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靶心率范围什值为目标的游泳计划可以分为测试分为哪几个阶段段?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第4章运动训练计划和运动处方的制定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是决定起始训练强度和制定目标强度的精确依据。一些教练不去做..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2|
上传日期: 04:24:0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第4章运动训练计划和运动处方的制定.PDF
官方公共微信优秀运动员训练 监控及评定北 京 体 育 大 学生理学教研室汪 军
Hot Tip运动训练的本质通过合理的方法、有效的措施使运动员 的竞技能力由现时状态向既定目标发展的过 程。目的:提高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b
r /> 运动训练的过程运动 刺激 应激 反应 运动 疲劳 超量 恢复机能 水平 提高适应 能力 提高承受 负荷 提高竞技 能力 提高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1技能2体能3技能生物力学体能竞技能力4 5心理 战术生理、生化心理心理过程、心理状态智力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形态、组成体能先天机能机能后天体能的影响因素 1体 育 运运动负荷安排问题 运动中疲劳问题 疲劳恢复问题 运动技能形成问题 运动训练效果问题 运动训练监控问题 运动营养补充问题 运动选材问题2 3 4 5 6 7 8动中 常 见 问 题 剖析 9 10 11 12 13 14 15运动性免疫低下问题 增体重、降体重问题 运动训练停训问题 准备活动问题 赛前调节问题 不同环境的训练问题 特殊训练手段科学性16 训练方法的整合及效果 17 18 19 20运动过程体能分配 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 运动处方 兴奋剂21 健身锻炼的方法及评价 22 23 24 减肥 不同运动损伤的原因 体育课的安排合理性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应答性反应外部刺激运动训练的生理学本质负荷破坏―重建? 结构重建 ? 机能重建适应训练水平提高 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基本理论应激和适应运动员在训练中精神紧张,剧烈运动时缺 氧、脱水,在炎热或严寒下比赛或训练,身体除 有不同的特异性反应外,还会发生共同的、一致 的非特异性反应,这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应激。 适应: 适应是指机体对不同运动方式所引起化学 特性发生适应性变化的现象。运动对机体是一种特异的刺激,长期系统 的运动训练可使机体的组成、物质代谢和能量 代谢发生适应性改变,不同运动所引起的变化 不同。 运动应激分为三个阶段:1. 动员阶段;(应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 睾酮? 分解代谢加强,血糖?、血尿素? 、血红蛋白?2. 适应阶段; (适应)身体进入适应,肾上腺皮质激素降至原水平;血红蛋白? 、 血乳酸? 、血尿素? ;合成代谢加强,运动能力提高; 3. 衰竭阶段。(疲劳) 持续紧张,皮质醇分泌持续增加,导致: 疲劳、过度训练、早期抑制:垂体--性腺轴、血睾酮、雌激素等机能下降 运动机能提高适应阶段 (HR↓、 T↑、合成代谢↑、垂体―性腺轴机能↑ 血尿指标 回落、Hb↑、能源储备↑、E↑、免疫↑)应激动员阶段 (Hor↑、 HR↑、Gn分解↑、T↓、血尿指标↑) 衰竭阶段 (Hor↓、Hb↓、易发生运动性贫血、血尿指标↑ 肾上腺机能↓、 垂体―性腺轴机能↓) 运动机能下降 训练适应:训练是指机体对不同运动方式所引起化学特性反应发生的适应性变化的现象。 达到提高竞技能力适应的基本要求: 1、机体能源贮备能力的适应性提高; 2、机体调节能力的适应性提高; 3、机体防御能力的适应性提高。 从细胞水平决定竞技能力的基本条件:1、相适应的细胞结构; 2、相适应的能量保证; 3、相适应的机能调节能力;从整体机能调节水平决定竞技能力的条件:1、神经系统对各器官的调节与运动相适应;2、内分泌的体液调节与运动相适应;3、免疫系统与运动相适应; 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耐受 疲劳 恢复 消退承受负 荷能力机能下 降现象恢复正 常水平训练效 果消失① 训练后机 能恢复情况, ②训练课的强 度与密度, ③ 训练过程 中的恢复程度① 身体机能 的恢复情况 ② 训练课的 强度与密度 ③ 训练课的 负荷总量以及 负荷类型等恢复与超量补偿 (比赛期) ① 疲劳程度 ② 训练课的密 度超量恢复后及 时安排训练 ①超量恢复的 程度, ②消退速度 不同训练的生理学原理运动强度 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即输出功率,可用HR 、%VO2max表示。 运动量 =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训练要素运动方式 训练 过程中的动作结构 特征恢复物质和技能恢复到运动前水 平的过程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负荷过小:不能引起机体产生足够 的应激反应和适应性变化,机能难 以提高,甚至下降负荷负荷过大:运动员不能完成训练和 比赛任务负荷持续过大:过度疲劳,引发运 动损伤。 不同超负荷安排身体机能的不同发展速率 训练阶段超负荷应用示意图财政总收入696.8亿元,增长31.7%减荷 期 增荷 期 科学训练的有求1、训练安排以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能量代谢特征(或生理学基础)为依据;2、负荷大小以使机体产生最适宜的刺激为原则;3、训练效果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标准;4、训练监控以不同训练周期的训练内容为参考。 训练监控的目的1.达到科学训练的目的监督(教育学监督、心理学监督、生理学监督、生物化学监督、医学监督、营养学监督、生物力学 监督)→训练信息(评价训练效果)→调整训练计 划→提高训练质量→提高竞技能力→优异成绩。 2.防止过度训练及运动损伤负荷过小:不能引起机体产生足够的应激反应和适应性变化,机能难以提高,甚至下降;负荷过大:运动员不能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负荷持续过大:过度疲劳,引发运动损伤。3.增强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教练员和运动员直接参与训练效果的评价。 4、建立不同运动员训练期、竞赛期和不同训练阶段 的生理、生化变化信息数据库,掌握运动员对训练 的适应模式。 5、运动过程的体能分布特征。 6、过度训练。 7、运动训练强度、频度、运动量以及间歇时间合理 安排。 8、恢复措施的科学性 9、营养状况及补充。 监控的程序(1)明确目的(3)制定计划(2)熟悉对象(4)实施方案(5)建立数据库(7)得出结论(6)数据分析(8)修订计划(9)实施计划 训练监控应注意的问题1.指标选择的科学性问题(应明确与监控项目运 动成绩相关的生理学基础) 2.测试时机问题 3.测试方案(运动模型、采集时间、无创)问题 4.运动员配合问题 5.测试对象(年龄、年限、状态、个体)问题6.明确指标变化与竞技能力的关系问题 7.周期性训练的内容、目标问题8.测试系统的统一性问题9.经济性,即测试的最小化最大化可靠信息的10.项目特点与体能特征问题11.运动员训练水平与机能变化关系问题12.系统机能与整体机能关系问题 监控的方法(一)实验室监控 1、测功仪(负荷强度、持续工作能力、承受负荷 能力) 2、机能评价3、确定负荷强度(二)运动场监控 1、特定负荷运动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血 乳酸)→确定个体阈训练强度。例如,游泳安排特定 速度及间歇时间的递增负荷运动。 2、通过专项训练手段测量、分析和评价运动员 专项训练水平,并对训练实施监控。 例如,中长跑项目,根据优秀运动员的经 验→全程分成若干个分段距离→分析各分段距 离的训练成绩、速度变化以及与比赛成绩的关 系,其间用遥测技术定量分析负荷强度→探讨 影响其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贡献因素、制约 因素)→对训练过程实施重点监控,并建立相 应的评价和训练控制标准。 运动训练监控的基本原则(一)竞技运动需要原则 (二)专项特点原则项目特点是教练员制订训练计划、安排负荷强度的依据,因此,训练监控应针对项目的特点进行监控。 例如,篮球运动,特点是体能与技战术 的有效结合。如投篮,在跑动、对抗,甚至 积累性疲劳情况下进行投篮。 (三)结合训练计划原则训练计划是对训练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必要基 础,训练计划是训练目标具体化,并统一了训练活 动参与者的认识和行为。 例如,游泳运动员冬训计划 目标:发展有氧能力 计划:前6周 提高无氧阈训练 后6周 提高最大摄氧量能力训练 训练手段:确定负荷强度,并分阶段实施训练。 (四)针对个人特点原则1、遗传特点;2、生长发育特点:保证训练遵循生长发育特点。3、竞技能力各要素发展水平。(五)训练监控的无创性原则尽可能利用无创的方法。 