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针对国家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体育政策

全国体育类院校(术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全国体育类院校(术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要】: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整体素质构成的重要方面,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提升具有方向性和引领性的重要作用。从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上看,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普遍的发展趋势;从国内高等教育的实践来看,由于在中学时期分科较早、升学压力较大以及其他社会因素,造成了大学生普遍存在人文意识弱化严重,人文素质令人担忧的现状。对于体育类院校术科专业的学生而言,人文素质的缺乏显得尤为突出。由于这部分群体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更多关注的是专业技术学习而忽略人文素质的提高。本研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入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旨在分析我国体育院校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提高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水平而建言献策。
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了北京体育大学、南京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8所院校中所有体育类术科专业900名学生及部分专业课教师、公选课教师、管理、教辅人员为调查对象。
研究结果与结论:(1)在人文知识掌握方面,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两个专业要明显好于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和表演三个专业;但在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体育类院校(术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知识方面缺乏,尤其是政治、法律、科学素质掌握情况令人担忧。(2)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影响体育类院校(术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因素”调查,两者都认为个人因素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影响最大。其他主要因素还包括课程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因素等。(3)我国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存在着人文素质中的子因素发展不均衡现象。
相关对策:(1)发挥好“两课”教育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作用;(2)树立明确的全面育人教育思想,转变学生的价值取向;(3)规划课程设置,增加人文知识课程的数量;(4)结合专业特点突出体育特色;(5)促进体育文化与人文素质的有效结合,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6)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7)优化教育资源配置;(8)充分结合校园内外的各项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研究从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充分开发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G641;G807.4【目录】:
摘要5-7ABSTRACT7-121 前言12-14 1.1 选题依据12-14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42 文献综述14-20 2.1 国内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概述14-16 2.2 体育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概述16-17 2.3 国内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现状17-19
2.3.1 体育类院校教师对现有课程的认识17-18
2.3.2 体育类院校教师对人文素质课程体系设计的评价18-19 2.4 本文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概念界定19-203 研究对象与方法20-23 3.1 研究对象20 3.2 研究方法20-23
3.2.1 文献资料法20
3.2.2 专家访谈法20-21
3.2.3 问卷调查法21-22
3.2.4 数理统计法22-23
3.2.5 逻辑分析法234 研究结果与分析23-46 4.1 体育类院校(术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23-36
4.1.1 体育类院校(术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知识方面现状23-27
4.1.2 体育类院校(术科专业)大学生人文思想方面现状27-28
4.1.3 体育类院校(术科专业)大学生人文方法方面现状28-30
4.1.4 体育类院校(术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现状30-32
4.1.5 影响体育类院校(术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因素32-34
4.1.6 体育类院校(术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总体评价34-36 4.2 影响体育类院校(术科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的因素分析36-40
4.2.1 主观因素36-37
4.2.2 客观因素37-40 4.3 提高体育院校术科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分析40-46
4.3.1 发挥好“两课”教育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作用40-41
4.3.2 树立明确的全面育人教育思想,转变学生的价值取向41
43 .3 规划课程设置,增加人文知识课程的数量41-42
4.3.4 结合专业特点突出体育特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42-43
4.3.5 使体育文化与人文素质有效结合,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43-44
4.3.6 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水平44-45
4.3.7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和必要保障45
4.3.8 充分结合校园内外的各项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45-465 结论与建议46-48 5.1 结论46-47 5.2 建议47-48致谢48-49参考文献49-51附录51-64 附录1 学生问卷51-59 附录2 教师问卷59-61 附录3 专家和教师访谈内容的提纲61-62 附录4 问卷效度检验62-64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宁俊英;;[J];长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张夏;王莉芬;李晓衡;刘志明;;[J];教书育人;2011年21期
邹娟;;[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8期
刘宇光;;[J];考试与招生;2011年Z1期
马红霞;饶勇;;[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3期
曹传明;杨祖一;李睿;;[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唐欣;;[J];体育科技;2011年02期
王麟;;[J];中国报业;2011年16期
陈磊;杨亮;;[J];中国国情国力;2011年09期
王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立新;;[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廖涛;;[A];博物馆藏品保管学术论文集[C];2004年
韩丁;;[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陈鑫;苏明理;马增强;陈晶;王春英;;[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叶加宝;;[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钟炼;;[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李爱玲;;[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刘晖;;[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舒成利;高山行;刘翠娟;;[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赵娜冬;段智君;;[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丽敏 赵燕;[N];河北日报;2004年
