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新产品时,如何进行信息检索全面的信息检索

全国客服服务热线:400-678-6088
你所在的位置:&>&&>&&>&
专利文献检索“专利文献是科学与生产之间的桥梁” 茅以升本人一个客户为一件事情苦恼很久,这个公司生产的某种产品,在国内具有实用新型专利,该公司非常想出口到美国,但是美国市场已经有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在销售,他们看中美国市场,又担心国外的那家公司在美国申请了专利,该公司不知道如果解决。其实,这个问题比较简单,这个公司可以进行专利文献检索来确定国外的公司是否申请了专利?申请了那些专利?如果销售到美国,自己的产品是否可能侵犯国外那家公司的专利权。一、专利文献的内容专利文献主要是指各国专利局的正式出版物。专利文献是技术情报,法律情报和经济情报的重要来源,专利文献范围包括各种专利申请文件,专利证书、专利公报、专利索引、专利题录、专利文摘、专利分类表等。作为公开出版物的专利文献主要有:专利申请说明书、专利说明书、实用新型说明书、工业品外观设计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索引等。专利文献的特点:1、内容广泛,在应用技术方面,专利文献涉及领域之广是其他科技文献所无法比拟的,2、内容详尽,3、报导速度快,专利文献对发明成果的报导,往往早于其他文献。比如电视机见之于专利文献是1923年,而在其他文献上发表是1928年,相差5年,喷气式发动机在专利文献上公布的日期是1936年,其他文献第一次公布是1946年,相差10年。二、专利文献的用途专利文献包含大量途径无法查到的信息,世界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最新的发明创造信息,90%以上首先都是通过专利文献反映出来的。专利文献与其它文献相比具有独特的功能,它通常包含三类相关的信息,即技术信息、法律信息和商业信息。技术信息是指读者通过专利说明书可了解到有关课题的详细技术发展情况。专利文献中所含的技术信息包括:(1)发明人所知的现有技术简短说明;(2)发明的详细说明,其详细程度能使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实现该发明,并含有至少一项最佳实施方案;(3)直观地表明发明功能的附图(或化学式);(4)确定发明保护范围的权利要求书。这些技术信息对企业是非常有用的,企业利用这种信息可以为企业寻找合适的技术,选择最佳方案,也为企业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活动指明方向。从而可以节省时间、资金和人力,避免重复研究。法律信息是指通过著录项目中的申请人、发明人、专利权人,申请日、优先权日、授权日等信息,通过权利要求书可以了解到专利保护范围,专利文献中包含的法律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策略是很重要的。企业通过对他人已有的或正要产生的专利权进行检索,据此判断自身生产和销售计划中正开展的活动,哪些受到了竞争对手的专利权的限制,以决定解决办法,或者是将自己的技术获得许可,或者是启动法律程序宣告竞争对手的专利权无效,或者是在他人专利技术的基础上继续开发而避免侵犯竞争对手仍有效专利权。经济信息,是指通过著录项目中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可了解到有关企业的专利情况,有效专利有多少等,从而分析研究其技术动向,产品动向和市场动向,根据同族专利的数量及国别,可了解到其经济势力范围。专利文献中也包含着有关竞争对手的研究开发信息,通过跟踪调查竞争对手的专利活动可以获得特定的商业信息。也就是说,如果连续几年检索到某一部分对手在某特定技术领域、在几个国家获得的专利权或公布的专利申请,即某特定技术领域的“专利群”,就可能说明其投入研究开发的力度,也就可能推断出其保护研究开发成果的决心以及开辟新市场的意图。这些不仅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十分有用的,也有助于企业选择某一特定技术领域的合作伙伴。专利文献中包含的技术信息、法律信息和商业信息对企业科研、生产、经营决策是十分有用的,企业应该充分有效地加以利用。三、什么时候需要专利文献检索1、开发新产品前检索开发新产品、解决技术问题检索。世界上的新技术、新发明90%以上记载在专利文献中,在应用技术研究中,经常查阅专利文献,可以缩短研究时间60%,节省研究费用40%。在研究开发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注意运用专利文献,不仅能提高研究开发的起点,而且能节约40%的科研开发经费和60%的研究开发时间。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大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全过程中,毫无例外地都注意充分利用专利文献。在研究开发工作中,先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就可以做到知已知彼,在最新最高的起点上确立科研课题,避免重复研究开发和有限科技资源的浪费。欧洲专利局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十几个欧洲专利条约成员国中,在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中,由于利用了专利文献,避免了重复研究,每年可节约300亿马克的研究开发经费。2、申请前检索据统计,目前我国90%以上的实用新型专利,在申请前是没有进行相关文献检索的,这将导致大量实用新型专利重复授权,大大降低了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力度。专利检索,一项新发明在申请之前,申请人或其他代理人最好进行专利检索,以便更清楚地了解该发明是否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从而对是否申请专利做出决策。侵权检索,任何一个单位和个人在从事新课题研究之前,应当查询专利文献,了解是否具有侵权的危险,避免盲目研究。3、出口前检索企业向国外出口新产品时,也应该检索专利文献,判断是否会造成侵权。当一个企业被控告侵犯他人专利权时,也应当对有关的专利文献进行检索,判断是否真的侵权,广泛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力求找出相关的专利文献,请求该专利无效,从而摆脱被控侵权的险境。4、在引进技术前检索在技术引进工作中,对拟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应通过专利文献了解有关技术的先进程度,是哪个年代的水平,是否申请了专利,专利权是否有效等。在引进技术和出口产品时,亦进行专利审查,防止上当受骗,低水平和重复引进;鼓励企业采取知识产权保护,先行的国际通用做法,向产品输出国申请专利,保障“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四、如何检索专利文献检索时首先分析检索课题,必须把课题的内容转换为检索语言――专利分类号和关键词,因为专利文献检索工具主体部分通常采用专利分类号和关键词来表示特定的技术内容,从而才能检索到有关的专利文献。利用《国际专利分类表》确定IPC号,以IPC号为检索点去查《中国专利索引》的分类索引或《专利公报》的IPC索引,得到相应的公开号(授权公告号)、申请号(专利号)、申请人(专利权人)、发明(专利)名称、卷期号等,再转入公开号途径。
编辑推荐文章
有法律难题、无须注册快速提问
您的问题标题:
您所在的地区:
问题补充描述:在此输入问题,点击“我要咨询”,律师在线免费帮您解决法律难题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时如何进行全方位地进行信息检索
秘密,这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知识产权,要做好保护措施。之后,根据产品的特性,要不要申请专利,如果产品更新极快,那么不妨不要申请专利,直接产品进入市场,这样别人纵然也有相同的技术也无法申请专利。如果产品更新较慢,那么不妨申请专利。千万不要写成论文之类的发表,那样会导致无法申请专利。第二个问题,知识产权主要无非是,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商业秘密。像可口可乐这样的适合用商业秘密保护,著作权保护一般价值不大。着重考虑商标和专利保护。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这是知识产权管理相关的内容。新产品研发之前,一般都要做一个检索,尤其是专利相关的,以防止重复开发。之中,要注意保密,开发之中属于公司的商业秘密,这是一种非常脆弱...
