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坛纪奠是谁呀?同学奥比岛水车水车告诉我我的,在奥坛好像很火似的。

19:24| 楼主:兵人01
()1000300200100 50 23030 3504200 15 20 203 5 10125015 27 1000 100020050 300500 50450200100 30050030005000
1200 1012000506000060000
20040056000&10No.10
★☆3……No.9
★★……No.8
★★☆“……”“……”No.7
★★☆No.6
★★★800T……“”No.5
★★★☆“”“”20“”No.4
★★★★No.3
[/center]★★★★“”——“”No.2
★★★★★No.1
★★★★★ &MM90010301--2222MM4MMMM15MM31 11-21-28overPPinFT402perfect&,
,,,,,,,, ,,……,,
,6,N,,, ,,,,,,,
,,,,,“” “”,,,,,……., ,,“”,,“”,, , “”,,,,“”, &XXxx“”dd““““““““mm()...............~~~~~~~():,....mm(dd):!?!(): ~~~,...mm(dd):!():8....,,““,,.......,,,816,.......mm(dd):!(~~~):....,21,,““,,,......24,““,““,,8......,,““,........mm:,?? ():,.....mm():!!! ():~~!~~~....,,,“"&&
“”“”“” mm
&a..ppmm……b.. mmmmmmnc.. mmmimid.. mme..
……i.. bra“”“”“”“”“”“”j.. mm.............h..
l.. pp@#%^&%@$&^#@*&%*m.. mm90 n.. mmmm o.. mm,,,, !!p..
moneymmmm“” ftmmtmdmm q.. ppmmmmmmmimi“××”mmr..
s.. ,,,, ,,,,.......t.. gfgfgfu.. mmmm&&() “”“”“”“” 78“~~~”2“~~~~~~~~~~~”210 “” 24 XX23
22 2424 XX24 &
,,,,,,,,,,, ,,,,, ,,,,,, ,,,,,, &()……
…………& ,,,,,,,,,,,,,,,,
,,,,,――,,,,,,,,,
,,,,,,,,,,,,,
xx,,,,,,,,,,,id,,,,,,,,,,,,,,,,
“”,””,,,,,,,,,,, & ,,bb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B50BTM 50BFQ 50B 50BGoodbye“”200020 50BFQ20(GOP)FQ 50B1 50B2 50Bfly 50B 50B“” 50B“”& ,, ,CD, ,,, ,, ,,,, …… ,,,,, ,DV,,&1232510456“”7“”89101112.13.14...15. ,!,,,,,!,.16.,,,,,,,!&&() “” /“”
“” / / *
“”&XX5“”10&10“”“”90“”“”****20040813 &45, 4536,“” ,?? “” , , mm
,,,,,“”,6, ,,,,“" && 20040817 13:54 &1“”---
2,,& 3,**,!,, 4,,, 5,,what,“”...... 6,,, 7,, 8. 9,,...~~ 10,-----,,,,...... 11,-----+: 12,----- 13,ft----- 14“”50, 15,“”,,,
16 17,,,, 18-----, 19, 20,,,............ 21,......,,8 22,.................. ......12...... 23“”-----,...... 24“”,,, 25,“”,, 26,,“”,,,,...... 27,,,“”,,, 28-----,,,,..................,&CScsm100010006501234445tmd zhen cai***m+300+&()137300 “
” 3.24 “
” 8070 “ ” “
” 6.285 “
” **** 8.20
” 9.331 “
” 10.3980083466022534551978662315630175&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ERE“”—— 14——“” 15 16 17 18“”“6”“”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305000—— 3130.927.7 32 33 &:“”:“”:“”:“ ”:“”:“1,500”:“”:“2003”:“”:“60,000”: “”:“”:“”:“”:“”:“450,000”:“420,000”:“”:“”“” () 27
&——————————————————————————————————————&“”“” “” “”
“”“”“” “” “”“……” “”“” “”“‘’‘’‘’……” “‘’‘’……” “……” “”“……” “”&() --do not put that object into your mouth.
......... ......... ......... o.k .........
........................... 30
....................... ...
... --- please call me a taxi and tell the driver to take me hospital.
1.75... f**k
......... ... ... ... ...
... 2.5...2.5... ...... ... ...... ......
... ... &20QQDOS&12~3 41234567 5678+=-=*=/=9&1. 1.1. 1.2. 1.3. 1.4. 1.5. 1.6. 1.7. 1.7.1.kick-off 1.7.2. 1.7.3. 2. 2.1.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2. 2.2.1. 2.2.1.1. 2.2.1.2. 2.2.1.3. 2.2.1.4. 2.2.1.5. 2.2.1.6. 2.2.1.7. 2.2.1.8. 2.2.1.9. 2.2.2. 2.2.2.1. 2.2.2.2. 2.2.2.3. 2.2.2.4. 2.2.2.5. 2.2.2.6. 2.2.2.7. 2.2.2.8. 2.2.2.9. 2.2.2.10. 2.2.2.11. 2.3. 2.3.1. 2.3.2. 2.4. 2.4.1. 2.4.2. 2.4.3. 2.4.4. 2.4.5. 2.5. 2.5.1. 2.5.2. 2.6. 2.6.1. 2.7.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8. 2.8.1. 2.8.2. 2.8.3. 2.8.4. 2.9. 2.9.1. 2.9.2. 2.9.3. 2.9.4. 2.9.5. 2.10. 2.10.1. 2.10.2. 2.10.3. 2.10.4. 2.10.5. 2.11. 2.11.1. 2.11.2. 2.11.3. 3. 3.1.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2. 3.2.1. 3.2.2. 3.2.3. 3.2.4. 3.2.5. 3.3. 3.3.1. 3.3.2. 3.3.3. 3.3.4. 3.3.5. 3.3.5.1. 3.3.5.2. 3.3.5.3. 3.3.5.4. 3.3.5.5. 3.3.5.6. 3.3.5.7. 3.3.5.8. 3.4.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5. 3.5.1 3.5.25 4. 4.1. 4.1.1. 530
4.1.2. 700
4.1.3. 745
4.2. 4.2.1. 630
4.2.2. 700
4.2.3. 730
4.2.4. 745 830 4.2.5. 900
4.3. 4.3.1. 800
4.3.2. 830
4.3.3. 840
4.3.4. 845
4.3.5. 855
4.3.6. 900
4.3.7. 905
4.3.8. 910
4.4. 4.4.1. 1000
4.4.2 1005
4.4.3 1010
4.4.4 1015
4.4.5. 1020
4.4.6 1040
4.5. 4.5.1 1000
4.5.2 1010
4.5.3 1030
4.5.4 1045
4.6. 4.6.1 1050
4.6.2 1100
4.6.3 1100
4.6.4 1100
4.7. 4.7.1. 1215
4.7.2 1215
4.7.3 1215
4.7.4 1215
4.7.8 1220
4.7.9. 1300
4.7.10. 1300
4.7.11. 1315
4.7.12. 1400
4.8. 4.8.1. 1400
4.8.2. 1430
4.8.3. 1430
4.8.4. 1430
4.9. 4.9.1. 1700
4.9.2. 1800
4.9.3. 2000
4.10.1. 2100
4.10.2. 2230
4.11. 4.11.1.A 4.11.2.B 4.11.3.C 4.11.4. 4.11.5. 5. 5.1 2300
..... .. ........ &....123456789******10ppgf1112“~~~”1314“”“”“”“***”“”1530“”1617“”“”1819“”“”“”202122cs23“”24~~~25&()3()(book11)()()()(bear)(phone)()()()()()()(PHONE)()()12250200345232362317238--- &k ***
ok24eq***ok
bc?k?a*&&&&&&&&&&&& okokab ok
*** ok [ADS]X*()()()mm()()1.51.75o()X60%()11020100200190**.ok()() &[ADS]!&()&(&QQ886886&&& rhythm of the rain
45 THE BEATLESYESTERDAY &30May51301/10?&1612 &KTV[ADS]1.. ,,,() 2.. !!!, . 3.. ,,,.
4.5 6.. ,,KTV!, . 7.. , 8..
10. KTV 13 2 3KTV 4KTV1 5KTV 6 7KTV 8KTV 9 10. &1500015000(10000)100()09200* vip?200*************************ARTICLE 6************************300 *************************ARTICLE 7************************5555
just do it &*************************ARTICLE 8************************&nb150000(120000) -312.2()-299299-30( )300.808*21=16.8
10()-312.2&&NXY
*** *** *** *** XXX
*** *** *** *** A A
A *** *** *** ***
*** *** *** *** XXX
&mmMMNMM~~~~~ MMMMMM~~~~~ MMMM~~~~~ MMMMMM~~~~~ MMMMMM~~~~ MMMMMM3~~~~~ MMMMMM~~~~~~~~~
NMM!NBppmm XX mm
mm XXX mmmmXXX ,88,:"a,",:"xxx,"ft... ,:"88,... ..."xxx......... mmmmoutlook" i love umm"i love u too mmmm
stanford girl &6
-------------
[ADS]1234,56910111213a1415169MMB,.MM,,,,,,:...!!(),:? :...:?!mmjjjjmm,,,:CAOCAO xxjjmm
!~` ......`mm 22
KAO~~~~~~~~~
45KG KAO ~~~~~~~
~~~KAO ~~~~ 20~~~
KAO~~~~~~ 1""""""2""""""""3""""45""""""""""6""7""""""8""""9""""10""""[ADS]
&CS700SCS7202.0SS...735S810S1050SO-2B311130MMS...MM1235S451320...SCSSMMSLOGO15201535...S1720SS...S...1050MMSMM...S1055MM11:20SSSS1130S...SCSS936&2005,----&&&& ,----,----P,----,----,----,----,----,----,----,----,----~~~~~~,----av,----MMMMMM,----,----,----high,----,----1807060220100[ADS]() ---------------------------57----------------------------------------------------------------------------------------------------------------------------------------------------------------A------------A----------------A-------------------------------------------------------------------------------------------------------------------------------------------------------------------------------------------------------------------------------------------------------------------------------------------------------------------------------------------419---------------------------------------------------------------------------------------------------------- [ADS](1)(2)111231984(3)(4)(5)(6)(7)(8)4:30(9)(10) &50024[ADS]1011010001003997%18[ADS]911pig OK评论更精彩,请看原出处
前段时间,乒乓采访那个被物业折腾得够戗的美然动力街区时,经常感叹&物业是多么的强大,业主是多么的弱小&。听到这样的话,我总是撇撇嘴,她还没有见识过真正厉害的业委会呢!