深圳商报记者
刘琼;[N];深圳商报;2011年
陈晓晟;[N];通信信息报;2008年
郭全中;[N];中华新闻报;2008年
张立中;[N];中国体育报;2007年
符蓉;[N];湖南日报;2007年
记者 吴世勇;[N];辽宁日报;2006年
郭亚军;[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记者  何继东;[N];嘉兴日报;2006年
李旸;[N];锦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继辉;[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汪流;[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张戈;[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宏伟;[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刘新平;[D];西北大学;2012年
马世娜;[D];辽宁大学;2012年
沈慧芳;[D];河北大学;2009年
潘从善;[D];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
贾若;[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杨莎;[D];延安大学;2012年
蒋品;[D];南昌大学;2011年
胡佳;[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刘高祥;[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美国大学体育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__以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为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3.00
&&¥3.00
&&¥2.00
&&¥3.00
&&¥0.50
&&¥2.00
&&¥3.00
&&¥3.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美国大学体育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__以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为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浙江省关于贯彻国家高考加分政策的意见
&&&&来源:&&&&
&&&&&&字号
浙江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 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体育局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关于贯彻国家高考加分政策的意见
  各市、县(市、区)招生委员会、教育局、民宗局、公安局、体育局、科协,各普通高校: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精神,为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经研究,制定我省贯彻落实国家高考加分政策意见。
  一、取消下列加分项目
  日起,取消下列高考加分项目:
  1. 各体育类加分项目:参加重大国际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前6名、全国性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和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证书者。
  2. 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参加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和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
  3. 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获得者和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
  4. 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见义勇为和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者。
  5. 高职单考单招的职业技能竞赛加分项目: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职业院校数控技能大赛、省中职学校师生技能竞赛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选拔赛、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电子商务大赛、省农业职业技能大赛、省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色项目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
  凡日之前在高中教育阶段已在上述项目获得奖项或称号,且符合省招委等六厅局关于调整高考加分政策文件(浙高招委〔2010〕5号)规定资格的考生,高中应届毕业当年参加高考仍可加分,分值为5分,其中高职单考单招的职业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加分值分别为5、4、3分。此后获得相关奖项、称号的考生均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
  二、保留和规范下列加分项目
  1. 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分值为20分。
  2. 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乡(镇)、民族村的少数民族考生(以户籍为准),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考生,加分值为5分。
  3. 少数民族自治县、民族乡(镇)、民族村以外的少数民族考生保留加分政策到2016年,加分值为5分,只适用于本省所属高校在本省招生。2017年起取消这一政策。
  4. 根据省人大通过的《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自治条例》“自治县考生享有降分录取照顾”的规定,户籍在景宁畲族自治县,且在当地完整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非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值为3分,只适用于本省所属高校在本省招生。
  外省籍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高考按我省规定执行。
  三、加强管理
  进一步加强高考加分工作管理,严格考生资格审核、测试和公示制度,严格加分工作责任制度。
  高考加分工作涉及民族事务、侨务、台务、科协、公安、民政和体育等多个职能部门,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关。过渡期间,体育项目由省体育局进行统一测试认定。
  加强考生加分资格信息公示工作,所有加分考生信息均须经考生所在中学、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省教育考试网多级进行公示。
  严肃处理资格造假考生,对弄虚作假、骗取相关加分资格的考生,一经查实,依法依规取消其当年参加高考报名、考试资格,已录取的取消其录取资格;依法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违纪行为实行倒查追责,一经查实,依法严肃处理。
(责编:林露、熊旭)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关于印发《山东省学生体质提升计划(年)》的通知
关于印发《山东省学生体质提升计划(年)》的通知鲁教体发〔2014〕1号
作者:省教育厅&&访问次数:1427&
各市教育局、编办、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计生委、体育局,各高等学校:
&&& 现将《山东省学生体质提升计划(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 附:山东省学生体质提升计划(年)&&&&&&&&&&&&&&&&&&&&&&&&&&&&&&&&&&&&&&&&&&&&&&&&&&&&&&&&&&&
&&&&&&&&&&&&&&&&&&&&&&&&&&&&&&&&&&&&&&&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山东省财政厅
&&&&&&&&&&&&&&&&&&&&&&&&&&&&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山东省体育局
&&&&&&&&&&&&&&&&&&&&&&&&&&&&&&&&&&&&&&&&&&&&&&&&&&&&&&&&&&&& 日
山东省学生体质提升计划(年)
&&&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特制定本计划。
