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那里有双节棍吧比赛或交流会吗?

4月14号,广州貌似有个双节棍交流会,有没有棍友也去参加的…_双截棍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0,751贴子:
4月14号,广州貌似有个双节棍交流会,有没有棍友也去参加的…
4月14号,广州貌似有个交流会,有没有棍友也去参加的啊
今天也参加交流会,不过是石家庄的
哪里?只看到我的县名,却没看到我强县排名,你说我是浙江不见经传一隅,对不起我栖生浙北要地太湖身旁。你嘲笑我煤山煤海,我可怜你不曾进步。你可以奚落我的底蕴孱弱弗盛壮,但请记住这里是陈霸先故里,陆羽著茶经之地。县强民富景美人和,太湖望县锦绣长兴!我是大水B冠希,我为浙江长兴代言!
哪里?我就是广州天河的 我咋没听说?
我也没听说。
不会是那个什么广州棍盟的冷肚腩冷大会长办的吧?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我们的双节棍协会成立于2011年10月。我们的宗旨是为双节棍运动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大家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宿迁学院凌风棍社
江苏省双节棍委员会南通分会2012年首次交流会视频(盛邀世界冠军吕一杰来通指导交流)
中国雪狼特技表演团《狼行天下》双节棍
中国雪狼特技表演团《狼行天下》双节棍
刘鹏 实战双截棍推崇者【刘大爷】
刘鹏 实战双截棍推崇者
吕一杰炫丽演出集锦
吕一杰炫丽演出集锦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凌云棍道】2012贺岁宣传片【将进酒】
坤坤的醉棍刷爆你眼球有没有~~
【凌云棍道】管坤
【凌云棍道】管坤
吕一杰【安徽电视台周日我最大】
吕一杰【安徽电视台周日我最大】
2011年10于宿豫武警消防大队 演出
2011年10于宿豫武警消防大队 演出
双节棍舞台表演论
目录一、前言(一)国内双节棍舞台演出的硬伤(二)国内双节棍舞台演出的四个陋习二、演出服装(一)统一服装的必要性(二)对国内双节棍服装的设计建议三、伴奏音乐的选择与使用(一)渲染现场气氛(二)激发观众共鸣(三)衬托棍法(四)调度动作附:伴奏音乐的剪辑问题四、舞台元素的利用意识五、人为效果(一)出场方式(二)阵型变换(三)情景表现(四)与观众互动六、舞台设备的利用(一)灯光设备(二)舞美特效设备(三)视频设备七、晚会彩排八、与观众的心理博弈(一)观众期望值的渐变(二) 演出效用的安排九、结束语一、前言作为我棍坛27月回忆录的完结篇,最后一篇我不是回忆叙事,而是总结些理论的问题因为过去的人和事都已经过去,未来的路还很长。双节棍作为一项新兴运动,已经发展了好几年,个人技术发展已经趋于成熟(虽然风格杂乱,全国没有统一),但国内的舞台表演仍然相当稚嫩,不留情面的评价就是&&&&外行!我自认为我是国内双节棍舞台转型改革的先驱(虽然我着手改革的只有我们一家社团),曾经也做过一些这方面的交流与呼吁,但收效甚微,为便利广大有志舞台变革的同仁,我觉得有必要把经验总结一下,以便国内双节棍同仁更轻松有效的利用舞台表演发展这项运动。(一)国内双节棍舞台演出的硬伤国内的双节棍运动风风火火已经发展了有接近四年时间,舞台为国内双节棍玩家的主要秀场,表演已经成为了双节棍玩家的主要价值体现(目前国内高质量的双节棍比赛还很少,所以比赛仍居次席)。最近十年双节棍运动的个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很多国内老一批的双节棍玩家现在基本都从网络上消失了,其实仔细看的话,他们的技术也确实跟不上时代了,近两年流行特技,;老一批玩家现在基本都过了三十而立之年,身体条件已经不适合练特技。整个国内双节棍个人技术不断发展,但双节棍舞台表演的水平却基本停滞不前。通过我最近与某些棍友的交流我知道,有舞台表演转型意识的人现在已经有了不少,但具体很难实施,因为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清晰的思维脉络,这种转型意识基本还处于萌芽状态,而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送各位迅速上路!(二)先具体描述一下国内双节棍舞台表演的若干陋习,各位仔细想想看我说的现象是不是普遍存在。1、流程简单 基本是开始大家一遍简单的集体套路,然后单人轮流一个个的上就各自打各自的套路,各人轮流上场,只讲究出场顺序,其他什么都不讲究,也就是说这种节目没讲究!2、音乐与表演风格不统一 舞台的伴奏音乐基本是随着性子挑选,或者说最近国内双节棍表演流行什么音乐,就用什么音乐,丝毫不考虑音乐节奏、音乐风格与自身套路风格、晚会场合、现场气氛的关系。