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3721有关学习的口号号有哪些?

附近人在搜什么
周鸿祎从3721时代的混战到“替天行道”360
  在中国互联网的世界里,周鸿祎绝对是个人物:他和李彦宏抢过生意打过官司、和马云相互“封杀”对方、抢过丁磊的地盘、连杨致远都亲自给VC写信说不要投资给他、和管网站注册报备的CNNIC干过仗,现在则让互联网安全同行寝食难安,口口声声要学习马化腾的“先进经验”、却又时时盯着对方的脚步。
  他起初是国企的项目经理,然后创业,被跨国公司收购又当了中国区CEO,入职过国际VC巨头、干过天使投资人,再创业成就国内第二大客户端互联网企业。
  不甘于低调,这个小个子湖北男人有着一张记者喜欢、下属头疼的嘴,当你坐在他的面前,就像是面对一架永不停息的机关枪,留下的只是一地弹壳。
  他还不是中国互联网最成功的企业家,但一定是最能折腾的。今天,他的360系被视为市场上最具潜力的待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我有过10亿美元的教训”,百度现在已经垄断了国内70%以上的搜索市场,而当年周鸿祎的3721和百度市场份额差不多,而且在市场渠道建设上还领先对手。
  最后李彦宏一统江湖,成就一番伟业。
  “你想想百度现在的市值,而3721已经消失了,这就是10亿美元的教训。”说这话时他已经足够平静。
  3721时代的混战
  先从一个寒假说起。研三寒假的大年初一(周回忆:谁知道具体初几呢?看了有的人自传,我真是佩服,怎么什么日子都能记得那么清楚呢?)周鸿祎在西安交大的宿舍里辗转反侧,干了两个公司都失败了,下一步怎么走?是去银行、国企还是到南方淘金?
  一个在方正的师兄告诉他:来我们这里吧,毕竟是软件行业老大。(现在,这个师兄就在周的公司工作。)
  周鸿祎想了想,有道理,我得去大公司见识,不能把自己搞得跟土鳖一样。很多年后,他说我到了中关村,来到了中国IT业的圣地,这一步改变了整个人生。
  普通程序员电脑配置2M内存,部门经理能到4M,周鸿祎觉得不够用,就自己花6000块人民币攒一台电脑,扛着去上班。
  “我自己花钱配电脑为工作,有什么不好,但有人就说你这就是拉风。”他忿忿不平。他确实是一个干活的好手,从程序员到项目主管、部门经理、事业部总经理,最后做到方正研发中心副主任。他自称“我是方正最好的程序员”,还不带之一。
  在方正,他接触了互联网,还组织开发了中国第一款拥有自主版权的免费互联网软件——飞扬电子邮件系统。
  周鸿祎觉得时机到了,做中文网址成了他的创业方向,就是在浏览器上直接输入中文就能链接到想要的网址。
  他说:“当时哪有这种理念,公司给你投一个公司,你还占股。只是希望公司给我点钱,让我再招一些人。干成算公司的,公司看着给我奖励。我需要把这事做成,我需要去改变互联网,但是公司不认可,我只能离开。”
  1998年10月,周鸿祎成立了国风因特软件有限公司,网站名叫3721——不管3721,你都能找到想要的。
  现在回想,3721的推广真是暗合中国国情——人民战争。大规模的人力推广,居然也成就了一番互联网事业。
  当时互联网还没大规模普及,中文网址好多人都在做,渠道是所有人最头疼的问题。强势的周不喜欢把自己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他选择了自建渠道加小区域独家代理的策略。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林军(博客)是这么描述当年周推广的劲头:周鸿祎亲自杀到一线去招募代理商,把重点放在中国最发达的区域: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福建、广东潮汕等地区,这是中小企业聚集最密集的地区。经常一天跑三四个地方,比如,一早从北京出发,中午飞到福州,忙完后下午赶到石狮,晚上和代理商谈完事情后,第二天一早坐车到厦门,基本上是连轴转。
  周的酒量不错,经常和代理商们喝得七零八落,这种草根创业豪情相当打动地方上的代理商。
  为了拉动销售,周鸿祎干脆让代理商组织客户搞会议营销。他口才好,很有煽动性,能把一个互联网新生事物讲得风生水起,客户的银子哗哗就跟着下单了。
  代理商最担心客户今年交钱订了服务,明年续费直接找到3721总部就赚不到钱。周为了稳定队伍,宣布续费也交给代理商,而且明令给业务员一成提成,直接调动推广热情。
  一切都似乎越来越好,两个最厉害的竞争对手随即杀了出来,一个是CNNIC,一个是百度。
  CNNIC全称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带有官方色彩。CNNIC也开始推广其主导的中文域名,与已经扎根且活力十足的3721相比,已经很难赶上,于是想收编3721。
  周鸿祎也有投靠之心,但对方条件开出来之后傻眼了:技术、注册系统、源代码交出,营运费由自己出,得到只是5年的特许经营权,还要分回去很大一部分,貌似成了CNNIC总代理。
  这不是周所能容忍的,他开始叫板毛伟(CNNIC主任)。这倒也能看出周鸿祎的性格:绝不低头,血战到底。
  周鸿祎有着不错的媒体缘,他敢说,而且有料,让记者们很喜欢他。这事情被描述成了一个官商不分的机构抢占草根互联网公司利益的故事。
  官司打到了信息产业部,却不了了之。周算是赢得了这场战斗,2002年,3721的销售额达到2亿元,毛利有6000万元,风头一时无两。
  另一个对手也开始发力,差不多同时和3721创立的百度。
  不同的是,这一次两家争夺的是浏览器的插件。差不多一厘米高的地方,一时间多少互联网公司打得头破血流。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几年前在IE浏览器一统天下的日子里,上网时总会遇到奇奇怪怪的提示要装某个搜索插件,安装后浏览器就彻底被绑架了。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地就被安装了,删不掉也清不了。
  这种插件,后来被媒体定性为“流氓软件”,周鸿祎也因第一个做而被称为始作俑者。对于“流氓软件之父”的头衔,周鸿祎今天的态度是:“这是3721的一大污点,我认账,但我不能接受是主观上去害客户。”
  最激烈的斗争发生在3721和百度之间,占据这个客户端,就意味着流量、客户和收入。
  周和很多共享软件商合作,让用户在安装时就被迫装了插件,而百度也开始效仿。最后演变到两家公司产品相互卸载的程度。
  最惨烈时,百度和3721对簿公堂,甚至官司打完出了法院,两家公司CEO还相互比划着要切磋切磋,差点发生武斗。
  相比人民战争式的渠道,百度越来越展现出技术上的优势(网页搜索),另一个搜索巨人Google开始敲打中国的大门。
  下一步怎么办?