大家还关注创新杯论文——面向中文专利信息的关系数据库检索优化策略研究及应用 - 藏龙卧虎之地
- 博客频道 - CSDN.NET
3311人阅读
WanFangData... 10
WanFangData... 10
WanFangData... 11
Lucene... 14
Lucene... 15
Lucene... 18
SQL Server 2005... 20
WanFangData... 26
WanFangData... 26
SQL Server... 33
Lucene... 35
“”... 43
“IPC”... 43
中的专利数据库来研究,提出相应的检索优化策略并进行实证分析。
l是”“你”“我”等。
查找空间生成的等价计划
优化的逻辑查询计划
中文专利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
查询分析器
获取搜索条件
返回搜索结果
9 WanFangData()
中文专利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
查询分析器
获取并优化搜索条件
排序并返回搜索结果
非聚集索引
抽取中文字段
中文信息全文库
分词、建立索引
查询优化器
“à”表示非中文信息搜索流程
“--&”表示中文信息搜索流程
10 WanFangData()
注[1]: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共同为申请人的请以’%’作为分隔符
[2]: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共同为发明人的请以’;’作为分隔符
涉及到的字段
非聚集索引
IX_pattzb_sqh
IX_pattzb_zflh
IX_pattzb_zllx
IX_pattzb_postcode
IX_pattzb_sqrq
以document对象方式传入
专利数据库
通过select语句将记录逐条传入
生成document对象,将各数据表字段加入对应的field对象
生成field对象,根据其性质决定是否分词创建索引
加入document对象
生成document小段
分析document、切词
记录排序位置信息
写出索引信息
写出标准化因子
建立索引阶段
内存文件系统
字节流输入
15 Lucene[12]
IndexWriter &writer = new IndexWriter(”());
SqlDataReader myred = ExecuteQuery("select id
Document();//
&doc.Add(new Field("id"].ToString().Store.YES.Index.NO));//
doc.Add(new Field("zlmc"].ToString().Store.NO.Index.TOKENIZED));//
doc.Add(new Field("sqrq"].ToString().Store. NO.Index.TOKENIZED));//
doc.Add(new Field("zllx"].ToString().Store. NO.Index.UN_TOKENIZED));//
doc.Add(new Field("fmr"].ToString().Store. NO.Index.TOKENIZED));//
doc.Add(new Field("sqren"].ToString().Store. NO.Index.TOKENIZED));//
writer.AddDocument(doc);//
'select … where … and (year(sqrq) between ' + @shijian1 + ' and ' + @shijian2 +' )'
'select … where … and sqrq &='' ' + @shijian1 + '-01-01'' and sqrq &=''' + @shijian2 +'-12-30'''
'select … where …'& set @sql1='select … where id in '+ @sql+' and …'
'select … where … and …'
ChAnalyzer = new ChineseAnalyzer();//
IndexSearcher(index_store_path);//
QueryParser("zlmc"
RangeFilter("sqrq");//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71769次
积分:1110
积分:1110
排名:第19470名
原创:33篇
评论:41条
(1)(1)(1)(1)(3)(1)(3)(6)(15)(3)TOP热门关键词
专题页面精选
专利文献应用,内容很多,范围很宽,说不清,讲不透。要全面提高企业专利文献的应用水平,我认为当前最主要的是要强化专利文献应用意识,深刻了解专利文献与信息在企业技术创新和专利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处理好专利申 ...
