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芝的期刊 ,销售就是要搞定人详细到作者,文章。越详细越好。

文献综述:灵芝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研究 灵芝现代加工研究
Time: 15:32:53
作者:温鲁
【关键词】& 灵芝
&&& 摘要:灵芝具有显著的医疗保健功效,并在中华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从灵芝典籍、咏芝名作、灵芝神话、灵芝与道教、灵芝与艺术等方面介绍了灵芝的历史文化,并介绍了灵芝现代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灵芝;神话;道教;艺术;历史文化;医疗保健;现代研究&&& 灵芝,古时亦称神芝、芝草、仙草、瑞草,因具有显著的医疗保健功效,加上道家文化和儒家思想的推崇以及皇权政治的影响,使其在我国文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灵芝的历史文化&&& 1.1灵芝典籍“灵芝”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张衡《西京赋》:“浸石菌于重涯,濯灵芝以朱柯”,但早在远古神话和先秦典籍中,就有许多关于灵芝的记述。&&& 1.1.1《太上灵宝芝草品》传世最早的灵芝典籍,讫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菌类图鉴。自公元二世纪以来,芝草图见于古代著录者有多种,唯《太上灵宝芝草品》有赖《道藏》的编纂而得以保存。《道藏》是道教经典总集,《太上灵宝芝草品》即保存在明《正统道藏》“亦一”卷中。&&& 《太上灵宝芝草品》是一部具有宗教色彩的图鉴。灵芝被道教奉为仙药,此书是一部讲求服食、指导采集灵芝的图谱,书中记述灵芝103种,皆略述产地、性味、形态和服饵价值,如“木菌芝,生于名山之阴谷中,树木上生,本三节,色青,味甘辛,食之万年仙矣。”是研究古代灵芝文化的重要文献。&&& 1.1.2《种芝草法》道教种芝法专著,载《正统道藏》“如十”卷中。从该书内容记载可看到,道教种芝有许多仪式,都是宗教性的,但关键是“药”,为道家严守之秘术,在清代陈氵昊子《花镜》中有详细叙述。本书不仅有宗教学意义,也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1.1.3本草学著作在古代本草著作中,芝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神农本草经》,又名《本经》、《本草经》,托名神农所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成书于东汉末期,为中医药古籍中最珍贵的文献之一,被尊为四大经典,但原书早已亡佚,现存多为后人辑本。书中收药物365种,分上、中、下三品,所录芝类有赤芝、黑芝、青芝、白芝、黄芝、紫芝六种,均列为上品,对每种芝的性味、功效、异名都有记载。如“赤芝,味苦平,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慧智,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一名丹芝。”等。《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撰,成书于万历六年。作者承其家学,遍历名山大川,搜罗幽微,博采群书,考辨异同,集明以前本草学之大成。所收芝类有青芝、赤芝、黄芝、白芝、黑芝、紫芝,亦为六种,每种均按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附方等项,详加注解。&&& 1.2咏芝名作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灵芝是圣洁、美好的象征。楚国诗人屈原的《九歌 山鬼》,即有“采三秀兮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三秀”即为灵芝。三国曹植的《灵芝篇》,是一首著名的燕乐曲,“灵芝生天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彩晔若神。”在他的名篇《洛神赋》中,又用“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描写出神女采撷灵芝时安详而闲适的神态,以及诗人钟情于神女而激动不安的心情。&&& 自汉代以来,服食灵芝追求长生的思想,在汉乐府诗中已得到反映,如《长歌行》:“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导我上太华,揽芝获赤幢。来到主人门,奉药一玉箱,主人服此药,身体日康强,发白复又黑,延年寿命长。”魏晋六朝许多著名诗人,如曹植、张华、郭璞、沈约、江淹、陶宏景等,还留下不少游仙诗。如曹植《平陵东》:“阊阖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乘飞龙,与仙期,东上蓬莱采灵芝。灵芝采之可服食,年若王父无终极。”这种骑龙驾鹤、游历仙山、采集灵芝、以求长生的诗,在魏晋六朝已形成一代诗风。直到唐宋以后,在李白、苏轼的诗中,仍可见其余韵。&&& 1.3灵芝神话&&& 1.3.1《山海经》灵芝神话起源于《山海经》。《山海经 中次七经》说,炎帝小女名“瑶姬”,刚到出嫁之年,即“未行而卒”。她的精魂飘荡到“姑瑶之山”,“化为瑶草”,“实为灵芝”,“其叶胥茂,其华黄”。因“天帝”(炎帝)哀怜瑶姬早逝,便封她做巫山云雨之神。有一天,楚怀王来到云梦,住进一所叫“高唐”的台馆,这位渴慕爱情的女神悄然走进寝宫,向正在午睡的楚怀王倾诉情爱,楚怀王从朦胧中醒来,记起她在梦中临别时的叮嘱:“妾在巫山之阳,高邱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便给瑶姬立了一座庙,叫作“朝云”。后来,楚怀王的儿子楚襄王来这里游玩,也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楚国著名诗人宋玉根据这两个梦,写成传颂千古的《高唐赋》和《神女赋》。现在,巫山生长灵芝特别多,传说都是女神洒下的相思子。&&& 1.3.2《洛神赋》三国著名诗人曹植的代表作“洛神赋”,是一个描写人神恋爱的故事,其中有“尔乃税驾乎蘅,秣驷乎芝田”,意思是你驾着华丽的马车到蘅出游,晚来将驾车的马驱赶到栽种芝草的田野上放牧。汉班固《汉武帝内传》是六朝人伪托,着重写汉武帝与西王母故事,也谈到西王母居住的昆仑山上种有芝田。这是有关灵芝神话传说的又一个系统。