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师德论文阎永胜论文

江苏大学校徽
江苏大学是省属、以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全国重点,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学校与、东南大学等学校同宗同源,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等在南京创办的,综合实力居国内高校百强之列。
学校主页:
  学校坐落风景秀丽的
市,占地面积3045余亩。现有
教职工 45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42000余人,其中
72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设有24个学院、83个本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医学、文学、经济学、
、管理学、
、历史学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8个
,9个博士学位授权
,42个博士点,166个
授权点,2个
,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
培育建设点,1个
,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拥有26个
授权领域和
专业学位授予权。
  江苏大学是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
、镇江医学院和
合并组建的以
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
,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
、魏光焘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2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为南京大学、
、江苏大学等9所从三江师范学堂发展而来的。江苏大学的前身是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创建于1960年。当时为了适应农业机械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国家计委、教育部和农业机械部批准,以南京工学院
的农业机械,汽车与拖拉机等专业的师资、设备为基础,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并在同年开始招生。1961年校址迁至镇江,改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63年6月,
的排灌机械专业和排灌机械研究室从
迁至镇江,并入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70年9月,
(中大衍生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并入。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系科、专业逐步增加,向多学科方向发展。为了确切反映学校学科内容,1982年8月,经机械工业部批准,改名为江苏工学院,1994年1月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1999年1月江苏冶金经济管理学校(成立于1958年)并入。2001年8月与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江苏大学。
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而素有&
地区,通过改革开放,加快科技进步,亦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地区之一。江苏大学就地处长江流域 &金三角& 的顶点----镇江市,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知识密集,且东邻
浦东开发区、西接南京禄口机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通信、交通条件和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江苏大学校本部位于镇江市东郊,
301号,湖光水色,风景秀丽,有&
&之美称。 江苏大学北固
位于位于镇江市医政路3号; 梦溪校区位于镇江市正东路82号; 中山校区于镇江市中山西路63号。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工科优势明显,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形成了&秉承为农服务办学传统,坚持走工科院校为农服务道路&的鲜明特色,构建了工科、生命医药、理学、经管、人文五大学科板块,形成了重点突出、交叉渗透、板块联动、优势互补的综合性大学学科格局。
  学校秉承&博学、求是、明德&校训,始终坚持把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作为根本目标,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大学生的
、科学精神、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历届毕业生都以基础实、知识宽、素质高、能力强,肯干、能干、实干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学校多次在全国
等竞赛以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校团委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学校坚持&教育创新、科技强校&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原则,积极构建
和应用技术研究互为支撑,传统特色和前沿领域共同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得益彰的科研格局,通过创新机制,奖励冒尖,形成一批结构合理、团结奋斗、朝气蓬勃、求真务实的科技团队,在激发科技活力的同时,为教学改革、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江苏大学组建以来,学校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一方面高度重视、重点扶持原创性基础研究,先后获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纵向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类别、科研成果奖的数量和层次、申请与授权专利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另一方面,学校还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主动服务
和社会发展,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南水北调、沿江开发等国家、省重大工程项目,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近年来共有400余项成果获国家和部、省级科研成果奖,近200项成果获国家专利。年到帐科技经费总额列全国高校前50位,专利申请、授权数列全国高校43位。学校在
中国科技事业单位
竞争力排行榜中名列第44位,学校跻身&中国专利江苏十强院所&。
  研究中心:
  江苏省农产品
加工与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铝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中心
  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研究中心
  省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材料摩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
学校坚持&教育创新、科技强校&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原则,积极构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
互为支撑,传统特色和前沿领域共同发展,
与人文科学相得益彰的科研格局,通过创新机制,奖励冒尖,形成一批结构合理、团结奋斗、朝气蓬勃、求真务实的科技团队,在激发科技活力的同时,为教学改革、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江苏大学组建以来,学校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一方面高度重视、重点扶持原创性基础研究,先后获得了一批高水平的
,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类别、科研成果奖的数量和层次、申请与授权专利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另一方面,学校还高度重视科技工作主动服务经济建设和
,积极参与西部开发、