专利文献应用,内容很多,范围很宽,说不清,讲不透。要全面提高企业专利文献的应用水平,我认为当前最主要的是要强化专利文献应用意识,深刻了解专利文献与信息在企业技术创新和专利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处理好专利申请保护与文献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培养一批专利文献检索应用的人才队伍,提高企业专利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第三,要加强对专利文献利用的管理与指导,把各企业之间零碎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和推广,加强企业间的横向交流。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现就专利文献研究与应用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专利文献的研究分析 企业是实施专利制度的主体。企业研究分析专利文献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对专利文献信息的运用能力和应用水平。企业研究分析专利文献的主要任务,是要通过对专利文献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法律信息的研究,了解本行业专利申请、授权以及技术发展的现状,监视竞争对手,预测和把握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潜在的技术市场,制定好企业的专利战略;要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建立自主的专利产权;要专利文献的法律信息,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研究专利文献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和很强的针对性,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建立企业创新机制、实施企业专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专利文献的研究是个新课题,在研究任务、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为此,本次培训把专利文献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提出来和大家共同研究。  一、专利文献研究的现状在国外,企业对专利信息的分析研究工作开展得十分普遍。通过分析专利信息,了解企业相关技术的发展脉搏,明确国家科技发展政策,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国外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在制定国家科技计划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对专利文献提供的技术、经济和法律信息进行研究。例如,美国专利商标局的技术评价与预测办公室(OTAF)早在前70年代就通过专利计量学研究,进行专利技术的研究和预测,并在专利局的年报上报道当年按专利小类申请公开、授权前十位情况的分布,以及当年度申请公开量的前十位申请人等的专利统计。尤其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公司、大企业都有专门的专利信息研究分析机构,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过程中,毫无例外地都注重对专利文献的研究工作。    我省大多数企业的专利工作已经起步,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新形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更加重视抓好企业的专利保护工作和文献信息的利用工作,并将专利文献研究利用纳入到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中去,而且在进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确定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方向,制定企业专利战略时等工作过程中,都比较重视专利文献的检索与研究,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涌现出了一批象海尔、新华制药、齐鲁石化等能够利用专利文献来研究和把握技术开发方向、指导技术贸易、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建立自主专利产权的现代企业。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专利文献研究利用工作与专利制度的要求,以及技术创新的需要还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是对专利文献研究利用重视不够,普及程度不高。以专利申请情况为例就能说明这一点。1998年,全省企业申请专利1968件,按30万个国有和集体类企业计算的话,平均每个企业申请专利0.0065件,如果再加上众多私营企业的话,这个平均值还要低得多。其中,大中型企业2764个,申请专利940余件,平均每个企业为0.34件,专利文献使用比较多的企业占2.5%;在被认定的1054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有39家申请了专利,共计347件,申请专利的企业占3.7%,平均每个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专利0.3件,如果去掉海尔集团的240余件,每个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专利0.1件。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中,专利文献用得比较多的占3%。在90多个省属科研机构中,只有11个单位申请了共22件专利,申请专利的单位占10%,专利文献使用比较多的占6%。大专院校申请了87件专利,占全省年专利申请量的1%,专利文献用得比较多的单位占7%。1999年,全省建有技术中心的127家企业,申请专利376件,占年专利申请总量的4%,占企业年专利申请量的17%,在这些单位中专利文献使用比较多的占20%。专利申请的数量与比例虽不能简单地反映专利文献研究利用的情况,但起码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目前专利文献利用的现状。至于科技、经济等政府主管部门,在制定科技、经济发展规划和指导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创新过程中,对专利文献利用工作关注是不够的。     其次是专利文献研究利用的能力和水平比较低。据了解,目前在利用专利文献方面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国内专利文献用得多,国外文献用得少;单篇专利文献用得多,系统收集并建立专利文献数据库的少;用于专利技术开发的多,对专利文献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并指导企业经营决策的比较少。近年来,对国外专利文献利用的数量虽属上升趋势,但还是检索利用国外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专利文献比较多,而且以开发过期的专利技术为主。至于了解、跟踪国外最新的专利技术、预测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分析研究潜在市场动态的就更少了。从利用国外专利文献这一点来看,我们的企业、科研部门,不仅利用国外专利技术的能力不高,而且参与国外高新技术竞争的意识也不强。专利文献利用能力比较低还反映在专利事务的处理方面。如在申请专利时不重视专利文献检索,影响专利申请质量;处理专利纠纷时不注意进行准确的专利法律信息检索和规范的公知公用的技术信息检索,造成人力、物力浪费,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了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对专利文献的研究利用工作,用好专利信息资源,尽快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     二、专利文献研究的主要方法  专利文献的研究具有多种方式,包括决策性的宏观分析、技术方面的微观分析、行业技术预测分析等。