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求解器这模特是哪国人,叫什么?希望有更全面资料。

为什么有「剩女问题」?为什么许多优秀的中国女性,还找不到对象?
【chenqin的回答(1136票)】:
前些天,在 里,我提到了在性别比例悬殊的情况下,有七分之一的2000年出生的男性要单身到死。
结果有很多朋友说,找不到老婆的男性是底层男性,而在顶层,「剩女」才是更严重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回答见这里,里面有一句话说出了一些人的心声:
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越往社会上层,适婚女性多于适婚男性情况就越严重。适婚女性多于适婚男性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先来看从2010年人口普查数字里算出的未婚率:
上图是本科学历的男女未婚率,可以看到女性的未婚率首先下降且快于男性,26岁时,女性的未婚率已经达到54%,而此时男性仍然高达70%。但男女的未婚率最终都趋近于0。从40岁开始,男女未婚率均稳定在1%到2%之间,两者几乎没有差别。
上图是上图是研究生学历的男女未婚率,此时女性的未婚率随年龄的下降仍然快于男性,但在34岁后,男性的未婚率开始低于女性。从40岁开始,男性的未婚率稳步下降,最终低于1%;女性的未婚率则在1%到3%之间波动。
但就拿研究生来说,虽然女性的未婚率在34岁之后高于男性,可是这并不意味着适龄未婚女性数量就远多于适龄未婚男性,看看绝对数量:
从上图可以确定的是,完成了研究生教育的适龄未婚男性和女性数量也并没有什么差别,在绝大部分年龄段,未婚男性的数量仍然要高于未婚女性。因此,即使在最高学历上,相比起「剩男」来说,「剩女」的问题也并不突出。所谓「剩女」,从上图可以确定的是,完成了研究生教育的适龄未婚男性和女性数量也并没有什么差别,在绝大部分年龄段,未婚男性的数量仍然要高于未婚女性。因此,即使在最高学历上,相比起「剩男」来说,「剩女」的问题也并不突出。所谓「剩女」,更多的是跟学历稍低的女性相比,学历最高的女性的未婚率稍高一些——但也只是一些而已。
上图可以看到,高中、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女性的未婚率最终都稳定在了1%以下,唯一高于1%的只有研究生学历的女性。上图可以看到,高中、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女性的未婚率最终都稳定在了1%以下,唯一高于1%的只有研究生学历的女性。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女性的学历从高中提高到研究生,只有研究生女性以1%到3%的未婚率略高于研究生男性,且其总未婚规模仍然超出男性的未婚规模。那么,这到底是否构成一个值得整个社会进行大讨论的「剩女」话题?许多人对「优秀的女性找不到对象」条分缕析,可是明明有同样数量的优秀男性,他们也没有找到对象,为什么没有人抛出一个「剩男」话题来「帮帮」他们呢?
这个问题,我今天似乎找到了一部分答案,在此仅供抛砖引玉。
上图,是2010人口普查中小学文化人口的未婚率。可以看到,小学文化程度的男性的未婚率比起女性来说要高得多,在22岁时,女性的未婚率已经下降到了40%以下,而男性的未婚率仍然高达72%。在30岁,女性未婚率已经下降到5%以内,未婚男性却仍然有四分之一。
上图是没上过学人口的未婚率,男女未婚率的差别更加显著了——32岁的男性仍然有一半未婚,到了50岁时仍然有三分之一的男性单身。而32岁的女性的未婚率只有8.9%。
低学历男性的「剩男」现象,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内容,这不是1%的未婚率,而是到了三十多岁仍有50%的未婚率。事实上,许多妇女拐卖案件的根源正是此图。
上图是40岁以上男性未婚率和教育程度的关系,可以看到在长期未婚率上,大专、研究生学历的未婚率要低于初中未婚率,更要远低于未上过学的未婚率——上图是40岁以上男性未婚率和教育程度的关系,可以看到在长期未婚率上,大专、研究生学历的未婚率要低于初中未婚率,更要远低于未上过学的未婚率——男性教育提高,未婚率显著降低。
而如果用女性数据来画这张图,我们将发现另一番情景:不管受到什么程度的教育,女性的长期未婚率都低于5%。且随着教育提高,未婚率最低的反而是未上过学和初中两种学历——女性教育提高,未婚率不降反升,虽然原本就很低。
这一系列对比可以得出的一项结论是:在降低长期未婚率这个目的上,男性接受教育的作用要比女性大得多——受教育少的男性,几乎没法找对象。受教育越多,脱单越容易。而女性不仅不存在这样的情况,结果甚至还可能相反。
于是,一些人可能开始采取这样的思维方式:我读高中,我读大学,我找对象越来越容易了。可你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了,为何未婚率反而上升了?你为什么和我们不一样呢?是有哪儿不正常吗?
对此,我的理解的问题根源,正是底层的「剩男」问题太严重了,从当前数据看,就已经严重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按照我在的计算,90年出生的男性有六分之一会保持一辈子单身,从数量上来看,差不多是所有未上过学人口、只上过小学的人口再加上四分之一的初中学历人口。这导致一些人产生了「往上爬=更容易婚嫁;不努力=找不到对象」的思维定势,因此他们会将高学历时未婚率反而上升——尽管只上升了一点点且绝对数量不多——的「剩女」作为一个反常现象。
一个人面前摆着「珍馐」,他不仅不动筷,而且还把菜给倒了。此时,一个从小丰衣足食的人可能视若无睹,但一个从饥荒里爬过来的人可能已经怒火中烧——你知道我有多努力才能和你吃一盆菜吗?知道这盆菜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吗?你看不起这盆菜就是看不起我你懂吗?
我猜想,一些人对「剩女」问题的热情讨论甚至是大加鞭挞,可能正是来自这种情绪。
事实上,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学历高低和结婚与否,其关系从来就不是固定的。
上图是美国从1940年到2010年的女性结婚率,可以看到在40到50年代,学历最低的女性是结婚率最高的那群人,而学历最高的女性结婚率才刚刚超过50%。而在70年过后,这种形式完全反了过来,学历最低的人结婚率降低了40%(部分来自低学历人群的高离婚率),而高学历的结婚率开始排名第一。上图是美国从1940年到2010年的女性结婚率,可以看到在40到50年代,学历最低的女性是结婚率最高的那群人,而学历最高的女性结婚率才刚刚超过50%。而在70年过后,这种形式完全反了过来,学历最低的人结婚率降低了40%(部分来自低学历人群的高离婚率),而高学历的结婚率开始排名第一。
这上下几十个百分点的结婚率变动,也不过如此,我们又何必揪住这1%的未婚率提高,来创造一个「剩女」话题呢?
【高蕾的回答(3544票)】:
天,这帖这两天发生了什么。。。竟然都有朋友看到了。恕我把跟自己有关的部分删掉了。意思不变。
三十岁时结束6年爱情长跑的剩女跟大家说,很多人都想错了方向。要求有房有车有学历长得顺眼。。。你们确定这是剩女们要求的条件吗?达到要求的人太少是剩女剩着的原因吗?别让非诚勿扰洗脑了,那只是娱乐节目。所有问题不要只看表象
一定要高学历吗?在我看来即便有高学历也不说明问题。你必须有求知欲,尊重知识和文化,有独立思考能力。这样说太泛泛。每个人都可以认为自己达到了。那么说具体点,你看到微信或QQ上跳出来一条惊世骇俗的,你是马上传播还是会去国内外多种媒体上进行考证?当你对一个话题感兴趣想深入了解,你是查百度知道还是借专业人士写的文献来学习?你在读历史时会不会想到读不同国家叙述的同一段历史,得到更全面的认识?你在闲暇时间是在斗地主、上淘宝还是学些有用的技能---不论是新技能还是对原有技能的提高?
