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骑行圈

第三方登录:爱好骑行买什么自行车?不要品牌,要种类_百度知道
爱好骑行买什么自行车?不要品牌,要种类
是应该买山地车还是买公路车或者旅行车,跟我说种类就行了,不需要给我说牌子,否则我会认为你在打广告的
也许是我没说明俯迹碘克鄢久碉勋冬魔白,我喜欢骑行,喜欢沿着马路到处跑,或者去远郊,一般不爬山,也不很喜欢走没修的土路,当然了,我也不喜欢用自行车搞杂耍。这就是我所有的要求了
提问者采纳
1.去远郊大概多远?每种车的活动半径不同的。公路车一天可以到200公里。山地的话差一点。2.你出去玩一般什么路?3.你身高体重什么个程度。男性女性俯迹碘克鄢久碉勋冬魔?按你上面写的还是山地或者旅行适合你一点,速度不慢,有变速也轻松,适合的路很多。你不喜欢杂耍就排除死飞了。公路车的速度一流但是不方便带东西,而且要配不少装备。还是你如果体重很重的话。或者身高很高或者很矮。就要考虑到有没有合适的车架的问题了。150-190.100kg以下问题都不大。基本都有可以用的车架。综上所述,你还是买山地或者旅行好点,山地减震好,舒适,旅行就更不用说了,本来就是为了这个设计的。而且山地和旅行都可以装货架,方便你带一些东西。
1.200用不上,20公里左右倒是有可能2.柏油路3.181
哦。那路挺好的。身高体重绝对没问题。(当然这个是指你买正品绝对没问题。。山寨就。。)大体你也差不多定了吧,车就那么几种,小轮车你身高太高了。排除。剩下的。1.如果你骑车喜欢追求速度感,喜欢在路上飙车,公路车是不二之选。 好处:速度最快,最轻。坏处:价格偏高(2000+起,低于这个价的是伪公路)无减震,对路要求比较高。周边配置一套比较贵。而且不能携带东西2.不太讲究速度,追求舒适,那么山地和旅行都是可以的,这个你得去店子自己看实体车了,骑骑看,舒适度,减震效果如何,还有携带东西的货架如何。这个得看实体车你才能知道的。3.喜欢拉风的造型,体力够充沛。。死飞也是可以的,因为你说是柏油路那么路况没问题。 好处:造型华丽,拉风。坏处:。。无刹车,爬坡能蹬死人。。下坡能磨坏你一双鞋。以上的车型你可以直接去百度看看,就知道大体造型什么样了。你这种情况个人建议偏向于山地一点,毕竟山地越野性挺强的,哪天心血来潮跟朋友跑土路去钓鱼什么也没问题。而且货架什么的也好装,还可以背包。反正不追求高速。又比较舒适。言至此,非常感谢,剩下的我也帮不了你了。你得自己去车店试骑了,好不好,舒服不舒服,骑过就知道了。ps:预算够的话车子尽量买好点的,2000+以上最好,这个都是业余级别的入门车档次了,无论公路还是山地都差不多2500不到就可以买到了,剩下的钱买一个好点的头盔,然后买个舒服的头套,最好要一副风镜。还有买车的时候注意下车架的大小,很多老板因为号有滞销所以会乱推荐你买的。车架上面一般都会写适合1xx-1xx的人,看仔细咯。
提问者评价
谢谢,打了这么多字真不容易,我不追求速度,只享受骑车过程的快乐,所以我最终选择旅行车了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3条回答
根据你的描叙,你是休闲俯迹碘克鄢久碉勋冬魔骑行,建议买山地车,骑姿比公路舒适,道路适应性好,换上光头轮胎骑行也很轻松(买车时可以要求车行把山地齿胎换成光头胎)
山地车PS:通常在这个能给你推荐的品牌,都是不需要在这打广告的 你啊还是说下预算,让大家给你推荐一款得了,就别提什么广不广告的了
预算?只要不超过我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了,1K2K3K都是可以接受的听说正品山地车是没有泥瓦的,车轮上的花又那么大,很容易卷起尘土,会不会喷得后背都是泥点子,若是自己安泥瓦也是塑料的,似乎很不美观不结实啊?有没有这个问题?