上台之后音乐归音乐,表演归表演,从头至尾找不到一处表演套路节奏与伴奏音乐相吻合的地方,观众的视觉与听觉基本断裂。3、音乐时间长度与表演不吻合 沿袭了上述的陋习,既然风格与音乐不统一,那么在时间上就更难以达到统一,国内大部分双节棍舞台表演,节目与音乐都不是同时结束的,有时伴奏音乐都放完了表演还没结束,怎么办呢,控制台就只好把音乐再播一遍,后来我多次在社团排练节目时当众讽刺国内其他人的舞台表演播放音乐用的是&单曲循环模式&。4、集体套路中频繁喊统一口令目前国内很多双节棍组织团体能够打出很有技术含量的集体套路,但既然是集体,就逃不出一个统一整齐的问题,但所有团体都在集体套路中不断都通过团队中一人喊口令来统一动作,我觉得这恰恰是暴露出缺乏集体性的表现,作为集体套路,众人应当有相当都默契性,或者以音乐为令来统一动作,而不是不断的喊&走!&,那不是集体套路,而是广播体**所说的上述四个陋习,即使是外行人也能看得明白,大家可以去网上看国内的双节棍舞台表演视频, 99.9%的节目四种陋习都同时存在。以上四种陋习,能全部摈除的,我知道有四个团体:08年末包头地区某个高校的双人组合表演,09年末的广警在音乐歌唱大赛上的集体表演,第三个是我们社团,从10年4月开始转型的,第四个是10年12月10日,南林龙会上传了一段表演视频,令我惊讶的是他们居然集体套路也开始跟音乐不喊&走&了, 而且还能压准伴奏音乐时间结束,稍有不足的就是整体技术水平有限。当然,我还知道国内有两三个学校在尝试这种转型,但节目还没完全成型。国内成百上千的双节棍团队,没提到名字的基本都存在这类表演陋习(这篇论文我不会提及广州的N5,因为网络上他们的视频太少,我无法做深入了解)。我这么个说法等于是把国内那么多团体都&批&了,会得罪很多人,但无所谓,你觉得我说的对你就继续往下看,觉得我说的不对你可以依旧我行我素按你的性子来排节目。二、演出服装舞台上有两个利用得当可以为演出效果加分但不会出现失误绝对稳定的要素:演出服装和伴奏音乐!(一) 统一服装的必要性舞台表演,除了个别节目特殊需要突出个性特征以外,统一演出服装是必须的!统一的服装,给人以整齐、精神的感觉,外人看着,会觉得这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团结协作的团队,更容易让人产生依赖感。而从自己人看来,只要看到相同的服装,便会有一种亲切感、在心底产生认可,更容易激起团队精神。其实这些都是废话,我不说你们也都知道,只不过我说出来你们会感觉更深刻。舞台演出统一服装,给人一种整齐划一、气势磅礴的感觉,能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如果服装不统一,就给人一种很不正规的感觉(我们社团陆唯巍的口头禅),整台节目在视觉上已经划上一道败笔,而且这一笔是从头至尾!你觉得你能接受吗?统一服装的前提是上台演出人员至少有两人。如果是一个人单独上台那就不必谈论统一服装的问题了&二) 对国内双节棍服装的设计建议就目前而言,国内至今没有一套我觉得十分满意的双节棍服装,包括我之前自己设计的也是。目前国内双节棍届最流行的是仿跆拳道服和仿空手道服的两种,概括起来就是日韩风格。这种风格的双节棍服能如此流行,归根结底也是受跆拳道、空手道这类运动在国内的发展程度影响,因为国内很多双节棍玩家潜意识里都把双节棍划为与跆拳道为一类的运动,从服装、教学模式、技术体系、场馆装修全套照搬跆拳道模式。这是一种短期激进发展的方式,用已经推广开的跆拳道那套东西来包装双节棍,能使双节棍迅速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特别是已经被跆拳道影响过的那一批人,但长远后果就是我们所谓的&国术&已尽渐渐迷失了。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不fan japan不反Korea的非愤青,而且还是80后,我和学校跆拳道社的几个人玩的关系特别好,但在武术这块上,我不做任何让步。虽然国内至今仍未设计出具一款能为大众所接受的中国风格的双节棍服装,但我坚决低至日韩风格的双节棍服。我曾经在网上发帖说过国内双节棍服装设计改革的问题,必须包含以下几点1、中国风元素&&& 你要仿日韩跆拳道空手道款式的就没意思了,那不如不设计。现在中国传统武术服一直没法流行,如果能改成成功,不光是双节棍,其他武术也要跟着沾光了!这些元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表现:(1)款式 参考zhong国的传统服装,利用其中的经典设计元素进行改造。比如下图这款 我随便找到的,第一次见到是去年暑假看到2011年的香港什么武术节的邀请函宣传册上有衣服的广告,差不多就像下图这种款式的,领子的设计比较别致。(2)图案 最简单的,目前也用的最多的,绣条龙在衣服上,或者搞点水墨画图纹什么的。(3)面料 可以采用棉麻等较为传统的布料,不过这点不必拘泥,具体得根据款式来,毕竟面料也会影响到视觉效果与穿着舒适度。2、袖口 双节棍区别与其他大部分运动,衣服的袖口决不能妨碍用棍。袖口设计要么短袖,一了百了----省事,但短袖的缺点是没范儿,不正经,不管哪种衣服出入正规场合都没有短袖的,所以最好设计成长袖。&
