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坚定理想信念信念开鞋厂的文章

坚定理想信念要从我们走过的 道路上去体会和认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史教育的重要论述
&|& &|& &|& &|& &|& &|&
&|& &|& &|& &|& &|& &|&
&|& &|& &|& &|& &|&
&|& &|&&|& &|&
坚定理想信念要从我们走过的 道路上去体会和认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史教育的重要论述
2013年9月,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习近平同志语重心长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确实要从我们走过的道路上去体会和认识。2014年5月,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他进一步明确指出:坚持对党绝对忠诚,必须坚定理想信念。要加强党史学习和教育,努力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史、国史全面真实地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戮力同心、接力奋斗的伟大历程,是我们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是我们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课题。习近平同志把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同坚定理想信念结合起来,为我们更好地发挥党史教育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基本遵循。
一、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坚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信念
日,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在当代中国,坚守理想信念,要求我们既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又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学习研究党史,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首先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我们理想的旗帜。
党的十八大后不久,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同志就从六个时间段系统回顾了社会主义500年来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国到中国的伟大历程。通过这一回顾,习近平同志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他强调,明白了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史,我们就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是立足于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习近平同志强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要刻骨铭心。这恰恰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回顾过去,邓小平同志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展望未来,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党和人民90多年的实践及其经验,当做时刻不能忘、须臾不能丢的立身之本,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二、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不断增强坚持走自己路的决心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无论是当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进行革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都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从未遇到过的新课题,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我国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探索。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
学习研究党史,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
在道路问题上,我们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过不少教训。民主革命时期,有些人把共产国际的指示教条化,把别国经验神圣化,试图走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结合,取得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我们党在进行第二次结合的过程中又走过一段弯路。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们党在邓小平同志指导下,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立足于我国国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回顾这段历史,习近平同志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结论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历经艰难曲折,付出巨大牺牲,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得出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这样走过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这样走过来的,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探索和流血牺牲,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梦想的正确道路。今天之中国,同新中国成立以前之中国相比,同鸦片战争以后之中国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历史证明,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三、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汲取解决复杂问题的智慧、坚定砥砺前行的决心
确立了发展目标、找到了通往梦想的正确道路,并不意味着未来就是一片坦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直面前行道路上的风险与考验,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增长智慧、锤炼品质,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矛盾和风险比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时更多更复杂。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想一帆风顺推进我们的事业,想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那是不可能的,不断解决好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学习研究党史,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就是要认识和把握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丰富经验,获得思想的启迪、知识的武装,提高工作本领,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现在,社会上对待前进中的问题有一种不正确的态度,一些人遇到一些问题就全盘否定自己的道路、理论、制度,就全盘否定自己的历史和奋斗。这显然不是我们面对问题应有的态度。
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面对前进道路上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应该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一刻不停地加强学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学习党史国史,深入理解党在复杂环境下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宝贵经验,培养深邃的历史思维、恢弘的战略思维、严密的辩证思维、清醒的底线思维,提高分析形势、把握趋势、谋划大势的能力,不断提高执政本领。
对此,习近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很多事要回顾,看看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特别是遇到同样的事情是怎么处理的,温故而知新嘛。这一思想也生动地体现习近平同志的具体实践当中。
比如,在中央制定八项规定时,习近平同志就再次重温了1979年的《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和邓小平同志为起草这一文件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级以上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为了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他建议大家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找出来再看看。
又比如,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开放任务,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深化改革开放,必须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自觉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他总结了改革开放长期实践积累的5条宝贵经验,指出: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这些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得到了生动体现,成为我们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九十多年奋斗,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实践成果,而且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现在,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就是要汲取党史、国史中蕴藏着丰富的营养,坚定砥砺前行的决心。
四、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观念和主张
当今世界剧烈变动,充满着变数、蕴藏着风险,不同制度模式、发展道路的博弈十分激烈;当代中国深刻变革,不同思想观点、价值取向、政策主张相互交织,往哪走、怎么走的问题,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都十分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面对复杂形势,常补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研究党史,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就是要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坚决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各种错误主张,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避免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现在有些人低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韧性、活力、潜能,否定党的领导。习近平同志结合党史、国史对这些错误思潮进行了严厉驳斥。他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回顾近代以来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面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习近平同志总结党史、国史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针对国内外敌对势力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他们的目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决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我们民族的历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种社会思潮,要在更加的复杂环境中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就必须从近代以来我国发展跌宕起伏、人民斗争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汲取营养,弄明白历史怎样走来、又怎样走下去,自觉廓清思想认识上的迷雾。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我们共同走过的道路不是简单的时间流逝,它是民族智慧的涵养,更是理想信念的积淀、中国精神的传承。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里面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今天,习近平同志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在这历史的回响中,我们聆听到的是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我们共同走过的路的珍惜。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我们将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作者单位:中央文献研究室)