&&&&& 乒乓好奇,有这样的业委会么?我说当然,现在住的这个小区就是。她就真去采访,怀着满腔热情,后来却有点失望:&那个业委会主任太罗嗦啦,总是说不完的车轱辘话&&&言下之意,是我过于夸张。
&&&&& 我没再说什么。她住在这里的时间还短,根本没经历过小区博弈风起云涌的年代。现在的风和日丽,都是当初的针尖对麦芒换来的,这里面的故事可有说头了。
&&&&& 2002年初入住这个小区的时候,情况跟别的小区一样,忙乱无头绪,物业说要交多少钱你就得交多少钱,当时的物业费是一平米1.8元,说不上便宜。小区一共3栋楼,AB座先入住,C座半年后也入住了,大概一年后,业主委员会正式成立。
&&&&& 这一年里,我基本只管住,让交费就交费,但我的邻居们不是。他们非常热衷于选举业主代表、业委会委员这样的琐碎事务,每次还把选票负责任地送到家里来。每到傍晚,一群老头老太太就兴致勃发地坐在花园里,七嘴八舌地议论。当时我多少有点瞧不起这帮邻居,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拆迁回迁户,喜欢在阳台喂鸡的那种,我可不想跟他们打成一片。
&&&&& 后来业主委员会名单贴出来,我看都没看,觉得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在焦点网上整了个BBS,我也从来不去。这种轻慢的态度持续了没几天,就被业委会的一连串动作震撼住了。
&&&&& 业主委员会成立时,我们第二年的物业费已经交过了。业委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去查帐:物业费、供暖费、停车费、维修基金&&开始物业还不在乎,结果越查问题越多,最后物业不得不贴出告示,物业费降到1.35元,已经多交的,递补到下一年。从那以后,我们的物业费就一直在这个水平,比周边小区便宜了很多。
&&&&& 这事还远不是结束。紧接着业委会又开始查空闲房间的出租、小区绿化的管理&&反正你想到没想到的东西,业委会都要插上一脚。开始物业反应很大,也出了不少对抗的着,可是后来都失败了。
&&&&& 我曾看过一次业委会跟物业讨论电梯维修费的场面,5、6个老太太,语重心长地对30岁的物业公司经理谈话,我去交电视费,当时经理口气很硬,寸步不让;3个小时后,老太太们还是精神抖擞,经理已经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见了这个场面,我终于知道物业为什么会失败。
&&&&&&在以后的日子里,业委会还取得了以下成绩:
&&&&& 小区旁边又修了个小区,离我们这边100米远。业委会就到人家那里闹,说是修楼噪音影响了我们,其实那声音比公路上的车流声小多了;人家不搭理,业委会就召集了十七、八个老太太,在人家工地上坐着,聊天呀,打毛衣呀什么的,结果两天后,人家妥协了,我们小区每户按位置获得100-300的&噪音补贴&&&
&&&&& 小区把房子出租给了附近的乡政府,我们的老太太业委会又出动了,最后乡政府协调,把本来要上调到一平30块的供暖费,仍然按照16块收取,已经两年了&&
&&&&& 那段时间我真是爱死我们的业委会了,有了他们,我什么都不用干,隔不了多久就去领点小钱,心里可美了。
&&&&& 最牛的一次,是物业把底商的一部分,出租给了一家娱乐公司,那公司把它重新装修,装修了2个月,摸样才出来,居然是一个卡拉OK夜总会!这下我们业委会不干了,又去找那公司闹,结果被人家拿合同轰了出来。找物业,物业都躲着。这下,业委会的老太太们似乎没了办法,天天只能看着装修继续,最后50台空调都装上了,夜总会连花篮都准备好,要开业了&&
&&&&& 突然,政府来人叫停了夜总会。我们都特惊异,一打听才知道,业委会主任狡猾着呢,开始吃了亏后,就等着装修结束,等那娱乐公司下了血本准备开业前几天,他们一群老头老太太跑到区文化局,投诉夜总会开到了小区里面,违反了某某政策。
&&&&& 开始有关部门还没什么反应,但老太太们每天都去,一去就是一群人,跟上访一样,那阵仗,谁受的了啊,结果文化局很快宣布召开听证,在结果没出来之前,夜总会不准开业。
&&&&& 在之后的半年里,听证一直没结果,夜总会一直这么荒着;半年后有了结果,夜总会不能开了,这时候那家原本牛B烘烘的娱乐公司,已经被拖得快破产了&&&&&&&
&&&&&&&如果你现在来我们小区,就会看到门口那栋已有风霜之色的建筑&&古罗马风格的门脸,镏金的玻璃大堂&&这就是那个本该生意兴隆的夜总会,现在却门可罗雀,连墙上的招贴画都已经褪色;墙上那50台空调,还没用就锈了。
&&&&& 这就是老头老太太的力量!
— 游学纪 @ 9:43 am
— 游学纪 @ 9:20 am
关于为什么只提高了贷款利率而维持存款利率不变,周小川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回答揭示了央行在这次决策中的狼子野心。
周说,提高贷款利率是为了抑制投资,维持存款利率是为了鼓励消费。
不知道周是否学过逻辑,他既然想鼓励消费,那必然得出需求增加刺激供应的增长,而供应的增长必然是投资的加剧。这时,央行把贷款利率提高那么一点,这是&抑制投资&吗?在我看来,这只能说,央行帮忙制造一个&存钱不如及时行乐&的政策背景。有了消费,投资必然增加,这时,央行借&抑制投资&的借口增加贷款利息,实质就是趁火打劫,坐地收租。
央行为什么这么坏呢?推荐各位看看& 北大出的《政治学十五讲》,由于屏蔽,这里写不出来。
YT: China Raises Rates to Slow Its Economy
FT:中国升息 世界有理由颤抖吗
FT:中国加息只有象征意义
FT:中国央行&做秀&宏观调控?
央行:加息意在抑制过度投资 对百姓生活影响有限
日 08:24:1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存款利率近期变动可能性不大,贷款利率是否再升尚不明朗
&&&&自28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上调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对此解释,此次上调利率的政策用意是抑制过度投资,对百姓生活影响有限。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8日在一个研讨会上将此次加息称作&微调&。至于央行是否会有后续加息动作或使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央行行长助理易纲在同一场合说,这要视经济运行的情况作出适当判断。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此次未动存款利率,是因为现行存款利率水平相对比较合适。而分析人士普遍预测,贷款利率上调只是第一步,有关部门还将有系列调控措施出台。同时,专家预测近期存款利率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居民购房负担影响有限
&&&&央行有关负责人分析说,上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对居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性住房按揭贷款的利息支出会有所增加,但总体看影响有限。
&&&&一是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上调幅度有限,以一笔10万元20年期等额本息还款的住房贷款为例,利率调整后贷款客户的每月利息支出仅增加约16元;
&&&&二是商业性住房按揭贷款的利率浮动政策不变,对于那些资信记录良好、符合相应政策的购房者来说,可以在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获得优惠,如果执行贷款利率下限(基准利率的0.9倍),实际上调幅度仅为0.243个百分点,同样的10万元20年期住房贷款,其利息支出每月仅增加约14元;
&&&&三是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只上调了0.18个百分点,调整幅度小于商业性贷款利率,继续体现政策优惠。
&&&&相对于一般性贷款而言,个人住房贷款期限较长,通常为5至30年,期间可能会经历几个经济景气循环周期。经济周期有起有落,利率水平也是有升有降,并不能因为利率的一次升降来判断利息负担的轻重。
&&&&这位负责人说,居民如果选择固定利率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将不受影响,今后人民银行还将鼓励商业银行推出更多种类的住房按揭产品,以利于防范利率风险。同时,提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稳定住房价格,从根本上保护购房者的利益。
  意在抑制投资信贷猛涨
&&&&央行研究局局长唐旭28日表示,调整贷款利率是央行想表达一个信号&&目前经济形势虽然很好,但还要加以注意。
&&&&央行同日发布的&答记者问&将当前经济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总结为三个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供应量偏高、信贷投放偏快,认为上调贷款利率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引导资产的合理定价。
&&&&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增速偏快;一季度银行新增贷款达1.26万亿元,超过全年目标的50%。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才报经国务院同意,决定上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央行行长助理易纲也在27日表示,此次上调利率传递的信号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细水长流&式可持续发展。
  存款利率不动意在鼓励内需
&&&&周小川28日在一个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未对存款利率调整是因为目前物价指数不错,而且需要鼓励消费。
&&&&央行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此次利率调整不涉及存款基准利率,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目前消费物价指数较低(一季度物价同比仅上涨1.2%,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现行存款利率水平相对比较合适;二是有利于引导储蓄存款合理增长,鼓励消费及扩大内需,改善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三是有利于发展多种投资工具,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预期更多调控政策出台
&&&&易纲表示,当前中国经济仍然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势头,利用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调,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央行高层的&微调&观点正好和经济界人士对此次加息的看法相同。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0.27个百分点的加息幅度并不大。
&&&&在加息之前的24日到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接连公布了电解铝、水泥、铁合金等行业的产业调整政策。分析人士认为,国家发改委和央行先后出台紧缩政策意味着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开始。