3、级别标识&& 有些地方会搞双节棍技术体系考级,级别需要在衣服上来标识,最简单最直接最没创意的就是仿照跆拳道做腰带用颜色区分,我记得N年以前李煜涛前辈也设想过做个腕带来进行标识的,不过目前国内双节棍技术根本没统一,所以这个级别标识的设计可做可不做。 4、颜色至于颜色,如果畅销的话,像凌云的服装推广那么成功的,做各种配色都行。不过首选还是白色,集体一起比较有气势,看着利落干净,而且容易显示图案,其次选择是黑色。其他配色用作个体比较好,强调个人品味与个性。又说了一些得罪人的话,希望那些日&韩风格跆拳道服厂家的销量不要受我言论的影响吧。服装的事情就说过这么多,其实就一个意思:建议大家上台统一服装!三、伴奏音乐的选择与使用伴奏音乐不是随便选的,更不是盲目追逐流行,08年以前双节棍刚刚登上舞台的时候,国内跟随济南的第二部视频背景音乐,上台都用《与他的离别》,08-09年都在用《我就是李小龙》,到了10年随着武汉李镇东的一部视频,大家又开始用《着魔》。上面已经提过,舞台表演两个绝对稳定的因素是演出服装和伴奏音乐,而不是人!千变万变,从音响里放出来的音乐不会变!而一个节目的成败关键,第一要素是音乐!首先分析伴奏音乐的舞台作用与使用问题:(一)渲染气氛从这个作用来说,通常要具体考虑以下两个因素:1、舞台场合 依据是户外还是室内,观众人数,舞台大小,这些是客观因素,如果是室内表演,我会选择一些比较劲爆比较流行的音乐,例如节奏感较强的日本动漫音乐、欧美摇滚乐,如果是外场,观众人数较多,那么《七剑战歌》《龙拳》《少林足球前奏》之类传统风格明显、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将会是不二选择。当然,这些音乐已经被用烂了,各位不妨再找找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这类音乐。2、晚会主题 作为一个单独节目,上台是给晚会撑场面的,不仅自己节目得出彩,最好也要给整台晚会锦上添花!因此伴奏音乐最好能顺应晚会的主题,如果是新年晚会,音乐尽量要High一点,英文歌,R&B等,周杰伦的歌都挺适合,如果是毕业生晚会,不妨用一些鼓舞人心、催人上进的励志歌曲,比如《追风少年》之类的(只是打个比方,《追风少年》这首歌节奏有点慢)。(二)激发观众共鸣有些人可能不明白这点什么意思。以我们自己举例吧,练棍的人看多了李镇东的那个视频,觉得好看,视频的背景音乐《着魔》顺带着我们也听多了,在听腻之前,我们会很喜欢这首歌,于是很多人上台就会选择这首歌作为伴奏音乐。如果观众听到一首他们所熟悉的歌也会有同样的感觉。但现在暴露出的一个问题是,音乐是给台上的表演者听的还是给观众听的?伴奏音乐不仅主要作为一个衬托表演者行为的作用,有时也能唤起观众。目前国内很多棍友的节目所选的伴奏音乐完全是一厢情愿从个人喜好出发,完全不顾观众感受。伴奏音乐选的好,一场节目下来观众不仅对节目印象破颇好,对伴奏音乐也会有所留意。国内街舞圈的高手李玉龙当时以一出《千年等一回》Poppin技惊四座、炸疯全场。在那个节目中,除了他精湛的Poppin技巧,改版的《千年等一回》伴奏音乐实为一大亮点,现代风格的街舞配合观众所熟知的古装片音乐,一下就勾起了观众的怀旧情绪,达到了古今结合、交相辉映的绝佳效果。音乐高潮响起时全场观众立刻沸腾,这首伴奏音乐着实为他的那次表演加分不少。同样的技术水平,如果换作其他伴奏音乐,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我曾今在讨论双节棍服装时和身边人开玩笑:什么样的双节棍服装设计才算成功?&&&&社团招新时你穿上那衣服什么都不用干就往那儿那么一站,新生冲着你的衣服就来报你的社团了!这次我想同样这么说伴奏音乐,选择什么样的双节棍音乐才算成功?你一开始往台上那么一站什么都不用干,控制台一放伴奏音乐观众就尖叫,那这音乐就选成功了!(三)衬托棍法刚刚上面那句是玩笑话,千万别完全当真!伴奏音乐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衬托棍法,这是绝大多数表演者首先考虑的因素,但大部分人又过于理想化。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家都想选一首好音乐和棍法套路配合,但问题是很多人都没仔细琢磨过自己是什么棍法、什么风格,如何让音乐和套路配合。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音乐衬托棍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风格 这点和上面所说的渲染气氛作用有些类同,表演者的棍法风格决定了音乐的选择,或者说表演者要根据音乐的选择来改变套表演路风格。