  Yahoo伸出了手。
  再战雅虎中国,黯然离去
  2003年,雅虎整合业务,把搜索作为主要着力点,开始和Google全面拼争。
  在中国市场,雅虎想通过并购尽快发力,可选择对象包括百度和3721。以当时的眼光看,3721很不错:拥有45万个中小企业客户,这可是在互联网商业里最有价值的资源。3721要价1.2亿美元,比百度低3000万,还不谋求单独上市。
  对于周鸿祎来说,和雅虎的合作意味着傍上了大树。在和百度的缠斗中,他获得技术、品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日,周鸿祎正式出任雅虎中国总裁。从一个创业者到打工者,周回忆:“由于过度竞争,我忽略了用户。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把名弄坏了其实是有机会矫正的。我太想做网页搜索,太着急,正好碰上雅虎。雅虎诱惑说有能跟Google相匹敌的搜索技术,结果我们当了小白鼠。2003年的雅虎还是互联网第一,当时想如果能跟雅虎拼到一起,用雅虎的资金、品牌和技术,再加上我的渠道、客户端和运作能力。我们不仅能灭了百度,把Google都能给灭了,所以就加入了豪门。”
  3721卖了1.2亿美元,雅虎先给了一半,剩下的能不能拿到要看周的业绩。从一开始,周鸿祎就面临着巨大的业绩压力,而他的种种做法既让人耳目一新又毁誉参半。
  雅虎开创了“门户”概念,但周鸿祎关注的是房产、汽车、娱乐等面向白领的内容,而且把重点放在了邮箱和搜索上。
  他率先在中国把电子邮箱推广到G时代,一把火烧到了网易门前。此前,网易凭借邮箱技术独步中国,拥有最多的用户,如果扩容势必成本飞升。
  除了扩容,周还向联众、当当等多家知名网站提供以各家品牌为地址的1G邮箱服务。没有要品牌,而是拿到众多客户,更给网易频频施压。
  周鸿祎迅速拿下了中国邮箱市场第二的位置,更将除网易之外的邮箱迅速边缘化。
  他还推出“一搜”这个独立搜索品牌,主打MP3搜索,号称“中国最大的娱乐音乐搜索”。一搜加上雅虎的搜索量,跟百度相差不大,胜过当时的Google。
  再加上已经做得很成功的网络实名业务,第一年,周鸿祎达到了合同要求,但亮丽的业绩掩盖不住矛盾的滋生。
  周鸿祎评价自己更适合带创业期的公司,气质使然。公司合并历来最难的就是文化融合,3721是一个创业期公司,而雅虎中国在他看来已经沾染上浓厚的跨国公司官僚气。
  他把原来200多人的3721队伍全部带到了新东家,而雅虎中国当时才不过50人左右,还整体搬到了3721所在的和乔大厦。
  这在外界看来,反倒像是3721收购了雅虎中国。
  他推广“奋进,向前,快速行动”的创业文化,把手下拉到三亚搞团队活动,用最中国的方法——喝酒,而且是当年陪代理商喝酒的那种,以至醉酒掉进游泳池摔掉两颗门牙。
  他在做一搜时,没有得到总部的同意,结果直接从3721拿钱,也被默许了。
  新举措在雅虎总部看来是离经叛道,而业绩让杨致远们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矛盾在年底谈判中终于激化,周认为要想大回报就必须大投入,而不能只是靠雅虎中国自身的资金。
  周提出了两个方案:收购金额不变,长线的邮箱和搜索业务总部再拨钱;或者协议提前结束,雅虎拿出一笔比当初协议低的金额,双方友好分手。
  雅虎的回复是:周和他的团队留下,以收购金额原价为标准支付周鸿祎股权所得。周不认同,因为这相当于买团队,而牺牲投资者的利益。他的做法得到了VC圈的一片好评。
  他和IDGVC投资合伙人王功权是好朋友。王功权是“万通六君子”之一,曾代表IDGVC投资了3721。直到今天,桀骜不驯的周鸿祎仍然认为王功权是影响自己最深的人。
  最后,周和雅虎彻底谈崩,于日离职。
  现在的周鸿祎仍不肯掩饰对雅虎的不满,他的评价是:“规范的管理和创新是不矛盾的,要追求管理的必要性,不要追求管理的充分性。你看今天有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大了,上市之后,我不说名字,就显得比较臃肿。有的企业像网易、QQ,公司很大,还是能在很多领域保持积极地进取。
  今天我认为上帝已经惩罚了(雅虎)这家公司,他的股东损失很大,公司很多人都去了微软、谷歌。企业都是被自己打败的,自己做了错误决定。”
  360:这次我要做伟大的公司
  负气离职之后,周鸿祎在IDGVC干过一段风险投资。他投资了迅雷、酷狗、discuz等一大批成功的企业,也在羊奶这样的项目上失手过。他倒是从来不拒绝谈论失败的案例。
  换个角度看问题,让他平静了很多。不过做天使投资人,间接体会成功快感或者失败痛楚,显得太不痛快了。
  他重新杀回了一线。2006年7月,周鸿祎的奇虎公司推出了“360安全卫士”免费软件,主打卸载流氓软件。百度、CNNIC、雅虎一大批根深蒂固的插件哗啦啦被清理个干净。
  周的口号是“替天行道”,与此同时360安全卫士还带上了半年免费的卡巴斯基。清理插件加杀毒,声势很浩大。
  老周就这么手刃了亲生儿子——雅虎上网助手(前身是3721客户端),发布的头两月每天卸载的恶评软件就达100多万,其中雅虎助手就达60万次以上。
  他试图以此拿掉“流氓软件之父”的帽子,但也把很多人的饭碗给干掉了。
  时任雅虎中国执行总裁田健开始炮轰老同事、前老板周鸿祎,也算开创了网络业的一大先河——门户网站上挂着对另一个公司老总(也是自己公司前老总)的炮轰文章。双方频频抛出声明指责对方,从职业道德上升到了个人品质。
  没有无缘无故的口水,据互联网调查公司iResearch的统计显示,网络实名收入约为1.5亿元到2亿元左右,2005年增长到近4亿元,2006年开始出现整体下滑,但依然是“瘦死的骆驼”。据田健介绍,阿里巴巴雅虎收入前三名的业务是“3721、短信增值、搜索竞价”。
  360安全卫士从根本上清除上网助手,让田健一点流量都拿不到,彻底失去收入,属于釜底抽薪之举。
  周田二人大战之际,阿里巴巴(此时杨致远把雅虎中国卖给了马云)的介入更加剧了“互联网第一口水仗”。马云也来凑热闹,双方像小孩子斗气一样,相互赌咒说永远不投资对方企业,永远不和对方发生业务往来。
  几番口水战之后,不了了之。
  周鸿祎觉得做安全卫士是一切从用户出发,不小心进入了安全领域。这个不小心引发的后果是,360系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二大客户端企业(第一名是不可动摇的腾讯):
  软件宝库:已经成为下载渠道门户之一,周鸿祎被认为直接动了下载站的奶酪。
  保险箱:保护用户网银、网游账号的安全。继十大网游公司之后,又有十大视频网站开始与之合作。
  安全浏览器:以安全为主打,已成为国内浏览器市场上用户量第二大的产品。
  360免费杀毒:云安全产品,服务器与客户端双结合,很适合互联网时代,3个月用户量超越9年稳居第一的瑞星,由此推动了行业重新洗牌。
  在互联网江湖摸爬滚打多年的周鸿祎的“一不小心”,在外界看来却似乎有着缜密的过程:
  先从处理流氓软件开始,“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麻痹了老牌杀毒软件厂商,一举占据了网民电脑的客户端,并博得好评;然后再根据互联网时代对安全的最大需要,顺势推出木马查杀,同时和急切进入中国市场的卡巴斯基合作,推出半年免费杀毒服务;到最后,推出正式的360免费杀毒软件,彻底占据了客户电脑。
  来自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360杀毒软件在杀毒行业占据30.8%的市场份额,用户量超过1.2亿。此前推出的免费360安全卫士已覆盖国内73%的网民,用户数量接近2.8亿。
  这一切对于用户的代价是零,因为360所有的产品都是免费的。
  他甚至在互联网的聚会上直呼:“目前杀毒软件的利润都是暴利,是流氓……”
  周鸿祎先动了互联网安全行业的奶酪,长久以来,杀毒软件维持着共同逻辑:用户要拿出真金白银购买杀毒升级服务。
  曾有安全软件公司的CEO打电话:“鸿祎啊,你这不是砸我们的饭碗,而是到我们家来砸了我们的锅啊!”
