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市 沙包的做法

庆阳教育信息网 庆阳市教育局门户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今日天气:
践行新教育精神 做真教育好教育
庆阳市实验小学校长
作者:李建忠 来源:庆阳教育信息网  点击:1121  更新:
  2007年秋,《走近最理想的教育》一书让我废寝忘食、如饥似渴、爱不释手。朱永新教授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他心中的教育理想,根植于教育土壤的理性追求,建筑在教育改革基础上的现实思考,对真教育好教育的期盼和呼唤,让我真正从内心深处受到震撼启迪。从此,新教育就与我相伴,我成为新教育的忠实践行者。2008年8月我担任西峰区齐家楼初中校长后,我以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为载体,丰富学校内涵,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使齐楼初中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成为一所远近闻名的课改名校。2011年3月我调任庆阳市实验小学校长,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以立美扬长,经典育人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学校内涵发展和教育品质提升,使学校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
  下面,我就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两所学校践行新教育实验的做法及庆阳新教育今后发展的思考,向会各位领导老师汇报。
  教育,名字叫幸福
  2000年夏,朱永新在太湖之滨为创新教育笔会的老师们所作的题为“我心中的理想教师”的演讲,唤醒了教师长期以来被平淡的应试教学生活所湮没的教育热情和美好理想,2002年,一批教育理想主义者凭着理想、激情和对教育崇高的执着追求而开启了“新教育实验”追逐理想的实际行动。因此作为专名的“新教育实验”, 就是以朱永新为代表的新教育共同体,为追求新的教育理想和境界,以新的教育实验方式开展的教育探索行动。
  1、新教育产生背景:解决当前中国教育面临困境的探索。
  素质教育可以说是应试教育弊端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素质教育”时期,人们事实上进行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外变革”,人们普遍关注的是读、写、算之外的音、体、美、交际、活动。改革在课堂之外进行,课堂内的学科教学“涛声依旧”。教育改革成了一种“加法”,学生的学业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日益加重。
  新世纪开启的“新课程改革”,人们开始明白,从本质上来,讲这是一场“教室内变革”,它不是在原有的教育上再添加许多新的课程,而是希望通过先改变课程标准,再变革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素质的目标。但这场改革是完全基于原有的课程框架而进行的。每一学科的改革者,往往埋头于各个学科的内部。但事实上,没有人可以在象牙塔里高高在上地设计出丰富生命所需要的全部课程,如果没有解放校园里师生的生产力与生命力,它将仍然成为一个完美而空洞的词语。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事实上也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伴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地方性的、校本的教育改革一直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有力组成部分。
  纵观中国教育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肯定教育在获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理想主义的色彩还是较少,缺乏应有的对现实目标的批判和超越;中国教育片面追求与现实的适应和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引领时代、提升社会的功能。所以有人说,中国教育面临的真实的困境是:在疯狂的应试教育环境中追求真正的素质教育,在功利的应试教育现实中追求面向未来的全面教育。因此,我们也不得不遗憾的看到,当前教学软环境基本上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分数的压力和学生负担基本没有减轻;读书学习基本上没有形成师生的自觉行动;课堂教学方法基本上没有根本变化。
  1999年,时任苏州市副市长的朱永新教授在常州湖塘桥中心小学讲学,提出了“新教育”的基本追求。2000年2月,朱永新教授在他出版的专著《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提出了“理想教育”的基本思想,朱永新对现行教育的批判、反思及对行动的渴望引发了民间教育思想者的热情响应,通过网络对话与碰撞,一种新教育思想逐渐成形。十多年来,新教育从发于学术的纸质梦想,然后有了个体的实验学校,进而有了现在遍布全国的40个实验区,1764所实验校。新教育实验从散落民间的教育理想主义者的网络探讨,到组成专职的新教育研究中心,发展到现在的专门进行新教育研究和管理的机构――新教育研究院,以及以新教育年会、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新教育论坛为标志的交流研讨机制,新教育研究队伍迅速扩大,研究深度逐步推进,研究成果成效斐然,实验影响遍及全国。
  2、“新教育实验”的理论结构:五大理念比十大行动更重要。