&&& 一、指导思想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通过实施学生体质提升计划,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培养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一代新人。
&&& 二、总体目标
&&& 用5年时间,建立起部门协作、社会联动、学校实施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学生体质监测公布制度和评价制度;让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到2018年全省大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0%以上。
&&& 三、主要任务
&&& (一)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配备指导意见》,启动全省学校体育师资配备行动计划,三年内配齐配足中小学体育教师。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加快中青年体育骨干教师培养,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鼓励具有教师资格证的优秀退役运动员到基层学校任教,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鼓励有一定体育基础和专业素养的在职教师兼任体育课。要切实保障体育教师待遇,为体育教师配备必要的户外服装及防护用品。
&&& (二)加强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配备。认真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结合学校标准化建设和阳光体育活动需要,制定《山东省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配备指导意见》,用2至3年时间,使全省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建设达到规定标准。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周末及节假日全面向学生开放。积极推动社会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开放。
&&& (三)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认真开展校园体育活动。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省定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要制定“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至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开展课间阳光体育活动评比,推动课间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认真组织学生做好课间体操,改革传统广播操,鼓励、推广学校自主开发易学、易做、运动量适中的自编操等。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早操制度。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积极探索建立体育课运动伤害保险机制。
&&& (四)提供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体育活动课程“超市”。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生体质差异、身体发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自主选择的体育活动课程“超市”。鼓励、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创新体育课程和教学方式,在确保适度运动负荷的前提下,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或体育活动项目。
&&& (五)广泛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和传统体育项目。支持各地中小学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掘民间和传统体育资源,推广跳绳、踢毽子、抽陀螺等简便易行、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项目,推广武术、太极拳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统体育项目。
&&& (六)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体育活动多样化和高中体育教学专项化改革。中小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创造条件,在义务教育阶段让每个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为其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在高中阶段开展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支持学校构建以学生体育社团、俱乐部为主要平台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总结推广各地中小学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的经验,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完善筹资和运作模式,使其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发挥更好的组织和保障作用。组织研发、推广具有示范、引领价值的课外体育活动案例。
&&& (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会。改革全省学生综合性运动会举办模式,以学校为单位参赛,以单项联赛逐步取代规模大、项目多、周期长的传统运动会。出台《山东省学校体育联赛指导意见》,完善省、市、县、学校四级阳光体育联赛,突出联赛的普及性和引领性。各级各类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阳光体育节、两次以上全校特色项目体育比赛,经常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确保阳光体育运动覆盖全体学生。
&&& (八)加强教育与体育部门的合作共建。支持普通中小学与县(市、区)体校联合办学,实施优质教育资源与体育系统的训练场馆资源共享,加强体校学生的文化教学,积极推进优秀教练员、运动员进校园带运动队、指导体育社团活动。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发挥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对当地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和体育活动的带动引领作用。合作推进校园足球和游泳等运动项目普及活动。
&&& (九)加大校园足球等集体项目改革。加快制定并实施校园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小学、中学、大学定点学校,建立健全省、市、县、校四级足球联赛机制,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并把校园足球工作的成功做法逐步拓展到篮球和排球等集体体育项目中。
&&& (十)建立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在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开展多样化、兴趣化体育项目普及的基础上,重视青少年体育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养。进一步完善高中体育特长生和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统筹规划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基地建设。
&&& (十一)进一步完善学生体育学业成绩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初中、高中学生体育学业成绩考核办法,将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技能活动项目和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纳入学业成绩考核,学业成绩实行等第表达。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测试工作,将学生体育学业成绩和体质测试结果记入学生体质档案。高中、高校要将学生体育学业成绩和体质测试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加强大学生体育考核评价制度改革。
&&& (十二)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年度监测公布制度。建设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平台,为每位学生建立体质健康电子档案,实现教育、体育、卫生计生等部门学生体质健康统计数据共享。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公布制度,各市、县(市、区)和各级各类学校每年向社会公布学生体质监测情况,省里每年向社会公布各市中小学生体质监测情况。