、沿江开发等国家、省重大工程项目,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综合排名第79,2008中国大学工学100强排名第59,2008中国大学管理学100强排名第84,
  自从2006年起,
已经连续三年获得一篇&全国百优博士论文&。其中,在江苏各大高校中,仅有南京大学,
,江苏大学连续三年上榜。
  2008年
  江苏大学(1篇)
  2007年
  江苏大学(1篇)
  作者:仇宝云 指导教师:
  江苏大学 (1篇)
  作者: 周 明 指导教师:蔡 兰
  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从1999年启动以来,至今已举办10届。由于该评选强调科研创新性,而且筛选程序极其严格,各高校都将获奖篇数作为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校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职工4500余人,
195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100余人,其中教授300余人,特聘
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50余人。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理化学研究院院长野依良治教授受聘为我校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4100人,其中本科生29200人,硕士研究生4300人,博士研究生600人。
  博导一览
  2001年前任职的博导:
蔡 兰杨继昌王贵成张永康谢华锟*孙家广
陈翠英毛罕平马履中张际先吴春笃宫 镇
苏清祖周孔亢何 仁程晓农高宗英 李德桃
姜 哲罗福强关醒凡钱坤喜罗惕乾袁寿其
杨敏官田立新李萍萍赵杰文吴守一陈 钧
  2001年新增的博导:
梅强陈志刚 孙玉坤蔡忆昔王德明高翔
郭强刘建一罗德福梁彦学*杨胜利* 卢耀如
  2002年新增的博导:
袁银南陈龙戴起勋司乃潮范明路正南
赵进鞠时光宋顺林许化溪李耀明史国栋
  2003年新增的博导:
骆英陈宜周毕勤胜刘建湖姚冠新沈湘黔
赵玉涛丁建宁邓效忠左建民刘胜吉王忠
施卫东仇宝云薛宏刘国海杨卫国詹永照
李正明赵德安朱伟兴吴沿友谢吉民马海乐
董英郑金旭陈克平朱蓓薇
  2004年新增的博导:
刘荣桂王树奇周明李长生周彦伟(外)杨平
王存堂王亚伟左言言王国林王谦左然
陆剑秋(外)赵喜仓孔玉生施国洪张荣标周红
邵世和李坚朱文学(外)王雷刚
  2005年新增的博导:
周志平殷恒波王树林周 骏周建忠孙 平
闫 述朱熀秋赵不贿朱翼隽陈照章阎永胜
陈 斌许文荣陈永昌余江南孙学玉(外)周明生(外)
  2006年新增的博导:
陈 炜卢章平顾寄南关庆丰花银群陈 刚
雷玉成李昌烽刘贤兴姚洪兴宋余庆程显毅
刘志强仰榴青李华明吴向阳肖德生许文林
邵启祥高 静何有世
  2007年新增的博导: 
符永宏任乃飞陈 进葛如海孔繁余李 红
刘厚林全 力李仲兴邱白晶高国琴马中飞
倪 良刘晓光马永昆黄星奕徐希明张建新
黄新祥陈丽珍金丽馥
  2008年新增的博导:
王钟羡陆建飞许晓静夏长高张 弛刘建瑞
杜道林欧忠平欧阳臻张 岐陈冠华蔡健荣
  2009年新增的博导: 
李伯全张西良江浩斌沈小平胡建平刘星桥
孙建中邱凤仙王胜军严金川张尤历周绿林
  校训:博学 求是 明德
  江苏大学
&广博精深;求是
&实事求是;明德
&明懂道德,这是做人之本,更是为师
&&这是对知识追求的强烈愿望,也是对每个人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客观要求。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大
孔子就对学习给予了高度重视。他认为,君子应&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人不学,不知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因此,每个师生员工都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广泛涉猎,使自己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渊博的学识。
&&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求得创新。
一文中指出,&&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要使学习取得实效,就必须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联系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紧密联系个人工作的实际,进行思考,弄清楚影响事物发展的多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客观规律。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增强正确观察、分析、处理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这是学习的升华。四书五经中的
开宗明义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寥寥数语,充分反映了学习的本质和深刻的内涵。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正心、修身,为了齐家、治国,为了美好未来。要通过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完善自己。
  博学是机遇之源,求是是为事之道,明德是做人之本。相信在校训的指引下,江苏大学一定会充满着蓬勃生机,向着更新的方向发展。
  江苏大学校徽释义
  1 、校标整体图案呈圆形,由两个同心圆组成。意寓江苏大学师生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外环上半部分为书法体江苏大学中文名称&江苏大学&,下半部分为方正大标
江苏大学英文名称& JIANGSU UNIVERSITY &,中英文均为白色镂空阴文。中间主体图案上方的& 1902 & 表明学校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 1902 年张之洞等爱国志士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
  2 、标识的主体部分为中间变体的& U &。图形构成元素是江苏大学英文名称& JIANGSU UNIVERSITY &的首字母 J 和 U 的完美结合。三条飘带灵动飘逸,打破了左右对称的结构,使图案敦实而不乏生动。
  3 、主体图案左侧的三条飘带形似泛起的浪花,寓意丰富。它既点明江苏大学源于三江师范学堂的悠久历史;又说明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的现实由来。三条飘带还似一条拧成的绳索,盘旋上升,意寓三校合并互融,学校事业蒸蒸日上。
  4 、主体图案右侧的& J &位于三个飘带之上,似一艘在长江上远航的帆船,二者相合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具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气势,意寓江苏大学这艘航船正劈波斩浪,沿着科学发展的正确航道,扬帆驶向美好的未来。
  5 、校标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色调,三个飘带呈渐变色,依次为草绿、淡绿、淡黄,各不相同,整体又统一于绿色。寓意江苏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众多,而又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校园文化百花齐放,校园精神兼容并包,而又和谐共生,和而不同。绿色象征朝气与活力,也体现了江苏大学
的发展势头,寓意江苏大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朱正伦 江苏大学党委书记朱正伦,男,1949年出生,江苏省人。曾任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秘书三处副处长、处长,中共镇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现任中共江苏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镇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由朱正伦主编的《世界科技史画库》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中国镇江风》获江苏省宣传品画册书一等奖,其专著《秘书工作基础》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曾在江苏省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等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还曾多次参加日本、韩国等交流展出, 《朱正伦书法作品集》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先后主持《江苏资源战略研究》、《加快启动沿海开发,培育江苏新增长极》等多项省社科重点研究项目。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数十篇论文发表于 、等省级以上刊物。