你这个1000---3000的价位有很多种选择,正经的山地车和公路车以及平把公路都是没有泥瓦的,所以下雨天一定会甩泥,所以我们下雨天是不骑车的,自己装也可以,不会影响美观的,虽然山地车花纹比较大,但是又不是大卡车,还不至于卷起土,或者是你可以换成小花纹的或者没花纹的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山地车,骑着舒服。不追求速度的话,各种环境都能适应。公路车,有速度,在市内骑还是算了,车多;骑土路,也算了,颠的估计会很嗨P。怕脏你还搞户外运动?汗和尘土,磕磕碰碰,是户外少不了的东西。一次畅快的骑行,回家好好冲个澡,自己去体会吧。
公路自行车(Roadbicycle)用来在平滑公路路面上使用的车种,由于平滑路面阻力较小,公路自行车的设计更大考量高速,往往使用可减低风阻的下弯把手,较窄的高气压低阻力外胎,挡位较高,且轮径比一般的登山越野车都大,由于车架和配件不须像山地车一样需要加强,所以往往重量较轻,在公路上骑行时效率很高。由于车架无需加强又往往采用简单高效的菱形设计,公路车是最为优美的自行车。  场地自行车(Trackbicycle)用于在室内极其平滑的椭圆形赛道上使用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没有车闸(煞车),没有变速器,且没有可逆转的飞轮。  三项赛/计时赛自行车(Triathlon/TimeTrialbicycle)在三项赛和计时赛运动中使用的公路自行车,三项赛和计时赛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允许使用牵引气流(draft),也就是说选手必须完全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克服空气阻力,而不须骑在其他选手后面,所以三项赛/计时赛自行车在设计时非常注重让选手保持一个减小空气阻力的骑行姿势,同时注意减小自行车自身的空气阻力。三项赛自行车还让选手在骑行时使用和跑步时相近的肌肉组,这样使从骑行到跑步的转换更容易。  山地自行车(Mountainbike)山地自行车起源于1977年美国旧金山。设计为骑乘于山区的车种,通常具有变速器可变换省力或快速的档位,有些会在车架安装避震器,部分的轮胎胎皮是巧克力胎纹以便于在无铺面的路面骑乘。山地车零件的尺寸一般为英制单位。车圈为24/26/29英寸,轮胎尺寸一般为1.0-2.5英寸。车架尺寸也以英制为单位,例如14&、17&、19&来表示车架尺寸的大小。  速降自行车(DownHillbike)速降自行车,也称落山自行车。英文简称DH。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活动。骑手利用特制的DH自行车在山坡上滑翔,甚至坠山来寻求刺激。活动多在山脊、矿洞、雪地等地带开展。奥地利人利用DH创造出210.4KM/H的世界纪录。速降自行车的车架角度与山地自行车有所区别,零件与山地自行车一样都为英制单位。进行此项活动时必须佩戴头盔、护甲等装备。前叉减震的行程比山地自行车及XC自行车要长。轮胎宽度一般超过2英寸。  斜躺自行车(Recumbent)与传统设计上较不一样的自行车。通常有较大且舒适的座椅,两轮或三轮。优点是舒适,且风阻低。
旅行自行车(Touringbicycle)由公路自行车发展而来,适合超远程自给自足的旅行,有较舒适放松的车架几何设计,能够负重,有很低的最低档位,使用较宽的车胎,配件选择方面追求可靠耐用而不太侧重减轻重量,往往是用山地车脚踏板。  广告自行车(Advertisingbike)广告自行车是由中国国家专利局授(ZL.6)的薄壳型车架制作的特殊自行车,利用车架表面积发布广告的专业广告自行车。  越野公路车(Cross-countrycycling)由公路自行车发展而来,起源于骑手们想用一辆自行车同时征服公路和山地,于是骑手们选用较结实的公路车架和轮子,再安装上更强的车闸和很宽的车胎,使用山地车脚踏板。越野公路车既可以在公路上实现较高速度,也有一定越野能力。  双人/多人自行车(Tandembicycle)又称为协力车,由两人以上协同出力,由第一位控制方向。
折叠车(Foldingbicycle)是为了便于携带与装进车内而设计的车种,有些地方的铁路及航空等公共交通工具允许旅客随身携带可折叠收合并装袋的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Motorizedbicycle)一种以一半电力驱动和一半人力驱动的环保电动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可以自动侦测双脚施力状况,在需要时以适当的动力辅助踏踩,自动调节动力。在中国广州等地区,因为电池回收等问题,禁止使用电动自行车。  小轮车(CyclingBMX)一种专门用于极限运动的自行车,这类车为了更适合特技表演而作出了不少改造,比如更轻量化的车身,没有刹车,车把可以360°旋转。