&&& (十三)建立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年度评估制度。各地要建立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制度和重点地区学校体育工作挂牌督导制度。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条件保障、学生体质、监督检查等。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采取学校自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复核的办法进行。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定期将评估工作报告等报省教育厅。
&&& (十四)建立市县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市、县(市、区)每年全面总结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组织编制和公布本地区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并逐级上报。市、县(市、区)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重点反映本地区学校体育开课率、教学实施总体情况、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及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等关键指标。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向省教育厅报送年度工作报告。
&&& (十五)加强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立法工作。依据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及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研究起草《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依法促进和保障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工作。
&&& 四、保障措施
&&& (一)组织保障
&&& 教育、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体育部门共同建立中小学体育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就中小学体育工作进行会商。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配合,合力推动学生体质提升计划的全面实施。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事业的规划、管理、监督和指导,把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在人员编制、人事人才、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和必要的政策倾斜。卫生计生、体育等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学校体育和学校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区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健全体育工作机制,制定加强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具体措施并抓好落实。要积极构建政府部门主导、学校重点推进、社会深度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都来重视和支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良好氛围。
&&& (二)经费保障
&&& 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投入,确保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经费。学校公用经费支出要确保日常体育教学、学生体质测试、体育教师培训等工作需要。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学校体育联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支持省教育厅、体育局合作开展各市中小学生体质监测等工作。支持建立学校阳光体育基金,调动社会力量,推动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开展。
&&& (三)督导监督
&&& 将中小学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地方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并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小学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督导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 严格实施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行政问责制度。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中弄虚作假或者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不得参加评优评先。
&&& 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要设立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
来源:来源:省教育厅网站
上一条:下一条:
--省市教育网站--
--地市教育网站--
济南教育网
德州教育网
聊城教育网
滨州教育网
菏泽教育网
青岛教育网
淄博教育网
枣庄教育网
烟台教育网
潍坊教育网
济宁教育网
泰安教育网
威海教育网
日照教育网
临沂教育网
--县区教育网站--
东营区教育信息网
河口区教育信息网
广饶县教育信息网
垦利县教育信息网
利津县教育信息网
胜利教育管理中心
--学校网站--
东营市第一中学
东营市第二中学
东营市实验中学
东营市育才学校
东营市晨阳学校
东营市实验学校
东营市海河小学
东营市春晖小学
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
东营市海河幼儿园
东营市实验幼儿园
东营市春蕾幼儿园
东营英华园学校
--其他链接--
中国教育部
中国教育信息网
中国基础教育网
中国教育科研网
山东教育厅
山东基础教育资源网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山东教师远程教育网
齐鲁特殊教育
山东学前教育网
东营职业学院
东营技师学院&&您好,欢迎访问台州教育网!
您的位置:
&& 详细内容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遴选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来源:教育部办公厅操作
教体艺厅函[2014]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刘延东副总理讲话精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运动技能和人格素养的总目标和总要求,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奠定中国足球发展的人才基础,我部决定在全国遴选建设一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下简称特色学校)和校园足球试点县(区)。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通过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遴选,树立一批校园足球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典型,推动广大中小学全面普及校园足球,不断丰富体育教学活动内容,进一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推动学校加强体育师资和场地设施建设,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满足学生足球学习的需求。到2017年,计划遴选出2万所左右特色学校及30个左右试点县(区)。
  二、范围和比例
  面向各地及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进行遴选,按省域内中小学总数的6%-8%进行总量控制,分三个年度完成。今后每年可按省域内中小学校总量的2%、3%和1%的比例遴选推荐特色学校(含已有定点学校),及若干个试点县(区)。
  三、遴选原则
  1.统筹兼顾,合理匹配。特色学校遴选要统筹城乡、区域和学校类型,按高中、初中和小学1∶3∶6的基本比例合理匹配,适当向寄宿制学校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倾斜。要有利于区域联赛开展和校园足球的普及。
  2.注重衔接,便于升学。遴选特色学校要按照就近入学的要求,充分考虑单校划片、多校划片现状,优先遴选片区内小升初对口直升学校;可向优质高中和具有招收特长生资格的学校倾斜,要有利于学生升学和长期习练足球。
  3.立足长远,因地制宜。着眼于中长期发展,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注重引导,鼓励多元化,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学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努力争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4.做好存量,发展增量。要对区域内已有&校园足球定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进行评估调整,并纳入遴选范畴,在建设好存量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遴选范围,培育种子学校,成熟一批,发展一批。