  就好像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开始受到Google的android冲击一样,360系带来了全新模式:免费。
  在周鸿祎的逻辑里,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和软件业不一样:“只要是人人都需要用的互联网服务,就应该是免费的。只有少数人需要的,就可以作为收费。有一定数量的用户群之后,就可以推出增值服务了。我们不会在软件里搭载广告,广告不是我们的方向。”
  他公开宣称学习的对象是腾讯:基础服务免费,用客户端积聚海量用户,然后推出特定的增值服务,通过长尾来实现盈利。
  所有人都在问他,你靠什么盈利?他总是哈哈一笑,说不着急,然后解释会推出例如“数据安全存储”等增值服务。
  其实周已经有了布局:继续与杀毒厂商合作,拿销售收入分成;在360浏览器上与搜索引擎合作,通过流量指向分成;软件宝库已经成为下载门户和推广平台,其中利益可想而知;当然也还有一些广告;再借助360系平台联合其他公司搞很赚钱的网页游戏……
  360的副总裁刘峻当着记者抱怨说,老板为了用户体验,停了太多业务线,比如广告销售,周只肯在安全卫士界面上挂3条文字广告。推出免费杀毒软件,首先影响了在销售其他杀毒软件上的分成。
  周鸿祎的回复是:我不想挣小钱。他的理由是如果今天没了Google、腾讯、Facebook,将不可想象,因为他们是伟大的公司,而坐电梯时没了广告显示屏,好像也没什么。
  对于周来说,现在所做的依然是在圈地。他给上海银行、浙商银行做免费的网银安全服务,为的就是圈住这一块市场。就像当年他在雅虎免费给别的公司做邮箱,不要品牌,就为了给对手施加压力。
  他敢这么做的最大理由还是能搞得定投资商,做过VC的周鸿祎说现在投资者还是肯听他的。
  浏览器、手机安全成为他接下来关注的焦点。用了4年时间,一个完整的“360系”渐渐成形。
  齐向东,360的总裁,曾经是新华社最年轻的局级干部,从3721就开始追随周。他对周鸿祎的评价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讲义气,够朋友。如此心直口快的人居然还能做成事,而且不轻易做事,做就做大事。
  不过周的世界永远不缺少戏剧性:在360安全卫士的平台上挂着对瑞星公司的起诉书;他抨击某网络公关公司就是“网络黑社会”;他指责手机安全和互联网安全行业一样都是在欺负网民的无知……
  对手指责他窃取用户隐私,他干脆把源代码托管出去让人监管,一副“我敢你敢不敢”的姿态。
  有评论者说他是互联网的“战争之王”,其实他声称要推出的“防弹窗”功能一直没做,这会触动太多最有实力企业的奶酪。
  争议一直没有消停,而他思考的路径也确实不太一样:
  我前几天还在看国共内战的书,讲孟良崮的。我看粟裕的传,也看张灵甫的传。我很想了解共产党是如何迅速结束国民党的,看看能否借鉴在360的事业上。
  我看《建国大业》:国民党什么地方都想占,我就想不要太执迷产品线过长,就好比国民党占好多城市,每一个都要留人。共产党在乎的是留住用户,做出好的产品。我是穿凿附会,但共产党的商业合作和公关确实做得好。
  蒋介石就是一个不称职的产品经理,蒋很聪明,也很兢兢业业,但天天就是身边的小圈子,他不知道真正的用户是几亿农民。天天搞政治阴谋,撑死搞个暗杀民主党派,完全不了解真正的用户在想什么。
  老毛的用户是农民。农民不在乎什么议会斗争,搞土改分田地能打动所有的用户,国民党士兵能就地解放,所以作为产品经理要关注真正的用户。
  还有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我看的层次不高,看了就想和我的干部们讲一讲,对市场竞争是很有帮助。
  在他的办公室有价值300万的音响,但没有电脑,很多邮件都让助理打印来看。年轻时干得太猛,他已经有了干眼症,盯屏幕时间不能太久。
  不过,隔壁的墙上,挂着一张张的靶纸,这是他在香港打靶的成绩,军用手枪级别。
  在北京郊区怀柔,他自己弄了一百多亩山地,搞成了一个真人CS训练基地,还专门请了退伍的特种兵当教官。
  他似乎永远都在给自己找对手,然后一个一个干掉。唔理3721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唔理3721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不管3721。。。也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不论如何”的意思。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不管3721吧。。。。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08月13日 17:58独家连载:10亿美金教训之3721
来源:搜狐IT
  【此文系搜狐IT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投稿邮箱:ittg@】
  文/林军(雷锋网创始人,搜狐IT特约作者)
  “如果我有时光穿梭机,今天再回去做3721,可能其他很多人的机会不会存在,我不仅不可以把搜索这个市场拿下,很多事也可以做出来,只要你有一个强大的客户端。”卖掉3721一直是周鸿t心里的一个痛。
  对于为什么会卖掉3721,周鸿t自己的解释首先是出于竞争上的压力决定谈谈看,但随着提出收购的公司越来越多,使得周鸿t的虚荣心大大膨胀,加之周鸿t本人彼时的不自信又急于求成,诸多因素混杂下成就了3721这个十亿美金的教训。
  3721横空出世
  话说1998年年底,自诩为方正系统集成公司里最有才华的程序员,也是方正集团里公认的刺头周鸿t决定自行出来创业。他拉了两位他在方正期间带的实习生,加上同学石晓虹和自己的妹妹,在当时北京的城乡结合部马连洼租了一个三居室,几个人连吃带住一起艰苦创业。
  由于缺乏资本,在公司注册时,周鸿t找了夫人胡欢当时的姐夫欧阳旭借了几万块钱,最终完成注册。欧阳旭有个广告公司叫国风广告,周鸿t觉得这名字的意境蛮好,于是把自己的公司注册为“国风因特软件有限公司”。
  公司注册下来,人也开始找到,周鸿t于是进行产品开发。很快,一个中文域名指引的客户端产品做了出来,这就是后来名声大噪的3721,很快,周鸿t拿到了IDG的200万美金,很快,王功权被IDG请过来负责3721的项目。