  在朱永新老师发起、倡导、精神感召和相当程度的直接主持之下,新教育大约在之间萌芽,然后正式亮相于世界,迄今走过了有着明显界限、不同特征的三个时期:
  新教育实验第一个时期,从2003正式确立,至2006年底。这一时期,以“总课题组”为组织管理者,以“六大行动”为实验的主要项目,以各种轰轰烈烈的弥补式活动为外显特征。李镇西老师主持的教育在线网站,和储昌楼老师主持的总课题组,凝聚了足够的人气,汇聚了足够的成员。
  新教育实验第二个时期,总课题组与六大行动依然存在,但大家的注意力焦点,因为旧问题之解决,新问题的解释与解决之迫切,从而慢慢转移到了新教育主题年会和新教育研究中心新开发的三大课程(儿童阶梯阅读、教师专业发展、构筑理想课堂)。这一时期,从2007年开始,一直到2010年秋新教育研究中心扎根内蒙东胜之前为止。这一时期较流行的关键词比较多:课程、阶梯阅读、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生命叙事及叙事主体……
  新教育实验第三时期,与新教育年会密切相关。随着三大课题的主题年会逐一完成,新教育实验把自己的目光的焦点,从三大课程,转移到原本作为背景而存在的哲学、文化上。于是2011年桥西年会,以“学校文化”为主题与焦点;2012年东胜年会,以“中国文化”为主题与焦点;2013年萧山年会,以“卓越课程” 为主题与焦点……与此同时,新教育研究中心因为扎根内蒙,无法再继续原来的专职培训与会议组织;而与此同时新教育研究会、新教育阅读研究所等组织相继成立,于是新教育就自然而然地进入第三期:在共同语言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每个个体和组织,力求以新教育的共同理念,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叙事;在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中,不断地累积新教育实验的“历史性共识”。
  理论是行为的先导,新教育为我们描绘了五大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和十大行动目标。迄今为止,新教育实验共推出了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朱永新认为“五大理念比十大行动更重要”,新教育不能只有理念,需要实践和操作;更重要的是不能埋头在过程的时候,忘记了我们的目标。
  3、“新教育实验”指向:探索实践素质教育的路径。
  2007年新教育研究会成立时就明确提出“让新教育为素质教育开道”。2009年,朱永新又希望新教育人要让新教育实验成为探索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而努力。朱永新教授在《中国新教育》一书中提到:“新教育实验的内涵与素质教育高度契合,新教育实验应当成为有影响力的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从根本目标来说,“新教育”话语所开出的“新”与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一致的,“新教育实验”所倡导和践行的理念与策略,最终都是围绕人的素质提升和完善而展开。从语用学角度,“新教育实验”是当今教育及社会背景下,践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一项探索、一个渠道或路径,它与新课程改革、新基础教育、主体教育等教育话语一样,都是素质教育大潮中一朵浪花。
  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讲,新教育实验突出了教育者的因素,认为教师的发展既是工具又是目的。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更没有教育的发展。总之,人的发展是“新教育实验”反思和探索“新教育”的入口;并认为,课程、方法是实现人的发展这个目的的手段,两者相较,目的优先于手段,目的引领方法及内容。所以它“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4、“新教育实验”的精神:通过理想而实现理想的教育。
  新教育实验通过“理想”这一核心范畴设计理想的教育,追寻一种教育哲学理念上的“好教育”。理想的教育可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的理想,主要指向师生,即师生在当今时代应该获得的发展状态,并激发师生自我发展的内在愿望;二是对教育活动的理想,指教育各要素应该达到的可能境界。各人心目中理想的人的形象和教育境界不可能是一模一样,但关键在于理想的有与无,以及追求理想的激情及其多和少。“新教育实验”的成功机制,就是唤醒教师和学生对未来、对理想的信心和激情,从而改变师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从而改变教育存在的状态。“新教育实验”就是这种聚集了一群追求理想、实现自我的人的教育实验及其共同体。新教育实验是理想的教育,也是一种创新教育,既创造一个新的自我,也创新了教育的境界。
  新教育认为教育不应该以牺牲学生的当下幸福为代价,追求所谓“未来的幸福”。师生的教育生活首先应是当下的幸福,“幸福”是新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新教育以理念凝聚共识,用行动改变教育,正在改变着中国的教育生态。
  幸福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
  2008年8月底,我担任了齐楼初中的校长,使我有机会在学校全面开展新教育实验,改变学生的人生。我力求在学校通过新教育实验,探索一种素质教育的实现形式。通过新教育实验,改变师生的生存状态与生存方式,进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为齐楼初中明晰学校发展思路,提升教育教学品质,破解学校发展难题,确定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优化学校发展生态等提供了改革的蓝图和发展的动力。实验的推进使我更加深刻认识了教育的意义,开始焕发基于生命自觉的改革的热情。两年多来,新教育引领了齐楼初中的发展,齐楼初中的教育改革演绎了新教育的理念和行动。
