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关于历史方面的英语教育毕业论文文

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08-10-31 & 发布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应采用英语撰写,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任务书,(3)开题报告, (4)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Abstract,Keywords),(5)目录(Outline),(6)正文,(7)注释(Notes),(8)参考文献(Bibliography), (9) 致谢(Acknowledgement)。Outline中要有Thesis Statement, 采用四号加粗,目录的各章节应简明扼要,其中每章(Ⅰ.Ⅱ.Ⅲ.)题目采用小三号,每节(A.B.C.)题目采用四号。目录部分采用单倍行距。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海丝特与卡米拉爱情观的对比分析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ttitudes Towards Love Between Hester and Camilla
2.解读《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 On the Imperialistic Consciousness of Jane Eyre
3.像鲁滨逊一样在逆境中创造精彩 The Creation of Splendor in Adversity like Robinson Crusoe
4.《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和《教父》对考利昂的描述对比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epiction of Zhuge Liang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and Corleone in The Godfather
5.论《美国悲剧》中萝贝塔的悲剧性 The Tragedy of Roberta in American Tragedy
6.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性格对命运的决定作用 The Decisive Effect of Character on Fate From Robinson Crusoe
7.《哈姆雷特》戏剧中的悲剧因素 The Tragedy Aspects in Hamlet
8.从电影《美丽人生》看完美男人形象 About the Perfect Man Viewed from the Movie Life Is Beautiful
9.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 The Tragedy and Growth of the Black Women Embodied in Beloved
10.从《哈利波特》看儿童的成长 Harry Potter and the Growth of Children
11.苔丝的反叛精神 The Rebellion of Tess
12.一位坚强独立的女性简爱 A Tough and Independent Woman
13.《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 Causes of Tragedy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5.浅析苔丝之死 The Death of Tess
16.《老人与海》象征主义探究 The Inquiry of the Symbolism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7.论《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独特的写作风格 Hemingway’s Unique Writing Style in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18.浅析爱默生的《论自助》人生自主的源泉 On Emerson’s Self-reliance —The Source of Life’s Reliance
19.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透视现实生活中的爱情 The Disillusionment for Gatsby American Dream Analysis of Love in Reality
20.从《西风颂》看英国积极浪漫主义的特征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British Positive Romanticism from the Poem of Ode to the West Wind
21.我看简爱的爱情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Jane Eyre’s Love
22.谈如何理解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On Hemingway’s Short Story A Clean, and Well-Lighted Place
23.从《简爱》看知识改变女性命运 Knowledge Changes Female’s Fate Through Jane Eyre
24.从《红字》和《荆棘鸟》看宗教禁欲主义下的爱情 The Love under Asceticism in The ScarletLetter and The Thorn Birds
25.解读《皆大欢喜》中的浪漫主义 An Analysis of Romanticism in As You Like it
26.基于作品人物浅析菲茨杰拉德 Elementary Analysis on Fitzgerald Based on the Characters of The Great Gatsby
27.《老人与海》的悲剧色彩:对完美主义的质疑 The Tragic Color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Challenge to the Perfectionism
28.分析简爱的美 An Analysis of the Beauty in JaneEyre
29.论《红字》中的孤独因素 On the Aspects of Loneliness in The Scarlet Letter
30.从《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看20世纪初女性的社会地位 Social Status of Women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Reflected from Caddys Tragedy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
31.论福斯塔夫的性格 The Character of Falstaff
32.斯佳丽:旧时代的新女性 Scarlett:A “New”Woman in the “Old” Time
33.美国社会的葛朗台现象 Grandet Phenomenon in America
34.透过《飘》看现代女性对待生活的态度 Analysis of modern females attitudes toward life through Gone with the Wind
35.从迷茫的玛尔特的悲剧看女性存在的社会价值 An Analysis of the Social Value of Womens Existence from the Tragedy of Confused Mathlide
36.从伊丽莎白一世的婚姻看现代爱情观 About the Notion of Modern Love from ElizabethⅠs Love Experience
37.《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Feminism in Love in a Fallen City and Gone With the Wind
38.《简?爱》的浪漫主义解读 Romanticism in Jane Eyre
39.从《鲁宾逊漂流记》看创新精神和知足长乐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Satisfaction-The Thought of The Life and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40.从《变形记》透视家庭环境对塑造儿童健康心理的影响 The Family Influence on Molding Childrens Healthy Psychology Through The Metamorphosis 41.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Analysis on Love and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42.从劳伦斯及其作品《儿子与情人》看恋母情结 Mother Fixation in D.H.Lawrence and His Work Sons and Lovers
43.论雪莱的自由之路 Analysis of Shelley's Freedom Road
44.《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45.论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 On Inevitability of Gatsby’s Tragedy
46.从《喜福会》透视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 The Cultural Conflicts and Blending Embodied in the Joy Luck Club
47.《乱世佳人》对21世纪女性的启示 Enlightenment for Women of 21st Century from Gone with the Wind
48.《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 A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Maternal Love in the Joy Luck Club