一定要帅吗?这个可以忽略。我认识的男男女女择偶的外表要求从来都是---看顺眼就行,就没听说过一定找俊男靓女的(当然我猜从事演员啊,模特啊等等职业的或许不同?)。对大多数人来讲长得是个普通人就行。满马路走走看,不符合这个条件的是少数---大多数人的问题在穿着而这是容易改变的。至于身高,女方能接受比自己矮的吗?那得看其他方面了。
有房有车真不是你们说的那么大的问题。我不知道说出来会不会被骂。就说国内,30岁高学历高薪女士,她的圈是怎样的?往哪儿认识那么多没房没车的男的啊?都电视剧看多了吧?这根本不是问题的关键。再说在国外生活的。老外30岁以下有房有车的是极少数。住公寓又方便又省事,还不会被房子拖住向其他地区发展的脚步。没车的人也很有可能是因住大都市开车不方便。这年头零首付都能买到车,车啊房啊的根本就不是事儿。
什么是事儿呢?
与对方有关的事儿:
他有求知和思考能力吗 (上面说过)
他有自省能力/自知之明吗 (这里假设女方是有的)
他和你在一起有什么隐藏动机吗(二人在这段关系中要的东西相同吗?)
生活方式/态度(包括金钱观念)一致吗
与父母相处的方式一致吗
互相支持对方的爱好吗 (对爱好的投入若没有对方的欣赏是很难坚持的)
纯属自己的事儿:
女人太充实、太独立,导致不强求,对于男性这种偶尔犯贱的物种来说(有不犯贱的特例哈,别让我一棒子打死),太随缘真不是好事,本来能留的被放走了。但这样的女人很多又会说:他怎样怎样我也不想他留。那就是了。她们心态上嫁不嫁无所谓,有没有对方都能活。而且一部分心理是---都这年纪了我急什么,又不是24,加把劲儿就出去了。(是否存在“没人要”的--那种自己条件极差还极挑的?嗯,我觉得变态还是少数的)。
那么再回头看看那些是事儿的事儿吧。 这些又只限于剩女吗?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早晚会面对这些问题。我可不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假想:或许剩女(还有剩男)只是在婚前考虑上述问题,而多数人是在婚后面临这些问题。
那么接下来不可避免的问题是:现如今离婚率是多少?我就不去做这个统计了。相信数字是不容乐观的。我们假设剩女剩男是不幸福的,假设离婚的人是不幸福的,而有婚姻的是幸福的。那幸与不幸的比例是怎样的?然后脱离这样的假设,单纯尊重一个人的幸福感,那么这幸福感与婚姻又有没有必然关系?最近读的一本书里说道,即便幸福感和婚姻有关,那么谁是因谁是果都不一定。
说到这里,我甚至怀疑剩女这个命题是否具有意义。现在问题可能会变成:家庭不和睦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感觉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很长时间来排斥“唯心主义”,不重视心理层面,很多不幸是未被重视的心理原因导致的,不合格的父母导致的,然后就是人格、价值观教育的缺乏,更不要提独立思考能力---在这个系统中不被打压就不错了,不会思考导致不懂自己,不懂别人。而经济日益发达的社会又促使我们想要风光得体,于是往往虚伪而美好地开始,真实而丑陋地结束。而谁又能说剩女问题从根本上不是同样的社会原因导致的呢。
~~~~~~~~~补充(又写长了。。。)~~~~下面不是原文可以不看~~~~~~刚来知乎不久,第一次收到那么多回应,很开心能让更多人听到我的一面之词。谢谢大家啦!评论好多,无法一一回复,就在这里做些补充吧。
先把我在回复里写的贴出来:
一时没习惯知呼跳出来那么多个赞~ 大家请关注结论哈,前面的纯属吐槽没刹住闸。每个人价值观不同,不同也可以在一起,其实我提出求知的重要性就是为了让观念不同的两个人能够在一起---两个人因知道自己无知(不是说每个人都在沟里、洞穴里么)而谦逊从而懂得容纳不同观点。当然我也是俗人,免不了偏见,慢慢修行吧。匿名自然有匿名的原因,希望在不匿名的回答中再次见到你。哈哈~
然后想对新闻考证等那段内容做下说明。
我当然不是说查“玉米要煮几分钟”这类的问题不可以百度,也不是说对各种阐述思维和抒发感慨的文章还要先考证再传播。举个比较浅显的例子,如果微信里跳出类似:请看这是XX饮料放置10天以后沉淀的样子(通常有极恶心的图片),如果你爱你的亲人就不要让他们再喝XX了!此时希望你会立马想到,食物不会在体内停留10天,还有新陈代谢这个功能。如果想不到这点而又真的好奇,那自然需要自己找靠谱的资源去考证。当然不是每件事都需要学术考证的,完全视必要程度、自己想了解到什么程度以及网络资源的丰富程度而定了。就是说不要懒惰,人云亦云而已。当然你大可以不感兴趣完全不去考证,但同时也不要传播自己不确定真相的东西。新闻类大小道消息传播也是一样的道理,你在赞或骂之前要确定自己试图全面地了解真相了。不妨搜搜外媒,不偏向任何一方,只需中和一下不同的观念。通常反应过激分子都是只听一面之词的。再顺便说说网络搜索,如果你发现你的搜索结果总是驴唇不对马嘴,那或许只因为你用的搜索引擎太糟糕。换一换吧,网络世界都将不同。再有如果你的学校或工作场所有学术数据库,那就要好好利用了。
好了,这个扯太远了,回到正题。评论中有些妹子说我是她们理想中的样子,看了我的答案后不怕一单到底了。反正我也决定一匿到底了,就有什么说什么。我想说,妹子们别傻了,家庭很重要,除非你真有什么能压倒一切的其他y人生目标。早早地多找几个男朋友才会真正知道适合你的是什么样的,你不能忍受的是什么样的。姐姐我24岁才有第一个男朋友,现在刚感觉逐渐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了发现已经32了。你说这是不是多少说明社交上、性格上还是有问题的?当然是啊!所以我最后提出的社会问题、心理问题也是针对我自己说的呀。有评论说我不看中的那些家庭背景之类的条件才会婚后给我重重一击。我是完全赞同的。所以下一次我如果遇到家庭、教育背景相差太远的我一定会更谨慎。如果我现在已经幸福地结婚了,我所拥有的其他也是不会变的,难道那样不是更好吗?
