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梦纪录片》谁有下载地址。

《乡村里的中国》获得最佳纪录片长片奖_城市网盟
您的当前位置: >
《乡村里的中国》获得最佳纪录片长片奖
00:00:00 来源:大洋网
13个金红棉奖颁出
2013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举行颁奖典礼
《乡村里的中国》获得本次纪录片节最佳纪录片长片奖。 记者黎旭阳 摄
本报讯 (记者黄丹彤)2013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颁奖典礼昨晚在暨南大学曾咏裕礼堂举行,11项大奖的13个“金红棉奖”都名花有主。
“金红棉奖”是2012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首次推出,致力于打造权威性、标志性的纪录片奖项。今年是“金红棉奖”设立的第二年,无论是业界还是社会影响力都得到很大提升。
经过初评和复评,63部作品进入“金红棉奖”的终评环节,最终由终审评审团评出评审团大奖1名、最佳纪录片长片奖1名、最佳纪录片短片奖1名、最佳纪录片导演奖1名、最佳纪录片摄影奖1名、最佳纪录片音效奖1名、最佳纪录片剪辑奖1名、最佳中国制作人奖3名、最佳纪录片系列节目奖1名、最佳中外联合制作纪录片奖1名,以及由公众评选出的最受观众喜爱纪录片奖1名,共11项、13个大奖。
[责任编辑:]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淄博首映 共获得17个大奖
关键词:纪录片|淄博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通过诸多细节让人看到更加真实的中国(视频截图)
  齐鲁网济南4月8日讯 (淄博台 宋伟)由淄博籍导演焦波和他的摄制团队拍摄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7日在淄博举行全国首映礼。
  电影《乡村里的中国》共获得包括中国电影华表奖在内的17个国际国内大奖。夫妻拌嘴,婚丧嫁娶,计生体检,农村春晚等细节的汇聚,让人们看到了更加真实的中国。
(责任编辑: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营网联系。从哪里可以看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导演:焦波_百度知道
从哪里可以看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导演:焦波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上百度输入乡村网站,就可以查寻了
是完整版吗
腾讯,迅好像是全部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焦波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15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即将于-10日在中国广州举办;GZDOC 2015征片工作已经自2015年3月中旬开始,非常期待您的参与!
纪录片行业动态
纪录片难进院线
从《乡村里的中国》说起
作者:姜燕
来源:新民晚报
日前,导演焦波携他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来沪内映,再次赚得观众好评。这部纪录片已在北京、武汉、成都、昆明等城市小范围放映过,观众总数近2万,到目前为止还没观众“拍砖”。如此口碑,却依然难进影院,或者说,不敢进影院。面对个中原委,焦波深感无奈。
纪录片摄制组和杓峪村村民合影
& & 日前,导演焦波携他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来沪内映,再次赚得观众好评。这部纪录片已在北京、武汉、成都、昆明等城市小范围放映过,观众总数近2万,到目前为止还没观众“拍砖”。如此口碑,却依然难进影院,或者说,不敢进影院。面对个中原委,焦波深感无奈。
首映遥遥无期
& & 2012年立春至2013年立春,焦波和他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团队,在山东省沂源县杓峪村驻村373天,用3台摄像机记录了乡村一年的生活。影片中,农民掷地有声的话语,颠覆城里人对农村和农民的想象;农民们对梦想的追求和展现自我的欲望,又让人们看到希望。影片荣获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纪录片大奖等九个大奖,看过这部纪录片的人说:“这是一部为农民说真话的电影。”
& &&今年3月,记者前往山东采访《乡村里的中国》主创团队,焦波曾信心满满地说,准备4月在杓峪村举行首映式。但这场首映变得遥遥无期。拍摄之初,焦波用拿到“龙标”(即公映许可证)给团队鼓劲。最后,片子如愿拿到“龙标”,却找不到愿意将它推上院线的放映公司。国内一家著名的影视传播公司曾来审片,认为片子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但就怕票房不好,损失太大,至今没有回音。
& & 来上海前,焦波赌气说:“我都想带着杜深忠两口子(片中主人公夫妇)和我们的团队,开着车带着帐篷,背着片子,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放,来一个一部纪录片的万里长征。我就不相信,上个院线那么难!”
