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有关恐怖袭击的措施的论文,字数2000字左右,急求一个外国变态网站,谢谢

求一篇关于中美关系 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2000字左右。自己写的。_百度知道
求一篇关于中美关系 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2000字左右。自己写的。
。,要钱就只是做一个作业
我有更好的答案
形式与政策论文 简论中美关系走向回顾近60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形势与政策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急求一篇学术论文
题目:论中国和平崛起 字数要8000左右的 时间紧迫 谢谢了_百度知道
急求一篇学术论文
题目:论中国和平崛起 字数要8000左右的 时间紧迫 谢谢了
一定要是学术论文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可在学术界没半点威望,总不会废寝忘食的熬2个晚上写一篇这样的论文,老大,况且你要学术论文,况且和平崛起这四个字有点矛盾,和平与崛起,中国人就有这样的心态呵呵,所以学术论文是要给在学术界有威望的人写的为了你一个百度分,楼主现在的分也太难赚了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和平崛起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学子论文]中美媒体关于恐怖事件的头版报道分析
――以“9?11”事件和昆明火车站事件为例
&&&&来源:&&&&
&&&&&&字号
摘 要:今天的世界充满着恐怖主义,全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地方成为恐怖分子制造血腥事件的场所。关于媒体对恐怖主义的报道一直以来也备受争议。本文试图从中西比较的角度,通过分析美国媒体关于“9?11”事件以及中国媒体关于昆明火车站事件的头版报道,来窥探中美媒体是如何报道恐怖主义事件的,以及对媒体报道恐怖事件在内容和设计上的批评是否确凿。
关键词:恐怖主义;头版报道;“9?11”事件
近年来,在中国频繁发生了数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恐怖分子不断地从地下冒出来,在全国范围内制造祸患。
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公园北街早市发生一起性质极其恶劣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2辆无牌照汽车冲撞群众,此后两辆汽车发生爆炸起火,造成31人死亡,90余人受伤。
日,色地尔丁?沙吾提等两名犯罪嫌疑人在乌鲁木齐火车站实施犯罪引爆炸弹,造成1人死亡,79人受伤。
日, 8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使用长刀砍杀无辜民众,致29人死亡,140余人受伤。
日,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暴恐袭警案件2名群众和2名民警受伤,5辆执勤车损毁。警方击毙8人抓获1人。3名疑犯在犯罪时发生自爆死亡。
日, 9名暴徒持砍刀袭击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公安局投掷爆炸装置。
日,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萨依巴格乡公安局民警抓捕犯罪嫌疑人时,突遭多名暴徒投掷爆炸装置并持砍刀袭击,造成2名民警牺牲。
日,9名暴徒持刀斧袭击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色力布亚镇派出所,致2名协警牺牲、2名民警受伤,暴徒被当场全部击毙。
日,3名暴徒驾乘吉普车闯入长安街便道,沿途快速行驶故意冲撞游人群众,撞向天安门金水桥护栏后起火,致2人死亡,40余人受伤。
从最近发生在中国恐怖活动来看,其特点在地域上,不再局限于新疆、西藏等地,而是扩散到全国范围内;袭击对象也由特定群体转向无辜的人们,那些脆弱的、易受伤害的妇女儿童,还有从事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普通百姓。大部分受到攻击的无辜者与激发这类恐怖活动的意识形态没有丝毫的关系。暴力行为所采取的手段恶劣、残忍,对现在社会自由、民主与文明造成了践踏。恐怖主义正在冲击着法律、秩序以及和平的根基。
在这场不断变化却又严肃、悲惨的恐怖之战中,媒体是如何与恐怖活动“共生”的呢?他们是如何报道恐怖主义活动的呢?他们的报道活动是否规范?是否应该就媒体报道恐怖主义活动方面制定规章制度?如果可以的话,应该必须由政府来负责吗?又应该如何去操作?这一系列的问题就目前中国的形势来看亟待解决。
本文试图从中西比较的角度,分析美国媒体关于“9?11”事件以及中国媒体关于昆明事件的头版报道。关于比较对象的选择是基于如下考虑:一是,“9?11”事件是刚刚进入21世纪在美国境内发生的最为重大的恐怖袭击事件,而昆明事件是今年中国内地发生的第一起较为重大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二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美国大众传媒己经拥有相当丰富的报道恐怖主义事件新闻的经验和教训,而中国在这方面似乎还没有多少经验,因而通过比较分析,看是否能够对我国起借鉴作用。
一、“恐怖主义”的概念
“恐怖”一词出自拉丁语TEPPOP,原意为“害怕、惊恐”。恐怖活动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古罗马的凯撒被刺和中国战国时期的荆柯刺秦王都被看着是历史上有名的恐怖活动事件。
“恐怖主义”一词,则最早出现于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封建贵族进行了大量暗杀活动,执政的雅各宾派决定“对一切阴谋分子采取恐怖手段”。当时的封建贵族就把雅各宾派的措施称为“恐怖主义”。 但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恐怖主义从目的、规模到影响诸方面均未造成全球性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几十年间,恐怖主义活动无论是从发生方式还是在复杂程度上都在迅速升级,恐怖主义形成了一股狂潮,席卷全球,对国际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被称为“20世纪的政治瘟疫”。这个“瘟疫”在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以至于发生了2001年的美国9?11事件。而在中国也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反恐时期。
但是关于“恐怖主义”却始终缺乏一个普遍共识。由于专家所处的政治立场、研究方法的不同,迄今为止,对于“恐怖主义”,国际社会无论官方还是学术界,都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被各方公认的概念。较有影响的定义就有100多种,其中有两个是被人们经常引用的:
一是《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的定义。恐怖主义可以简洁地定义为强制性恐吓,或者更全面地定义为系统地使用暗杀、伤害和破坏,或者通过威胁使用上述手段,以制造恐怖气氛,宣传某种事业,以及强迫更多的人服从于它的目标。国际恐怖主义是指跨越国界的恐怖主义。
二是《简明不列颠全书》的解释。对各国政府、公众和个人使用令人莫测的暴力讹诈或威胁,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的政治手段。各种政治组织、民族团体、宗教狂热者和革命者、追求正义者以及军队和警察都可以利用恐怖主义。
简单地说,就像保罗?威尔金森在《政治恐怖主义》一书所认为的:恐怖主义是“系统地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以达到政治目的”。
虽然对恐怖主义至今尚无公认的定义,但是核心的因素仍然有章可循。曾经对1981年以前的109个恐怖主义概念进行过内容分析法研究的著名反恐专家亚历克斯?施米德在自己的研究成果上,提出了较全面的定义:“恐怖主义是随机的或象征性的受害者被当作暴力的工具性目标的一种斗争方式;这些工具性受害者,具有他们被选择作为受害者的主要原因的群体或阶级的特点;通过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该群体或阶级的其他成员被置于一种剧烈的恐俱(气氛)之中;这一其成员的安全感被有意削弱的群体或阶级,就是恐怖打击的目标;基于它的残暴性,受害的时间(特别是和平时期)、地点(非战场)的随意性、或无视常规战争普遍接受的规则,因此对于最多数的旁观者而言,暴力打击目标的受害过程是异常的;这种异常性制造出了恐怖打击对象之外的注意力受众目标;这些受众的一部分可能变成为受操纵的主要对象;这种间接的斗争方式的目的是使恐怖打击的目标固定化,以便产生心理迷惑或屈从现象,或调动次级打击目标(特别是政府)或注意力目标(特别是公众意见),使其行为或态度发生有利于使用斗争方式的肇事者的短期或长期利益的变化。” 由此可见,恐怖主义具有暴力性、异常性、恐惧性、社会性或者政治性、宣传性和犯罪性等特性。媒体与恐怖主义的关系就像是与生俱来的,长期以来,二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始终占主导地位。