&&&&投资银行普遍预期有关部门会有一系列动作。摩根士丹利认为,央行上调贷款利率只是第一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宏观调控措施推出。瑞士信贷经济师陶冬预测,央行有可能在&五一&假日期间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对于下一步央行会否调整准备金比率,易纲28日并未给出明确答案。
&&&&央行此次上调贷款利率并没有同时上调存款利率,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将会扩大,人们担心会刺激银行扩大放贷规模。易纲表示,央行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并联合银监会于27日召开了&窗口指导&会议,要求各银行控制信贷投放节奏,强化资本约束,既要严格控制对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又要加强对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从另一方面,存贷利差扩大减轻了银行通过大量贷款来增加利润的压力,将有助于银行针对贷款引入风险调节的定价体系,对银行来说是个利好。建行股价在28日港股收市时上涨2.29%,相信此番加息也会对即将上市的中国银行以及工商银行产生正面影响。记者 赵江山
— 游学纪 @ 9:07 am
本来,这篇日记的名字叫《待朋友要有慈悲心肠,对敌人需用屠夫手段》,想说说这两天的维权经历。
不过,日记写到一半,我有了些犹豫。似乎字里行间有种声音在对我说,&不!金宏伟,事情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
是啊,关于《中国财富》的倒掉,主要原因确实是高层内斗所导致的结果。但站在另一个角度重新回溯这段时间的经历,我扪心自问,我为什么就会因为高层的内斗而影响了工作效率呢?以至于这种被影响的工作状态又成为了高层内斗的理由之一。
有些话,写在纸上,忽然发现是那样的虚弱。生活还要继续,理想、家人、房子、车子还都要支撑,索性便不再说了,找工作,只是在今后的日子里要记得更加的努力。
送自己一句话: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 游学纪 @ 8:58 am
&&致同仁及自己
终于还是走到这一天要奔向各自的世界没人能取代记忆中的你和那段青春岁月一路我们曾携手并肩用汗和泪写下永远拿欢笑荣耀换一句誓言夜夜在梦里相约放心去飞勇敢地去追追一切我们未完成地梦放心去飞勇敢地挥别说好了这一次不掉眼泪
— 游学纪 @ 9:15 pm
&&&&美国喜欢谈自由贸易,但逻辑很怪异。美国的企业可以自由地把工厂开到国外,可以自由地把国外工厂生产出来的物品卖向国外,既利用了国外廉价的劳动成本又赚足了国外的钱财。但是唯独,国外生产出来的物品不能自由地卖回美国&&凡不听话者就会遭到贸易制裁。这一点有点像某些领导开会,主席台上义正言辞地警告下属不要&上梁不正下梁歪&,好像是忘记了自己就是那根上梁。&&&&美国讨厌他人利用行政干预经济,凡被其认为是&非市场经济&的国家,都要承担巨额的报复性关税。但是,美国把自己视为例外。比如本期杂志&企业史&栏目中提到的标准石油公司,那可是一个和美国政府同呼吸共命运的铁哥们。美国驻东南亚的外交使节会为标准石油公司直接提供业务情报。美国驻中国公使约翰&杨甚至公开帮助标准石油公司推销煤油。这位中国通曾亲自用中文书写了一份给中国人的广告,用通俗易懂的中文告诉中国人:&&标准&洋油一点就着,大小商店透亮通明,家家户户无不欢迎。&这位公使先生还通过各种渠道在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汉口、长沙等大中城市找到了许多经销商、代理店,帮助标准石油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曾经,英国不满美国政府直接帮助本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状况,曾扬言要关闭中国市场。但美国回应道:&谁敢关闭中国市场我们就要向他动真格的了,我们的海上军舰不是游艇!&当年的美国国务卿还为此专门发出了&门户开放&照会,向所有威胁标准石油公司的国家送去了最后通谍。看到了吧,我们中学曾经学过的,被视为&丧权辱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其实是美国针对其他&帝国主义列强&而发出的。洛克菲勒在晚年撰写回忆录时,十分坦率地承认了美国政府和他的关系密切:&没有国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的石油和石油产品是不可能运到域外的最偏僻、最落后、最黑暗的角落里去的。&&&&&&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最值得骄傲的一个案例。所有把美国遵奉为&救世楷模&的人也纷纷把欧洲的复兴完完全全地归功于&马歇尔计划&为欧洲带来的那成百亿资金援助。但是,在所有的宣传中,美国刻意地掩盖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马歇尔计划&的附加条件是受惠国只能购买美国的农产品,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谷物在世界市场中的所占份额能从战前的10%猛涨到1950年的50%强的原因。而与此同时,由于受到了&马歇尔计划&附加条件的打击,原来对欧洲的主要粮食供应国&&阿根廷,其农产品出口额迅速削减了2/3。&&&&即便是在欧洲,那些原以为会因&马歇尔计划&而得到帮助的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也发现:虽然名义上美国向欧洲各国家提供了数额巨大的资金援助,但是事实上,这些资金的很大一部分又流回了借援助之名而与美国政府一同进入欧洲的那些美国大企业的口袋里。&&&&当然,或许有些人觉得这些全是历史,并不足以对美国现在的行为形成关照。但我想说,历史总是在不无安全重复,今日之结果总有前夕之轨迹。所以,我推荐各位有时间看看《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这本书。作者诺姆&乔姆斯基在本书中力图证明如下一点: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是如何反市场经济、反自由、反民主和反人权;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是如何将国家与垄断企业一体化,成为一种压迫多数人、剥夺多数人利益的暴力机构。总之,美国仿佛就是一个黑社会&&对于自家兄弟,它或许颇显侠义,但对于那些旁人,想一本正经地与美国讲讲道理,那无异与虎谋皮。
— 游学纪 @ 1:58 pm
&&& 1911515639
&&& 501855926
&&& 600600800185819100012
&&& 1000110%
&&& 721135
&&& 18692010
&&&& 187011864
&&& 18821209408090
&&& 1 40 38 38 39 39
&&& 1410104010
&&& 1905 10
&&& 1909191151581
— 游学纪 @ 5:37 pm
昨天中央二套的《经济半小时》谈&博客经济&,其中董路(搞足球的那个董路)的一句话忽然让我想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我在看SOHU和CHINABBS时总觉得费劲。
董路说,在新浪写博客的好处是&宣传效果好,一个博克,可以在首页看到,可以在推荐里看到,可以在专题里看到&&总之,在很多地方都能很容易地找到想看的东西&。
他这么一说,我忽然觉得说得挺对。我每天都看足球,感觉是,新浪的页面设计虽然在色彩上让我觉得有点土气,但找内容很方便。SOHU就不一样,想看场比赛的结果,需要找半天。就拿昨天晚上的冠军杯来说,新浪体育在首页最上方就是比赛结果,紧跟着后面就是精彩视频。而SOHU呢?到现在我也没找到视频在哪里。
还有我以前夸过的CHINABBS。原来我说,在QIHOO和CHINABBS之间,我比较喜欢看CHINABBS。可是,现在的CHINABBS可真是让我难说喜欢。一个链接,点击之后居然会进入到某个莫名其妙的二级频道首页,耐着心再点击一下二级页面的链接吧,居然是三级频道首页&&总之,点来点去,就是点不出你想看的东西。这让让人想起马三立的相声,想买个治痒痒的祖传秘方,可回家来只能一层一层地拆纸包,就是看不到玩意。
我知道,如此这样一层层地设计各级频道,可以增加点击量。但问题是,可能一天、两天,我可以耐着性子去找我想看的东西,但次数多了呢?我就不来你这里了。我现在改看QIHOO了。
我觉得,网页设计,应该多想想网友的阅读体验。商场里有句话,对待客户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对手要像寒冬一样无情。奥运会多挣钱!奥运会就是超级善待客户,冷酷打击竞争对手的超级成功案例。
如果有哪位跟这两个网站的人说的上话的,麻烦您帮我说一声。在考虑点击量的同时,也考虑考虑网友的感受吧。
(CHINABBS目前还让我感觉比较喜欢的一点是,有话题的专题。毕竟网友自身的信息搜索能力有限,作个专题,看着方面。这一点,QIHOO还不如CHINABBS,也是DONEWS的问题。三联生活周刊有句话,别高看了读者的信息搜索能力,也别小瞧了读者的内容理解能力。这话用在互联网上,应该也是合适的。利用编辑的力量,让用户迅速知道各方反应,至少,这样的网站我喜欢)
附录:世界仍然需要编辑=文 日
  流行,从一开始就是有人进行编辑和引导的。但是在新时代,这些编辑者的地位和消费者更平等,他们更个人化,但也更具有影响力。 我们正处在一个消费的时代。关于这个论断,我们已无需废话。只要光顾过一次电脑城或者苏宁电器店,或者偶尔翻看过一期每周电视报,我们就可以切身地获得淹没在产品和信息的海洋里是什么感觉。当然了,互联网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 比如说,在获取新闻方面,以前我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阅读六七份报纸和杂志(拜互联网所赐,它们都是网络版),以及新浪网。而现在,这几份刊物只是我每日订阅的100多个RSS新闻源中的一小部分。即便如此,光是这几份平面媒体也已经够我受的了,现在我的在线新闻阅读器告诉我,仅仅《华尔街日报》和《商业周刊》这两家就有1949条新闻我还没有阅读&&我的天,要知道,我订阅的还不是它们提供的全部内容。 我们一直嚷嚷着说要让消费者成为主导。好了,这个时代来临了,但是我们要主导的东西也太多了点。在这个强调竞争、进入市场的门槛因互联网而大为降低的时代,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反而有可能消费不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因为&& 一,消费者日益缺乏时间去接触、了解、以获得这些更优质的东西,同时消费者也被太多的供给养得越来越挑剔; 二,厂商越来越难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因为它们越来越难以争夺消费者有限的眼球和时间。 所以,在选择多得令人不胜其烦的今天,有时候我真希望我们在每个消费领域里都只有一个品牌,尽管我知道这种思维与主张多元化和竞争的民主与自由市场理念极度相悖。 好吧,我们来面对这个现实。我们曾经欢呼,随着消费品的极大丰富,选择权被交到了消费者手中。但是,消费者可能会很快发现,有时候他们仍然愿意让别人来替他们做选择。或者说,他们会参看别人的选择来做出自己的选择。 在网络时代,在这个产品和信息因为个人开始成为其创造者而愈加泛滥的时代,这种具有模范或者榜样性质的人反而日益显示出影响力来。 比如,对于我们欣赏的博客作者,我们可能会想知道他/她在看谁的博客;我们喜欢的DJ,我们会关注他喜欢什么歌;我们买手机时,会咨询身边的手机狂人在用的是哪款手机;如果没有懂投资的朋友,我们也许怎么也不会听信各种金融机构关于其理财产品的谗言。 不光是普通消费者,即使是那些&创意阶层&(creative class,请留意此词,《周末画报》和《新视线》杂志正在不遗余力地推而广之)的人士,同样需要这种引导式消费。美国知名创意广告人在接触创意阶层人士时发现,这些制造和消费流行的中坚力量,强调独创性、强调自我表达的人,&仍然需要有一个品牌来为他们编辑和引导这个世界,只要他们仍然拥有选择的自由就好。&