如:国外某著名情报研究机构曾经详细调查包括IBM、西门子、爱立信、AT&T、菲利普、索尼、三星等30家著名大公司在中国的分年代、分领域的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情况。也曾经专门调查过数十个技术领域中专利申请享权最多的前十位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这种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国外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情况,了解国外对中国的技术垄断情况和市场占有情况;同时通过对这些情报的分析研究,对中国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就有清晰的了解。这种属于决策性的宏观分析。又比如,当国外某公司状告我国企业侵犯其专利权时,为了对该专利进行撤销、无效或利用公知技术进行抗辩时,需要对收集到的专利文献和其它文献资料等内容进行研究,在搞清楚专利技术侵权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这种分析就是微观的技术分析。  据有关资料介绍和部分企业专利工作的经验,研究专利文献的方法,主要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大类。下面重点介绍目前常用的几种专利文献研究分析方法。  1、定量分析方法  专利信息的定量分析主要是指对有关专利信息进行统计并由此得出结论的方法。统计对象一般是以专利件数为单位,统计可按专利分类、专利权人、年度、国别等从不同角度进行。当按分类对专利信息进行统计时,根据各个领域内专利数量的多寡,可得知哪些科技领域的发明行为最为活跃,哪一种技术将会得到突破,哪些技术即将被淘汰。 一般来说, 同类专利的申请人、专利权人是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所以,只要通过同类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找出技术产品上的竞争对手。 而在同类专利申请中,专利申请项目越多,专利授权越多,说明这个行业的竞争力越强。对于专利申请的数量,一般被授予专利权的数量仅占申请量的1/10左右。因此,专利权人又比申请人更值得研究。如果对专利信息按国别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发现被统计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及其在各个领域所处的地位。这种统计结果有助于企业了解某一时期各国科研和开发的重点,以及国外大公司、大企业的技术开发情况和国际市场的占领情况。对于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的统计分析中,有的只是技术上的对手,有的是产品上的对手。比如著名的研究机构或高等院校,这类是属于技术上的对手,而具有大规模生产开发能力的企业是产品生产销售上的对手。某个企业通过对H04N7/015类高清晰度电视技术为例分析中国专利,从1985年开始到现在,在中国申请这类专利技术的共76份,这项技术主要从1994年开始发展并申请专利, 其中韩国申请42份,占总量的55%。从1997年申请量开始增加,到1999年达到55件。在这些专利申请中,主要申请人有美国汤姆森公司、韩国的三星和大宇公司、中国广电部电视研究所、国家科委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日本松下公司等单位。国内名牌四川长虹仅在1999年申请了一份专利,康佳等其它单位没有申请专利。通过研究分析认为,目前高清晰度电视申请量不是很多,在申请的专利中大部分没有授予专利权,说明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尚处于研制阶段。国内电视机企业未来产业化竞争对手是韩国大宇、三星和汤姆森公司。通过对汤姆森公司深入查询,得知该公司在电子产品类有较多的专利申请,认为是技术类型的公司。所以今后在高清晰度电视的生产销售方面,今后在国内最主要的产业化竞争对手是韩国的三星和大宇。  企业要通过对专利文献的定量分析,预测技术发展方向和企业所处的位置,以便制订相应的企业发展战略。例如,有关企业对国外近年来就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申请专利的情况做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份《电视技术的专利申请及其展望》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1985年至1997年,在受理的专利申请中,通信、电子技术、计算机和电视技术是一个明显的增长点。大量的外国专利申请进入中国,对中国整个电子产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按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下一个世纪初在迎接新的一场电视产业彻底变革的同时,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市场发展将回面临严重的困境。报告通过数据分析后指出,从日到1997年12月,共受理图象发送和接受(国际专利分类号H04N)的专利申请32299件,但在这些申请中只有112件是中国申请的。被中国授予专利权的绝大部分为外国人所有,国内和国外在专利技术上存在明显差距。在计算机与自动化领域内,国内申请人和国外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的比例是1:4.25;在通信领域内,国内申请人和国外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的比例是1:21.4。而且国外专利申请每年增长6.5倍,发达国家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技术已经把商业化不可缺少的机器零部件和信号的传输系统都占领了。报告还指出,在技术上领先的是美国,在中国申请了1000多件专利;第二位是日本,专利申请了850件;再就是韩国。但是在商业化应用技术方面,日本和韩国占绝对的优势地位。报告还通过技术分析后指出,下一代电视核心技术的MPEG-2的编/解码器和相应的高清晰度电视收发系统,美国、日本和韩国申请了几百份专利,在技术上对我国的企业布下了不可逾越的雷区。通过专利文献的宏观研究,他们发现外国技术在中国“跑马圈地”的严重情况,也发现了国内有关技术的落后状况,从而确定企业在这方面所处的位置。  宏观的定量分析研究还可以找出与企业相关技术的增长情况。美国专利商标局曾经通过统计专利技术增长率来表现“热门”技术。所谓的专利技术增长率是指某一技术领域内(或某一国际专利分类号)最近三年的专利授权量与过去十年的授权量之比。例如,通过将年的三年间美国各小类增长率列表分析,发现在此期间,防污染和有关能源的技术是最活跃的领域。  如果对专利文献按国别进行统计,还会发现被统计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及其在各个技术领域所处的地位。  专利文献的定量分析还可以看出某一领域技术的发展过程。国外有人把专利技术的发展过程分四个阶段:  一是萌芽阶段------重要的基本发明的诞生。如高清晰度电视在1994年就是处于萌芽阶段;  二是生长阶段-------基本发明向纵向发展和横向转移,其应用发明专利逐渐遍及各相关领域;  三是成熟阶段------技术趋于成熟,一般改良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大量涌现;   四是衰老阶段------技术日显陈旧,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量逐渐减少,而外观设计和商标的申请量却相对升高。如目前电话机的专利申请最具有代表性。  其中,我们还可利用一些统计参数对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度量。  技术生长率V:V=a/A。其中a为当年发明专利申请数(或批准数),A:追溯5年的发明专利申请累积数(或批准累积数),连续计算数年,V值递增,说明该技术正在萌芽或生长阶段。  技术成熟系数α:α=a/(a+b)。其中a同上,b为当年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或批准数)。连续计算数年,α值递减,反映技术日趋成熟。  技术衰老系数β:β=(a+b)/(a+b+c)。其中a、b同上,c为当年外观设计专利或商标申请数(或批准数)。连续计算数年,β值递增,预示该技术日渐陈旧。  新技术特征系数N:N= υ2+α2。其中υ为技术生长率,α为技术成熟系数,是反映某项技术新兴或衰老的综合指标,N值越大,新技术特征越强,预示它越具有发展潜力。  