  IDG还为周鸿t请来了一个叫周宗文的CEO,并为3721制定了一个冲击纳斯达克的倒计时计划。当时的中国互联网全面学习甚至是抄袭美国互联网,比如搜狐是中国的雅虎,8848是中国的Amazon。许多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在国外都能找到相对应的业务类似的公司,唯独3721一直苦于没有在美国找到与之相似的公司,这让周鸿t感到万般无奈。巧合的是,2000年是政府相关部门在做,所以周鸿t觉得“网络实名”这个名字避开了与相关部门的冲突,又让3721改头换面。
  接下来,周鸿t带着一帮人,集体封闭了一周,最终给3721想出来“网络实名”的定位和口号,并决定由此兜售给中国的诸多中小企业。
  这个阶段周鸿t对3721软件的本身问题做过如下的反思:严格意义上来说,一款软件是需要有安装、有界面的,但是安装的过程太费时,所以他考虑怎样把软件客户端缩小到几十K大小;另外他琢磨着能不能采用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去安装软件。通常的软件下载,需要用户主动点击下载按钮,等下载结束将文件存在电脑的盘里,然后在文件盘里点击安装,安装完毕之后运行,在电脑桌面的右下方会显示一个小的图标。周鸿t觉得互联网上的应用,多一步就是99%的用户损耗,所以他想Flash有一个方法,即便用户没有装Flash插件,但如果去一些有Flash广告的网站,就会有很多弹窗问“yes”或“no”,周鸿t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就是将插件技术利用在软件安装上,能把安装过程最简化。
  按照这样的思路,3721将客户端软件大小压缩到100K,同时运用插件技术提高网络实名的安装效率,找网站合作,在网页上放上这个脚本,类似于网络联盟,只要用户访问这个网页,用脚本看看该用户有没有安装3721的插件,如果检查到用户没有安装,IE就会弹出一个框来,点击“yes”后就能自动完成安装。这样的安装速度比原来提高了上百倍都不止,它给3721带来了客户端资源量的疯狂上涨,可以说插件弹窗方式为3721带来巨大的转机,也为它未来广受质疑留下伏笔。
  从3721的角度来说,插件弹窗方式也是在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安装,或者在不同意的情况下则放弃安装,但是这样的方式忽略了用户的体验。与Flash网页不同的是,如果用户不装Flash,网页显示内容就不全,所以很多用户会安装Flash,而网络实名的软件,当用户看到相关提示时,根本不知道网络实名是一款什么软件,窗口提示的文字也十分有限,只能看到软件和公司名字。而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是基本上不看弹窗的具体内容,所以最后的结果的网络实名的弹窗出来以后,一半用户选择点击了“yes”,而一半人点击了“no”。一些小白用户即便是点击了“yes”以后也不知道自己装上了网络实名这个软件,他们也基本上没察觉到在电脑右下角有一个代表网络实名的图标。
  在微软的支持下,的域名解析将会指向RealNames的服务器,周鸿t要跟RealNames争抢市场,就得把客户端布得越广越好。于是周鸿t利用之前搞的互联网推广联盟,在这个联盟里,网络实名的安装方式全部变成在网页上放一段脚本,用户不再下载就能最快捷地安装。
  在这个过程中,周鸿t忽略了一个细节,对于那些选择“no”的用户而言,这种插件方式还有一个弊病。网页上的窗口由IE弹出,3721的后台并没有记录用户是否有拒绝,用户按“no”之后,3721就没机会了,但是它并没有技术去记录一个用户是否拒绝安装,在3721这边看来只有装过和没装过两种情况,没装的被默认为新用户,于是这些被看做新用户的就屡次被弹窗骚扰,这也是后来被人称作的3721的骚扰用户,强制安装。随着周鸿t发起的网站联盟,这种波及范围日渐扩大,并给用户造成极大困扰。
  而插件安装有一大先天的弊病,当弹窗出来的时候,这个插件内容已经下来了,并去验证用户的签名,这时会有弹窗延时,看上去像死机一样停滞半天,接着窗口才弹出来问,要不要安装。一般的小白用户忍受过去也就算了,而一些高端用户肯定无法忍受。当时周鸿t认为插件技术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则造成极大的不方便,按理说,3721应该对此做出修正,但当时并没有在意。
  为了与RealNames竞争,3721还做了一件事。当时互联网用户还没有用搜索引擎的习惯,大多数人都是在几家门户上直接搜索。3721借这个机会与网易、搜狐和新浪三大门户合作,在他们页面的搜索框前面放一个文字链,上面写“你是不是要查找***网络实名”,这样的合作在今天看来肯定没法实现,但在当时互联网早期,大家都处于摸索。就这样3721把门户搜索框前面最好的位置给买下来,这就相当于,即便用户没有安装网络实名,但是通过这个方式就能告诉用户,在搜索引擎也能找到网络实名,每年3721只需分别给三大门户100到150万人民币的费用。
  当时搜索量主要是通过门户,所以很多人通过这种方式纷纷点击进来,3721就会有对话框告诉用户,下次不用从那里点击,只要装上插件,直接在地址栏里输入就行。当时3721急于求成,它过于追求这个过程中用户的转换率,所以在不征询用户意见的情况下就用脚本给弹出一个安装与否的框,网络实名的安装率随之暴增,但这同样打扰到了用户。一些用户对3721这样的做法恨之入骨,他们不知道如何避开频频弹出的窗口,直到他们点击“yes”。
  插件方式再加上与电信在全国广范围的合作,3721实际上因此获得了相当大的流量。在周鸿t看来,通过商务合作,产品推广已经初见成效,但这显然还不够,他亲自组建销售队伍,抢占市场终端。
  黄勇鼓励周鸿t到第一线去
  真正鼓励周鸿t走出来做销售的是当时在西岸奥美的黄勇。有一次周鸿t和黄勇吃饭,黄勇给了一个很朴实的建议,应该出去做销售,周鸿t觉得得很没信心,他不知道3721能不能卖得出去,黄勇鼓励他,不卖怎么知道,中国什么东西都可以卖,像你这样的聪明人,只要肯去卖肯定卖得动。黄勇是做公关的,他给周鸿t提意见说,你应该出去卖东西,公司都是卖出来的,而不是成天坐在屋里想出来的。这番话鼓舞了周鸿t。那些技术人员闷头开发产品,但最终公司要运作下去得需要将产品商业化。
  周鸿t首先想到找卖域名的这些代理商来帮助自己。
  2001年4月,周鸿t请万网、新网、中国频道的老板们到大觉寺明慧茶院喝茶、品樱桃,周鸿t的意图很明显,想请这些CNNIC(中国互联网协会域名注册中心)的代理商们帮忙,当用户来注册域名的时候顺便兜售3721网络实名。按照他的构想,只要5个注册域名中有一个注册网络实名,这就是一笔大生意,实在不行10个中有一个也行。所以周鸿t一方面向他们讲3721,一方面表明态度,只要他们愿意,什么条件都可以谈。几个大代理商时不时顾左右而言他,将话题岔开,周鸿t努力将话锋往回拉,总是徒劳,这次见面未果,彼此间不欢而散.
