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变的必要性

试述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要性及意义.
试述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要性及意义.
请帮我论述一下谢谢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经济增长。 (1)原因:在发展中国家行列,中国经济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增长,堪称奇迹。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也为高速的经济增长付出了沉重代价。一是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以牺牲生态环境质量为代价。据预计,对环境影响消耗了所创造GDP的7%。二是经济增长效益低。据有关专家计算,中国目前GDP总量大约占世界总量的4%,但创造单位GDP所消耗的资源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很多。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经是不需要争论的问题。 (2)意义:从近期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的需要。从长远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从更广阔的视野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子孙后代和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现状: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增长方式转变难如人意。1994年制定“九五”计划时,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是10年来,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取得根本性转变,“两重两轻”即重速度、重数量、轻质量、轻效益和“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情况依然严峻。这不但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也付出了环境破坏的代价。目前,煤炭已属超能力开采,仍供不应求。国际原油价格节节攀升,压力很大。今后如果不在增长方式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逐步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资源、环境难以支撑,增长难以为继。 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一定要突破传统狭隘的发展思维方式,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增长以新的含义。因为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仅资源、环境约束相当严重,原来的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而且推动新型工业与经济现代化、中国在未来新时期所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也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还因为我国已经进入WTO的后过渡期,逐步与国际融合到一起,就有一个怎么样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问题。加上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崛起,这两个潮流同时涌来,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压力,要提高本国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转变增长方式。 (4)指导思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本质就是站在“人”的高度看问题,一切从生活质量出发,让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最根本问题,这一点解决了,也就解决了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问题,也就解决了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20多年改革发展的基础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了要通过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5)方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举全国之力,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不懈的艰苦努力。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摒弃传统观念。要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发展应该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推进科技进步。一方面,科技进步既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标示了方向,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加快体制创新。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实现根本性转变,关键在于导致增长方式不合理的体制和机制还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强化企业管理。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微观基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国民素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人。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国民经济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试论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_百度知道
试论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我有更好的答案
经济转型事在人为,第二驾马车外出口贸易已经严重受挫,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的基础建设投资弊端很大不持续,盘活市场经济意义深远!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对于盘活国内过剩资金,现在能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三架马车消费就显得尤为重要,内需严重不足中国目前是生产者大国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论述题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论述题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论述题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经济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对原油需求大幅增加,世界石油价格大幅攀升并持续保持高位,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也使我国经济面临不稳定的发展环境.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扩大,我国原材料和关键设备的进口明显增多,我国经济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的程度也在增大.面对不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要实现我国经济安全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原材料等的进口依赖.近年来,我国出口增幅迅速提升,贸易顺差呈扩大趋势,对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容易造成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外贸增长方式,努力提高国际分工位置和产品附加值,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新的比较优势,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安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表现在主要通过扩大投资规模、过多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由此导致了效率不高、效益相对低下和环境压力明显加大,以及发展本身的不可持续性.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且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大国,现实的国情不允许我们继续走粗放增长的发展道路,否则能源、资源将加速枯竭,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经济健康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是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和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生产要素配置、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等基础环节入手,加大治本的力度.第一,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科技进步可以改进产品、工程的设计,更新机器、设备,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使用;还能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第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而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主要途径.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每增加11年,GDP就会增加9%.从业已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国家和地区看,他们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第三,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是有效的市场竞争.只有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方面的基本功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用的研究--《广西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产业结构优化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用的研究