49.试析《老人与海》的悲喜色彩 An Analy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Tragic and Delightful Facets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50.解析《长腿叔叔》少女茱蒂 成长的日志 A Girl’s Growing- up Story in Daddy-Long-Legs
51.莎士比亚的悲剧世界的分析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Tragedy World
52.《鲁滨逊漂流记》中殖民文化对殖民地文化影响解读
53.On the Women’s Status Seen in Pride and Prejudice
54.Mother Fixation in D.H.Lawrence and His Work Sons and Lovers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辩证唯物主义(即现代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基本内核’,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论的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一理论体系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  辩证唯物论是指人们关于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观点和看法。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派系繁多,相互斗争、相互推翻。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争论的焦点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凡是认为存在是思维的反映,思维是第一性的属于唯心论学派,凡是认为思维是派生的,存在是第一性的属于唯物论各种学派。另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但绝大多数哲学家作了肯定的回答。  三、辩证唯物论  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上,辩证唯物论批判了唯心论和唯物论抽象的、僵死的形而上学的认识观点和方法,以辩证的理论思维方式发展了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科学的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人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3页)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经细化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座,是无产阶级政党中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主大革命人民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编辑本段]术语起源  “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最早出在J.狄慈根1886年出版的《一个社会主义者在哲学领域中的漫游》一书中,狄慈根用这一概念表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后来г.В.普列汉诺夫也是这样表述的。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讲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时, 还用过 &完备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 等概念。 这些概念的实质完全一致,只是侧重点有不同。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它们的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自觉反映。它看到物质的原因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基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它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一高度组织的物质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又是彻底的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是一切现象自我运动的根据的客观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科学总结,它建立在现代科学和先进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和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编辑本段]产生和发展  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中贯串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同时也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辩证唯物主义是对哲学发展中积极方面,即唯物主义因素和辩证法因素的吸取、发展和升华。   历史上哲学发展的科学总结 古代的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是,它把世界的物质性归结为一种或某一些具体的&原初&物质,带有朴素、直观的性质,缺乏科学的论证。一般说来,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同时又是朴素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自发结合。它看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客观世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这是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在欧洲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取得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它把封建的等级制看作是体现神的意志的永恒不变的秩序。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生产技术的需要推动着经验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眼光从神转向人,从天堂地狱转向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从而促使唯物主义哲学的复兴。但这时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不够用了。这种观点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清总的画面。从15世纪后半叶开始,自然科学获得日益迅速的发展,进入了以实验为基础的阶段。科学家们把自然界分解成各个部分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对有机体进行解剖学的研究。这种分门别类研究的方法是以后人类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但是这种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孤立地、静止地考察事物的方法被F.培根和J.洛克从自然科学移到哲学领域后,形成了形而上学的长期统治,造成了几个世纪在思维方式上特有的局限性。随着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材料的大量积累,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归根结柢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天体演化学说、地层变迁学说、生物演化学说,以及胚胎学的出现和能量守恒定律、细胞的发现,日益使人们感到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只有经常注意产生和消失之间、进化和退化之间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I.康德以他的天体演化学说第一个打破了形而上学的缺口,开始了辩证法在近代德国哲学中的发展。这个发展在G.W.F.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黑格尔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是黑格尔的一大历史功绩。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他代表着德国软弱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认为他的哲学是绝对精神的最高体现,是客观精神发展的终结,普鲁士王国则是绝对精神在世俗的表现。他把现实世界的发展颠倒为绝对精神的发展,因而他的辩证法是不彻底的。L.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过程中,恢复了唯物主义应有的权威。但费尔巴哈哲学在本质上仍然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不足以彻底清算黑格尔的辩证的唯心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以往哲学发展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才使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辩证唯物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它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一起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社会化大工业生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个别企业的高度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出现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布工人起义。