讲授内容:一、训练负荷强度的监控 二、训练效果的评价 三、运动员机能评定 一、训练负荷强度的监控 训练控制:运动强度的控制在运动负荷中,负荷强度是最重要的因素,负荷强度对机体刺激产生的反应大,痕迹深。如何控制好负荷强度,一直是教练员、科研人员注重的问题。通过国内外多年的科学研究和运动实 践,研究人员已摸索出一套用心率、血乳酸等指 标控制运动强度的方法。 (一)血乳酸的应用葡萄糖 无氧代谢或糖酵解肌糖原血乳酸乳酸+ATP 乳酸产生速率(无氧代谢) 乳酸清除速率(有氧代谢) 清除途径?(三大途径) ?乳酸测试意义:? 测试乳酸要看训练内容是发展无氧能力还是有氧能力,无 氧训练是要提高耐乳酸能力,乳酸可达15mmol/L左右,有 氧训练是要提高摄氧能力,乳酸大概保持在4mmol/L。 第一章 乳酸的代谢?一、乳酸在供能系统中的地位? 在运动训练中科学地采用适宜的训练方法和负荷量,刺激 和诱导代谢及机能的适应性变化,专门发展某一供能系统 的能力,将直接关系到身体机能能力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运动时收缩肌直接利用的能量物质是ATP,人体各 部位肌肉ATP贮量很低,若单独由ATP提供骨骼肌 做极量运动,维持的时间不到1秒钟,故在利用 ATP的同时,肌肉必须及时迅速地合成ATP。(三 大能源系统) ?肌肉提供ATP合成的供能体系是有多种能量物质和 一整套连续系统的互相协调和互相制约的代谢途 径组成。乳酸是这个供能体系中的重要中间产物, 它既是糖酵解(糖无氧代谢)供能系统的终产物, 又是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的氧化基质。肌糖原或葡 萄糖经酵解转变成乳酸,在这一过程中释放的有 效能量远不及它在有氧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糖酵解供能重要作用: ?1、在高糖酵解型快收缩肌纤维(IIb)内,糖酵 解是主要的供能系统。 ?2、在任何负荷的开始阶段、氧亏空期间或获得稳 态氧消耗速率之前,糖酵解是所有类型肌纤维的 重要供能途径。 ?3、当运动对收缩肌的能量需求超过有氧代谢的最 大供能能力时,必须由糖酵解供能系统提供部分 能量。 三大供能系统供能系统供能物质 能源贮存部位 酶系统 反应终产物 供血需求 供氧需求 供能速度 最大功率输出 (W/kg体重) 可供运动时间 极量运动6 -8〃 〃磷酸原ATP、CP 肌肉 单酶(ATP酶) ADP/AMP/Pi/肌酸 不需要 不需要 最快 50糖酵解肌糖原、葡萄糖 肌肉 一条代谢途径/复杂 的酶系统 乳酸 需要很少 不需要 快 25 最大或接近最大摄 氧量运动2‘-3’ 速度、速度耐力有氧代谢糖、脂、蛋白质 肌肉、血、肝、脂肪组织 多条代谢途径/多酶系统 CO2 、H2O、酮体、尿素 大量需要 大量需要 慢 13 糖:亚极量运动1~2小时, 脂肪不限时 耐力、持久力量与运动能力的关 系速度、爆发力 二、运动时乳酸的生成 ?骨骼肌是人体主要的运动器官,是运动时乳酸生 成的主要部位。 ?运动时,随着负荷增大,肌乳酸的生成量增多。 运动时乳酸的生成与运动肌对能量的需求和肌纤 维的代谢比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受多种因 素的影响。 (一)骨骼肌纤维类型与乳酸的生成 类型特性I型(慢收缩型)IIa型(快收缩 氧化型)IIb型(快收缩 酵解型)收缩速度糖酵解能力 有氧代谢能力 糖原贮量 脂肪贮量 肌红蛋白量 微血管密度慢低 高 中―高 高 高 大快中 中 中―高 中 中 中快高 低 中―高 低 低 小II型肌纤维,尤其是IIb型肌纤维的糖酵解能力高,因此,II型肌纤维 是激烈运动时乳酸生成的主要部位。运动负荷越大,而氧的供应不足时, 例如短时间极量运动,IIb型肌纤维几乎全部被募集,肌肉乳酸生成最 多。在氧供应较为充足时,II型肌纤维生成乳酸可以转到I型肌纤维内 进行进一步氧化。(充足的氧气可以加速乳酸的弥散)。 ?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运动训练可以改变肌纤维的体积大小和代谢特性,如力量 训练促进II型肌纤维粗壮,速度训练通过改变II型肌纤维 无氧代谢酶的活性,提高最大无氧输出功率。耐力训练使 I型肌纤维有氧代谢能力增强。 ? 因此,在训练中加强专项速度、速度耐力训练,可以适应 性提高肌乳酸的最大生成能力和乳酸耐受的能力;加强耐 力训练,更适宜肌肉提高消除乳酸的速率,即提高氧化乳 酸的能力。(有氧能力是无氧能力的基础) (二)极量运动时乳酸生成? 在极量运动时,ATP的利用速率可以提高到安静值的几百倍 乃至近千倍,大大超过有氧代谢产生ATP的最大速率。肌肉 收缩几乎全部来自高酵解特性的快收缩IIb型肌纤维,血液 供应少。运动需要的ATP只能由燃料在无氧条件下合成,即 依靠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合成。 ? 人的骨骼肌细胞贮存的ATP、CP很少,只能维持最大功率运 动时间6―8秒左右。为补充磷酸原供能的不足,必须由肌 糖原酵解生成乳酸的代谢过程继续提供ATP。在超过数秒的 极量运动中,随着ATP、CP的消耗,细胞内ADP(二磷酸腺 苷)、AMP(一磷酸腺苷)、无机磷酸和肌酸的含量逐渐增 多,它们能够激活肌糖原分解,大大增加糖酵解产能,同 时使肌乳酸迅速增多。 运动时间与能源系统功能比率运动时间 10〃 磷酸原 53 糖酵解 44 有氧代谢 330〃23492890〃124246 (三)亚极量强度运动时乳酸的生成?持续的亚极量强度运动时,人体耗氧量处于最大 摄氧量以下,运动肌的能量主要由糖,脂肪的有 氧代谢过程提供,乳酸生成增多主要发生在运动 初期、氧亏空时期和获得稳态氧耗速率以前。在 稳态氧耗速率时,乳酸生成相应减少,只有当战 术变化需要采取加速或增大强度时,乳酸的生成 速率才稍有上升。因此,在亚极量运动时,最高 血乳酸浓度仅出现在运动初期,大约在运动5′10′后,浓度逐渐下降,然后保持在一定水平上 或者恢复到安静时水平。 1、运动开始时乳酸的生成?在亚极量运动开始时,运动肌内乳酸生成量明显 增多,这主要由暂时供氧不足引起的,运动开始 时,肌肉只有少量血液供应,结合在肌红蛋白和 血红蛋白上的贮存氧仅可供少量肌糖原氧化产能, 远不能满足运动肌的需要。提高肌肉血液供应要 延迟数分钟时间。其结果使运动开始数分钟内, 运动肌肉存在局部缺血引起的供氧不足,形成的 能量代谢场面与短时间激烈运动时相似,即糖酵 解是氧亏空期间不可缺的ATP合成途径。 2、肌肉不缺氧的乳酸生成? 已经观察到,血乳酸升高的运动强度,非训练者在 50%VO2max强度左右,耐力运动员大约在60-70%VO2max强 度。显然,在这类中、低强度运动开始时,肌肉并不缺氧。 在供氧不受限制的亚极量运动开始阶段,乳酸生成不是由 缺氧引起,而是由氧的利用率不高引起的。其原因是: (1)运动刺激糖分解速率迅速提高的过程只需数秒,约 运动30〃左右达到丙酮酸和NADH最大生成速率。(2)丙 酮酸和还原型辅酶I (NADH)需进入线粒体的最大有氧代 谢能力即或需要在运动开始1―2分钟以后。 ? 总之,运动初期生成的乳酸,反映瞬时的乳酸生成,即表 示循环系统处于提高过程和尚未建立稳态代谢时最大程度 的乳酸生成。肌乳酸生成不一定反映肌内缺氧,还可能反 映糖酵解速率超过有氧代谢速率。 3、稳态氧耗条件下乳酸的生成?在亚极量强度运动的中、后期,人体达到稳态氧 耗时,肌肉仍有一定量乳酸生成。一般认为,在 中、低强度下肌乳酸生成主要发生在局部运动肌 内,因收缩强度引起微血管堵塞的肌纤维内,并 在同一肌肉内部分或完全氧化。当肌肉利用自身 乳酸的能力不足时,局部低强度活动的骨骼肌和 心肌可以吸收和利用运动肌释放出的乳酸。在这 种情况下,运动肌乳酸释放入血的速率可能等于 血乳酸最大消除速率,整体的净结果不存在乳酸 堆积。在血乳酸达到一定稳态水平时,肌乳酸的 生成速率可以达到安静时的3―5倍。 三、运动时和运动后乳酸的消除?乳酸消除的代谢途径主要有三条: ?1、在骨骼肌和心肌等组织内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2、在肝和骨骼肌内重新合成葡萄糖和糖原; ?3、在肝内合成脂肪酸,丙胺酸等其他物质。1、2 是主要途径。此外,还有少量的乳酸直接从血液 释入汗、尿后排除体外。 运动时乳酸消除的生物学意义:?1、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变成葡萄糖,以维持血糖的 正常水平; ?2、转移到细胞呼吸能力高的组织细胞内,提供有 氧代谢的基质; ?3、运动肌持续释出乳酸,可以改善细胞内环境, 防止酸中毒和保持高速率糖酵解供能。在运动后, 乳酸除了提供有氧代谢的氧化基质外,还是肌糖 原和肝糖原合成的原料。 (一)乳酸直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1、亚极量强度运动时乳酸氧化? 安静时,肌乳酸的生成速率约为100mg/kg 湿肌? hr,经氧 化消除的乳酸大约占50%。在持续的亚极量强度运动中,乳 酸氧化速率的相对和绝对量增高,并与VO2表示的代谢速度 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2、亚极量强度运动时乳酸氧化的部位 ?运动肌不但是乳酸的生成部位,还是乳酸氧化的 主要场所,这至少有两方面的依据: ?(1)I型肌纤维的氧化性高,能够吸收和氧化动 脉血乳酸和邻近II型肌纤维产生和释放的乳酸。 ?(2)同时测定同位素标记乳酸和未标记乳酸的浓 度,证明运动肌在净乳酸释放期间,有大量标记 乳酸的吸收和氧化成二氧化碳。而且,在低强度 运动时,运动肌吸收乳酸的数量与动脉血乳酸浓 度呈正相关性。 3、运动后乳酸氧化? 极量运动时,引起大量的乳酸生成和堆积,它的消除主要 发生在运动后恢复期。有训练者比无训练者恢复快,活动 性恢复比静止休息恢复快。运动后乳酸消除的主要途径是 直接氧化和糖异生。 ? 运动后乳酸消除的部位还是以骨骼肌为主。心肌具有高氧 化能力和高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当血乳酸浓度处在高 水平、血糖浓度低下的时候,心肌也能大量吸收乳酸。