  后来周鸿t才知道,这些代理商公司规模比当时的3721要大很多,他们发自内心地不把3721当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这些代理商在来之前见CNNIC的负责人毛伟,毛伟也和他们提及CNNIC要做类似网络实名样业务的事情,他们难以放弃现有的利益体系,而去为区区一个网络实名下赌注。
  周鸿t见CNNIC代理商不买账,心里十分沮丧,但他天生不服输。CNNIC代理商嫌自己小,那我就找一些有成长性的地方经销商进行培养应该可以吧。至于怎么去找,这其中大有学问。
  周鸿t到处找人请教,同时还读关于销售的书籍、杂志,其中看得最多的杂志是《销售与市场》,其中有一篇关于商务通渠道建设的文章提出一个代理方式:小区域独家代理,这令周鸿t眼前一亮。
  所谓小区域独家代理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细分区域里,为保证代理商的利益,只找一家代理商,给予这家代理商在本区域里所有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也要求代理商要有一定的市场表现与保证。
  周鸿t活学活用。他选择去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拓展代理商,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区域,是因为他感觉江浙一代以及广东一带的民营企业不像北方的企业,他们不过多地迷信政府。先是在广州做试点,接着挑选了苏州、杭州几个经济发达的地方。他亲自到一线去,一天跑三四个地方,甚至到2003年全国非典时,他还全国跑来跑去做巡展,带着防毒面具坐飞机,去见代理商见客户,基本上从2002年到2003年间,周鸿t都奔走在第一线。
  为了让代理商死心塌地卖自己的产品,周鸿t意识到首先需要让他们赚到钱,当时3721网络实名的定价是500元,周鸿t打破原有的代理商占小头的代理模式,在收入分成上与代理商三七分,周鸿t拿三,代理商拿七,这给代理商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当然这七成不是一次性给,而是先给五成,余下部分,一成作为任务奖励,一成作为不串货和没有价格倾销等守规矩的返回。这样的做法一是很好刺激代理商全力卖网络实名,同时又能保证代理商在不破坏整个渠道体系的前提下去做(注:关于周鸿t是怎么做3721渠道的可以购阅本书作者林军的另一本著作《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
  凭靠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幅度做商务合作做推广,另一方面自建渠道做销售。整个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上半年,周鸿t的网络实名卖得很顺利,在中国市场上,也仅此他这一家。
  CNNIC来了
  不过,好景不长,马上,到2002年下半年,CNNIC来了。
  事实上,在2000年与RealNames接触之前,周鸿t试图跟CNNIC谈合作。1999年的CNNIC主要在做互联网排名,并且做得风生水起,与此同时,CNNIC也管理着中国的域名注册。
  这时周鸿t就想找CNNIC合作,按照周的解释是能不能借这顶红帽子。于是他前后找过好几次毛伟,而毛伟对3721存疑,在他看来,3721作为一个普通互联网公司给人做名字登记,这感觉就是网上公安局,或者城建局,按照这个理解,这就不应该是商业公司应该做的事。周鸿t一听,毛伟的想法也对,通常域名都是国家指定的机构在做,而3721中文网址又跟域名很像,大家安装3721的客户端,只要直接输入中文,这个中文的名字就可以卖了,如果这项业务大获成功,以后大家也就不用买英文的名字了。尽管如此,周鸿t每次还是手舞足蹈地向毛伟做一番描述,比如,假设一个中文名字一年收费800元到1000元人民币,中国有上千万的企业,这就应该是上亿的市场。无论周鸿t怎样说,毛伟也不置可否,只是回复说,让我想想。
  因为CNNIC方面不置可否的态度,周鸿t就更加想抓住与RealNames合作的机会,与万网、新网等域名代理的公司们,3721也在试图谈合作。这个时候毛伟就主动来找周鸿t,并表示可以合作,按照毛伟的想法,合作的模式是这件事要归国家管理,3721相当于代理注册商的角色,由CNNIC给3721一个独家注册的权利。对于毛伟的这个合作提议,3721的管理层有了争议:作为投资方,王功权反对合作,他认为这件事做完以后几年,3721赚了点钱,但产品、用户以及相应的体系归CNNIC了,3721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周鸿t的想法与王功权一样,不想这样跟CNNIC合作。而时任3721 CEO的周宗文态度要温和许多,他主张能合作还是合作比较好。这样一来彼此之间就这件事情有了分歧。
  就在与RealNames谈合作的同时,CNNIC、中国万网等都在与RealNames接触。周鸿t前后去了两次美国,与RealNames合作谈判持续一年多,并无定论。双方分歧的关键在于谁来控制技术标准,RealNames试图收购3721,最终由微软控制技术标准;而周鸿t则不愿意,只同意在技术和市场曾经上和RealNames合作。
  但CNNIC的插足使得整个事情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RealNames决定与CNNIC合作,而放弃3721。这再次令整个3721公司如临大敌,CNNIC代表政府,本来它就可以随时一纸令下将3721干掉,而RealNames又有微软做靠山,一旦两者合作,原本想做客户端的CNNIC一直没下定决心做,与RealNames达成合作之后就不用做客户端了,这样的联手之下,3721到底要不要交出枪支呢?这个时候CEO周宗文表现出软弱的一面,他的意思就是,没办法只能认了。这个时候的周鸿t一如他之后的多次大难当头,都显示出超人的强悍,周鸿t的逻辑是,反正事已至此,那干嘛不好好干一场,所以他的态度是强硬地要把3721中文网址做下去。
  周鸿t首先是请走了主和的CEO周宗文,重组了3721的团队。
  重组的3721团队还是十足的土鳖,也不算很资深的互联网人,但是他们不再相信请一个外来和尚就能念好经,周鸿t也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一切都得靠自己。为了历练3721的团队,周鸿t最喜欢把公司员工拉到北京郊区的大觉寺,这寺庙虽然不大,但很干净,他们在寺庙一旁的茶苑里喝茶开会,晚上就干脆住在寺庙里。大觉寺里有一棵千年银杏,枝叶茂密,树干粗壮,当时周鸿t及其团队的很多灵感都在这棵银杏树下产生。大家在一起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地头脑风暴,无论水平高低,部门经理们也都在这样的头脑风暴与公开讨论中慢慢成长起来,到后来3721出来很多作战力很强的人,也与当时的这种内部学习氛围有关。