由此派生出另一个神话故事:旧俗三月三日为西王母寿诞,每到这一天,仙女麻姑都要到绛珠河畔采集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这段故事已成为河北杨柳青民间年画“麻姑献寿图”的主题。&&& 1.3.3《白蛇传》是我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白娘子和小青是修炼成仙的蛇精,和尚法海认为二人是蛇妖,百般破坏白娘子和许仙婚姻。白娘子为救夫君,不顾身怀六甲,只身前往峨眉山盗仙草,仙长怜其救夫心切,赠与仙草,救活了许仙。白娘子所盗仙草,即为灵芝。明陈六龙以此故事为题材作《雷锋记》传奇,未见流传;清黄图秘、方成培亦作有《雷锋塔》传奇,另《警世通言》有《白娘子永镇雷锋塔》,弹词有《义妖传》(亦名《白蛇传》),均以白蛇故事为题材创作而成。&&& 1.4灵芝与道教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其哲学思想是“以生为贵”,认为只要通过清养修炼,服食“仙药”,便可白日飞升,得道成仙。“五芝”在“仙药”中占有显赫地位,历史上著名道家人物如葛洪、陆修靖、陶宏景、孙思邈等,都很重视灵芝研究,对推动中国灵芝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4.1灵芝抗衰老作用的发现在汉魏六朝期的800多年间,古籍中充满食灵芝而获长生的记述。《汉武帝内传》说:灵芝为“太上之药”,“得而食之,后天而老”。《瑞令记》说:“食芝延年不终,与真人同(寿)”。《魏志 华佗传》说,有位叫樊阿的人,在山中迷路,遇仙人指点,在服食“黄芝”后,得享高年而精力旺盛过人。《神农本草经》亦将“六芝”列为草部上品之首,并说久服皆可“轻身不老,延年神仙”。因此,服食灵芝以求长生,成为当时社会风尚。
本文来自网络,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不代表本网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费下载PDF全文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中医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中医园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中医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一般都来源于网络分享,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内容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资料下载
相关在线视频
相关中医知识
中医园手机平台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中医园微信号关于《羊城晚报》“天价灵芝孢子粉真能克癌?专家:误导患者害死人”之报道_北京同福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您所在位置:
>> & >> 正文
关于《羊城晚报》“天价灵芝孢子粉真能克癌?专家:误导患者害死人”之报道
【食用菌专家评述】当前中国的医保体系的特点是:覆盖低、起付点高、上限低、给付少、自负高。所以,致使很多人大病不敢医,医不起,小病自己对付,实在不行才去医院。存在大病重病一夜返贫的现象。对此,《生命日记》作者陆幼青这样说:医院里的医生一般都是看癌症患者家境下功的,钱多的用好功,钱少用差功,钱花得差不多的时候,病人的生命也就快结束了,绝大部分的患者结局都是如此。《羊城晚报》文章主题说的是癌症患者所关心的帮助康复辅助品DD 子实体和
。作者的出发点也许是善意的:提醒消费者不要盲目选购 产品,指出 不是万能灵功,有病要去医院看。同时,也反映 产品良莠不齐,呼吁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遗憾的是,作者没能深入了解 产业的科技进展、产业生态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细节。而是以偏概全,武断地否定了整个产业的贡献,显然是有失公允的。文章中各项主要论点排列较为散乱,我们整理成几大问题,将广东省食用菌行业协会专家们的观点汇总如下:一、关于真实疗效与夸大宣传的问题原文:
“克癌”真相调查■利润惊人厂家力推 ■市场混乱胡诌疗效 ■有些患者因此送命 ■专家告诫最好不吃试以
为例,一般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的抑制率大约在30%左右,但能否据此认为对癌症患者的肿瘤就有帮助康复的功能,甚至被奉为治癌灵丹妙功呢?结论当然是否定的!DD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徐光炜食用菌专家观点:科学研究是严谨的,是以实验结果为依据的。国内科研和学术的通用检索工具----中国期刊网文献查寻数据显示,大量实验结论表明 孢子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的抑制率普遍在60%以上(最低的个例也有57.8%)。文章的作者引用他人观点时,未经严谨的检索调查,就在影响广泛的媒体发表以上的数据是不科学,不严肃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原文:背后推手厂家和商家一般而言,
注明的功效仅为“ ”,但许多消费者看重的还是其生产、销售者宣传的治癌效果。
究竟能否治癌?张华说,他在肿瘤帮助康复的临床已经工作了二三十年,从未用过
帮助康复病人,也没听说过哪个医生给病人开过这种处方,如果它真像有些厂家或商家宣传的那么好,那么肿瘤的帮助康复将会出现震惊世界的突破。张华的方向是中医功帮助康复肿瘤,但他说 并未列入抗癌中功目录,在一些抗癌名方中也没见过 的身影。食用菌专家观点:众所周知,目前对于肿瘤的帮助康复并没有特效的方法,肿瘤发生的原因、帮助康复手段仍在研究发展的阶段, 类保健品是从提高人体自身抵抗病害能力的角度,起到辅助帮助康复作用的。由于 孢子类产品目前只有食品和保健品,在用户群体中反馈最多的是体验到改善手术和放化疗帮助康复造成的呕吐、掉发、失眠、胃纳不佳等症状,加速体力恢复,明显提高生存质量,这已经是很有意义的。 孢子类产品要成为方剂还需要继续提纯有效成分,经多期临床试验等漫长时间、大量投入的工作,所以目前尚不能成为处方功物在医院出现。原文:新闻摘要:早在2007年底,中消协就曾公开发布消费警示: 孢子油不具有任何帮助康复作用,更不可能帮助康复癌症。但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广州许多功店仍打着治癌的大旗,热卖“ 孢子油”的兄弟产品“