袁寿其 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男,人。1984年毕业于江苏工学院水力机械专业。1995年获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6年在Cranfield University作高访。曾任江苏工学院排灌机械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研究生部主任、江苏大学副校长等。现任江苏大学校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带头人、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兼排灌机械分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理事兼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 《排灌机械》主编、《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版)主编、编委、《农业机械学报》编委、 编委等。
,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曹友清,男,江苏省人。1978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到镇江医学院任教。历任镇江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副主任、基础部副主任,人事处副处长、处长,医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院长等职务,现任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长期从事基础病理学教学及研究工作,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及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及研究工作,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镇江医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镇江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江苏省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
,江苏大学副校长。许化溪,男,江苏省人。1981年毕业于,1983年-1984年在浙江医科大学微生物学高师班学习,年在大连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年在日本岐阜大学医学部做访问学者。历任镇江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和免疫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医学检验系副主任、主任,药学系主任(兼),副院长。
现任江苏大学副校长兼医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江苏省&333&工程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江苏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医学检验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医学会理事、镇江市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及卫生部第三届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
,江苏大学副校长。宋京章,男,江苏省南京市人。1982年7月毕业于(现江苏大学)政治师资班,同年留校任教至今。历任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院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院长助理,1994年任江苏理工大学副校长。
,江苏大学副校长。宋余庆,男,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镇江市人。1981年10月毕业于镇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85年回校任教至今。历任镇江医学院采编部主任、医学信息教研室主任、计算机教研室主任、医学信息与计算机教学中心主任、信息中心主任,镇江市科技局副局长,镇江医学院副院长。现任江苏大学副校长、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镇江市政协副主席、民革镇江市委主任委员。
,江苏大学副校长。袁银男,男,江苏省人。1982年2月本科毕业于江苏工学院(现江苏大学)内燃机专业,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历任江苏工学院实验室主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江苏理工大学系副主任、副院长、院长,教务处长;现任江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内燃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油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江苏省内燃机学会理事长。
,江苏大学纪委书记。柴顺根,男,江苏省人。1977年1月毕业于江苏新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同年在镇江医学院任教。历任镇江医学院微生物学免疫学教研室主任、医学检验系党总支副书记、组织部副部长、组织部长、纪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现任江苏大学纪委书记。
柴顺根主要从事医学微生物学(细菌耐药性机制)和医学免疫学(老年免疫)的研究工作。先后参编、主编出版《现代医学免疫学》专著、《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国家规划教材、 《临床免疫学及其检验》 、《医学检验大词典》、 《医学检验考试指南》及其他教材12部。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完成省级科研课题2项。 撰写论文获省高校党建研究二等奖,2篇论文获中国监察学会三等奖。
,江苏大学副校长。孙玉坤,男,江苏省人。1982年毕业于江苏工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曾任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现任江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院校教学名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机械工业部青年科技专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江苏省、镇江市劳动模范。
孙玉坤主要从事运动控制、智能控制及计算机控制理论与系统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5年来,主持完成和正在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新技术项目以及较大的企业协作课题10余项。曾获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2部,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课程10多门,指导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60余名。
,江苏大学副校长。李萍萍,女,浙江人。年先后在获农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年在任教,从事农业生态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7年任讲师,1993年任副教授,1995年3月获农学博士学位。年在江苏理工大学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设施农业研究,出站后任教。1997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任江苏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及设施园艺专业委员会委员、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江苏省生态学会 副理事长、江苏省农业机械学会理事等职。1999年被评为镇江市科技标兵,2002年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优秀科技服务工作者,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006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江苏大学副校长。程晓农,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人。历任江苏理工大学材料工艺研究所所长、材料工程系副主任、冶金学院副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江苏大学科技处处长等职,现任江苏大学副校长、兼任江苏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材料摩擦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江苏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江苏大学材料学博士点学科(省重点学科)带头人。
