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王一小是忍者小英雄雄还有谁是忍者小英雄雄

我知道王二小是抗日小英雄。你知道还有谁是小英雄吗?_百度知道
我知道王二小是抗日小英雄。你知道还有谁是小英雄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小英雄雨来
刘胡兰 雨来
张嘎 李爱民 石英杰 王朴
韦小宝,小英雄雨来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抗日小英雄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抗日小英雄有哪些?
抗日小英雄有哪些?
08-12-27 & 发布
1.抗日英雄王二小1929年出生于中国河北省涞源县,原名王禾。在反“扫荡”时,刚满12岁的他把鬼子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一个中队被全歼,可这位小英雄不幸被敌人杀害,英勇地牺牲了。 2.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1940年河北唐县儿童团员在执行&安检&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3.抗日小英雄——姜墨林 4.抗日小英雄——海娃 5.抗日小英雄——王朴 6.抗日小英雄——石英杰 7.抗日小英雄——李爱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抗日英雄王二小1929年出生于中国河北省涞源县,原名王禾。在反“扫荡”时,刚满12岁的他把鬼子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一个中队被全歼,可这位小英雄不幸被敌人杀害,英勇地牺牲了。 2.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1940年河北唐县儿童团员在执行&安检&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3.抗日小英雄——姜墨林 4.抗日小英雄——海娃 5.抗日小英雄——王朴 6.抗日小英雄——石英杰 7.抗日小英雄——李爱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强J&口爆&乱轮&A篇精品尽在&--》&&&&&&&&&Sex667.com&&&&&&&&&&&&&&美艳女尤&让你鲁的根本停不下来&&不要上瘾哦~~&用手机看更精彩!&&&&&&&&4颞啃洺waa敎s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王朴,也作王璞。王朴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在战火中成长——中国抗日小英雄的传奇故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纪念碑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1940年河北唐县儿童团员在执行“安检”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消息”树上的小哨兵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抗战期间,学生在制作木刻书籍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小团员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8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演出过《乐园进行曲》《猴儿大王》等优秀节目,为宣传抗日做出了贡献。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三个小英雄:张玉芬(左)、牛中才(中)、温三郁(右)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请问抗日小英雄有谁呢_百度知道
请问抗日小英雄有谁呢