这就是最近国外开始流行的一个新理念&&引导式消费(),或称榜样式消费,意即由一些个人&&当然也有可能是公司&&来引导的消费模式。 这样的例子其实早已出现,比如的家居装饰杂志和店铺,又如黑人脱口秀明星和她的电视读书栏目推荐的图书。流行,从一开始就是有人引导的。但是在新时代,这些引导者可能会变得更个人化,同时也更多元化。 比如在英国,主张男性新生活方式的杂志就开始开了店铺,布置成一个生活空间,将经过其挑选过的各类物品摆放其中。杂志编辑和店员会告诉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些物品。而在美国,每个月有10万人会去看博客写手在谈论什么&酷&玩意儿。MTV电视台则在中让观众参观说唱明星们的家内装饰。 事实上,在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一书中,就提到了推动和引发流行的三种角色&&联系人、内行、推销员。这和本文所谈论的话题颇为接近,不同之处是,引发未来流行趋势的联系人和内行个人发挥的作用将远远大于前朝,而推销员也许就不复存在了。 我得说,本文取这样的标题,谈论这个话题,并不是为了我所在的杂志行业说好话。的确,这个世界看上去越来越不需要编辑了。但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编辑会应时而生。比如,再过两年等到IPTV盛行,电视公司会把所有的电视节目都放到网上来,随你点播,这个时候,你反而可能想要有人给你推荐一个收视推荐方案,先看什么节目,后看什么节目,A节目是否应与B节目一起看,C节目该不该和D节目岔开来。 因此,&编辑之选&会日益盛行,但是没有过多的废话和品评,你只管知道你喜欢的人给你推荐的是什么就好,它也许是看过的电影,也许是阅读过的杂志,也许是网站站长喜欢的影像作品,也许是推荐的双日游计划。 而且,这样的编辑会日益以个人为主,他们可能会是一个明星、一本杂志,但更可能是一个博客写手,或者一个以用户的集体选择为主的网站。 总而言之,这个世界仍然需要编辑。只是,与以往地位不同的是,编辑们不再是信息的筛选者和过滤者,他们只负责提供信息的重新组合,按照他们的兴趣和意愿进行的组合。 创新要点: 1. 基于丰富选择性的&编辑之选&会对消费者产生强烈引导作用。 2. 在个人品牌时代,个人的影响力会延伸到消费领域。 (原文载于《周末画报》381期财富版)
— 游学纪 @ 10:25 pm
文/秦晖 来源:凤凰周刊2006年第8期 总第213期真假&文化多元&读者不难发现我讲的&文化多元&与时下一些人讲的&文化多元&不是一回事。我讲的&多元&是指每个人都有&文化&选择权。而他们讲的&多元&是指民族与民族间的多元与&和而不同&:西方人信&他们的&基督,中国人信&我们的&儒家。但是在民族内部他们却不允许&多元&,而要求以国家的强制力量推行&国教&,排除&异端&。谁要主张信仰自由、政教分离,他们就说这破坏了&中国文化&,是&把西方的人权标准强加于中国&。然而,在中国反对信仰自由,强制推行&国教&,这不恰恰是把&西方中世纪的人权标准&强加于同胞吗?要说&和而不同&,谁都知道孔子这句话恰恰说的是华夏内部的&君子和而不同&,绝不是说&华夷和而不同&。主张以华化夷的古儒并无今天那种各民族文化平等的观念,孔子恰恰倒是主张中国人中的各种思想各种价值观应该&和而不同&的。真正的&文化多元&必然是&文化间多元&和&文化内多元&的统一,文化认同则是文化共同体中各个成员价值偏好的&最大公约数&。而价值偏好是一组选择,作出选择判断的个人,他人不能代替包办。并非只有&西方人&才有这种选择的&个人主义&: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孔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不都是这个理吗?我们今天反对包办婚姻也是这个道理:不是说父母不爱子女,但&父非子,安知子之福&,父母可以关心、建议,但没法代替子女作选择。在任何民族任何&文化&中,选择归根结底都是个体性的。某些有哲学癖的人把这叫做&个人本位&,有些人就说这是&西方文化&的&本质特征&。但能否把这形而上地归纳为&个人本位&?即便在西方这也是有争议的。而更重要的是:人并非生活在形而上世界,即便&个人本位&论者也知道事情的另一方面:即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任何民族从原始群的时代起就有认同与合作的需要,因此必须把个体整合为&社会&。这就有了个人选择与公共选择的界分问题。我们说&能够选择&是&文化比较&的前提,并不是说选择的个人自由可以无边。如果价值偏好只涉及个人,那偏好尽可存在。但如果偏好涉及到别人,即经济学上所说存在着&外部性&或&负外部性&,这就产生问题了。个人自由的边界如何定的确是个大问题,但很难说是一个&文化&问题。因为任何&文化&任何民族的内部在这个问题上都会存在重大分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这些不同看法是不能以民族、以文化划分的。实际上,我们所说的&现代化&的核心任务,就是要解决一个人的选择如果涉及到他人,应当怎么办的问题。中国人刚出现所谓启蒙思潮时,严复就以&群己权界&四字突出地强调了这个问题。把穆勒的《论自由》根据全书宗旨译成《群己权界论》,只用四个音节就把关于自由民主原理的核心问题点得那么清楚,我以为这体现了严复的高明,更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奇妙。西方人包括穆勒本人怕都不可能这么简洁明了地点明此理吧?谁说&中国文化&不能理解自由?关于&西方个人主义、东方集体主义&的神话以&群己权界&定义自由,无疑是准确地纠正了一种其来已久的说法,即认为&西方文化&是&个人主义&、甚至&极端个人主义&的,它只顾自己不顾群体。而&东方&或中国的文化则重视&集体主义&。但是严复理解得很准确:近代西方所谓的自由不是&有己无群&,甚至未必就是&大己小群&,它只是要清楚地区分&群己权界&而已。而人人&自私自利&、社会&一盘散沙&绝非西方社会的景观。事实上,在据说相信&个人本位&的&西方&国家,不仅社会生活的公共领域未必比&非西方&更小,公民的公益公德心和认同感未必更弱,社会整合程度未必更低。就是在&西方&内部,一般认为更讲究&个人本位&的自由主义者所界定的&群域&是否就比据说是反对&个人本位&的社会主义者更小,也大可存疑。早就有人指出:现在西方所谓的左派(&社会主义者&),在伦理上恰恰是主张极端个人主义的,但在经济上则讲集体主义。他们在伦理上往往持极端的个人自由立场,从一般的婚姻自由发展到堕胎自由、同性恋权利、性解放等等,我们官方过去说这是&腐朽的资产阶级观念&,但这都是西方典型的左派口号,是右派强烈反对的。然而左派在经济上则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搞公共干预、福利国家。而西方的右派,有说是自由主义,有说是保守主义。他们的主张相反,即经济上要搞个人主义、自由竞争而反对国家干预,伦理上则反过来,主张社会、国家要干预个人,要强调个人对家庭、对宗教、对国家的责任,不允许伦理方面个性自由的泛滥,要求禁止同性恋、堕胎、性解放等等。如美国现任总统、属于右派的小布什对承认同性恋合法的马萨诸塞州&婚姻平等法&就非常敌视。所以很难说左、右双方谁比谁更&个人主义&,只能说他们对&群己权界&各有各的划法。与之相比,中国的儒家似乎更像是&右派&,因为一般来讲儒家给人的印象也是在伦理上强调&礼教&的约束、而在经济上主张私有制、反对国家&与民争利&的。但深入分析会发现这个&一般来讲&不大靠得住,儒家内部在这些问题上其实分歧众多。如今有人说&西方文化&是鼓吹&个人主义&的,而我们中国文化,或者说我们的儒家就重视集体。然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难道不也是西方传来的吗?所以有人又说&西方文化&也有&集体主义&的一支。事实上,在改革前中国搞&一大二公&的时候,海外新儒家就常以儒家重视个人、主张&自由经济&的说法来批评大陆。于是现在又有些人认为西方的自由主义过分重视个人、社会主义过分重视集体,而我们的儒家则是中庸之道、公私兼顾。但这个说法恐怕更站不住脚:其实稍有历史常识就知道,西方从不缺少介乎典型自由主义与典型社会主义之间的中左、中右乃至中中派,而且除短暂的&革命&、&反革命&时期外,这些&中庸&派别一般都是主流。尤其现在常被视为&西方&代表的英美就更是如此:比起欧陆的左、右派,英国的保守党、工党就是中右、中左,美国的共和民主两党又在英式两党之间,堪称为中中了。而中国的儒家从来是个大杂烩,其中既有主张自由放任的,也有主张国家统制的,两者都可能很&激进&并由此形成尖锐的&党争&,如汉有桑弘羊与贤良文学之争、宋有王安石与司马光之争,都争到你死我活的程度。这种&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的斗争,显然并非&文化&之争而是&制度&之争。而且在一个&文化&内这种多元相争的状态不会下于&文化之间&的多元差异。&尺蠖效应&与群己颠倒现代宪政民主国家中这种&左右&之争与中国传统朝廷中的党争各有不同的机制:这就是我在讨论&大小政府&问题时提到的&天平效应&和&尺蠖效应&:宪政下的左右之争可以实现自由与平等的动态互补,左派的问责使政府增加对国民的服务,右派的限权则防止政府侵犯国民的自由;左派推动福利国家,而右派促成公平竞争。然而,专制体制下的党争却是&左派扩权不问责,右派卸责不限权&,王安石的国家统制只知聚敛而搞不成福利国家,司马光的放任无为只肥权贵而搞不成自由市场。造成这种区别的直接原因是缺乏&权责对应&机制。这是制度问题而非&文化&问题。我们以后会提到:古儒也是强调权责对应的。这且不论。如就&群己权界&而言,专制体制最根本的问题还不在于己域太小还是群域太小,不在于群己关系上太&个人主义&还是太&集体主义&,而在于它常常是群己混淆、群己不分甚至是群己颠倒的:在那里个人事务横遭&公共&干涉,而公共事务又被个人专断。以至于国民既无自由,亦无福利。去年&郎顾之争&时网上有贴云:&私产变公有,必须要私人同意;公产变私有,必须要公众同意:道理就这么简单。但是现在的情况往往相反:没收私产,例如强行拆迁,常常是&国家&说了算而不管房主是否同意;&置换&公产,又常常是官说了算,而不管公众是否同意。&这就是&群己颠倒&在经济问题上的表现。这里的问题显然不在于对&私产&还是对&公产&的单方面保护太多,而在于无论公产还是私产都成了专制权力刀俎下的鱼肉。但这种现象也并非某种&文化&所仅有。事实上,无论东方西方,任何民族在把握群己界分上都有一个摸索过程。西方诸民族在古代也曾有过群己混淆、公私不分、个人事务身不由己(不仅有全无个人自由的奴隶与农奴,即便自由人的婚姻、财产乃至信仰等当时也并非都能自主)、公共事务却为私人专断的时代。后来才慢慢学会了界分群己、在己域维护个人自由、在群域实行多数决定(民主)的规则。关键不在&大己小群&还是&大群小己&,而在群己界分实行这一规则的前提就是首先要划清群己权界。至于划分的结果是&大己小群&还是&大群小己&,则是另一个问题。由于人们的利益所及和价值多样,对于群己之权界到底划在哪里从来是难以统一的。有人力图扩大群域,有人主张扩大己域,更多的人在甲事上扩张己域而在乙事上扩张群域,并因此与另一些人相左。类似的多元其实在任何&文化&中都存在。在发达国家,人们在很大一部分的群域和己域方面,已形成了&重叠共识&,也就是不分左右派的&共同底线&。例如不管左派还是右派,都不能以我获得了多数票、代表所谓公意为由剥夺反对者的发言权。在伦理方面,如果说同性恋仍然属于引起争议的&模糊域&,那么至少异性婚姻自由是公认的,右派不会像高老太爷那样逼你&为家族的利益&而嫁娶,左派也不会像《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样&为革命利益&搞&组织上包办婚姻&。