文章获赞排行榜
单位获赞排行榜本栏最新发布
本栏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沪ICP备号& &&&特别感谢提供带宽和技术支持&&&| &|&&|& |& |&&|秋 石:革命理想高于天——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
【浏览字体:   】
发布时间:
革命理想高于天
——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同志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对大家说,有一个道理要反复讲,就是党的干部必须永不动摇信仰,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对这样一个事关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我们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理想信念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必须经常讲、反复讲。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讲,经济建设是中心,同时必须高度注重精神建设、精神力量和精神生活;从党的建设工程讲,权力要被关进制度的笼子,同时必须补足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从党的执政方略讲,人民群众是坚实的执政基础,崇高信仰是党的强大精神支柱,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就能无往而不胜。
  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习近平同志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5000多年沧桑岁月,把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就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为的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理想。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有形的经济、军事、科技竞争固然激烈,无形的思想、价值较量更加惊心动魄。特别是当苏联解体后不久,西方学者匆匆宣布历史已经终结于资本主义的理想时,精神价值的核心地位就更加水落石出了。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形成强大的物质力量离不开深厚的精神海洋。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无论经济怎么繁荣,如果放弃了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不可能巍然屹立于世界。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这句脍炙人口的精彩比喻,深刻揭示出理想信念之于共产党人的内在关联。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精神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一些腐败分子常常把自己的牢狱之灾归罪于制度漏洞,这往往是为自己的开脱之辞。制度固然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但是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制度使人不敢腐败,信仰使人不愿腐败,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古人刀锯在前,鼎镬在后,视之如无物者,盖缘只见得这道理,都不见那刀锯鼎镬。”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杨超“满天风雨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方志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都彰显出理想信念之“钙”的巨大作用。如果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在威逼利诱面前,都只见得共产党人的道理,都炼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四风”缘何而来?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又怎么不能战胜和消除呢!
  必须警惕和防止理想信念的滑坡与动摇。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从思想领域开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苏联为什么会解体?苏共为什么会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是理想信念动摇了。戈尔巴乔夫私下曾说过,共产主义思想对我已经过时。当信念之魂已经不存,党和国家之体焉在?因此,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些人或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或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或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爱惜羽毛,甚至故意模糊立场、耍滑头、当“太平绅士”。这些都是“最危险的动摇”。习近平同志强调看一个干部是否合格,第一位的就是看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能耐再大也不是党需要的好干部。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坚定理想信念,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坚守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
  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
  心中永远要有共产主义这盏明灯。习近平同志讲,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但我们党员干部心中要有这盏明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当然要从眼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正在发生正在进行的事情为中心,但如果丢失我们共产党人的远大目标,就会迷失方向,变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现在不少人太缺乏理想和信仰、太功利主义了。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固然不对,但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理想万万不能丢。党员、干部首先不能动摇信仰,动摇了就会失去根本。共产党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自己的政治灵魂。
  脚下要走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同志告诉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要从我们走过的道路去体会和认识。道路决定命运。我们党历尽千辛万苦探索出的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被历史证明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又体现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既符合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又是名副其实的科学社会主义。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一定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倍加珍惜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的这条道路,牢牢记住我们现阶段的目标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肩上要背负为人民服务的天职。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力量源泉。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是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首要标准。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个道理。共产党人讲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丢了这个根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四风”及各种表现形式都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联系。“总开关”问题没有解决好,这样那样的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当作共产党人的天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
  三、志存高远 忠实践行
  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习近平同志将其归纳为四个能否: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我们要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这四条标准为依据,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以党性教育为核心、以道德建设为基础,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工作。
  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打牢历史唯物主义根基。越是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越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一些人之所以认为共产主义虚无缥缈,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根子就出在没有牢固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推导出来的共产主义决不是虚无缥缈的,对历史规律的无知和历史方向感的丧失是一种根本性的无知和丧失。学习的目的,全在于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使理想信念之树根深叶茂、四季常青。
  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从中国革命历史中汲取最好的营养剂。要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中国革命历史是党领导人民为了理想不懈奋斗的历史。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深刻理解“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的古训,把对中国革命史的态度问题当成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坚决捍卫党的历史。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纯洁的党性在与火红岁月的真诚对话交融中,会塑造、打磨得更加丰厚坚强。
  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作风败坏、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甚至到了欲壑难填的地步,根子就是一个“私”字。干部合理合法的利益当然要承认,也要保障,但这同私心、私利、私欲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讲,我们党还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还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吗?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才能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干兴邦。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真正的理想是明天的现实,更是今天的行动。理想信念只有经过实践的砥砺才能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我们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志无休者,虽难必易;行不止者,虽远必臻。人类的一切美好理想,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我们就是要有这样最伟大的气魄,我们就是要有这样最坚定的信念!
(来源:《求是》2013年第21期)
& & & &【】
& & & &【】
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坚定理想信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