而我列出来的“是事儿的事儿”在我看来并非虚无缥缈的问题,而是很实际的是否能一起生活融洽的问题,而且不该是少数人婚前考虑的问题---如果你的目标是幸福地成家而不仅仅是成家的话。我认为不考虑这些才是鲁莽、不现实的。我会坚持。而且我相信持这种观念的并不是少数,谁信谁心里能感觉到,只是很多人因种种原因不敢相信自己的心罢了。
其实剩不剩女的真是个伪命题。这是全和无的问题。这一秒钟里就有多少剩女变成了新娘,又有多少孩儿他妈变成了剩妇。都别跟现实逆着来就是了,当下是什么状况就把它活到最开心。可以剩,不可以怨。
8/1/2014加一篇今天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节选。很有意思故分享。
洪理达(Leta Hong Fincher)在《剩女》一书中令人信服地论证道:一场精心策划的国家运动引导女性结婚并购买婚房,而这通常会阻碍她们发展自己的事业和获得财务独立。官方媒体经常通过诋毁女人的事业成就和列举单身的种种可怕之处来批评那些选择晚婚的女性。它们向年轻的中国女性所传达的信息是:如果她在大学毕业後不很快成家,那麽到了27岁就会成为人老珠黄的剩女。
虽然多数社会都看重婚姻,但没有那个社会像中国社会一样将婚姻与房产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中国的习俗,结婚必须买房,而不是租房。中国城市的住房自有率超过85%,甚至在北京这样平均房价是年均收入22倍的城市也不例外。这远非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反映,而是由婚介公司、房产代理商和官方媒体共同精心炮制出来的一种社会期待。这些机构都是中国政府炮制软措施的渠道,而这些软措施的目的是确保社会秩序和支撑充满泡沫的房地产市场。
洪理达是一位从记者出身的社会学家,她发现买房的夫妻很难实现财务平等。她面对面或者通过网络采访的妇女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并从事专业工作的妇女,但她们中的多数人放弃了婚房的所有权,而只有少数人坚持在房产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为什麽会这样?因为这不是什麽浪漫的事情,房产证的相关手续繁琐乏味。最主要的是,女性都不愿挑战性别规范,而这种规范将住宅所有权与男性紧密联系起来。正因如此,在中国最大的四座城市中,有大约80%的男性将双方共同购买的住宅归於自己名下,而只有30%的女性做到了这一点。
毫不奇怪,名下没有硬资产的女性在双方关系出现问题後会更难以摆脱这段关系。对於那些因担心自己会"人老珠黄"而草率结婚的女性来说,情况尤其如此。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不同,家庭暴力案件在中国的法院不会招致处罚,而是会被冠以"家庭矛盾",当事双方会被要求在自己家里解决分歧。
中国在2011年对1950年颁布的废除了包办婚姻并赋予女性离婚权利的《婚姻法》进行了修订,这使情况变得更糟。现在,如果双方离婚,作为婚前财产的住房就会归房产证上的房主所有。洪理达认为,此次《婚姻法》的修订意味着妇女被排除在可论证的史上最大规模住宅财富积累过程之外,而2013年中国住宅财富的总规模超过30万亿美元。
"拒之门外"或许是一个过於强烈的词。女性没有被禁止买房,很多女性也确实买了房。不过,这个词的含义恰如其分地显示出全球近五分之一女性所面临的状况:官方媒体机器打造的性别规范决定了中国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很多方面所做的经济决定。当出现问题时,她们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补救手段。
尽管作者重点关注单身城市女性,但真正的剩男剩女可能并非颇有成就的单身女性,而是数百万农村单身汉,随着工资的上升,这些人越来越难以找到工作。那些原本会成为他们伴侣的女性纷纷离开农村去往城市,在经济增长和女性成功的大背景下,将男性落在了後面。如果要对中国婚姻市场进行更加完整的描画,将不只包括对这类男性的粗略讨论。
【阮琦的回答(1707票)】:
目前多数人沿袭的择偶标准是:男选女,生物价值为主、社会价值为辅;女选男,社会价值为主、生物价值为辅。
于是剩女的困境由此而来,比如在社会上干得还可以的30多岁单身女士,到了择偶的时候她还会要求男人的社会价值不能低于自己,但满足条件的单身男人更有可能去找20岁的女人(生物价值更高),并且他们也能够成功,因为20岁的年轻男人在30岁的成熟男人面前毫无竞争力。
剩女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两方面期待,一是男性不再只是看重女人的生物价值,二是女性不再要求男人的社会价值必须高于自己。
比如在西方社会,男人普遍认为30岁左右才是女人魅力的巅峰,这其中的审美标准显然加入了不少性格阅历因素。而中国男人的可悲之处是性压抑的时间太长,青春时对异性的生理需求很少能得到真正满足,所以年轻漂亮的女人对他们来说总是一个未了的心愿,于是一旦事业有成就马上要先把这个梦给圆了,因此这种饥渴状态的男人你又怎么期望他们去欣赏女性的内在美?
而中国的女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太深,当然其中原因也是我们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了。比如一个30多岁的男服务生,放中国的话大家就会觉得这是个loser,但放美国的话也许就是个正常职业。所以一个30岁的女白领跟一个30岁的男服务生谈恋爱,在中国比在美国承受的压力要大很多。甚至即使女人自己过了心理关,男人还不一定愿意,因为许多中国男人觉得在收入比自己高的妻子面前抬不起头,所以他宁可找个比自己社会价值低的。
分析了一圈,看来更多还是取决于男人的作为,如果男人能在获得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之前先实现个体的成熟,有钱的不浅薄,没钱的不自卑,那剩女们或许就有救了。
由于经济上的独立先于心理和观念上的独立,所以相比西方剩女,中国的剩女还有三个特点:1,作为结婚对象的男人社会价值不能比自己低。2,结婚是人生必须的。3,不该让父母的操心。。。。而我想说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天大家可能会发现,这三点全都不重要。
【你猜你有多蠢的回答(5422票)】:
为什么有“剩女问题”?!
因为,社会不允许女性到了适婚年龄不结婚,到了生育年龄不生娃。
更糟糕的是子宫会”过期“。
不能生育的女性,在我们的环境里就跟要被报废的汽车一样,所以必须在报废前抓紧一切机会得到主人垂青,追求一个可以悉心保养的舒适生活。
没结婚前,别人最爱劝我两句话,
第一句:你都多大了,再过几年都不能生娃了谁要你?
第二句:那你老了以后怎么办?
是的,这都是现实问题。别拿特例反驳我,大多数女人不过只是个”人“,有缺点,有优点,有时候坚强,有时脆弱,有时候骄傲,有时候也会退缩的普通人。
剩女问题为什么是个问题?
因为我们不允许不认可女性应当有权过自己的想要的生活,或者说,绝大多数未婚女性,没有”资格“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因为她们长相身材家境学识都不行。这就像你想买苹果本,就有一群人冲过来告诉你就凭你也tm配?滚回去用586吧!
可笑的是,居然这个题目里,有不少人真的在认真讨论女人应该如何降低标准,认清自己,认清现实。
这不就是剩女之所以成为问题的原因么?