  团队重新调整完后,在IDG的帮助下,周鸿t的3721又引入了日本集富的500万美金的融资,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也源自周鸿t深切的不安感,CNNIC一直是悬在他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财务上没有保障的话,心里就更加没底,所以他非要在银行里放几百万美金心里才有底。但这次融资条件谈得并不好,比第二轮融资的价值还低,以至于创始团队的股票都被稀释得很厉害,于是周鸿t启动反稀释,其结果是他拿出自己的股份来补给大家,所以这次融资下来,周鸿t本人的股份被稀释得仅剩百分之十几了。集富投的500万美金跟3721公司的收入一起存在银行。
  正是做好了这两方面的动员和准备,以及在商务合作和渠道端的高歌猛进,周鸿t才有足够的勇气面对CNNIC的这场有准备的战争。
  即便日后回忆起当年与CNNIC的苦战,周鸿t也表示,他那段时间其实是处于极度的恐惧中的,老是害怕半夜接听电话,还害怕哪天早晨醒来,就接到政府的发文,将3721一纸毙命。
  只是害怕没有用,许多勇士与战斗英雄在战场上也害怕恐惧,但是重要的是控制这些恐惧,忍着害怕去做事。这时候王功权给了周鸿t很多鼓励,平常王功权喜欢研究历史,他跟周鸿t讲中国党史,1936年,红军历经两年时间在陕北胜利会师,2001年是红军长征胜利的65周年,那一年有许多关于长征的书籍和电视剧,在这些史料中,周鸿t获得了内心的支撑点。党史里讲共产党也是天天被围追堵截,国民政府不是对其封杀就是屠杀,但当时共产党人拥有信念,他认为自己也要形成这个信念,再靠这个信念去感染3721的团队。
  早在2001年7月,CNNIC与3721的谈判破裂,CNNIC随即联手微软发布“通用网址”,并表示网络实名业务在“法理”上是存在有问题,这类应该由官方机构来做。如此一来,让3721几乎陷入绝境。
  周鸿t觉得自己是一个弱小者,他抓住CNNIC官商角色混乱的痛处,当时在舆论与道义上获得了呼应。当时的信产部对互联网的发展持鼓励的态度,它没有说这种名字服务就必须是国家机构去做,也没有说CNNIC不能做,这样以来,CNNIC本身没有执法权,也不能一纸公文将3721取缔掉,所以CNNIC被逼得转而与3721进行市场上的交锋。
  在当时的中文互联网域名市场,CNNIC已经形成品牌影响力,它做中文域名自然顺水推舟,主打卖点是不需要下载,也不需要插件,加之RealNames的合作,很多人都认为3721没有胜算。
  这个时候3721与电信的合作逐步拿下,利用电信的域名跳板,使得RealNames与微软的域名解析合作在中国市场形同虚设。加上3721在推广方式上采用与门户搜索引擎相结合,当时搜索引擎只是门户的一个附属功能,通过与三大门户的合作,使得3721跟CNNIC形成了卖点上的差异。
  双方除了在卖点上找差异外,最大的较量体现在渠道上。CNNIC采用多级代理体系,3721是渠道加盟,通过小区独家代理走扁平化路线。当时3721在广东的第一个代理商是广州互易,这家代理商越做越大,野心也迅速膨胀,它不甘心只做广东的代理,向3721提出要做华南区的代理。这有违3721扁平式代理的原则,双方因此闹崩了。这家代理商随后找到CNNIC,帮CNNIC卖网址。广州互易销售能力强,圈子也广,但是很快也与CNNIC原有的销售体系发生冲突,加大了CNNIC渠道体系的内耗。
  CNNIC依赖万网、新网和中国频道这样的传统厂商,这弊端也日益暴露。在周鸿t看来,这些代理商就是坐商,而不是行商,也就是他们不会直接下到一线,去各大城市或者小地方,自然也到不了企业身边,他们更多的等着企业客户看到他们的广告,并且主动打电话来买。相反,3721的渠道在全国发展起来后,周鸿t想做到蚂蚁雄兵,所以通常在当地雇佣上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挨门挨户逐个拜访客户,又培育这个市场。在这个过程中还帮助中小企业如何学会利用网络,无形当中,3721的渠道推广过程中起到了这样的教育市场的作用。
  不到一年时间,RealNames就出事了。在实际销售过程中,代理商与客户经常会提出很多需求,比如通用名该不该卖,比如做伞的公司就想买做伞这个名字,用户就想,出多少钱都愿意买,但是其他公司也做伞,一旦卖出这个通用名字,其余做伞的公司也就找不到了。因为CNNIC听不到一线用户的需求,合作方RealNames当时的做法是,无论什么名字,谁出钱就卖给谁,通用名也被卖掉。这一做法让微软十分恼火,微软认为这破坏了它的搜索体验。 加之与3721的竞争,当时RealNames与CNNIC的合作并没有带来预想的收入,并且它每年要付给微软15%的收入。没多久微软跟RealNames的合作终止,后者一夜之间清盘,立马宣告破产倒闭。
  周鸿t乘此机会跑到美国,一面托人想跟微软谈合作,一面又在找美国的VC。当时他谁也不认识,只是通过西岸奥美黄勇的介绍结识了曾经担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的李开复,所以到美国西雅图之后,李开复帮周鸿t介绍了一个人,跟美国VC以及当地的公司谈。周鸿t还通过还不算太熟的罗川牵线,找到微软公司,希望对方将这块业务交给3721来做。最后谈下来的结果是每年3721给微软公司几百万人民币,美国微软那边希望3721搜索的能力能提供一个好的服务,当时周鸿t就向对方证明,3721的搜索虽然比不上百度,但至少比CNNIC强。这样一来,有电信的合作,再加上微软搜索的跳板也将域名指向3721,作就等于给3721的网络实名上了双保险。
  客户端百度也卷进来了
  RealNames倒闭之后,CNNIC也开始做客户端,在市场上与3721针锋而对。两家的产品类似,在市场推广上也采取3721的弹窗技术。对于用户来说,也分不清到底是谁弹出来的框,他们甚至以为就是同一个弹窗。
  在这之前,为防备与CNNIC的狭路相逢,2000年3月,为了对付CNNIC,3721率先做了驱动保护,因为搞不清楚到底是用户在卸载你的软件还是对手在卸载,在卸载方面,把这个过程做得很复杂,用户如果卸载网络实名必须登陆网站,在网站上回答一个问题,这种方法最终达到的结果是一样,但给用户制造了很多麻烦,这也被成为3721难以抹掉的污点。双方攻防不断升级,最后演变成在用户的电脑里打架,今天3721删CNNIC的软件,明天CNNIC反过来删3721的客户端,并且这样的互删不用告知用户,是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这样一步步走向恶性循环。
  最糟糕的是,百度也卷入战争,最后演变成三家混战。