  1、新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变革,重建校园教育生态。
  2008年的齐家楼初中,是一所地道的农村初中,656名学生,40多名教师,它规模不大,但是却包含了中国基础教育所能反映出来的所有问题、精神元素与价值取向。依据自己多年对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从2008年秋季开始,我着手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事宜。无疑,这次改革大多是源于自己对新教育的实践沉淀与心灵顿悟,改革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范式就是在中国如火如荼的新教育实验。改革的历程就是新教育理念和行动在学校逐步落地生根的过程,是一次渐进地、不断修正、寻找依据、目标与价值的过程,是充实内涵,变革发展的过程。
  学校改革到底从哪里开始作为切入点,新教育认为,学校教育应该要为学生和教师有意义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为学生的未来幸福和教师的职业生命负责,应该敬畏教育的常识,从最需要改变的地方,能改变的地方做起。辗转反侧,最终我把改革切入点选择定位在了“书香校园”和“理想课堂”上。从此,便以此为切入点,改变从阅读开始,新建图书室、开设阅读课,师生共读,改变师生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重建师生的校园生态;变革从课堂入手,优化课堂流程,重建课堂结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促使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改革的过程中,探索多元课程管理,不断发现并确立新教育的理念与文化,确定学校未来发展的愿景和目标,让学校一步一步走上内涵发展之路,进而实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教育理想。
  2、新教育“书香校园”:“晨诵、午读、暮醒”的生活方式,重构校园生活。
  北师大教授钟伟说,人生是一种习惯,甚至只是一种阅读习惯,因为天堂大致就是图书馆的模样。应试教育追求数量与速度形成的功利性竞争,使教育人不读书,念书人(学生)不读书,已经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病态。让人读书是一件天大的难事。没有天天的坚持,读书不会成为习惯。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在齐楼初中我首先开启了“营造书香校园”行动。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项工作:一是持续抓好“四个一工程”,即,新建学校阅览室,每班建立一个图书角;每日一节大阅读课(一小时),让读书成为师生最基础的精神供养;扎实落实一个计划――“周诵月书计划”,学生每周背诵一页中国传统经典,每月至少读一本书,形成制度化习惯定格;结合孔子诞辰,每年举办一届读书节,展示师生阅读的精彩。二是启动了“两个共读工程”,促进校长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通过共读搭建对话和反思研究平台,提高师生的文化涵养。三是建立阅读星级评价机制,阅读之星评选常态化。“营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齐楼师生最重要的习惯。
  3、新教育“理想课堂”: “零”作业和“展示”环节下的教学改革,截断了教学的传统路径。
  教育应该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学生幸福的实现形式,主要通过“理想课堂”来实现。新教育实验提出“构筑理想课堂”,是指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毋庸置疑,现实中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沉重课业负担,已成为制约学校,消耗教师,抹杀教育智慧的顽症,更成为阻抗学生思维开发和兴趣特长发展,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杀手。学校之间、学科之间、老师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经演化成为时间的竞争。
  经过慎重思考,我们决定在全校推进“‘零’作业”下的课堂改革。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提出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遵循“先学后教、表达本位,以学定教”这三项核心要素,改变学生的生命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有老师备课、上课和学生学习的流程都沿用“目标定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拓展与达标反馈”五大环节:。在改革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小组”两大教学载体的运用,把学生自主学习整合在课堂内,使课程目标由整体建构到具体呈现,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夯实了基础,提升了能力,形成了“课堂因表达而精彩,生命因展示而成长“的课堂理念。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与阅读,为课堂提供了广阔的思维背景,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确立了以“表达”为课堂本位的理想课堂文化架构。相对于“题海战术”造成的“教育的异化”,“‘零’作业”和“表达”本位,追求的是回归教育本真的真正的素质教育,它使学生既心情舒畅,又学习高效,既可以考出高分,又能茁壮成长。在“‘零’作业”的校园里,在“展示”的课堂上,学生们从此能自由地呼吸教育的清新空气,从此能自由地追求绿意盎然的生命成长。