日小英雄 1:太行山区的一个抗日小英雄7、雨来、海娃、李爱民:晋察冀边区政府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2: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主人公6:电影《小兵张嘎》主人公3、王二小、周银海:电影《鸡毛信》主人公4、张嘎、王朴、谢荣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8:语文课本《小英雄雨来》主人公5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但是有几个人确实是真实存在,具有象征意义、王璞,可能在事迹上有一定的修改,王二小、雨来和张嘎都是确有其人有很多都是后来人杜撰出来的
小兵张嘎 鸡毛信。是杜撰出来的。
王二小、雨来
抗日小英雄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小英雄王二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小英雄王二小
s​版​一​年​级​语​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王元甲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王元甲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王元甲,乳名二网子,淮安市楚州区泾口镇人,1928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丧母,早年当过磨坊伙计,抗战时期加入新四军,日年仅十五岁的王元甲被日军枪杀在赵舍南头。别&&&&名乳名二网子逝世日期日
王元甲,乳名二网子,淮安市楚州区泾口镇人,1928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母亲去世后,大哥平白无故地遭了日本鬼子的一顿毒打,气不过参加了新四军。体弱的父亲养活不了他们两个小兄弟,就让他到一家磨坊里当了打箩柜(打:操作;箩柜:旧时一种筛面的工具)的小伙计。狡猾的日伪军为了打听我方消息,天天轮换着把据点里的群众派出圩子。1943年,5月9日这一天,泾口据点的日伪军到流均沟一带“扫荡”,那天是伪保长派王元甲老板的差,这位老板就硬是让他家这个未成年的小伙计顶着他出了圩子。却被抗日农民自卫武装政治处宣传干事程德庆程德庆给抓住了,听过王元甲的诉说后,从开始的怀疑转为同情了。王元甲则从呆滞变得灵活,恐惧感也渐渐消失了。老程叫他坐到自己身边,一边让他吃饭,一边谆谆教育他:日本鬼子是外国人,跑到我们中国筑碉堡,造圩子,杀人,放火,你哥哥也平白无故地挨了一顿打。这些都是任何一个有骨气、有良知的中国人所绝对不能忍受的。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就是为了不使中国人当亡国奴,才勇敢地起来抗日的。王元甲听着听着,手中的筷子停下来了,两眼涌出了难过的泪水。也许是王元甲的出身太苦吧,在老程的教育下,他很快就懂了许多革命道理。饭还未吃完,他就用恳求而且是坚决的态度说:“程先生,我不想回去了,你带我去参加新四军吧!我想和大哥一样参加革命!”说着,他的一双眼睛迸出了烁烁火花。程德庆激动了,如果不是王元甲的身体太瘦小,他一定会满足这个要求。现在他只好边鼓励、边安慰地对他说,你年纪还小,长大了才可以参加新四军。不过只要热爱祖国,仇恨日寇,你留在据点里照样可以做革命工作。王元甲一听高兴了,忽闪着眼睛问:“那——,你让我做什事呢?”当时正好程德庆手中有淮宝支队印发的1943年“红五月”《告伪军同胞书》和《告敌战区人民书》两种宣传标语,他就试探地问王元甲:“在圩子里贴标语,你敢吗?”“敢!”王元甲好象是位已经投身革命的战士,挺着胸干脆地回答。“鬼子、二皇知道了要杀你的头!”“我不怕!”王元甲的坚毅、果敢和沉着使程德庆很佩服。他就一边悄悄交待王元甲严守秘密,一边将标语裹好揣到他的衣服里边。[1]
王元甲接受了这项特殊任务,沿着张公堆往北走着,他手里不时扯几把青草,好象是从地里干活回来。到傅庄时,一条水沟拦住了他的去路。人小水深,他脱下衣服趟水过河。就在王元甲把标语往两只鞋里揣时,一个在附近耕地的伪保丁发现了那闪光的红色,并故意远远地同他打了个招呼,不料就此种下了祸根。进圩子时,王元甲把标语仍然夹在鞋内,外边还包着新鲜的青草。伪军哨兵也以为他是从地里干活回来的,根本没有盘查。他很轻易地回到了戒备森严的日伪泾口据点,并告诉老板几句可以交差的话后,就早早吃完晚饭,喂好驴子睡觉了。半夜过后,据点里死一样的静寂。王元甲一个人在磨坊里一觉醒来,揣上标语,带上晚上准备好的浆糊(磨坊里面粉有的是),仗着据点里路熟,很快就把二十余张红红绿绿的标语贴上了墙。最后把浆糊桶摔进河,沉入水底,洗干净双手回到了磨坊。真正做到了神不知,鬼不觉。  第二天,日伪军一见圩子里贴上许多新四军的标语,顿时吓破了胆。