”,一位知情人士介绍,国内外研究 抗癌功效的论文不少,国外和台湾地区的结论大多是没有抗癌功效,而大陆的成果多为有抗癌功效。据他了解,大陆许多 抗癌的科研课题后面的赞助者就是厂家。食用菌专家观点:中消协不是研究机构,不知根据什么作出上述警示。在十几年来我们协会重要成员单位已承担的国家科技部、广东省、广州市重大科技专项等十几项科研项目中,已有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 提取物、 剥壁 、尤其是 孢子油能显著增强免疫力,对动物移植性肿瘤及体外肿瘤细胞具有确实、显著的生长抑制效果,并逐步揭示出其作用的机理。研究论文已发表在英国《cancer research(肿瘤研究)》和美国《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酶与微生物技术)》等国际高等级学术杂志,以及《食用菌学报》、《中国食用菌》等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科研课题的赞助者通常是各级政府科技部门,即使是厂家赞助的现象在国内外也是常见的,研究开发为市场服务是完全正常的,如果做出欺骗行为才是该谴责的。我国是最早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也是食用菌第一大国, 在国内的研发工作已大量开展,近年来西方国家对于
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国内外的 研究论文可查到的已达6000多篇,其中根本找不到“国外和台湾地区的结论大多是没有抗癌功效,而大陆的成果多为有抗癌功效”的说法,可以认为“知情人士“是在信口开河。原文:销售者说可以治癌症在广州,
最热销的地方当数不少三甲医院附近的功店以及商店了。两天前,记者来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对面的华泰宾馆附近,看到这条路上至少有十几家功店和商店都在销售
,沿途也不停地有人派发保健品传单,其中不乏
的推介。在这些宣传单上,
的抗癌治癌功效被吹得神乎其神,有的说“
可以破坏肿瘤特有的端粒酶,毒杀肿瘤细胞”,有的说“
可以调节肿瘤细胞的电位,直接破坏肿瘤细胞”。按图索骥,记者走进这条街上的一间
专卖店。听说记者要探访肿瘤病人,一位女店员立即拿出几种不同规格的
推荐给记者。记者注意到,这些产品中只有一种有“保健食品”的蓝帽子,上面注明的功效也只有一句话“ ”,完全没有与预防及帮助康复肿瘤相关的任何信息。女店员解释说,因为这不是功,所以不能说可以治肿瘤。而在其他几个品种的包装盒上,甚至看不到“保健食品”的字样,功效说明更是不见踪影。女店员又解释说,没有标明“保健食品”说明那是连婴儿都可以吃的食品,正因为是食品,所以不能在包装盒上标注功效。解释完后,女店员又“舌灿莲花”地推介,
对肿瘤的帮助康复效果没得说,他们的店开在这里冲的就是肿瘤医院的病人,购买者也主要是肿瘤病人的家属和探访者。食用菌专家观点: 记者列举的一些销售人员利用专业名词忽悠消费者的行为是确实存在的,这些年来某些 保健品厂家在市场中常常把其当成方剂来宣传,吹嘘夸大其产品抗癌治癌效果显著,宣称鬃疗程即可见效等等,过度宣传的行为频频受到媒体的关注和打击。我们协会也是反对某些企业为了谋利,夸大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我们认为该类产品主要是起到调节人体自身免疫的作用,通过免疫系统的作用实现辅助帮助康复的效果。另外,文中店员的表达是不专业的。 深加工产品一般不建议儿童服用。原文: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徐光炜曾专门撰文:“各种保健品虽均有一定的功效,但并非‘功效’,虽一字之差,其谬误则大矣。因为凡是方剂均须经由严格的人体试验证实,要对某种疾病或症状有肯定的疗效、只能允许有限的人体可忍受的毒副作用、质量稳定,可以被控制于恒定的水平,三者缺一不可。而所谓的功能性食品或保健品,只要经各种实验室试验及动物体内试验证明具有某种功能即可。食用菌专家观点:不仅仅是 产品,任何事情宣传过了头都不恰当?但既然是获国家食品方剂管理局(保健品)或卫生局、疾控中心(食品)等监管部门批准生产的产品,说明监管部门是肯定了其安全与功效。问题出在部分生产经营者的急功近利思想,造成过度宣传。因此维护行业形象要靠全行业的警醒,而不是哪一家企业。希望这样的报道能提醒商家规范销售行为,促进 产品行业的规范发展。只是中功并非啥神功, 类保健品是怎样被炒成“神功”的?有业内人士分析,它的炒作第一是有群众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就是“仙草”,能防老且包治百病,戏曲《白娘子盗仙草》更普及了这种“民众认知”。第二就是它盗用了中医的概念,在《本草纲目》和一些中医功典里, 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中功,对人体有一定好处,但问题是其功效并非想象中那么大,甚至不属于抗癌类功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我们认为中华传统健康养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味否定毫无益处,用现代技术将其发扬光大才是正确的态度。二、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原文: 据业内人士介绍,早年
由某品牌一统天下,不过现在这个市场已经非常混乱了,品牌和厂家数以百计乃至上千。他掌握的情况是,有些只有几名员工的校办工厂,买台打粉机,把 打碎了装进胶囊,就敢号称
推向市场。市场上的确存在不规范的厂家和以次充好的不法商人,为了谋取暴利,把 子实体磨成粉灌装胶囊,甚至冒充破壁 欺骗消费者,扰乱 产品市场。对于这种为求谋利置消费者健康于不顾的行为我们是坚决反对和抵制的。然而,举个浅显的例子,“地沟油”在暴利的驱使曾经大行其道,这种行径是应受到社会的谴责与法律的制裁,但我们不能因此去打击合法的食用油厂家与经销商。弄虚作假的产品不仅是消费者的梦魇,也是正规厂商所深恶痛绝的。但因此就不分青红皂白全盘否定掉一个产业那就完全是不必要、不公平的,对社会也是一种损失。三、不规范推销手段的问题原文:这两年有媒体曝光某知名品牌 保健品涉嫌欺骗,有专家也撰文抨击,张华把其中两篇文章转载到自己的网站上,结果很快他就接到一家企业的威胁电话:“我们正和他们(作者)打官司,你不想被牵连进来吧?”张华介绍说,他最早接触