。。。。。。。。。。。。补充。。。。。。。。。。。。。
下午回答条理不够清晰,应该说,
大龄单身男青年,大龄单身女青年都是存在的现象,这本不该成为一种问题,因为结婚不结婚,同什么样的人结婚,都是个人自由的选择。但当社会要求成员必须结婚生子,并且最好在某一年龄段之内结婚生子的前提下,大龄就成为一种「问题」了。
而又因为我们普遍认为婚姻中,生儿育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要由携带了子宫这种器官的女性来承担起责任,而子宫又是「使用期限」短暂的器官,你看,虽然还是青年的身体,但三十五岁就已经是高龄产妇。甚至,连很多女性自己都认为生育是天职,那你不能履行天职,就连同性都会说你是不会下蛋的老母鸡。。。而你不结婚,就会被称作老处女,瞧,多难听。
所以,虽然男女都会被认为天然必须结婚生子,但大龄女性的生存环境会因为生理原因被挤压的更严重。
剩女问题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粗暴的将婚姻视为一种外在条件的匹配而情感方面的契合和需求被轻视(这让我觉得他们像在讨论配种,年龄差不多身体没问题条件能接受就可以搞起),不认为她们应该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理想伴侣不认为她们有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更多是要求她们降低标准放弃追求,「认清现实」,「摆正自己的位置」——似乎这样大龄单身男青年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大龄单身女青年的个人选择个人追求,如果被尊重,那就不存在所谓的「问题」。问题不是是否大龄,而是环境在挤压。
顺便说一句,可能题目中说中国女性优秀,会让人反弹,我觉得中国女性没那么优秀,也没那么糟糕。只是现在可以读书,可以工作养活自己,就有机会追求一下自己的理想,不至于像从前那样听别人的随便嫁掉也不用因为生计草草求一长期饭票,如果将来要生儿育女,那一个有脑子有主见的娘,不是挺赞的么?!
————————————————————————————————————
谢谢大家,没想到如此不精炼的答案也能获得这么多赞同。
无意继续将这个答案加工得更加冗长,但有些话不吐不快。
我结婚那年,29周岁,也算大龄,25岁结束了上一段爱情长跑,整个人筋疲力尽。我相信有许多女生,甚至比我花费更久时间谈了一场没能走入婚姻的恋爱,也有一些女生,还没有机会能遇到可以与之展开恋爱的人,也有一些女生,秉持独身主义,她们跟我一样,生活在我们周围,并没有多长出一个脑袋或者一只手。
但是我很难相信,目前为止,在这个话题的159个回答中,不乏人身攻击和羞辱。就因为她们没有结婚,有说她们丑的,有说条件不行的,有说她们挑剔的,言下之意,无非就是就凭你还想要找什么样的,也不掂量掂量自己。
非常悲愤。
她们追求自己想要的,这有什么错?
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有时候又少了一点运气,身上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这是受到攻击的理由么?
已婚,未婚,男性,女性,谁不一样?!
我同她们没有不同,仅仅是我结婚了,“有人要”了,我就逃过这一声声的羞辱,而羞辱她们的,不乏女性。
那句话真对:你要是没男人要,连其他女人都看不起你。
中国女性,优秀?单看这一点,我就觉得实在值得商榷。
我们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有权追求自己想要的,她们也一样,不管这追求在别人看来是多么荒谬和可笑,她没有影响别人,没有伤天害理,为什么要被这样的羞辱和评价?!
相对而言,知乎用户确实是互联网中相对整体素质较高的群体。但这个问题下的回答是我在知乎的两年多来,见到的歧视,偏见,人身攻击最多的一个问题。
真的很羞耻。
尊重别人,从自己做起。
谢谢看完。
【Sven的回答(380票)】:
谢邀。这其实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最关键的原因:人能通过婚姻获得的东西更少了。
假设婚姻是一个市场。一男一女能通过这个市场获得的产品正在减少。
比如:1. 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性被慢慢的从婚姻当中剥离了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存在。越来越多的人并不需要通过通过婚姻去获得性了。这点对女性尤其明显。
2. 生育。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不需要通过子女去养老。这点在社会保障健全的国家尤其明显,直接表现就是生育率的大幅度降低。与之同时的,社会对非婚生子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
3. 独立性。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相对越来越疏离。人越来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而不是一个家族的附属部分。
类似的点还有很多,但是他们的指向其实都相当一致,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逐渐把很多东西从婚姻中剥离了出来。因为婚姻能带来的东西逐渐减少,所以对很多人来说,婚姻的吸引力也在逐渐下降,婚姻也越来越难提升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自然而然的,愿意走进这个市场的人会减少。
但是,在婚姻这个市场里面,对男女的价值定位却并不相同。
一般来说,一个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获取财富的能力会逐渐提高,也就是说,他的吸引力会变得更大;而与之同时,一个女性,由于社会制度和观念的一些限制,赚钱的能力上升并不明显,可是同时体现女性吸引力的外貌和生育能力却会出现下滑。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被挂上“剩女”的头衔被区别对待。
这样的对待的并不正确。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积极的东西,社会的主流发展趋势是男女的逐渐平权。女性的社会地位也会随之逐渐提高。在婚姻市场上,女性的地位自然也会随之上升。所以长远来说,“剩女”这个略带歧视性的词汇也会慢慢退出我们的视线。
【张大胖的回答(1679票)】:
我身边有不少好腿好腰好臀好脸蛋好头发好肉身的大龄单身女青年:
工作光鲜,不是四大就是四A,不是海归就是NGO;格调不俗,业余时间不是昆曲就是话剧,不是死金专场就是董小姐;品位高雅,只去三联书店,只读上海古籍,中华书局,写个情书也必须繁体竖版,以印章结尾;注重饮食,现磨咖啡或者低卡红茶,不是烤箱专家就是甜点能手,还非得用代糖配上脱脂奶;搭配女王,50块钱地摊货穿出赫本气质,三色法则从不打破,除了每天那一抹亮色的唇彩可以例外;枕边不是一本《致D》就是一本《恋爱的犀牛》,
唯一不同意廖一梅那句“你家还是我家,七天还是如家?”
(这段是反讽,亲爱的朋友们,别再问我说你的朋友怎么那么装逼之类的话了)
你们的问题不是其他的,是焦虑。
你们怕自己比别人知道的少,你们怕自己比别人格调低,你们怕自己气场差,你们怕自己人间见白头。你们一边说着我是新世纪独立女性,一边说我好喜欢小孩子自己要生三个;一边说我要需一个心灵伴侣懂我思绪,一边埋怨男友买不起三环公寓;一边计划着环球旅行gap year,一边在办公室里忍气吞声乌烟瘴气。
说白了,你们永远在焦虑自己的身份——我是谁。
孤寡、后妈、拉拉、出家都不可怕;嫁为人妻,红颜不在,乳房下垂,买菜做饭也不可怕。
可怕的是逃避认知真实的自己,习惯性的选择恐惧。
【陶司御的回答(536票)】:
第一次在知乎上写答案,但还是可耻地匿了。
我是个姑娘,在上大学,不算剩女,但是我觉得我将来大概剩定了,不如说说为什么聊以一乐。
我今年21,大三,在全国top2的学校理工科,将来大概会读硕士,读完之后25岁,不出意外的话会成为一个工程师,在择偶市场上不会受欢迎的职业。我自知长得不美(大概4-5分,特意求了某些情感专家打的),如果按照市场现状,是不会配得上多好的男人的。
但是是不是要将就呢?我觉得不会,婚姻不是一切,而我想要的东西太多,恰好不需要男人来给。按照我现在的情况和IT业的发展情况,我会有不菲的薪资,足以养活我自己,而我爸妈并不需要我养。我有很多想学的东西,有很多想去的地方,我想要去google或者facebook工作(应该并非不自量力 ),然后换不同的办公室去不同的国家生活。而如果我有一个男朋友,你以为他真的能陪我转遍全球?就算有那样的人,我也自知没有这样的魅力。我热爱哲学,热爱美食,而且并不在乎一个人从北京的这头走到那头。我并不一定需要一个男人,也不一定需要一个孩子,我一个人生活得很好。
然而如果我要嫁人呢?我得有一份相对清闲的工作,好照顾家庭;我不能随便去哪个国家生活了,因为要考虑我的伴侣;我得用尽努力保持身材,学会做家务,时刻关心和讨好另一半;我不能对他要求太高,不能指望他能和我灵魂交流;我毕业的时候已经25了,我得在两年之内迅速地安定下来。我自知长得不美,可是长得不美又怎么样呢?我有权热爱除了丈夫和孩子之外的东西,我有权热爱工作,有权热爱旅行,有权寻找我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高于婚姻,尤其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只是两个人条件合适,你别嫌弃我我也别嫌弃你,这算是什么呢?配牲口吗?如果只是这样,我乐意单着 ,怎么了?我不是生育工具,我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女人。至于我的基因能不能传下去,who cares?