卖30元太便宜
& & 看过这部片子的人,都感叹“这么好的电影,不能和广大观众见面,太可惜”。今年3月开始,出于爱惜和对中国纪录片的情结,做过媒体人的海航新华文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杨浪决定,先在公司旗下的北京天宝国际影城内部放映。他和焦波找来媒体圈、摄影圈和做纪录片的朋友,先组织放映了3场。
& & “大家觉得很振奋,惊喜地说,纪录片还能这么好看,有这么多故事,让人又哭又笑又思考;有人说看完后几天,他们的形象还在我脑子里转,他们说的话还在我耳边回荡。”焦波说。
& & 放了3场之后,焦波决定卖票试试,先是卖30元一张票。后来,有观众在观后交流时当场发表意见,认为“这么好的片子卖30元,太便宜了”。后来,票价涨到40元,还有人说“太便宜”。售票放映后,影片从组织朋友观看变成观众自发来看,也是场场爆满,有时候一个厅、两个厅还不够,有的人买不到票,只能抱憾离去,等下周再来。
& & 随着影片的放映,各大中央媒体和各地媒体闻风而至,观片、采访、到村里实地采访,整版的专题报道陆续刊发。
& &&即便如此,焦波对上院线还是没有信心。“担心我们只能在那个特定的电影院里得到那份满足,真的上了院线,还是有很大风险,就怕宣传不到位,观众市场培养不起来,到底是一部纪录片。”
“可乐电影”泛滥
& & 焦波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要上院线,前期宣传和拷贝起码就要几百万元。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介绍,根据《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1年中国纪录片票房仅7万元,2012年也只有130万元,2013年虽然有2000多万元,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音乐纪录片《五月天诺亚方舟》做出的贡献。《乡村里的中国》再好,能挣几百万?焦波摇头。
& & 进电影院的目的,是思考还是取乐?这是个问题。焦波担心的是“就怕观众一听是纪录片就不接受”。他说:“有的电影观众看电影就为一乐,有的甚至就冲着大导演大明星的标签去,哪怕出来骂娘也愿意。观众不求通过影片增加点知识,增长点见识,更别提为国担忧,为乡愁担忧了。”对“可乐电影”,焦波颇不以为然。
&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说得更为尖刻:“我一直佩服中国观众,在蚕食文化垃圾上有极大的胃口,而且充满极大的快感。”当然,他也直言,“这不仅是观众的‘功劳’,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特点。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文化不是向前发展,而是向后倒退,社会文凭在提高,文化欣赏水平在下降。”
呼唤国家力量
& & 中国的纪录片为何无法走俏院线?观众的问题只是表层。研究纪录片多年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吕新雨说,中国的院线全部是按好莱坞的观影模式建立,中国没有自己的艺术院线,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纪录片想冲票房很难。
& & 虽然广电总局在日发布的“加强版限娱令”即《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按周计算平均每天6:00-次日1:00之间至少播出30分钟的国产纪录片,但张同道和何苏六都认为,政府部门在推动纪录电影上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张同道说,按照国际经验,政府首先要做的是提供资金支持,法国去年为纪录片提供的资金达4亿欧元;其次是放映,韩国和法国都有专门的纪录片放映政策,法国每年在电影院放映的纪录片是70部,韩国是20部,台湾去年的票房冠军就是一部纪录片。“他们把纪录片当艺术,而不是赚钱的工具。”第三,纪录片拍摄方本身也有问题,中国导演确实没有拍出很多适合院线的纪录电影。上院线的纪录片要有视听震撼,不到电影院看就感受不到它的美,或者让观众通过电影产生心灵上的振动。
& & 眼下,焦波周围的人纷纷在为他出谋划策。焦波说,电视的出口也已确定,央视10套要和他签订播出合同,只待片子上院线。“假如院线实在不好上,网络还有很大的空间。”
吕新雨表示,如果《乡村里的中国》走院线成功,也许会改变中国的院线模式和年轻一代的观影模式,如果这样,那将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合作伙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村纪录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