威猛霸气的棍法自当配合有气势的武侠音乐,时尚动感的棍法应当配合流行音乐,具体做法各人自己拿捏就好。2、节奏次举例说明,如果是济南风格的套路,连绵不绝的急速转身加上舞花发力动作,那么所选的伴奏音乐节奏最好也是节奏较快无明显停顿的音乐;而如果是以小套路组合见长、定势造型较多的凌云风格,那么音乐最好也是柔中带刚、有快有慢;如果是东南沿海一带的街舞风格,那就是节奏感较强,速度适中的R&B音乐最好。(四)调度动作 重中之重!!!伴奏音乐的这个作用是目前整个国内双节棍界舞台表演中最难实现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几乎所有的节目都不是根据音乐来编排的,而是直接编排节目,然后再选伴奏音乐。换句话说,很多团体节目随便用什么音乐都能演,因为台上的表演与伴奏音乐没有任何时间上的关系。我之前所在的社团编排节目与国内其他团体最根本区别就是,我们在台上的所有动作都是以伴奏音乐为令,而国内其他团体的节目是以台上某个人的口令为令。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国内双节棍舞台演出中四大陋习中所提到的后两种现象。我为什么反对这种脱离伴奏音乐的表演行为呢?原因如下:1、整体性 因为整个节目是个整体,需要体现的是团队协作的一致性,而集体套路通过某个人喊&走&来实现动作的统一,显得特别低级,&走&字一喊,全场都听见你们要做什么了,如此集体套路,只不过被切割了成了若干段3-5秒的小套路,换句话说,这样的整齐只不过是3-5秒钟的整齐,这种默契程度几乎就等于学生做广播体操的水平了。而且每次喊&走&,必然得停顿很长时间来调整状态再喊下一个动作,如此一来,集体套路显得十分不连贯!而我们需要展现给观众的是表演人员一种心领神会的整齐,贯穿整个节目始终,是演出人员集体对于伴奏音乐拿捏把握的默契性,相比喊&走&那么&暴&露,这种根据伴奏音乐来调度动作的方式更显得含蓄、内敛与流畅,也更具技术含量。说到这里,就有必要解释一下开篇四个陋习中的第三个:表演时间与伴奏音乐时间长度不吻合。把这个现象归类到这里分析是有原因的。根据伴奏音乐编排节目,利用伴奏音乐调度动作,自始至终,自然能够达到音乐与节目表演同时结束。如果是脱离音乐直接编排节目,大部分结果就是伴奏音乐结束的同时,节目没结束,这原本也无伤大雅,但如果从精益求精的角度来说,这就如同一个人穿了不合尺码的衣服,衣服的基本功能是保暖遮羞,尺码不合适也无伤大雅,基本的功能反正是具备了,但不够美观与舒适!这种尺码不合的衣服你会接受吗?同样道理,一个表演时间长度与伴奏音乐不能同时结束的节目,你觉得完美吗?一个节目伴奏音乐长度与表演时间长度的统一,使观众的视觉与听觉能够同起同落,这是节目质量与档次的又一种体现!2、炸场我们这个圈子内的大多数人看到这个词可能会很茫然,炸场是什么意思?这是我从街舞中引入的一个术语,关于&炸场&至今仍没有一个规范的定义,但街舞圈内对这个词的理解是绝对相同的。如果让我来表述的话,炸场就是一种舞台表演与音乐局部瞬间达到高度配合的震撼效果。音乐的组成无非是重拍,次重拍,旋律和音效。结合我上文所说的棍法风格与节奏问题。动作跟随音乐的重拍与次重拍就完成了节奏统一,动作跟随音乐的旋律就完成了风格统一,而剩下的音效,以及重拍与旋律的瞬间变化,就是炸场所必须拿捏准确的地方。要达到&炸场&效果需做好两点:①&&&& 找准伴奏音乐中的变化,卡住音效②&&&& 配合&炸场&的时间做出一些视觉效果比较强的表现。炸场的手法是用你的动作去诠释音乐,炸场的目标是用你的动作去让观众感受音乐。观众通过表演者的动作表现而感受到了伴奏音乐的变化,那就会产生听觉与视觉的短暂共鸣,炸场效果自然就产生了。坚持这一点,卡住局部的音效,产生的是炸场效果,如果坚持这一点自始至终,就完成我上面所说的衬托棍法与调度音乐的作用。但目前国内的双节棍节目基本上都不是根据伴奏音乐来编排的,所以根本没法配合伴奏音乐中炸场音效,&炸场&一说也就无从谈起。对于一心向追求舞台效果与刺激观众情绪的表演者来说,这将是我们今后必须具备的舞台功力。附:伴奏音乐的剪辑问题有些音乐的时间长度或者部分桥段节奏过于缓慢问题,需要进行剪辑,这个大部分人应该都会操作。适当的剪辑是很有必要的。另有一些节目的伴奏音乐是由N种音乐分别截取去一段组成的。除了情景类表演之外,我是非常讨厌这种伴奏音乐的,一段没听完又来一段,整得人很不舒服,虽然每段音乐都是经典音乐,但那种七拼八凑的效果,就像周星驰电影《食神》中在香港名厨大赛上史蒂芬周评价那条七拼八凑的鱼一样:这鱼就像受了辐射一样,看着就觉得恶心,你还让我吃?!零分!四、舞台元素的利用意识在这里我有觉得必要说清楚目前国内双节棍舞台表演的一种偏执:就是完全纯凭双节棍技术追求舞台表演效果。我曾经不止一次向我的社员交待:双节棍舞台表演和比赛是两码事,你们别搞混了!