  四、申报条件
  1.特色学校:凡符合《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试行)》(附件1)条件的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均可申报。
  2.试点县(区):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有校园足球发展规划,加强措施,完善制度,加大投入,广泛开展联赛,区域内60%以上的中小学能达到特色学校标准的县(区)均可申报。
  五、遴选程序
  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遴选程序由学校和县(区)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教育部综合认定三个阶段组成。
  1.自主申报。凡达到基本条件的学校和县(区),按要求填写申报表(附件2、附件3),并将申报报告及相应支撑材料等(附电子版),经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后,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2.部门推荐。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要求和试点县(区)基本条件,组织专家组对本地申报学校和县(区)的申报报告及相应支撑材料进行审核,将达到标准要求的学校和县(区)列为遴选对象。在向社会公示的基础上,向教育部进行推荐。
  3.综合认定。教育部在各地推荐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遴选,并结合相关工作进行实地抽查,经面向社会公示后,最终确定特色学校入选和试点县(区)名单,并予以公布。
  六、政策支持
  1.对经综合认定的学校和县(区),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并授牌。
  2.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享有本地有关部门给予的有关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和竞赛、招生、经费和条件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3.国家对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在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和竞赛、师资培训、选送学生培训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并将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情况纳入对地方政府教育工作考核内容,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4.鼓励各地依据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开展本地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形成建设梯队。
  七、有关要求
  1.各申报单位要严格按照本通知要求,依据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试行)和试点县(区)基本条件,实事求是撰写申报报告;申报支撑材料要真实可靠,有备案可查。
  2.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广泛动员,统筹协调,认真组织,严格把关,确保把条件有基础,发展有意愿,开展有特色的学校遴选出来。
  3.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的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指导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带动校园足球更加广泛的普及和深入发展。
  4.请于日前将相关申报材料及申报汇总表(附件3)报送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同时,请将年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遴选计划的数量和师资培训计划一并报送我部。
  5.联系人:许弘,刘海元;
  联系电话:010-096863;
  电子邮箱:。
教育部办公厅
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试行)
  根据加快发展和普及校园足球的精神,为确保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遴选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标准,请遵照执行。
  一、组织领导
  1.落实国家政策。学校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有关规定开展体育教学和校园足球工作。
  2.纳入发展规划。将校园足球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
  3.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在校长领导下,学校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的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本校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
  4.完善规章制度。学校制定有校园足球工作组织实施、招生、教学管理、课余训练和竞赛、运动安全防范、师资培训、检查督导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并且不断完善。
  二、条件保障
  1.配齐配强体育师资。在核定编制总量内配齐体育教师,能满足教学工作需求,并至少有一名足球专项体育教师。每年能提供一次体育师资参加培训机会,学校定期开展体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技能。
  2.落实体育教师待遇。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和足球训练和活动要计入工作量。保证体育教师在评优评比、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3.场地设施建设完备。场地设施、器械配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能满足体育工作的需求,不断得到补充,并建设有适合学校条件的足球场地,足球及基本训练竞赛器材数量充足。
  4.体育经费保障充足。设立有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原则上年生均体育教育经费不低于10%,保证体育和校园足球工作的正常开展。在为学生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为学生新增购买运动意外伤害险。
  三、教育教学
  1.教学理念先进。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坚持健康第一,把足球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保证体育时间。按照国家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每周用一节体育课进行足球教学;高中阶段学校开设足球选修课;足球运动纳入大课间或课外活动。
  3.开发足球课程资源。根据国家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因地制宜,开发和编制足球校本教材,实施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足球教学和课外活动。
  4.营造校园足球文化。经常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摄影、绘画、征文、演讲等)。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校园足球信息平台,动态报道足球活动、交流工作经验、展示特色成果。
  四、训练与竞赛
  1.成立足球组织。学校有足球俱乐部或兴趣小组,吸纳有兴趣的学生参与足球活动。小学三年级以上建有班级、年级代表队,学校建有校级男、女足球代表队;学生基本达到全员参与足球。
  2.开展科学训练。学校制定有系统、科学的训练计划,常年开展课余足球训练,注重提高训练效益,并配备有安全、医疗等应急方案。定期邀请校外专业教练员提供技术指导。
  3.建立竞赛制度。不断完善校内足球竞赛制度、并趋于稳定;每年组织校内足球班级联赛、年级挑战赛,每个班级参与比赛场次每年不少于10场;积极参加校园足球联赛;主动承办本地足球比赛。
  4.支持学生发展。鼓励有天赋、有潜力学生参与校外足球训练、培训和比赛,并积极向上级特色学校及各级各类足球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为学生提高足球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创造条件。
台州教育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建议IE6.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主办单位:台州市教育局 联系电话: 地址:台州市经济开发区康平路188号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大学生就业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