  百度最初的商业模式是向门户网站提供搜索引擎服务。2000年5月,百度以每年8万元服务费卖出第一套搜索引擎,买主是硅谷动力。到2001年夏天,搜狐、ChinaRen、新浪等中国主流门户网站也纷纷采用了百度的搜索引擎。即便这样,也并没有让百度在收益上获得大的回报,卖得好但却难以盈利。
  周鸿t找到百度,他想向李彦宏证明,3721做的事与百度的业务并不矛盾,百度是搜索,3721只是一个名字服务,而不是搜索,而且如果双方合作,3721还能给百度搜索带来流量,作为流量提升的交换条件,周鸿t希望在百度搜索框前面放一条3721的小链接。在百度早期,甚至到2004年之前,搜索的流量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问题,在取消与新浪、网易等门户合作之后,百度搜索也并没有卖起来,但是这次的谈话并没有让李彦宏动心,他没有表态。而百度的另一个创始人徐勇显得更加温和一些,周鸿t也觉得徐勇更好说话。李彦宏在分析3721的商业模式后得出一个结论,3721最终会走向搜索这条路,百度与3721必然是一种竞争关系,最终双方合作并没有谈成。
  后来李彦宏分析3721的流量为什么那么大,他发现这是有赖于客户端,百度也可以做这样的事。于是百度推出了一个客户端叫百度搜霸,加入抢地址栏的阵营,原先3721与CNNIC再次升级为三家的恶战。当时CNNIC与百度在这块市场上规模都比较小,3721一家独大,于是前两者联合起来,在客户的电脑里围剿3721的网络实名。
  三方彼此交恶日趋白热化,周鸿t加固攻防。他在卸载这个过程中,将其更加复杂化,并且针对百度搜霸,当用户在卸载3721客户端之后,会留有一个模块,这个模块的主要任务就是专门删除百度的客户端,也就是说用户卸载3721客户端是卸载不干净,这个残余的部分是用来对付百度的利器。
  周鸿t后来做了一个比喻去反思这场恶战,这跟流氓抢地盘似的,你本来是为了抢到地盘收保护费,结果却把这个地盘打得稀里哗啦的,这样的结果是他们眼里已经看不到用户,到2003年,这场交战达到了顶峰,甚至进入相互诉讼的缠斗中。
  诉讼的结果是双方不再杀对方,这个结果是周鸿t愿意看到的,因为3721已经把百度的客户端杀得差不多了。但从此以后,李彦宏与周鸿t之间结下了梁子。3721尽管之前做了许多教育中小企业客户做网络营销,也算为这个行业做过贡献,他原本也想规规矩矩做产品,经营好用户的利益,但是因为这后来与CNNIC、百度之间交恶,而将推广方式做得过于激进,以至于后来所有关于弹窗插件的帐都算到他头上,周鸿t也为此被扣上一顶帽子“流氓软件之父”,这也是后来的周鸿t没有想到,也深切为之后悔的一件事。
  很多年以后,周鸿t对3721做过反省,当年3721两大难以抹去的污点,其一是安装了插件这种方式对用户造成过多的打扰,其二便是跟百度、CNNIC互删软件,将软件故意做成难以卸载。
  卖给雅虎错失搜索市场
  时隔多年以后,周鸿t不得不承认,李彦宏比自己沉得住气,他也是很多年之后才知道,当时百度的流量远远不如3721,甚至到2004年左右,百度的流量都无法与3721相比。周鸿t去找李彦宏谈合作时,李所摆出的那副架势,仿佛他已经在运营一家大公司。那时的周鸿t一直不自信,他过去表现出的幼稚、害怕,犯下的种种错误都源自因为不自信在作祟。
  当时的3721不知道自己是谁,也意识不到自己的价值。当年金融界想上市,通过3721导入流量,销售很快就被拉高,金融界给3721广告费,而周鸿t觉得这个没啥意思。他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3721已经是一个流量很大的网站,如果当时有第三方的咨询机构做统计的话,3721的流量大概能排到前三或者前四名,周鸿t对此浑然不觉。而此时在263的田健来找3721谈合作,3721无偿给263收费邮箱一些资源,这对263帮助很大。田健看到了3721流量的威力,后来又毫不犹豫再次加入3721。不仅如此,作为投资方IDG也不知道如何定位3721。
  事实上,到2003年,3721的成长已经超过了IDG的驾驭,大家对行业前景看不清楚。周鸿t也苦于没人能为之在布局上给点建议,把把关。如果当时他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那么3721的定位与前程也许就会从此改观。周鸿t事后总结,3721对当前格局判断不清,以至于后来将自己浪费掉了,所以3721是断送在没有格局观,同时还没有前瞻性上面,而这两者又与周鸿t自身极度不自信有关。
  依照的状况,周鸿t应该寻求上市,当时在IDG内部也有人在说,他们投资的公司中正酝酿上市,而这个公司是郭凡生的慧聪。对于3721,IDG并不看好。加之周鸿t觉得自己英文不好,与西方人打交道有障碍,所以也也不是很上心。
  不过,虽然IDG和周鸿t对3721不是特别有信心,但有趣的是,不断有人找上3721,要谈收购。
  最早与3721谈收购的是新浪。周鸿t是和新浪创始人之一的林欣禾为并购的事情在硅谷见的面,周鸿t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也很风趣。新浪开价2000万美金,当时新浪的市值大概在一亿美金,按照新浪的出价,是愿意拿出自己20%的股份作为交换,如果换股成功,周鸿t也将摇身变成新浪大股东,这让周鸿t很感动,但他感觉对于门户新浪来说,做企业业务应该不是新浪的重点,所以双方的合并没有达成。
  新浪之后,搜狐CEO张朝阳很热情地找到周鸿t,把收购价格抬高到3500万美金,并且希望周鸿t到搜狐出任CTO,此时的搜狐市值大概也在一亿美金左右。周鸿t依旧是感动多于实际的冲动。
  之后还有阿里巴巴想买下3721,阿里巴巴的企业服务这块业务曾与3721进行过竞合,不打不相识,阿里巴巴觉得3721在企业级市场的流量导入这一块做得很好,可以弥补阿里巴巴的缺陷。马云将收购价格开到6000万美金。据周鸿t自己回忆,当时马云表态说,如果要是收购成功,他还要专门去融一笔钱,而且还要换股,换股后周鸿t的股份甚至比马云都要高,周鸿t一听,也觉得十分感动。所以就跑到杭州跟马云面谈,马云的意思是希望收购之后由周鸿t出任CTO,负责技术和产品。但周鸿t这一趟走下来觉得,阿里巴巴就是一个销售公司,跟他的代理商差不多,根本谈不上什么核心技术,所以他本人不是很看好阿里巴巴。
  原本周鸿t是不打算卖掉3721,至少在起初这种卖公司的愿望不是那么强烈,但到后来,随着他接触的公司越多,当他发现很多公司想买3721的时候,虚荣心就开始膨胀,他想为什么不谈一个高价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呢,最后变成行为加强动机,周鸿t也倾向将3721出售。
  2003年下半年,周鸿t花了很多精力去谈并购,面对纷纷抛来的橄榄枝,他还拿不定注意,于是找投资方IDG商量。IDG认为卖给国外公司价格比较高。另外,跟国内公司合并,大家都是创业者,彼此之间不一定能合得来。周鸿t自己也有这个顾虑,尽管大家关系不错,但要真正合并起来,未必能合得来,于是,也倾向卖给海外公司。
  既然决定要卖过海外公司,但具体卖给谁呢?