二、研究问题及方法
恐怖主义活动具有将事件转化成这类新闻的所有要素,具有极强的新闻价值,比如说,暴力性、冲突性、突发性、异常性、灾难性、影响力大、公众的获知价值等,因此新闻媒体必然会追逐报道,抢夺独家报道与头条新闻,但是在历史上,西方媒体在对其报道的方式、内容上等都存在着矛盾、悖论与各种争议与批评。有学者指出,2001年“9.11”恐怖主义事件发生后,美国新闻媒体展开了全天候的地毯式集中报道,不但如此,在随后几个月期间,媒体完全沉浸于“9?11”事件及其后果之中。虽然像“9?11”这样如此重大的恐怖主义行为的确引起了美国媒体的重视,但是,也只是相当少的一部分恐怖主义报道上了报纸的头版。
研究问题:
本文试图了解中美报纸对恐怖主义是如何进行报道的,以及对媒体报道这类特殊事件在内容和设计方面的批评是否确凿。
据相关研究,在报道内容方面,对恐怖主义的报道中,记者往往使用四种传统,这些被采用的方式“有助于决定该事件传达的含义”。这四种方式为:①事实记录――“平静客观地传达信息”。这类手法在对恐怖事件的最初报道中最常见。②煽情主义――“用强调警告、威胁、激动、气氛和恐惧的手法来展现”新闻。③特写――“含有重要象征意义并往往注重个体,例如英雄或平民、受害者或恐怖分子”的叙事手法。④教导方式――“强调对事情发生的方式和原因的解释和教育”。
另一个关于恐怖主义报道的分析方面是报道所采用的形式,形式是“用来组装信息并决定整个新闻所传达的意义和信息的表现手法”。在报道形式方面,奈斯比特界定了四种报纸表现形式:①追悼型版面――使用大量黑色来突出画面。②艺术性版面――主要在于突出画面。③标题型版面――占主导地位,统一使用黑色大字标题。④报道型版面――用正常方式刊登全文的报纸。
基于此,本文所要了解的具体问题是:
1、媒体是如何再现恐怖主义袭击的?具体来说,就是美国和中国发行量排名靠前的报纸在事发后第二天是如何在设计、内容和图片上分别对“9?11”事件和昆明事件进行报道的?
2、传统的对媒体的批评,在对美国本土和对中国今年这一特殊的暴力恐怖袭击是否有效?具体而言,就是报道是否趋同?是否煽情严重?是否缺乏相关背景?主要表现了哪些主题与内容?
研究方法:
此次分析主要是采用内容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所覆盖的美国报纸媒体是根据世界年鉴2002年的报纸发行量排名前70位的报纸,但并不是所有的报纸都可以得到,因此,最终选出了60家报纸作为分析对象;而中国报纸媒体则是选择了排名前30的报纸,因为没有找到更多范围的排名,没有依据不好任意添加。这些报纸基本上代表了地理上遍布整个国家的报纸。
首先,通过对报纸头版的设计,对报纸进行总体研究,包括设计类型、图片数目和大小、图表、报道数目和标题的设计。其次是文字内容,包括报道的类型、报道的重心等。最后,对头版的图片进行分析,因为图片不仅是一种有力的表达方式,在通常的情况下,头版都是标题搭配相关图片的新闻,但在这种情况下,图片是否会排除在正文之外,对图片的分析包括图片内容、类型、来源等。
三、结果分析
本文分三部分对美国“9?11”事件和中国昆明火车站事件的头版报道进行了探讨,有关媒体对恐怖主义事件报道的整体设计、文字内容和视觉报道(图片)的分析将在下面详细论述。
根据奈斯比特设计的标准,对头版在总体设计上是否具有悼念、艺术、标题和报道的特点进行了研究,所衡量的是这些报纸是否具有这些特点而不是某种占主导地位的表现。“其他”这一类中较为普遍存在的是新闻布告――一系列用短语表达主要概念的新闻条目。
从以上表格的结果表明,在大多数被研究的报纸中,92%的美国报纸和83%的中国报纸头版都使用了黑色大字的标题来报到事件。而美国报纸头版有77%使用了图片,中国报纸却只有30%,并且对事件的文字报道也显示了比较大的差异(美国70%,中国30%)。所有报纸中都较少使用黑色边沿来营造庄重的气氛。
所考察的另外一个设计要素是事件报道的标题。在头版中,标题对于传达主要观点非常有用,在非常时期,标题的大小向读者传达了信息的重要性。副标题也同样将主要内容以压缩的形式来引起读者的注意。这些信息可以富有感情色彩,也可以是事实或者两者兼有。
在研究的报纸中,美国媒体在报道“9?11”袭击事件时,标题的数目从一到九不等。中国报纸标题的数目大部分是一个主标题加副标题,多的有七个标题,比如《春城晚报》。
大多数报纸在处理标题时都选择了简洁。美国报纸中,20%的报纸仅用了一个字(指单词,下同)的标题来传达事实(袭击、灾难、恐怖、屠杀)和情绪反应(愤怒、恐惧、害怕)或者暗示(战争)。另外20%的报纸使用了两个字的标题,但是最常见的是三字标题(战争爆发Act of War、死亡日Day of Death、邪恶日Day of Evil),占了所有报纸标题的三分之一。长的标题算是例外,仅有10%的报纸的标题在六个字或以上。最长的用了12个字。
在中国报纸中,字数在10~20字之间的占大部分,为63.3%,其次为20~30字的20%,30字以上为10%,最少见的是1~10个字之间的,仅占6.7%。标题字数最少为8个字,最多达60个字。由此可见,中美两国报纸在标题字数的使用上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这也许与语言本身的特点有关,但我想更多的可能是与美国媒体更倾向于煽情、引起注意、故意制造轰动效应有些许关系。
中美标题都主要是用黑色铅字,并且使用了大号字体。一小部分报纸用了黑色或者灰色的背景和白色加深的字体的标题强调了一种庄严的氛围。有的报纸整个头版只有黑色的标题,有大有小,如《春城晚报》,整个黑色字体也表现了一种肃穆。
在标题内容方面,分析的60份美国报纸中,四种话题占据了头版中使用的标题的一般。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类是引语(“我们的民族看到了邪恶”“没有人可以忘记”)和那些与恐怖有关的词汇(恐怖之日、信仰外的恐怖、恐怖袭击国家),这些类别分别占所有标题的15%。“袭击”占13.3%,也是一个明显的主题(对美国的袭击、袭击美国)。宣称战争(战争!家园的战争、这就是战争)的标题占10%。其他的标题则关注恐怖分子、该行为的罪恶性和后果(痛苦、死亡)或者感情产物(恐惧、愤怒)。也有少数报纸采用共同的标题。
中国报纸中,引语部分全部是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指示内容,而不像美国媒体引用的内容,这部分标题占46.7%。“暴恐”(暴恐案件、暴力恐怖案件、暴恐分子)占26.7%,“砍杀”(砍人)主题占13.3%,其他还有袭击、死伤等内容的标题,均只占3.3%。由此可见,中国报纸的标题趋同较为严重,而且多为领导指示工作的内容,这与中国媒体一贯的作风相一致,并没有在如此严重的暴恐事件上表现出多少差异。(见表2)
总的来说,美国主要报纸在报道“9?11”事件中存在着多样性,而中国媒体则表现的没那么多样。美国报纸都使用了文字、图片和标题,但其表现形式和文字侧重点不同,而中国媒体大部分只是使用了文字和标题,更多只有标题,文字的侧重点也趋向一致。
根据本文中前面提及的四种报道传统,来确定头版中普遍使用的报道类型。这四个方面分别是:平实新闻的事实型;突出感情色彩的新闻的动情型;从人性角度切入的特写;以及从教育角度对事件进行报道的说教型。对所有有文字报道的每一篇报道,从以上四个方面的侧重点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无论中美,大部分的头版报道是事实型信息,其他三种类型的报道相对要少得多。美国报纸动情型的占17%,有些报道侧重于对受害者的生动描写并突出了悲剧本省,而中国报纸则表现的较为不同,这一类型更多的是用警告、威胁来表现国家对此事件的强烈谴责态度等。美国报纸有13%采用了特写的报道方式,而分析的中国报纸没有一篇属于此种类型,这也许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严重程度有关。最后一种说教类型,美国所占比例最少为7%,中国媒体也不多,为10%。大部分报道的中心还是放在新闻事实本身而不是就恐怖主义话题来教育读者,基本都是对事件的解释。
本文分析了报道中获取信息来源的方式。美国报纸有14%的报道在正文中没有标明信息源,中国媒体则有27%,其他的报道给出了外部原始信息的出处。如下表所示,中美媒体在信息源的使用上有大致相同的取向,最常引用的信息来源是官员――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公共事务官员。美国报纸占所有引用信息中的65%,而中国报纸更高,为73%。由于美国媒体有些报道采用的是特写或者抒情方式,所以,有普通市民提供的信息,占25%,而在这种类型中,中国媒体并没有此种类型的报道,因此也没有此种类型的信息源。中国报纸突出感情色彩的新闻的动情型报道居多,因此,援引国际政治领导人的谴责、声明等信息比较多,所以这类信息源占27%。美国报纸报道引用了来自军队或者学术背景的技术专家提供的信息,这在中国媒体报道中没有体现。美国媒体报道中、实际受害者、亲友等并不多见,中国媒体在此表现相同。另外,中国媒体为标明立场,也引用了国外一些主流媒体对此事件的评论与态度等。(详见表3)
总之,在分析新闻头版报道的过程中,所评定的几项指标存在一致性。在报道类型上,中美报纸绝大多数新闻都是事实型和描述型,在引用消息来源上,也存在一致性,政府和官方是主要的消息来源。