在看似分歧最大的经济制度方面,虽然左派喜欢&公有制&而右派喜欢&私有制&,但他们实际上都尊重权利主体的自由选择,即所谓&处置公产需要公众同意,处置私产需要私人同意&。工党不会支持像强制拆迁这样的侵犯私产,保守党也不会赞成&掌勺者私占大饭锅&式的私有化。不管左派还是右派都不会否认国家的立法属于公共领域,公权力的授予和运作也是公共领域,不能个人或小集团&自由&决定。总之,己域要自由,群域要民主,凡是个人权利领域的事就应该有个人自由,而公共领域的事就要民主决定。不能颠倒过来,让个人把持群域,公权侵犯己域。&这已成为现代社会公认的规则。但是除了公认的群域和己域外,人的行为中还有很多模糊领域,很难绝对说是群域还是己域。因此&左右&之争仍然会延续。这也是无论什么&文化&都无法避免的难题。我曾举例说:从常识讲如果有人在你的耳边放鞭炮,任何有起码尊严的人都会发怒,这就是说你应当享有耳边若干距离内的&安静权&,未经同意,他人不应侵犯。但是你住宅外千米处的公共场地上能否放鞭炮,就不能由你说了算,而属于公共选择的领域了。然而问题在于:这两者的确切界分定在何处?2米处?5米处?还是20米处?再比如,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帮助弱者,应该不应该?道义上讲没人说不应该,然而左派认为这属于公共领域,主张以民主福利国家的方式来解决;而右派认为这应该是个人选择性质的志愿公益范畴,不能以公权力为之(左右之分在这里并无道德高下,该右派本人完全可能热心于慈善)。但即使左派主张扩大作为公共领域的社会保障,前提也是这种公权力必须是民主的:19世纪的欧洲左派宁可提倡有民主而少福利的&美国式道路&,也不会认同俾斯麦式的&专制福利国家&。而另一些领域例如堕胎与同性恋,左派认为属于私人领域,主张尊重&同志&的自由;右派认为这涉及公共领域的&风化&问题,社会应当干预,但只能采民主法治的方式,而不能搞中世纪式的宗教审判。不仅事情的性质可能有模糊,情境的变化也可能使本来清晰的界分有临时调整的必要。我曾举&泰坦尼克情境&为例:在救生艇不足的危急情况下出现的&妇孺优先&规则,把本来无疑属于个人的求生权利也变成了公共选择的&群域&,这种情境性调整不但与&文化&、甚至与&主义&也未必相关。那些乘客完全可能是自由主义者,在岸上他们完全可能赞成自由竞争,然而在危船上他们却放弃了竞争求生机会。&但前提是,尽管&权界&可调,&群己&还是须分的:提出规则而且得到公众认可的船长自己也把生存权交给了群域,成了这规则的牺牲者。如果他不这样做而是&自由&地上艇逃走,那规则还能有合法性吗?换句话说,虽然一个&主义&认为的己域在另一个&主义&看来可能是群域,一种情境下的己域在另一种情境下可能就成了群域。但既然是群域,就得按公共选择即按民主的规则办(例如:福利国家首先必须是民主国家)。而决不能以&群域&为借口剥夺了别人的自由选择权利,同时却排除公共选择而把这&群域&置于我自己的&自由意志&之下。&使天下人不得自私,不得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明末大儒黄宗羲对这种群己颠倒状况的严厉抨击,不能说是受什么&西化&的影响吧?权界悖论的解决:&模糊域定期重划&规则群己权界不能不划清,否则群己不分就会出乱子。但事实上这种界分又很难固定地划死。怎么解决这个悖论?经过无数试验和挫折,人们摸索出这样的制度安排:对这部分模糊的领域,每隔几年让公众有机会重新选择。所谓的两党制,其实质无非就是每隔几年在那些模糊领域重新划一次群体权界:如果这几年经济上己域过大而伦理上群域太广,公众就选上左派,让它增进经济上的福利保障与社会民主,扩大伦理上的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过几年经济上群域过分,伦理上自由太多,那就再调整一下,把右派选上来,让它在经济上扩张自由而伦理上强化责任。今天在发达国家,左右派对这些模糊领域的群己权界怎么划仍然各执己见,但是他们都接受这些规则:&权界要划清,不能群己不分;己域要自由,不能让所谓公权力乱干涉,群域要民主,不能任个人或未经公众委托的少数人专断;基本的群域与己域有共识;而达不成共识的模糊区则定期让公众重新划定&。某次讨论时一位&新左派&朋友说:西方其实不像我们所说的那样保护私产,例如高税收高福利制度,如果税率高到80%,那不也跟共产差不多?我说你这话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但问题在于:这种选择在他们那里决不是一元的和一次性的。首先税率作为&群域&不能由个人和小集团说了算,而必须经由民主程序进行公共选择。其次税后财产属于&己域&,其产权受到确实保护。而且对税率进行议论也是个人权利,如果公众选择了高税率,主张低税率的人不能抗税,但仍有宣传的自由,以争取下回公众改变选择。总而言之,所谓西方个人主义、东方(或中国)集体主义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且不说一些人讲的&西方个人主义&实际上仅指近代市民社会,而西方中世纪按马克思的说法恰恰以&个人不独立,从属于整体&为特色,也不说近代西方文化一直有社会主义这一元,即便仅就近代西方自由主义而言,它也并非只讲&己&不讲&群&,甚至很难说它与社会主义相比就是&己大群小&。从根本上讲它只是要划清&群己权界&,而社会主义(这里讲的当然是有底线的、文明的社会主义,即民主社会主义,那种群己颠倒的伪社会主义不在此列)也是如此。只是两者在某些领域的划法不同而已。知易行难:我们不缺&资源&今天看来,这些不同的划法都各有利弊。规则的演进远非尽善尽美。如今的发达国家无论是自由竞争体制还是福利国家体制,都面临许多问题,甚至不妨说是面临困境。但有了上面讲的那些&重叠共识&或共同底线,他们至少不会出现&尺蠖效应&下的灾难。他们可能为自由太多或者福利太多所困扰,但至少避免了既无自由、亦无福利的悲惨境况。因此可以说他们的制度是相对先进的。但是这与所谓&西方文化&有多少关系?我们已看到&西方人&并非从来如此。那些制度基本上也是近代才确立的,此前他们也同样有过群己不分、群己混淆、群己颠倒的弊病,有过&尺蠖效应&的灾难。&西方人&既未必天生比我们更&个人主义&,也未必天生比我们更&集体主义&,他们和我们一样,内部在&群己问题&上存在着明显分歧。他们处理&群己权界&的办法现在比我们高明,但过去也未必。而我们,例如像严复那样接触西方不久的第一代启蒙者,不是一下就抓住了本质吗?从严复对穆勒那别出心裁又一语中的的&创作式翻译&看,他对问题的实质把握之准甚至不下于穆勒本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谓文化隔阂,真的有那么大吗?但是严复以后过去了一百多年,我们何以还未能解决群己权界问题,未能消除群己不分、群己混淆、群己颠倒,乃至连严复自己后来也变得前后判若两人?这原因说简单也简单,其实就是各种既得利益盘根错节,非不知也,乃不为也。如前所述,不管&大己小群&还是&大群小己&,无论自由放任还是福利国家,只要划定&群己权界&,就会断了许多利用群己不分上下其手、制造群己颠倒以威福自恣者的利路。划定群己权界就要实现权责对应,而权势者往往是既不愿人限其权、也不愿人问其责的。于是&群己问题&上的不同意见也就可能在威胁利诱之下发生扭曲:&左派&勇于扩权而怯于问责,&右派&勇于卸责而怯于限权。于是此&左右&非彼&左右&,左派&王安石化&,右派&司马光化&。左得势则自由减少而福利未必增加,右得势则福利萎缩而自由何尝进步。于是&现代化&变成喂养&尺蠖&的不良循环,而现代自由人权与公共服务皆可望不可及矣。当然,如前所述,现在西方无论自由市场体制还是福利国家体制都存在许多问题。从某个角度看,其实也就是最佳的群己权界很难确定。之所以还有&左右&,也就体现了这个问题并未解决。但如今这种&群域要民主,己域要自由,模糊区让大家定期重划&的办法,至少保证了权界偏离不会太远,其效果到现在为止没人能超过。当然现在没有不等于永远没有。现在有人提出儒家可以超越他们,其志可嘉。无奈这些人还基本限于&袖手谈心性&,满足于给人扣个&个人主义&的帽子而自诩关心集体或者善于&中庸&。但我们已经看到:其实人家既不缺个人主义也不缺集体主义更不缺中庸之道,问题还是在于群己权界怎么划,谁来划,能否一次划死。其实没有也不要紧,西方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过去儒家没有,今天的&新儒家&发明了也不错。我们当然可以做新的制度设计,但这类设计恐怕也离不开某种底线吧。如果我们真正要&反思启蒙&,那就不能回避&启蒙&提出的问题:群己权界可以一锅粥似地不加划分吗?己域可以不要自由,群域可以不要民主吗?我并不相信什么&进步的客观规律&,也不反对后来者可以超越前人。但是&客观规律&未必有,形式逻辑不可无。&自私自利&不是好事,圣贤境界值得心仪。但如果你没有某种制度安排来防止&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那你就千万别&使天下人不得自私,不得自利&。&这不是秦晖,恰恰是儒家先贤的名言。其实,西方社会并不缺少大公无私的高调,所谓&西点军校学雷锋&的笑话固不足道,&基督教文化&所崇拜的耶稣不就是个为拯救众生而牺牲一切的典范吗?在群己混淆神权专制的中世纪,基督教与我们的儒家一样被蒙上过&虚伪&的恶名,看过《十日谈》的人就知道什么是西方式的&伪道学&,什么叫&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后来基督教能摆脱恶名,增强凝聚力,不就是靠那种制度安排划清了群己权界吗?
— 游学纪 @ 10:43 am
又不引用基本的经济理论,随随便便就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并将所谓&自己创新的观点&的作用无限放大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众以及学生
&& && && && &&
20( 1993) (1996) Tian( 2004)
——在社会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100101&& (&& )
现代经济学中的不同学派、不同理论本身就说明了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普遍性和一般性
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可用来研究特定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的经济行为和现象。事实上,这正是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威力和魅力所在:它的精髓是要人们在做研究时必须考虑到,并界定清楚某时某地具体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条件。现代经济学不仅可以用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风俗和文化的人类行为() 20
问题,或想要解释的某种经济现象,即经济学家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目标,然后试图回答所要研究或所要解释的问题。比如,下列问题是现代经济学直到现在仍在试图研究或回答的一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周期和经济衰退?面对经济周期和经济衰退,政府应采用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人们生活在其中的市场制度安排是如何运作的,它有什么样的优越性?市场在什么时候会失灵,如何解决?如何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是通过政府干预,通过明晰产权的办法来解决,还是通过其它办法来解决?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解决经济人的激励问题?中国经济学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经济制度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如何改革金融体系和国有企业,如何解决经济效率与公平的两难,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看起来非常不一样,但研究这些问题的基本分析框架却可以是一样的。任何一个规范经济理论的(1) (2) (3) (4) (5)