我自知要求太高,索性也不抱着太多希望。你可以说我是嫁不出去,嫁不出去就嫁不出去。如是而已。
自然,我如今还年轻,将来也许会变。然而这是我如今的想法,说说而已。毕竟我算不得优秀的女生,仅供参考 .
——————————————————
这篇答案沉底了很久,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会有人看。感谢评论中各位对我的关心。其实我并不偏激,假如真的有那么一个人出现,我也不抗拒与他在一起,但如果没有,我也不害怕一个人行走,不会将就。
上述我自己的想法也许过于个人和情绪化,但是我想表达,一个女生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越高,将就的必要就越小。嫁人不再是生存需要,而是情感需要。她需要被爱,被认可,被尊重,被信赖,亦愿意同样回报他。但是,这样一对情侣出现的可能,比门当户对或是别的“合适”要难许多,那么她剩下的可能性就更大。感谢评论中linda的启发。
【李岩的回答(341票)】:
如果大家以为,剩女问题是中国独有的现象,那就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剩女问题,可以说是每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都会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最早出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
(以下引自本人在2011年底写的一篇文章,涉及“剩女问题”的社会化成因,和历史上早已有过的对“剩女现象”的观察,相当一部分引用的成文资料,对“剩女现象”的观察成文于超过一个世纪以前。)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的辉煌时代,在这个时期,英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各个社会阶层出现明显分野,劳工阶层,中产阶层,富豪和贵族阶层,有着完全不同的经济背景,从而形成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并彼此充满歧视与偏见,门第观念根深蒂固,另外一方面,女性地位低下,被定位为“相夫教子”的工具,在家庭中侍奉丈夫,亲自或者指挥女仆操持家务,教育子女被认为女性天生的和唯一的使命。这实际上就是女性彻底放弃独立性,以依附于家庭和男性为生存方式。这种社会的大背景和女性观,婚姻观的结合,剥夺女性所有选择命运的权利,她们留下的唯一出路就是嫁给一个相同阶层,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男性,功利婚姻成为婚姻的主流。女性所能做的想尽一切办法学习取悦和吸引男性的技巧,以便将来在婚姻市场上拍出个好价钱,或者最低限度能够找到买家,顺利售出。而如果未能婚配的女性,则被视为“古怪”的,“多余的人”,面临无人关怀,无人赡养,更不被理解的悲惨境地。
“一个女人生存的要件就是男人赡养她们而她们侍奉男人。”在这个背景下,为了在婚姻市场上有更好的吸引力,中产阶级及以上家庭的女孩从小学习各种女红,如何操持家务,管理仆人(如果经济条件可以的话),基本的科学常识等,而这些科学常识的学习,都是浅尝则止,了解即可。目的在于让女孩脑子不那么空空如也,以和他们的丈夫有一定的交流语言,或者在社交场合作为谈资,而使他们成为丈夫更好的点缀品。正如后来所归纳的:维多利亚女性 “所受教育的每一个方面,都趋向于某种有用的目的:或是提高她们自身的魅力,或是培养她们含蓄、谨慎、贞洁、节俭的品质,使她们日后能在充任家庭主妇这一角色时举止端庄。”因此,“优雅”便是她们受教育的最终目标。除此之外,“她们还要学习礼仪、舞蹈、唱歌、绘画等才艺以及外语、历史、阅读、写作、语法等知识来增加自己的涵养,使自己看起来更加文雅。甚至还要学习如何掌握晕倒的本领来增加自身的魅力,以引起男人的注意。当然,男孩子也需要好的教育,这教育目的则在于培养将来能够进入寄宿制学校,最终成为能够支撑起家庭经济重担 并和合乎帝国道德准则的绅士。这种对教育的需求催生了家庭教师这一职业,通常由出身中产阶级,但实际上因家道中落,父母双亡或者其他原因陷入贫困的女性担任,已经处于劳工阶级和中产阶级的临界,不过是维持了一些体面。
简爱作为罗切斯特的家庭女教师,便是低层的中产阶级女性的代表。罗切斯特拥有庄园,土地,属于乡绅阶级,已经进入下层贵族的交际圈子。应该说,两者在男女地位和阶级地位上,相差很大,名义上还有着主仆的关系,这种阶级之间的歧视和偏见,全书随处可见,可以想见两者结合是不合主流价值观的。对此,简爱表现了鲜明的平等意识,并对这种不公平的歧视表达了鲜明的反抗。她认为,在爱情面前,每个灵魂都是平等的,不论男女,不论贫富,不论美丑,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爱情是两个灵魂的平等的美好的结合,与财产,地位没有丝毫的关系。这个观点在当时那个时代是大胆而新颖的,使得当时的读者震惊不已。在现在社会中,男女平等的思想被视为理所当然,可以用一句不过分的话说,《简爱》这部作品是促使男女平等这一观念被广泛接受的原因之一。
我着重要推荐《简爱》一书,除了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的普世价值而具有的魅力之外。另外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当下的中国,这本书,令人无不惊讶而又理所当然地,重新具有了时代性意义。
不粗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中国当下的社会,竟然是和维多利亚时代如此相似,都是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期,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社会阶层分层,相互不无敌意。在上,更多的经济责任被赋予男性(维多利亚时期是要求男人能够支撑家庭开销,供养妻子子女以及雇佣仆役,现在中国的男性承担买房义务)。婚姻的功利化因素比以往大大地加深了(公正地说,婚姻的功利性在任何时代普遍地存在,但其严重程度则有所差别)。
表面上看来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很受优待,她们的丈夫负有供养她们的义务。但记住这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女性得到了经济的扶持,失去的则是尊严和平等。经济不独立人格就不可能独立,地位也就无从谈起平等。这被从有文字记录以来的所有历史所证实。
当婚姻充满了功利性动机,寻找丈夫或者妻子的过程就变成在市场之间寻找合适买卖双方的过程。并且这一过程成为女性生活的中心所在,在王尔德的作品《理想丈夫》里面,切弗利太太就认为“伦敦的社交活动就知道围着婚姻转,人们要么寻找丈夫,要么躲避丈夫。”可见,寻找丈夫在当时非常普遍,但却并不是建立在认真考虑结婚对象或者爱情基础上的。“维多利亚女性将婚姻作为一种目标,对于未婚女性,音乐、绘画、刺绣,流行小说,梳妆打扮,监督仆人充斥着她们每一天的生活。她们的任务就是找一个丈夫,一个幸福的保障。”对于这些女性来说,一桩理想的婚姻可以改变且保证她们的社会地位,即使不幸福,也至少拥有一个体面的社会地位和舒适的生活条件。但是,没有平等就没有爱,同一时期,男人在婚姻中的不忠非常普遍,已婚男性只要有点钱就会养情妇,妻子则要充耳不闻。正如温德米尔夫人所说,“我听说在伦敦,一个丈夫如果不出轨是不可能的。” 因为婚姻功利的动机,女性就典当掉了她们追求爱情的资本。