2、定性分析方法  专利信息的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对专利说明书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了解某一技术发展状况的方法。由于专利信息在时间、空间上高度分散(具体表现为:可以由不同的公司、个人从事同一技术的研究开发并申请专利,同一发明可以取得多个国家的专利等),这就需要根据专利信息提供的各种著录数据,如国家、发明人、受让人、分类号、申请及授权日期、引证文献等来围绕特定的调研主题进行专利信息的搜集。通过对专利说明书内容的归纳和分析,区别出基本专利与派生专利,找出其中的重要专利。定性分析是对专利信息的一种技术分析,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专利信息工作者与专业技术人员密切配合,也需要辅之以现代化的数据存贮与计算手段。  专利信息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一个是通过外观上量的变化,一个是通过内在质的变化来反映技术的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两者既有区别,又存在必然的联系。量的分析需要根据具体的质,质的变化又要通过量的变化来分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将两者配合使用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如: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重视专利文献与信息的研究,他们运用定量、定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将专利文献与信息中的技术内容、人(专利申请人、发明人)及时间(专利申请时间、专利公告日)与地点(受理局、指定国、同族专利项)四个方面分析研究专利文献,并分别从每个方面为主,进行统计分析及研究,从而从以下几方面为本公司的研究开发和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1)根据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总量或年度申请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该技术的发展史、发展总趋势和现在所处阶段(技术成熟度)。   (2)根据各产品或分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预测新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趋势,为公司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3)从各厂商在不同分领域,不同技术路线上的专利量分析出该厂商的技术策略。  (4)从各厂商在不同分领域,不同技术路线上的专利量分析出该厂商的技术策略。  (5)对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专利分析,找出不同的技术路线和技术解决方案。  (6)对中国专利的特别分析,找出可能与之冲突的专利进行分析,提出规避、无效、撤销专利权的意见,防止侵犯他人专利权。  (7)通过相关专利技术的分析比较来确定技术保护策略,或分析技术的专利性。  (8)检索分析技术贸易中涉及的专利技术的法律状况和可性利用,防止欺诈。  (9)对各国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产品的市场范围。专利的定性分析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为了扩大出口,占领国外市场,因此在进行专利文献与信息的研究分析时,除了要重视对国内专利技术信息和专利法律信息的研究外,还要加强对国外专利文献中的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的研究。还要根据其开拓与发展海外市场的需要,针对不同的产品和技术,跟踪国外竞争厂商在世界各国的市场活动情况,或者针对具体确定的厂商,跟踪其在世界各国市场中的技术与产品情况。通过这样全面的研究,制定公司在海外生产或向海外输出产品的发展策略。  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化工研究院在利用专利文献过程中,对苯、乙苯、苯乙烯和聚苯乙烯的国外生产技术及设备进行专利分析。其中包括专利申请和专利保护分布,专利技术综述,以及专利要点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研究,掌握了上述化学产品及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从而根据国内的苯、乙苯、苯乙烯和聚乙烯的生产及技术现状,提出并制定了今后发展的经营策略。   3、专利图分析方法  专利图分析方法,就是将有关的专利信息加以整理、分类,然后编制成为一目了然的表格或曲线等图形。这种专利信息图形一目了然,便于分析和研究。可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的数据,编制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专利图。  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协调管理司编制的上、中、下册《中国专利宏观专利战略研究参考曲线集》,就是一种专利信息图,按照专利分类对国内、国外发明、实用新型等专利的申请、授权情况编制的统计图。如该集第1941页,以国际专利分类号H01M“电池”小类的对比曲线,充分显示了在电池这个技术领域中,国外在我国申请发明专利数量与我国国内企业申请发明专利数量之间的差别,国内所有这方面的发明专利申请不到国外的1/2,1997年只占1/4左右;同时也可以看出这项技术在1997年的专利申请为最高峰,1998年后专利申请的数量回落。这个专利申请曲线分析与国外重视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的分析是一致的。   专利文献的曲线图具有以下规律:  ①低-高-平-低:预示夕阳工业,即使产品目前畅销,但技术正在更新换代或被淘汰。  ②零-高-飙升:预示新型朝阳产业,如计算机和网络产品。  ③平-低-低-高-再高:预示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处于转折点。如普通彩电-模拟高清晰度彩电-数字式高清晰度电视机-信息家电的申请量曲线图。  此图一旦制成后,可长期使用。只要将每年的新数据加入其中,就能及时观察其变化与发展趋势。专利图在专利信息分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专利信息分析的基础。承上是指将检索到的专利信息,经过整理、加工、综合和归纳,以数据的形式归入一张图表中,可供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之用;启下是指通过对专利图的对比、分析和研究,可作出预测和判断,从而得到可利用的发展水平、发展动态、发展趋势等情报。  编制专利图的基本程序是:  (1)根据调查目标制定调查计划。  (2)检索与收集有关专利信息:a.对文献著录事项进行加工和整理。b对技术内容进行调查和分析。  (3)编制专利图:a.按专利权人编制。b.按技术要素编制。c.综合各类数据。d.累积多年的数据,逐年输入最新信息,以发现其规律。  4、对专利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研究分析  这种分析属于专利的定性分析。企业在对专利文献的研究中,大量的工作是对专利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研究。  权利要求书是申请人要求保护技术或垄断技术的文件,说明书是用来解释和支持权利要求书的。当企业在发生专利侵权纠纷时,就需要通过对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分析,从整体技术特征来分析判断是否构成侵权。只要产品技术特征少于专利产品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技术特征数量,就不构成侵权。若覆盖和超出了该数量又无实质性突破则属侵权。  专利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是专利文献研究分析的重要内容。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立项之前,或在新技术、新产品出口之前,或者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过程中,把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专利纠纷,必须认真研究相关技术的专利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必要的时候可由专家完成研究工作,判断是否会构成侵权。