运 动时不活动的骨骼肌经训练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后,可以在 极量运动后活动性恢复期加速吸收和氧化乳酸,起着促进 乳酸消除的积极作用。 (二)乳酸与肌糖原、肝糖原的合成1、乳酸合成肝糖原 ? 乳酸随血循环至肝脏,经糖异生途径合成葡萄糖或肝糖原。 但是,从数量上衡量,乳酸经糖异生消除的数量远不及经 氧化消除的数量。 2、乳酸合成肌糖原? (1)肌肉可利用乳酸合成糖原。 ? (2)肌肉利用乳酸合成糖原和血乳酸浓度有关,乳酸浓度 高时合成糖原增多。 ? (3)与激素等调节有关。 四、人体安静时和运动后血乳酸水平(一)人体安静时血乳酸水平? 据文献报告,正常人在空腹、休息时动脉血为0.40.8mmol/L. ? 有些运动员在比赛期或赛前,安静时血乳酸可比平常训练 日高2-3倍,这是由于赛前紧张,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 使糖无氧代谢加强的结果。 (二)运动后血乳酸水平?运动时及运动后血乳酸的变化,是骨骼肌等 组织中乳酸的生成速率、进入血液的速率和 血液中乳酸消失速率之间的平衡表现。 1、各项目游泳比赛后血乳酸水平距离(米) 100 200 400 血 乳 酸 ( mmol/L )姿 14.8 15.5 13.2 势 血 乳 酸 ( mmol/L ) 15.53 15.24 15.08 11.8 15自由泳 蝶泳 蛙泳 仰泳15009.4200米混合泳 2、不同距离赛跑后血乳酸水平距离(米) 100 400 800 000 人次 13 18 18 15 15 11 血乳酸mmol/L 9.46±1.33 11.78±1.28 15.19±1.89 13.33±2.42 12.07±1.92 11.90±2.63 成绩 10″98±0″25 50″2±0″56 1′54″9±1″77 3′57″±6″74 15′10″3±3″02 31′7″5±47″ 3、其它项目比赛后血乳酸水平项 目 速 滑 500米 男 女 血乳酸mmol/L 15.46±2.24 14.92±1.91 自 行 项 目 100米争先赛 1公里计时赛 血乳酸mmol/L 10.67±2.24 14.92±1.91男1000米 女 男 1500米 3000米 5000米 10000米 女 男 男 男 羽毛球 女 女15.64±1.9516.47±1.64 18.32±1.78 17.14±2.49 16.66±2.12 17.03±1.90 16.58±2.69 5.23±1.35 3.09±1.31 13.57±9.18车4公里追逐塞10公里计分赛 100公里个人赛 180公里个人赛16.44±2.5115.77±2.99 7.10±1.55 6.38±2.20 +13.30±4.97 +10.29±2.38 +10.50±2.18 4.9±1.49 4.5±1.45 3.69±0.93 2.69±0.25 3.84±0.92 2.00±0.49摔交 男自由式 古典式 中国式 上半场 男 下半场 上半场 女 下半场 上半场武术(长拳) 举重 定向越野 500米障碍14.87±3.45 10.32±3.12 2.76 15.11 足球前后卫下半场 ?第二章 血乳酸和运动训练 ?一、血乳酸和耐力训练? (一)无氧阈 ? 1、乳酸阈 ? 乳酸无氧阈 ? 心率无氧阈 ? 通气无氧阈 ? 肌电无氧阈 ? 2、形成乳酸阈的可能机理 ?3、乳酸阈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1)用于评定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和VO2max相比乳酸阈 更能客观更好地反映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 不同运动员稳态运动达到4mmol/L时的运动强度运动项目 男子皮艇 女子皮艇 男子举重 男子长跑 男子中跑 男子400米跑 强度 220W 137W 100W 5.15m/s 4.78 m/s 4.02 m/s 跑 台 、 坡 度 1.4% 试验方式 划臂 运动项目 男子马拉松 男子超马拉松 男子现代五项 男子冰球 男子曲棍球 女子曲棍球 强度 5.5 m/s 5.5m/s 4.7 m/s 3.72 m/s 4.21 m/s 3.40 m/s 跑 台 、 坡 度 1.4% 试验方式 跑台、水平男子400米跑男子800米跑 女子800米跑 男子1500米跑 男子5000米跑 女子1500米跑4.50 m/s4.98 m/s 3.99 m/s 5.2 m/s 5.6 m/s 4.26 m/s跑台、水平跑 台 、 坡 度 1.4% 跑台、水平男子划船男子划船 男子职业自行 车 男子职业自行 车 男子游泳292W340W 317W 390W 1.35 m/s功率自行车功率自行车 功率自行车 功率自行车 自由泳跑 台 、 坡 度 1.4% ?(2)用于指示适宜的训练强度? 德国最早提出用乳酸阈值作为发展有氧耐力最佳训练强度。 以乳酸阈强度进行长时间(大于30分钟)持续运动,在整 个运动过程中血乳酸浓度保持在4mmol/L左右的水平上, 即达到稳态。 ? 作为最大稳态的乳酸是一个均值。它的波动范围大约是 5±0.5mmol/L。所以,我们不能把乳酸阈理解成一个点, 而是一个小范围。 ?(二)乳酸“个体无氧阈”测定及评价? 测定运动员“个体无氧阈”的意义有三: ? 一是用于有氧代谢能力的诊断; ? 二是用于科学指导有氧耐力训练; ? 三是有利科学选材和预测未来。 1.乳酸耐受能力训练-耐酸训练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运动员无氧耐力(速度耐力)的提高需要糖酵解能力增强,在糖酵解能力增强的同 时,必然伴随着大量的乳酸产生(运动过程中清除的乳酸 量是有限的),所以运动员耐受乳酸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 要。运动实践证明,当运动员耐受乳酸能力提高时,运动 成绩也随之提高。目前,乳酸耐受能力的训练常用于田径 的中跑和游泳的100米、200米、赛艇等项目的训练中。 乳酸耐受能力训练一般采用以10-12毫摩尔/升的血乳酸 浓度为宜(因项目而异),然后保持在这一水平上,使机体在训练中保持较长时间的刺激,从而产生生理上的适应和耐受力的提高。在训练中可采用1-1.5分钟运动,4-5分钟休息 的多次重复的间歇训练方法。1分钟的运动可使血乳酸达到12毫摩尔/升左右,休息4-5分钟,血乳酸有一定的转移,再进行下一次练习,使血乳酸又回升至12毫摩尔/升左右。运 动重复进行,血乳酸保持在较高水平,使机体适应这种刺激, 体液和组织的碱储备增多,对酸的缓冲能力增大,从而提高 乳酸耐受力。 ? 在中长跑、游泳等训练中,从专项要求来看,应尽可能提 高他们对运动时所积累的乳酸耐受能力。提高乳酸耐受能 力对400、800米跑,100、200米游泳取得优秀成绩尤为重 要。耐受乳酸能力一般可以通过提高缓冲能力和肌肉中 LDH(乳酸脱氢酶)活性而获得的。 ? 在游泳、赛跑或速滑等项目训练中,可采用1分左右的用 力跑或游泳,使血乳酸达到12mmol/L水平;然后采用4-5 分钟的休息间歇使乳酸从骨骼肌运转至血液,在休息期中 又可消除一部分乳酸,从而使骨骼肌能维持重复运动。 2.最高乳酸训练:冲酸训练最高乳酸训练是要求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血乳酸值达本人的最高水平,其目的是充分调动人体糖酵解的能力,缓 冲酸的能力,耐受酸的能力。持续约1分钟的极量运动如400米跑、100米游泳等项目运动,糖无氧代谢生 成乳酸的最大能力和机体的最高耐受能 力直接与运动成绩有关。 ? 持续约1分钟的极量运动如400米跑、100米游泳等项目运 动,糖无氧代谢生成乳酸的最大能力和机体的最高耐受能 力直接与运动成绩有关。为了使运动量成为训练中恰当的 刺激,在训练课中必须重复多次,每次运动时运动员要达 到超极量负荷,每次间歇休息时身体又可以获得合理的恢 复。1分钟左右的超极量强度间歇运动,可以使身体获得 最大的乳酸刺激,是提高最大乳酸耐受能力的训练方法。 运动后心率&=180次/分、血乳酸&25mmol/L。 Hermansen(1971)让5名运动员进行持续1分钟超 极量强度跑,休息间歇为4分钟,跑5次后,血乳酸浓 度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最高值为31.1和32mmol/L。 这一结果说明,1分钟左右的超极量强度间歇运动,可 使身体获得最大的乳酸刺激,是提高最大乳酸耐受能 力的训练方法。为了掌握适宜的强度和休息间歇,在 训练中应多次测定血乳酸值。 赛艇举例: 分别于日、24日和29日采用(45秒全力最 大桨频2分15秒间歇低桨)*9*2的训练方法:45秒内要求桨 手桨频保持在41桨以上,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2分15秒间 歇其要求低桨频(桨频16)放松划,大组间休息15分钟。 每堂训练课,在正式开始训练前,要求队员做好充分准备 活动包括拉伸以及水上热身划10分钟(桨频18,每分钟最 后十秒全力最大桨频拉桨,感受快速拉桨的感觉),训练9 小组,两大组,每小组训练即刻及每大组最后一小组后即刻及2、3、4分钟采耳血,测试血乳酸。 15 13 11 血乳酸 9 (mmol/L) 7 5 3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训练中 恢复期王XX 金XX 3.乳酸阈强度训练进行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采用适宜的负荷强度,最大程度地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是多年来体育界关注的问题。强度过大,机体容 易疲劳,强度过小,训练效果不明显。乳酸阈 强度训练的提出开拓了有氧训练的新方法,在 田径、游泳、皮划艇、赛艇等项目广为应用。保持此强度达到20-30分钟,训练很困难。