还是几年前这种保健品刚刚兴起之际,当时的“肿瘤宣传周”活动由一家企业赞助,上午请了许多广州知名肿瘤专家讲座,下午就是义诊咨询。事前企业和专家交了“底”,咨询时每推销出去一盒就给多少提成。业内人士还透露, 被加工成保健品后,其销售手段有两种:一是请专家出面推销,以获取病患的信任;二是鼓励病人家属介绍别人来买,拉来新客,老顾客再买就会有优惠甚至免费。观食用菌专家观点:讲座、咨询、直销等活动作为企业的宣传与推销手段,只要是合法的就无可厚非。但主动构建损害病人权益的利益链,就很不应该。对于目前方剂流通领域的回扣之风,协会建议政府应该从源头、制度上防堵,仅仅通过媒体抱怨是不够的。四、暴利问题原文:利润可达几十上百倍有人甚至把两百元一斤的原料磨成粉末装进胶囊,一卖就是几千元一盒。还是在这里,记者走访了多家功店和商店,看到
价格不菲,50克盒装
最便宜的也要98元,最贵的某品牌30粒胶囊装破壁 竟卖到了3500元一盒。随后,记者又来到广州市最大的中功材市场DDD清平功材市场,走访了一圈后发现这里的
“身价”跌了不少,每斤仅要两三百元。市场里有档主告诉记者,他那种袋装
黑乎乎的看起来不好看,但有人买回去装进胶囊一斤就能卖上几千元。广州市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张华,因开办了“肿瘤咨询在线”网站,便不时有自称保健品公司或厂家者发来邮件,要与他合作,说他们愿意提供
原料,一公斤十几二十元,只要装进胶囊,再包装一下,想卖多贵都行。从十几元一公斤到30粒3500元,其成分也许会有一些差异,但仍能看出那些商店和功店热衷推销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暴利可图。食用菌专家观点:这个行业的确可以找到“天价”产品,尤以大量投入广告、需要转嫁巨大宣传支出的产品为甚。而本省协会成员中并不缺乏以微利模式进行市场营销,希望为肿瘤病人延长生命、改善生存质量服务,希望让普通患者能够吃得起 产品的情况。清平市场是中功材原料的集散地,有关部门对这些原料尚未有系统的监控行为,的确造成质量参差不齐,无法给予消费者信心保证。一公斤十几到二十元的原料远远低于
的栽培成本,从经济学角度看绝不可能是真货。正规厂商生产的 产品,其质量是完全有保障的,其功效经过科学加工得到大幅度增值。因此,不应把清平功材市场的 子实体的功效及价格和
加工产品混为一谈。五 有害论和副作用问题原文:误导市场害死不少人此后几年,张华发现越来越多的病人开始服用
,而产品的品牌和厂家也越来越多。有些定期复诊的肿瘤病人告诉他有恶心、胃酸或便秘等胃肠道不适症状,他就问他们是否服用过
,绝大多数的回答是正在吃。张华便让病人停吃,不久之后,他们的胃肠道不适陆续好转或消失。观食用菌专家观点: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 产品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的现象是存在的。只是在服用之前,有职业道德的销售人员应该告知消费者可能出现的不适状况,减少不适的方法,便于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及购买量。个别的胃肠道不适症状只需要与蜜糖同服就能解决。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院长曾益新教授近期发表研究进展提出,化疗是致使普通肿瘤细胞转化为可以不断繁殖的肿瘤干细胞的重要原因(详见.cn/epaper/hxdsb/html//content_135707.htm)。而肿瘤医院在没有更好的方法的情况下,仍在使用化疗手段帮助康复病人,我们能否就得出化疗害死不少人的结论?为得到即时保命的效果而影响长久治愈的效果都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将
产品引起个别病人的不适称为害死不少人就实在是耸人听闻。原文:这些情况的出现引起了张华的警觉,他对
愈发关注起来。直到前年,他们接诊了一位特殊的病人,更让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是一位50多岁的肠癌病人,做了切除手术且很成功,但不久后突然就出现了肠梗阻,他们用了中功、西功、灌肠等各种帮助康复手段都不起作用,病人已完全没有肠鸣音,连做手术都不行。让医生奇怪的是,灌肠冲出来的有许多粉末状物质。在医生的一再追问下,家属才说病人自手术后就一直服用
。医生们分析,病人的肠梗阻很可能就是
附着于肠壁,引起了麻痹性肠梗阻。张华说:“有好几个病人临死前灌肠冲出来的都是这些 。”观食用菌专家观点:一般情况下,合理适量地服用 孢子产品并不会对人体胃肠道造成影响。出现以上情况,可能是消费者没有按照规定的量服用,或食用了劣质的或未破壁的 。肠癌患者的肠道吸收能力本来就很弱,特别是癌症晚期病人是极度虚弱的,想消化食物都有困难,故专业的销售人员应该建议改为服用 孢子油,以便有效吸收。原文: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苏旭春医生也告诉记者,她在门诊中间或会遇到服用
出现胃肠不适的病人。由于
比较难消化,有些病人吃下去后又原样拉了出来,做大便常规时还曾被误认为是“肝吸虫卵”。观食用菌专家观点:能把
化验成“肝吸虫卵”的医院也实在让人担心。人体在排出不能消化的纤维类物质的同时,并不妨碍对活性成分的吸收利用,适当量的膳食纤维还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原文: 还能吃吗?张华说, 的功用价值不可否认,用来泡水和煲汤对人体有一定益处;不过 类保健品最好少吃或不吃,特别是癌症病人。观食用菌专家观点: 作为我国传统中功材,的确不是仙丹神功,但是不能因此抹杀 的功用,现代功理研究结果不容否定。文中所说的 ,是指 子实体。在 的菌丝体、子实体、孢子三种生命形态中,子实体由于纤维成分占绝大部分,其功用价值是较低的。从这点来看,说明发言者是 知识的门外汉。广大消费者对 孢子产品的选择并非是出于无知和受骗,没有长期可检验的效果,消费者不可能有10多年的消费历史。新闻出版业最宝贵的价值在于公信力,但由于专业知识的不足和过于相信个别人士的言论,容易出现偏颇,对自身的公信力造成伤害。如果能够从事情的各方全面了解情况,深入掌握有资质的研究、鉴定和应用机构的数据,才能更好保证报道的客观性。参见原文 &&
本文关键词:
&&& &&& &&& &&&
北京中科同福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所有资料及图片严禁拷贝及转载
拷贝必究 &&&京ICP备号 全国免费电话:400-688-4816&&咨询订购热线:<FONT
color=#ff133968&诚招全国代理商 推荐:&
中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监制&&&&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北京中科同福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全球总经销