此次分析的最后一项是头版中采用的视觉成分――图片。图片一般在头版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因此研究这点是极有必要的。
所分析的美国报纸头版具有图片,在所有涉及的报纸中含有171张图片,其中仅有两张图片不是照片,一幅是一架飞机瞄准世贸中心的细节图画,另一幅是劫持飞机的飞行计划路线图。其他都是照片形式。而中国报纸,包含图片的报道只占36.7%,只有14张照片。
图片内容方面,美国报纸使用最频繁的照片是世贸中心在受攻击前、中、后的对比照片;其次是表现悲剧中的人性因素,不仅是那些受害者,也有现场甚者远方的旁观者;再次是以人和建筑同时作为表现内容的图片;最后还有一小部分图片勾勒了纽约的轮廓,主要是从世贸中心建筑群中发出的滚滚浓烟。中国报纸可供分析的图片比较少,图片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武警执勤(封锁现场、持枪巡逻等);伤者救治(医生救治,领导慰问等);事后火车站情形(旅客惊慌撤离,行李散落、秩序恢复旅客进入候车厅等);燃烛祈福。中国媒体并没有采用更多的图片,或许与事件发生的时间有关,昆明火车站事件是发生在晚上9时,而“9?11”时间是发生在美国时间上午。事件的严重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可能事发当时与现场的照片不是那么容易获得。
其次对头版所采用图片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美国报纸最常使用的照片来源是美联社,占42%。由于《纽约时报》坐落在恐怖事件发生地,因此也能够提供大量图片。而中国为数不多的图片主要来源是新华社。这也合乎常理。而且图片没有事发当时与现场的图片,因此媒体自行拍摄也成为可能。表4显示了所有图片来源的情况。
所有的图片都是彩色的,由于大部分照片既有建筑也包含该事件对人的影响,似乎存在一个平衡客观事实悲剧与人性悲剧的倾向。大部分图片传达的内容是客观的。另外,在灾难面前,中美媒体也是尽量避免使用大量具有轰动效应的图片。
本文是通过研究中美报纸对恐怖主义活动的头版新闻报道,视图解析媒体在恐怖主义发生时是如何表现的。
就美国报纸而言,有些批评证明是有一定依据的。比如,对图片的重视几乎没有给文字留下多少空间来表现恐怖主义背后的原因或者进一步探讨深层的意义。报道的新闻是描述性的或者事实性的,注重事件本身而不是其前因后果。另外,绝大部分引用的资料都是官方许可的。标题倾向于感性而不是事实型或描述型。
中国报纸,则表现的没有那么重视图片,虽然也没有用文字来表现恐怖活动背后的原因与进一步探讨深层的意义。标题倾向于传达事实或描述,这点与美国报纸有所不同。其他两点与美国报纸基本相同。
历来对美国媒体煽情主义的批评在“9?11”事件中并没有给予支持。此事件的报道注重事实报道和对事件的特写,没有走向煽情的极端,只有个别的情况下有所煽情,总的来说,对该事件的恐怖描述处理得比较有职业感和得体。
中国媒体则一贯表现的比较稳定,内容同质化严重,在面对恐怖主义方面也没有表现出与以往事件的不同报道方式的不同,而是采用贯穿整个国家的一致性,无论是在报道的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这点批评是得到证明的。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美媒体在对待恐怖主义事件的异同之处。二者都有不足,中国媒体在报道可向美国媒体学习的地方可能更多一些,比如说报道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与本地化方面;报道的及时与客观方面;图片的适度与运用方面;标题、文字与图片的配合等,而不是仅仅使用导读性的黑色大标题,却没有任何实质性与深层次的内容与信息。
总之,媒体与恐怖主义这是一个越来越值得重视的问题,媒体如何做到既能有效的传达公众与社会所需要的信息,又不被人指责为恐怖组织所操纵和利用的工具,这是一个复杂的难题。因此,因能力有限,本文只是做了一个粗略的分析,有关媒体与恐怖主义的方方面面的研究都应该是有价值的,有关媒体的两难处境的解决之道的研究仍然在继续。
[1] 陈刚.反恐背景下的媒体角色及反思[D].2005
[2] 许海滨.当代西方恐怖主义事件新闻传播研究[D].2003
[3] 张家栋.恐怖主义的概念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3
[4] [印度]S.温卡塔拉曼.媒体与恐怖主义[M].赵雪波,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5] 胡联合.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M].东方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P3
[6] 崔磊.西方反恐怖主义斗争中的媒体控制[J].新闻大学.2001
[7] 边振辉.媒体与恐怖主义活动的相互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2&
(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编:张惠丹(实习)、宋心蕊)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传媒推荐|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恐怖袭击事件论文03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恐怖袭击事件论文03
恐怖袭击事件;关键词:关键词:恐怖主义;根源;危害恐怖活动自古;一、“恐怖主义”之说,始见于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家,这种行为被称为“恐怖主义”;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1914年奥匈帝;二、虽然从事恐怖主义活动的人只是极少的一小撮,但;暴力犯罪,并影响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国际关;三、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与国际;挥恶劣作用的结
恐怖袭击事件。十年之后,911 事件的罪魁祸首本?拉登被击毙。拉登虽死,可 整个世界反恐形势并未有转折性的变化, 恐怖主义危害仍像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 着世界,究其原因绝不仅限于美国政府及其政策,还包括当代资本主义的制度、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政治上的不合理,经济上的不公平,宗教、民族、文化的 矛盾,是恐怖主义的根本原因。关键词: 关键词:恐怖主义;根源;危害恐怖活动自古有之,但国际恐怖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肆虐,则始于 20 世纪 60 ―70 年代。911 事件更是震惊了世界,恐怖主义这颗毒瘤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 生命与安全。恐怖主义的由来一、 “恐怖主义”之说,始见于 18 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失去了政权的反革命分子为了恢复封建旧秩序而大肆暗杀革命家,这种行为被称为“恐怖主义” 。可见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 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 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现代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大体可分为 3 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国际恐怖主义的萌生期。从 18 世纪末开始,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国家之间 乃至及其国家与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日趋激化。于是,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民族 主义者们、纷纷以恐怖主义行动来反抗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和殖民入侵者。1881 年沙皇亚历 山大二世遇刺,1914 年奥匈帝国费迪南遇刺俩起事件哦,就是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过极大 影响的恐怖主义世界的代表。 第二阶段是国际恐怖主义的形成期。 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 国际恐怖主义真 正形成了气候。此间,在两大阵营对峙、冷战的国际社会背景下,许多正在争取民族独立的 殖民地、附属国或刚独立的民族国家,成了恐怖主义的热点,明显增多的劫机、爆炸和绑架 等,已经是司空见惯的恐怖事件,恐怖活动袭击的目标和范围越来越具有国际性。