谁用你罗列,不看我问题就复制一大堆的效果跟没说一样,你可真是不是常混BD知道的小白菜啊
你自己说只要种类就行了啊,我就复制一份给你看看。你又不说买车是为了干啥的,个人偏好什么方面,谁能有啥意见。汗死。
我晕,还好我问的是种类,我要问的是品牌,再给你24小时你也复制不完他们的名字啊,有这么回答问题的吗?我题目写了=====骑===行====啊,我可没写我要搞调研啊,你看看你楼下那货回答的多好
按你这么说的,当然是买个公路车比较合适了。第一、轻;第二、贵;第三、速度。入门级的大概也在五六千人民币。
公路、死飞自己选(公路入门价格在2000~3w,伪公路对生殖器官和脊椎不好,远离伪公路,珍爱生命 死飞有的只能倒煞不能倒骑为神车,远离神车,真爱金钱)
一般会买山地车,因为山地车应用面广,公路能走的路山地都能走,公路不能走的山地车也能,当然,公路也有它自己的优点。。但是你是单纯喜欢骑行的话还是山地车好一点,如果你的年纪比较大的话旅行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哈
压马路:公路车 硬尾山地车 旅行车 菜车 等等都行;泥路:那就硬或软尾山地车,越野公路车都行碎石路:建议软尾山地车冲山:AM FR HD 看什么样的山等等,看路况决定骑什么车了
好,你的答案很贴切,一下就包含了很多种可能
那就硬尾山地车,维修简单。
买个公路车就可以了,但不能满足你杂耍的要求。山地车也不适合杂耍,想玩杂耍就买小轮车。车子品牌就不多说了,还是买名牌车吧,质量确实比其他车要好很多,做工精细。
.....我说我不喜欢杂耍,骑着舒服跑的快就可以..
买山地车,骑上去很轻松,平常和游行都可以用.
听说正品山地车是没有泥瓦的,车轮上的花又那么大,很容易卷起尘土,会不会喷得后背都是泥点子,若是自己安泥瓦也是塑料的,似乎很不美观不结实啊?有没有这个问题?
你去大一点的卖车行,精心选一下就成了!
山地车 山地自行车不代表是用来爬山的。
我倒不是因为爬山的问题,听说正品山地车是没有泥瓦的,车轮上的花又那么大,很容易卷起尘土,会不会喷得后背都是泥点子,若是自己安泥瓦也是塑料的,似乎很不美观不结实啊?有没有这个情况?
是的,不过装个护泥壳也不影响美观啊。
去自行车组装店看看,一般的自行车组装一辆也就三百多吧,不妨去看看 ,建议买辆山地车,你喜欢路况不好的路,山地车适合
我可从来没说我喜欢路况不好的路,有好路谁走不好的啊?
呵呵,是啊,可能是我理解有误吧
建议你买山地车,无论在舒适度、刹车系统、防震都优于其它2种,如果你是年轻人,山地车骑起来更拉风哦。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骑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何有些人喜欢艰苦的骑行或者登山运动?
个人喜欢骑行,曾经单骑登上广东第一峰,来回三天360KM,其中一半是爬坡,非常辛苦。还有其他人玩得更艰苦的,比如骑行西藏,攀登珠峰等。然而很多人不理解,经常被问到如此这般的意义何在,感觉千头万绪无法一下说清楚。特此请同好们一起回答:)
按投票排序
157 个回答
蟹妖~决定骑川藏之前的我对于旅行的经历只有各种跟团以及自驾,一个陌生的地方对于我的吸引力不过是从没见过的景点以及当地美食(吃货属性),直到在那天中午第一次骑折多山的时候,面对那段仿佛看不见终点的、尚在铺路尘土飞扬的发夹上坡,我开始问自己为什么要用如此自虐的方式来进行一趟旅行,以前舒舒服服地坐在空调大巴里,戴着遮阳帽走下车就能观赏风光不是既省时又省力吗?见到垭口的白塔前半个多小时,我只能不断地靠瑞士糖支持意志,一边麻木地踩着脚踏一边尽量让自己不要想事情不要想事情。而当见到那座白塔时,我永远记不起来当时是有哪股力量促使我能调到2-6档狂奔到垭口的,我记得的只有当我向一位骑友确认到了垭口之后,就把车一放,自己也瘫倒在午后温暖的柏油路边,享受略带一丝冰凉的微风和眼前湛蓝的天空。后面的旅程直到拉萨我都没再想这个问题,我认为自己在川藏线的开端就找到了答案,但我错了,对我来说答案不止一个。如果没有骑过川藏线,我可能永远不会觉得晒脱第一层皮后新皮也脱了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虽然真的不是!!)