地方群众则一个个喜形于色,他们偷偷地奔走相告:“新四军真是神兵天将!白天打死打伤那么多日伪军,晚上又进了泾口圩子。连伪军大队部都贴上了共产党的标语!”日伪军急忙关上圩子四门,挨家逐户进行搜查,稍有嫌疑的就绳捆索缚,鞭抽棒打。三天内,被抓到张家祠堂里吊打的竟有三十多人。结果一无所获。愚蠢的敌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儿会是一个十多岁的小孩子干出来的。但是敌人还没有死心。以凶狠残暴闻名的伪军头目张雁抵在鬼子小队长的严令下,把乡、保丁以上的走狗全部集中起来,限令他们查清所有在5月9日进出圩子人的来龙去脉。那个伪保丁吓破了胆,连忙跪在地上,把他见到王元甲手中抓着红红绿绿纸趟水过河的事说了出来。  张雁抵和鬼子小队长一见他们抓到的“要犯”竟是个毛孩子,气得两眼都红了。他们对王元甲连夜吊打折磨,企图从他嘴里掏出我方情况。王元甲忍着剧痛,问什么都回答“不知道”。鬼子小队长又把王元甲带进专住鬼子的小圩子里,把他绑在梁柱上,用刺刀在他的脸上划着血口子,对小英雄进行威胁、利诱。 王元甲始终没有向敌人吐露半点真情。  日伪军们的花招用尽了,最后伸出了血腥的手:5月13日那天,泾口据点日伪军出动了二百多人,把一个年仅十五岁的王元甲枪杀在赵舍南头。我们的小英雄就这样英勇地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他热爱的家乡土地上。[1]日,淮安市淮安区泾口镇千余民众聚于镇烈士陵园,纪念少年抗日英雄王元甲牺牲七十周年。人们抬着花篮、拉着横幅、肃穆致敬……
鲜有人知,这位长埋地下的少年英雄,在淮安当地被提到“又一个王二小”的高度;更鲜有人知,这位“淮安王二小”直到去世40多年后,其事迹才辗转为人所知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本期档案穿越,扬子晚报记者在淮安市档案馆保存的一些档案资料中,梳理出王元甲牺牲到成为烈士这近半个世纪间,他与一位新四军老兵的不解之缘。
新四军老兵重游故地
提到一个小英雄
记者面前的古稀老人名叫秦九凤,现任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党史顾问。他的讲述将时间拉回到日,“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那天接到了一个接待任务”。
那是秦九凤和时任安徽巢湖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程特青第一次见面,他负责陪同后者参观访问并当向导。“在淮安县招待所,我见到了这位当年叱咤风云的抗日老战士。他个子不高,面庞清瘦,笑起来很和蔼……”程特青告诉秦九凤,他曾经在淮安的土地上工作过整整3个月。
1943年5月,程特青在新四军6师18旅52团政治部任宣传干事,受政治部主任彭冲派遣,到淮安宥城乡开辟新区。宥城是个水乡村子,当时向东北20余里是日本鬼子的车桥大据点,北面10余里也是泾口日伪军据点。地方民众爱国情绪高涨,自发组织起一支一百多人的抗日民兵组织。程特青一到就成了宥城抗日民兵的主要领导。
“离开这里38年了,早就想回来看一看,年纪越大这个心愿越强烈。”新四军老兵当时的动情,让秦九凤感念至今。
第二天,秦九凤陪程特青来到淮安城东南60多华里的泾口,“那里树木成荫,田园似锦。我随老人踏勘了当年的宥城、东作庄、石桥头、凤凰嘴等抗日旧战场,访问了当年的宥城乡农救会长李在进,拜谒了苏中区抗日十大民兵英雄之一的王溶烈士墓……”一路上,程特青时而喜笑颜开,时而老泪纵横,更是抑制不住地向身旁的“小秦”讲述战争年代发生在这里的一桩桩往事。
“比如‘水车轴充大炮’、‘洋油箱内放鞭充机枪’、‘在日伪军经常经过的路上贴标语、散传单’等等,我印象非常深刻。”秦九凤说。
正是在那一日程特青的深情回忆间,“喜欢读党史,对当地英雄故事如数家珍”的秦九凤,第一次听到了王元甲的名字……
王元甲的故事
到敌占区贴传单,15岁少年被捕遭残害
日,泾口据点里的日伪军出来抢粮食,与宥城民兵在东作庄、石桥头遭遇,打了起来。其间,两个民兵抓到一个十多岁的少年“汉奸探子”。战斗结束后,程特青在乡政府见到那名被绳子捆着的少年,他衣衫褴褛身材瘦削,根本就不像汉奸探子。细问之下,少年告诉程特青自己叫王元甲,15岁。王元甲母亲早逝,家里十分贫苦。父亲让他到泾口圩子里的一户地主家做小伙计。
自从新四军在泾口一带活动后,驻泾口圩子里的日伪军非常惊慌,就挨家挨户每天派出一个人到圩外打探新四军的消息,回来汇报。5月9日这天轮到王元甲老板的差,老板逼着王元甲去,不去就不给他饭吃。当天,王元甲吃过早饭就出了圩子,他也不害怕,循着枪炮声来到石桥头,见到有两个拿枪的民兵,他就天真地上前询问新四军情况,结果被当成了密探。