【摘要】: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一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与速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总体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又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原有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所难免。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我国再次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并把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本文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角度入手,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联动效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非常科学而又必须走的途径”的结论;最后针对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的一些具体措施:一、大力发展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二、提升装备业的技术水平、加快装备业发展;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四、大力提高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转变政府职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F121.3;F124【目录】:
ABSTRACT5-8
第一章 绪论8-16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8-10
1.1.1 选题的背景8-9
1.1.2 选题的意义9-10
1.2 国内外关于经济增长方式及其与产业结构联系的理论10-16
1.2.1 马克思关于经济增长方式及其与产业结构联系的理论10-12
1.2.2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增长方式及其与产业结构联系的理论12-13
1.2.3 国内学者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讨论及其与产业结构联系的论述13-16
第二章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16-26
2.1 经济增长方式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16-17
2.1.1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16-17
2.1.2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17
2.2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17-22
2.2.1 从要素配置和使用方面设置的指标体系18-19
2.2.2 从要素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方面设置的指标体系19-21
2.2.3 从经济结构转化方面设置的指标体系21-22
2.3 制约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22-26
2.3.1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及转变的必要性22-24
2.3.2 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分析24-26
第三章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联动效应考察26-32
3.1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联动关系的理论分析26-27
3.2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联动关系的数理推导27-28
3.2.1 静态分析27-28
3.2.2 动态分析28
3.3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联动关系的实证研究28-32
第四章 产业结构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32-45
4.1 产业结构的含义及其演变规律32-33
4.1.1 产业结构的含义32
4.1.2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32-33
4.2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及其判断标准33-37
4.2.1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33
4.2.2 产业结构优化的判断标准33-37
4.3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调整中存在的问题37-45
4.3.1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37-41
4.3.2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1-45
第五章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产业结构优化战略45-51
5.1 大力发展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45-46
5.1.1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45
5.1.2 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45-46
5.1.3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46
5.2 提升装备业的技术水平、加快装备业发展46-47
5.2.1 调整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47
5.2.2 发展重大技术装备47
5.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47-48
5.4 大力提高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8-49
5.4.1 发挥后发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48
5.4.2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48-49
5.4.3 加强教育,提高国民素质49
5.5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转变政府职能49-51
5.5.1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49-50
5.5.2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缺陷50-51
参考文献51-5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旺军;宋一弘;;[J];企业导报;2009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书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李莉;[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刘刊;[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文虎;[J];北京观察;2005年09期
曹学坤;[J];北京观察;2005年09期
林晓丹;;[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袁乾培;;[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01期
刘满平;;[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02期
冯之浚;[J];决策与信息;2005年10期
刘世锦;;[J];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朱晓明;高尚全;;[J];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张卓元;;[J];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01期
刘琳娜;[J];经济师;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斌;黄庆贵;;[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吴祖梅;;[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1期
宿富连;;[J];创新;2007年04期
王素凤;;[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杜两省;王晓姝;陈太明;;[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7期
应瑞瑶;周力;;[J];财经研究;2009年11期
余苏苏;;[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方竹正;;[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11期
苏红敏;;[J];财政研究;2011年05期
冯登艳;;[J];当代财经;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赛依丁;;[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朱建军;张里;刘思峰;方志耕;;[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费利群;吴春雷;;[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宋涛;;[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赵博;;[A];第32届全国毛纺年会论文集[C];2012年
张焕波;周京;;[A];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C];2013年
朱承亮;岳宏志;;[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袁富华;李义学;;[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涂正革;肖耿;;[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伟;[D];南开大学;2010年
尤卓雅;[D];浙江大学;2011年
蒲晓晔;[D];西北大学;2011年
白雪飞;[D];辽宁大学;2011年
吴开尧;[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周明磊;[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丁志华;[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卢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关华;[D];天津大学;2012年
董凤丽;[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代月玲;[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周锋;[D];苏州大学;2010年
罗亮;[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陈静;[D];河南大学;2011年
陈艺华;[D];暨南大学;2011年
肖彦苹;[D];兰州大学;2011年
王鹏;[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康达华;[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1年
陈洢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王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俞文青;[J];财经研究;1993年04期
赵应宗;[J];财贸经济;2001年04期
李悦,孔令丞;[J];当代财经;2002年01期
陈宏,韩轶,戴华;[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刘振江;[J];大连干部学刊;2001年01期
任桂镇;赵先贵;郝鸿忠;;[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2期
顾钰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刘华清;;[J];湘潮;2008年04期
周生贤;;[J];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04期
王翼;[J];系统工程;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孙东辉;[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孔令丞;[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王永静;[D];石河子大学;2008年