双节棍走上舞台,就得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与元素来让观众产生兴奋,技术并不是主要。但比赛就不同了,除了技术、服装与礼节,其他的全部是禁止的!表演针对的是外行人,追求的是舞台效果。比赛针对的是评委,比拼的是纯技术硬实力。但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人有追求舞台效果的思想与方法,但占舞台表演效果的比重太低,大家平时的精力与注意力都禁锢在了技术的提高上,忽略了很多舞台细节,没有把舞台元素充分利用起来,对于各类舞台元素的利用仍处于空白。五、人为效果抛开双节棍纯技术,表演者利用其他行为来制造舞台效果,说成是舞台上的行为艺术也不为过,这类手段来丰富节目的必备内容。(一)出场方式 出场也是节目中可以制造亮点的一个环节,如果不好好利用就可惜了。下面推荐几种出场方式,希望可以拓宽大家的思路。1、定点落位就是最普通出场流程,人员台上落位准备好,伴奏音乐响起再开始节目。这种出场方式基本没什么效果。。。2、从观众席出场 看过相声的应该见过有演员是从观众席上走过来的,特别是春晚,冯巩爱干这事。我也见过街舞有演员从观众席出场的,这种出场的方式能够提升对观众的亲和力,更利于调动观众的情绪。注意事项:伴奏音乐最好从出场就开始,因为出场也属于表演行为!其次你必须得从出场行动的那刻开始就让观众注意到你们,别等你们走到台前了观众才发现怎么台下冒出了一帮人出来?那就囧了!不够抢眼呀!3、台侧出场&&&& 节目开始台上空无一人,然后表演人员从舞台侧面通过非正常的行为出场,这种方式能够产生神敏感,吊起观众兴趣。注意事项:出场时可以带特技动作出场,绝对惊艳,或者以小情节配合的方式出场,可以制造演技效果。这种出场方式不适合户外搭建的舞台,最好是室内剧场,演员出场前完全隐蔽,观众注意力不会被分散。4、利用舞台设备出场有没有人想用升降梯或者吊威亚出场的?许多人看到这个会说我不切实际,我也感觉不切实际。这种情节只有在明星演唱会和大型舞台晚会里才出现,一般的舞台规模和设备根本没法操作。这是去年夏天我和南京一家演艺公司的艺术编导交流时提到的,他可以提供这种条件让我们吊威亚,但我带的人目前还不具备这种实力,所以我也没自讨没趣。以后有机会我很想试一试。&&&&& (二)阵型变换目前国内集体双节棍表演集体套路比重还很小,所以对于阵型的利用基本没有。客观因素是团队整体实力不够,主观因素是因为很多人没这种意识。节目中最多开场变换一次阵型作为亮相,海没有人会把阵型变换当做节目卖点或是噱头的。我见过稍微复杂点的就是凌云的六人集体套路吧,2分钟不到的集体套路有四次阵型变化,是比较简单的一字长蛇千手观音阵与1-2-3、3-3阵型互换(1-2-3与3-3阵型互换其实就是前排三人的走位变换,后排三人的相对位置是不动的)。阵型变换可以在舞台上产生很强的视觉效果。而且很多表演情节都必须靠阵型来实现。说到阵型变换,在双节棍节目中难以高效操作的难点有两个:1、双节棍的危险性限制双节棍节目中,双节棍基本都是在不停运动的,而且长度时刻变换,所以各人之间的距离至少得保持在2米之外。我们社团不止一次因为舞台场地过小,集体套路时站位过于接近而导致两人的棍链绞在一起或是误伤同伴的事情。原地集体套路的站位都是如此,何况是变换阵型的时候,得考虑到更多的因素,间距变化、位置变化等,所以大家还是站在原地别动比较安全。前面还说到过双节棍集体套路根据音乐调度动作的问题,其实如果对比街舞中的齐舞,双节棍集体套路去跟音乐走,难度还是相当大的,因为控制棍比单单控制人的四肢困难多了,能做到集体跟着音乐保持动作整齐需要一定的编排技巧和技术水平。2、调度困难这是目前双节棍节目里阵型变换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阵型变换中基本还包含着棍的动作,以及阵型变换之后的顺接动作。刚刚说过,大部分节目是用&口令&来调度的,阵型变换对于整体配合的要求远远比站在原地的集体套路要大,在阵型变换中只要有一个人失误或者走错位置,整个阵型就会被破坏,而在原地集体套路中,如果有一人失误,观众基本不会留意。而这时如果还用&口令&来调度动作,将会很不连贯,而且长期听口令来打集体套路的一帮人,在没口令时基本是没法将一套连续性的动作协调一致的。&&& 关于双节棍舞台阵型变换的方式,没有硬性规定,所以我也没法表述清楚有哪些,但需要提醒就是,阵型变换的目的不应是为了变换而变换,而是为了制造整体效果而进行变换。例如凌云六人集体的千手观音开场,为了表现轮流依次摆动大臂的动作而进行斜线变换,又例如我们社团六人双棍集体套路以一字长蛇阵变为3-2-1阵型(我们不怎么出名,部分人可能没见过),目的是为了表现整体扩散的效果。图:凌云六人集体套路开场 一字长蛇阵制造千手观音效果三)情景表现以我的理解,这应该算是类似于阵型变换性质的人为制造效果。双节棍节目的表现力还可以通过人员之前的动作与位置来表现不同的情节,制造出能让观众心领神会、看得懂效果。