乘车路线换为 坐车四环外路南下车过天桥就到了,路线特9、624、354、958、959、967、982、983、
474、693、运通115、736、913、941快、981、335、740郑常庄下车,开车到沙窝桥掉头走辅道就可以关于灵芝的期刊 ,就是要详细到作者,文章。越详细越好。_百度知道
关于灵芝的期刊 ,就是要详细到作者,文章。越详细越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需要更多的期刊发表信息以及技巧,我可以帮忙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期刊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慧思末法思想之研究(宋道发),内明,综论-五明频道-学佛网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慧思末法思想之研究(宋道发)
发布人:站主【主站留言】&&& 日期: 9:47:34&&&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慧思末法思想之研究(宋道发)
&  慧思末法思想之研究
  编辑:宋道发
  来源:闽南佛学
  在印度佛教思想发展的历史中,并未形成系统的末法思想,但佛典中有关正、像、末三时之说的记载,却为中国的高僧大德们建立末法思想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源。而且三时之说,只有经由中国佛教界高僧大德们的发挥与创造,才真正演变为一种时代观念或危机意识,且形成为一有系统、有组织的末法思想体系,在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早在南北朝初叶,已有信当世入末法者。现存敦煌伪经中,亦多有末法之说。在北齐时代,当时在山东泰山与河南省北部的响堂山的石经,都完成于周武帝废佛前五年,由此可见北魏太武帝废佛,已经使人们有所戒惧,体会到末法危机的实际存在。不过首先明确提出三时的观念并系统阐述其末法观的高僧,乃是被天台宗奉为三祖的南岳慧思禅师(515-577年)。慧思以后,自隋唐以降,许多大德高僧,皆有末法思想的主张,而末法意识之特别强烈者,则以慧思、信行、窥基等大师为代表。对末法观的首倡者慧思的这一思想进行研究,揭示其末法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其影响,对于现今的中国佛教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慧思的末法思想略介
  在介绍慧思的末法思想之前,有必要先略述末法思想的内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数项:
  (一)三时分判。三时,又作正、像、末三时。即如来一代教法住世,有正法、像法、末法三期变迁。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以教(教法)、行(修行)、证(证果)之具足或不具足,配于正、像、末三时之说,他认为:如来灭度后,教法住世,依教法修行,即能证果,称为正法;虽有教法及修行者,多不能证果,称为像法(像,相似之意);教法垂世,人虽有秉教,而不能修行证果,称为末法。另外,单就三时之修行证果而论,有人认为:正法时,持戒即能成就,称为戒成就;像法时,修禅即能成就,称为禅成就;末法时,惟依净土念佛法门方能成就,称为净成就。
  (二)三时之断限。关于三时之时限,诸经论所说互有异同。关于正法、像法之时限,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正法五百年,像法亦五百年。(二)正法一千年,像法亦一千年。(三)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 (四)正法一千年,像法五百年。关于末法之时限,诸经论所说大抵为末法一万年。然《俱舍论宝疏》卷二十九依《善见律毗婆沙》卷十八所举,将正法千年之后尚有一万年之说法,解释作一万年中之前五千年为像法时,而后五千年为末法时。亦有人据罗什、不空二师所译之《仁王经》,提出另一种之&三时说&,即以八十年(或五十年)为正法期,八百年(或五百年)为像法期,八千年(或五千年)为末法期。
  关于我国诸师之异说,据《胜N经疏详玄记》卷十载,净影、道绰、法上、贤首等师,说正法五百年;南山、清凉、灵芝等师,说正法一千年;净土家则谓圣道门之诸教,历三时而渐趋衰灭,净土教却渐兴盛,于末法一万年之后,尚能住世一百年。慧思主正法五百年、像法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志磐则据《法住记》、《善见论》、《法苑珠林》等书,提出正法一千四百年,像法二千五百年,末法三万年之说,诸师迥异。
  (三)末法征象。所谓末法,乃相对于正法、像法而言,指佛教之正法纯味渐失而转入衰微之时期。关于此词之意义,《法华义疏》卷五云:&转复微末,谓末法时。&《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云:&有教无余,名为末法。&此谓众生根机渐次低下,虽有如来教法而无行证者,此时期即称为末法。末法之世即称为末世。
  末法时代佛之正法衰颓而僧风浊乱,其情状约如《法苑珠林》卷九十八&五浊部&所载:&佛涅后当有五乱,一者当来比丘从白衣学法,世之一乱。二者白衣上坐比丘处下,世之二乱。三者比丘说法不行承受,白衣说法以为无上,世之三乱。四者魔家比丘自生现在,于世间以为真道谛,佛法正典自为不明,诈伪为信,世之四乱。五者当来比丘畜养妻子奴仆治生,但共诤讼,不承佛教,世之五乱。&
  慧思的末法思想,最集中地体现在《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之中,既与上述内容有共通之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其要如下:
  第一,关于正、像、末之时限,慧思依据《本起经》,采取如下说法:&(释迦牟尼)灭度之后,正法住世迳五百岁。正法灭已,像法住世迳一千岁。像法灭已,末法住世迳一万年。&
  第二,判定其所处之时代,佛教已进入末法。《誓愿文》中自叙一生行迹,多言年至若干岁,为末法若干年,如说&我慧思即是末法八十二年,太岁在乙未十一明十一日,于大魏国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生。&&至年三十九,是末法一百二十年。&等等