规则,不同的游戏规则导致人们不同的激励反应。尽管从长远看,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会互相影响和发生变化,但如
&&&&&& (economic environment) (1)
、深刻地刻画了经济环境的特征,使之能抓住所要研究问题的本质。一个现实经济环境包括众多方面,非常复杂。比如,作为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对象–
(characteristic) ()()
理论。但不少人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即使现实经济环境相同,所要研究的问题相同,还会得出不同的经济理论呢?有些人因此导致了对现代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其实,许多经济理论间的结论差异往往是经济学家对经济环境界定的差异所造成的。这种差异不仅可能是客观经济环境上的差异所造成的,而且这种差异还可能是由经济学家对经济环境界定的主观判断所造成的。如上所述,由于经济环境十分复杂,在许多情况下,经济学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只进行描述性分析,还需要对经济环境行为方式进行抽象式的精炼特征化,找出最主要的特征,这往往会让经济学家带有一定程度上的主观判断。不同的主观判断,就会导致对经济环境的不同界定,从而导致了不同的经济理论、经济学派或理论结果。现举两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问题破坏 &&
1976(Friedman)&&&&(R. Lucas) (T. Sargent)&&()理性预期学派于是认为,凯恩斯理论没有把公众对政府政策以及其它经济信息的反应考虑进去,人们往往会通过&理性预期& 的行为方式,使得政府的经济政策的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因而,政府应该尽量不干预经济,即使在不得不使用政策去干预经济活动时,要注意政策的信誉,即政策的连贯性。1995新古典现已成为当今宏观经济学的主流
2004F. E. KydlandE. C. Prescott1980
(second best) ()()((first best)) ((hidden action))((hidden information))(ex ante)(interim)(ex post) (collusion)(renegotiation)
米尔利斯(J.Mirrlees) 、维克瑞( W.Vickrey) 、(G. Akerlof) (M. Spence) (J. Stiglitz)在这些领域中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们分别在1996年和2001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 —
、经理和他们的上级并不是&雷锋式&的人物,他们有着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中大多数的行为方式往往与这些制度安排是激励不相容的,即使能做到激励相容,所付出的代价也太大。这就是为什么笔者不能同意林毅夫、郎咸平等人认为只要解决公平的竞争环境或让政府监管,国营企业就可搞好的观点。为什么在现实中我们需要&&&&
&&? ,并对此作出最合理的反应。这一假设意味着大众会有意识地了解经济环境的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即中国老百姓所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人们往往会通过这种博弈行为方式,将政策的效应抹除或减轻。理性预期假设看来在当前中国也是比较合乎现实的。博弈论就是一门专门研究在各种不同行为假设(如纳什均衡行为假设、占优均衡假设等)下人们如何互动,并作出最佳决策的理论。
1980Herbert Simon
()() Mofatt(JME, 2002) () ()
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的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给出制度安排,也即游戏规则。依赖于所讨论的问题,一个经济的制度安排可以是外生给定,也可以是内生决定的。
&&&&& () ()
&&()—-
(first best)
以上平等配置是一种绝对平均的概念。 由于各人的爱好不一样,把棉布和大米平等地分给每一个人虽然看起来公平,但不见得大家都满意。在经济问题的讨论中,人们还用到其他意义下的结果平等概念。例如,(1)所有的人在给定的配置下所获得的效用至少与平等配置下获得的效用一样大;(2)在给定的配置下,每个人都满意自己所得的一份,即不认为别人的比自己的好。以上平等配置的概念也许更合理,因为它们考虑到了个人偏好:人们愿意得到他喜爱的商品组合,而不愿意平等地得到他不喜欢的商品组合。并且,现代微观经济理论(参见:笔者的微观经济理论讲义第九章)告诉我们,只要每人的初始禀赋的价值相同,在通常市场均衡存在假设条件下,市场竞争机制将可同时导致以上所定义的()
评估一个经济制度安排好坏的另外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激励相容(incentive& compatibility)。激励问题在每一个社会经济单位中都会出现。一个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涉及到利益与代价(收益与成本),只要利益和代价不相等,就会有不同的激励反应。既然个人、社会和经济组织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 怎样将自利、互利和社会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那就是激励相容。所谓激励相容就是使自利的个人和人们之间的互利统一起来,使得每人在追求其个人利益时,同时也达到了其制度安排设计者所想要达到的目标。由于每个人从所要做的事中获得利益与付出代价,通过对利益和代价的比较,将会对游戏规则作出合理的激励反应。这样,检验一个经济机制或规则是否运行良好的一个基本标准是看它能否提供内在激励使人们努力工作,激励决策者作出有利于他主管的经济组织的好决策,激励企业尽可能有效率地生产。一个好的经济制度安排就是要看它是否给主观为自己的个人以激励,使他们客观为社会而工作。尽管经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中国仍然还有许多经济政策和规则不是激励相容的。激励相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概念,在最近三十年已成为现代经济学中一个核心概念,是任何经济体制都需要具有的性质。能否提供激励相容是检验一个经济机制的基本标准。除激励相容之外,还要看运行经济机制的代价,看是否是信息有效,有较小的制度成本和经济交易成本等。
(R. Coase) 1960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1), (neutrality theorem)(2), (efficience theorem)
效用函数是准线性(quasi-linear) ,科斯中性定理不会成立。要知道准线性效应函数对消费者来说,是施加了一个很强的假设:对具有外部性商品的收入效益为零。不知道这个条件就可能误用这个定理。事实上,赫维兹(Hurwicz,1995) 给出了科斯中性定理结论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当交易成本为零及产权明晰界定时,导致有效配置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效用函数为准线性函数,即具有外部性商品的收入效应一定要为零。
科斯有效性定理的问题更大。如阿罗(Arrow, 1979) 指出的那样,由于科斯的自愿谈判假设可以被模型为合作型博弈,这要求假定关于经济环境的信息是完全的。当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时,一般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即使信息是完全的,Aivazian和Callen (1981) 证明了,合作博弈的经济核(economic core) 也许是空集,从而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另外,Starrett (1972) 论证了,对具有生产的外部性,它本质上可特征为生产集的非凸性,一旦如此,有效配置也许不能通过市场机制来达到,理论上可以证明,也许不存在均衡价格来支撑有效配置(即,第二福利经济学定理不成立)。还有,当经济环境中不只两人时,如何解决群体行动中固有的搭便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机制可能会失灵,需要设计出某种激励机制,搭便车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另外,科斯定理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奇普曼 (John S. Chipman,1998) 对文献中关于科斯定理的讨论作了一个很好的综述,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找来看看。总之,关于科斯定理的讨论和争论仍然还在继续中,这种争论和讨论带动了产权理论及组织理论的大大发展。科斯定理意义深远,使得科斯获得199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Nash)1951可以用来研究经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策略选择问题。19501994
(Leo. Hurwicz) ()
激励或激励相容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中一个核心概念。
&& (1) (2) (3)
刚开始学现代经济学的人往往会对这种研究方法感到不解,认为这种简单情况离现实太远,理论中的假设和现实太不相吻合,从而认为现代经济学理论没有什么用。其实,这样的批评表明这些人对科学的研究方法还没有什么理解。这种将问题简化或理想化的研究方法为更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最基本的研究平台。这就像物理学科一样,为了研究一个问题,先抓住最本质的东西,从最简单的情况研究着手,然后再逐步深入,考虑更一般和更复杂的情况。标准的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就是按这个思路进行的,先研究最简单情况下的个人选择问题,以此建立一个研究个人选择的基本研究平台。从这个平台出发,人们可以考虑经济人之间相互影响这个更一般情况下的选择问题:个人效用或利润不仅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也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从而个人的均衡结果是他人选择的函数。微观经济学中关于垄断、寡头、垄断竞争等市场结构的理论就是在更一般情况下—厂商间相互影响下—所给出的理论。为了研究经济人相互影响决策这更一般情况下的选择问题,经济学家同时也发展出博弈论这一有力的分析工具。