其手段也 日趋多样化、现代化、从而酿就了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大爆发。 第三阶段是国际恐怖主义的猖獗期。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恐怖主义活动的特点是:动 机日益复杂化、行动跨国化、形式多元化,手段技术化、长远目标模糊化和短期意图残酷化 等等。恐怖主义的危害二、 虽然从事恐怖主义活动的人只是极少的一小撮, 但由于恐怖活动所具有的特性, 使它所 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普通的刑事暴力犯罪,并影响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国际关系等 各个领域。 恐怖主义危害不因从事恐怖活动的人员减少而缩小。恐怖主义既不同于普通刑事犯罪, 也不同于常规战争,它是一种“以小搏大”的极端不对称的暴力活动。这种“不对称”之所以极端, 是因为它并不是军事作战中的不对称, 而是恐怖组织有预谋地针对毫无防范能力的平民 进行袭击的不对称。 恐怖主义危害仍在不断扩大。 常规恐怖活动已经显示了它的杀伤性与破坏力, 每年死于 恐怖活动的人数有增无减。与此同时,人们更加关注大规模杀伤性恐怖主义出现的可能。恐 怖主义无视人类的任何道德规范, 不受任何国际法约束, 因此, 它追求最具轰动、 最具血腥、 最具影响的各种恐怖活动方式,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直是其寻求使用的手段之 一。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非暴力恐怖主义的危害越来越大,信息恐怖主义就是其中一个最突 出的问题。 当人们在享受现代化传播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当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网 络时,恐怖主义也把邪恶的目光瞄准这一领域。 恐怖主义危害还在于它造成大范围的心理恐慌, 影响经济发展。 恐怖主义主要特征有二: 一是以滥杀无辜来追求更大规模的血腥效果; 二是力图制造更大范围的恐慌效应。 直接造成 人员伤亡与物质财产损失只是恐怖主义危害的一个方面, 它的危害还表现在对人们心理的冲 击。 虽然恐怖活动最直接的受害者只局限于案件现场, 但人们由此所产生的心理恐慌则远远 超过这个范围。因心理恐慌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是全方位的:一是对政权的稳定有所影响,有 时甚至造成政府的更迭;二是造成社会一定程度的动荡不安,人人自危;三是妨碍正常的工 作与生活秩序,一遇到事件便与恐怖活动相联系,造成交通中断、工作停止等状态。 恐怖主义危害日益全球化。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化、信息化、多极化稳步发展。 在此状态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赖性更是不断加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 也意味着各国的脆弱性增加了。这种脆弱性的实质,是指威胁国家安全的跨国因素增多,而 恐怖主义就是其中最突出的因素之一。我们看到,尽管恐怖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热点, 但恐怖主义的全球化使得其危害的全球化现象尽显。三、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与国际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和文化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 系。 1、政治上的不合理是恐怖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 野蛮主义潜藏与资本主义的核心, 是资本主义内在的品质, 体现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阴 暗面。恐怖主义则是野蛮主义最极端的形式。它是资本主义政治的产物。 2、经济上的不公平是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南北关系恶化和最不发达国家贫穷加剧是产生狂热势力的温床。 导致南北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继续发挥恶劣作用的结果。 旧秩序的主要内容是以资本主义国际分 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 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 以及以垄断为基础的国际 金融体系。 在这种旧秩序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和合理要求无法得到应有的体现, 它们的发展权受到严重的制约,导致这些国家产生一系列严重问题。 二是经济全球化不平衡发展的结果,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 张同时并进的,它从整体上加强了发达国家的优势,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与作用,凸显 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战略、发展道路、实际利益等方面的分歧与矛盾。 3、宗教、民族、文化的矛盾是恐怖主义泛滥的主要原因 恐怖主义泛滥是宗教冲突加剧的结果。 许多民族矛盾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世界文化问 题上存在两股不同方向的有害潮流: 文化上的霸权主义和文化上的部落主义。 导致文化上的 矛盾和冲突。四、结语通过以上所述, 恐怖主义在西方价值观广泛扩散、 南北差距越来越大的国际背景下愈演 愈烈, 是劣势群体对不公正现象的极端反应, 打击恐怖主义要标本兼治, 注意缩短贫富差距, 建立公平、公正的新秩序。打击恐怖主义应通过联合国来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不应将恐怖 活动与民族宗教联系起来,不应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打击自己仇视的国家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一个具有浓重政治色彩的概念。往往附着于某个意识形态。通常用 来描述有计划地使用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来对抗普通平民或不特定的多数人, 通 常是为了特定的政治或宗教目的。恐怖主义没有一个准确的全球性的定义。目前 这个词更多地被发达国家所应用。 自冷战结束以来,比较活跃、影响比较大的有以下几种: 1. 奉行民族分裂主义的恐怖主义。这种恐怖主义的组成主要是极端民族主义 者、自治主义者和分裂主义者,即独立倾向较强的民族派别,其运动的主要目标 和奋斗方向是实现国家分裂,争取民族自治。 2.新法西斯主义的恐怖主义。这个派别奉行反动的种族主义,突出的表现是仇 外、排外,其袭击对象主要是外籍工作人员。在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表现 得比较突出。 3.国际贩毒集团搞的恐怖主义。他们的活动一类属于相互争权夺利的仇杀,一 类是针对有关政府部门的报复性暗杀活动。还有一些是曾经活跃一时的派别,像 日本的“赤军”、秘鲁的“光辉道路”和意大利的“红色旅”、斯里兰卡的“泰米尔猛虎 解放组织”等。这些组织都打着“革命”旗号,到处搞恐怖活动,是比较经典的恐怖 组织。但是到了 90 年代以后,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尽管还存在,但是难成气候。 4.邪教性质的恐怖主义。1995 年在日本东京发生的地铁毒气事件是一个典型 的案例。它是由日本邪教奥姆真理教一手策划的,在东京地铁施放了连希特勒纳 粹分子都拒绝使用的沙林毒气,造成 5000 余人中毒,70 人昏迷不醒。此次事件 被国际反恐怖专家形容为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预演。 伦敦爆炸案显示,恐怖活动呈现几个新特点:一是恐怖分子年轻化,嫌犯多为 20 岁左右,最长者才 30 岁;二是恐怖分子本土化,嫌犯多为土生土长的巴基斯坦 裔英国人;三是恐怖活动开始趋于分散化、网络化,呈现出各自为战的迹象。这 几个特点对于世界反恐来说,是新的挑战。 年轻化表明恐怖主义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信念,它能吸引并迷惑青年人,让恐怖 势力难以斩草除根。本土化则表明,在西方国家接受教育并成长起来的第二代移 民,对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并不感到有太大的吸引力。 对恐怖主义的反思 是谁拉响了世界反恐的警报?当“反恐”作为一种相对而生的独立行为存在时, 即意味着“恐怖主义”的完全成立。