杨依山;[D];山东大学;2008年
李俊霖;[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崔立涛;[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淑茹;[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冯华;[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李彩良;[D];天津大学;2004年
郑康;[D];河北大学;2005年
韩立鑫;[D];吉林大学;2005年
叶东;[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雒晓娜;[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贾迎宾;[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曾远鹰;[D];湖南大学;2006年
王治平;[D];天津大学;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乔诗莹;;[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刊;[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子强;[D];延边大学;2011年
魏书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屈文燕;[D];郑州大学;2012年
姜虎杰;[D];延边大学;2012年
徐晓西;[D];西华大学;2012年
于芳;[D];燕山大学;2012年
高劼;[D];沈阳理工大学;2012年
王欢;[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孙晓;[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吕铁,周叔莲;[J];管理世界;1999年01期
张宗新;[J];经济纵横;1997年01期
路甬祥;[J];中国科技产业;2002年05期
范跃进;[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段治平;[J];中国物价;2003年04期
郭克莎;[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6期
江小涓;[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佘健明;[J];宏观经济管理;1995年11期
王万宾;[J];冶金管理;1995年11期
张文棋;[J];农村金融研究;1996年11期
陈锦华;[J];求是;1996年04期
;[J];邮电企业管理;1996年01期
;[J];武汉金融;1996年11期
肖永年;[J];理论前沿;1996年18期
陈峥嵘;[J];南京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王汉保;[J];实事求是;1996年02期
林成;[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云勇;;[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郭铁民;;[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赵宁渌;薛长顺;;[A];“连运杯”商业企业集约化经营与提高经济效益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黄晓芬;诸大建;;[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华丽萍;;[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冯俊华;;[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田志刚;孙龙;;[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武义青;;[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王永年;;[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安和平;;[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失业保障制度与就业形势分析》课题组;[N];经济参考报;2003年
方栓喜(作者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N];经济参考报;2005年
邱国潮;[N];闽西日报;2005年
阎坤?于树一;[N];中国财经报;2007年
王越;[N];中国质量报;2006年
张仕洪 通讯员 严泽波
李军华;[N];湖北日报;2007年
辛华;[N];江苏法制报;2007年
撰述;[N];亚太经济时报;2006年
;[N];辽宁日报;2008年
何军;[N];证券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变花;[D];吉林大学;2005年
万勇;[D];厦门大学;2009年
闫涛;[D];吉林大学;2010年
周青梅;[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王祖继;[D];吉林大学;2009年
王金亮;[D];辽宁大学;2006年
黄茂兴;[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夏德孝;[D];西北大学;2008年
佟雪铭;[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宗兆礼;[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俞建群;[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俞建群;[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罗东升;[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郑静;[D];青岛大学;2008年
隋欣;[D];吉林大学;2009年
梁楠;[D];天津商业大学;2008年
刘淑茹;[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伋晓光;[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周华东;[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陈莹莹;[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试述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要性及意义.
试述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要性及意义.
请帮我论述一下谢谢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经济增长。 (1)原因:在发展中国家行列,中国经济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增长,堪称奇迹。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也为高速的经济增长付出了沉重代价。一是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增长以牺牲生态环境质量为代价。据预计,对环境影响消耗了所创造GDP的7%。二是经济增长效益低。据有关专家计算,中国目前GDP总量大约占世界总量的4%,但创造单位GDP所消耗的资源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很多。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经是不需要争论的问题。 (2)意义:从近期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的需要。从长远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从更广阔的视野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子孙后代和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现状: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增长方式转变难如人意。1994年制定“九五”计划时,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是10年来,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取得根本性转变,“两重两轻”即重速度、重数量、轻质量、轻效益和“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情况依然严峻。这不但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也付出了环境破坏的代价。目前,煤炭已属超能力开采,仍供不应求。国际原油价格节节攀升,压力很大。今后如果不在增长方式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逐步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资源、环境难以支撑,增长难以为继。 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一定要突破传统狭隘的发展思维方式,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增长以新的含义。因为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仅资源、环境约束相当严重,原来的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而且推动新型工业与经济现代化、中国在未来新时期所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也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还因为我国已经进入WTO的后过渡期,逐步与国际融合到一起,就有一个怎么样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问题。加上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崛起,这两个潮流同时涌来,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压力,要提高本国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转变增长方式。 (4)指导思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本质就是站在“人”的高度看问题,一切从生活质量出发,让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最根本问题,这一点解决了,也就解决了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问题,也就解决了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20多年改革发展的基础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了要通过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5)方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举全国之力,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不懈的艰苦努力。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摒弃传统观念。要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发展应该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推进科技进步。一方面,科技进步既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标示了方向,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加快体制创新。经济增长方式难以实现根本性转变,关键在于导致增长方式不合理的体制和机制还没有实现根本性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强化企业管理。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微观基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国民素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人。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国民经济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