另外一个方面,女孩对于其未来丈夫的物质要求也使她们自己成为受害者,由于这些经济上的要求,使婚姻在这一时期变得越来越昂贵,对于一个事业刚刚起步的中产阶级青年男子而言,与一个相同阶级的女子结婚并维持一个与其地位相符合的体面家庭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男子采取不愿结婚的逃避方法,更多的人则推迟婚龄,直到他能够供养一个符合其地位的家庭。1861年,有人曾给《泰晤士报》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明确表达了对于这种越来越昂贵的婚姻的担忧。“现在女孩们被奢侈地、自私地养大,她们也期望在其丈夫那里得到同样奢华的生活,那么除非丈夫的钱财是无限多的,否则,满足这样一个摩登妻子的要求很快会使他陷于赤贫。……体面的代价也许太高了。”(注:Trever May, An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Britain [M],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87。)过高的索价导致需求萎缩,直接引发的后果就是剩女潮,有一段时期,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45至49岁的女子中未婚女子就占1/7,而苏格兰地区竟高达1/5。英国将此称为“过剩女子”(Surplus women problem)的现象,所以有人说:“英国是老处女的祖国”(注:Rita S. Kranidis, The Victorian Spinster and Colonial Emigration[M], St. Martins Press, 1999. ),这些现象如此明显以至于成为显著的社会问题。“剩下来”的女性大多在孤苦无依中度过了一生。
很明显,这些维多利亚时代的问题,在当下的中国,又再次重现。正如我引用过的名言——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历史都只是螺旋式的轮回。例如,现下不少女性(包括丈母娘及社会不少人的认知),需要男性提供住房,或至少首付。这和维多利亚时代要求男性能够供养一个包括不工作的妻子在内的整个家庭的要求,形式上有差别,实质上则几乎一致——都是要求男性主要地承担家庭经济的重担,女性则处于依赖地位。而结果,也以历史早已上演过的方式精确地轮回:缺乏经济能力的男性推迟婚期,努力奋斗,以获得充分的经济基础,而已经拥有经济基础,或获得经济基础的男性,则可以以挑剔的口味和眼光,像挑选商品一样等待女性的献媚和推销。大量女性无法找到合适结婚对象而成为“剩女”……
尽管成书于十九世纪,但《简爱》对于当下的中国,是那么的具有参考和警醒的意义!
只有经济的独立和平等(这里的平等不是相等,不是搞平均,而是指双方对于家庭的一切都负有共同的责任,不因性别而偏袒某一方),才能换来人格的平等,只有人格的平等,才可能有真诚的爱情。这一切,被历史多次反复地证明,成为颠簸不破的真理。
每一个女性都需要这样一个过程,塑造自己强大内心,以期待真正发自内心的觉醒,使她自信而独立地面对生活,只有这样,女性才能获得最终的圆满与解放。而在这个塑造自我的过程中,《简爱》会是一本非常好的心灵指引。这就是我认为《简爱》堪称女孩必读书的原因。而不管男性还是女性,我们也许会,也许不会那么惊讶地发现,我们在整个世界中寻找幸福的答案,原来这个打开答案大门的钥匙,其实就在我们内心当中。
本文最初写作的目的,在于作为《简爱》的书评,原文链接:
当然,社会层面(宏观)上婚姻功利化,物质化并不是剩女现象出现的唯一理由,经济独立,受过良好教育,接受现代意识的女性(微观层面),更多选择权,拥抱感情,生活自由化。这使得她们也很难找到心仪的男性对象,也是一种原因。
这两种原因,有独立的一面,也有相互关联的一面。他们的关联性在于,后者所青睐的经济条件,个人条件较好的男性,往往在婚姻市场上更加抢手,这种抢手,是因为婚姻功利化思潮下对比较优势的强化,即整个社会都对条件较好的男性形成了更大的需求,从而提升了他们的选择优势和价码,反过来导致原先和他们相当的女性相对脱离了他们的选择范围,演变成两个选择域无法交集的境地。
香港:根据政府最新统计,到2011年底,适龄未婚女占适龄女人总数39%,适龄未婚男占适龄男人总数47%。(此数据来源网络,未经严格甄别,仅供参考)
日本:适龄男女中有71%的男性未婚,25到34岁的生育适龄女性中有半数未婚。
新加坡:有20%的适龄女性未婚
韩国:剩女十年间增加了48万。(韩国总人口也只有差不多5000万)
对于这个世界性,社会性的难题,想来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而且我也从不认为结婚是一个人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它只是一个个人选择,不应该成为一种“社会评判绑架”。
希望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
如果不能,一个人也一样可以走过美好快乐的人生。
与诸君共勉。
【你在说假话的回答(2430票)】:
因为优秀的女性想找优秀的男性,而优秀的男性只想找年轻漂亮的女性。
——————————————————————————————————
那个……我有男朋友,我们很好。我就是随口吐个槽……
我没有把男人都当傻X,也不用给我发私信搭讪我或者挽救我……
【徐湘楠的回答(417票)】:
数据来了。
资料来自饭否。
【赵丹的回答(316票)】:
只说说我个人的感受。对于我来说,自己一人过得挺好,所以对象啊,老公啊都不是必需品。那么我为什么要谈朋友,甚至结婚呢?当然是为了生活更加幸福。所以谈朋友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起码要比现在幸福。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现实中却很难达到。我最近仔细反思了一下,发现要讨好我真的很难。
我很会照顾自己,一个证据就是,虽然身体不算很好,又加班最多,但是和同事比起来算是很少生病的。这样的后果就是,极少有男生能让我感到受照顾,除非对我的生活习惯特别熟悉,否则根本没有机会。
我生活很充实,大多数时间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思考如何改进工作,剩下不多的时间还要用来看自己感兴趣的书。因此基本上没有时间体会孤单寂寞,没有机会感受百无聊赖。即使有男生想来陪我,还要看我有没有时间,通常是没有的。
我是个喜欢思考的人,所以能让我愿意与之对话的人,也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并且最好能对我有所启发;我不看、不听、也不聊娱乐八卦,家长里短;如果聊时政、经济、军事,没有专业水准的很快就会被鄙视;至于聊行业和技术嘛,呵呵。
我基本吃素,吃饭很简单,晚饭不吃,想请我吃一顿印象深刻的大餐几乎不可能。
我穿什么都不难看,名牌时装对我没有吸引力。
我通常素面朝天,对大牌化妆品无感。
我不贵难得之货,不屯首饰和奢侈品。
我早睡早起,别指望请我刷夜。
我崇尚环保,不要请我打高尔夫。
我油盐不进,刀枪不入,综上所述,我还是单着吧……
俺第一次用分割线……
----------------------------------------------------------------------------
没想到这个答案这么热门,几乎是俺到知乎以来评论最多的答案了。说实话答这个题没有怎么过大脑,算是我少有的无脑回答之一,现在自己读起来也觉得有点中二,不过既然说了,就留着吧,人不中二枉少年,偶尔发个少年狂也不错。
这本来就是个拉仇恨的题目,俺这个拉仇恨的答案倒是很契合原题精神。俺本来不是个爱拉仇恨的人,不小心中二了一把,如果冒犯到哪位,实在是非常抱歉。
男女生理上不同,互相需要的东西不太一样,女人更多是寻求保护和体力上的支持,这在和平秩序的环境下其实并不迫切。男生推己及人地以为女生同样有某些强烈的需求是不成立的。
个人以为,核心问题是婚姻这个比较古老的制度,和现在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形态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了,身处其中的我们,在各种观念冲突之中容易迷失。
最后特别申明,俺在知乎只交知友,不约。
【采铜的回答(2694票)】:
因为优秀的甚至同时姿色还不错的女性远大于她们认为的可嫁男性的数量。所谓的可嫁男性就是:
丈母娘的要求:有房有车;
自己的要求:身高1.75米以上,月入一万以上,能力强,性格好,不花心,不老土,相貌至少中等。
其实这些条件单个看还可以,但是懂点概率的就知道,满足各个条件的比例要相乘的啊,所以条件乘完以后就发现这个比例就很小了。如果有房有车的占20%,那么身高再筛一半就剩10%了,再筛的话...厚道一点我假定最终这个值是5%
要命的是这还没完,忘了两个最关键的要求:
他必须是单身。这个麻烦了,因为如果以上条件都满足,他根本就没有单身的必要啊亲
他有喜欢你的可能性(或者说你身上有被男人喜欢的特质)。这个更麻烦了,他为什么要喜欢你而不是别人呢?