4毫摩尔/升血乳酸被认为是无氧阈的血乳酸值。由于运动员的最大无氧耐受乳酸浓度为12-30毫摩尔/升。所以, 4毫摩尔/升血乳酸浓度刺激不是高强度,在这样强度水平 运动员运动20―30分钟内血乳酸浓度不会进一步升高,可 以认为乳酸阈是提高有氧代谢的适宜强度。以这样的强度 运动,机体不会产生酸血症,故能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练习。 因此,乳酸阈训练是提高有氧氧化供能能力的负荷强度, 是当前训练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模式。 4. 最大乳酸稳态强度训练超长距离或马拉松跑、赛艇、皮划艇的12、16公里长划因其运动时间长,能量供应几乎完全由有氧代谢提供,运动员在运动中血乳酸浓度低 于乳酸阈值。因此在运动训练中要低于这个乳酸 阈值(4毫摩尔/升)才能适应比赛要求。训练期 间血乳酸值达到一个最大的稳态水平,这是发展有氧代谢能量最大负荷强度和量度综合的最适宜的方法。 在训练中,开始跑后使血乳酸值达到要求的低 于4mmol/L每升的水平,并在这个跑速的水平上跑 45分钟左右,这期间血乳酸值达到一个最大的稳定 水平。 因此,在马拉松训练和比赛中,可以采用在 3mmol/L最大血乳酸稳态水平的强度负荷。在开始 跑10-15分钟后,血乳酸达到要求的最适的高水平, 并且在其后持续跑10分钟时,血乳酸变化幅度不能 超过1.0mmol/L,这种训练强度被认为最适宜的最 大有氧代谢训练强度。 图4-5 最大乳酸稳态示意图(引自:Mader等.1991)血乳酸(毫摩尔/升)6 5 4 3 2 1 0 0 8:50 17:40 26:30:00 35:22:00 44:11:00 时间(分)最大乳酸稳态示意图(引自:Mader等.1991) ? 一般来讲,按照个体的无氧阈强度进行耐力训练,是刺激 有氧代谢能力提高的最佳强度。教练根据阈值强度,可安 排三种有氧训练:一种是标准的无氧阈强度训练,又称做 强化耐力训练。这是一种大强度训练,需要此强度下持续 训练30-45分钟,保证长时间是其重要条件,这种训练安 排次数不可过多,过多易导致过度训练,一般每周1-2次 即可。第二种是低于阈强度10-15%的一般耐力训练。第三种 是低于阈强度20-25%的恢复耐力训练。每周的耐力训练总量 中,应包括这三部分内容。无论那种强度训练持续时间至 少不应少于30分钟。 ? 一般经验表明,一般耐力训练时的心率可低于无氧阈1015次/分,恢复耐力训练心率低于无氧阈心率20-25次/分 左右,而强化耐力训练心率可按照无氧阈心率进行。 代号 英文 中文强度级别无氧阈强度 最 大 心 率 血乳酸值 % % (mmol/l)A1A2 E1 E2有氧1有氧2 耐力1 耐力2强度很低强度略高一点 过度区 高强度耐力70%-80%80%-90% 90%-100% 100%-110%70%&270%-80% 1.5-2.5 80%-85% 2.5-3.5 85%-90% 3.5-6An1无氧1以 无 氧 酵 解 为 基 最大能量供 95% 础 应 为 2-3 分钟以 磷 酸 盐 供 能 为 最大能量供 &95% 基础 应 在 10 秒以内6-12An2无氧2&12 初略推算训练强度用储备心率推算 用最大心率推算运动强度极轻微的恢复 运动 轻度有氧运动 中等强度有氧 运动 无氧运动%储备心率50-60 60-70 70-80 80-90运动强度极轻微的恢复 运动 轻度有氧运动 中等强度有氧 运动 无氧运动(8793)%最大心率68-73 73-80 80-87最大用力比赛90-100最大用力比赛93-100 5.发展ATP-CP供能能力的训练速度素质是以磷酸原供能系统为基础的,所以用于发展 ATP-CP供能能力的训练均可提高速度素质。目前主要采用无氧 低乳酸的间歇训练来发展该系统的供能能力。其原则是 : (1)最大速度或最大练习时间不超过10秒;(2)每次练习的休息间歇不能短于30秒,因短于30秒时 ATP、CP在运动间歇中的恢复数量不足以维持下一次练习对于 能量的需求,故间歇时间一般选用长于30秒,以60秒或90秒的 效果更好;(3)成组练习后,组间的间歇不能短于3~4分钟,因为 ATP、CP的恢复至少需要3~4分钟。 ? 在超极量强度运动10秒时,肌肉中能源物质被消耗的主要 是ATP和CP,消耗量可达贮备的90%以上。因此,无氧―低 乳酸训练的超极量负荷时间最适宜为10秒。 ? 重复练习的休息间歇时间应是使ATP和CP基本恢复,使在 下一次练习时再能利用ATP和CP供能系统而提高其机能能 力。但随着间歇跑继续进行,吸呼、循环系统的逐渐适应, 在其后的30秒休息间歇时,补充的氧足以消除运动时由 ATP和CP消耗而产生的氧债,而达到了一个“稳定的状 态。”从而使每次30秒的休息间歇内ATP-CP得到了良好的 恢复,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超极量强度的运动,而不动 用肌糖原无氧代谢产生乳酸使血乳酸产生的供能过程。 ? 所以血乳酸从安静时的1mmol/L左右上升至2.22mmol/L后, 基本上维持在一个稳态水平上。用血乳酸来评定训练效果 时,血乳酸值应在3mmol/L以下的水平。 (二) 心率的应用心率或脉搏是反映人体生理机能最容易测定 的指标,也是训练中控制负荷强度的常用指标。 原理:研究人员发现,随着运动强度的增长 心率呈线性上升,当心率随运动强度增长到一定 限度时,心率即达到最大值称为最大心率。 心率控制最好用遥测心率仪如POLAR表 应知道每位运动员的最大心率。最大心率的 简易计算方法是:最大心率=220-年龄,如一位20 岁的运动员,他的最大心率大约为220-20=200次/ 分;运动员的最大心率最好是直接测定,即运动 员进行3―5分钟的全力运动(跑步或踏车)心率 即可达到其最大值,用POLAR表记录。 运动员的最大心率存在个体差异,提示应用 心率控制运动强度时应考虑这一因素。
赛艇训练强度模型主要生理学训练效 果 强度 心率(次 / 分) 血 乳 酸(mmol/l)无氧95%以上190以上6.0以上氧运输无氧阈85%-95%75%-85%180-190170-1804.0-6.04.0氧利用1氧利用265%-75%55%-65%150-170130-1502.0-4.01.0-2.0
发展乳酸耐受力的游泳手段实验课时最好成 绩的%血乳酸范围(毫摩 尔/升)心率范围(次/分)91~93 89~9212.58~13.57 11.94~14.36180~199 180~19889~919.22~15.23187~200 引自Maglischo,1982 通过HR4与乳酸的关系,在运动场上可以大体 (在没有条件测血乳酸时)用心率来掌握血乳酸 的无氧阈强度。但是,在训练的不同阶段血乳酸 达4mmol/L的心率水平是在一定范围波动的。如训 练的早期阶段为每分钟160次左右(156-174), 在训练后期要使血乳酸值达到同样水平,心率则 要达到170次左右(166-188)。一般认为,当运 动员的训练水平提高了,用相同的亚极量强度运 动时,运动心率将出现下降的趋势。 训练方法中适宜量的生理生化监控无氧低乳酸训练 最大乳酸训练 耐乳酸训练运动后HR不低于180次/分及 血乳酸不超过3-4mmol/L 运动后HR不低于180次/分及 血乳酸大于25mmol/L 优秀运动员血乳酸水平保持在 10-12mmol/L血乳酸值达较高水平 大强度间歇耐力训练 达9mmol/L乳酸阈训练血乳酸在4 mmol/L及HR不超 过150次/分最大稳态乳酸训练 血乳酸浓度小于4mmol/L 二、训练效果的评价(一)速度的评价 (二)速度耐力的评价 (三)有氧耐力的评价 (一)速度的评价磷酸原代谢能力(非乳酸性无氧能量,可以直接活检ATP-CP含 量)。通过10-15s最大能力持续运动实验来完成。基本评价标准是 无氧输出功率越高,血乳酸上升越少,磷酸原能力越强。例1.Quebec10秒无氧功实验先在功率自行车上骑5~10分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开始实验时先让受试者以80rpm的速度踏蹬,在2~3秒内将阻力加上(阻力为每公斤体重0.09kp),发出开始命令后,让受试者尽力快 骑,骑行10秒,休息10分钟进行第二次10秒测试,试验结束后放松骑2~3分钟。通过试验可计算最大功值、平均功值和疲劳指数(最大与最小功值之差/最大功值之比)。最大功值和平均功值越大, 疲劳指数越小,说明速度素质越好。 测试注意:1、踩踏过程中,臀部不得离开坐垫; 2、受试者在开始的2-3s快速调整负荷时,其踩踏速度 要维持在80rpm; 3、听到开始口令后,受试者要尽最大努力蹬车10s;4、测验结果分析项目:最高无氧功=最大圈数x6mx负荷阻力 平均无氧功=总功率/时间 疲劳指数=最大与最小功值之差/最大功值 例2. 磷酸原能商法:实验方法与步骤:先测定安静时血乳酸,然后让受试者 在自行车功率计做2-3min准备活动,然后以100rpm、 600w最大用力15s,记录15s总功,在运动后6min取血测 定血乳酸,求出血乳酸增值。磷酸原能商(AQ)=15s总功/血乳酸增值 AQ值越大,表示磷酸原供能能力越强。 例3. 10秒最大负荷测试法根据磷酸原系统供能特点,采用10秒以内最大 负荷运动进行测试,如自行车功率计、活动跑台或 30~60米跑,也可根据运动专项进行评定。先测定 安静时血乳酸值,然后进行10秒内最大负荷运动, 记录完成的功率或跑速,并测定运动后的血乳酸峰 值,求出运动中血乳酸增值。若完成功率大或跑速 快,而血乳酸增值低者,则磷酸原供能能力强。 例4.应用尿肌酐系数评定速度素质24小时内每千克体重排出的肌酐毫克数称为尿肌酐 系数,正常成人尿肌酐系数范围是女性为10~25,男性 为18~32。运动员明显高于同龄非运动员,尤其在短跑、 举重、投掷等速度、力量或爆发力项目运动员中,尿肌 酐系数高达36~42,并与专项运动成绩密切相关。尿肌 酐系数数值高是肌肉机能好的反应,反之,可能是肌肉 机能下降的表现。 