  特色就是卓越。齐楼初中由一所频临撤并的学校,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在新教育精神的鼓舞下,在行动中将“新教育之梦”变成现实,走出了一条令人惊异的课改之路,尤其是“书香校园、理想课堂”的探索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带动了全市教育的发展。省内外数百所中小学几万人到该校观摩学习,被媒体誉为“陇上齐家楼,西北杜郎口”。齐楼初中的成功是新教育的成功,证明了新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行动的无穷魅力,证明了新教育实验的庆阳价值。用行动追求理想,2010年7月,在卢局长赴河北石家庄参加第十届新教育年会并与新教育研究院签约,庆阳市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从此,庆阳携手新教育,教育指向“幸福”,庆阳教育翻开了新的篇章。
  让生命享受成长的快乐
  2011年3月,我担任了庆阳市实验小学的校长,这是我离开了热爱并为之付出了近20年青春的农村学校,到一个全新的城市学校做校长。使我在更广阔的平台上,面对不同的人群,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事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脱离应试束缚的小学教育,让我有机会站在人的发展的高度思考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新教育实验,为实验小学明晰学校发展愿景,提升学校办学理念,确定学校发展特色,优化学校发展策略等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帮助。两年多来,新教育助推了实验小学的发展,实验小学的教育蕴含着鲜明的新教育基因。
  1、新教育思想:彰显特色个性,提升学校发展品位。
  以新教育实验提升教育品质,着眼学校特色发展,强调师生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是实验小学师生的发展共识。结合实验小学的历史和现状,回眸传统、立足现代、面向未来,我们以“让生命之花尽情绽放”的办学理念, 弘扬个性,追求卓越;以“立美扬长,经典育人”的教育理念,注重传统,发展特长。“立美扬长,经典育人”是新教育实验提出的"为了一切的人"的教育理念具体化、校本化,目标就是为学生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提供理想的可能的教育生活。为此,我们注重开发国学经典课程,推进学科经典阅读,落实整本书共读,缔造润泽教室,让校园书香四溢,教室愉悦温馨,特长教育风生水起。
  教育应该有自己的担当,文化传承是我们这个民族再次起跳的基点。在教育日益功利化的今天,我们希望,用传统文化来启迪人、感染人、感化人,来鼓励千千万万学子,让他们会做人、做真人、成人才。为此,他人抢分数,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恰当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切入点,经典育人,礼仪塑行,艺术育情。在全市率先开设了国学经典课程,经过两年多积淀,学校国学特色初步显露。形成了以国学课程为载体,学生读国文,奏国乐,练书法,听民乐,打腰鼓,学剪纸,跳民舞。国学根,民族魂,凸现出鲜明的学校个性。一年一度的读书节异彩纷呈,展示着师生阅读的精彩。低年级孩子蒙学对背,中年级孩子“四书五经”,高年级《古文观止》,让我们不能不慨叹:经典是最基础的精神供养,经典是最朴素的智慧体操。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书香成果也涌现出来:学校的“经典阅读”,教材化、课时化,常态化,成为儿童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书香校园的载体。杨洁老师以农历节令为经,以诗为纬,开发的传统儿童课程,在教室里演绎着新教育的精彩。李德芳、赵彩琴、郭艳妮老师的主题阅读,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田。
  2、经典育人,让教育深入生命本质。
  国学是中华的命脉,根本!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经典,而接受经典教育的最佳阶段是儿童。创办伏羲班的中央电大吴鸿清教授说,如果孩子从小就背诵经典,虽然不懂,但是等他们长大了,这些东西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教育就如同存钱,小时候学到的东西都暂时存在孩子的心里,大了需要的时候就得拿出来用。我们现在的教育为什么无效?因为给孩子存的是假币!因此,教育要培育内力,就是从高处着眼,重视传统文化;我们站在经典育人的高度,开展经典教育,濡染师生人格,达到四个目标: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蒙学为先、注重“诗教”。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等传统蒙学,数千年来就是中国儿童的启蒙读物,又是儿童的识字读本,学习传统蒙学对于少儿成长阶段的诗词及语文学习,也都会产生积极的导引和启迪作用。因此我们从蒙学入手,达到童蒙养正的目的。“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诗意盎然、语句流畅、浅显易懂、喻理深刻,是儿童启蒙的良好读物之一。诵读《诗经》就是从诗的源头开始学起,原本原作入读,好读好记,趣味浓郁。