工人阶级已经迫切要求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工具,以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自身解放斗争的自觉性。当时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也日益暴露了客观世界的唯物辩证的本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使阶级关系明朗化、简单化,并清楚地暴露了阶级矛盾和物质经济利益的直接联系。资本主义的发展开拓了世界市场,打破了国家间、民族间和地区间的隔绝孤立的状态,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同时,自然科学中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C.R.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三大发现,以及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也提供了关于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及其过程之间联系的清晰的图画。这一切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客观可能。   辩证唯物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打破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保守的哲学体系,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革命的因素,即联系和发展的思想,矛盾是发展的内在动力的思想,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摒弃了它的社会历史观、宗教、伦理的唯心主义杂质,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成功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科学地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详尽地分析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发现了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道路,由此创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形成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论证的统一过程。[编辑本段]创立和传播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恩格斯在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中,特别是通过对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和《精神现象学》的批判,已经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但它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交织在一起。真正作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是马克思写于 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其中,马克思对实践作了科学的解释,批判了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也批判了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义;用革命的实践观点解决了旧唯物主义者难以解决的二律背反──&环境决定人&和&人改变环境&,揭示了产生宗教神秘主义的秘密;指明人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847年《哲学的贫困》的出版和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正式问世。马克思没有写过专门论述唯物辩证法的著作,但是,他写的《资本论》是成功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例,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对马克思主义产生40年来的哲学斗争作了科学的总结。   在19世纪末,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凭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也发现了唯物辩证法。狄慈根和德国的F.梅林、K.考茨基,法国的P.拉法格,意大利的A.拉布里奥拉,俄国的普列汉诺夫等人积极地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批判了庸俗唯物主义、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以及种种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哲学,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虽然,他们中间某些人的某些著作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甚至后来普列汉诺夫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成了机会主义者,考茨基堕落成为叛徒,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早期传播和发展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日益激化,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社会发生了急剧动荡。已得到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这时第二国际内部出现了一股修正主义思潮。列宁和他的战友坚持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批判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理论和形形色色资产阶级思潮,从哲学上对这些理论和思潮进行了清算,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列宁十分重视总结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他揭示了物理学危机产生的原因,彻底地批判了与物理学唯心主义紧密相关联的马赫主义及其修正主义理论,指出克服危机的途径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去代替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列宁指出,原子是无限可分的,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无论从广度上或深度上都是一个不断发展永无穷无尽的过程。列宁制定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物质定义,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个定义不受人们对物质结构的具体的历史的认识所局限,它反映无限丰富多样的物质表现形式的共同的深刻的本质,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不断得到证实。   列宁深刻地具体地分析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批判了修正主义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捍卫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他提出了两种发展观的重要原理,批判了否认事物内部矛盾,把事物的运动看作是由外力推动的纯粹量变过程的形而上学发展观,指出辩证的发展观把对立统一规律看作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看作是客观世界和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认为发展是一个充满丰富内容的事物自己运动的过程。列宁批判了把辩证法当作实例的总和,把辩证法和认识论割裂开的错误,指出辩证法就是认识论、辩证法的科学性要靠人类全部认识发展史来验证。他强调了生活实践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观点,指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辩证过程,是从现象到本质、从第一本质到更深本质的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是从相对到绝对的辩证过程。列宁提出了辩证逻辑的基本原则,强调真理的具体性,指出具体分析具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他还发挥了辩证法、逻辑与认识论的统一的思想,对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辩证法作了透彻的论述。