一般均衡理论是基于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之上,属于更高一层次的研究平台。
最近30年发展起来的机制设计理论又是更高一层次的研究平台,它为研究、设计和比较各种经济制度安排或经济机制(无论是公有制,私有制,还是混合所有制)提供了一个研究平台,它可以用来研究和证明完全竞争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和利用信息方面的最优性及唯一性()也为评估各类经济制度安排提供各种参照系创造了条件,为衡量现实与理想状态的差距制定了标尺。
()经济政策建议,甚至发展出新的理论学派。这样,一般均衡理论也为衡量现实中所采用的制度安排和给出的经济政策的好坏建立了一个标尺。如
钱颖一教授所指出的那样,除了一般均衡理论,产权理论中无交易成本和无收入效应的科斯定理,以及公司财务理论中的莫迪利安尼-米勒定理等也都被经济学家用作他们分析的基准点或参照系。
尽管作为参照系的经济理论可能有许多假定与现实不符,但是它们却非常有用,是用来作进一步分析的参照系。建立经济学中的参照系就像生活中树立榜样一样的重要,它们是建立评估理论模型和理解现实的标尺。这些参照系本身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们是否准确无误地描述了现实,而在于建立了一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就像&学习雷锋好榜样&就是给出做人的标尺,将雷锋作为学习榜样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准确无误的描述了现实,实际上也根本没有,—- 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是雷锋,如果都是雷锋,就没有必要学习雷锋了。树立雷锋作为好榜样就是树立了度量人的道德规范的一杆标尺,看每人离雷锋这个榜样有多大的差距,在哪些方面有差距,从而使人们有了一个追赶目标。因此,参照系本身的价值并非直接解释现实,而是进一步为解释现实的理论提供基准点或参照系。由于经济学中所讨论的许多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似乎懂一些经济学,都想在上面发一番议论,然而受过现代经济学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和没有经过这种训练的非经济学家的区别在于,受过现代经济学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问题时总是用一些经济理论作为参照系,从而在分析问题时具有系统性和一致性。
&&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象和数学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3、经济理论的作用、一般性与相对性
经济理论的作用:经济理论至少有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它能够用来解释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这是现代经济学主要讨论的内容。第二个作用是,它能够对给定的现实经济环境、经济人行为方式及经济制度安排下所可能导致的结果作出科学的预测和推断,并指导解决现实经济问题,这个作用也许更重要。只要理论模型中的前提假设条件大致满足,它就能得出科学的逻辑结论并据此作出科学、正确的预测和推断,而不一定需要用实验就能知道最终结果。例如,哈耶克关于计划经济不可行的理论就有这样的洞察力。笔者10年前在《经济研究》上曾发过一篇文章,论断中国的经济制度平稳转轨要经过三个阶段:自由化、市场化与民营(私有)化,并给出了每个阶段的大致时间长度。经过十年时间实际检验,文章中所给出的论断与中国经济转轨的方式基本一致。
一个好的理论不用实验也能推断出最终结果。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经济学不能拿社会作实验的问题。人们需要做的只是关于检验经济环境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假设是否合理(近些年来非常热门的实验经济学主要就是从事检验经济人的行为方式假设等理论基础性方面的研究)。例如,社会不允许为了研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关系,而乱发货币。像天文学家和进化论生物学家一样,经济学家大多时候只能利用世界碰巧向他们提供的数据来发展理论和检验理论。第三个作用是,许多理论上的不可能性结果可以用来避免实施许多现实中不可行的目标和项目。这是因为如果一个结论在理论上不能成立,只要理论的前提假设条件符合现实,这个结果在现实中也一定不可能成立。
经济理论的一般性:从以上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框架的讨论可以看出,经济学中每一个理论或一个模型都是由一组关于经济环境、行为方式,制度安排的前提假设以及由此导出的结论所组成的。一个理论的前提假设条件越一般化,理论的作用和指导意义就会越大。如果一个理论的前提假设条件太强,它就没有一般性,这样的理论也就没有什么用处。这样,成为一个好的理论的必要条件就是它要有一般性,越具有一般性,解释能力就会越强,就越有用。一般均衡理论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它在非常一般的偏好关系及生产技术条件下,证明了竞争均衡存在并且导致了资源的最优配置。笔者之所以在2002年所编的《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前沿发展》的前言介绍中批评杨小凯的超边际分析理论,就在于在他理论框架下所定义一般均衡模型需要施加一些非常不现实的假设,而不像一般均衡理论那样能在非常一般和现实的条件下成立。小凯等人在证明均衡存在性定理、第一福利经济学定理,以及核和均衡集等价定理时都用到一个假定:决策人集合是无穷不可数的。对有限个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经济环境来讲,一般均衡解一般不存在。它只对个别的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参数都要具体给定) 才能存在。换句话说,它只可能在一个勒贝格测度为零的经济环境集合上存在,这就意味着在他的模型下的均衡解对所有生产技术和偏好关系几乎处处(按概率1)都不存在。
经济理论的相对性:在希望一个理论具有更大一般性的同时,也必须要注意到它的适应范围、边界以及局限性。这样在应用一个经济理论时便可避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高估理论的作用。经济学中的所有假设与结论基本上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无论一个理论多么一般化,它只是相对正确的,并且有它一定的局限性和适应的范围。在讨论问题和运用某些经济学原理时,要注意这些原理后面的前提假设条件和它的适应范围,不能泛用,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记住了定理的边界条件,你就不会轻易地下结论,否则就会误用某个定理,像误用科斯定理,弄不好会带来重大政策失误,如俄罗斯激进的私有化产权改革。
许多人,包括许多经济学家忘掉了这一点,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结果或某个原理的作用无限扩大,结果使本来是有新意或正确的东西成为错误结论或误用。
张五常教授经常将现代经济学的一两个经济学原理的作用绝对化,将其无限扩大,而不太考虑理论后面的基本假设;不了解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就随意否定一门学科(如博弈论) 的作用;更误导学生的是,他最所得意的地方是向学生宣称自己30年不读书,还要学生少读书,所有的学生都能像他那样是天才吗?又有几个人能像科斯那样,不用数学模型就能发展出那么深刻的经济理论?即便如此,科斯的原定理还有那么多含糊和争议的地方。一个人不如先踏踏实实地学点现代经济学,然后再去给出一些让人信服的批评。在海外学习,从事研究与教学二十多年,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许多大师级的学者们(如赫维兹)在论述他们的学术观点时(即使是口头发言),往往会非常注重于强调结论成立的前提假设及具体约束条件。这样,在讨论经济问题和给出经济结论时,非常重要的是注意理论的边界、局限性,及这个理论的应用范围。
另外一个错误是低估理论的作用。不少人经常以现代经济学中某些假设或原理不太适合中国国情为理由而否定现代经济学。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一门学科的所有假设或原理完全地合乎现实(像上面提到的没有空气阻力的自由落体等物理概念)。我们不应根据这一点来否定一门学科的有用性。对现代经济学也是如此。我们学习现代经济学,不仅仅是了解它的基本原理、它的有用性,更重要的是学习它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经济理论本身的价值并非直接解释现实,而是为解释现实发展更新的理论提供研究平台和参照系。借鉴这些方法,人们可以对如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得到启发。此外,如上节所述,由于环境的不同,一个理论对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合,不见得对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合,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而需要修改或创新原有理论,根据当地的经济环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发展新的理论。
经常听到有人宣称他们推翻了某个理论或经济结论。由于理论中的某些条件不符合现实,他们就认为这个理论错了,然后认为他们将这个理论推翻了。一般说来,这种说法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说法。没有任何一个假设条件完全地符合现实或覆盖了所有的情况,一个理论可能符合一个地方的经济环境,但不符合另外一个地方的经济环境。但是,只要没有内在的逻辑错误,我们就不能说这个理论是错的,要被推翻。人们当然可以批评一个理论太具有局限性,或非常不现实,但我们需要做的是放宽或修改理论的前提假设条件,修改模型,从而改进或推广原有的理论;而不能说新的理论推翻了原有理论。其实更恰当的说法应当是新的理论改进或推广了旧的理论,它可以运用到更一般的经济环境,或不同的经济环境。
另外还有一个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就企图得出一个普遍性理论结论,这是犯了方法论方面的错误。比如,最近
郎咸平教授对海尔等几个企业的数据作了一番考证,就得出了这些企业的国有资产在流失的结论,以此就得出了要&国进民退&的一般性结论,更进一步又得出要搞大政府、要实行中央集权的结论。笔者认为,
郎咸平教授的三个结论中至少后面两个结论是得不出的。即使所有企业的国有资产在流失,怎么就可以得出&国进民退&的结论呢?是否&国进民退& 根本不取决于国有资产是否流失。从效率的角度讲,在同等的条件下,谁的效率高谁就应该进,而另一个就应退。这样,除非他能证明国营企业一般比民营企业的效率要高,否则就不能得出&国进民退&的结论。从理论到实践,整体上讲,至今得不出国有经济能比民营经济更好的结论,从而得出&国进民退& 的结论,结论可能恰恰相反。因而,国有资产流失既不是&国进民退&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而是一个与&国进民退& 不相干的条件。另外,即使需要&国进民退& ,怎么有可能得出要搞大政府、要实行中央集权的结论呢?有什么理论和什么实践用来检验在经济上实行中央集权,能让国家富强的根据呢?