(四)与观众互动这种手法有点类似于从观众席出场的方式,在节目表演中通过动作表现来挑起观众情绪与现场气氛,增强舞台效果的。在唱歌节目中,经常有观众上台给表演者鲜花,就属于观众主动与表演者互动。我们作为表演者也应当积极与观众互动。简单的一个眼神、摆个pose、抛飞吻都能激起观众反应。在做这种互动时需要注意两点:1、注意行为的影响,动作的幅度、尺度、频率都不能太出格,适可而止2、表现要自然,过于做作效果适得其反六、舞台设备的利用&&&&& 抛开技术水平不谈,演出服装与舞台设备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一个节目的档次。我不是在开玩笑,俗话说&女人三分长相、七分打扮&,舞台节目也是这样。精致得体的服装、完善的舞台设备并且进行合理的舞台设备控制配合,可以对节目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包装,足以让一个节目草鸡变凤凰!舞台上可根据我们节目需要利用的设备有几下几种:灯光设备、舞美特效设备、视频设备、音响设备。其中音乐已经选过了,对吧,而且是事先准备好的。所以除了音响不用再考虑,舞台上的这些设备都可以根据节目需要做调整。当然,有些舞台比较简陋,以下我所谈到的部分设备可能大家还没机会接触,没有就不用呗,说明还没混到那个档次,所以也无伤大雅。从我目前的了解来看,很多学校的双节棍节目上台前基本都不主动和舞台设备操控人员交流,还是没有充分使用舞台设备来为节目增色,甚是有时因为控制台人员对于双节棍节目的特殊性不了解而错误使用设备效果反而造成负面效果,比较遗憾。(一)灯光设备在白天举办的活动可能舞台都没配灯光,这个我就不讨论了。晚会基本都会有灯光的。舞台的灯光设备有二三十种甚至更多。我就说说一般和我们双节棍节目有关的灯具:效果灯、天排灯、地排灯、追光灯、聚光灯、频闪灯等。下面说说双节棍节目对舞台灯光的要求细节:1、效果灯 非特殊情况,舞台整体应该用正常灯光,灯光不要上色,成像灯也最好不要用,会分散观众注意力。2、地排灯 这种灯一般就放在台前的地上,由地面斜着向上直射表演者。对于双节棍节目而言,我是不建议开这种灯的,因为光线太强会影响表演者视线,特别是抛棍的时候。3、频闪灯 也就是闪光灯。对于频闪灯,我觉得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使用。因为双节棍所表现的所有动作基本都是圆周运动,无论是棍的运动还是人的转身、甚至是特技动作,都是包含圆周运动的,频闪灯光会破坏观众眼中舞台表现的连贯性,影响视觉效果,显得整个场面断断续续、美感全无。当然,有例外的情况,如果你是身法偏向街舞风格、肢体动作较多、节奏感很强的话,那么使用频闪灯来配合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效果绝对好。4、追光灯、聚光灯 主要作用为突出舞台局部照明,形成反差,增强局部表现力。所以这类灯光在双节棍节目中很少使用,在需要着重表现局部的时候可以使用。我记得去年年底一次节目后,身边很多看过节目的反应说场面乱糟糟的,台上乐队四人、舞双棍的三人、舞单棍飞火流星的两人,还有一舞大旗的,一片混乱,我百思不得其解,想不出好的办法,现在我想通了,用追光灯吧,乐队有声音就行了,可以忽略。5、夜光棍的灯光使用说到夜光棍,大多数人想都不用想自然会选择将舞台所有灯光关掉。事实上我也这么做。但这真的是最好的效果吗?使用夜光棍关灯的原因就是为了突出夜光棍的光线视觉效果,黑漆漆的舞台,只看见若干个发光的物体在运动,虽然这表现出了夜光棍,但无疑也掩盖了表演者的肢体动作,缺少了人与棍的配合表现,真是遗憾。我觉得比较好的选择是用暗光,既能突出棍的光线又不至于忽略人。将夜光棍与人的肢体动作两者配合起来才是最合理的表演方式。当然,如果你的身法不够漂亮,还是把灯都关了吧。(二)舞美特效设备物美特效设备,对节目基本都起到一个锦上添花渲染气氛的作用。一般我们在台上经常遇到的物美特效设备有彩虹炮、泡泡机、烟雾机、干冰机、冷焰火等。下面针对双节棍节目的要求逐一点评1、彩虹炮 这玩意儿和双节棍节目没多大关系,可用可不用,没有也没关系,有了也不做要求,看控制台的心情吧。2、泡泡机 看名字就觉得挺幼稚的东西,还是上面那句话,这玩意儿和双节棍节目没多大关系,可用可不用,没有也没关系,有了也不做要求,看控制台的心情吧。3、烟雾机 这东西最好不要用,会削弱双节棍在台上的视觉表现力,据说是松香烧出来的。最离谱的就是有次在台上我正在双棍套路,身边的烟雾机开动了,瞬间台上白茫茫的一片,宛如战场硝烟弥漫,使我措手不及,连观众都看不到了,叫我怎么办呢4、干冰机 这个效果类似于上面的烟雾机,但干冰机价格贵很多,效果也比烟雾机好很多。干冰机的烟雾有种沉坠感,悬浮在固定的高度,不会全场弥漫,看起来比较有档次,配上天排灯的有色光打下来,场面会十分绚丽,虽然这和双节棍节目无本质上的关系,但建议使用!
