及其形成原因。 8.在一个偏远小镇的甜瓜市场,只有两家厂商,他们的产品同质,成本相同。假定市场的 需求曲线为: Q(p)=1000 - 1000p ( Q 为市场需求量, p 为市场价格),他们的边际 成本均为 0.28 元,没有固定成本。请求这两个厂商的库诺特( Cournot )均衡。 三 论述( 20 分) 1.请阐述产业组织经济学的三大主流学派的主要思想。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政组织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