如果没有去七藏沟,我永远不会知道九寨沟旁边有几条长满杜鹃的山谷和一个寂静的红心海子也永远不知道高原上有些如此惊艳的鸟,还是一大群(后来 同鞋查到了资料,这种鸟叫做蓝大翅鸲 )如果不在4点半挣扎着起来爬基隆山,我可能就和我熟睡了的朋友一样错过了台北最棒的日出地点之一如果没有徒步亚丁,我永远只能在NG的壁纸里见到横跨苍穹的银河以及旅途中认识的朋友,和一起列队超车的二逼队友还有坚定不移跟随我们的它(们),我可能也不会有过像“马帮帐篷的篝火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物”这种“片面”看法《Life of Pi》里Pi说过,这些事情发生就发生了,为什么一定要有意义。在亚丁我认识了一位驴友,他叫自己老农,从卡斯一路搭帐篷徒步过来。讲起他第一次骑川藏线的时候,骑着他那二手山地车用了一个半月才到拉萨,没有看攻略、没有队友,在路上看到极好的景致就停车扎营,第二天再出发,直到现在徒步穿越也是如此,在他的眼中拉开帐篷看到的山峰要比平整的地面或者水源要有吸引力得多。听完他的经历我先是反思自己那时骑川藏线是不略忒快了点?后来转念一想,或许下次我可以像他那样做,不过以前那样疯也是段不差的旅行。很多时候下一个弯道后面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下坡,还是一抬头看就眼冒金星的发夹弯上坡,只有过去了才能知道。所以,去吧。
照片说明一切。
真的能感受到一种孤独。在一般人看来近乎自虐了。尤其是一个人走在路上,一天十个小时,脑袋只需要注意一下周围的情况就行了。有大把的时间来思考,思考过去,人生,未来。你会发现一些曾被你忽略的风景,都被一一拾了起来。
对我来说,沿途的风景真没什么。走的都国道,更多的是凄凉。周围一望无际的山或荒野,基本上没什么人。或许路过了村庄,路过了大城市。尤其是在夜里,城市的确很繁华,很美,人来人往。但是我反而会产生一种我不属于这里的感觉。随之也会带来凄凉的心境,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更何况,这并不是我的终点。
还有就是当到达目的地时,把车子一扔什么都不要想,径直躺倒在地上。如果再加上满天星光的话就更惬意了。
在那一刻,你的人生有了那么一点点不同。
在平常事务中,外在世界很容易吞没自我,只需要按照既有的规则进行即可。这种状态久了,被隔绝的自我会敲敲门:喂,别忘了我呀。这时候人会想到,是该关心一下它了。触摸自我的方式有很多,骑行、登山是其中比较简单易行的。体验过一次那种摒弃一切外在因素,不能不直面自我的时候,就很难忘记。
我自己先来抛砖引玉。首先,能体验孤独,孤独之后则是心底的清明。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在《孤独六讲》中提到,登山(骑行也是)我们会同同伴保持距离,很少交谈,因为已累得气喘吁吁说不出话来。行进中,你会感受自己的心跳,聆听自己的呼吸;而休息时,眺望远山苍穹,聆听风声鸟鸣,这时,你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孤独,还有点点自负,真真是独与天地间往来啊!而孤独是一种沉淀,心中的杂念沉淀后,是内心的空明,头脑变得异常清晰、冷静。其次,能体验到浓缩的人生。曾看过TED的《希望骑行队》,演讲者是一位以色列的计算机教授,他组了一个全部是少年犯的骑行队,想通过骑行来让那些失足少年看到希望。因为,当我们骑行时,尤其在爬坡时,会痛苦、疲惫、甚至绝望,然而,我们当时要做的,是看看路边的风景,然后把前方的10米、20米当做目标,一点点往上爬,数个小时后,当我们站在山顶看着来时的路,那些曾经让我们当时觉得根本无法逾越的小沟小坎小石头,我们还记得吗?这同我们的人生又何其相似。最后,上两张图:
现在实践出最舒服、安全的单反带法:改造强氧胸包,在网上买几条魔术带,在修鞋店让师傅缝在包后的带子上,上面两条就行,改造费用不超过20元。骑车时,用魔术带把强氧包扣在车头,再在下方横着穿一条魔术带将包绑在刹车线上。经过几次爬山测试,效果不错:包挺稳,不会乱晃;之前以为车头操纵不便,现在看还好;且因为是绑在刹车线上,有一定的减震作用。再带一个反折脚架,可轻松塞进骑行背包,这样就算一个人出去骑车,都可以玩自拍了。胸包:魔术捆绑带:魔术捆绑带:反折脚架:反折脚架:最终效果如下:最终效果如下:
知乎处女贴,我尽量写客观一点很多人喜欢拿川藏和5000+的山说事儿,其实那都不是什么很大的挑战。5000+的珠式登山,装备大多不用你去背,绳索什么的都是向导搞好的,正常人只要没有太严重的高反都可以上的去;进藏的路我也骑过,早上起床,踩到中午,吃午饭,睡午觉,下午踩到天黑,住店休息,沿途太多的人太多的补给,实在骑不动了路边就可以拦到车搭车走,对身体强健的年轻人来说,除非你去追求速度,否则这种登山和骑行不算太大的挑战。楼主没尝试过这种形式,觉得会很艰苦,其实不然。我就我自己暑假进藏行来说说我为什么会喜欢这样的活动:坦白地将,刚开始是为了证明自己很牛叉,我从小就是个被贴上超重、体质弱、书呆子标签的家伙,从身体上被别人认同对我而言是让人羡慕的。说白了就是自豪感就是虚荣,也就是所谓的征服(不是特别喜欢这个词)。所以骑车进藏刚开始时很喜欢和车友飙速度,上坡你超了我我就要超回来,还好下坡我能保持理性,要不就可能回不来了。我相信这是很多人开始也是和我一样的想法,不同程度的,有意识无意识的。后来心理开始转变,开始更多关注周围,关注风景风土人情而不是速度,想看到以前没见过的景色,想经历别人没有的体验。这点可能和我自己有关,我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人,我喜欢去发现,喜欢未知,走寻常路是不怎么吸引我的,这也是我选择读物理的原因,扯远了。后来,行程过半,心态又转变,开始悠闲起来,爬山爬到一半躺下来睡个把个钟头再走,下坡下到一半,下河泡个脚划划水再走;路边有冰川爬上去瞧一瞧,村子里有藏寨钻进去搞点酥油茶喝。经常会有走到一个地方想停下来住三五天的冲动,骑车从目的完全变成了方式。这时候骑车和篮球,足球等日常运动一样,带来的快乐就是流汗的快乐。其实这时,所谓艰苦的旅行就是运动+观光,带来的快乐就是两者的结合。这就是我自己喜欢关于这种旅行方式的原因。至于真正有挑战真正艰苦的,比如穿越大片无人区比如AA制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去登山,因为我没有体验过,所以没的解释。虽然距lz提问已经有点久了,还是..标准式结尾,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对于登山来说,登上山顶的那一刻,心里会有无以伦比的喜悦。看着大山踩在脚下,万物如蚁,作为人类的征服欲能得到极大的满足。把登山当做挑战,登山途中艰苦的感觉就会少很多。虽然爬山途中是这样:但想想看,一旦到达山顶,你得到的是这样!但想想看,一旦到达山顶,你得到的是这样!
不清楚别人啊,我也不觉得艰苦。我觉得可以有一种方式,可以和自己说说话,看看风景,是非常享受的事情。
先膜拜了楼上的各位大神!说说我自己的情况吧,我在大学毕业之前几乎不参加运动,包括正常的体育课也是能逃就逃,有电梯坐电梯有车坐车有美食就吃。所以就变成了一个(si3)胖子,大学期间也许是因为没钱吧虽然看别人登山徒步骑行很酷,也缺少参加户外活动的资金和动力(主要还是动力)。毕业以后有了工作有了稳定收入,拖着190斤的体重开始参加户外活动,找了个户外运动的论坛找活动去参加,从北京周边的山开始。现在大约两年过去了,体重虽然没减掉多少(感觉户外其实并不特别减重,运动频率不高,偏向于无氧,这个后面说),但是体能增加了太多,以前上楼梯都喘,现在身体状态相当好。记得自己第一次户外是去北京周边的海坨山,海拔大概1900多吧不到2000,下雨,重装露营。当时装备比较渣,自己体能又巨差,比别人晚了五个小时到营地,中间还遭遇了迷路、不严重的受伤,营地因为缺少经验不会弄帐篷晚上刮大风差点被吹下山,睡袋也不够温标差点被冻死。记得当晚外面狂风大作我的帐篷摇摇欲坠,自己又冷的要死,又一种快要挂掉的感觉,又没手机信号连个遗言都留不了(现在想起来当时相当傻X,真的是个不难的路线而已)。第二天早晨雨停了,超美的云海瞬间被震撼,一切困难好像又忘掉了,虽然下山的时候又经历个惨痛的过程,比别人晚了三个小时(感谢当时的大部队包容我这个拖累大家的菜鸟。。。)不久前又去了这个地方,算是一种怀念吧,这次三个小时上去了(几乎是两年前第一次去的时间的三分之一),可见这两年的户外活动还是对身体很有帮助的,虽然现在还是个(si)胖子,但是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真的好多了。这两年走了七藏沟、穿越库布奇沙漠、贡嘎全线、骑行环青海湖,考了PADI OW执照,计划着台湾骑行环岛、海南骑行环岛。和户外圈的大牛们相比这实在不算什么,但是对自己的意义真的很大。我爸妈都不相信我这么一个从小拒绝运动的人现在疯了一样的参加户外活动,从周末的一天两天北京周边登山徒步,到长假的长线穿越or骑行,着迷于此,不能自拔。现在想想参加户外活动给自己带来了什么?身体上的改变,体能变强了,身体状态好了,肌肉力量增强了,甚至还瘦了(单纯的登山徒步其实不是很减重,频次低强度大,更像是锻炼肌肉的无氧;相比之下骑行、慢跑啥的更减,纯个人经验,求大神详解)结交好友。作为北漂党,孤身一人来这里,在这个陌生城市的朋友圈相当大一部分是我们友爱的驴友大家庭。见证了许多一起参加户外的朋友最后恋爱结婚的(哈哈,当然这个不是主要目的)眼睛的天堂:真的去了很多你可能一辈子也没法去的地方,旅行社都不发团的地方,目睹了很多原生态的美景。运动、装备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这个只要你愿意研究和大神们探讨,慢慢也能成达人的。不知道我这种没逻辑的文风是否帮助了题主呢?但愿你能从户外运动中收获到快乐。