反恐的措施越多、越完善,世界上倡导反恐的 国家越多、范围越广,则相应地意味着恐怖主义的实力越强大,以及恐怖分子进 行恐怖活动态度的越坚决。 从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到伦敦、埃及发生连环爆炸案,世界各国都把反恐提 上重要日程, 任何一个国家都认为自己可能成为恐怖主义下一个进行恐怖袭击的 对象,于是专门组建军队进行反恐,反恐俨然成了一件可能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 大事。但是,恐怖主义也并没有因此而消失,相反进行恐怖袭击的方式越来越出 乎人们的意料,我们很清楚恐怖主义始终处在暗处,恐怖分子的脸上没有任何的 标记标示着他们的身份, 这不禁让人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话: 明枪易躲, 暗剑难防。 走在大街上,我们身旁的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恐怖分子,他在背包里放置一个仅 重几公斤的炸弹就可能成为其进行恐怖袭击的工具,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防不胜防。事实也证明,即使是军事实力排名世界第一、称霸全球的美国也没能阻止 恐怖分子的恐怖袭击, 且恐怖分子一出手就是针对美国的重量级机构――世贸大 楼,其采用飞机以自杀行为撞击大楼的方式也令世人为之瞠目。拥有世界最强军 事实力的美国尚且如此,何况其它国家?是不是所作的都是徒劳无功的努力,而 只是没有任何把握的因为不得不做而做的准备? 目前,没有事实证明恐怖分子的恐怖行为只是一次性行为,即对一个国家只进 行一次恐怖袭击,主要靠措手不及来争取进行恐怖袭击的有利时间。虽然,如美 国等一些国家没有再遭受恐怖袭击,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在已经意识到恐怖 主义存在的今天,各国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防备措施,但是恐怖活动从未真正停 止,似乎处心积虑地抓时机、搞创新,愈演愈烈。而这世界上也没有人可以预言 美国不会再遭受第二次恐怖袭击, 所有的恐怖活动都是在发生之后才留给人们太 多的认识。 然而,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1.宗教主义和民族压迫。 目前世界上被公认的从事恐怖活动的恐怖分子比较多 地集中在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国家,发生恐怖事件之后,电视上总是出现大胡 子的形象表示其所在的组织对此事件负责。然而,恐怖主义并不是来源于宗教本 身。今天伊斯兰教已经传播到了世界五大洲,一切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地方。穆斯 林也竭力让人们明白伊斯兰信仰的精神和宗旨:让人们理解伊斯兰教是和平、正 义、宽容和仁爱的宗教。《古兰经》的教诲是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反对民族压迫 和剥削,提倡教育、消除愚昧,鼓励科学研究和平等交易。而恐怖主义在信奉这 样宗教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得不让人们去思考其本质。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绝 大多数穆斯林的民族都曾经生活在殖民主义统治下的水深火热之中, 今天世界上 的热点地区,没有一处不是与殖民主义统治的后遗症有关。例如在英国统治下的 克什米尔和巴勒斯坦。生活在那里的人民过去和现在都在受剥削和压迫,这是人 民反抗的原因。只不过,方式比较极端,在一些国家进行恐怖袭击,伤害了很多 无辜的人们。然而,这种宗教的力量能使人淡然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甘心去充当 人体炸弹还是让世人为之震惊。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整个国际秩序一直在按照 以美国为首的大国的意愿进行调整, 国际市场与国际资源的分配也一直处在霸权 主义的掌控之中,无论是采取利益交换的方式,还是打着维护国际秩序的幌子、 强权干涉,甚至通过战争的手段来解决,对于国家之间不平等的问题,虽然很多 国家民众的呼声一直很高, 但是这些国家并未真正取得平等竞争与自由发展的权 利,他们的缓慢发展也是建立在牺牲自身利益的基础之上。咎其原因,还是各个 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有差别,就像一只猫,它再吼叫,也终究不可能成为豹子 的对手。但是久而久之,这种状态会发生变化,现在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恐怖主 义的诞生。恐怖分子也一定热爱自己的生命,也同样会有亲人和朋友,但是他们 为了他们认为是正确的东西而采取了极端的方式,伤害了很多无辜的人们,而真 正让恐怖主义抬头的一些人和一些事却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相反随着反恐 呼声的日益增高,恐怖主义的实力也越来越强。这就是今天的现实,这也是历史 留给人们的恶果,霸权留给世界的灾难。长期以来, 恐怖主义以其血腥的暴力活动为显著标志, 在世界许多地区制造混乱, 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9?11”事件更是使这种活动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 以空前的破坏力、冲击力和影响力,给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关系、 国际秩序带来深刻的变化;它也迫使世界各国再度聚焦恐怖主义,重新评估恐怖 主义危害,并把反恐纳入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虽然恐怖主义犹如“过街老鼠, 人人喊打”,但恐怖主义威胁并没有在国际反恐斗争的严厉打击下日趋减小。仍 不断发生的一系列恶性恐怖事件显示,恐怖主义威胁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在一些 地区还不断恶化。由此可见,反恐斗争仍是一项十分复杂、长期、艰巨的任务。 一、正确评估恐怖主义的危害 虽然从事恐怖主义活动的人只是极少的一小撮, 但由于恐怖活动所具有的特 性,使它所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普通的刑事暴力犯罪,并影响到政治、经济、军 事、外交、国际关系等各个领域。 (一)恐怖主义危害不因从事恐怖活动的人员减少而缩小。恐怖主义既不同 于普通刑事犯罪,也不同于常规战争,它是一种“以小搏大”的极端不对称的暴力 活动。这种“不对称”之所以极端,是因为它并不是军事作战中的不对称,而是恐 怖组织有预谋地针对毫无防范能力的平民进行袭击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还体 现在政府难以给予“受害群体”全面保护而防范这种袭击,也就是说,任何国家、 任何政府都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像保护要人一样地保护起来, 不可能把所有民用建 筑、设施都像保护使领馆、军事基地、政府办公驻地一样地安装各种防恐设备。 由此可见,恐怖组织、恐怖分子与各国军队相比是“弱者”,但与它们袭击对象相 比则是“强者”。 虽然说恐怖组织不断遭到重创,许多恐怖分子不断落网,但残余的恐怖分子 “以小搏大”的危害并没有减少。这种“以小搏大”,可以通过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或 交通工具里放置炸弹、大规模劫持人质、使用汽车炸弹、用导弹袭击民用航空器 等方式实现。在这些恐怖活动中,几个恐怖分子、几个炸弹、几枚导弹同它们所 造成的伤害与影响可以说难以成比例。因此,我们评估恐怖主义的危害,不能仅 仅因其人员的减少而放松警惕。 (二)恐怖主义危害仍在不断扩大。常规恐怖活动已经显示了它的杀伤性与 破坏力,每年死于恐怖活动的人数有增无减。与此同时,人们更加关注大规模杀 伤性恐怖主义出现的可能。恐怖主义无视人类的任何道德规范,不受任何国际法 约束,因此,它追求最具轰动、最具血腥、最具影响的各种恐怖活动方式,核、 1995 年造成 10 多人 生、 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直是其寻求使用的手段之一。 死亡、5000 多人受伤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使人们更加警觉使用化学武器的恐怖主义;越来越多的放射性材料的走私活动,也使人们对包括“脏弹”在内 的核恐怖主义的恐惧与日俱增; 而在美国蔓延的炭疽恐慌更使人们忧虑生物恐怖 主义的来临。随着国际社会的日益开放,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恐怖分子得到制 造包括核、生、化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技术和制造材料的途径与方式也越来 越多,亟需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与警惕。 “9?11”事件中,载满乘客和油料的大型客机撞向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的恐怖 举措表明,恐怖分子在使用常规武器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新的更具危害的恐怖 活动方式。一些恐怖组织逐渐超越传统,尝试高科技带来的恐怖效应。它们在异 地建立支持性网站,从事各种培训、宣传等活动;利用现代两用技术如全球定位 系统、移动电话、寻呼机等进一步加强其恐怖活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非暴力 恐怖主义的危害越来越大,信息恐怖主义就是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当人们在 享受现代化传播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当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时,恐 怖主义也把邪恶的目光瞄准这一领域。他们不仅利用互联网结成跨地区、跨国界 的大型组织,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获取和发送各种信息、交流经验,利用网络从 事各种犯罪活动;同时,他们也把这种支撑现代化社会的系统作为攻击目标:瘫 痪网络、干扰攻击通信卫星等。此外,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也处在恐怖活动 的威胁之下。 (三)恐怖主义危害还在于它造成大范围的心理恐慌,影响经济发展。恐怖 主义主要特征有二:一是以滥杀无辜来追求更大规模的血腥效果;二是力图制造 更大范围的恐慌效应。 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与物质财产损失只是恐怖主义危害的一 个方面,它的危害还表现在对人们心理的冲击。虽然恐怖活动最直接的受害者只 局限于案件现场,但人们由此所产生的心理恐慌则远远超过这个范围。因心理恐 慌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是全方位的:一是对政权的稳定有所影响,有时甚至造成政 府的更迭;二是造成社会一定程度的动荡不安,人人自危;三是妨碍正常的工作 与生活秩序, 一遇到事件便与恐怖活动相联系, 造成交通中断、 工作停止等状态。 而且,恐怖主义的危害还在于恐怖活动的放射性作用,极大地阻碍了经济的 发展。 表现一, 通过各种类型的恐怖活动, 增加社会安全成本。 为防范恐怖袭击, 各国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各种安保措施。 这不仅使得人们工作生活的各种快捷途 径大打折扣,而且这种安全成本也使其他经济活动的效益有所下降;表现二,直 接对经济构成冲击。1997 年埃及旅游胜地卢克索发生屠杀外国游客的恐怖事件 后,世界各国纷纷取消原定去埃及的旅游计划,使埃及当年的旅游收入下降了 30%;2001 年印尼巴厘岛爆炸事件后,不仅已在该岛的游客匆匆离去,而且去 该岛的人数也急剧下降。事发第二天,印尼股市开盘,综合指数下降了 10%。 “9?11”事件中,美国纽约在其地标性建筑物――100 多层 400 多米高的世贸双子 塔被两架被劫民航客机撞击后轰然倒塌的同时,既造成了 2800 多人的死亡和巨 大的经济损失,也使美国笼罩在恐怖阴影之下,一时间草木皆兵。此次事件除对 经济的直接影响外,间接影响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四)恐怖主义危害日益全球化。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化、信息化、 多极化稳步发展。在此状态下,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赖性更是不断 加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这也意味着各国的脆弱性增加了。 这种脆弱性的实质, 是指威胁国家安全的跨国因素增多,而恐怖主义就是其中最突出的因素之一。我 们看到,尽管恐怖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热点,但恐怖主义的全球化使得其危 害的全球化现象尽显。“9?11”事件虽只是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但却对整个世界 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据联合国估计, 此次事件将使世界经济发展放慢 1 个百 分点,损失高达 3000 多亿美元。在 2800 多死亡人员中,涉及的国家多达几十 个。换言之,恐怖主义的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人民都要承担恐怖风险与反恐成本。 评估恐怖主义的全球化不应只着眼于恐怖事件的发生,而应看到它的全部。 恐怖主义既有极端理论作宣传, 也有一定组织机构进行策划; 既有募集资金网络, 也有走私武器军火渠道; 恐怖事件只是恐怖主义的一种最终表现形式。 由此可见, 虽然恐怖攻击主要针对特定国家和目标, 但其他恐怖主义活动则有可能在世界各 地进行。由于以往忽视这一点,使恐怖主义问题造成了许多国家之间的摩擦。这 种摩擦不仅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就是发达国家之间也有,而且这种摩擦现 在仍然存在。 二、认清恐怖主义的本质 “9?11”后,恐怖主义在国际社会的严厉打击下仍很猖獗,个中原因很多,但 主要有两个方面:从内部看,恐怖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复杂的历史社会根源,当 今社会存在着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从外部看,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依然 有待统一,特别是对恐怖主义的界定、反恐双重标准等问题。因此,反恐斗争也 应从多方面着手,靠单一手段、单一国家很难彻底铲除恐怖主义。 (一)恐怖主义披上的种种掩护外衣。恐怖主义使用恐怖暴力作为自己的旗 帜,其理论基础之一就是“武装宣传”。纵观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恐怖组织,成立之 初也只是由几个、十几个极端分子所组成。他们的极端主义思想与理论很难为现 实社会所接受,更不为那些受“利益驱动”的媒体所关注。为了“引起”人们对他们 主张的重视,为了“强迫”政府接受他们的“政见”,恐怖分子找到了这条让世界不 安宁的极端之路――恐怖主义。恐怖主义虽然以民众的生命为代价进行“武装宣 传”,但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是恐怖主义。他们往往找到许多貌似正义的理论伪装 自己:把屠杀民众称之为“暴力革命”;把分裂活动冠名为“争取民族解放”;把宗 教矛盾大写为“宗教压迫”;把极端民族主义谎称为“争取民族独立”,如此等等。 以此,他们蛊惑了一些人;以此,他们煽动了一些人;以此,他们吸收了一些人; 以此,他们也迎合了某些别有用心的“第三势力”的需要。 (二)恐怖主义为自身发展制造的怪圈。恐怖主义沾满民众鲜血的“血路”之 所以能够走下去,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制造的一个怪圈。因许多客观原因而形成 的贫困、贫富差异,成为被他们利用的工具;而他们的恐怖暴力活动又大大阻碍 了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这种落后状况转而再次成为他们所谓“正确主张”的有利“注脚”。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恐怖怪圈。在世界上恐怖活动的高发区,我们 都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从英国的北爱尔兰、西班牙的巴斯克、法国的科西嘉,到 斯里兰卡的泰米尔、菲律宾的棉兰佬岛,从非洲到美洲,大都如此。原因之二在 于,恐怖活动不仅“引起”当地人民与政府的关注,更是“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 别有用心的“第三势力”的介入。这也使得恐怖组织有了跨国活动的余地与资本, 于是这块“乌云”越来越大。针对恐怖主义这种状况,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的 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是打破这种怪圈的关键。 (三)“恐怖主义”定义问题仍是一个关键分歧。虽然国际社会认识到恐怖主 义的威胁越来越大,但迄今为止对于什么是“恐怖主义”这个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世界各国政府,包括专家学者给“恐怖主义”所下定义已达 150 多个,这实质上也 突显国际社会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状态。