  关于何时进入末法,由二要件决定,一是三时期限之长短,二是佛陀生灭于何年。此二项各有异说。前者种种说法,已见上述。关于佛陀诞生之纪年,据隋朝的费长房《历代三宝记》,有如下六种传说:一、周庄王十年甲午(前687年);二、殷武乙二六年甲午(西元前1167年);三、周昭王二四年甲寅(西元前1027年);四、周平王四八年戊午(西元前723年);五、周桓王五年乙丑(西元前716年)。六、周贞定王二年甲戌(西元前467年)。诸说皆有所据。慧思则别据《本起经》,认为释迦佛&甲寅年(前1147)四月八日生&&至癸酉年(前1068)年八十,二月十五日方便入涅。正法从甲戌(前1067)年至癸巳(前568)年,足满五百岁止住。像法从甲午(前567)年至癸酉年(433)足满一千岁止住。末法从甲戌年(434)至癸丑年足满一万岁止住。&慧思据此推算,其生年北魏延昌四年(515年)为末法八十二年,断定当世已进入末法。
  第三,炽烈的护法观念。为在末法之世护持正法不失,慧思发誓,为众恶论师及一切众生造金字《摩诃衍般若波罗蜜》一部,于十方六道普现无量色身,不计劫数至成菩提,当为十方一切众生,讲说《般若波罗蜜经》。及金字佛经造成之后,慧思又复发愿,欲入山经行修禅,成就五通神仙及六神通,受持释迦及十方佛所有法藏,并诸菩萨所有论藏。于恶世中,持释迦法令不断绝,于十方佛法欲尽处,愿悉在彼,持令不灭。
  概言之,慧思认为,虽末法时属浊恶,但仍有佛法的存在。护法观念乃是慧思末法思想中最为精彩、最为感动人的地方,是其全部末法思想的精要所在。他的这种护法观念与佛陀说法的精神乃是一脉相承的。根据对经典的观察,世尊虽然说过&过去诸如来,依寿减变,于彼七日后,正法隐没,今我涅后正法五百年&&像法住世满一千年&&&这样的话,但是他仍然为了使正法久住,而说了大陀罗尼咒,正如《涅经》所云之末法中有十二万大菩萨,持法不灭。世尊在《法华经》中说,他灭度后,有六万恒河沙等菩萨于娑婆世界护持读诵广说《法华经》;《大乘同性经》卷十亦云:&住持一切正法、一切像法、一切末法。&故虽有法灭之说,但仍有克服法灭的正法意识存在,而非绝对的法灭不现。慧思正是根据佛经的记载,通过对佛教现实情状的反省,而宣说末法到来的事实,并以大乘菩萨的入世观摄己度人,笃实行道,虽历尽磨难而终不改悔,试图藉以扭转当时佛教界不修禅定、不思经义的颓废之风,以避免法灭的厄运。
  二、慧思末法思想形成的背景
  北朝魏齐之世,号称佛教兴盛。慧思却独于北齐之初,著《誓愿文》(作于558年),大唱惊世骇俗的末法之说,敲响警世的洪钟,以期唤醒世人。慧思末法思想的树立,既与北魏太武帝毁佛以后魏齐时代佛教潜藏着的危机深相关联,又由其个人的禅修证验和其弘法受阻、屡受恶僧毒害的人生际遇而发生莫大的影响。
  (一)魏齐佛教之腐败
  北魏太武帝废佛以后,至文成帝即位,下诏复兴佛法,毁坏图寺,仍还修复。佛教经论,又得再显。凉州沙门昙曜出而助成佛法复兴之大业。昙曜之功绩最著者,乃在于奏请设立&僧o户&、&僧o粟&和&佛图户&:&昙曜奏: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o户,粟为僧o粟,至于俭岁,赈给饥民。又请民犯重罪及官奴以为佛图户,以供诸寺洒扫,岁兼营田输粟。高宗并许之。于是僧o户、粟及寺户遍于诸州郡矣。&(《释老志》)此举俾使寺院经济之实力迅速增强。其于佛法复兴,助益良多。
  其后北魏诸帝,皆奉行提倡佛教之政策,北齐亦然。北朝信奉佛教,自不同于南朝诸帝之崇尚辩论佛义者,诸帝所交游者多为禅师,而特以广建功德著称。盖度人为僧,本为功德。故举国上下,自皇帝以至于王公大臣,凡信教之徒,皆努力为之。北朝佛法,既以建功德、崇福田为多,&其流弊所及,在乎好利,而堕于私利。&出家僧众既可避租税力役,坐得衣食,又可经营私利。奸宄之徒亦可籍出家而得藏匿寺院之中。故朝廷虽惧僧尼过滥而对于度僧常有限制,然因当时法禁宽褫,私度之风终不能改肃。
  北方造寺之风亦盛。孝明时官吏私营寺塔,其数甚众。至魏末天下丧乱,京邑第舍,大多为寺。任城王澄奏疏中有曰:&今之僧寺,无处不有。或比满城邑之中,或连溢屠沽之肆,或三五少僧,共为一寺。&朝廷对立寺虽亦有限制,但终未见奉行。魏齐之世,僧寺数目代有增加。魏末(534年)寺僧数目为&僧尼大众二百万、佛寺三万有余&。北齐之时,天下僧尼二百余万,寺四万余。
  僧尼虽众,清肃者良少,猥滥者实多,更有甚者,可朋比匪类。《释老志》曰:魏先立监福曹,孝文帝时改为昭玄,备有官属,以断僧务。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秋下诏,僧人犯杀人以上罪者,仍依俗断,余犯悉以僧律治罪。其最大之罚,即令还俗。对于性情良善者,僧戒固已足用,而对于桀骜不驯者,则惩劝之功难显。故寺院纪纲败坏,僧人秽德彰闻于时人之记载。另有作奸谋乱者竟挟佛教之威力,并以邪说惑众,相率谋乱。僧尼伪滥盖以此代为极矣。嗜欲之众聚居寺院,既侵夺民居,广占田宅,又托名三宝,经营私利。僧o粟本为赈济饥民之用,后亦渐为僧人享受。北朝魏齐周各代,佛教虽盛,然因自身的不健全,僧风浊乱,糜费日甚,已危及当时的国计民生。
  慧思根据自己对当时佛教的观察,对自北魏以来一直处于兴盛状态的佛教,及其潜藏着的堕落、腐败与追随王权等现象,有了深切的反省与愤慨,对于佛法的命运十分担忧,他预感到&齐祚将倾,佛法暂晦&。后来577年,齐果为周所灭,周武废齐境释道二教。与其说慧思有预知未来的神通,毋宁说他有迥出常人的洞察力,认识到猥滥僧人充斥寺宇、朝廷及地方的各级僧官过于活跃、寺院经济极度膨胀的北齐佛教,已经成为国家内政与经济上的隐忧。当教权危及王权之时,势必引起统治者的顾虑,最终导致帝王的大规模废佛。
  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帝王对佛教迫害,即所谓&三武一宗&的法难:北魏太武帝之毁佛;北周武帝废佛;唐武宗毁佛(史称会昌法难);后周世宗毁佛。慧思之世,上距北魏太武帝之毁佛不足百年,又目睹当时北齐佛教之腐败现状,对照佛经中关于三时的记载,有着强烈危机感的慧思不得不接受经典上所说的浇末与五浊恶世的思想,向佛教界宣说末法已经到来的事实。
  (二)慧思的个人际遇
  1、修禅悟道
  三祖南岳尊者慧思,姓李氏,元魏南豫州武津人也。儿童时,梦梵僧劝令入道,于空岫拦邸斗贰D晔(魏庄帝永安二年)辞亲入道,所投之寺非是寂静之处。此因时处北魏之末,寺院多为猥滥僧众所居,寂静之处实为少见。然而慧思藉幼时读《法华经》之力,道心坚固,奉持守素,梵行清慎,恰如莲花处污泥而不染。及受具足戒后,道志弥笃,谢绝人事,专诵《法华经》。《法华经》是一部充满危机意识的大乘妙典。在〈譬喻品〉有三界火宅之喻,警示一切众生处境的危险;〈法师品〉以后的内容,更具有浓厚的危机意识、苦难意识的背景。慧思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实得益于《法华经》的启示。