评论好多啊。。。。我是喜欢骑行的,根据经验,喜欢骑行的朋友,往往一开始骑行并不是因为喜欢,可能只是想散个心,锻炼一下或者体验另一种旅游方式。 然后,他们中的许多许多就在一次远行后彻底地喜欢上了。为什么,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 骑行可以带来与徒步类似的风景体验,但是又不会象徒步负重过大耗时过多。在山水秀丽之处骑行的朋友会有这样的体验,一路都是目不暇接,风景慢慢地在眼前展示,不着急。你可以随时停下来拍照。这样和风景近距离长时间的接触,会有一种放松和悠闲的感觉。2 长途骑行中必然会有体力耗尽的时候,上坡吃屎,下坡拉稀。这种体验给骑行者的感觉是一种征服感,对自己毅力的自豪。尤其是在类似318这种几乎每天一山的路线上,这种成就感会在骑行结束后成为极其深刻和骄傲的回忆,从而改变了骑行者对自我和平常小困难的认知态度,更为自信。3
骑行中,会有许多空闲的时间边骑变走神,慢慢去思考一些平时没有时间思考的问题,没有时间压力,答案或许就在不经意间蹦出,这种思考的愉悦也是一种快乐。4
在和伙伴们一起骑行中,碰到许多囧事和快乐的事,这些群体的记忆加深了对骑行的好感,并且骑行后大家相互联系又加深了对骑行活动的认同感。我觉得基本就是这么几点吧,当然每个人情况不一样。
我没登过山。但徒步,潜水、骑车。辛苦,但比起登山,都并不非常非常辛苦。看到这个问题突然好怀念之前,且让我抒情下:09年一个人去徒步环勃朗峰大环,在阿尔卑斯山走了9天,身心震撼,但也不知如何总结感受,结果无意在终点的那个小镇Chamonix的户外用品商店的橱窗上看到一句话:Why run? If the truth of our running is that in ‘moving’ we find ourselves- then running is the gift that allows us to know ourselves deeper.
为何要奔跑?如果我们奔跑的真谛是,在“运动”中能找到自我,那么奔跑就是一份礼物,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去年去安纳普尔那ABC大环线,在喜马拉雅山徒步了大半个月。最浪漫回忆之一是在深山里的原始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因为涉及到政治敏感问题,所以在国内是禁片。那部片子让我难忘是因为电影里一句关于“意义”的台词。*知乎敏感词*问布拉德·皮特演的Heinrich Harrer为什么喜欢"climbing mountains”(登山),Heinrich Harrer说:“The absolute simplicity. That’s what I love. When you’re climbing your mind is clear and free from all confusions. You have focus. And suddenly the light becomes sharper, the sounds are richer and you’re filled with the deep, powerful presence of life.”那种绝对的纯粹,那是我所热爱的。当你在攀登时,你的思维清澈,没有任何困惑。你集中注意力。突然之间,光线变得更分明,声音变得更加清晰,而你内心充满了深沉的、强烈的生命的存在感。(勉强翻译来,其实原文更动人,尤其是被布拉德说出来的时候..)后来又骑车潜水,因为总是做这种事,所以容易被误以为是冒险派、自虐狂、疯驴。但实际上,这些都不是我做这些事情的动机,也不是追寻的目的。我只是为了去看好风景才愿意吃点苦头,而每次都意外地在看到最好风景之余,得到了一个个小小的朴素的关于当下那份疯狂的意义。但没有走过那段路,看到那片风景的人,是不可能领会到吧。于是就成了,虽千言万语,不足为外人道也。我有一个登山爱好者朋友,曾兴奋地指着一座雪峰的照片给我说:你能想象自己站在峰顶,是那么小一点的感觉吗?我懂,也不懂,因为我不在那儿。