长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和指导硕、博士研究生50余名。围绕新材料的研制、开发、应用及其可靠性和先进的材料加工工艺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新材料的设计与理论和材料的强化与功能化。近年来负责主持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12项,已先后通过省部级鉴定9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申请国家发明9项。主要负责并完成 &火炬&项目2项,其中&新型高效无银铜基钎焊材料&被原国家科委等五大部委评为&国家级新产品&。先后受宝钢集团公司和跃进汽车集团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委托,主持科研攻关项目10余项,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机械工程学报》 、 《Acta Metall. Sin》、《Mater. Sci. Eng》和《Mater. Sci》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 、《EI》收录和获省市优秀科技论文奖。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新世纪学术带头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
一、学院(部)设置 (二)行政机构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临床医学院
医学技术学院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外国语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应用科学技术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发展与对外联络办公室
研究室、高教研究所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人事处(人才交流中心)(招生办公室)
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
科学技术与产业处
设备管理处
后勤管理处
基本建设处
退休教职工管理处
招投标办公室
二、管理部门
(一)党群机构 三、直属单位
党委办公室
纪委办公室
宣传部(校新闻中心)
党委统战部
老干部工作部
学生工作部
研究生工作部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老科技工作者协会
出版社(杂志社)
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训练中心(工业中心)
农业工程研究院 (生物机电工程研究院)
生命科学研究院
科学研究院
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应江苏大学
与医学技术学院邀请,美国
(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职业与环境毒理学研究中心主任Peter Spencer教授访问该校。
  学校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院长
教授和国际交流处处长
教授向他全面介绍了该校的教学、科学研究以及学科建设的发展概况。作为国际知名神经毒物学家、
和病理学家,
毒理学基因组计划首席科学家,Peter Spencer教授也对该校
以及神经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如何让研究成果走向世界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会谈后,Peter Spencer教授为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和教师作了题为&极端环境耐受的植物性食物与神经疾病&(Environmentally tolerant food plants and neurological diseases)的学术报告,与到会师生进行了广泛讨论和交流,并就建立&神经毒性和神经保护联合实验室&达成了初步协议,为共同研发神经毒性防护剂提供新的平台。
副校长Mireille Matt及化学专家Catherine Grosdemange-Billiard访问了该校。双方各自介绍了本学校的办学及发展情况,同时双方就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初步达成共识。参加会见和座谈的还有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化学化工学院的主要负责人。
金陵旅馆管理干部学院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东南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职业大学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宿迁学院江苏职工医科大学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金陵科技学院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三江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常州工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沙洲职业工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轻工大学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淮海工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审计学院淮阴工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晓庄学院紫琅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建东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程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程学院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江南大学徐州广播电视大学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教育学院江苏教育学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师范大学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警官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金山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医学院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九州职业技术学院炎黄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职业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培尔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大学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盐城工学院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工业学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扬州教育学院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民办明达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大学扬州大学扬州环境资源管理学院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高考科目:
正在加载.....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3号
京公网安备 (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论文发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