  熟读原典、选背精华。以中国先秦时期的经典为主,《诗经》、《论语》、《中庸》、《大学》、《老子》、《庄子》、《孟子》、《礼记》、《易经》《楚辞》等,这些深具教义和普世哲理的经典,流传几千年,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起源和思想根基,人们的意识和生活习俗,无不浸透着这些哲理的印记。诵读中我们按照少儿的接受特点,采取背诵和通读相结合的方法,把经典中思想性突出、教义深刻、贯通全文的精华章节,作为必背部分,要求熟练背诵,用心记忆。其余部分要求熟读,做到通读流畅,以此保证经典的思想整体性和脉络完整连贯。通过采用背诵和熟读分学方法,记住精华,熟读全篇,既吸收了经典精髓,又不增加学生负担。
  培训师资、倡导美读。营造欢快和朗朗诵读的氛围,鼓励学生熟背通读的同时,又采取了引导诵读与抑扬顿挫的吟诵相结合,提高儿童诵读兴趣,快记牢记。实践当中,我们一面加强师资培训,选派20多名老师参加中华诵经典教育培训,让参加经典教育的老师先学一步,了解经典、美读经典、以身作则、以身试教;一面在诵读教学中渗透美育情愫,伴以审美,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同读同诵,在饱富感情、抑扬顿挫、美丽动听的朗诵吟诵中,使学生牢记经典,为今后人生中理解体会和领悟吸收留下了美好的印记,打下良好的基础。
  考级测评、扬趣开悟。建立机制保障孩子们亲近经典,我们开设了国学课,低年级每周4-5节,中高年级每周2节,经典教育课程化,课时化,教材化。建立了“两种考核”评价机制:一是建立三级“国学书香学子”评级制度,分别授予“国学小学士”、“国学小硕士”、“国学小博士”等荣誉称号;二是建立“国学书香班级”考评制度,按“书香环境”、“书香阅读”、“书香活动”、“读书成效”等几个方面考评,收到积极良好的效果。通过建立经典教育长效机制,推动了经典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学校传承文化,经典滋养心灵。以经典启真,陶冶爱国情操;以经典怡情,提高审美能力;以经典引善,塑造健全人格;以经典导行,培养良好习惯,营造出了古韵飘香的校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老师和家长们为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心理、品行发生的明显变化,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3、立美扬长,让每个梦想都开花。
  新教育是一个培育生命的精彩过程。新教育崇尚个性,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他自己。新教育实质是一种个性教育。“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立美扬长从“道人之长,越道越长”这一教育原理出发,发现并挖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和独特优势,通过“期待、激励、训练”,使隐藏在学生身上的潜能随时处于一种喷发状态(即创新状态),并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良好心态逐渐迁移到其它方向,即扬长促全、扬长创新。事实表明,成功在长处,不在短处,越是扬长,越容易成功。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个个成材。实验小学在确保满足每个受教育者的基本发展需要的同时,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立美扬长”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个性。依托学校校本课程组织机构“五苑三社一中心”建立的儿童阅读苑、少年国学苑、科技信息苑、梦想英语苑,墨香书画苑、雏鹰文学社、乒乓球社、博弈棋艺社,春蕾艺术中心,开设了军乐、民乐、声乐、国画、简笔画、舞蹈、腰鼓、剪纸等课程,并举办各种大型演出、运动会、书法绘画比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发挥特长的机会,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充分张扬自我的个性,为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层次、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拓展了新的选择发展空间,形成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环境,部分同学在进入中学校园后脱颖而出,成为学校艺术特长人才。
  学校普及艺术教育,扎实推进阳光体育,全面提升学生素养。按照全面普及,兼顾兴趣与特长的原则,学校以体艺2+1项目为载体,构建学校艺体教育特色;以器乐进课堂为突破口,普及艺术教育:在一至六年级,葫芦丝、口风琴、竹笛,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初步达到了“班班有乐曲,人人都参与,个个能演奏”的艺术教育要求。同时,学校全力普及“体育3+3+3”工程:即以武术操、广播体操、健美操为内容的健身体操三项,以腰鼓、艺术球操、呼啦圈为内容的艺术体育三项,以花样跳绳、踢毽子、打沙包为内容的民俗体育三项,以体辅德、以体益智。学校德育、文体、艺术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师生应接不暇。学生徜徉于这些特色的精品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既培养了兴趣,发掘了特长,攒足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开启了学生的自信人生,从而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实验小学的教师们在“立美扬长”理念的引导下,扬教师能力之长,扬学生智能之长,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在教育教学的环节中,拿起放大镜去寻找学生的优点、长处,运用“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的观点,不断扬学生之长,促进学生兴趣、特长的多元发展,培养学生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实验小学已经成为学生“梦想开始的地方”。