肌酐系数(mg/kg)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肌酐/体重系数 无训练者(女,骨龄 11 岁组) 背 力(kg) ≤40(n=16) &40(n=16) 肌酐/瘦体重系数18.1±0.6 20.7±0.7*21.4±0.7 23.6±0.7* 21.4±0.6 23.6±0.7* 23.2±0.4 26.9±1.4** 26.7±0.9 30.9±0.7**无训练者(女,骨龄 11 岁组)50m跑成绩(秒) ≥9.5(n=15) & 9.5(n=17)17.7±0.6 20.2±0.6*无训练者 (男,骨龄13岁组)背 力(kg) ≤60(n=21) & 60 (n=7)20.7±0.3 23.7±1.4**举重运动员 (男,年龄15.4±0.3 岁,体重65kg以下) 短跑运动员 (男,年龄16.5±0.4)背 力(kg) ≤120(n=8) &120 (n=7)100m跑成绩(秒) ≥12.0(n=4) &12.0 (n=11)23.9±0.8 27.5±0.6** 24.1±1.0 26.3±0.5* 例5 Wingate无氧功率测试用固定自行车,以最快的速度完成30秒的运动,测出最大无氧功率, 平均无氧功率和无氧功率的递减率,从能源供应的角度则可以了解到 ATP-CP和无氧糖酵解的状况。 最高无氧功率通常以第1―5秒内车轮的圈数为准,其能源来源于ATP 及CP的分解,最高无氧峰值表示运动员的爆发力大小(为Nx最大圈数 x6m)。运动员一般达到10w/kg体重以上。 平均无氧功率即把6个5秒钟车轮转的圈数相加除以6,其能量来源于 ATP、CP及无氧糖酵解。疲劳指数一般在40左右,运动员低于40. 最高无氧功率最低无氧功率 无氧功率递减率(%)= ---------------------------------------×100 最高无氧功率 测试步骤:1、准备运动:受试者在较低的运动强度下从事准备运动达5min, 踏板转速在50-60rpm,其间从事4-5次,为时4-6s的最快速全力踩 车。 2、休息阶段:2-5min休息,或负荷最低继续动态休息。3、加速期:加速期时间为15s,前10s负荷为正式阻力的1/3,转 速20-50rpm,后5s逐渐增加到正式负荷(男子0.83,女子0.75), 整个时间不超过15s。4、正式测验:开始口令后,尽快蹬车,开始计算踩车圈数,持续 计时30s,在30s内受试者去全力踩车。 5、恢复活动:继续踩车2-3min,负荷减轻最低。 6、测验结果分析项目:最大无氧功、平均无氧功、疲劳指数。
例6 Margeria台阶法:最快速度冲上6-8级台阶,计算功率。 P=W*9.8*D/T (二)速度耐力的评价采用专项技术动作进行1分钟 (30-90S)全力运动,测定运动后血 乳酸增加值。值增大,运动成绩提 高为训练有效。 60秒最大负荷测试这是一种评定最大糖酵解供能能力的方法。让受试者在 田径场全力跑400米或60秒跑台跑,记录成绩,分别测定运 动前安静时血乳酸值和运动后血乳酸峰值。如果运动后血乳 酸浓度在14―18毫摩尔/升左右,是糖酵解供能能力好的表 现;如在9―10毫摩尔/升以下,是能力差的表现。在一个训练阶段结束后,如果运动成绩提高了,血乳酸值也升高,是糖酵解供能能力提高、训练效果好的表现;如果成绩提高, 血乳酸值仍为原水平,是有潜力的表现;如果血乳酸不变或 升高,但成绩下降,是训练效果差或机能水平下降的表现。 400米全力跑后血乳酸值(LA400)这是评定最大糖酵解供能能力的一种方法。先测定安 静时血乳酸值,然后做准备活动。进行全力跑400米,记录 成绩,且分别在运动后3、6、9分钟测定血乳酸值。对测定 结果分析:安静时血乳酸值应在2毫摩尔/升左右;运动后 3~6分钟,血乳酸上升至14~18毫摩尔/升左右是糖酵解供 能能力好的表现,如在10毫摩尔左右则说明糖酵解供能能 力差。进行发展糖酵解能力的训练,当训练阶段结束时, 全力跑400米后血乳酸值升高,成绩也提高,是训练效果好 的表现,如血乳酸值不变或升高,但成绩下降,是训练效 果差或机能水平下降的表现。 120s最大测验:测试乳酸性无氧能力和非乳酸性无氧能力。最大氧亏积累:计算2-3分钟超大强度运动时的理论需氧量,然 后减去实际吸氧量。可以评价无氧能力。划船测功计测试: Quebec 90秒实验: 60秒垂直跳实验:计算60s内跳的次数以及空中 滞留时间。 (三)有氧耐力的评价1、测定乳酸阈值,阈值增大为训练有效。 2、测定训练后心率或血乳酸恢复速率, 恢复快为有氧代谢能力提高。 3、定量亚极量运动,运动后血乳酸下降 是训练有效的表现。 例1. 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VO2max)又称为最大耗氧量、最大 吸氧量和氧极限。是在心肺功能和全身各器官,系统充 分动员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机体吸收和利用的氧容 量.它的意义在于反映人体最大有氧代谢能力,反映心 肺功能氧的转运能力(包括心排量、血红蛋白、毛细血管 密度)和肌肉对氧的吸收、利用能力。 最大摄氧量的表示方法有绝对值表示法(升/分) 和相对值表示法(毫升/公斤/分)。一般常人的正常值 为2―3升/分,男子高于女子,成人高于儿童,运动员高 于一般常人。
最大摄氧量测定的基本原则在逐级递增运动负荷的过程中,不断测 定氧耗量。当负荷继续增加、强度逐级增大 时,VO2逐级增加并与心率呈线性关系;当强 度达到一定以后,VO2不再随心率增加而出现 平台,此时,所获得的VO2数据就是受试者的 最大摄氧量。此时心率仍在继续上升,而乳 酸则大量积聚。最大摄氧量(VO2max)与最 大摄氧量持续时间,反映最大有氧做功能力。 最大摄氧量测试注意:1、在大样本测定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受试者都 能出现摄氧量平台。有训练者更易出现,而无训练 者往往未出现平台前就已经疲劳而终止测试。因此, 摄氧量的极限是普遍存在的,但最大摄氧量对运动 能力的重要性有赖于个体训练程度。对无训练者来 说,最大摄氧量不是运动能力的决定因素。在动用 到最大摄氧量之前,已有其他因素使受试者疲劳, 无法继续运动,因此表现为摄氧量随运动强度递增 而增加,而不会出现平台。对于有训练者,其他限 制因素可能已经因为训练而适应,摄氧量对机体运 动能力的限制才会表现出来。 2、不同的测试方法会影响最大摄氧量的数值,运 动时肌群参加越多,最大摄氧量数值越大,所以在 运动平板上测得的数值大入自行车数值10%左右。 3、与受试者习惯的运动方式有关:自行车运动员 在功率自行车上测得的数值大,而中长跑运动员在 运动平板上测得的数值大。
最大摄氧量的间接测定法 最大摄氧量的间接测定法是受试者进行亚 极限运动,根据摄氧量、心率等数值推算最大 摄氧量的方法。具体方法有: 最大摄氧量平台(VO2max一PD)的测定最大摄氧量平台持续时间即VO2max-PD,即在测定 VO2max时,当强度持续增加,而VO2水平不再增加, 在最高水平维持的时间。VO2max-PD的判定 :随着运动强度的递增,VO2不 再增加,把低于VO2max值5%以内的值视为VO2max 平台范围内值 (VO2变化≤150ml/min),其持续 时间称为VO2max-PD。
可以把渐增负荷过程中达到VO2max所需的最 低运动强度看做一种阈值,可称其为最大有氧阈 或VO2max临界强度。 多数耐力项目运动员此时的心率大约为180― 185次/分之间。在此强度上进行训练,一方面, 可使心肺功能和组织氧化能力充分体现;另一方 面,不至于使无氧代谢过多地参与而使体内代谢 发生“过于剧烈”的变化,使疲劳过早出现,从 而可能有助于延长VO2max-PD,增强有氧代谢能力。 最大摄氧量速度(vVO2max)的测定定义:在递增负荷的实验中,达到最大摄氧量的 速度。在具体测试中,一般采用达到最大摄氧量 时的最低速度。 vVO2max与1500m的成绩有极大相关性,而5000m运 动中,乳酸阈速度的影响更大。 例2.无氧阈的测定(Anaerobic Threshold,AT)无氧阈是指某一特定的运动强度和由此产生 的一系列生理生化的变化,因此可通过气体代谢、 血乳酸和心率等指标测定无氧阈。有乳酸无氧阈、 通气无氧阈、心率无氧阈、肌电无氧阈(肌纤维 募集方式明显改变)。 乳酸无氧阈测试法以乳酸-强度曲线为原理,采用逐级递增负 荷方法测定。根据血乳酸值和相应的强度,划出 乳酸-强度曲线,取对应于4mmol/L血乳酸浓度的 功率值为乳酸阈功率。逐级增加功率的定量负荷 运动。共分5级,每级负荷3min,男子起始负荷 为100w,女子起始负荷为50W,每级增加50w。在 蹬车过程中连续记录实际完成的功率、肺通气量、 摄氧量、心率等指标,在第2、3、4、5级末取耳 血,画曲线图。
4mmol/L乳酸阈强度( V―m/s)递增负荷强度,每3min一个级别,测定血 乳酸浓度达到4mmol/L时的负荷强度。个体乳酸 阈强度的测定:缺乏耐力训练者耐力训练差者 中等耐力训练者 耐力训练好者 优秀耐力训练者3.0±0.53.5―4.0 4.0―4.7 4.8―5.2 5.3―5.6 7乳酸(mmol/l)6 5 4 3 2 1 0 170 200 230 260 290 功率(W)
320.00 300.00 280.00 260.00 240.00 220.00 200.00 03.11.1(W)03.12.1404.2.2904.4.1004.6.1904.7.31 个体乳酸无氧阈测试法采用功率自行车逐级递增负荷的形式,起 始负荷为50W,每3min递增50w,一般递增不超 过6级。分别采取安静时、各级负荷后即刻及 恢复期第2、5、8、10、15min的血样测定血乳 酸,在坐标纸上画出乳酸动力学变化曲线,最 后一级负荷后即刻的血乳酸值定为A点,A点做 水平线与恢复期曲线相交于B点,再由B点向负 荷曲线做―切线,切于C点即为个体乳酸阈。
最大乳酸稳态(MLSS)的测定代表在固定负荷做功中,血乳酸浓度达到平 稳状态.即达到稳态乳酸浓度的上限。稳态测试 用于评定氧转运系统的适应性和专项耐力运动的 能力,而不是调查运动员的最大有氧运动能力。血乳酸(毫摩尔/升)6 5 4 3 2 1 0 0 8:50 17:40 26:30:00 35:22:00 44:11:00 时间(分) 通气无氧阈的测定受试者用自行车功率计或运动平板(跑台)进 行递增功率负荷实验,使用气体分析仪测试气体 代谢指标。 通气阈(VT)判定标准:运动负荷达到一定 强度后,①VE、VCO2出现非线性增加的拐点。② VE/VO2 突然增大,并VE/VCO2不下降。③呼吸 商(R)突然增高的拐点。 心率无氧阈的测试 例3.12分钟运动测试法是评定运动员最大有氧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先测 安静时血乳酸值,然后让受试者在做准备活动后进行12 分钟跑,记录12分钟的最大跑距和跑后3、5、10、15分 钟血乳酸值,用跑距和血乳酸值综合评定。跑的距离长, 跑后血乳酸消除速度快,是有氧代谢能力强、机能状态 好的表现;跑的距离短,跑后血乳酸清除速度慢,是有 氧代谢能力差、训练水平低的表现。