  事实上,在2003年上半年,周鸿t一直试图寻求和谷歌的合作,在他心目中,谷歌的搜索技术是做得最好的,如果他可以在中国市场与3721合作,借助谷歌的搜索技术可以击败百度。所以他通过各种途径去跟谷歌接触,以当时IDG的名气也接触不到谷歌,中国互联网市场还不被美国看得起。谷歌的高层很难约见,甚至约上了人对方可能因为开会也就不来了。2003年的谷歌对中国也没有明确的战略,所以也没有人能耐心地和周鸿t谈。后来通过王功权认识一个朋友,这个人说只要给他十万美金就能约到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而戈尔是谷歌董事会成员。周鸿t咬咬牙,给了这人十万美金,于是在硅谷的一个饭馆里,周鸿t见到了戈尔,戈尔还带了当时谷歌的第四号人物,彼此简单谈了一下。因为语言交流不畅,加之谷歌当时对中国市场并不重视,所以这次谈话也显得不咸不淡。周鸿t看对方来的那个黑人态度非常傲慢,他的自尊心也受到挫伤。于是,和谷歌的并购没开始就结束了。
  这个时候,雅虎出现了。
  2003年,当时3721每天已经有近上亿的流量,百度的搜索技术比3721好,但流量一般。所以3721说能带给雅虎每天三、四百万流量时,雅虎的人感到十分惊讶。于是找到3721谈合并。IDG对此事比较热衷,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出手机会,IDG也需要卖掉几个公司来证明其能获得很好的投资回报,如果能卖到1亿美金以上,这笔投资就太成功了。在这个过程中,周鸿t十分纠结,他自己并不想卖,但他又希望3721的发展能超越百度、CNNIC。
  第一次融资后就被周鸿t最早邀请加入公司也曾经两出两进的CFO刘千叶在帮着周鸿t打点与国外相关的事务,她也想尽快帮周鸿t卖掉3721。王功权已经有离开IDG的念头,他也想在这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同时,尽管此时的3721已经实现盈利,也有相当高的回报,但是在很多人内心来说,对3721的前景并不看好,大家也都还没有看清这个市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事实上所有的商业模式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在谷歌将搜索做得很成功之后,大家才知道原来搜索这个模式可以有这样大的空间。
  周鸿t也有卖掉3721的动机,一是出于虚荣心,当时的3721并不被主流所认可,周鸿t想,雅虎是第一大互联网公司,如日中天,要卖给雅虎那该多牛逼啊;另外他想卖3721还是出于没有安全感。
  3721还在与CNNIC打仗,虽然在市场上3721占到了绝对优势,但是CNNIC一直没有放弃,“国进民退”的思想还是深深影响到周鸿t,让他始终没有安全感。
  另外,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对手,那就是李彦宏。在这之前,周鸿t曾经跟李彦宏谈过两家合并的事,李彦宏坚持股份占比六四分,他的理由是百度的技术比3721要好,但周鸿t认为3721的收入比百度高,应该五五分,所以这次合作意向并没有达成。在地址栏上又与百度存在很大竞争,2003年,百度对外宣称融资一千万美金,后来周鸿t才知道,其实百度已经没有什么“军饷”,也快挺不下去了。但重新融资后的百度会给予3721很大的压力。周鸿t虽然隐约知道自己如果做搜索的话可以占据一定的先手,但百度在搜索上的积累和投入是长期的,长跑起来未必能赢。
  面对各方的紧逼,周鸿t盘算,如果投靠雅虎,借助雅虎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就可以把李彦宏打得更惨。
  虽然有这些理由做支撑,周鸿t仍然为此纠结过很长一段时间,期间他去了两次美国,但或是他内心不愿意和对方深谈,并购谈判进展很慢。王功权大怒,两人为此有一次争论得红了脸,王功权甚至说气话,我不管你这个项目了。后来IDG派了过以宏来帮周鸿t,过以宏是海归,在跟雅虎总部那边能建立很好的沟通。周鸿t记得很清楚,当时过以宏跟雅虎方面介绍说,中国互联网公司中能上市的都已经上市了,没上市的就这么几家,周鸿t一旁听完汗颜,他当时完全没有这个自信。
  在3721内部,李涛等人曾经劝阻周鸿t,不要把公司卖给雅虎,这些人也说不上什么原因与道理,只是凭着一种直觉。公司其他员工在这件事上也全无经验,他们也不知道,这一场与外国公司的合作对3721意味着什么。
  周鸿t迫切找一套好的搜索技术,并且能在品牌等综合实力上与百度抗衡的公司,他认为如果能与雅虎合并成功,并获得雅虎的相关技术的话,那么,他在中国市场上是可以与百度一战的,而事后证明,雅虎公司并不真正的信任他,好的技术都牢牢把控在手。
  在与雅虎接触的过程中,周鸿t犯了很多错误。
  最先他跟雅虎北亚区谈,当时还有雅虎在台湾收购的雅虎奇摩创始人,后来再去美国,跟雅虎美国的团队谈。起初主要是跟律师、财务谈,为了收购一事,周鸿t也跟杨致远见了一面,雅虎对于中国市场的战略没有太多的考虑,周鸿t在与对方高层的谈判过程中也没有从战略层面讲清楚3721对于雅虎在中国的战略意义,雅虎方面也没有一个人将收购这件事当成是中国战略布局的开始,周鸿t觉得应该把雅虎的战略和3721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好雅虎的资金、品牌、技术与产品资源。后来演变成一场财务收购:雅虎看上3721当时的销售收入,可以充抵雅虎北亚区的销售业绩,雅虎方面按照消费折算,对3721提出一个衡量利润的指标,周鸿t入主雅虎中国后,在完成指标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投资。雅虎对3721的要求实际上变成利润与收入,这样的收购思路也为其后来的发展埋下祸根。
  周鸿t当时的想法是如何把两家公司真正的实力和潜力发挥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并没能做到,加之他对3721本身的行业地位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合并时也没有形成一个好的资本架构,作为雅虎集团在中国的分支,在很多事情上并没有取得本土决策权。
  与此同时,百度也在与雅虎方面接触,并且并购的条件是给百度1.5亿美金。
  如前所言,周鸿t和李彦宏是一生的敌人,当看到百度可能借助雅虎的并购打败自己的可能的时候,周鸿t进入了他的人生误区,他太想打败对手了,一句话,急于求成。
  2003年10月,周鸿t憋了一口气,以1.2亿美金将3721卖给雅虎,按照双方约定,这笔资金分三次支付给3721,雅虎先支付收购金额的50%,余下部分根据周鸿t带领雅虎中国取得的利润情况分别给付,收购计划也在两年之内完成。按照收购协议,第一年周鸿t必须带领雅虎中国创造出1000万美金的纯利润,一旦完成,雅虎再支付25%,第二年雅虎中国的目标则是要完成2500万美金纯利润,完成之后3721的股东才能拿到余下的部分。收购协议在日正式签署,周鸿t出任雅虎中国的总经理。
  在与多家公司收购谈判相比,从收购金额来看,雅虎是所有公司中出价最高的,起初雅虎愿意出8000万美金,后来通过一轮轮谈判,在周鸿t承诺完成一定业绩指标的基础上,收购价格抬升到1.2亿美金,同时雅虎的态度也很积极。
  周鸿t将整个公司卖给雅虎,3721的团队也入驻雅虎中国,他能利用雅虎好的技术去实现在搜索市场上的称霸,这应该是一本划算的账目。但事后证明,周鸿t所期望的获得雅虎好的搜索技术的愿望,也并没有真正实现,跨国公司管理团队与本土创业团队之间的文化基因又注定了这是一场同床异梦的联姻。
  如果今天这笔收购可以重新来过,周鸿t有很多新的方案可以采用,比如3721与雅虎做一家合资公司,或者引入搜狐和阿里巴巴的战略投资,或者再融资一笔钱,靠自己的力量将搜索做出来,他甚至可以去百度挖到尖端的技术人才,这样的结果至少3721能够在中国市场与百度平分秋色。当年的周鸿t再熬上一阵,或许今天中文搜索领域的历史也将被改写,只是历史没有假设,这个经验教训对于周鸿t来说太大了,这甚至不是什么市值十亿美金的教训,照今天这样的发展来看,应该是一桩市值在一百亿美金的交易,因为那个曾经差点也卖给雅虎的百度今天已经是家300亿美金的中国公司。
(责任编辑:刘伟)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图文揭秘……[]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青春的口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