程特青立即叫民兵给他松绑,还让人给他盛来碗山芋干粥,一边告诉他,日本人是来欺负中国人的侵略者,新四军到这里是为了赶跑这些坏蛋。王元甲听着听着,手中的筷子停了下来,眼泪也落下了。他主动提出要加入新四军,要去赶跑日本鬼子。当时,程特青看他年纪太小,个头也不大,就对他说:“参加新四军要背枪、背被包,还有干粮袋、手榴弹,你现在还背不动。所以,现在我不能带你出去。不过只要你热爱祖国,你在敌人圩子里照样可以抗日打鬼子。”
当晚,王元甲带着新四军淮盐宝办事处印发的“红五月”宣传标语《告敌占区同胞书》和《告伪军同胞书》回到了圩子,趁着夜深人静时,把这些标语贴到墙上。
程特青第二天接到消息,王元甲很勇敢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凭空出现的标语让泾口圩子里的日伪军非常紧张,到处搜查并很快抓捕了王元甲。遭受了3天毒打之后,15岁的生命在日伪营中凋零。
老战士的心痛
小英雄未获应有待遇,他决心“管到底”
在秦九凤的讲述中,程特青老人一直为自己亲手派出的小英雄惨死敌营却无能为力而痛苦自责,38年来一直念念不忘王元甲死后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我这次有一多半就是为了他来的。”
次日,秦九凤陪着老人沿着张公堆——抗日战争期间,地方民众在这条长达十华里的堆堤上挖有蛇形战壕,因此被人们誉称为“抗日堆”——步行回泾口,来到了泾口公社泾前大队的王元桂家。刚好老王在家,他就是小英雄王元甲的亲弟弟。
程特青看到王元桂第一句话就问:“王元甲有没有享受烈士待遇?”后者痛苦地说:“什么烈士,‘文革’期间还有人说他是汉奸。”
接下来的场景至今仍深深印刻在秦九凤脑海中:
“什么?”程特青老人一听,气得脖子上青筋暴跳,他猛然一把扯开衣襟,一枚纽扣随之滚落到地上。“血战兴化城,我是尖刀突击连连长。攻城时与敌人拼刺刀,我负伤24处,整整昏迷了七天,醒来时的感觉也抵不上今天听到这个消息痛苦。”
缓过神来的程特青老人二话没说,捋起袖子就在他带来的盖有巢湖地委宣传部公章的信笺上,刷刷刷地写下了王元甲是革命烈士的证明,并嘱咐王元桂找地方政府,一定要追认王元甲为革命烈士。
然而,当王元桂拿了程特青的证明后马不停蹄地跑到淮安县民政局,办事的人告诉他,追认烈士一般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证明才能上报。
带着巨大的心痛,程特青返回了巢湖。临行前他拉着秦九凤的手说:“九凤同志,王元甲的事我决定管到底了,回去我就着手找证明,他当不上‘烈士’,我这把老骨头就是死都不能瞑目。”
老战士践行承诺
奔走忙碌5年,辞世前还惦记这件事
程特青这样承诺,也正是这样做的。他回去后,立即写信和电话联系了当年在新四军52团工作的几位老同志,请他们帮助做个副证。然而,这些老革命中竟然无一人记得此事,回答的都是“没听说过”、“记不得这件事了”、“无法帮你证明”等等。
这样的遭遇,让程特青百思不得其解,他在屡屡碰壁后写信给秦九凤,“现在,我们有些人已经麻木了”……
记者在秦九凤家中看到了离开淮安5年间,程特青写来的十几封信。老战士的字苍劲有力且极工整,所说的除了别情友谊外,几乎每一封都会提到王元甲。
“今天接到某某的回信,他说已经记不清楚这件事,估计帮不上忙。”“上个星期在电话里,某某的夫人说他最近身体不好,应该难以回忆当年的事了。”诸如此类,是程老向秦九凤讲述自己践行承诺的进度。
“想想当时他才15岁,如果活到现在,也是50多岁的老人了。”这是偶尔在信中,程特青流露出对小英雄的缅怀。
信中更多的是对秦九凤的嘱托,“虽然只是相处3天,但我们的友谊却已深厚。王元甲的事情现在能奔走出力的人不多,拜托九凤同志继续努力,为英雄争得应有的荣誉。”几乎每封信中都有类似的殷切鼓励。
记者注意到,老人的身体在此期间每况愈下,有一次甚至因为糖尿病并发症住院治疗了10个月之久。
1986年4月的一天,秦九凤接到了那个熟悉地址的最后一封信,落款变成了程特青的家人。这是一封讣告,老人已经于当月18日,因突发心脏病在医院去世。“临终时,他还嘱告家人,要拜托淮安的老秦继续将王元甲追烈的事办成,否则他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
牺牲46年后 小英雄被追认烈士
经过多年的努力,秦九凤辗转找到了一些王元甲事迹的知情人,并得到其中几位的手书证明。1989年1月,王元甲牺牲了46年之后,终于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老英雄程特青可以瞑目了。[2]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猪猪侠之变身小英雄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