列宁在他的著作中,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许多原理和范畴都作了深刻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   各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和马克思主义者通过结合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总结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对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特别重视普遍真理和具体实践的结合,特别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批判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创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他的著作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他着重地阐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强调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同时是认识的目的以及检验真理的标准,指出正确认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毛泽东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他着重研究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强调了研究矛盾特殊性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不能把辩证法当作死背硬套的公式,而必须把它同实践、同调查研究密切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对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使哲学进一步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邓小平简要而科学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文选》第 242页)。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沿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前进,不断地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丰富和发展。[编辑本段]基本内容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把哲学划分为两大不同的基本派别。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意识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阵营。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建立了科学的实践的观点,彻底唯物主义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科学地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存在具有无限复杂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是物质在地球这一特定条件下经历了从无机物到生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从猿到人的漫长岁月的发展而产生的最高产物。劳动实践在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实践使猿脑变成了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人脑。人在劳动实践中改变自然界也改变人自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经过亿万次重复而形成的对客观规律的自觉反映。意识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和思维存在的形式是语言,而语言的外壳则是由物质空气的震动产生的声音。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意识都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物质却是存在于意识之外,可以为意识所反映,而又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但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147~148页)。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的统一,它们统一于物质。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原本没有意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产生于实践,它们的统一又在实践中实现。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您现在的位置:&&>>&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致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毕业论文网,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怎么写,会计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模板,大学毕业论文范文,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结束语,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法学毕业论文,护理毕业论文,物流管理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工程造价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从鲁迅视觉化看文学与影视之关系孙琳【摘要】从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尽管不能否定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但是明显的迹象表明,当代人对于视觉媒介的依赖性大大增强了,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已经超过了由于历史的久远和时代的变化,鲁迅的时代精神及其...
  儿童文学视域下的童年书写李红叶[摘要]在儿童文学视域之下讨论童年书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论题,创作心态与童年经验之间充满复杂的交互主体性关系。 &&&& [关键词]儿童文学;童年;天真&&n...
  &&& 吴晓,尚斌(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摘要]朦胧诗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极富转型意义的重要构建成分。青年诗人们以强烈的社会政治意识、鲜明的现代自由精神与沉重的历史文化品格对中国形象进行了...
  &&& 韦宏(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周作人最早提出了“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观,并将其应用于儿童文学理论建树、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文学译介等方面,这在现代中国起到了首创和引领的...
  &&& 隋晓村北京师范大学摘要: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诗歌艺术流派。虽然它有很多缺陷遭到人们的批判,但作为时代的产物,仍然有它的强大生命力。它的艺术表现手法,继承诗歌传统又有所发展...
  前新时期文学中的浩然评价刘晓红摘要:针对浩然在前新时期文学研究中的过分意识形态化问题,文章尝试从文学作品的细读和体验出发,从集体精神、青年理想、农民语言等几方面解读剥离政治话语后的浩然小说的文学魅力,凸显浩然文学研究中文学性阐释的有效性...
  诗意的中国形象:读沈从文《边城》廖代纯内容摘要:沈从文小说《边城》问世之前,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文学作家的作品一直主导着当时的文坛,这些作品向世人展示的是一个否定意义的中国形象;沈从文在《边城》中则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肯定意义的中国形象―――...
  &&& 浙江省温州市技工学校方芳摘要: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非常有特色的抒情诗人,早期代表作《雨巷》是一首既有新月派音乐美,又有现代派朦胧美的象征诗。诗歌抒发了诗人孤独、哀怨和惆怅的典型情绪,有其独特的艺...
  &&&赵丽娟摘要:先秦诸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缔造者,千百年来被人们供奉、敬仰。到了现代中国这个思想转型的历史时期,现代作家们对先秦思想的领悟体现在他们所创作的关于先秦诸子的历史小说中,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生动...
  &&& 王洋郑孝萍(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萧红“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以儿童的视角叙写了呼兰城的风土人情,用饱含深情的叙述表现了她对乡土的眷恋。其中的景物描写、语言风格、...
  &&& 谢丰(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浪漫主义作家的艾芜,在抗战胜利之后,面对黑暗如磐的社会,创作了反映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小说关注着旧中国农民的生存状况,...