  佛教三学,曰戒、定、慧。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学佛证道,首当受圆满戒法,以为入道之鸿基。而当时的佛教界,僧人多不称戒行。故慧思先受戒作法有亏,乃梦见四十二僧为加羯磨圆满戒法。既寤之后,修道益加精进,得见三生所行道事。慧思又尝梦阿弥陀、弥勒佛与之说法开悟,故造二像并同供养。又梦随从弥勒与诸眷属同会龙华。心自思惟:我于释迦末法受持《法华》,今值慈尊,感伤悲泣,豁然觉悟。自此以后,更加精进。此种记载,昭示出当时北朝之佛教界,义学极不发达,讲经法师难得一见。此一时期,慧思的末法思想已初见端倪。
  慧思二十岁时(东魏孝静天平元年)因读《妙胜定经》,叹禅功德,发菩提心,立大誓,为度十方无量众生,求无上道为首楞严,乃遍亲禅德学大乘,常居林野经行修禅。禅师慧文为当时之翘楚,众法清肃,道俗高尚。慧思乃往归依从,受观心之法。坐夏九十日,得悟法华三昧,后往鉴、最等诸大禅师处,述己所证,皆蒙随喜。
  2、弘法罹难
  慧思禅师自禅观成就之后(慧思禅师曾说自己一生所证,入十信铁轮位),所未闻经,不疑自解,解行高明。从此名行远闻,四方学徒,钦德往归。乃以大小乘中定慧等法,敷扬引喻,用摄自他。
  作为新兴起的大乘禅法的代表者之一的慧思禅师,于弘法之时,既注重佛法的真实修行,又大力阐扬大乘经义,并痛斥当时佛教界的堕落风气,对只知持诵经文的&文字法师&提出强烈的批评。这对北朝佛教界无疑是巨大的震撼。盖北朝魏齐之世,僧众大多只以持诵经文为佛事,既不乐修禅观,又不肯思经义。纵修禅观,亦多属小乘。北朝佛教本盛行小乘禅定,少林寺佛陀禅师一系为当时禅法的主要代表,嵩山遂为当时禅法之重心。佛陀禅师的著名弟子僧稠(480-560)尽得小乘禅要,并受魏、齐两代皇室的供养三十余年,尤其受到北齐文宣帝之尊崇,尝被召至邺都说四念处法。在朝廷的支持之下,其禅法也大为流行。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慧思弘法伊始,就遭到了北地僧众的激烈反对,即所谓&是非由起&,更有甚者,竟有诸恶比丘,数度加害。慧思的弘法之业屡受困厄。稽诸《续高僧传》〈慧思传〉、《佛祖统纪》〈南岳慧思纪〉及《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其要有四:
  其一、东魏武定六年(年三十四),在河南兖州,与众议论。故遭值诸恶比丘,以恶毒药令慧思食。举身烂坏,五脏亦烂,垂死之间而更得活。慧思禅师本欲北渡黄河,遍历诸禅师,中途遭此变故,便知自己决难为北地僧众所容,于是改变主意,决心到南方去苦修禅定、弘扬大乘教法。
  其二、齐天保四年(年三十九),渡淮南,至郢州,为刺史刘怀宝讲摩诃衍义。是时有五恶论师以生金药置饮食中令慧思与三人共食之,其他三人一日即死。慧思挨过七日,气命垂尽之际,一心向十方佛忏悔,念般若波罗蜜。作如是言:不得他心智不应说法。如是念时,生金毒药,即得消除。
  其三、齐天保七年(年四十二),于光州城西观邑寺又讲摩诃衍义。有众恶论师竞来恼乱,咸欲杀害,毁坏般若波罗蜜义。慧思于彼时起大悲心念众恶论师,即发誓造金字《摩诃般若》及诸大乘,现无量身于十方国土讲说是经,令一切众恶论师,咸得信心,住不退转。
  其四、齐天保八年(年四十三),至南定州,为刺史讲摩诃衍。是时,有众恶论师竞起恶心,断诸饮食。经五十日,唯遣弟子乞食济命。于时复发愿:我为是等及一切众生,誓造金字摩诃衍般若波罗蜜一部,当为十方一切众生,讲说般若波罗蜜经。发愿之后,众恶比丘皆悉退散。
  慧思在他的一生中,数次遭到同为出家人的迫害,这在僧传的记载中是绝无仅有的。而这种屡濒绝境的体验,也很可能就是激发出其末法意识的主要外缘。齐天保九年(年四十四)当金字《大品般若》及《法华经》于光城县齐光寺造成之后,慧思便自述《誓愿文》一篇,于此文中表达出其强烈的末法意识。
  根据慧思自己的记述,这篇誓愿文作成于齐天保九年(558年),较那连提耶舍译出《大集经月藏分》的年代(齐后主&天统二年,566年),还早八年,更在北周武帝废佛(北周574年,北齐577年,此从后者推算。)前十九年。在《誓愿文》之末,慧思总结其一生所化,不外此类人:道俗劝讲者;强劝令讲者;学士诈亲者;诸王刹利者。如是四类,皆不可信,大须拣择。故在《誓愿文》结尾处连用四个择字,联系他三十九岁于郢州遇恶论师毒害时所说&不得他心智不应说法&的话,益可以说明慧思对末世众生根劣难度有深切的体认。慧思临将终时,为绍隆佛种而作最后的努力。其一、大集门学,连日说法,苦切呵责,闻者寒心;其二,慧思向众人宣布: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华、般舟念佛三昧、方等忏悔、常坐苦行者,随有所须,皆由其供给。慧思禅师门人虽众,却皆畏惧苦行,竟无一人应答。这对于以护持正法自任的慧思来说,是如何的痛心与无奈!
  纵观慧思一生的经历,入道修禅,外缘难具,备尝艰辛,方禅观有成;弘法度生,恶缘重阻,身陷绝境,其数不一。反观自身经历,结合经典所说,慧思亦不能不认为当世的情形,确是末法的征象。因此他在《誓愿文》中所云:& (释迦佛)正法像法,皆已过去,遗法住世,末法之中,是时世恶,五浊竞兴,人命短促,不满百年,行十恶业,共相杀害。&这完全是其个人遭遇的直接反映。
  三、慧思之后末法思想的普及
  北齐后主天统二年(566年),那连提黎耶舍就在北齐译出了《大方等大集经》〈月藏分〉。此经可谓集正法、像法与法灭尽说之大成者,经中的〈月藏分〉详述有关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的世相,与劫尽末法世的情形,此经〈月藏分〉所云之五种五百年说乃解脱坚固、禅定坚固、读诵多闻坚固、多造塔坚固、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而这两种说法都曾为后来持末法观的僧人所经常引用。此外,〈法灭尽品〉(卷五十六第二十品)内还有正法五百年、像法千年之说。
  北周武帝之废佛(北周为574年,北齐为577年),使佛教再次面临了法灭的表相。凡有智识的僧众,联系《大集月藏经》之说,无不切身感到了末法的降临。因此,慧思在世之时,末法思想在当时的佛教界尚不甚流行。随着北周武帝的灭佛,便有更多的高僧,产生了强烈的末法意识。他们各以自己认为有效的方式来挽救式微的佛法。
  (一)、刻造石经
  曾亲身经历了北周武帝灭佛惨剧的灵裕法师,为了防备以后因王权的灭法之举而导致经像毁灭,特地在五八九年(隋开皇九年)于河南宝山开一石窟,其中塑有卢舍那佛、弥陀佛、弥勒佛等,又刻了其他七佛。三十五佛等,窟壁内外皆刻上了《法华经》《胜N经》《涅经》等的经文,这些经文中并包含了《大集月藏经》的〈法灭尽品〉,其用意显而易见。
  此外,六○五年到六三九年间,约三十年的时间,静宛法师在河北省北部的房山(石经山)石窟刻石经,其动机亦是为了防止法灭,与灵裕相同。其所刻之石经上亦云:&正法像法凡千五百余岁,贞观二年(六二八年)入末法七十五载,未来佛教废毁时,可出此石经流通于世。&
  (二)、建立新教门
  三阶教、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佛学以及信仰形态虽各具特色,但皆以处于末法浊世、正法隐没的时代为其立教的基点,宣说唯有自己的教法才是时机相应的佛教,才能够令佛法久住。