对特别要研究国外在我国申请的相关专利,通过对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分析,得出有无实际应用价值的结论,对于本企业目前的研究开发计划是否有“封杀”的企图。国外大公司曾经在我国某重大科研项目刚刚进行时故意在我国申请同类专利,几乎扼杀了该项目。  5、专利法律信息研究  对专利法律状态的分析也是专利文献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人认为,专利的法律信息就是指专利有效还是没有效。其实,这是对专利法律信息的一种误解。一项专利的法律信息是有多方面的信息构成的。中国专利的法律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申请人(专利权人)、申请日期、公开日期、授权日期、授权公告日期、专利费用的缴纳情况、滞纳金的缴纳情况、丧失专利权的恢复情况、著录项目变更情况、对该专利提出撤销和无效宣告的审理情况、同属专利申请授权情况、视为撤销和专利权终止的日期,等。如果是国外专利的话,还要研究通过PCT向别国申请专利的情况和授权情况。总之,对专利的法律信息要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才能真正搞清楚该专利的法律状态。掌握准确的法律信息对于处理专利纠纷、开展专利技术贸易、签订技术转让合同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专利文献研究的基本要求  开展对专利文献的研究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根据有关单位的经验和做法,做好这项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专利工作者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具备专利文献检索知识、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知识以及相应的外语阅读水平。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够做好专利文件的分析研究工作。  2、企业的专利工作部门和专利工作者,要在对专利文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经常提出一些具有真知灼见的专利信息分析研究报告,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参考。  3、在企业内部要建立专利文献研究分析的有效机制,结合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专利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这项工作。  4、对专利文献进行研究分析,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研究什么样的内容,都要从质和量的结合上进行全面分析,作出具的结论要准确,避免问题分析中的片面性。同时,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使我们提出的研究分析报告真正成为企业领导决策的依据。  (二)专利文献的应用   专利文献的应用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企业专利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专利文献应用涉及企业技术创新和专利工作的各个方面。下面重点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在技术引进中专利文献信息的应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新形势下,国际上公认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体现了专利在国际经济、科技贸易中的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知识产权贸易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1993年,世界各国间的知识产权贸易额为380多亿美元,1995年则上升为500多亿美元,1997年增加到700多亿美元。而在目前的国际贸易中,单纯专利许可以及与专利相关的技术秘密混合许可占70%以上。在技术贸易中,专利以及涉及专利的比例越来越高。企业在这种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参与市场竞争,能否有效地运用专利文献指导贸易活动就显得特别重要。如:中国扬子集团有限公司于1994年从日本某公司引进一套无氟冰箱生产线,并准备同时引进其460升豪化型冰箱生产技术。对方报价中提出920万美元的专利许可使用费。扬子集团通过专利文献研究和法律状态检索,发现日本公司确实在国外申请了17项相关专利,但并没有在中国申请这些专利。根据专利权的地域性原则,扬子集团拒付了这笔要价昂贵的专利许可费。  1992年,大庆石油管理局为了使油田高产,决定引进年产量50000吨聚丙烯酰氨的聚合物工程,该项目列为国家重点项目,工程投资十几亿元人民币,其主要设备、技术均需进口。在技术引进招标谈判中,美、英、日三国的公司提出专利技术31项,涉及美、英、日、德、前苏联和加拿大等国家的专利。当时,大庆石油管理局立即调用企业的专利工作的同志进行全面的专利文献检索。共检索出相关专利522项,覆盖了外国公司提出的131项专利,还发现其中有些专利已失效或无效。由于他们掌握了谈判中的主动权,使得外国公司不得不作出重大让步。但并不是所有的技术引进都是成功的。据美国权威机构进行的世界性调查表明,企业技术引进成功率只有50%左右。其中未能围绕引进工作进行系统的专利技术分析和专利法律状态分析是导致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  有人对近年来我国机械、化工系统的十项引进技术合同作了调查,发现全部都包含有专利技术,并支付了专利使用费。我国实施专利制度的时间不长,人们的专利意识比较淡薄,以致在对外技术交往中,许多人还不懂得利用专利信息来维护我国的合法利益。国外某些人则乘机钻空子,用假冒专利、过期专利、同族专利来骗取我方专利使用费,使国家和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1、在技术引进决策立项中的应用  专利文献积累了各个技术领域发明创造详尽的技术内容,申请数量确切具体的指标,专利申请授权信息是经常性的、按技术开发进程的顺序发表的。因此,通过对某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的变化情况和追溯检索,就可以了解这项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动向,预测其发展趋势;可以了解该项技术的来龙去脉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该技术的构成和技术成熟程度。通过某项技术领域中各个企业申请专利的数量,可以分析出该技术领域中具有实力的企业及各个企业的技术开发重点。通过分析准备引进技术中专利的内容和保护范围,可以知道这项技术的复杂程度,从而判断出本企业对该项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再开发能力。这些都是进行技术引进决策和立项中必不可少的信息。  专利信息分析在技术引进决策与立项的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通过专利信息分析了解国外同类技术的发展状况,对所要引进或合作的技术项目进行评价和预测,避免盲目引进。  (2)对拟议中的候选对象在与技术项目有关的技术领域中所拥有的专利进行调查,判断各家的技术实力及其在世界技术市场上的竞争力,选择最强有力和最有前途的贸易合作伙伴。如某涂料公司决定从国外引进阴极电泳漆技术。据有关技术情报表明当时世界上有两大阴极电泳漆生产体系,一个是美国的PPG公司,另一个是奥地利的公司。该如何选择呢?该公司通过中国专利局对奥地利公司五年间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获得的30余项专利的查阅、分析,又经与其他国家同类专利技术比较,发现奥地利公司虽小,但技术开发速度惊人,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该公司找到了引进技术的准确目标,很快引进了奥地利公司的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2、在技术引进项目合同签署中的应用技术引进目标一旦确定,便面临着和技术输出方谈判和引进合同的签署等问题。