三、运动员的机能评定运动员机能水平与运动项目、训练 水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运动量 是否适宜以及运动训练后恢复状况等因 素有密切关系。因此,进行运动员机能 评定一定要考虑到上述因素。运动员机 能评定主要采用血液指标、尿液指标等, 目前应用唾液指标进行机能评定尚不成 熟。 综合评定选择指标的方法和原则评定的目的、项目特点、运动员训练水平等; 尽量简化、针对性强、精确度高、便于操作(测 试)、反馈速度快、无创或微创; 各项指标应具有自身的独立性,能从不同的 侧面较敏感地反映运动负荷或机能的变化; 各指标应具有最佳的指标组合,既简单实用, 又可相互补充,以便得出较全面的评价。 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心血管系统:心率、血压、心电图内分泌系统:血浆T、血浆C、T/C、儿茶酚胺免疫系统:IgG、IgM、IgA、CD4/CD8、NK细胞氧转运能力及贫血指标:Hb、RBC、Hct、RDW等骨骼肌系统及组织损伤:血清 CK 、血乳酸、血尿素、 尿蛋白、尿胆原神经系统及感觉机能测试指标:两点辨别率、闪光融 合频率、主观体力感觉等级值(RPE)、脑电图等 一、脉搏、血压和体重脉搏、血压和体重的测定是了解运动员机能状态最简易的指标,一般在早晨起床前后的基础状态下进 行测量,需经常进行检查。如运动量适宜,晨脉变化 每分钟不超过正常的3-4次;血压变化范围上下在10毫 米汞柱以内;体重减少低于0.5Kg。数日内如有脉搏、血压明显的持续上升,而体重明显下降则说明运动员对训练量不适应,有疲劳积累的征兆。 二、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中国普 通人群安静时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男性为120-160 克/升,女性为110-150克/升。联合国卫生组织 (W.H.O)判断贫血的标准是:6个月-6岁低于110克 /升、6-14岁低于120克/升、成年男女分别低于130 克/升和120克/升。常人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和贫血诊 断数值也适用于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是评定运动员 机能的最常用指标。 当运动员进行大运动量训练或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差时, 可观察到血红蛋白值降低,这种由运动引起的血红蛋白下 降被称为运动员贫血。在运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运动员 上强度和上量训练时,血红蛋白下降,由此引起运动员运 动能力下降。如果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持续下降超过本人基 础值的10%以上,就应采用提高血红蛋白的恢复措施,否则 就应调整训练负荷。大量运动实践研究证明:当运动员机 能状态较好,身体对训练负荷适应时,血红蛋白值较高, 训练和比赛可出现较好的运动成绩。因此,在监测中常采 用清晨安静时血红蛋白值来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 20 03 20 -1 03 020 -1 27 03 120 -1 16 03 1- 3 20 12- 0 04 14 20 -1 04 -1 - 1 20 1-2 0 20 4- 5 04 2- 8 20 2-2 0 20 4- 2 04 320 -3 7 04 -2 20 -4 1 04 -1 - 1 20 404 25 20 -5 0 20 4- 9 04 720 -7 4 04 -1 -7 1 -2 6115.00 0.00 血红蛋白浓度 日平均训练量 5.00 10.00 120.00 125.00 30.00 35.00 130.00 135.00 140.00 145.00 150.00血红蛋白浓度( g/l)训练量( km )15.0020.0025.00 150.00血红蛋白平均值(g/L)145.00 140.00 135.00 130.00 125.00 120.00 115.00 110.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日平均训练量(km) 血红蛋白下降机理:?运动引起高血浆容量反应,使血红蛋白浓度相对下 降; ?运动引起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 ?运动员需铁量、排铁量剧增,而铁的供给或吸收量 不足,导致机体缺铁。 血红蛋白下降应考虑的原因:?营养膳食是否合理 ?女子运动员是否有月经紊乱 ?身体机能状态是否正常?对训练的不适应 血红蛋白值变化的其他原因:?取血部位是否相同(耳垂血值最大)?使用仪器是否一致?应确定或清楚每个运动员的基础值 140 135 130HB(g/l)125 120 115 110 105 100 6-13 6-23 7-3 7-13 7-23 时间 8-2 8-12 8-22 9-1高淑英血红蛋白的变化 160 150HB(g/l)140 130 120 110 6-13 7-3 7-23 时间 8-12 9-1 9-21王舟舟 血红蛋白的变化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6-13HB(g/l)7-37-23 时间8-129-19-21集训期间顾原的Hb变化 160 140 120HB(g/l)100 80 60 40 20 0 6-13 7-3 7-23 8-12 时间 9-1 9-21 10-11哈小燕的Hb变化 160HB(g/l)150 140 1306-13 7-3 7-23 8-12 9-1 9-21 10-11时间集训期间沈盛妃的Hb变化 红细胞系检测除了Hb以外,还有红细胞计 数(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 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还有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RDW)、铁代谢指标等。 三、血尿素血尿素指标可用以评定运动员负荷量。运动中血尿 素浓度升高一般出现在运动时间30分钟以上,绝大多数 血尿素升高出现在运动持续时间40―60分钟左右。若一 次大运动量训练后,血尿素超过8毫摩尔/升,(正常46毫摩尔/升)是训练负荷过大的表现。若在训练或比赛次 日晨测定血尿素浓度,可以评定恢复状况,血尿素值低 表示代谢平衡恢复,即运动负荷适宜,身体机能良好。 运动次日晨或第三日晨血尿素值仍超过正常值水平,则 表示机体对训练负荷不适应,身体机能较差。在安排训 练周期负荷量时,依据血尿素浓度变化可分析训练负荷 情况: (1)血尿素在训练前后未发生显著性变化,说明运动 负荷量小,未能引起机体足够的应激,应增加运动负荷。 (2)血尿素在训练后显著上升,调整休息日后显著下 降,恢复到训练前水平,说明负荷量足够大,但机体能 适应,训练效果好。 (3)血尿素在训练过程中始终升高,说明运动量过大, 机体不能适应,训练后机体还未恢复,这时应注意运动 负荷量的控制,否则易造成过度疲劳。 9.00 8.50 8.00血尿素( mm ol/l)40.00 35.00训练量( km )7.50 7.00 6.50 6.00 5.50 5.00 4.50 4.00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6 1 5 7 8 4 7 8 2 6 9 3 8 0 5 2 6 2 -1 3-1 3-1 3-1 3-2 -4- -4- 4-1 -5- -5- -5- 5-1 -7- 7-1 7-1 -7- 7-2 -82 4- 04- 04- 04- 04- 004 004 04- 004 004 004 04- 004 04- 04- 004 04- 004 0 20 20 20 20 20 2 2 20 2 2 2 20 2 20 20 2 20 2平均血尿素值 日平均训练量 9.00 8.50平均血尿素值 (mmol/L)8.00 7.50 7.00 6.50 6.00 5.50 5.00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日平均训练量(km) 8 7 6 5 4 3 2 1 0 6-13 6-23 7-3 7-13 7-23 时间 8-2 8-12 8-22 9-1BUN(mmol/l)高淑英血尿素的变化 7 6 5 4 3 2 1 0 6-13 7-3 7-23 时间 8-12 9-1 9-21BUN(mmol/l)王舟舟 血尿素的变化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6-13 7-3 7-23 时间 8-12 9-1 9-21BUN(mmol/l)集训期间顾原血尿素的变化 12.00 10.00BUN(mmol/l)8.00 6.00 4.00 2.00 0.00 6-13 7-3 7-23 时间 8-12 9-1集训期间李荣祥血尿素的变化 四、血清肌酸激酶(CK)人体骨骼肌、心肌和脑中都含有肌酸激酶(CK),其中骨骼肌中最为丰富,约占全身总量的96%。骨骼肌肌酸激酶是关系到短时间剧烈运动时快速合成ATP、运 动后ATP恢复的重要代谢酶,肌酸激酶与运动时和运动后能量平衡及转移有密切关系。血清肌酸激酶主要来自骨骼肌和心肌,正常安静值范围:男子10―100单位 /升;女子10―60单位/升。 运动训练可引起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其原因可能与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或肌肉损伤有关。