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很多,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 各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来源不一, 需对付的目标不同; 二是,恐怖主义跨国活动的“一地策划,异地实施”的特点,导致一些“势力”把恐 怖主义作为一张“牌”;三是,一些国家在恐怖主义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只打 击对本国利益构成威胁的恐怖主义, 有时甚至支持纵容对他国构成威胁的恐怖主 义。 当然,国际社会反恐也有一些可喜的现象:在恐怖主义定义方面,许多国家 都认识到,只要是针对平民的恐怖暴力活动就是恐怖主义;与此同时,也有越来 越多的国家签署联合国通过的 12 项反恐国际公约;联合国在国际反恐中的地位 与作用正在不断加强。 三、标本兼治全面防范打击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 反恐斗争不是一朝一夕 所能成就的。反恐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严厉打击现存的恐怖主义;二是防止 潜在恐怖主义的产生。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我们主张反对一切形式 的恐怖主义。要加强国际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 恐怖主义的根源。” (一)不断拓宽国际反恐斗争合作领域,使恐怖分子无处藏身。我们看到跨 国活动是恐怖主义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一地策划,异地实施”的恐怖活动迫使 国际社会必须进行反恐斗争合作。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国际反恐斗争合作的基 础仍是双边合作。面对共同的恐怖主义威胁,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采用 双边合作方式较有成效。国际反恐斗争的多边合作正在蓬勃发展,这主要体现在 一些地区性组织的反恐斗争合作上。基于一定的地缘与共同的利益,合作趋势良 好。但这两种层面上的反恐合作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恐怖主义不会受这种合 作区域的限制。因此,全球性反恐斗争合作仍亟待在国际公约的基础上建立、完 善并机制化。国际反恐斗争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要用具体的措施来充实完善各种反 恐协议、协定与公约,国际反恐斗争合作的领域也应随之不断扩大。由于恐怖主 义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因此反恐合作既要有道义上的支持,也要有司法合作;既 有情报交流,也有技术合作;既有经济制裁,也有联合军事打击;既有国家领导 人的会面,也有具体执行部门相互协助,从而达到从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限制恐 怖分子的活动空间,切断恐怖组织的资金来源,使恐怖分子无论躲到哪里,都难 以逃脱法律的制裁。(二) 从挖掘恐怖主义的根源着手加强综合治理。 恐怖主义之所以还很猖獗, 还得到一些人的同情与支持, 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还披着形形色色的伪 装:民族的、宗教的、意识形态的,如此等等。如果将恐怖主义的这些外衣剥去, 看清实质,其为达到一定政治目标而进行残忍屠杀的本质就会完全暴露。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恐怖主义在各种措施的严厉打击下仍在泛滥,还有其 根源问题。贫困、贫富差距、国际关系中的不公正现象以及社会动荡不安、种族 部族冲突等,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些副 作用还在加深加重这些问题。要彻底铲除恐怖主义,就必须采取综合治理。在打 击各种现存恐怖主义的同时,更应注重解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不平衡,缓解 国际社会矛盾,减少冲突,防止潜在恐怖主义的出现。 (三)加强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怖斗争中的主导作用。综上所述,反恐斗争既 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这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为了解决当前反恐斗争中存在的问题,使国际反恐合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联 合国不仅要发挥更大作用,而且要起主导作用。因为,联合国是二战以来经过近 50 年发展涵盖国家最为广泛的国际政治机构,作用非常广泛,而且联合国已有 12 项反恐国际公约,这已经为联合国在今后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主导作用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因此,以联合国为框架,建立和完善全球性的反恐斗争合作机构, 是彻底解决恐怖主义问题的根本出路。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源可归纳如下: 1. 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冲突让位于种族的与宗教的以文化价值为分界线 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孕育国际恐怖主义的温床; 2. 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帝国,它的单边主义政策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特 别是弱小的不发达国家的不满与仇恨; 3. 西方文化价值与东方文化价值的冲突是造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国际恐 怖主义的催化剂; 4. 全球化使经济不发达的穆斯林国家愈益贫穷,伊斯兰恐怖主义是阿拉伯 国家从石油聚敛的金钱与赤贫的政治与文化落后的穆斯林国家结合而生的怪胎; 5. 美国亲以色列的中东政策激发起阿拉伯国家的反美与反犹情绪,这种反 美与反犹情绪在原教旨主义中找到了极端的反映;6. 有些穆斯林国家教育极不发达,对青少年的教育大部分由宗教学校免费 提供,而这种宗教学校正是灌输原教旨主义和圣战思想的基地,正是驱使穆斯林 青年追从宗教狂热的基地。 国际恐怖主义的特点 1.恐怖主义国际化或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国际恐怖主义网络 和活动 也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在当今世界上,已形成了一个松散的国际恐怖主义网络, 国际恐怖主 义把它的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地。以本?拉登为例,他控制和影响了从埃及到菲律 宾的众多恐 怖组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联盟。 2.目的政治性和思想狂热性。恐怖主义活动的动机带有鲜明的政治性,恐怖活 动的主 要目的不是消灭和摧毁行动目标,而是要制造恐惧和惊慌以影响公众的心理,造 成特定的恐 怖气氛和政治压力, 从而对政府和特定的社会团体形成压力和威慑, 迫使对方(通 常是政府、 社会团体)做出让步,以便达到政治报复、破坏统治秩序或影响政府内外政策的 目的。 恐怖活动大多具有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动机,有着强烈的信仰支撑和精神动力。 恐怖分 子的行为动机与一般暴力犯罪不同,其行为特征也不相同。他们思想顽固,精神 狂热,行为 极端,根本不受法律、道德,传统和舆论的约束,具有反人类的特点。3.主体组织性。现代恐怖主义活动通常以严密的组织形式出现。恐怖组织分工 明确、 组织严密、活动诡秘,其人员的募集和训练、目标的选择、方案的制订、手段的 运用、工具 的使用、力量的组织以及逃跑的路线和方法,一般事前都经过精心准备和密谋策 划。 4.恐怖手段的高科技化。高科技的发展像一柄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 时给恐 怖分子提供了更有利的武器,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灾难。恐怖活动和恐怖主义 犯罪也向高 智能、高科技方向发展,以致传统的暗杀、爆炸、绑架、劫机、施毒等手段不断 被使用的同 时,利用生物化学武器、核武器,计算机网络等进行恐怖活动也渐露苗头,且有 进一步发展之势。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恐怖活动暴力性增强,破坏能量增大。