在这项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对引进技术中专利技术的法律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要分析准备引进技术中专利保护期限和有效性,专利保护的地域范围,做到对引进技术的价格心中有数,为谈判定价提供依据。  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  (1)要把对引进专利技术的法律信息研究摆到重要的位置。一件专利申请一般要经历几个步骤:专利申请、初审、公开、实审、授权、授权后(撤销、无效)、终止等程序。所以,对一件专利技术的法律状态调查应包括一项专利是何时申请,何时获得专利权,何时将失效,授权后是否被撤销或无效,现在是否仍是有效专利等情况搞清楚。某些外国公司常以非专利技术冒充专利或以未授权的专利申请冒充已授权的专利,以失效专利冒充有效专利,蒙蔽我方,收取高额技术使用费。前面在专利信息检索中讲到,企业可以通过因特网的Delphion数据库网站的Inpadoc数据系统查阅国外专利的法律状态,或委托文献服务部门,把国外专利的法律信息搞清楚。例如,1998年,某公司从荷兰引进一套化工生产装置,引进技术中有41件专利及技术秘密、设计工艺费,共支付使用费1700多万美元,其中专利使用费占一半,约有900万美元。后来,经过调查分析,发现41件所谓专利中,有6件仅是公开未授权的专利申请,7件1990年就已失效,21件同引进技术基本无关,而且没有一件在中国申请专利。据估计,至少有300万美元是白花的。  (2)不应为非中国专利支付专利使用费。专利的地域性原则是指各国按照本国法律规定审批专利申请,授权的专利也仅在本国有效。对外国专利,本国法律没有保护的义务,所以只要产品不出口到该技术取得专利权的国家或地区,本国企业、公民可随意实施,为外国专利支付专利使用费是不合理的。前述事例中化工装置的41件所谓专利即使全部有效,因为没有一件是中国专利,900万美元的专利使用费也是不应该支付的。  (3)专利使用费和技术秘密使用费应分别计算。现在国内技术引进合同,几乎都是将专利使用费和技术秘密使用费二者合二为一,这对受方十分不利。因为专利和技术秘密的法律保护大不相同。专利技术是公开技术,每件专利都有自己的有效期限,其使用费随引进时该专利剩余有效期限长短不同而异。技术秘密依靠合同约定保护,保护期限随合同不同而可以有不同约定,一般不超过合同有效期限。鉴于上述理由,专利和技术秘密的使用费应当分开计算支付。  3、在技术引进实施中的应用  技术引进谈判签约后,便要按合同规定实施技术引进工作,组织引进技术投产。在引进技术实施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合同,其标的不同,以及其他差异等等,合同的执行并无一个固定的通用模式。但是引进技术得以顺利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必须要有能传授知识和能接受知识的人。专利信息的分析与应用在这一阶段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这期间的专利信息分析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1)通过专利信息分析对引进技术内容进行消化吸收,以便更好地实施。  (2)对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利用他人的技术构思和技术方案获得启发,来解决本企业生产实施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3)当生产出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或国际市场时,通过专利信息跟踪检索避免本企业产品侵犯其他企业的权利,同时也可以了解市场要求,扩大销售。  4、引进技术创新中的应用  技术引进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解决当前的生产技术问题,而是为了长期发展,即在提高技术起点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引进后的创新,以此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争取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如果“只引不创”,必然使已引进的技术逐渐老化,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这样,不仅达不到技术引进的目的,而且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因此,技术引进后的创新是技术引进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总结我国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引时后的创新工作没有跟上来。如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引进了日本可乐丽公司的合成革生产技术后,他们注意跟踪这家公司的专利申请情况,并把日本所有的关于合成革的专利申请文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自己的技术和产品。  专利信息分析在引进技术的创新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寻找研究、开发课题,确定研究、开发方向阶段。这一阶段通过专利信息分析从总体上了解该技术发展的现状和水平,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动向,通过有关的信息和数据,为科学决策和制定规划提供服务。  (2)确定研究、开发课题。当大致方向确定以后,通过专利信息分析,寻找该技术领域的空白点,结合本企业的技术优势,确定本企业下一步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研究、开发的内容和课题。这样可以避免重复研究,提高技术创新的起点和效率。  (3)技术创新研究、开发阶段。在此阶段,运用好专利文献,可以获得启发、开阔思路,促进研究、开发活动的进展。据统计,有90%的最新技术资料首先反映在专利文献上。研究开发中,查阅专利文献可以缩短科研时间约60%,节省研究开发费用达40%,以最少的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创造出最高的经济效益。  (4)创新技术申请专利阶段,把引进技术进行创新后要及时申请专利,建立自主专利产权,以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变受制于人为使他人受制。如日本三菱化成工业以竞争对手美国ACC公司的基础专利,改良开拓为自己的丙烯酰胺提取方法新技术,立即申请多国专利。由于新技术使产品质量大大优于ACC公司的产品质量,使ACC公司一直引以为自豪的100%市场占有率,顷刻为三菱化成工业所取代。在以产品占领市场的同时,三菱化成工业又向美国转让技术,进行专利许可贸易,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二、企业技术与产品出口中专利文献的分析应用  随着我国加入WTO脚步的日益临近,新技术、新产品的出口已成为企业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企业通过产品与技术的出口寻求国际市场。如海尔集团现有20个大类,上千种规格型号的产品出口到102个国家和地区。轻骑集团近年来也寻求国际市场,向国外出口产品。在专利产品与技术出口的过程中,专利文献的分析应用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产品技术出口中,应用专利文献的首要工作是做好相关专利文献的检索与分析。就是针对某一出口产品的结构与技术内容,运用被出口国权威的专利信息数据库检索相关的专利文献,并通过对专利文献的技术分析,得出被出口国自身是否有同类的专利申请,评估出出口产品和技术在该国所处的水平,以及可能的市场情况。如将产品和技术出口到美国,那么就要通过美国专利数据库查阅相应的专利文献。这种检索可以委托相应涉外机构进行,所作的检索比较可靠,但费用昂贵。为了稳妥起见,这种关系重大的出口检索可以委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进行检索,他们的检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时间比较长,收费也比较高。也可以委托其他有资格的检索单位进行检索。企业自身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利用因特网和其它有关的数据库进行检索。但是这种检索的要求比较高,要把自己的产品或技术定位准确,确定正确的国际分类号和关键词,并认真分析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为了提高这种检索的效率,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手段。