所以厚道一点我把这个值假定为0.5%
那么你再想一下,你的生活圈子接触多少男人?有两百个吗?如果没有两百个,那么乘上上面的百分比结果就是一!个!都!没!有!
这时有人会说了,那我相亲啊,通过相亲认识很多人啊。确实有不少人通过相亲求得了美满的婚姻,但是这个真的很难。为什么?相亲的最大问题是潜藏了不可见的风险!相亲认识的人,你很难知道他的底细啊,他如果有什么重大缺陷比如某个零件坏了你也不知道啊亲!考虑到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所以这种风险绝对不能小视。
又有人说了,很多女人其实是不需要婚姻的,她们有能力有才华、事业蒸蒸日上,婚姻反倒是一种束缚。啊呸!那些都是假话,她们一个人躲在屋里哭湿枕头的事情会跟你说吗?确实有些女人不需要婚姻,但更多的人是装作不要婚姻而已,更有些是骗自己骗久了就当真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心理学上有个认知失调理论,就是说你面对一个无奈的结果,认知上本来是不接受的,但是长期不接受你会出问题,所以为了保护你呢你的大脑会自作主张悄悄地编一些理由让你心安理得地接受现实。
那么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冲啊!
你每多迟疑一天,你的机会就流失一点。本来谈恋爱这种事就应该高中开始的,那时候你们都已经发育熟透了啊为什么还不谈?好吧要高考。那你大学里好好谈啊?好吧毕业了可能不在一座城市。那你工作了赶紧谈啊?好吧有很多东西要学还得经常加班没时间。那你工作两三年了可以谈了吧?好吧现在是我事业黄金期,领导已经暗示要提拔我了.....
当然优秀的好男人少,确实也是一个原因...不过,好男人都是抢来的,不是等来的...(我没说抢已经有主的啊阿弥陀佛,我是说趁别人还没下手的时候赶紧下手就像网上买东西秒杀一样)
评论席中有人问我眼中“好男人”的标准是什么,还有人纠结我上面的概率估计是否合理,还有人认为我不过是劝姑娘们降低要求。其实都没读懂我。我反对的,正是用一个固化的标准、一套塞满了各种世俗偏见的条件去看男人。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魅力,有他自己的闪光点。那么你要找一个意中人,一定要有一颗开放的心,不预设偏见地去了解他,甚至再次“发现”他,看到他的好、他的美,而不是一看到身高不够就Pass,穿得土就Pass,嘴巴笨就Pass,学历低就Pass……当然反过来,男人看女人也是一样,比如我从不认为只有瘦女孩才好看。
最后,想对的答案说几句。我觉得她的答案说的很好,也很能理解她的心情,只不过有一点我和她是有分歧的,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写这个答案的原因。她说“剩女问题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粗暴地……不认为她们应该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理想伴侣不认为她们有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问题的症结就在于“理想伴侣”之上。为什么要粗暴地将“不理想的伴侣”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呢,难道这些人就这么不值得考虑一下吗?如果对剩女的议论存在严重的歧视,那么对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被划为“不理想”的伴侣(男性)是否也是一种歧视呢?比如流行的“凤凰男”的说法,是不是一种歧视?“三等残废”是不是一种歧视?看看今天微博上对本答案的一个评论:
“175……真是知足常乐” “175什么的也太矮了点儿吧”……这类话看到了以后,你觉得我会怎么想呢?我只有165,我从高中就开始掉头发,家境贫寒,一身土气,所以在绝多数姑娘眼里,我肯定是个非常不理想的男人。可是有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屌丝,如果姑娘们能放下“理想伴侣”、“想要生活”的那份高贵劲,去好好看看他们,了解他们,也许能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些非常了不起的特质呢?但是如果她们一开始就拒绝这种理解和尝试,无疑是亲手把这扇门给关上,是自己把自己给困住了。
其实人心都是想通的。男人看女人,如果一下子就挑剔出很多毛病来,比如什么胸太小、腿太粗,却看不到她的可爱,她的善良,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女人看男人,如果一下子就觉得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却看不到那些不是那么外显的优点,也是可悲的。所以,与其相互的苛责,各自带着各种成见,不如都放下身段,好好地看看这些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俗男俗女们,接纳对方的缺点,激励对方的优点,相互扶持与奋进,那才叫真爱啊!
(说明:本答案的第一版我后来感觉也确实用语过于尖刻,表述颇有不妥,所以今天特意做了删改和补充,希望之前被我伤到的姑娘能够谅解,谢谢。)
【菠菜的回答(495票)】:
我觉得婚姻市场上的主要矛盾是,男人在找孩子的妈,女人在找玩伴。
我说的玩伴不是随便玩玩那个意思,而是女人在寻求精神的契合,说的起来玩的起来的男人。有一句话很粗糙但很在理,一个男人说其实女人很简单,她们就希望老公陪她们听听八卦,夸夸她们漂亮,拍拍她们屁股,一起出做做事情被她们骂骂还呵呵一笑。但当一个女人特别是优秀的女人端着的时候,许多男人就把她们当成孩子的妈来考验,拿彼此的经济条件和世俗观念相敬如宾地对待着。一个礼拜哪怕约会乐一次这样约会大半年,都互相没有什么。。。了解。
而这些优秀女性也真的以为男人就是这样无聊,而且她们从小就是乖乖女,工作又兢兢业业,说话慢条斯理,自己都忘记自己的需求了,她们希望男人懂自己,但其实自己也不懂自己,不敢亲密接触男人,没有放下世俗规则,用端着相亲端着,最后产生了互相的抵触和妖魔化。
在这里,我不想再分析为什么,我就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以后你们无论和哪个男人吃饭,第二次,都找个理由打他下屁股嗔下说你真笨。。。看看会不会有点不一样的经历。。。也许世界因此不同!