我有两段骑行的经历,一次是从南京到厦门;一次是从南京骑回家(长沙),刚开始去厦门的那次完全是因为冲动,当时上课没认真听,总觉得自己要干点什么,不要被周围的东西束缚住自己,后来想起曾经高中的时候跟同学们骑车去家附近的一个小山,一路上没什么特别,没什么亮点,但我能牢牢记住当时自由的状态,我觉得它比简单的快乐更高级,似乎是可以改变我性格的东西(真实体会,别说我矫情···)为什么去厦门?理由很可笑,我喜欢我初中的一个女生,她在厦门读书,我们不是朋友,甚至我骑到厦门了她也不愿意出来见个面什么的,但我喜欢她,我想去她呆的城市看看。原话我不记得了,大概说一个目的的达到其实很简单,有个方向,朝着那个方向走,达到目的其实不是你获得最大的回报,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你看到了不同的你。长途的骑行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我可以这样说。骑行还有一个带给我的收获是你路上遇到美丽的风景,遇上好心的路人会有一种踏实和真实的感觉,有时似乎在想这个世界原本可以这么好,这是种简单的快乐。长途骑行还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漫长的路途和中间的危险完全可以用勇气去化解,做任何事情,你有强大的勇气,其实你已经成功一半了。这些是我长途骑行中一些小小的收获,它就像高中骑行那座小山时得到自由的感觉一样,这些收获也影响着我的性格,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长途骑行的原因。还想感谢一路上遇到的好心人和我的车,祝福你们!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也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到自己,证明自己还活着。
因为那里有别样的风景
我也刚从青海湖回来,骑行环湖,从家出发到回来历时两周。我刚刚高三毕业,有足够的时间,而且我认为长途骑行是一种锻炼的机会,说实话,骑完车回来之后,我比以前更加的自信,并且在与人交流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骑行是很艰苦,但路上有陌生的风景,那是你从未见过的风景,极度的震撼,那不是在电视或电脑上看到的所能比的。骑行会让你抛开心中的一切,不用去想别的,全然的放松,会让你的心变得平静,这就是骑行的魅力,体验别人不曾体验过的人生,经历别人不曾经历过的风景。
看到这个问题,我笑了,于是乎久病床上惊坐起(自虐病),怒答此题!按惯例先讲故事:前几天,《飚速宅男》第二季正式完结,其中两位在爬坡赛段掉队的队员有这么一段对白。我笑出了眼泪,真的!我是怎么爱上爬坡的?原因已记不太清,毕竟十一年太长,现在想来,大概就是因为这种玩法真的非常累吧,累到压榨出了我的不服。当年我加入磨房的初衷,也就是爬爬山练练体能(体弱多病)。没想到这一发就不可收拾,从腐败级一直玩到挑战+(磨房把户外徒步按难度不同分成若干等级),玩到什么程度呢?大脚指甲掉过两次,还尿过血。大约是觉得挑战+也没了挑战,膝盖也受了点小伤,就改了骑车。万万没想到,骑车爬山比用腿累得多,甚至有几次都达到了生理极限(心衰竭初症显现),于是下定决心要让自己变强,而这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弱小。后来工作关系到了上海,我组建了一个松散的骑行团体名曰“爬坡党”,意思是骑车只玩爬坡。其实说来可笑,上海周边并无可爬之山,于是乎我经常乘火车去苏州、杭州、无锡等地爬坡(那时候火车还不禁单车),痴心程度可见一斑!远近大小山头爬腻了,就开始向往远方的大山,于是又一发不可收拾,这十一年来,我还真是爬了不少山头呢。当然不能免俗我也走了318,但是对我来说,318也仅仅是一些大坡的联合体而已,并不算是特别难的线路,除非你追求速度。不多打字了,放一些图吧,大部分旅程都是一个人独行,所以都是我的车做主角。(各位有兴趣可以猜猜这些地方是哪里)--------------------------------------------------------------------------------------------------------------------故事讲完了,现在我来回答LZ的问题:1、经历越痛苦,其回味往往越甘甜,这种甘甜令人难忘;2、用痛苦的经历,能映照出现实的幸福,令人容易知足;3、生活中的挫败感,可在自虐运动中得到发泄、补足;4、大多数男人都有一颗好战的心,自虐能给你近似战争的兴奋感;5、长途骑行这种自虐方式,往往能看见常人难以看到的风景;6、年轻时的自虐经历,等年纪大了以后会回味无穷;7、自虐能维持体重在一个较低水平。