  &&&常立伟(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北碚,400715)[摘要]张爱玲的小说标题可以分为含蓄蕴藉型、矛盾冲突型以及反讽型三类。有时,张爱玲观曲折委婉的在标题中寄予自己的感情;有时,张爱玲通过小说标题中...
  &&& 梁琨(新乡学院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林纾的翻译小说第一次向国人介绍了众多的外国作家及作品,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和艺术视野。&&& 林纾的这种翻译活动与当时...
  流淌于都市的诗情 ―――谈朱文颖的小说《高跟鞋》徐晓明,经宽蓉(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科学系,江苏 镇江  212003)摘 要:朱文颖的长篇小说《高跟鞋》用诗情的文笔写着都市的故事。细腻的感触、博彩的意象、含蓄的韵味体现了诗的文笔。物...
  开发自然的美―――郁达夫、卢梭文学观比较朱宏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摘要:郁达夫的文学观受到卢梭“返归自然”学说影响,但将“自然”推到了“生”的力量的层面,强调以“艺术的真实”来表现生活,主张在保证文学的艺术价值的基础...
  乡下人之被异化―――以吴玉亭为中轴??????? 龚自强???? (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 要: 青年作家葛水平《比风来得早》把叙述的焦点集中在进城后置身官...
  试析刘亮程散文创作的审美意义??&&& 江春丽&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广东揭阳522000)&& 摘要:刘亮程的散文呈现了一个生命、乡土和历史意识缺失的文化语境,但可贵的...
  ???????????& 刘慧?????????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抚顺113001)&&&&& 摘要:作为新生事物,网络文学伴随网络的全面铺开而蔚为大观。网...
  爱与痛的纠结―――评胡旭先生的《悼亡诗史》????&&&& 智晓静1,周芳2??&&& (1.厦门大学图书馆福建厦门.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
  ???&&&&& 傅修海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多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被赞誉为“描写晚明社会的长篇历史小说的双璧”①之一。然而,作为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白门柳》的成功不仅仅是题...
  ???&& 梁鸿鹰文学是一个国家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长篇小说的发展对国家文化积累同样重要,如果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的话,标志着文化内核、内涵的...
  &&& 发生期的贵州现代文学的文体选择*刘晓华(贵阳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摘 要:伴随着近代报刊而出现的贵州现代文学在文体选择上刻下鲜明的报章文体的烙印。报章文体以其强烈的社会特征和意义影响了现代...
  &&& 大众化文学道路上的艰难跋涉―――评赵树理的小说创作段崇轩(山西省作家协会,山西太原030001)摘 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上,赵树理之所以具有独特、重要的位置,就在于他成功地开创了大众化文学潮流...
  &&& 董之林的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综论徐 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摘 要:在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领域,董之林提供了一种回返本原的研究与批评范式,即在文化网络中对文学史和文学现象进行...
  &&& 生命变奏的音符――阿毛诗歌阅读印象龚奎林(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摘 要:在诗是人生、人生即诗的诗歌观的指引下,诗人阿毛把自己的生命激情、经验认知、生活感...
  &&& 文化保守主义视境中的新文学思潮蒋进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摘要:在新文学思潮问题上,新文化阵营极力证明新文学源...
  &&& 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论顾城的“童话世界”&&& 苏 然(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0)摘 要: ...
  &&& 汪曾祺小说中民俗风情初探侯欣羽(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摘要]汪曾祺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他用自己的文字描写他所熟悉的市井民情。这与他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的环境以...
  &&& 论迟子建的温情叙事何芳(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00) &&&& 摘要:在当今文坛上,迟子建是东北大地上的诗意怀乡者,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作...
  &&& 浅谈毕淑敏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国丽丽(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00) &&&& 摘要:随着毕淑敏生活经历和人生阅历的改变,她的小说创作也越来...
  &&& 人性的光辉―――简析《小姨多鹤》的女性形象王晓会(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00) &&&& 摘要:严歌苓的新作《小姨多鹤》延续了她近年来中国...
  当代四川文学的农民工书写与身份认同&& ◎魏红珊&&& 【摘 要】本文以农民工题材的文学文本为依托,将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置于新时期四川文学的背景下予以考察,由聚焦当代文学农民工书写推进到农...
