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岁中间用不用加顿号在中间怎么打出来

书名号中间用不用顿号?
书名号中间用不用顿号?
就比如说莫泊桑的代表作有《我的叔叔于勒》《项链》……
中间要不要加顿号?请回答准确,加上原因。
补充:那单引号或双引号之间加不加?
我国的语言和标点规范总是不停在变。我查了一下手边一本几年前的编辑手册,是不加的。 
用书名号本身已经足以将书名划分开,
同样“”“”间也不加
不加,我不写了吗
连用书名号本身已经足以将书名划分开,加顿号属于画蛇添足。

其他回答 (27)
不加,这是语文常识
对了,提醒一下引号之间也不加
如“苹果”“梨”...之间不加
都不加的,记住就行
对于这个问题,一般有以下两种观点~ 
其一,不用加。观点和记忆中高中语文书阐述的理由一样,即书名号已经包含有停顿的意思了,加顿号等于画蛇添足。 
   
  其二,用加。此类观点通常是:书名号是标号,而顿号是点号;按照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说法,点号的作用是表示停顿,而标号并没有表示停顿的作用。说书名号可以表示停顿牵强。

主流观点和趋势都是不加...
要加。因为是不同的两部作品
不加的,可以采纳么?
要的吧,顿号(、)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从他定义就可以看出来
你看啊,并列的,词组,要加
对于并列书名号之间是否应该加顿号,我一直很困惑。
  我是非常清楚的记得高中的语文辅导书上关于标点符号的那章上是很明确的说并列的引号、书名号之间是不能加顿号,否则就是错误的。原因是引号和书名号本身就表示一定的停顿。并且在高中做题、或是后来写文的时候我也是一向奉行这个原则。
  之所以后来又感到困惑是因为在太多的地方见到过书名号之间加顿号的情况了,包括很多权威的读物或刊物。包括大学的课本、人民日报,以及一些权威人士的博客上;当然,同样的刊物上也能找到同样反例,即不加顿号的。由此可见,权威刊物的例子也并不可信。
  在网上查了一下,加或不加理由如下:
  其一,不用加。观点和记忆中高中语文书阐述的理由一样,即书名号已经包含有停顿的意思了,加顿号等于画蛇添足。
  其二,用加。此类观点通常是:书名号是标号,而顿号是点号;按照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说法,点号的作用是表示停顿,而标号并没有表示停顿的作用。说书名号可以表示停顿牵强。
  发现网上有很多编辑困惑这个问题,但是主流观点和趋势都是不加。在“中国校对网”上看到一篇讨论的帖子,是编辑们在讨论并列书名号之间是否应该加顿号的问题,有编辑解答说是趋势是不加,要求把书名号之间的顿号删除。在百度知道里也见到有人询问这个问题,回答者同样也是编辑,他给出的答案是:
   1、如果楼主是要考试用的话,最好专门查一下最新的使用规范。因为我国的语言和标点规范总是不停在变。我查了一下手边一本几年前的编辑手册,是不加的。
   2、如果楼主跟我一样是编辑,那就更不用加了,因为标点符号本身的功能一是划分字句,一是辅助表达。连用书名号本身已经足以将书名划分开,加顿号属于画蛇添足。
   3、我在某省级人民出版社任编辑,我社质检标准为不加,出版局质检标准为可加可不加
  以上这两个例子虽然不能确定的说不能加顿号,但是至少说明了在编辑中的主流做法是不加顿号的。
  在人民网看到一篇文章
来源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名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过这篇文章没有提及这个问题,但是该文在说明其它问题的时候给出的例子是:
  刘苹买了三本小说:《红楼梦》《红与黑》《永别了,武器》。——并列书名号不加顿号。