其实对我来说,就算没有如上所列,每骑上一个山头的成就感,都足以支撑我继续下去……--------------------------------------------------------------------------------------------------------------------这位问,还有比爬几十公里大坡更可怕的事吗?有!那一年,我一天时间连续爬完磨盘山和小高山,到小高山山顶已经天黑,看到这样的告示牌然后我看了一眼下坡路,是这样的关键是,我的车灯还没电了……没电……----------------------------------------------------------------------------------------------------------------------------------好吧,不逗比了,说点正经的!其实,体力上的劳累并不是最辛苦的,在自虐过程中,比自虐最苦的还是以下五种情况:1、行程规划累(烧脑)对于骑行来说,好的路线规划太重要了!!2、恶劣天气累好心情碰到坏天气,速度变慢而且安全性下降,最糟糕的是严重影响计划行程。3、补给中断累有水源还好,其实在外面我喝过各种水我会乱说……至于吃的嘛……连续几天泡面也不错了4、器材故障累修车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但是也有喝凉水都塞牙的时候,这个让我走了十几公里钢圈的气筒……5、为政策所累不知道谁拍脑袋决定的自行车不能上火车……导致多少长途计划泡汤……唉,都是泪~------------------------------------------------我是分割线-----------------------------------------------------最新添加:最近去了一趟台湾,作为一个土鳖按理说去了台湾应该是各种吃喝玩乐享受下资本主义腐朽生活,但是又傻兮兮的带了单车去爬山了,一爬就是3275米啊……累成狗!人家去台湾胖了四斤,我从台湾回来瘦了8斤有木有!!还黑成了一块碳!!
类吗啡上瘾
自从第一次骑行后一发不可收拾,骑行是内心最原始的驱动。ps:15年暑假川藏,17年毕业骑行环欧。
谢了个邀只说自己开始骑长途是因为大一的时候被一群损友放毒了…想象一下,一个刚进入大学的单纯小正太看到一群人做着自己想都没想过的事情,看着自己做梦才看到的风景……这时候,他们告诉你说你也可以,是什么感觉?此外,大一的单身屌丝正是有力没处使的时候,自然不在意旅途中的艰苦(关键是,艰苦的程度也是上路才有切身体会的)。又装逼又有美景还能招来一圈看大神一般的目光,何乐不为?抱着一个自以为崇高自由(惭愧)的目的进了骑行的圈子,从1~2天的骑行慢慢入门,从小弟骑到老鸟。一路上的艰苦自不必说,骑过的都懂。艰苦的条件下,伙伴的互助也比平时更显珍贵,于是有了一群好机油~机油的存在对坚定自己的骑行真的是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初期的热度过去之后。短途过后开始长途。习惯短途之后长途的体力实际上不是问题了,能否走完更多来自于自己的信心。这时候碰上了麻烦(山路塌方下雨小孩拦路etc),都走到一半了再放弃,毅力自尊心面子上都过不去。ok,既然不放弃,那咬咬牙坚持到最后。然后也就没什么了,至少那时候,大家满脑子都是到达后的各种欢乐基情,偶尔想想提起之前的艰苦,要么炫耀要么自豪~~~这样,还算艰苦么?一家之言,莫怪~其实原因还有很多,路上的人最有感觉。一群人吃了70公里的灰到一个镇上喝鸡汤,又再吃70公里灰原路返回还乐此不疲冬天早上6点起床(天哪,这货居然是我)和好机油们环东湖,风刮在脸上都疼顶风挣扎着爬上白马雪山第三垭口,山坡上的小孩对你高喊扎西德勒,比红牛有用多了下山的途中绕过一个弯,卡瓦格博出现在眼前的那一瞬,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在玛吉阿米,一个骑行者看到我手上缠着的头巾,笑着问我是不是骑行的 雨夜骑行在没有手机信号的神农架山区,7个人互相支持着走过最绝望的一个垭口在腾冲,下了高黎贡山之后的天光云影被平静的怒江水面反射,美得心醉在呼伦贝尔,中午被晒得要脱水的时候被一家好心牧民收留,还有最原味的自制酸奶~
路书失误,又累又饿地爬在去佛罗伦萨的山路上,被一个听不懂英语的好心人捡到了城里……这些片段(原因)太多了读书万卷不如行路万里坐车太快,徒步太慢,那就骑车自虐~一次就够回味一辈子的=====================================================================割割,待补图
「因为它就在那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骑行头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