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要走什么文明5道路发展道路政治

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厦门网&&&& 16:41
  2001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秉持这一战略构想,与时俱进地深化实施。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并对福建省情特点、基础优势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省委书记尤权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推动福建发展必须把“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结合起来。省委九届九次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三个必须”,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奋斗目标,丰富和拓展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战略决策的内涵要求和目标任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加坚定了我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信心和决心。
  ◆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意义重大
  “百姓富”与“生态美”,两者既互为条件、互为基础,又相互包含、相互促进,内在统一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进程之中。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生动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人通过实践可以能动地改造自然,但我们不应该“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因此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核心在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思想内核,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实践。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充分体现。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就是要保护好、发挥好、发展好我省良好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核心竞争力”,实现全省人民“共同富裕”。
  回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大举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期盼有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惠民的民生福祉。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民生问题和环境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人民群众既享有富裕的物质生活,也享有绿水青山的“绿色福利”,真正提高幸福指数。
  建设美丽福建的必然选择。“美丽福建”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有机结合,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目标指向。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进一步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建设“美丽福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不懈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把富和美有机统一于推进美丽福建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促进这一目标早日实现。
  ◆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基础扎实
  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既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也有坚实的发展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生态优势。
  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他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民生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等等。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提供了科学指南。
  坚实的发展基础。近年来,我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把工作重点更多放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薄弱环节上,放在为长远发展打基础上,放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民生基础。
  丰富的实践经验。福建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非常重视生态建设。继2001年时任省长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构想之后,2002年,省委省政府积极推动这一战略构想实施,使福建成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2004年,制定出台了《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十多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生态省建设实施意见,制定了十几部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生态省战略的持续实施和拓展,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政策制度基础。
  良好的生态优势。我省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越,生物物种丰富,水系自成体系,水资源总量充沛,森林资源优势突出,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实施生态省战略以来,重点流域整治成效显著,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福建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全省干部群众长期共同维护的成果,同时也是福建发展的优势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广泛共识。
  ◆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重在作为
  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必须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各项政策措施,突出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导区、生态优美文明祥和宜居区和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
  树立绿色理念是前提。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知识和价值观宣传教育,在全体公民中强化“绿色GDP”意识,强化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人文指标全面发展的政绩意识,强化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强化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意识。大力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和生态行为,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
  推进绿色发展是根本。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把环境保护作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标准推动产业升级。要“优增量”,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实施方案,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坚持统筹兼顾是关键。统筹兼顾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根本方法。要统筹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和环境保护,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统筹改革发展稳定。
  健全绿色制度是保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制定实施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究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规体系,强化执法监督,开展区域联合执法、跨地区交叉执法,增强执法效能。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生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
[责任编辑:陈瑛&&&来源:福建日报 ]
K.马克思和F.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46; &#46;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46;发展北峰山区生态旅游业 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
据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7日分别参加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一些代表团的审议。来 自 西 陆 军 事 在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妇女代表、委员及全国各界妇女同胞,致以节日的问候。习近平参加了贵州代表团审议。赵克志、陈敏尔、郑强、束晓梅、张加春、张国英等代表先后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等问题发表意见。习近平认真听取和记录,不时询问情况并同大家讨论,最后作了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肯定贵州省一年来工作后指出,经过这么多年一届接着一届持续努力,贵州已经进入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要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要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李克强分别参加了云南、山西代表团审议。张德江参加了福建代表团审议。俞正声参加了新疆代表团审议。刘云山参加了江苏代表团审议。王岐山参加了河南代表团审议。张高丽参加了宁夏代表团审议。
标签: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政治局生态
本栏目最新文章
俄罗斯前所未有地在中西部地区举行军备检查,虽如普京...
热门关键词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日 15:49:13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辉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目标,生活富裕但环境恶化也不是我们的追求。在转型升级与合理增长之间,我们能否找到一个黄金平衡点,从而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答案是肯定的。
  毋庸置疑,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一方面,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青海处于青藏高原复合侵蚀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草场退化、土地沙化、雪线上升等生态问题极难修复。可以说,坚持生态保护第一,是青海的必然选择。
  于是,有人说:青海不用发展了,只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就行了。诚然,工地停止施工、关闭工厂煤矿,天会变蓝,风会变清。但问题在于,由此带来经济下滑、收入减少,我们还用什么去支撑生态保护所必须的投入?
  靠回到贫穷来解决今天的生态问题,并非明智的选择。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际上就有这样的观点:在所有的环境污染问题中,没有比“贫穷污染”更为严重的。就青海而言,我省现在还有70多万贫困人口,让他们脱贫致富,必须要靠发展;面对底子薄、基础弱的先天不足,我省要在2020年和全国一起迈入小康社会,也要靠发展,而且是更为快速的发展。同时,只有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了,对生态保护才会给予更多的重视,行动上也才会更加自觉。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小康,不仅包含了人均产值和收入的增加,同时还包括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特别是健康的要求。“生态美”已成为“百姓富”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今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经济的繁荣、政治的民主、社会的和谐,也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这个意义上看,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用碧水青天来换取满目的水泥森林、漫天的雾霾沙尘,无异于竭泽而渔,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初衷。
  因此,精心调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尽最大可能维持两者间精细的平衡,不仅是经济问题、技术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这是时代对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拷问。
  实际上,自提出“生态立省”战略以来,我省优化生产力布局,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资源集约综合利用,注重选商择资,加快技术进步,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省高新技术及装备工业比重明显上升,轻工业快速增长,资源性行业和高耗能行业不断下降,生态畜牧业和旅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尤其是去年,青海在生态建设方面突出抓了两件大事:一是制定并实施了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行动方案。一批重点生态保护工程扎实推进,治理区生态状况持续改观,带动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扩面提速增质;二是制定并实施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在6大领域30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了系统部署,有的已取得积极进展。这两个方案的制定实施,即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也实现了民生的进一步改善,生动证明了生态美与百姓富完全可以共赢,也证明了省委七次全会提出把生态保护第一作为青海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是正确的,青海必将把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成最大的优势、财富和品牌,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青海被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新背景下,怎样更好地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就要在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指导下,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地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让全省各族人民切实感受到保护绿水青山就是保护金山银山,在拥有“青海蓝”的同时,分享到“绿色福利”。
  就要加快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发展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大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我省生态环境的优势,建设一批具有生态旅游特色的景区;着力强化生态建设保障。建立操作性强的、反映市场供求的自然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收益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构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地区间的收益付费和市场服务的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努力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时,应有资源、环保、生态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推进生态保护的法制化和制度化,以法律和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及运行。
  今日之青海,转型已经开启,发展不容回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生活环境,让清冽甘甜的源头净水润泽华夏土地,是青海人共同的追求。
( 网站编辑:叶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