5、冷焰火 也就是焰火喷泉。一般的舞台冷焰火具备持续时间与喷射高度两种考量单位。比方有常见的2米30秒规格与3米2秒规格,仔细看数据就知道这是两种不同风格的焰火喷泉。前者喷射高度较低,持续时间长,比较适合制造温馨浪漫的气氛。后者喷射高度较高、时间短,给人的感觉就是短促有力。适合双节棍节目表演的显然是后者,配合伴奏音乐中的强节奏点与有煽动力的动作表现,三者结合,很容易掀起现场的高潮,制造出炸场的效果。有冷焰火条件的舞台一定要充分利用,当然,前提是节目中得有结合音乐的强点!这种处理方式类似于炸场。(三)视频设备常见的视频设备有投影幕、LED屏、等离子电视墙。档次稍低点的舞台是没有这些东西的。这几种设备有区别,但主要功能都一样,就是呈现视频图像。关键的地方在于呈现什么内容。1、投影幕& 投影幕基本都是安置在舞台两侧的高位。很多高校内有剧场的应该都见过。投影幕基本是用来在节目开始前播放一些有关节目的VCR片段,比如节目内容介绍、节目背景、花絮等。特别是话剧类节目,换幕时经常要使用投影幕。但对于双节棍节目来说,用处不大,除非是节目之前需要来段VCR热场。2、LED屏& LED品基本都是放置在舞台幕布的位置,处于观众视觉的正中位置,可以看做是一个可操控的动态背景幕布。因此LED屏经常用来在节目进行中播放一些与节目相关的内容,起到一个衬托节目的效果,当然,前提是不能分散观众对于节目本身的注意力。因此,LED屏用来播放的内容不外乎三种:①&&&& 节目事先准备好的背景视频②&&&& 电脑根据伴奏音乐自动生成的频谱分析动态图像③&&&& 直播现场,便于远处观众看清楚,使场景显得更加大气恢弘第一种用途,需要节目事先准备,而且不是平时拍点视频什么的那么简单,我相信绝大多数社团都不具备这个制作水平与艺术感。至于二、三种用途,都是控制台临时操控的,对节目有要求的可以事先向控制台交待清楚。顺便提个醒,在台上站位别太靠后免得棍子砸到LED屏。3、等离子电视墙 这个出现的频率很小,除非是那种超大的屏幕,我目前还没遇到过,如果要用,参考LED屏,这个暂时就不谈了。七、晚会彩排有些人可能又会奇怪了,说了这么长时间,怎么又扯到彩排上来了。彩排分两种,一种是平时训练时的彩排,二是整个晚会节目的彩排,我现在要谈的是后者。若干年前,我们节目尚未改革转型之前,都以不彩排为荣。我们几个学校的社团人在一起聊天时经常说,演了节目,没鸟主办方,没参加彩排,直接上台,当时觉得特NB,巨有范儿,跳过彩排直接上台表演,搞的像大腕儿一样有特权。现在回头想想,恰恰相反,我们不参加彩排不是有范儿,也不是大腕,而是登不了大台面的小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某些晚会档次不高,设施不完善,所谓的彩排无非就是晚会主办方审核一下节目质量和安排一下节目流程,很难完成彩排最重要一个的作用:调度所有舞台设备配合包装节目。正式因为晚会的条件规模有限,所以对于彩排的效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而我们长期在这种档次的晚会混,档次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不是小角色是什么?我上面谈了那么多,服装、音乐、人员、舞台设备,我唯一没提的是技术。因为技术功在平时,平时不好好练上台也没辙。节目中可以利用、会产生变化、需要调整的因素恰恰就是我所提的那些。只有把这些因素充分利用起来,才能对节目进行更全方位的包装与润色,提升节目的档次,实现草鸡变凤凰的宏伟目标!而这一切,都需要很细致的彩排才能完成,与舞台设备组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演员和设备组的控制人员才能进行更默契的配合。这就是我从南广学院回来的最大体会。在去南广学院之前我就对社员说,在高校舞台上混了这么久,你们如果不去南广演一场,那就白混了!我们在南广那晚的彩排从晚上6点一直持续到夜里12点,整个流程相当细致,起初我相当反感,搞的我很烦,但我也非常有兴趣,想看看他们是怎么搞晚会的。到了第二天正式演出时,在台上我才感受到南广晚会舞台设备的操控水平,给节目的配合恰到好处,再加上台下十分富有激情的观众,这种表演已经成为一种享受。所以说,不参加彩排,证明不了什么腕不腕的,而是晚会档次不需要。主动去看看场地和设备,积极的调动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条件,才是明智之举,而不是什么都不做就等着第二天草草的直接上台,弃置舞台条件不用,那是二百五!八、与观众的心理博弈有个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期望值,不知道各位听说过没有,做一个对比假设,你现在得到一辆本田雅阁,如果你的期望是桑塔纳,那你会相当满足,但如果你期望的是奥迪A6,那么你肯定不如期望得到桑塔纳的那人满足。同样的公式也可以套用到观众的身上。一个节目的效果主要是看观众的反应,如何在效用与期望值两个变量上做文章,我评价一个节目的好坏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观众反应!归根结底,就是你在观众心理效用与期望值之间的一场博弈。(一)&&&& 观众期望值的渐变&&&&& 观众对于节目的期望值源于两个方面,而且会不断改变。1、&&&& 过往对于节目的了解、认识与印象对于从没见过双节棍表演的观众来说,可能他见到转棍就会大为惊奇、震惊不已、鼓掌喝彩。但对于看过了双节棍节目的人或者是我们这些玩棍的内行,看到转棍这么&平凡&的技术甚至还会不屑一顾。因为观众已经见过了转棍。就如同我们在学校的演出,一年排了四套截然不同的节目,就是为了避免观众视觉疲劳。