  “在我们面前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我们的指引、塑造及培育,才能成为最好的个人及有用的公民。”新教育实验主张回到教育的原点,主张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强调教育应该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实验小学“经典育人 、立美扬长”的教育理念无疑是新教育“回到教育的原点”的尝试,让师生与经典对话,让经典怡情、引善、导行,既是新教育理念的实践化具体化,又具有鲜明的庆阳特点和学校特色。
  庆阳新教育:在发展中超越
  庆阳是新教育的又一方热土,近年来教育发展思路新,亮点多。2010年全市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后,新教育理念和行动深刻影响着全市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在全市有影响有特色的学校的发展都受到新教育的影响或契合了新教育的理念和行动。
  今年七月份,市局决定依托市实验小学,建立全市新教育工作室,我感到责任重大,我必须站在一个学校的起点上,思考如何引领、推动全市新教育实验的快速发展,逐渐影响更多人、更多学校做新教育,做真教育,从而开启全市教育内涵品质提升的新篇章。我认为,今后庆阳新教育实验的发展要遵循新教育实验“五大理念”“十大行动”的总体实验框架,在具体推进中注重四个方面:
  一、以新教育实验的本土化为中心,汲取精华,加强本土探索。在实验中,注重挖掘“庆阳文化”的教育内涵, 以“经典诵读”为核心,底线规范,深度推进,提升层次。同时尊重地域文化和学校文化特点,鼓励各校形成实验特色。
  二、以区域整体推进为路径,坚守日常,形成实验合力。推进新教育实验应成为庆阳教育改革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导向,也是全区各级各类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区域的行政倡导,有利于营造新教育实验的大环境,有利于研究合理的形成。市教育局成立新教育研究室,各县区教育局成立新教育工作室,分步骤分阶段逐项在学校推进新教育实验。分批次吸收新教育实验学校,每年在市级层面和县区级层面召开一次新教育交流会培训会,评选新教育实验先进学校。
  三、以课堂和课程为着力点,突出重点,整合新教育架构。课堂变,则教育变;课程新,则教育新。学校质量的核心竞争力在课堂,学校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在课程。课堂落实“先学后教,表达本位,以学定教”三要素,课程强调阅读、艺体活动、节日庆典、社会实践四大类课程。以晨诵午读暮省为基础的阅读课程常态化,课时化,逐步形成比较成熟的适合学生需要的晨诵与午读课程;深化以社团活动为路径的艺体课程;构建以仪式庆典为形态的节日课程,让师生在日常坚守中丰盈精神底色、走向崇高。
  四、以教师和教室为根本,找准立足点,提升教育品质。以县区优秀教师评选为抓手,评选市县级“完美教室”,培育教室里的卓越课程,榜样示范。深化市县级“名师工作室”,以教师学科知识建构为主攻方向,提高广大教师的学科素养,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研修与评价的机制与模式,建设一支骨干奠基、名师中坚、学术精英、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当一个个教师日趋卓越了,当一个个教室日趋完美了,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育也就卓越了,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也就幸福了。
  五、以新教育三专模式为路径,鼓励成长,重构教师职业生态。“教师专业发展”,瓶颈在机制,关键是觉悟,重点在方法,难点在持续。积极组织校长和名师参加全国新教育研讨观摩活动。让他们在优先学习,优先行动当中,体验成长的荣耀和成功。各校建立读书会,举行教职工读书知识竞赛,开展无功利读书活动,拓展师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师生的知识结构,唤醒成长自觉,提升持续发展的学习力,为教育教学奠定丰厚的智力基础。以《庆阳教育》编辑部为核心,发现培育一批既能读又能写,读的深入写的精彩,能够代表庆阳教育教育品质的榜样教师群体。营造一种鼓励成长,同时包容不成长的思想,使教师既能“仰望星空”,又能“埋头走路”教师成长生态。
  2013年新教育年会的主题是研发卓越课程,根据年会精神,总结近几年来庆阳新教育的经验,让我们在新教育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朝向明亮那方,一路追梦,一路寻梦,用我们的双脚走出新的精彩!
  愿新教育让庆阳教育更靓丽!
文章录入:刘金堂&&&&责任编辑:刘金堂&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主 办:庆阳市教育局 承 办:庆阳市电化教育中心
地址:甘肃西峰 邮编:745000 电话: 传真: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汉鱼沙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