如,检索时可以先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检索相关的国外专利文献,特别是检索产品进口国有没有在中国申请类似技术或产品的专利申请。如果有的话,利用优先权号检索出在该国的原始文献,通过分类检索出相应的全部文献。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查找到1~2篇相关文献,然后在扩大检索。其次是做进一步的法律信息检索与研究。例如,青海量具刃具厂在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一种“千分尺”专利时,没有预先检索专利文献就申请了专利,结果在1996年该厂将这个专利参加瑞士举办的国际展览会,并在当地销售时,遭到瑞士方的制止。原因是该项制作“千分尺”技术是瑞士本国的专利技术。也有一些企业向越南出口摩托车发动机,结果罚了款,原因就是对这类的发动机,到底有哪些国家在越南申请了专利不清楚。作为一个企业,如果这些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就要把产品打向国外,在专利保护方面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就难以避免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利用专利文献,处理专利纠纷  企业在处理专利纠纷,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很多沉痛的教训。1998年初,居住在台湾的许温德先生告上海元昌订书机厂侵权其中国专利的专利权。该专利是在日在中国专利局申请的,日授权的“一种新型起器”实用新型专利。他起诉至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要求被告上海元昌钉书机厂赔偿30万美元。上海元昌钉书机厂请求上海市专利管理局对该诉讼案进行专利咨询。经检索发现许温德的专利在中国专利文献中无抵触文件,但上海局通过检索台湾专利公报时发现,许温德在日已在台湾申请了台湾新式样的专利,并且已在日公告。该专利公告实际上已经公开了他所申请的中国专利所要求保护的内容。以此为依据上海元昌钉书机厂向中国专利局复审委员会提出了对许温德的专利的无效请求。许温德先生在收到专利复审委员会转给的无效请求书后已向法院撤诉。此案终结,有效地保护了当事人上海元昌钉书机厂的合法权益。  从上面这些事例中不难看出,企业在处理专利纠纷、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过程中,分析利用好专利文献的法律信息是多么重要。毫元疑问,如果企业在专利纠纷处理过程中不会利用专利文献,企业就难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下面结合最近正在进行的一个专利纠纷案,讲讲专利文献在专利纠纷处理中的具体运用。原告巨野县某厂,拥有一项专利,在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告巨野县某机械厂侵犯其专利权。被告不服,认为其生产的制砖机不构成侵权。后经山东省专利管理机关对被告的产品和专利的权利要求进行对照后作出鉴定,认为被告的产品的技术特征被专利权利要求全部覆盖,构成侵权。后经济南市中院裁定,侵权成立,要求赔偿12万元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被告通过有关人员的咨询,对原告专利技术的专利申请文件作了全面检索,复制了我国自85年以来所有的与制砖机有关的专利申请文件。经过全面详细的研究分析,找出一份对比文献,经专业人员分析,原告的专利技术特征基本上在七年之前就被专利对比文献所全部公开。也就是说,被告认为,原告的专利权缺乏相对的稳定性,这种专利技术大部分属于公知公用技术。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被告向中国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了无效请求,同时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上诉。高院经开庭审理认为虽然一审的程序没有问题,但上诉人有新的证据,证明上诉人可能使用的是公知技术。为此,二审中止了审理,并发函中国专利复审委员会,要求加快对上诉人提出的无效宣告请求的审理,以便作出公正的裁决。目前,此案仍在审理中。通过这个案例,企业在处理专利纠纷过程中,为了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就专利文献利用来说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的:  一是企业涉及专利纠纷,无论是被告还是原告,均应该首先进行全面的专利文献检索。当原告要搞清楚自己的专利是否具有稳定的专利性。当被告要搞清楚自己的产品是否真正构成了侵权以及侵权的程度,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出妥善处理专利纠纷的办法。上面讲的这个历时2年多的专利纠纷案的教训,就是原告、被告双方在上诉之前,都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专利信息检索。更可悲的是双方的代理机构和代理人在代理过程中都没有主动找文献检索部门进行检索,找出相关的专利文献进行研究。  二是企业在专利纠纷处理中,要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有关程序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在这个侵权案中,被告完全可以在一审开庭审理之前的半个月内,向中国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无效请求,并将复审委的受理通知书交给法庭,以便在规定的程序内中上审理。但是被告没有这样做,原因是他们不懂。而被告的代理人也没有为被告运用这样的程序。在二审中再运用这个程序,致使这个简单的案情复杂化。  三是要通过对专利文件要求书的研究,作出是否构成侵权的结论。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都应该将自己的产品或专利申请文件同对比文件进行认真的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专利是否具有稳定性来告对方侵权,或者作出自己的产品不构成侵权以致从容应诉。此案的被告即二审中的上诉人,之所以敢在一审败诉的基础上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关键就在于他们把原告的专利和对此文件专利之间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从权利要求要保护的每个特征以及说明书的附图与对比文献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在得出5205146X专利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结论之后,马上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了无效请求,并在法庭上利用公知公用技术进行抗辩。尽管目前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不够完善,但相信法律还是公正的,只要自己把相关专利文件研究得透彻,对方就很难钻法律的空子。  上述的专利纠纷案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专利纠纷中分析运用专利文献这一点是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从上面的案例中还可以看出,在处理专利纠纷、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过程,进行全面的专利文献检索,查找相关的专利文献,以及对专利文件进行全面研究,是处理好专利纠纷的关键。如果通过对专利文献的查找,确实没有发现破坏对方专利新颖性、创造性的情况下,就不要无理纠缠,应尽快作出停止侵权或赔偿的措施。如日本本田公司以外观设计专利要求轻骑集团停止生产专利产品的情况,轻骑集团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检索,包括外观设计专利文献,摩托车杂志,也去了北京最大的图书馆。在没有找到破坏新颖性、创造性对比文献的基础上,作出了停止生产的决策。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网址: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产品开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