  句中的“个子高”“眉毛粗”“眼睛大”作“他”的谓语,与它构成三套 主谓关系,成为三个独立的分句。——并列引号之间不加顿号。
  在人民教育网的小学语文上看到到另一篇文章专门阐述这个问题:《并列书名号的运用》 ,这个问题渐渐明朗。这篇文章的观点书名号的并列关系清楚、格式整齐,书名号可直接连接,中间不必加顿号或逗号分隔,如果书名号之外还有其他文字会造成书名号的界限不清,则须加点号分隔。
  (1)《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文汇报》联合记者组(《光明日报》)
  (2)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3)解放后,钱钟书先生出版有《宋诗选注》、《管锥篇》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光明日报》)
  至此,小总结一下。首先,之所以会对这个问题争执不休,根本原因是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标点符号用法规则里没有明确提出,导致了混乱。就像我在查这个问题时有语文工作者指出“如此混乱何时了”,最主要的还是要出台准确的规定。其次,其实这是个没有确切定论的问题,说能加或不能加都有道理,但是主流趋势是不加。在网上看到的许多说要加的例子大多是很早以前的例子了,主流媒体中加的越来越少了。从我上面找到的文章中看来,人民网、人民教育网这些权威的教育网站也出了相关专门文章,也是主张不用加。最后,我自己的观点:并列的书名号不论是看起来还是读起来都隐藏了停顿的意思,既不影响表达,也不影响阅读;既然加与不加都可以,那何必要加呢?在百度知道上看到一个网友的回答,深得我心:从节俭和美观的角度来说那就更没有必要加上顿号,使行文增加麻烦!
不要加
如果加的话也只是人名中可能加
是不能加顿号的
那要看是什么了,如果是两个并列关系的词中间可以加
不要,介绍作品而已
书名号中间用顿号
因为这些作品是并列的
要用的!
因为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要用顿号。
刚才又查了下资料,不好意思刚才说错了!不用加的,还好没有采纳我的!
一句话当中要,但是如果是列表格的就不用。
不加顿号,书名号使用规则有!给你个网址可以自己看的!
单引号和双引号之间可以加,也可以不加!
不用加。观点和记忆中高中语文书阐述的理由一样,即书名号已经包含有停顿的意思了,加顿号等于画蛇添足。
加 
因为并列词用顿号
并列引号和并列书名号一样,也是不倾向加的。但是似乎不像书名号这么混乱,稍微好一点,多数是不加的。
我举个例子
就是 我有本书名字叫做《》。这两本书的的名字是《》.《》。
有本书是这么说的:“”。我读过许多名著,其中的《》让我难忘。
 这样的里面,有几个的要加的,有几个是不加的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讲一些标点符号之间的注意事项例如 并列的引号、书名号、括号之间不用顿号 必须有都好才能有分号 等和省略号不能同时用之类的 一定要条理清晰的表明,不用说太简单 说一下改标点符号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讲一些标点符号之间的注意事项例如 并列的引号、书名号、括号之间不用顿号 必须有都好才能有分号 等和省略号不能同时用之类的 一定要条理清晰的表明,不用说太简单 说一下改标点符号
讲一些标点符号之间的注意事项例如 并列的引号、书名号、括号之间不用顿号 必须有都好才能有分号 等和省略号不能同时用之类的 一定要条理清晰的表明,不用说太简单 说一下改标点符号的题怎样做才能尽量不出错
你可以翻一下新华字典,后面有的
,。;‘、·!并列的书名号(引号)之间不用再加顿号吗?_汉语常识
并列的书名号(引号)之间不用再加顿号吗?