  文本细读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王卉&&& [摘要]将文本细读引入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能力和文学实践能力。教师可运用互文性文本细读的方法、评点法、导游式教学以及由学...
  &&& 现实主义艺术力量的追寻与展现―――陈忠实与柳青创作的艺术风格比较李晓卫( 西北师范大学 文史学院,兰州 730070)提 要: 柳青和陈忠实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家,...
  &文学的空间研究述评徐小霞摘 要:当代学界的空间转向引发人们对文学空间研究的关注,纵观20世纪文学的空间研究历程,随着人们对空间观念的认识变化,文学空间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关注文本形式美学的空间形式到凸现文本再现空间的社会文化意义...
  &&& 浅析中国当代文学的品格与定位雷 鸣摘 要:伴随“读图时代”的来临,中国逐渐进入到一个“泛化”的文学时代。&&& 中国当代文学必须做出调整和重新定位。 &&nb...
  &&& 张 宁浅谈巴金笔下现代知识青年生存的困境内容摘要:本文以巴金长篇小说中同样罹患肺病的各色主人公为切入点,运用社会历史分析方法对其不同的死亡催化剂进行分析。从而认为巴金出色地运用现实主义手法,真诚地再...
  &&& 雷意群& 让人文审美大旗高扬在阅读的田野上内容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不重视阅读,将阅读当成可有可无之物,极容易陷入知识“传”和“授”的泥潭不能自...
  &&& 顾乐远&& 论童年记忆和教育背景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内容摘要:作家独特的个性与创作特色,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考察汪曾祺创作风格的独特性,就不能不关注童年记忆与教...
  &&& 王毓容 郑厚权《镜花缘》与儿童文学内容摘要:本文抓住《镜花缘》与儿童文学的契合点,从奇异、荒诞、惊险、游戏精神等方面分析《镜花缘》所蕴含的儿童文学特质。阐述要珍惜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从《镜花缘》潜在...
  &&& 谌 华从《边城》看沈从文的生命美学观内容摘要:从生命美学的角度研究沈从文,更能深入他的精神世界与创作内涵。本文通过解读《边城》,对他提出的“美在生命”命题给予全面的阐发,重点阐述了生命美学观的基本内...
  &&& 梁俊敏&& 悲剧作品中的情感美教育内容摘要: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毁灭”的目的是为了能引起审美主体的悲痛、哀苦等情绪,产生悲剧美,从而起到陶冶情操,净...
  &&& 陆 琴&& 朱自清《新诗杂话》研究内容摘要:朱自清以诗人的身份初登文学舞台,他的《新诗杂话》目前尚未有专门的研究。本文重新回到论著本身,探讨《新诗杂话》的内在结构性。 &nbsp...
  &&&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俄罗斯侨民文学王亚民(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俄语系,上海200241)  摘 要: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俄罗斯侨民文学是指20世纪初至50年代,由流亡到中国的俄罗斯人在中国大地上用俄语创作...
  &&冲突与平衡的悖论关系在儿童文学中的呈现王晓翌(西安文理学院幼儿师范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 摘要:儿童文学是成人写给孩童的文学,从一开始就具有了悖论关系的特质...
  &&& 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马瑶 &&&& 摘要:周作人是中国最早发现“儿童”的人,他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教育价值理论的开拓者、中国现代儿...
  &&& 曹禺《雷雨》中人物性格形象浅析&&&&& 曾珍(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404000)&&&& 【摘...
  &&& 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视角分析余华《活着》●焦威(重庆大学重庆400041) &&&& 摘要:《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作为一部畅销小说,它的价值非常值得我们...
  &&& 浅析关纪新对老舍创作中民族性的探究&&&& 陈慕鑫(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在研究老舍创作及...
  &&& 论丁玲早期小说的艺术特色? 陈 泓(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 224005)&&&& [摘 要]本文从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的新女性形象、意象的选取、生...