  信行禅师(540-594年)所倡创的三阶教,为中国佛教中极为特异的一派信仰,是始于末法观而衍生出的教义。他将佛教按&时、处、人&分成第一阶正法时期(佛灭后五百年)、第二阶像法时期(次五百年)、第三阶末法时期(属佛灭千年之后),以为时值末法,处于秽土,人皆破戒,而无圣人。唯有皈依一切三宝,一切行为皆依第三阶的普真普正的佛法,断除一切恶,修持一切善,始易有成。他提倡苦行忍辱、从事劳役,乞食为生,一日一食;认为一切众生皆是真佛,故路见男女,一概礼拜。隋唐两朝,此派系被视为异端屡受敕禁,而徒众不绝,至宋代始湮灭不闻。
  道绰(562-645年),净土诸祖中的第二祖,一般认为,他是净土诸家中提倡末法观的先驱,也是第一个揉和正、像、末三时说与五坚固说(五种五百年说)的人,在末法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道绰年十四出家,时正值周武帝废佛令的翌年,他很可能亲身听闻有关废佛与末法的惨状,乃皈依浇末之时的净土教。他认为:&当今末法显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道之门也。&其后有善导(613-681年)、法照、怀感等净土教诸大师相继弘通,净土教因之而盛行于世,末法思想也随之流布于社会。时至今日,信众最多、影响最大的乃属净土一宗,末法思想亦广为流传。
  慈恩窥基(632-682年)是中国唐代法相宗之祖,亦具有非常强烈的末法意识。其末法思想有如下二点值得注意:其一、以教、行、证三者具足与否分判三时,已见前述。他又认为,佛的教法是正、像、末一贯的,皆可名之为正法。其二、认为末法时代,众生业重根浅,既难往生净土,更遑论往生报土,归信弥勒乃众生解脱之正途。窥基于《弥勒上生经疏》中说: &释迦末法,无论持戒、犯戒、有戒、无戒,释迦皆嘱弥勒度之&,&去佛时遥,病重行阙,受佛付嘱,欣当佛度,末代津梁,真为正观。业浅识微,智量E拙,欣生报土,越分所望,不称病行,名为邪观&。此&末法观&乃上承玄奘,同时亦受盛行于六朝之弥勒信仰影响甚钜。
  南山律宗之祖道宣律师(596-667年)生在隋末唐初,北周破佛后,佛教从隋文帝以来刚刚复兴,又经过唐高祖的佛教淘汰之举,这使年青的道宣律师自感到佛教的危机。他主张正法千年、像法千年、末法万年之说,又采用了像季、浇末、末法、世末等用语,并批评当时僧尼界的堕落。道宣虽未确切指出当时是否末法之世,然在道宣律师眼中,当时的佛教界除浇末外,绝非他物。他认为,在末法时,禅法不行,所以应以遵戒之行为至善的教法。唯有高扬戒律,匡正像法之教的浇讹,方可使佛法久住。为此他费尽心血完成四分律宗。
  虽然慧思的末法思想对上述诸师的影响程度如何,一时还不能充分加以说明,但其影响大抵是不能低估的。
  除上述诸师以外,受到慧思禅师末法思想之影响最为直接者,当为天台宗诸师。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者大师,于陈天嘉元年(560)智往光州(今河南省光山县)大苏山,依慧思学四安乐行,证悟法华三昧。而慧思的《誓愿文》即作于此前两年(558年)。按常情推测,智既为慧思的弟子,其师大力主张末法之说,其弟子似乎也应十分强调此点。然因二人的成长环境及经历迥乎不同,弘法的际遇各异,所立教法也有一定差异,对于佛教法运的看法很不相同。故智的末法观远不如其师那般强烈。虽是如此,智于说法中还是经常提到末法(或末代)之说,认为当时是末法时代。如《摩诃止观》卷第八云:&今末代痴人闻庵罗果甘甜可口,即碎其核,尝之甚苦,果种甘味一切皆失。无智慧故,刻核太过,亦复如是。&《法华玄义》卷第四云:&涅为末代凡夫见思病重,定执一实,诽谤方便,虽服甘露不能即事而真,伤命早夭,故扶戒定慧,显大涅。得法华意者,于涅不用次第行也。&《法华玄义》卷五亦云:&其末代学者,多执经论方便断伏诤斗(云云)。如水性冷,不饮安知。&《法华文句》卷第四下云:&末法凡夫犹尚能信,况圣人乎?&足见慧思的末法思想对智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到了唐代,天台宗的中兴之祖荆溪湛然(711~782)于其著述中则更为频繁地提到末法之说。如《法华文句记》、《止观辅行传弘决》提到末法或末代各有十余处,《法华玄论释签》也至少提到九处。不过在唐代,末法思想已甚流行,他极有可能受到慧思的思想及当时诸师末法思想的共同影响。
  四、结束语
  末法思想的产生与流行,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产生特别巨大的影响。至于在中国佛教教理和教史的发展演变中,末法思想究竟起着何种作用,积极的成分多亦或是消极的成分多,以我目前的学识,还无法全面加以评说,而且也不是一篇短文所能容纳的。但有一点是勿庸置疑的,那就是,历代的高僧大德们,尤其如慧思禅师等,为使佛法免于毁灭而作出不懈的努力,其为法忘l、续佛慧命、利益众生的勇气、智慧和悲心,是永远激励我们精进不退的精神源泉和智慧宝藏!
  主要参考资料:
  释道宣:《续高僧传》卷第十七〈慧思传〉,《大正藏》第50册。
  释志磐:《佛祖统纪》卷第六〈南岳慧思纪〉,《大正藏》第49册。
  释慧思:《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大正藏》第46册。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一版。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第四卷,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1994年元月初版。
  藤堂恭俊/盐入良道:《中国佛教史》(上),《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第44册,华宇出版社台湾1986年6月初版。
  `田茂雄:《简明中国佛教史》,《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第42册,华宇出版社,台湾1988年2月初版。
  安藤俊雄著/苏荣j译:《天台学----根本思想及其开展》,台北慧炬出版社,1998年10月初版。
  10、高雄义坚:《诸家对末法思想的态度》,《支那佛教史学》第一卷第一号、第三号。
  作者简况:宋道发,男,1968年7月生。复旦大学哲学系98级博士生
前五篇文章
后五篇文章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主站自日以来,文章总访问量:
学佛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就是要吃窝边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