啊如果觉得打屁股下不去手那就去街机厅闹一闹吧。
【sylviaHsu的回答(66票)】:
因为社会在快速转型,人们的观念在慢慢变化。
换句话说,
今天的年轻人20多岁结婚所需要承担的压力远远大于过去,将适婚年龄推到30多岁。
但是人们的观念变化的不够快,认为的适婚年龄并没有推迟到30多岁。
另一个原因,和过去不同,今天的中国每个个体的经济独立性空前提高,婚姻的意义变化了。人们选择婚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情感需求,(搭伙过日子的情况少了),而我国的教育让人们青少年时期的情感经历较少。而对情感的追求是需要一定的情感经历的。和少女时代比,大龄的女性时间成本显然升高了,这也是个 矛盾的事情。
另外,我们正向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过渡,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更多地依赖于自己的思考(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虽然我家长辈们年轻时都没有这么晚结婚,但并不妨碍我试试晚些看看会怎么样。”)。
那么这样看来,问题就好解决了。
对于大龄单身女性,如果想快点找到理想伴侣,就要多花时间积极积累情感经历找到自己心动的感觉。
对于真的关心她们的人, 不妨转变观念,尝试把 “20多岁就该结婚” 变成 “找到理想伴侣再结婚”。
对于影响大众价值观的媒体,不妨更宽容理性地引导大家,不要随便给某一人群贴上特别的标签。
最后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叶叁一的回答(101票)】:
剩女是个伪问题,剩男是个大问题。
剩女多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剩男则更多是条件所限的被动结果。
【冷爱的回答(55票)】: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感情生活,也拥有更多情感上的不同状态可供选择。在这个时代里,特别是在北上广等高度发达地区,随着很多女性获得了足以独立生活的经济收入,人们第一次普遍拥有了选择情感生活方式的权利。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情感生活状态的多元化会进一步加剧,不仅是剩女越来越多,勇于出柜、离婚或者不婚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件好事,说明大家有了选择的权利。有选择,总比没得选好。
另外着重说明的是,这些剩女,特别是在北上广的优质剩女们,很多是主动剩下的。与其像题主那样说她们“找不到对象”,还不如他们“不愿意将就”。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无法接受像我们的父母那代一样,大部分只是将就着过一辈子。这真的是好事,因为这是“爱的觉醒”。
PS:我同样反对“剩女”这种说法,只是为了回答本题而取用。
【李栋的回答(45票)】:
最近果壳上有一篇文章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剩女现象的出现是中国整个社会发展所致。伴随着高房价,高物价,白领阶层等很多问题。中国的社会环境使得一大批本该成功的中产阶级,却一直徘徊在社会的中下层。在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面前,大部分白领都有一种挫败感。这种情况下,女性白领想找的是一个位于社会中上层(有房有车等)的男人,而大部分的男性白领却位于社会的中下层。这种需求方与供应方的差距造成了剩女问题的出现。可见,女性的择偶要求越高,剩女越大;而生活压力越大,就使得女性的不安全感变大,因此就导致女性的择偶要求变高,因此获得安全感。由此可见,由于社会环境导致的男性在事业上的不够成功以及高房价、高物价导致的生活压力大是剩女问题产生的根源。
【乾坤的回答(76票)】:
作为一个高龄的极品剩男,从我的经历和自己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作为在知乎上第一次发言。
其实长相、身材、学识、身家这些择偶标准高到不一定是大家被剩下原因!因为一方面喜欢自己老公或老婆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而且这都还不要求因为这方面老公或老婆全球第一!另一方面你身边那些和你关系很好,你很喜欢的人总有那么一两个是外人看来完全不在择偶范围内的,但是你却重来都没有在乎过这些,但是他就是让你处着舒服、开心!
剩女(姑且这么叫吧,方便沟通,我也不喜欢这个名词)之所以剩下一是还是没有遇到打动她的那个人;二是曾经打动她的人让她有刻骨铭心的惨痛经历!
我身边完全没有恋爱过就被剩下的还没有碰到过!一般都是曾经的恋爱有刻骨铭心的伤痛经历(原因就很多了,不一一列举),以后再遇到最求者就比较抵触或者戒备心比较重!然后第一映像就被否定的最求和相亲对象占了绝大多数。接下来的相处过程中容的忍度相对都会比第一次恋爱会低很多。非常缺少安全感!当然这里面现如今的电视剧和公共媒体充满了负面信息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至于从小看王子和公主的美好故事,进入社会又遇到两个不顺心的,再让媒体一闹就“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因为中国女性相对还是更被动一些(主动的女性剩下来的几率比较低,要求高又没机会的另说),追求者相对少的话就比较悲剧了。人说女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其实男性选择伴侣除了外貌之外,更看重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应该是更主要的择偶因素!因为一个人看久了你对他的长相真的不那么看重。而往往所谓剩女更多的是在这个标准上吃的亏。一方面前面说的戒备心重了以后人就很难放得开,即使平时很开朗活泼,真的面对目标异性也会显得比较冷淡;另一方面现在都是职业女性,工作压力比较大,被工作中的各种事情搞得根本就活泼开朗不起来。男性遇到自然就会敬而远之,这样一来追求者自然就少了。
剩女一般都是能养活自己,有一定的经济来源!所以更希望遇到一个自己满意的伴侣,而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把自己匆匆处理掉!没有伴侣的时候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和一群自己的朋友厮混在一起,或者弄一些非常消耗时间的事情!自己一天也过得不亦乐乎!往往这些事情婚后都会减少或者根本无法做。所以很大程度上没有满意的是不会放弃单身生活的。但是看到人家都恩爱的时候,应该还是向往的吧。
剩女中其实很少有极端注重高、富、帅的,这些观念更多的是被媒体灌输的。因为作为媒体来说,不是这些个极端的事件和观念是不会得到大家的关注的,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总是会更多的得到点击率,但是不代表大家认同,更多的是猎奇!
【physixfan的回答(54票)】:
剩女问题只在中国存在,你去搜一搜英文都找不到精确对应的翻译词,更不会见到人们整天谈论这个事情了。然后再看看统计数据:岁的女性人群中,单身比例为:中国20%,美国50%,日本70%,英国74%。(来源是)。看完统计数据就明白了吧,为什么剩女问题是个问题,其实就只是中国还有太多人观念有问题罢了。
【刘海的回答(99票)】:
首先不认可“中国女性这么优秀”,这种问法简直是拉仇恨,不作解释。
其次不认可“剩女问题”,因为:单身和被单身是两码事,统称为“剩女”简直可笑。
单身分为:1.我没有结婚的打算。2.我有结婚的打算,看缘分,遇不到合适的就单着也挺好。
最喜欢这样的单身大姐姐啦,这样的大姐姐一定又独立又知性又聪明,这样的大姐姐即使结束单身也一定保持着又独立又知性又聪明!她们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因为她们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被单身则是:我很恨嫁我一直在用力的找对象,可是好男人都死哪儿去了?!好着急好抑郁,快来非诚勿扰看我相亲失败一万次的怨妇脸!
送被单身的传送门与我的吐槽式答案:
反正我的结论是:无论男女,很想结婚但却一直单着,一定是自己哪儿出了问题。
╮( ̄▽ ̄")╭
你PPT做的一流、工作能力强,可以帮你找到一个好工作。
你年轻漂亮温柔、生育能力强,可以帮你找到一个好男人。
你去跟一个男人说:我PPT做的好,工作能力强,我这么优秀,我们结婚吧。
你去跟一个HR说:我年轻漂亮温柔,生育能力强,我这么优秀,录用我吧。
这都叫耍流氓。
ps:发现这个楼里,我想点赞的都是男人的答案。= =。
以及,顶楼那个一句话概括的挺好的。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美韩国人体模特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