  摘要:张爱玲的小说世界是一幅幅苍凉没落的风俗画,是一幅幅人欲横流的百丑图。张爱玲的文字有一种冷漠、傲然、惨淡和苍凉,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她用云端里看厮杀的傲然与冷漠静观俗世的故事,用敏锐而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张爱玲的小说在语言...
  理查德?罗蒂(年6月8日逝世于加州帕罗奥多,享年75岁)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和耶鲁大学,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和哲学教授,是当今英语哲学界中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哲学与自然之镜》[②]和《...
  一、&&& 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余)、n教材例句补例:1、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⒂枳悖⒂枋帧!妒吩疲骸秸骄ぞぃ缌偕钤ǎ缏谋”!穸螅嶂夂酰⌒∽樱 保塾铩ぬ┎和ā“...
  刊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3期          论新诗界震灾诗的特点及意义          DD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祭&&摘要:5.12汶川大地震爆发后,在新诗界出现了震灾诗热潮,很多新诗诗人放弃了个人...
  写打工者、或由打工者写,为打工者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被称为打工文学。关于打工者与打工者的文学,有专家指出:“他们是新生活的参与者和塑造者,是此时此地的中国最具活力的一群人。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文学对这群人保持着集体的沉默”(谢有顺...
  圣经对西方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没有圣经先例及圣经文学元素,西方文学几乎不可能出现今天的面貌。诺斯洛普?弗莱曾说过,它从古至今以一个整体影响着西方的想象力,或现或隐地渗透到西方文学的各个层面。“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富有文学性的一种宗教,其...
  一      项目基金:“新疆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   《安娜》(文中均如此简称)中的人物可以分为两类:主人公安娜和列文,他们是众人眼中的异类;其次是以奥勃朗斯基、陶丽这对哀乐夫妻为代表的常规人物,他们是凭着常识与习惯生活的大多...
  一、“工作报道”概念的提出   “工作报道”,在大学的新闻课堂上恐怕不能成为一类体裁,也不能成为一类特定的新闻品种。但在新闻采写实践中,上至国家级媒体,下至地市级党报,自觉不自觉地都把它看成了一个类别――一个必须要报道然而又难于得到读者...
  “暗示”是1种社会心理现象,它给人1种自然亲切的感受,使人们在无对抗性的情形下接受广告,防止了消费者的逆反心理,诱发其购买欲望。因此,在广告中运用暗示原理受到广告创意人的青睐。该文对暗示心理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文章分...
  &&     引言&&& 在《美国大学出版社的历史、定位和宗旨》1文中(见《大学出版》2005年第1期),笔者曾经提到美国大学出版社的定位和宗旨,其中最为主要是这样两点,即:首先美国大学...
  【内容提要】大众传媒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对性题材的滥用,对暴力的崇拜,对超自然力量的渲染,对美的另类化等,这些问题对青少年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因此,传媒应当有更多的自律和改进,包括加强政府的示范和导向,提升媒体形象的定位,提高创作者的...
  【内容提要】流媒体时代,编辑业务运作以及对编辑学学科本身的探讨,都融入了网络之中。本文综合对编辑工作的电脑化、编辑学学术研究网站状况的讨论,探讨编辑学研究网络化生存的问题和出路。 【摘 要 题】编辑学 【关 键 词】编辑业务/编辑学学科...
  【内容提要】出版学应该与新闻学1样,并列为2级学科。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要有针对性,应该和出版实践紧密结合。要为出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实用人才。培养编辑出版人才更要强调德育为先。对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的要求,不仅要有专业修养和教育经验,要...
  【摘 要 题】期刊工作 【正 文】&&& 从1815年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中文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问世,中文期刊至今有190年的历史了。1935年我国期刊达到1518种,为期刊诞生以来的最高峰,被称为&l...
  【内容提要】第5届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举行之时,正值《江西社会科学》杂志创刊25周年庆典。这次论坛的主题是&编辑思想的自觉与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发展&。会议围绕着&编辑思想的凸显与综合类期刊发展...
  【摘 要 题】期刊工作 【正 文】&&&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于1998年研制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评价中心按照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期刊影响因子等定量与学科专家等定性评价相结...
共 66 个内容&&首页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尾页
&68个内容/页&&转到第页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范文 | 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毕业论文范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