4、区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重要性
在经济问题的讨论中,区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人们很清楚地思考问题和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必要条件是一个命题成立所必不可缺少的条件,充分条件是能保证命题一定成立的条件。例如,经常听到有人,比如
陈平教授,用印度的例子来否认市场经济,认为印度采用的是市场经济,但还是很贫穷,所以中国不应该走市场经济之路。说这些话的人,就是没有区分出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差别。市场经济是导致一个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就是说,要想国家富强,一定要走市场经济的道路。这是由于在世界上找不到任何富裕,但不是市场经济的国家。但走市场经济之路,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我们也必须承认市场机制不一定导致繁荣昌盛。其原因是,尽管(根据目前观察到的事实)市场机制是使一个国家繁荣昌盛必不可少的,但还有许多因素也能影响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比如, 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社会结构等,使得市场机制有好的市场机制和坏的市场机制之分。
必要性在于,许多经济学概念是需要用数学来定义,主
因此,不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很难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也就无法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理解概念是学习一门学科,分析某一问题的前提。(),
有意思的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两个极端:纯理论和纯应用都用到了最多的数学。理论经济学家主要用的是纯数学作为研究工具。数学在理论分析中的作用是:(1) 使得所用语言更加精确和精炼,假设前提条件的陈述更加清楚,这样可以减少许多由于定义不清所造成的争议。(2) 分析的逻辑更加严谨,并且清楚地阐明了一个经济结论成立的边界和适应范围,给出了一个理论结论成立的确切条件。否则的话,往往导致一个理论的泛用。例如,在谈到产权问题时,许多人都喜欢引用科斯定理,认为只要交易费用为零,就可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直到现在,仍有许多人不知道(包括科斯本人在给出他的论断时也不知道),这个结论一般不成立。如上所述,还要加上效用(支付)函数是准线性(quasi-linear)这一条件。(3) 利用数学有利于得到不是那么直观就得到的结果。比如,从直观上来看,根据供给和需求法则,只要供给和需求量不相等,竞争的市场就会由看不见的手,通过市场价格的调整,达到市场均衡。但这个结论不总是成立。Scarf(1960)给出了具体的反例,证明这个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成立。(4) 它可改进或推广已有的经济理论。这方面的例子在经济理论的研究中太多了。比如,经济机制设计理论是一般均衡理论的改进和推广。
实证经济学家主要用的是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我们不是为学经济学而学经济学,而是对所观测到的经济现象和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描述和制定政策,并对经济理论进行检验。对经济问题,不仅要作定性的理论分析,还需要有经验性的定量分析。经济统计和计量经济学在这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统计侧重于数据的收集、描述、整理及给出统计的方法,而计量经济学则侧重于经济理论的检验、经济政策的评价、基于经济理论和经验数据进行经济预测,及检验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了更好地估计经济模型和作出更精确地的预测,理论计量经济学家不断地研究出更为有力的计量工具。
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作用。许多学生害怕现代经济学中的许多证明,其原因就是没有学过数学分析,学过数学分析的人们对证明就不会感到那么困难。其实,即使今后不从事研究工作,提高了逻辑分析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日常工作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6、经济学语言和数学语言的相互间转换
经济学研究的产品是经济论断和结论。任何一篇规范的经济学论文的写作由下面三个部份组成:(1)提出问题,给出重要性,确定研究目标; (2) 建立经济模型,严格表达并验证论断;(3) 通俗表达论断并给出政策含义。这就是说,一个经济结论的产生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非数学语言阶段–数学语言阶段–非数学语言阶段。第一阶段提出经济观念、想法或猜想,这些观念、想法或猜想可能由经济直觉产生或根据历史经验或外地经验而来。由于还没有经过理论论证,人们可将它们类比为一般生产中的初等品。这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理论研究和创新的来源。
第二阶段需要验证所提出来的经济想法或论断是否成立。这种验证需要经济学家通过经济模型和分析工具给出严格的证明,只要可能,还需要得到实际经验数据的检验。所得出的结论和论断往往都是由数学语言或专家术语来表达的,非专家的人士不见得能理解,从而不能为社会大众,政府官员、政策制定者所采用。所以将这些由技术性较强的语言所表达的结论和论断类比为一般生产中的中间产品。
学经济学是要为社会服务的,所以第三阶段就是将由技术语言所表达的结论和论断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使得一般的人也能够理解,用通俗语言的形式给出这些结论的政策含义,深远意义及具有洞察力的论断,这些才是经济学的最终产品。注意第一和第三阶段都是用通俗、非技术、非数学的语言来给出经济想法和结论,但第三阶段是第一阶段的一种飞跃、升华。这种三阶段式–由通俗语言阶段到技术语言阶段然后再回到-通俗语言阶段其实也是大多数学科所采用的研究方式。
一个规范经济理论的(1) (2) (3) (4) (5)现代经济学在过去六十年来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影响巨大,已成为一门规模庞大、分支众多、体系严谨的社会科学领域。即使专门研究经济学的学者,也只能了解为数有限的分支中的很少一部份内容。不花一番工夫,是很难真正地理解其中一些经济理论的精髓。实际上,笔者发现对一门学问钻进去越深,感觉自己懂得越少,写东西的时候越发谨慎,很难下笔,海阔天空发议论就更难。现在不少人不管弄懂没有就喜欢胡乱议论,提出一些看似标新立异、耸人听闻,以至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看法,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广识、博学和多才&, 当然也许是为了引人瞩目、出名,而夸大自己的结果,这在当前中国经济学界好像是一种时髦。但不幸的是,这些人即使是学有专长,在没有弄清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前提下,往往会说出一些出格的话,更何况是严重地误导了众多的学子。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Volume 37, Issue 4, July 2002, Pages 259-267.
郎咸平:&中国需要立刻停止国企产权改革& , 凤凰卫视8月27日。.
24.周年&,《经济研究》1995年第10期。
26.年第2期。
27.中国经济改革的三阶段论年第11期.
28.《当代中国研究》, 5 (1996) , 95-106。
31., http://www./cn/ReadNews.asp?NewsID=5766。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analytical framework that is typically used to study particular economic issues and questions that economists are interested in. The basic analytical framework usually consists of five steps: (1) characterizing economic environments, (2) specifying behavior assumptions, (3) providing an institution arrangement, (4) choosing an equilibrium, and (5) making evaluations.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basic analytical methods widely adopted in modern economics, such as providing various analytical platforms, establishing reference systems, giving measuring criterions, developing analytical tools, noticing the boundary and arrange of an theory, etc.& Understanding the general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ies can help to classify some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modern economics, and can also help to use the basic economics principle or develop new economic theories to solve economic problems under various economic environments, different human behavior and institution arrangements.
Key words: analytical framewwork, research method, reference system, analytical tool, generality and limitation of a theory
JEL classification: B40, B41.
— 游学纪 @ 10:48 a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巴马同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