运动强度 和负荷量对血清肌酸激酶活性都有影响,一般认为,负荷强度的影响大于负荷量,当负荷强度和量都大时,其酶活性升高最明显。不同的运动项目血清肌酸激酶 变化范围不完全一致,在重竞技项目训练中,如举重、 摔跤等项目在训练后第二天清晨测量血清肌酸激酶, 部分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数值在300-500单位/升,仍 属于正常范围。因此,在使用血清肌酸激酶进行机能 评定时,应考虑到项目的特点,并进行纵向观察。 影响CK活性的因素:1、运动模式:冲击性运动、离心运动、承受身体重量的训练CK活性大。2、力量训练 3、负荷强度和量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6-13 6-23CK(IU/L)7-37-13 7-23 时间8-28-12 8-229-1高淑英血CK的变化 350 300 250CK(IU/L)200 150 100 50 0 6-13 7-3 7-23 8-12 时间 9-1 9-21王舟舟 血CK的变化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6-13CK(IU/L)7-37-23 时间8-129-19-21集训期间顾原CK值的变化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6-13CK(IU/L)7-37-23 时间8-129-1集训期间李荣祥CK值的变化 400CK(IU/L)300 200 100 06-13 7-3 7-23 8-12 9-1 9-21 10-11时间集训期间沈盛妃CK值的变化 五、血睾酮睾酮是体内主要的雄激素,睾酮的主要生理作用如下: (1)对生长、性器官和副性征的发育及男性性行为作用 (2)同化作用(促蛋白质合成作用)(3)促红细胞生成作用(4)增强免疫功能和抗感染作用 (5)增强神经-肌肉传导作用 (6)增强进攻意识 大量研究证实,睾酮能显 著增加运动员肌肉蛋白质合成 和肌肉力量,增加肌肉对葡萄 糖的吸收和肌糖原合成,并且 在一定条件下能增强运动员的 运动能力和竞技能力。因此, 科研人员、教练员十分重视血 液睾酮的变化。 运动实践发现,血睾酮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对运动员机能评定时,一定要进行自身前后比较。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如自身对照发现血睾酮水平下降则 意味着运动员机能下降,对运动负荷不适应;如血睾酮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对运动负荷适应,训练后机体可较快恢复,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应值得注意的是 在运动实践中,少数运动员血睾与运动能力呈现出分离现象,即血睾较低时,运动竞技能力处于较好状态,但这是短暂现象,应引起警惕。基础值:男性3001000ng/dl,女性20-100ng/dl。 影响血T的影响:1、昼夜节律:清晨最高,晚上最低2、季节:秋末冬初高,春季较低3、年龄、性别4、运动5、遗传因素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6-13T(ng/dl)6-237-37-137-23 时间8-28-128-229-1高淑英血睾酮的变化 T(ng/dl)600 400 200 0 6-13 7-3 7-23 8-12 时间 9-1 9-21王舟舟 血睾酮的变化 80T(ng/dl)60 40 20 06-13 7-3 7-23 8-12 9-1 9-21 10-11时间集训期间沈盛妃血睾酮值的变化
700T(ng/dl)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6-137-37-23时间8-129-1集训期间李荣祥睾酮值的变化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6-13 6-23 7-3 7-13 7-23 时间 8-2 8-12 8-22 9-1T(ng/dl)集训期间顾原睾酮值的变化 60.00 50.00T(ng/dl)40.00 30.00 20.00 10.00 0.00 6-13 7-3 7-23 8-12 时间 9-1 9-21 10-11集训期间马淑丽血睾酮值的变化 六、尿蛋白和尿胆元每个人运动后的尿蛋白排泄量相对比较恒定。当训练水平提高时,尿蛋白数量减少,当身体机能下降(疲劳、疲劳积累、睡眠不好或病前)时,尿蛋白在运动后排泄量会突然增加。所以采用尿蛋 白这一指标来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时,可进行系统观察。在一次剧烈的运动中,尿蛋白排泄量运动后15分钟后才达到最高值,因此,在训练后测定尿蛋白时,应让运动员休息15分钟再取 尿。尿蛋白在大运动量训练15―20分钟后即开始消除,4小时基本恢复。次晨测定尿蛋白应为阴性。如果恢复时间延长也是身体机能下降的表现。 游泳运动员不同机能状态时尿蛋白平均值机能 状态运动量 总 量 (米) 计 时 量 (米)尿蛋白(毫 克%)较好 较 疲 劳32.5 107.5 运动员中尿中尿胆原在运动后或恢复期的变化,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当运动员身体机能下降或疲劳尚未消除时,早晨起床后尿胆原一般在3安氏单位以上。 运动量大,次日晨尿胆原排泄量增多,当达到4 安氏单位时,人体有疲劳感。大运动量训练导致尿胆 原排泄增多的原因是红细胞的破坏增多,使血红蛋白数量下降,其分解代谢产物尿胆原的排泄量则增加。 七、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抗体)是机体抗感染的重要屏障,其 中IgG、IgM、IgA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显示了重要作用。 IgG是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大多数抗菌性和抗 病毒性抗体属于IgG,它在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分泌 型IgA(sIgA)是机体粘膜防御感染的主要因素,可抵御 细菌、真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障碍; IgM在防止菌血症方面起重要作用。 一般认为体育锻炼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防止 疾病的发生;但在剧烈运动、大运动量训练和紧张比 赛后,运动员免疫机能下降,易感性增加,因此免疫 球蛋白可被视为反映免疫机能和身体状态的指标。运 动员在大运动量不适应阶段,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 显地变化,而适量运动和合理营养的结合可以改善免 疫机能水平。有研究报道由于IgG、IgA、IgM下降,11 名运动员中8人患感冒,而且大多在赛后患感冒,说明 免疫功能受影响,免疫机能下降和抵御病原微生物的 能力减弱。 八、赛前身体机能的综合评定1. 血红蛋白处于本人最高水平 2. 晨安静血尿素值保持在正常范围的上 限(5-7mmol/L) 3. 血CK值:男运动员在400单位/L以下, 女运动员在300单位/L。4. 血睾酮值增高5. 尿常规和免疫球蛋白检查在正常范围 160 140 120HB(g/l)100 80 60 40 20 0 6-13 7-3 7-23 8-12 时间 9-1 9-21 10-11集训期间宋爱民的Hb值变化 9 8 7 6 5 4 3 2 1 0 6-13 7-3 7-23 8-12 时间 9-1 9-21 10-11BUN(mmol/l)集训期间宋爱民的血尿素值变化 160 140CK(IU/L)120 100 80 60 40 6-13 7-3 7-23 8-12 时间 9-1 9-21 10-11集训期间宋爱民的CK值变化 80.00 70.00 60.00T(ng/dl)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6-13 7-3 7-23 8-12 时间 9-1 9-21 10-11集训期间宋爱民的睾酮值变化 162 160 158 156 154 152 150Mean HB148 146 1 3 9 10 18 19 20 21 24 28 33 36 37 38 39 40? ?男子公开级运动员整个训练周期血红蛋白变化图 8.58.07.57.06.56.0Mean BUN5.5 5.0 5 9 10 18 19 20 21 28 33 36 37 38 39 40? ?男子公开级运动员整个训练周期血尿素变化图 300200100Mean CK0 9 10 18 19 20 21 28 33 36 37 38 39 40? ?男子公开级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在整个训练周期变化图 500400300Mean T200 1 12 33 35 40? ?男子公开级运动员血清睾酮在整个训练周期变化图 九、过度训练的医务监督预防过度训练关键是密切观察运动员训练所出现 的一些不适变化和进行医务监督。这些不适变化主要表现为:无训练欲望,不能坚持完成训练计划,训练时动作协调性差,比赛后恢复缓慢;身体抵抗力下降、 容易染病;体重下降而无明显原因,晨脉增高、心悸、贫血、睡眠不佳等。提示可能有过度训练的存在。 通过监测指标可发现:过度训练运动员出现红细 胞、血红蛋白、血球压积降低;血清酶活性、血尿素 增加、运动后出现蛋白尿;免疫学指标如IgG、 IgM、 IgA降低,NK细胞下降,CD4/CD8比值下降,血清谷氨 酰胺浓度明显降低;血睾酮降低;心电图出现ST段水 平下降、T波平坦、双向或倒Z;脑电图表现为α节律 或α波不规律,慢波增加和波幅增高,出现不规则β 或θ节律。 