可以预 见,一 旦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控制和掌握了城市生活的命脉和毁灭性的武器和技术, 形 成能够对环 境、对人类、对地球造成毁灭性破坏的能力和手段,其危害将无法估量。 5.恐怖方式的暴力性、残酷性。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袭击范围和对象在不断地 扩大, 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趋势。如果说传统恐怖活动是“要更多的人看,而不是让更 多的人死” 的话,现在的恐怖活动是“既要更多的人死,也要更多的人看”,无辜人群成为恐 怖分子大 规模袭击的目标。以往的恐怖分子往往把矛头指向各国的政治领导人、外交官、 军警人员、 跨国公司的经理等。但当前的国际恐怖主义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他们抛却 了传统的恐 怖活动尽量不伤及一般平民的顾忌, 而企图以大规模屠杀平民来向政府施加压力 6. 在人员构成上, 更趋凶残狡诈和职业化犯罪特征的新生代恐怖分子渐成气候。 许多恐怖组织年轻一代的思想也正发生转变, 认为老一代的活动方式使他们的组 织陷入无足轻重的境地,只有“基地”式攻击方可重新使“埃塔”为世人瞩目。当今 国际恐怖组织新生代中不少人曾在西方接受教育, 对恐怖犯罪技术手段和西方社 会治安漏洞了如指掌。 7. 在袭击目标选择上,扩大化趋势非常明显。一是陆、海、空目标都处于恐怖 袭击的阴霾之下,针对“软目标”的袭击越来越多。 各国目前的反恐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立法,扩大执法与情报机构权力,严惩恐怖分子。 二、加大反恐资金、技术以及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如美国在 2004 年度财政预 算中大幅增加与反恐相关的费用。美国防部还拨款 70 亿美元给美国特别行动司 令部购买设备及战机并为其增加 4000 人提供经费。俄将增加 20 亿卢布的反恐 投入。 三、设立新的反恐机构。日本警视厅新设“紧急恐怖对策本部”;美国建立“恐怖 威胁综合中心”,为政府提供包括情报与分析等在内的恐怖威胁评估。 四、加强对恐怖主义动向跟踪。包括加强对私人通讯的监管力度。密切跟踪高 危人员。 美吸收大量阿语人才, 从电话、 互联网上准确截获恐怖分子的交流信息, 有效遏制一些极端势力对西方国家的恐怖图谋。加强对可疑流动资金的监控。英 美等国在银行中派驻情报人员,监视可疑资金的流向。 五、重视反恐的综合治理。同时采取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手段,开 展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加大发展经济的力度,努力消除贫困现象,根除滋生恐 怖主义的根源。与此同时,许多国家还为可能发生的涉及生化核等大规模杀伤性恐怖活动预作准备。包括储备天花疫苗,启动生物袭击监测系统,加强对核设施 和各种放射性材料的保护,严防核恐怖活动的发生。 六、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重新引起各方关注。阿拉伯世界反美情绪空前高涨, 国际恐怖势力乱世再起,彰显美恃武反恐加剧了“文明冲突”。美束手无策,被 迫再次求助联合国,促使更多国家希望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在汉语里,“恐怖”主要指一种心态。《辞源》解释“恐怖”的意思是“极度恐惧”。 《现代汉语词典》对“恐怖”的解释是: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恐惧。显然,它们的解 释是一致的。在英语里, “恐怖”除了有与汉语相同的意思即“极度害怕”之外,还包括“恐 怖统治”的意思。 所谓的“恐怖统治”,是特指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雅各宾派专政”,意思是指:无情地 处决威胁革命政权的人。从这两种语言的词义来说, “极度害怕”可以说是恐怖的基本的和 普遍的含义。从这个含义出发,“恐怖活动”实际上就是指使人感到极度害怕的行为,或者 说是使人感到生命受到威胁的行为。 恐怖分子进行恐怖活动,造成人们的恐怖心态,是有一定目的与动机的。要对恐怖活动 进行分析,就要区别不同的目的与动机。作为一种暴力形式,首先应对它进行政治与非政治 的区分。进行这样的区分,是为了确定恐怖活动的属性,并且为进一步探讨“恐怖主义”奠 如果行为者的行为出于某种反社会心理, 所要实现的目的是个人的报复, 定基础,一般来说, 泄私愤或是为了勒索赎金等,那就属非政治行为。在西方国家,很多发生在校园或公司等场 所的枪击事件,就属此类。例如,日,在英国的小城邓布兰就发生了一起校园 枪击惨案。 当26名一年级的孩子正在上体育课的时候, 一名全副武装的男子突然向他们开火, 13名小学生和他们的教师被当场打死,另外12人受伤,其中1名小姑娘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 死去。这个疯狂的射手最后自杀身亡。这一事件是很可怕的恐怖事件,但没有政治背景,属 于突发的偶然的严重的刑事犯罪事件。 与这类情况不同,如果行为者打击对象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或是一个种族、一个民族, 或是一个教派, 目的是迫使受害者做原本不会做的事。 诸如改变政府态度或对内、 对外政策, 这种行为就属政治行为了。 北爱尔兰共和军在英国搞的恐怖活动就属典型的政治行为。 哈马 斯在以色列制造的爆炸事件, 北非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分子屠杀外国游客, 也属于政治行 为。 因为他们的目的是要使有关的政府改变政策。 德国的新法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恐怖袭击事件论文03等内容。 
 今年来国内恐怖袭击案件综述近几年国内的暴力恐怖事件一、2011 年国内发生的恐怖...硕士毕业论文范本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答辩通用性模板60份文档 2015...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结课论文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结课论文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结课论文 对近年来中国频繁出现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的分析 ――以乌鲁木齐 7.5 事件和昆明 3....  关于当代世界恐怖组织行为方式的论文张须奎 (中国民航大学 09 级机械电子工程 ...後来事件被确认为恐怖袭击。这是在 911 事件发生前,死亡人数最高的炸弹袭击,亦...  恐怖主义论文 资料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定义 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针对西方人的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增多, 严重影响一些国家及本地区的政治稳 定和经济...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级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学年论文 当代恐怖主义的新特征、...外国游客作为袭击对象, 大规模屠杀平民的事件剧增,这是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出现的新...  由此可见,恐怖组织、 恐怖分子与各国军队相比是“弱者” ,但与它们袭击对象相比...既有募集资金网络,也有走 私武器军火渠道;恐怖事件只是恐怖主义的一种最终表现...  航空恐怖主义论文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航空恐怖犯罪的综合影响 对经济影响 2001 ...“9?11”恐怖攻击事件发生后, 对美国经济的袭击效应就开始逐步显现 ―――股市...  关键词:公共危机;国际资源;全球化国际资源论文 公共危机论文文章以全球化为视角,...由于自然灾害规模,恐怖袭击事件不断升级,国际社会也给一些 受灾国提供越来越多的...  恐怖主义论文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世界恐怖组织行为及发展摘要:20 世纪...“911 事件”,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劫持民 航客机撞向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造成超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急求一般纳税人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