校园不同于社会,固定时间内人群比较固定,在节目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已经看过节目的观众对类似节目的期望值底线已经升高。面对这类人,以往的节目甚至是修改完善过的节目,依然很难再次激起这类观众的反应。2、&&&& 节目进程中观众的期望值渐变观众对于节目的期望值还会随着节目的进程不断变换。例如开场是一个人单棍表演,观众有所反应,接着双人单棍表演,观众依然有反应,再来单人双棍,双人双棍,观众的期望值也是被不断提高的。如果开场就是双人双棍,后面再来同样套路的单人双棍,你觉得观众还会有反应吗?(二)&&&& 演出效用的安排1、田忌赛马式效用安排如上面所说,如果开场是一个人单棍表演,观众有所反应,接着双人单棍表演,观众依然有反应,再来单人双棍,双人双棍,又或者都是单人上台,但技术水平是依次递增的,观众的期望值是被不断提高的,但表演者所产生的效用也是不断提高的,两者平行递增,效用始终大于期望值。这是我们舞台表演最常用的效用安排方式,也就是纯双节棍技术的表演效用,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是最没舞台水平的。2、颠覆观众的固有期望值面对一批已经见过多次双节棍表演的观众如何应付?①&摆烂&在水平有限,短期水平难以提高的情况下,不妨&摆烂&。人有种心理,&失去的才是最好的&。如果观众鉴于过往观看经历,对于此次双节棍节目的期望值是50,你们不妨&摆烂&,开始报以30甚至是20效用的表现,观众的期望值底线会被瞬间拉低,而当你过会再次上演50效用的表现时,观众的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例如,平时都是高年级的上台,这次不妨让低年级的菜鸟先上,观众自然感觉失望,期望值难以满足并不断降低,然后高年级的再上,观众。&摆烂&始终都是种比较掉价的损招,遇到头脑清醒的观众可能不好使。②转型外行始终都是外行,即使观众有着固有的期望值,但那也是建立在外行的评判标准上。转变一种表演方式,观众或许就会丢失原有的期望值评判标准,一切从零开始。例如以往都是站着表演的,这次不妨蒙着眼睛来一段,观众绝对感觉与众不同。至于在蒙着眼睛的情况下表演者的难度增加了多少,只有他自己知道。或者蒙眼睛的布条&透光&也说不准,谁知道呢?3、多种效用混合使用 刚刚第一点我说到了田忌赛马式效用安排,这种方式在固定人群中只能使用一次,除非表演者的双节棍技术会明显提高。这篇文章扬扬洒洒下来写了这么多,我始终坚持要多利用各种舞台元素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技术的提高终究都有个封顶,不同于比赛,不是你的技术始终站在巅峰停滞不前就算赢了,要知道观众的期望值可是不断提高的。特别是对于高校,社团活动短短两三年,水平再高又如何,还不是得毕业离开,节目中出现的又会是一批技术稚嫩的新生。而且如今的双节棍套路发展越来越偏向于体操竞技和杂技表演,与舞台表演的路线完全平行、没有交集、基本脱节,偏离集体活动的宗旨,导致社团人员流失。我们社团的几个09级成员亲如兄弟,这不是狐朋狗友那种吃吃喝喝玩出来的,而是每周三次晚上在辛勤的节目排练中培养出来的。只有坚持走整体表演路线,才能培养出一个团队的集体责任感,而不是一人单枪匹马做个人秀。况且观众对于技术流的表演最终也会产生审美疲劳,技术流的表演道路必将越走越窄。如此我才想出了要把多种舞台元素全部利用起来,把多种效用混合使用。即使观众对于技术上的期望难以被满足,但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来取悦观众,让观众获得意外的期望值满足。从上到下,我总结了伴奏音乐、出场方式、阵型变换、情景表现、灯光使用、舞美设备等至少六种不同的节目表演元素,如果这些元素利用得到,观众至少会有六种不同的零起点的期望值会被满足,试下一下,那会是怎样的效果。九、结束语通篇看下来,其实我的这些理论大部分也可以套用在其他舞台节目上,因为舞台表演有着共同性。正式因为有共同性,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我的这些理论是抄袭其他节目的。我实事求是的说清楚,在舞台研究上,我从来不总结国内的双节棍表演视频,因为层次太低,学不到东西,我的理论大部分来源于我自己平时观看街舞视频的总结。因为我眼看着国内双节棍数年的发展就是一部模仿抄袭史。圈内圈外就是不断的模仿与抄袭,你把圈外的东西拿到圈内来模仿,你就是创新;你把圈内成名高手的东西还拿来在圈内模仿,那你就是抄袭与跟风。数年来,我们运作方式模仿跆拳道、技术动作菜鸟模仿成名高手、组织构建新军模仿正规军。组织名称上,若干年前各地兴建&联盟&,都是地方XX(地名)双节棍联盟,去年开始一窝蜂的又改叫XX棍道;技术动作方面,09年以前流行徐守波的舞花流&济南风&、09年夏天开始兴起一波模仿吕一杰的换手流、10年起,又流行起了 &凌云风&,有人发问,今年流行什么?&&&&&&&&&&&&&&&&&&&&&&&&&&&&&&&&&&&&&&&&&&&&&&&&&&&&&&&&&&&&&&&&&&&&&&&&&&&&&&&&&&&&&&&&&&&&&&&&&&&&&--双节棍贴吧&&&&&
双节棍协会之中国达人秀--湖南师范大学
琴岛学院“武术协会”琴风双节棍挑战中国达人秀
北极星团队征战中国达人秀
北极星团队征战中国达人秀
【凌云棍道】集体套路表演
【凌云棍道】集体套路表演
【凌云棍道】中国达人秀武汉赛区总决赛
【雪狼特技队】征战中国达人秀
【谁说女子不如男】街舞及双节棍表演
【谁说女子不如男】街舞及双节棍表演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杰伦双节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