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注意事项1. 生理性变化和病理的区别 (1)安静时心率降低;(2)血红蛋白下降;(3)运动性蛋白尿 与临床上蛋白尿的区别;(4)运动性低血睾酮与病理性低 血睾酮的区别。 2. 要注意个体差异性 3. 指标要科学和简易 对运动员进行机能评定,要系统、连续追踪观察,因 此,最好选择无损伤、简单易行和准确的指标 4. 评定结果要及时反馈 总结:训练监控应注意的问题(一)对体能训练的负荷强度应进行监控,力求使训 练科学化。(二)对训练的运动量是否适宜应进行客观评价。(三)训练的监控应个体化,不宜进行横向比较。(四)对整个训练周期进行系统监控,掌握其规律性 变化。 评定训练负荷的常用生理生化指标负荷强度 指 标HRCK血乳酸尿蛋白负 荷 量 指 标血尿素尿胆原尿蛋白 检测周期日检测指标指标心率、血压、尿蛋白、尿胆元、 尿潜 血、 尿酮体、血乳酸、血氨、血尿素等;周检测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细胞 压积(Hct)、白细胞、血氨、血尿素、 血清肌酸激酶(CK)、 MDA、IgG、IgM、 IgA、心电图等;周―月检测指标血睾酮(T)、皮质醇(C)、T/C、游离睾酮、 IgG、IgM、IgA、CD4/CD8细胞比值、GOT、 GPT、MDA等;阶段性检测指标VO2max、无氧功、GOT、GPT、 最大吸氧量稳态等 运动员身体机能综合评定的一般步骤? (一)明确机能评定目的及范围 ? 机能评定的范围很广,测试指标内容繁多,在一次评定中 要全部测完十分困难。此外,运动员、普通健康人、伤病 康复者等不同受试者所测内容各异,测试目的亦不同。运 动员机能测试通常为了解最大机能水平,所用运动负荷强 度很大,常处于极限或亚极限运动状态;普通健康人机能 评定常完成同年龄群体机能测试内容,以了解自身的生理 年龄和机能状况;伤病康复者通常了解受伤部位机能恢复 情况或病愈后相关机能水平。因此,应根据被测者实际情 况予以分别处理。在确定测试范围时首先要了解被测者的 年龄、性别、职业,身体基本状况及测试目的,才能确定 其具体的测试项目。 ?(二)常规健康检查 ?常规健康检查主要了解被测者基本身体状况、有 无运动禁忌症等。健康检查的内容和项目较多, 应因人因条件等不同而异。一般应包括下列项目: 一般史(既往病史和生活史)、运动史、体表和 肌肉骨骼检查、人体测量、各系统和器官检查、 心肺机能试验、心电图等。其检查重点是肌肉骨 骼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 ?(三)机能测试过程? 机能测试与评定通常遵循以下步骤完成,其具体测试内容 因人而异。 ? 首先,被测者填写基本情况表,主测者询问相关情况。 ? 然后,测试受试者安静状态指标如身高、体重、形态学指 标、运动系统指标和其它系统的指标;运动状态指标测试 如一般运动机能水平、最大运动机能水平、康复运动机能 水平;恢复过程机能测试如机能恢复速率、绝对恢复值、 相对恢复值等。 ?(四)评定报告及运动处方和膳食处方? 根据所测结果对被测对象身体形态和机能状态做出全面客 观地评价,并结合其实际情况提出与身体状况相适应的运 动方案和饮食建议,供受试者了解和应用。 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工作的组织和实施(一)结合教练员训练周期的安排制订机能评定计划科研人员在了解项目基本特征、教练员训练思路和优秀 运动员机能特点的基础上,对机能评定工作进行统一规 划,统筹安排。在集训前或训练阶段开始前,根据教练 员的训练周期和比赛安排制订系统的机能评定计划。 ?(二)结合项目和运动员特点进行有层次的机能 评定工作? 首先是进行一些基本机能测试,如晨脉、血压、体重等无损伤、简易 指标。目的是让教练员、运动员自己检测、评价。可让他们掌握自己 身体情况,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这对素质的提高有帮助,还可以为 收集运动员日常生理方面的情况打下基础。 ? 第二层次是进行系统生理指标测试,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尿素、 血清肌酸激酶及睾酮等。让各队队医和科研参与其中,为运动员建立 系统的生理指标数据库,并帮助教练员分析问题;结合运动员的数据 库来评判运动员生理机能;掌握运动员健康状况,采取预防措施,预 防疾病等。 ? 第三层次是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研究,目的是解决训练实践中常遇到 的问题。例如: 高原训练、月经周期对不同女运动员的影响、训练 方法的研究与讨论、赛前调整训练的监控等。 ? 第四层次是进行深入的基础应用研究,目的是提高机能评定的精确性。 如CK同工酶的研究、贫血各项指标的研究等。 ?(三)机能评定工作标准化? 为提高运动员机能评定工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结合测试 各指标,建立标准测试流程。包括统一规范测试时间、运 动员测试前的注意事项、测试方法及具体过程、测试人员、 测试仪器、获得数据的方式及建立数据库和提出分析报告 格式等都要标准化。 ?(四)建立重点运动员机能评定档案? 运动员流动性很大,为提高运动员机能评定工作的系统性, 建立重点运动员机能评定档案,此档案必须随运动员流动, 为教练员和科研人员进行机能评定提供全面的参考。 ?(五)建立运动员机能测试、比赛测试及训练计 划数据库? 在运动员不同训练、比赛阶段建立不同的数据库,为运动 员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机能监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生理生化指标诊断的不完全性? 生理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但疲劳症状明显 ? 中枢神经疲劳的诊断方法尚未建立 ? 指标诊断的滞后性,早期诊断指标有待开发 训练监控案例 (一)心率在耐力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1.根据运动员的年龄来推算最大心率,一般的推 算公式为:最大心率=210-0.8×年龄,或=220-年龄 而后根据心率阈值来指导训练。心率阈值为最大心 率的70%~80%。 2.有氧训练靶心率=安静心率+(60%~80%)* (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3.无氧训练靶心率=安静心率+100%*(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4.心率在耐力运动训练中应用举例 (例13周长跑训练强度安排) (1)提高专项耐力能力训练(第1周至第6周的训 练) 原则:以最大心率的85%为训练靶心率(芬兰产 的Polar遥测心率实时监测心率)。 方法:在跑台上以达到上述靶心率的速度持续 跑12min为1组,间隙15min重复1组,每2组为 一堂训练课,上、下午各1次,每周训练6d。 (2)提高无氧能力训练(第7周至第8周): 原则:12mmol/L的血乳酸强度相对应的心率为训练靶心率。方法:完成2组12min跑后间隙15min,再以&4.2m/s的速度(心率强度为95%)跑1min30s为1次,心率恢复130b/min后(间隙不大于1min30s),再重复上述过程, 6次为1组,每天1组,每周训练6d。 (3)提高ATP-CP能力训练(第8周至10周): 原则:以最大心率的100%的训练的靶心率。 方法:以50m最快速度跑(竭尽全力跑),间隙30s再重 复上述过程,5次为1组,每天2组,每周训练6d。 (4)有氧―无氧能力的混合训练(第10周至13周): 以上述的(1)、(2)两训练方案隔日交叉进行,提高 无氧能力训练改为1d2次,上、下午进行。 在每次的训练之前,应加强下肢股四头肌和绳肌的 力量训练,加强下肢的力量耐力水平。 (二)中长跑、马拉松运动的监控 1.运动过程中的供能特点 (1)有氧为主,有氧、无氧混合供能; (2)糖是其供能的代谢的能源物质;尤其是5000m、 10000m。 (3)运动过程中乳酸大量积累; 2.比赛特点(变速) (1)5000m、10000m的平均速度约为最大摄氧量的 90%~95%; (2)马拉松的平均速度约为无氧阈的98%~102%; 3.运动训练特点 (1)依据:产生训练效应的最低负荷强度,维持大 运动量训练的最大平均负荷,比赛目标速度、目标 心率、目标血乳酸值,影响比赛成绩的机能特点 (摄氧能力、消除乳酸能力、能量利用效率)。 (2)训练方法 ①低强度耐力训练 80%~90%无氧阈速度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即有氧 训练。目的是:提高心肺功能,提高肌组织利用氧气 的能力,促进技术动作的改善,提高运动员肌肉的放 松能力等。 ②长时间中等强度耐力训练 90%~102%无氧阈速度进行长时间中等强度训 练,及混氧训练或无氧与训练。训练方式:恒定速度 的训练方式,适应于训练水平高、训练年限长的优秀 运动员;渐增负荷方式,常用的方式。目的:提高运 动员的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 ③间歇性大强度耐力训练 90%~100%最大摄氧量强度进行训练,即大强度 训练。方式:平时进行60%~80%最大摄氧量强度进行 训练; 比赛前强化阶段进行100%~110%最大摄氧量 强度进行训练。目的:提高肌肉最大有氧代谢能力, 消除乳酸能力,耐受乳酸能力(即适应比赛的能力) Thank You!LOGO
研究生-优秀运动员训练监控及评定―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业生涯分为几个阶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