&&& 广东省始兴县墨江中学 钟卫国&&& 翻开人教版普高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其使用标点符号的一个共同特点:不在并列的书名号(引号)之间加顿号。如:&&& 例1如《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李将军列传》等就是这样的。(人教版2002年10月第1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六册第111页)&&& 例2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人教版2003年12月第1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第77页)&&& 例3(夏衍的)主要作品有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人教版2004年5月第1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①(必修)》第52页)&&& 例4“真”“神”“美”在这里是一体。(人教版2001年12月第2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五册第32页)&&& 例5而“木”作的“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人教版2003年12月第1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第85页)&&& 例6猜谜语:“哑巴说话”“变奏为春”“举棋不定”“滥竽充数”“二、四、六、八、十”各打一成语;“不折不扣”打一汉字。(人教版2004年5月第1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②语文(必修)》第83页)人教版三个版本的普高语文教材都如此一致地不在并列的书名号(引号)之间加停顿号,是不是我国的《标点符号用法》(GB/T1,下同)有这样的规定呢?笔者十分仔细地查阅了《标点符号用法》,但却未发现有类似的规定或说明。那人教版普高语文教材为什么这样使用呢?人教版普高语文教材编者或许认为书名号(引号)已能把那些并列的词分隔开来了,没必要再加顿号。然而,《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书名号和引号都只有标示作用(书名号标示书名、篇名、报纸名或刊物名等,引号标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而没有停顿作用。这也就是说,在并列书名号(引号)之间,如果不加其他标点符号的话,是没有停顿的。而并列的书名号(引号)所标示的内容之间是应该停顿的。因此,并列的书名号(引号)之间仍需加顿号。这还可从其他普高教材、大学教材,甚至词典中得到印证。如:&&& 例7朱熹把《论语》、《孟子》以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广东教育版2004年6月第1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112页)&&& 例8艾青在这时创作的诗歌主要收于《雪里钻》、《献给乡村的诗》、《反法西斯》和《黎明的通知》等集中。(武大出版的吴宏聪、范伯群主编的全国高教自考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第329页)&&& 例9我国古代神话主要保留在《山海经》、《淮南子》、《楚辞》等古籍中。(北大出版的韩传达选注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册)第5页)&&& 例10(六艺)古代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第815页)&&& 例11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广东教育版2004年6月第1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20页)&&& 例12作者采用象征的手法,以“夜的国”、“青面獠牙的夜叉”、“妖娆的人鱼”等形象钩勒出30年代中国社会的险恶现实。(武大出版的吴宏聪、范伯群主编的全国高教自考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第185页)&&& 例13《汉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史,与《史记》同为我国古代纪传体史学名著,故有“史汉”、“班马”之称。9北大出版的韩传选注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册)第287页)&&& 例14这个地方,早晨起来谁要是说“蛇”、“虎”、“鬼”什么的,就补认为是犯讳,不吉利。(商务印书馆出版 的《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第351页)
并列的书名号(引号)之间不用再加顿号吗? 相关文章:查看更多>>并列的引语之间用不用顿号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并列的引语之间用不用顿号
并列的引语之间用不用顿号
《梅花魂》(人教版十二册)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有人认为:引号属于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并不表示停顿,这里的三处并列引语之间应当加上顿号.但课本中却没有用顿号,这是为什么?引号本身虽然不表示停顿,但连续用上引号之后,在读的时候,中间必然会产生自然的停顿,在形式上已把并列结构显示出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并列的引语之间可以不用顿号.例如:①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鲁迅《给颜黎民的信》)②比如“烟”,它的直指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朱光潜《咬文嚼字》)例①②摘自人教版小学和高中语文课本,编者的倾向是很明显的,尤其是例②的并列词语中,前面用顿号,后面用了引号后就不再用顿号了.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1990年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对于这个问题虽未专门述及,但该《标点符号用法》在其引例分析阐释中,为我们作出了科学示范,兹引两例为证:③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末尾不用问号.④例(21)中的“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长江”是并列的词,例(22)中的“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是并列的短语(词组),它们内部的停顿都用顿号来表示.从例③④并列词语使用引号后中间不用顿号的情况来看,《标点符号用法》修订组的专家们的倾向性是十分明显的.这个观点,现在已被越来越多的文字工作者接受并付诸实践.与此情况相类似的是并列连用的括号、书名 号之间,现在也倾向于不用顿号.运用标点符号应注意的事项运用标点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运用标点符号应注意的事项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中间的顿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